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6432B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86432B CN110686432B CN201910995275.6A CN201910995275A CN110686432B CN 110686432 B CN110686432 B CN 110686432B CN 201910995275 A CN201910995275 A CN 201910995275A CN 110686432 B CN110686432 B CN 1106864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pressure
- control valve
- port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之间,压缩机设置有补气口;闪蒸器,包括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第一端口能够与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闪蒸器的第二端口能够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补气回路,设置于补气口与闪蒸器之间,包括设置于闪蒸器的第三端口与补气口之间的第一流路,设置于第四端口与补气口之间设置第二流路,以及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包括相互配合并能相对移动的阀体与阀针。通过执行该方案,减小第一电磁阀由于阀体与阀针相互碰撞产生异响的概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行控制方法、一种运行控制装置、一种空调器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补气增焓流路,以采用补气増焓的方式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性能,但是由于増焓系统只在空调制热状态下启动运行,因此需要在补气増焓流路中设置电磁阀控制补气增焓流路的通断,在需要补气增焓流路导通时,电磁阀动作会产生异常噪音,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空调器。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出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之间,压缩机设置有补气口;闪蒸器,包括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第一端口能够与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闪蒸器的第二端口能够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补气回路,设置于补气口与闪蒸器之间,包括设置于闪蒸器的第三端口与补气口之间的第一流路,设置于第四端口与补气口之间设置第二流路,以及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包括相互配合并能相对移动的阀体与阀针。
具体地,第一控制阀包括相互配合的阀体与阀针,通过控制阀体与阀针之间相对移动,使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导通,气态冷媒分别通过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进入压缩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闪蒸器与压缩机补气口之间设置第一流路的基础上,增加并行的第二流路,结合由阀体与阀针等部件构成的第一控制阀,构造形成补气回路,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的通断,在第一流路中脉动压力较大时通过第二流路导通实现对流经第一流路的气态冷媒的分流,从而通过降低脉动压力来减小第一电磁阀由于阀体与阀针相互碰撞产生异响的概率。
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控制阀可以为单个控制阀,也可以为一组控制阀,具体的,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可以汇集于一个总流路,第一控制阀设置于该总流路上,此时只设置一个控制阀即可。
其中,第一控制阀具体可以为电磁阀,正常工况下,通过控制对电磁阀上电或断电,实现电磁阀的导通与截止,而如果第一流路的冲击压力过大,则会机械顶起阀针,并进一步导致阀针与阀体之间的不断碰撞而发出哒哒噪声,通过设置第二流路,对气态冷媒进行分流,以减小压力的脉动峰值,从而减少碰撞异响。
另外,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也可以为两个在压缩机与闪蒸器之间完全并行的流路,此时第一控制阀为分别控制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通断的至少两个控制阀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流路,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三流路上,第三流路的一端连接至补气口;第一流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端口,第一流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流路的另一端;第二流路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端口,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流路的另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流路,以在闪蒸器与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构造出Y形的补气回路,在第三流路上设置单个的第一控制阀,以同时控制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的通断,在能够降低碰撞异相概率的同时,有利于简化补气回路的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压力控制装置,设置于补气回路上,压力控制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流路的流路压力,并在检测到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时,控制第二流路导通。
具体地,若第一流路导通,第二流路截止,压力控制装置能够检测第一流路的流路压力,若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时,则控制第二流路导通。
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为气态冷媒平均流速的瞬时最大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补气回路上设置压力控制装置,以在只控制第一流路导通时,检测第一流路的流路压力,并且能够在检测到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流路导通,以通过降低脉动峰值,并且通过增设压力控制装置,提升补气回路压力控制的精确性,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控制阀内部的阀针与阀体之间由于脉动压力冲击产生碰撞噪声的概率。
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压力控制装置可以为同时具有压力检测与流路控制的单一的控制元件,也可以为由独立的压力检测装置与流路控制装置组合形成的控制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设置在第二流路上,压力控制阀用于检测流路压力,并根据流路压力控制第二流路导通。
具体地,若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则压力控制阀开启,第二流路导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顶起压力阈值小于或等于阀针的顶起压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阀设置于第二流路与第四端口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案,采用压力控制阀作为压力控制装置并设置在第二流路上,在需要执行补气增焓时,首先控制第一流路导通,如果检测到第一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顶起压力阈值时,压力控制阀开启,第二流路分流,降低压力脉动,第一流路系统压力脉动峰值低于电磁阀连接闪蒸器端压力,电磁阀异音消除。
其中,通过限定顶起压力阈值小于阀针的顶起压力,以防止由于闪蒸器流出的气态冷媒对第一控制阀的冲击造成第一控制阀出现异常噪声。
具体地,在第二流路与闪蒸器的连接处设置压力控制阀,当压缩机第一流路运行时,第一流路压力脉动峰值大于顶起压力阈值时,压力控制阀开启,第二流路分流,降低系统压力脉动,第一流路压力脉动峰值低于顶起压力阈值,以使第一控制阀的噪声消除。
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二流路与第四端口的连接处设置压力控制阀,能够有效提升压力控制阀的响应速度,以进一步提升噪音的消除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控制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流路、闪蒸器的内部流路以及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处,用于检测脉动峰值;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二流路上,用于在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顶起压力阈值时,控制第二流路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一种可替代的设置方案,压力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控制阀组合构造形成,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脉动峰值,通过联动的第二控制阀进行第二流路的通断控制,同样能够达到减少第一控制阀异响的目的。
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无论是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压力控制阀与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在需要执行喷气增焓时,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一控制阀导通,进一步地,在控制器接收到压力传感器或压力控制阀自身检测到的压力检测信号后,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控制第二控制阀或压力控制阀导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节流装置,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节流装置包括毛细管与第三控制阀,其中,毛细管与第三控制阀中的一个设置在室内换热器与第一端口之间,另一个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第二端口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换向组件,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压缩机的排气口以及吸气口之间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在制热模式下,响应于补气增焓信号,控制开启第一控制阀,以使第一流路导通;检测到第一流路中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控制第二流路导通,其中,第一流路设置于闪蒸器与压缩机的补气口之间,第二流路与第一流路并联。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闪蒸器与压缩机补气口之间设置第一流路的基础上,增加并行的第二流路,结合由阀体与阀针等部件构成的第一控制阀,构造形成补气回路,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的通断,在第一流路中脉动压力较大时通过第二流路导通实现对流经第一流路的气态冷媒的分流,从而通过降低脉动压力来减小第一电磁阀由于阀体与阀针相互碰撞产生异响的概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到第一流路中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控制第二流路导通,具体包括:第二流路上设置有压力控制阀,获取压力控制阀检测到的脉动峰值;若检测到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顶起压力阈值,则控制开启压力控制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补气回路上设置压力控制装置,以在只控制第一流路导通时,检测第一流路的流路压力,并且能够在检测到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流路导通,以通过降低脉动峰值,并且通过增设压力控制装置,提升补气回路压力控制的精确性,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控制阀内部的阀针与阀体之间由于脉动压力冲击产生碰撞噪声的概率。
具体地,采用压力控制阀作为压力控制装置并设置在第二流路上,在需要执行补气增焓时,首先控制第一流路导通,如果检测到第一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顶起压力阈值时,压力控制阀开启,第二流路分流,降低压力脉动,第一流路系统压力脉动峰值低于电磁阀连接闪蒸器端压力,电磁阀异音消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到第一流路中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控制第二流路导通,具体包括:在第一流路、闪蒸器与第二流路上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脉动峰值,第二流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若检测到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顶起压力阈值,则控制开启第二控制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一种可替代的设置方案,压力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控制阀组合构造形成,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脉动峰值,通过联动的第二控制阀进行第二流路的通断控制,同样能够达到减少第一控制阀异响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控制阀包括相互配合的阀体与阀针通过控制阀体与阀针之间相对移动,使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通断。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第三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102与室外换热器104;压缩机106,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02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104的一端之间,压缩机106设置有补气口106A;闪蒸器108,包括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第一端口能够与室内换热器102的另一端连通,闪蒸器108的第二端口能够与室外换热器104的另一端连通;补气回路,设置于补气口106A与闪蒸器108之间,包括设置于闪蒸器108的第三端口与补气口106A之间的第一流路110,设置于第四端口与补气口106A之间设置第二流路112,以及第一控制阀114,第一控制阀114包括相互配合并能相对移动的阀体与阀针。
通过控制阀体与阀针之间相对移动,使第一流路110与第二流路112导通,气态冷媒分别通过第一流路110与第二流路112进入压缩机106。
在该实施例中,在闪蒸器108与压缩机106补气口106A之间设置第一流路110的基础上,增加并行的第二流路112,结合由阀体与阀针等部件构成的第一控制阀114,构造形成补气回路,通过第一控制阀114控制第一流路110与第二流路112的通断,在第一流路110中脉动压力较大时通过第二流路112导通实现对流经第一流路110的气态冷媒的分流,从而通过降低脉动压力来减小第一电磁阀由于阀体与阀针相互碰撞产生异响的概率。
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控制阀114可以为单个控制阀,也可以为一组控制阀,具体的,第一流路110与第二流路112可以汇集于一个总流路,第一控制阀114设置于该总流路上,此时只设置一个控制阀即可。
其中,第一控制阀114具体可以为电磁阀,正常工况下,通过控制对电磁阀上电或断电,实现电磁阀的导通与截止,而如果第一流路110的冲击压力过大,则会机械顶起阀针,并进一步导致阀针与阀体之间的不断碰撞而发出哒哒噪声,通过设置第二流路112,对气态冷媒进行分流,以减小压力的脉动峰值,从而减少碰撞异响。
另外,第一流路110与第二流路112也可以为两个在压缩机106与闪蒸器108之间完全并行的流路,此时第一控制阀114为分别控制第一流路110与第二流路112通断的至少两个控制阀轭。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流路116,第一控制阀114设置在第三流路116上,第三流路116的一端连接至补气口106A;第一流路110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端口,第一流路110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流路116的另一端;第二流路112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端口,第二流路11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流路116的另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流路116,以在闪蒸器108与压缩机106的回气口之间构造出Y形的补气回路,在第三流路116上设置单个的第一控制阀114,以同时控制第一流路110与第二流路112的通断,在能够降低碰撞异相概率的同时,有利于简化补气回路的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控制装置,设置于补气回路上,压力控制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流路110的流路压力,并在检测到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114的顶起压力阈值时,控制第二流路112导通。
具体地,若第一流路110导通,第二流路112截止,压力控制装置能够检测第一流路110的流路压力,若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114的顶起压力阈值时,则控制第二流路112导通。
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为气态冷媒平均流速的瞬时最大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补气回路上设置压力控制装置,以在只控制第一流路110导通时,检测第一流路110的流路压力,并且能够在检测到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114的顶起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流路112导通,以通过降低脉动峰值,并且通过增设压力控制装置,提升补气回路压力控制的精确性,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控制阀114内部的阀针与阀体之间由于脉动压力冲击产生碰撞噪声的概率。
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压力控制装置可以为同时具有压力检测与流路控制的单一的控制元件,也可以为由独立的压力检测装置与流路控制装置组合形成的控制组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阀118,压力控制阀118设置在第二流路112上,压力控制阀118用于检测流路压力,并根据流路压力控制第二流路112导通。
压力控制阀118既可以检测流路压力又可以控制第二流路112的导通,若检测到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114的顶起压力阈值,则压力控制阀118开启,第二流路112导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压力控制阀118设置于第二流路112与第四端口的连接处。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案,采用压力控制阀118作为压力控制装置并设置在第二流路112上,在需要执行补气增焓时,首先控制第一流路110导通,如果检测到第一流路110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顶起压力阈值时,压力控制阀118开启,第二流路112分流,降低压力脉动,第一流路110系统压力脉动峰值低于电磁阀连接闪蒸器108端压力,电磁阀异音消除。
其中,通过限定顶起压力阈值小于阀针的顶起压力,以防止由于闪蒸器108流出的气态冷媒对第一控制阀114的冲击造成第一控制阀114出现异常噪声。
具体地,在第二流路112与闪蒸器108的连接处设置压力控制阀118,当压缩机106第一流路110运行时,第一流路110压力脉动峰值大于顶起压力阈值时,压力控制阀118开启,第二流路112分流,降低系统压力脉动,第一流路110压力脉动峰值低于顶起压力阈值,以使第一控制阀114的噪声消除。
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二流路112与第四端口的连接处设置压力控制阀118,能够有效提升压力控制阀118的响应速度,以进一步提升噪音的消除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120与第二控制阀122,压力传感器120设置在第一流路110、闪蒸器108的内部流路与第二流路112中的至少一处,用于检测脉动峰值;第二控制阀122设置在第二流路112上,用于在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顶起压力阈值时,控制第二流路112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替代的设置方案,压力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120与第二控制阀122组合构造形成,通过压力传感器120检测脉动峰值,通过联动的第二控制阀122进行第二流路112的通断控制,同样能够达到减少第一控制阀114异响的目的。
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无论是第一控制阀114、第二控制阀122、压力控制阀118与压力传感器120,均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在需要执行喷气增焓时,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一控制阀114导通,进一步地,在控制器接收到压力传感器120或压力控制阀118自身检测到的压力检测信号后,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控制第二控制阀122或压力控制阀118导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节流装置,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02的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104的另一端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节流装置包括毛细管124与第三控制阀126,其中,毛细管124与第三控制阀126中的一个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02与第一端口之间,另一个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4与第二端口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换向组件128,与室内换热器102的一端、室外换热器104的一端、压缩机106的排气口以及吸气口之间连通。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在制热模式下,响应于补气增焓信号,控制开启第一控制阀,以使第一流路导通。
其中,补气增焓信号可以与制热模式运行指令一起生成,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参数对应生成,比如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某一低温阈值时,以对压缩机执行补气增焓操作。
步骤304,检测到第一流路中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控制第二流路导通。
其中,第一流路设置于闪蒸器与压缩机的补气口之间,第二流路与第一流路并联。
对于不同的回路设置方式,控制第二流路导通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作为第一种实现方式,步骤304具体包括:在上述实施例中,检测到第一流路中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控制第二流路导通,具体包括:第二流路上设置有压力控制阀,获取压力控制阀检测到的脉动峰值;若检测到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顶起压力阈值,则控制开启压力控制阀。
作为第二种实现方式,步骤304具体包括:在第一流路、闪蒸器与第二流路上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脉动峰值,第二流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若检测到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顶起压力阈值,则控制开启第二控制阀。
在该实施例中,在闪蒸器与压缩机补气口之间设置第一流路的基础上,增加并行的第二流路,结合由阀体与阀针等部件构成的第一控制阀,构造形成补气回路,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的通断,在第一流路中脉动压力较大时通过第二流路导通实现对流经第一流路的气态冷媒的分流,从而通过降低脉动压力来减小第一电磁阀由于阀体与阀针相互碰撞产生异响的概率。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过在补气回路上设置压力控制装置,以在只控制第一流路导通时,检测第一流路的流路压力,并且能够在检测到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流路导通,以通过降低脉动峰值,并且通过增设压力控制装置,提升补气回路压力控制的精确性,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控制阀内部的阀针与阀体之间由于脉动压力冲击产生碰撞噪声的概率。
具体地,采用压力控制阀作为压力控制装置并设置在第二流路上,在需要执行补气增焓时,首先控制第一流路导通,如果检测到第一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顶起压力阈值时,压力控制阀开启,第二流路分流,降低压力脉动,第一流路系统压力脉动峰值低于电磁阀连接闪蒸器端压力,电磁阀异音消除。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压力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控制阀组合构造形成,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脉动峰值,通过联动的第二控制阀进行第二流路的通断控制,同样能够达到减少第一控制阀异响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包括相互配合的阀体与阀针通过控制阀体与阀针之间相对移动,使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通断。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压缩机106増焓降噪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6、四通阀、室内换热器102、室外换热器104、补气流路组件、节流装置组成,各零部件之间通过管线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补气流路组件包括具有四个进出入口的闪蒸器108,一个电子膨胀阀,一个压力控制阀118,压缩机106本体上设置有补气口106A,毛细管124一端为第一出入口,第三控制阀126一端为第二出入口,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与闪蒸器108连接,闪蒸器108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流路110和辅助流路,第一流路110与辅助流路另一端汇合成一个流路116与第一控制阀114连接,第一控制阀114与压缩机106补气口106A连接,在闪蒸器108与压缩机106补气口106A连接的第一流路110之间设置有一个辅助流路,辅助流路与闪蒸器108连接处设置有压力控制阀118。
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控制阀114关闭,压缩机106特性没有发生变化,压缩机106旋转运行压缩制冷剂,由排气口排出制冷剂气体,进入室内室内换热器102,冷却后制冷剂通过第三控制阀126进入闪蒸器108内,由于第一控制阀114关闭,闪蒸器108相当于储液罐,对制冷剂进行储存,对系统起到一定的稳定调节作用,闪蒸器108内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24节流降压,进入到室外机室外换热器104蒸发,然后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106的储液罐,储液罐内的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106本体进行压缩,形成一个稳定的制冷循环。
在制热模式下,第一控制阀114打开,系统补气回路开启,压缩机106具有喷射増焓的功能,压缩机106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气口进入室内室外换热器104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毛细管124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液混合,进入到闪蒸器108内部,气液混合物在闪蒸器108内上下分层,上部气体通过第一流路110中的第一控制阀114和补气口106A进入到压缩机106,如果补气回路压力脉动峰值低于电磁阀连接闪蒸器108端压力时,压力控制阀118不开启,系统压力脉动峰值小于电磁阀连接闪蒸器108端压力,电磁阀内部滑块稳定,无异音产生,当补气回路压力脉动峰值大于电磁阀连接闪蒸器108端压力时,压力控制阀118开启,辅助流路分流,降低系统压力脉动,补气回路系统压力脉动峰值低于电磁阀连接闪蒸器108端压力,电磁阀内部滑块不会被顶起,电磁阀异音消除,闪蒸器108下部液体通过电子膨胀阀进入到室内换热器102,然后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106的储液罐,储液罐内的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106本体进行压缩,形成一个稳定的制热循环。
在图1中的空调器结构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结合具体场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402,检测到空调器根据制热模式运行,控制开启第一膨胀阀,以使补气口与闪蒸器之间的第一流路导通,以对压缩机补气;
步骤404,检测第一流路中压力脉动峰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顶起压力阈值,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406,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402;
步骤406,控制开启压力控制阀,以使第二流路导通。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运行控制装置50,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502和处理器504。
存储器5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504,用于调用程序代码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50。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包含上述任一项运行控制装置,故具有运行控制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故具有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
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之间,所述压缩机设置有补气口;
闪蒸器,包括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能够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闪蒸器的第二端口能够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
补气回路,设置于所述补气口与所述闪蒸器之间,包括设置于所述闪蒸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补气口之间的第一流路,设置于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补气口之间设置第二流路,以及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相互配合并能相对移动的阀体与阀针,在制热模式下,响应于补气增焓信号,控制开启第一控制阀,以使第一流路导通;
还包括:
第三流路,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上,所述第三流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补气口;
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一流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流路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端口,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流路的另一端;
压力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补气回路上,所述压力控制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流路的流路压力,并在检测到所述流路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上,所述压力控制阀用于检测所述流路压力,并根据所述流路压力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四端口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控制阀,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所述闪蒸器的内部流路以及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处,用于检测所述脉动峰值;
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包括毛细管与第三控制阀,
其中,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三控制阀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向组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以及吸气口之间连通。
8.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制热模式下,响应于补气增焓信号,控制开启第一控制阀,以使第一流路导通;
检测到所述第一流路中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控制第二流路导通,
其中,所述第一流路设置于闪蒸器与压缩机的补气口之间,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一流路中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控制第二流路导通,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流路上设置有压力控制阀,获取所述压力控制阀检测到的所述脉动峰值;
若检测到所述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顶起压力阈值,则控制开启所述压力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所述第一流路中压力的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顶起压力阈值,控制第二流路导通,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流路、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二流路上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脉动峰值,所述第二流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若检测到所述脉动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顶起压力阈值,则控制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相互配合的阀体与阀针,通过控制所述阀体与所述阀针之间相对移动,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通断。
12.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运行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运行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95275.6A CN110686432B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95275.6A CN110686432B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86432A CN110686432A (zh) | 2020-01-14 |
CN110686432B true CN110686432B (zh) | 2021-06-18 |
Family
ID=69113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95275.6A Active CN110686432B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8643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86453A (en) * | 1982-12-27 | 1984-12-04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Desolventizing process |
JPH09119721A (ja) * | 1995-10-27 | 1997-05-06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 |
FR2765922B1 (fr) * | 1997-07-09 | 1999-09-10 | Valeo Climatisation |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detecter la presence de liquide a l'aspiration d'un compresseur de fluide refrigerant |
JP2001174080A (ja) * | 1999-12-17 | 2001-06-29 | Hitachi Ltd |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4153457B2 (ja) * | 2004-03-30 | 2008-09-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流路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US8037710B2 (en) * | 2005-08-22 | 2011-10-18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Compressor with vapor injection system |
JP4396753B2 (ja) * | 2007-10-03 | 2010-01-1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冷凍サイクル用消音器 |
CN203572113U (zh) * | 2013-10-31 | 2014-04-30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空调器及其补气增焓系统 |
CN105333656B (zh) * | 2014-07-09 | 2018-10-30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
CN107576087B (zh) * | 2017-08-29 | 2023-07-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JP6890254B2 (ja) * | 2017-10-04 | 2021-06-1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208651081U (zh) * | 2018-07-18 | 2019-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缓解排气压力脉动装置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CN109506384A (zh) * | 2018-10-30 | 2019-03-22 | 青岛沃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以制热为主兼具制冷功能的涡旋式空气源热泵系统 |
CN209484876U (zh) * | 2019-01-29 | 2019-10-11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
CN110056983B (zh) * | 2019-04-30 | 2021-04-09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0206733A (zh) * | 2019-07-09 | 2019-09-0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压缩机和空调器 |
CN210569330U (zh) * | 2019-10-18 | 2020-05-1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
2019
- 2019-10-18 CN CN201910995275.6A patent/CN11068643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86432A (zh) | 2020-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82545B (zh) | 低温型直流变频热泵系统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 | |
WO2017096752A1 (zh) | 双级压缩机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设备和装置 | |
CN108224833A (zh) | 喷射器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099610A (zh) | 补气增焓的制冷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 |
CN112815398B (zh)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538298B (zh) | 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869070U (zh) | 空调器 | |
CN107120861B (zh) | 热泵系统 | |
CN208170776U (zh) | 一种补气式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 |
CN210569330U (zh) | 空调器 | |
CN110686432B (zh)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2178893B (zh) |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168139A (zh) | 一种补气式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 |
KR20120053381A (ko) |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 |
CN210832603U (zh) | 空调器 | |
CN109163469B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167184B (zh) | 一种涡旋压缩机广域自适应系统 | |
CN112880228B (zh) | 一种空调防回液装置及防止空调回液的方法 | |
US11892214B2 (en) | Outdoor unit and heat pump system | |
CN113091236B (zh) | 一种空调器液击保护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5245597U (zh) | 一种双压缩机式制冷系统 | |
CN108195005B (zh) | 一种三管制水源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243102B (zh) | 一种制冷及制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175355A (zh) | 空调器和应用于空调器的排气温度的控制方法 | |
CN112539452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