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3011A - 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03011A CN110703011A CN201910914509.XA CN201910914509A CN110703011A CN 110703011 A CN110703011 A CN 110703011A CN 201910914509 A CN201910914509 A CN 201910914509A CN 110703011 A CN110703011 A CN 1107030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control unit
- wire
- unit
- detec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5—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 G01R31/006—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on road vehicles, e.g. automobiles or tru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涉及装甲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和控制系统,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外部环境监测模块、车体环境监测模块、行为决策采集模块、实时状态对比模块、车体附件控制模块和数据终端分析模块,所述车体环境监测模块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增加结构以及操作流程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能,改良后的检测装置操作时更加简单方便,并且对与装甲车的检测操作更加全面细致,可以对装甲车的内外部实现监控,有效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甲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装甲车是具有装甲防护的各种履带或轮式军用车辆,是装有装甲的军用或警用车辆的统称,坦克也是装甲车履带式装甲车辆的一种,但是在习惯上通常因作战用途另外独立分类,而装甲车辆多半是指防护力与火力较坦克弱的车种,装甲车的特性为具有高度的越野机动性能,有一定的防护和火力作用,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一般装备一至两门中小口径火炮及数挺机枪,一些还装有反坦克导弹,结构以装甲车体、武器系统、动力装置等组成,而在装甲车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均需要进行故障检测以及分析操作。
但是现有的装甲车故障检测设备内外部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能明显不足,系统在装甲车的行进使用时不能对车辆内外部结构以及电元件进行监测操作,从而导致使用者无法对车辆的状况进行实时掌握,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甲车故障检测设备内外部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能明显不足,系统在装甲车的行进使用时不能对车辆内外部结构以及电元件进行监测操作,从而导致使用者无法对车辆的状况进行实时掌握,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和控制系统,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外部环境监测模块、车体环境监测模块、行为决策采集模块、实时状态对比模块、车体附件控制模块和数据终端分析模块,且外部环境监测模块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车体环境监测模块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行为决策采集模块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车体附件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实时状态对比模块通过导线与数据终端分析模块电性输出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体外壳包括外部壳体、防护包角、橡胶条、内衬海绵和密封条,所述外部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密封条,且外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衬海绵,所述外部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橡胶条,且外部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防护包角。
可选的,所述防护包角与外部壳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橡胶条之间关于外部壳体的中心线对称,并且内衬海绵与外部壳体的内部之间紧密贴合。
可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信号灯、控制旋钮、操作面板和扬声孔,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信号灯,且信号灯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旋钮,所述显示屏的右侧设置有操作面板,且操作面板的下方设置有扬声孔。
可选的,所述外部环境监测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声波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且视觉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声波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距离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
可选的,所述视觉传感器、声波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输出连接,且视觉传感器、声波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体环境监测模块包括转向角控制单元、横向加速度单元、气温控制单元、雨水传感器单元、车灯传感器单元和轮速传感器单元,且转向角控制单元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横向加速度单元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气温控制单元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雨水传感器单元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车灯传感器单元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轮速传感器单元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输出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向角控制单元、横向加速度单元、气温控制单元、雨水传感器单元、车灯传感器单元和轮速传感器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转向角控制单元、横向加速度单元、气温控制单元、雨水传感器单元、车灯传感器单元和轮速传感器单元均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电性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体附件控制模块包括档位控制单元、踏板控制单元、转角控制单元和附件控制单元,且档位控制单元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踏板控制单元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转角控制单元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附件控制单元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电性输出连接。
可选的,所述档位控制单元、踏板控制单元、转角控制单元和附件控制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档位控制单元、踏板控制单元、转角控制单元和附件控制单元均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电性串联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外部壳体、防护包角、橡胶条、内衬海绵和密封条之间的配合构成了该装置的主体外壳,依靠防护包角可以避免设备外壳在受到撞击时,连接处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利用内衬海绵可以对内部器械进行缓冲减震,而橡胶条可以保持主体外壳内部的密封性。
2.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显示屏、信号灯、控制旋钮、操作面板和扬声孔之间的配合构成了该装置的控制面板,使用者可以利用显示屏对检测数据起伏进行观测,并且可以利用信号灯和扬声孔对使用者进行实时提醒。
3.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视觉传感器、声波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之间的配合构成了该装置的外部环境监测模块,依靠该模块可以对车辆的外部环境进行检测,而视觉传感器、声波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可以分别对外部环境、外部声音以及外部车距进行判断感应。
4.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转向角控制单元、横向加速度单元、气温控制单元、雨水传感器单元、车灯传感器单元和轮速传感器单元之间的配合构成了车体环境监测模块,利用车体环境监测模块可以对整个车体内部的各处电元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监测,从而实现对车体的检测操作。
5.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档位控制单元、踏板控制单元、转角控制单元和附件控制单元构成了该装置的车体附件控制模块,利用档位控制单元、踏板控制单元和转角控制单元可以对车辆的各处机械控制进行实时检测操作,而附件控制单元可以检测的数据进行整合判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控制系统内部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外部环境监测模块内部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体环境监测模块内部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车体附件控制模块内部流程示意图。
图中:1、主体外壳;101、外部壳体;102、防护包角;103、橡胶条;104、内衬海绵;105、密封条;2、控制面板;201、显示屏;202、信号灯;203、控制旋钮;204、操作面板;205、扬声孔;3、控制系统;4、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01、视觉传感器;402、声波传感器;403、距离传感器;5、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01、转向角控制单元;502、横向加速度单元;503、气温控制单元;504、雨水传感器单元;505、车灯传感器单元;506、轮速传感器单元;6、行为决策采集模块;7、实时状态对比模块;8、车体附件控制模块;801、档位控制单元;802、踏板控制单元;803、转角控制单元;804、附件控制单元;9、数据终端分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包括主体外壳1和控制系统3,主体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2,且控制面板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3,主体外壳1包括外部壳体101、防护包角102、橡胶条103、内衬海绵104和密封条105,外部壳体101的中部设置有密封条105,且外部壳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内衬海绵104,外部壳体10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橡胶条103,且外部壳体10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防护包角102,防护包角102与外部壳体10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橡胶条103之间关于外部壳体101的中心线对称,并且内衬海绵104与外部壳体101的内部之间紧密贴合,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外部壳体101、防护包角102、橡胶条103、内衬海绵104和密封条105之间的配合构成了该装置的主体外壳1,依靠防护包角102可以避免设备外壳在受到撞击时,连接处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利用内衬海绵104可以对内部器械进行缓冲减震,而橡胶条103可以保持主体外壳1内部的密封性,控制面板2包括显示屏201、信号灯202、控制旋钮203、操作面板204和扬声孔205,显示屏201的下方设置有信号灯202,且信号灯202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旋钮203,显示屏201的右侧设置有操作面板204,且操作面板204的下方设置有扬声孔205,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显示屏201、信号灯202、控制旋钮203、操作面板204和扬声孔205之间的配合构成了该装置的控制面板2,使用者可以利用显示屏201对检测数据起伏进行观测,并且可以利用信号灯202和扬声孔205对使用者进行实时提醒。
控制系统3包括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车体附件控制模块8和数据终端分析模块9,且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且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车体附件控制模块8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且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通过导线与数据终端分析模块9电性输出连接。
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包括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且视觉传感器401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声波传感器402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且距离传感器403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输出连接,且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均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串联连接,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之间的配合构成了该装置的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依靠该模块可以对车辆的外部环境进行检测,而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可以分别对外部环境、外部声音以及外部车距进行判断感应。
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包括转向角控制单元501、横向加速度单元502、气温控制单元503、雨水传感器单元504、车灯传感器单元505和轮速传感器单元506,且转向角控制单元501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横向加速度单元502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且气温控制单元503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雨水传感器单元504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且车灯传感器单元505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轮速传感器单元506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转向角控制单元501、横向加速度单元502、气温控制单元503、雨水传感器单元504、车灯传感器单元505和轮速传感器单元506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转向角控制单元501、横向加速度单元502、气温控制单元503、雨水传感器单元504、车灯传感器单元505和轮速传感器单元506均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串联连接,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转向角控制单元501、横向加速度单元502、气温控制单元503、雨水传感器单元504、车灯传感器单元505和轮速传感器单元506之间的配合构成了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利用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可以对整个车体内部的各处电元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监测,从而实现对车体的检测操作。
车体附件控制模块8包括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转角控制单元803和附件控制单元804,且档位控制单元801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踏板控制单元802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且转角控制单元803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附件控制单元804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转角控制单元803和附件控制单元804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转角控制单元803和附件控制单元804均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串联连接,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通过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转角控制单元803和附件控制单元804构成了该装置的车体附件控制模块8,利用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和转角控制单元803可以对车辆的各处机械控制进行实时检测操作,而附件控制单元804可以检测的数据进行整合判断处理。
综上所述,该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在使用前无需对其进行拆装调试等操作,便可以直接使用该装置,使用时可以利用设备内部的控制系统3对装甲车的内外部结构进行电性控制以及实施检测,使用者可以利用显示屏201对检测数据起伏进行观测,并且可以利用信号灯202和扬声孔205对使用者进行实时提醒,依靠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可以对车辆的外部环境进行检测,而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可以分别对外部环境、外部声音以及外部车距进行判断感应,利用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可以对整个车体内部的各处电元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监测,从而实现对车体的检测操作,同时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和转角控制单元803可以对车辆的各处机械控制进行实时检测操作,而附件控制单元804可以检测的数据进行整合判断处理,其中防护包角102可以避免设备外壳在受到撞击时,连接处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利用内衬海绵104可以对内部器械进行缓冲减震,而橡胶条103可以保持主体外壳1内部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包括主体外壳(1)和控制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2),且控制面板(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3),所述控制系统(3)包括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车体附件控制模块(8)和数据终端分析模块(9),且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且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车体附件控制模块(8)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且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通过导线与数据终端分析模块(9)电性输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1)包括外部壳体(101)、防护包角(102)、橡胶条(103)、内衬海绵(104)和密封条(105),所述外部壳体(101)的中部设置有密封条(105),且外部壳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内衬海绵(104),所述外部壳体(10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橡胶条(103),且外部壳体(10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防护包角(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包角(102)与外部壳体(10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橡胶条(103)之间关于外部壳体(101)的中心线对称,并且内衬海绵(104)与外部壳体(101)的内部之间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包括显示屏(201)、信号灯(202)、控制旋钮(203)、操作面板(204)和扬声孔(205),所述显示屏(201)的下方设置有信号灯(202),且信号灯(202)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旋钮(203),所述显示屏(201)的右侧设置有操作面板(204),且操作面板(204)的下方设置有扬声孔(2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环境监测模块(4)包括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且视觉传感器(401)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声波传感器(402)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且距离传感器(403)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输出连接,且视觉传感器(401)、声波传感器(402)和距离传感器(403)均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环境监测模块(5)包括转向角控制单元(501)、横向加速度单元(502)、气温控制单元(503)、雨水传感器单元(504)、车灯传感器单元(505)和轮速传感器单元(506),且转向角控制单元(501)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横向加速度单元(502)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且气温控制单元(503)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所述雨水传感器单元(504)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且车灯传感器单元(505)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轮速传感器单元(506)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输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角控制单元(501)、横向加速度单元(502)、气温控制单元(503)、雨水传感器单元(504)、车灯传感器单元(505)和轮速传感器单元(506)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转向角控制单元(501)、横向加速度单元(502)、气温控制单元(503)、雨水传感器单元(504)、车灯传感器单元(505)和轮速传感器单元(506)均通过导线与行为决策采集模块(6)电性串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附件控制模块(8)包括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转角控制单元(803)和附件控制单元(804),且档位控制单元(801)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踏板控制单元(802)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且转角控制单元(803)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所述附件控制单元(804)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输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转角控制单元(803)和附件控制单元(804)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档位控制单元(801)、踏板控制单元(802)、转角控制单元(803)和附件控制单元(804)均通过导线与实时状态对比模块(7)电性串联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14509.XA CN110703011A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14509.XA CN110703011A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03011A true CN110703011A (zh) | 2020-01-17 |
Family
ID=6919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14509.XA Pending CN110703011A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03011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82999Y (zh) * | 1993-03-01 | 1994-11-16 | 唐玉林 | 多功能汽车电路电器检测仪 |
CN201532309U (zh) * | 2009-10-13 | 2010-07-21 | 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汽车故障诊断装置 |
CN102407816A (zh) * | 2011-08-05 | 2012-04-11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基于can总线的大型客车安全性能预警系统及检测方法 |
CN202782529U (zh) * | 2012-08-31 | 2013-03-13 | 常江 | 汽车安全行车信息采集测报警示装置 |
CN203443787U (zh) * | 2013-07-16 | 2014-02-19 | 天津俊驰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综合性能实时检测与提示系统 |
CN205769269U (zh) * | 2016-05-25 | 2016-12-07 | 天津汇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货车运行安全监测系统 |
CN109611206A (zh) * | 2018-12-04 | 2019-04-12 | 徐州鑫盛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汽车发动机无线检测装置 |
-
2019
- 2019-09-26 CN CN201910914509.XA patent/CN1107030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82999Y (zh) * | 1993-03-01 | 1994-11-16 | 唐玉林 | 多功能汽车电路电器检测仪 |
CN201532309U (zh) * | 2009-10-13 | 2010-07-21 | 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汽车故障诊断装置 |
CN102407816A (zh) * | 2011-08-05 | 2012-04-11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基于can总线的大型客车安全性能预警系统及检测方法 |
CN202782529U (zh) * | 2012-08-31 | 2013-03-13 | 常江 | 汽车安全行车信息采集测报警示装置 |
CN203443787U (zh) * | 2013-07-16 | 2014-02-19 | 天津俊驰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综合性能实时检测与提示系统 |
CN205769269U (zh) * | 2016-05-25 | 2016-12-07 | 天津汇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货车运行安全监测系统 |
CN109611206A (zh) * | 2018-12-04 | 2019-04-12 | 徐州鑫盛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汽车发动机无线检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00580A (zh) | 一种汽车内一氧化碳浓度的便携式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 |
EP4173311A1 (en) | Microphone module | |
CN206541906U (zh) | 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 |
US10707538B2 (en) | Safety sensor module with vehicle communication to first responders | |
US20180361855A1 (en) | Safety sensor module with vehicle communication to first responders | |
CN110480645A (zh) | 基于温度自适应控制的变电站电缆沟巡检机器人 | |
CN205950756U (zh) | 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 | |
CN110703011A (zh) | 一种装甲车故障分析用便于携带的检测装置 | |
CN206711172U (zh) | 一种辅助安全驾驶的行车记录仪 | |
CN105354966A (zh) | 一种基于Mecanum轮的火灾探测车 | |
CN110341826B (zh) | 爬壁机器人及其纵向移动控制方法、侧向移动控制方法 | |
CN111813106B (zh) | 用于变电站巡检的探沟装置 | |
CN102019880A (zh) | 用于报警的汽车内后视镜 | |
CN113925247A (zh) | 一种带后视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头盔 | |
CN107984986A (zh) | 一种新型智能胎压监测器 | |
CN206287928U (zh) | 一种车辆前向安全监控预警装置 | |
CN205920454U (zh) | 一种高强度耐压计算机机箱 | |
CN109687045A (zh) | 一种电池箱内置盘式防护装置 | |
CN107176082A (zh) | 一种抵近侦检车 | |
CN107984984A (zh) | 可实现与互联网智能汽车对话的胎压监测系统 | |
CN107185131A (zh) | 一种车载自动灭火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09257798U (zh) | 一种无线胎压监测系统 | |
CN220653550U (zh) | 一种单兵作战数字终端 | |
CN208774672U (zh)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监控装置 | |
CN206097394U (zh) | 一种汽车疲劳驾驶检测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