[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731825B -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1825B
CN110731825B CN201911148991.7A CN201911148991A CN110731825B CN 110731825 B CN110731825 B CN 110731825B CN 201911148991 A CN201911148991 A CN 201911148991A CN 110731825 B CN110731825 B CN 110731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gid connecting
connecting rod
circular
rigid
circula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89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1825A (zh
Inventor
王鹃
孙井德
邱立新
翟树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89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1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1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1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1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1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89Implan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植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刚性连接杆组件包括多个刚性连接杆,所述刚性连接杆包括连接部、第一圆环以及第二圆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多个所述刚性连接杆的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各不相同,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用于限定相邻的两个种植牙配件的位置。本发明为临床和技工加工提供便利,在临床中,利用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一次即可完成初印模、终印模的制取,同时制取颌位关系,降低种植操作的复杂程度,降低种植术后即刻修复后肿胀、感染的风险,可以作为临时基台连接的加强杆。

Description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种植修复体的良好的被动就位是获得种植修复长期稳定性、减少各种机械并发症和生物学并发症的前提。在精准的模型上制作精准的修复体,才能实现种植修复体在口内的良好被动就位。种植印模的精密度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种植体数量、种植体角度、转移装置的设计、印模材料、取模的方法和熟练程度等等。单颗种植修复体的被动就位相对容易,但对多颗牙连续缺失的患者在进行种植修复时,为了达到多颗修复体共同被动就位,就需要繁琐的取模过程和修复体制作程序。
多颗种植体同时进行修复时,临床多用的方法是使用开窗印模技术,用口内固化的连接材料将多颗种植体转移装置连接,以获得种植体之间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印模和模型。临床常规使用的是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但该材料聚合收缩大、刺激气味重,不适宜在口内长时间操作,因此,通常需要采用二次印模。临床先制取初印模,技师在初印模灌制的模型上制作个性化连接杆,然后再制取终印模。对于无牙颌修复来说,还需要在术后制取颌位关系,操作更为复杂。如果在种植术后即刻进行修复,还需要反复拆卸修复配件,增加术后肿胀感染的风险。
因此,亟需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能够一次性完成初印模、终印模、颌位关系制取,降低种植操作的复杂程度,降低种植即刻修复后肿胀感染的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包括多个刚性连接杆,所述刚性连接杆包括连接部、第一圆环以及第二圆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多个所述刚性连接杆的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各不相同,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用于限定相邻的两个种植牙配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的同一侧表面均布有多个凸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孔为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孔为第二圆孔,多个所述刚性连接杆分为多组,多组所述刚性连接杆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刚性连接杆上的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均为4mm,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刚性连接杆上的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均为6mm。
可选地,多组所述刚性连接杆还包括第三组,所述第三组的所述刚性连接杆上的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为4mm,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均为6mm。
可选地,每组所述刚性连接杆中,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之间的中心距在6mm-30mm之间均布设置。
可选地,每组所述刚性连接杆中,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之间的中心距最小为6mm,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之间的中心距以0.5mm逐步递增。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圆孔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均与所述种植牙配件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夹持孔。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的使用方法,用于使用如上所述的刚性连接杆组件,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多牙修复基台,连接到口内的种植体上;
S2、在所述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基台,选择合适长度的所述刚性连接杆将所述临时修复基台连接;
S3、对所述刚性连接杆和所述临时修复基台进行固定;
S4、使用印模材料包裹所述刚性连接杆和所述临时修复基台,并制取龈方的软组织外形;
S5、将咬合记录材料置于所述印模材料上方,制取颌位关系;
S6、在以上临床获取的带有印模和颌位关系的所述临时修复基台上连接替代体;
S7、选择合适长度的所述刚性连接杆将所述替代体连接,在印模龈方注射人工牙龈材料;
S8、使用材料将所述刚性连接杆和所述替代体固定;
S9、利用颌位关系记录上颌架;
S10、制作临时修复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刚性连接杆组件,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圆环部和第二圆环部,通过第一圆环部和第二圆环部限定相邻的两个种植牙配件的位置,从而利用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一次即可完成初印模、终印模,同时制取颌位关系,降低种植操作的复杂程度,降低种植即刻修复后肿胀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中刚性连接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刚性连接杆;11-连接部;12-第一圆环;13-第二圆环;14-第一圆孔;15-第二圆孔;2-夹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能够一次性完成初印模、终印模、颌位关系制取,降低种植操作的复杂程度,降低种植即刻修复后肿胀肿胀感染的风险,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包括:多个刚性连接杆1,刚性连接杆1包括连接部11、第一圆环12以及第二圆环13,连接部11的一端与第一圆环12连接,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第二圆环13连接,多个刚性连接杆1的连接部11的长度各不相同,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3用于限定相邻的两个种植牙配件的位置。
通过连接部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3,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3限定相邻的两个种植牙配件的位置,从而利用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一次即可完成初印模、终印模,同时制取颌位关系,降低种植操作的复杂程度,降低种植即刻修复后肿胀肿胀感染的风险。而且,必要时刚性连接杆1可以埋入到义齿中作为作为临时基台连接的加强杆,进一步提高种植牙的强度,保证种植牙之间具有稳定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为了与市场上大多数的种植牙配件相适配,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环12的内孔为第一圆孔14,第二圆环13的内孔为第二圆孔15,多个刚性连接杆1分为多组,多组刚性连接杆1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的刚性连接杆1上的第一圆孔14的孔径和第二圆孔15的孔径均为4mm,第二组的刚性连接杆1上的第一圆孔14的孔径和第二圆孔15的孔径均为6mm。可选地,多组刚性连接杆1还包括第三组,第三组的刚性连接杆1上的第一圆孔14的孔径为4mm,第二圆孔15的孔径均为6mm;直径相同,便于安装直径相同的同一型号的种植牙配件,直径不同,可以安装不同型号或者不同公司生产的种植牙配件。通过上述设置,极大地灵活了临床种植牙的需要,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简化了临床操作。
进一步地,由于相邻的牙齿之间的距离不确定,为了很好地满足相邻的种植牙之间不同的间距,从而提高刚性连接杆1的通用性,可选地,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之间的中心距在6mm-30mm之间均布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之间的中心距最小为6mm,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之间的中心距以0.5mm逐步递增。即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的中心距为6mm、6.5mm、7mm、7.5mm……29.5mm、30mm,可以基本上适应所有临床的种植牙的需要。为了便于安装,可选地,连接部11的宽度小于第一圆孔14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均与种植牙配件间隙配合。利用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进行终印模制作时,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能够进入到第一圆孔14、第二圆孔15与种植牙配件之间的间隙,便于在口内对种植牙配件和刚性连接杆1进行固定。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圆孔14的孔壁与第二圆孔15的孔壁上设置锯齿状凸起,使得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能够与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紧密接合。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与刚性连接杆1之间的接合,提高接合强度,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3的同一侧表面均布有多个凸起。通过设置多个凸起,增加了刚性连接杆1的表面粗糙度,从而使得自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与刚性连接杆1之间连接紧密。当然,也可以在刚性连接杆1的连接部11上开设条形槽,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均为圆锥形孔,利用圆锥形孔的锥度,保证种植牙配件与刚性连接杆1连接稳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刚性连接杆1的强度,同时满足在口腔中使用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刚性连接杆1的材料为不锈钢。进一步地,该材料为医用不锈钢,可以有效防止刚性连接杆1在口腔中不被唾液腐蚀。当然,也可以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在此不做过多限制。为了便于夹取刚性连接杆1,可选地,在连接部11上开设有夹持孔2。
本刚性连接杆组件能够在临床上制取模型,也可以用于对模型的替代体进行连接,能够减少灌模型时间,加快制作即刻义齿的速度,还可以对即刻义齿的临时基台进行连接。通过本刚性连接杆组件简化了临床种植牙的手术难度。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合适角度和穿龈高度的多牙修复基台,连接到口内的种植体上;
S2、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基台,调整临时基台高度合适,不影响咬合;选择合适长度的刚性连接杆1将临时修复基台连接;
S3、使用自固化或光固化树脂材料将刚性连接杆和临时修复基台固定;
S4、使用硅橡胶或聚醚类印模材料包裹刚性连接杆1和临时修复基台,并使用高流动性印模材料制取刚性连接杆1的龈方的软组织外形,需要注意印模材料量不宜过多,不影响咬合;
S5、将咬合记录材料置于印模材料上方,制取颌位关系;
将带有印模材料和咬合记录材料的刚性连接杆1和临时修复基台同时取下,即同时获取了印模和颌位关系;
S6、在以上临床获取的带有印模和颌位关系二合一材料的临时修复基台上连接替代体;
S7、选择合适长度的刚性连接杆1将替代体连接,在印模龈方注射人工牙龈材料;
S8、使用自固化或光固化树脂材料将刚性连接杆1和替代体固定,无需灌制模型;
S9、利用颌位关系记录上颌架;
S10、在以上获得的模型上制作临时修复体,可以将刚性连接杆1包埋入修复体内,刚性连接杆1作为加强杆可以增加修复体强度。
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精准、高效、安全,在不影响制作精度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缩短临床和技工操作时间,降低术后肿胀、感染的风险。
本使用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刚性连接杆1,保证刚性连接杆1被精准地制造出来,降低制造误差,在牙种植系统中进行验证,保证刚性连接杆1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降低种植操作的复杂程度,降低术后肿胀感染的风险。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刚性连接杆(1),所述刚性连接杆(1)包括连接部(11)、第一圆环(12)以及第二圆环(13),所述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12)连接,所述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13)连接,多个所述刚性连接杆(1)的所述连接部(11)的长度各不相同,所述第一圆环(12)和所述第二圆环(13)用于限定相邻的两个种植牙配件的位置;
所述第一圆环(12)的内孔为第一圆孔(14),所述第二圆环(13)的内孔为第二圆孔(15),多个所述刚性连接杆(1)分为多组,多组所述刚性连接杆(1)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刚性连接杆(1)上的所述第一圆孔(14)的孔径和所述第二圆孔(15)的孔径均为4mm,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刚性连接杆(1)上的所述第一圆孔(14)的孔径和所述第二圆孔(15)的孔径均为6mm;
多组所述刚性连接杆(1)还包括第三组,所述第三组的所述刚性连接杆(1)上的所述第一圆孔(14)的孔径为4mm,所述第二圆孔(15)的孔径均为6mm;
每组所述刚性连接杆(1)中,所述第一圆孔(14)与所述第二圆孔(15)之间的中心距在6mm-30mm之间均布设置;
每组所述刚性连接杆(1)中,所述第一圆孔(14)与所述第二圆孔(15)之间的中心距最小为6mm,所述第一圆孔(14)与所述第二圆孔(15)之间的中心距以0.5mm逐步递增;
所述第一圆环(12)和所述第二圆环(13)的同一侧表面均布有多个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连接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圆孔(14)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连接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14)与所述第二圆孔(15)均与所述种植牙配件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连接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上开设有夹持孔(2)。
5.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刚性连接杆组件,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多牙修复基台,连接到口内的种植体上;
S2、在所述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基台,选择合适长度的所述刚性连接杆(1)将所述临时修复基台连接;
S3、对所述刚性连接杆(1)和所述临时修复基台进行固定;
S4、使用印模材料包裹所述刚性连接杆(1)和所述临时修复基台,并制取龈方的软组织外形;
S5、将咬合记录材料置于所述印模材料上方,制取颌位关系;
S6、在临床获取的带有印模和颌位关系的所述临时修复基台上连接替代体;
S7、选择合适长度的所述刚性连接杆(1)将所述替代体连接,在印模龈方注射人工牙龈材料;
S8、使用材料将所述刚性连接杆(1)和所述替代体固定;
S9、利用颌位关系记录上颌架;
S10、制作临时修复体。
CN201911148991.7A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0731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8991.7A CN110731825B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8991.7A CN110731825B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1825A CN110731825A (zh) 2020-01-31
CN110731825B true CN110731825B (zh) 2024-11-15

Family

ID=69273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8991.7A Active CN110731825B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1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2992A1 (zh) * 2021-01-28 2022-02-17 佛山市新志科技有限公司 无牙颌种植修复支架
CN112842590B (zh) * 2021-02-23 2022-02-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一种提高无牙颌种植修复印模效率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16540A (ko) * 2011-08-08 2013-02-18 정충현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평행 식립장치 및 임플란트 평행 식립방법
CN109009508A (zh) * 2018-09-11 2018-12-1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开窗式印模连接器
CN211094868U (zh) * 2019-11-21 2020-07-28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96762A (ko) * 2011-02-23 2012-08-31 박숙규 인상 어셈블리
CN208926655U (zh) * 2018-09-11 2019-06-0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开窗式印模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16540A (ko) * 2011-08-08 2013-02-18 정충현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평행 식립장치 및 임플란트 평행 식립방법
CN109009508A (zh) * 2018-09-11 2018-12-1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开窗式印模连接器
CN211094868U (zh) * 2019-11-21 2020-07-28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1825A (zh) 2020-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5838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denture
US2012005246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Dental Records
EP1651132B1 (en) Kit for preparing a dental abutment
US20090233255A1 (en) Set of prefabricated and flexible dental arches with adjustable teeth, dental arches kit, den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said arches in the den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JPS5838544A (ja) 歯科印象トレイの製作方法とそのブランク
CN110786947B (zh) 一种即刻负重义齿制备工艺
US4259074A (en) Method for making dentures
CN110731825B (zh)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US20170258564A1 (en) One visit denture
CN111904635B (zh) 一种用于多牙位种植的精准取模方法及装置
CN103550007B (zh) 一种种植固定桥精密印模的制取方法
CN211094868U (zh) 一种刚性连接杆组件
CN212592509U (zh) 多植体修复的被动位夹具
CN108030560B (zh) 一种准确复制牙龈形态的印模方法
CN110811885B (zh) 牙冠桥修复个齿托盘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CN211485003U (zh) 牙冠桥修复个齿托盘
CN204734564U (zh) 一种在种植义齿修复时确保准确转移种植体关系的辅助工具
JP6468676B2 (ja) 連結人工歯、義歯作製キット及び義歯作製方法
CN213722560U (zh) 一种快速即刻负重
CN112842590B (zh) 一种提高无牙颌种植修复印模效率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KR102410633B1 (ko) 치과용 보철물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보철물
CN111904634B (zh) 一种种植修复分段合金夹板印模制取方法
KR20100008775U (ko) 인상의치용 성형틀
CN119214813A (zh) 一种椅旁数字化即刻负重临时义齿制作方法
JP6472302B2 (ja) ガイド付き基準義歯床、義歯作製キット及び義歯作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