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0199B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80199B CN110680199B CN201810739708.7A CN201810739708A CN110680199B CN 110680199 B CN110680199 B CN 110680199B CN 201810739708 A CN201810739708 A CN 201810739708A CN 110680199 B CN110680199 B CN 1106801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assembly
- connecting rod
- exhaust
- p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盖体组件包括锅盖;驱动件,与锅盖相连接,驱动件带动锅盖转动;排气组件,与锅盖直接或间接连接,排气组件随着锅盖同步转动;面盖,其上设有安装口,排气组件位于安装口内,且排气组件相对于面盖转动。本发明提供的盖体组件,排气组件和锅盖同步转动,进而排气组件的排气阀无需设置在锅盖的中心位置,也无需与锅盖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可根据设计需求将排气阀设置在适当位置,进而便于盖体组件各部件位置的分布与设计,有利于对盖体组件外观面外露部件的部位进行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力锅在开合盖时,一般通过手柄驱动锅盖,锅盖围绕排气阀芯为中心轴旋转,这种方式导致排气阀必须处于压力锅锅盖的中心位置,以使得锅盖在旋转开盖时,排气阀能够不受锅盖转动的影响而始终与锅体内的腔体相连通,便于排汽。但由于排气阀位置的固定,导致其他部件无法占据锅盖的中心线位置,极大地影响了烹饪器具盖体的造型,影响各部件位置的分布与设计,例如,由于排气阀位于锅盖的中心位置,用于驱动排气阀的手柄只能位于锅盖的前方,导致锅盖前方位置很少,不能留下足够的位置放置显示板,因此显示板只能放置于锅体位置,使用户使用时需要弯腰操作,很不方便;另外现有的压力锅一般开盖方式分为两步,既首先需将锅盖旋转到开盖位置,让锅盖的锅牙脱离内锅,然后再按开盖按钮,使锅盖打开,这种方式不但操作复杂,结构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盖体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用于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盖体组件包括:锅盖;驱动件,与锅盖相连接,驱动件带动锅盖转动;排气组件,与锅盖直接或间接连接,排气组件随着锅盖同步转动;面盖,其上设有安装口,排气组件位于安装口内,且排气组件相对于面盖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盖体组件,通过设置排气组件与锅盖直接或间接连接,并将驱动件与锅盖相连接,以使驱动件在驱动锅盖转动的同时,带动与锅盖直接或间接相连接的排气组件随着锅盖同步转动,进而有利于锅体内的蒸汽经锅盖上的蒸汽入口进入排气组件中,而不会出现因锅盖转动,导致锅盖上的蒸汽入口与排气组件的蒸汽入口不对接的情况,有利于蒸汽排放。同时,由于排气组件和锅盖同步转动,进而排气组件的排气阀无需设置在锅盖的中心位置,也无需与锅盖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可根据设计需求将排气阀设置在适当位置,进而便于盖体组件各部件位置的分布与设计,有利于对盖体组件外观面外露部件的部位进行设计,以提高外观效果;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面盖,在面盖上设有安装口,排气组件位于安装口内,且排气组件相对于面盖转动,通过设置排气组件位于面盖上的安装口内并可在安装口内转动,优选地,安装口与排气组件相适配且均为圆形,使得排气组件绕其自身的中心在面盖上转动,从而使得排气组件相对于面盖转动时,始终位于安装口内,无需在面盖上的其他位置设置供排气组件转动的开口,保证了面盖的美观性;具体地,通过设置排气组件与锅盖一起运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气阀必须位于锅盖中心的要求,优选地,设计人员可以将排气阀置于锅盖上尽可能靠后的位置,从而可以在锅盖的前方留出足够位置放置显示组件,进而可实现烹饪器具顶置显示的功能,可以将显示面板、操作面板、触控面板等显示结构安装在面盖上,便于用户通过设置在面盖上的显示结构对烹饪器具进行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产品的显示结构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侧壁而导致不便于用户操作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显示结构与排气组件间隔设置在面盖上,且使其二者之间不接触,从而使得排气组件与显示结构安装在面盖上后具有间隔,避免排气组件在转动过程中与显示结构之间产生干涉等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盖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部分驱动件及部分排气组件由安装口伸出至面盖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部分驱动件及部分排气组件由安装口伸出至面盖外,使其位于面盖的上方,一方面便于排气组件在安装口内相对于面盖进行旋转,另一方面,便于用户从面盖的上方操控驱动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内盖,设置在锅盖及面盖之间,内盖上设有安装部;转动件,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部处,转动件与锅盖相连接,排气组件设置在转动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组件还包括内盖和转动件,在内盖上设置安装部,将转动件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部处,并设置转动件与锅盖相连接,排气组件设置在转动件上,一方面锅盖与内盖之间通过转动件的连接,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锅盖稳定设置在内盖上而不会脱落,有利于锅盖平稳转动;另一方面由于排气组件设置在转动件上,进而驱动件驱动锅盖转动时,转动件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排气组件转动,可确保排气组件和锅盖同步转动,同时提高了排气组件的安装稳固度,使其不仅能够将自身重力部分作用在与转动件相连接的锅盖上,与锅盖同步转动,还能够依据转动件与内盖之间的旋转连接,将部分重力作用在固定不动的内盖上,确保排气组件的稳固安装,从而有利于排气组件平稳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排气组件与转动件连接,排气组件与转动件两者之一上设有限位槽,另一者上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驱动杆;锅盖转动时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通过限位槽与驱动杆的配合驱动排气组件同步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盖设置在面盖的下方并能相对于面盖转动,转动件设置在锅盖上,且转动件随锅盖同步转动,排气组件与转动件相连接,其中排气组件和转动件中的任一个上设有限位槽,排气组件和转动件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驱动杆,锅盖转动时可带动转动件转动,而转动件则通过限位槽与驱动杆的配合而驱动排气组件同步转动,进而实现锅盖、转动件和排气组件的同步转动,以便于锅体内的蒸汽经锅盖上的蒸汽入口进入排气组件中,有利于蒸汽排放,而不会出现因为锅盖转动导致锅盖上的蒸汽入口与排气组件上的蒸汽入口不对接的情况。此外,由于锅盖、转动件和排气组件同步转动,因此排气组件无需设置在锅盖的中心位置,也无需与锅盖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可根据设计需求将排气组件设置在适当位置,进而便于盖体组件各部件位置的分布与设计,有利于对盖体组件外观面外露部件的部位进行设计,以提高外观效果。
优选地,排气组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且转动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互扣合,以使排气组件和转动件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限位部为卡勾,第二限位部为扣位,卡勾与扣位相扣合,一方面便于拆卸安装,另一方面可实现排气组件和转动件之间的可靠连接,进而使得排气组件随转动件同步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盖还包括:内盖本体,其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部与内盖本体连接,安装部在内盖本体上的投影位于安装孔中,安装孔的内侧壁和/或安装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搭接部;转动件上设置有运动导轨,转动件经运动导轨搭设在搭接部上并位于安装部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盖本体上开设安装孔的同时,还设置了与内盖本体相连接的安装部,安装部在内盖本体上的投影位于安装孔中,高度上既可高于内盖本体,也可低于内盖本体,还可部分位于安装孔中,部分高于或低于内盖本体,从而对内盖本体产生一定的加强作用,降低了内盖受热后变形的可能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内盖为了装配转动件而将整个内盖镂空,导致内盖被镂空后内盖强度不足而在加热后变形的问题,提高了内盖的强度。此外,由于安装部的投影完全位于安装孔中,安装部与安装孔的内侧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隔空间,通过设置搭接部,同时在转动件上设置运动导轨,使得转动件可借助运动导轨搭设在搭接部上,并便于转动件在驱动件的带动下沿搭接部转动,进而实现盖体组件的旋转开盖,可在提高内盖强度的同时满足转动件的安装和使用需求。可选地,搭接部可仅设置在安装孔的内侧壁上,搭接部与安装部之间的间隙可供转动件活动;搭接部也可仅设置在安装部的外侧壁上,转动件则沿搭接部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转动;搭接部还可成对设置在安装孔的内侧壁和安装孔的外侧壁上,转动件沿成对搭接部之间的间隙转动。相对应地,转动件上的运动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可朝向外侧(即安装孔的反向)延伸,也可朝向内侧(即安装部的方向)延伸,还可同时向外侧和内侧延伸。对于搭接部的以上三种设置方案,当安装部的设置高度造成安装部的外侧壁和安装孔的内侧壁无法正对时,可将安装部或安装孔的设置搭接部的侧壁沿高度方向朝对方所在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再设置搭接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搭接部设置在安装孔的内侧壁上,安装部和搭接部之间设有连接筋,连接筋从搭接部先朝上延伸后再朝安装部延伸并与安装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安装部和安装孔内的搭接部通过连接筋连接,确保了安装部的可靠固定。连接筋设置在搭接部上,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安装孔处的强度,另一方面可限制转动件的转动范围。由于连接筋整体由搭接部向上延伸,使得安装部在高度上凸出于安装孔,连接筋从结构上有利于承受安装部向下的重力,提高了整体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避让口,设置在安装部上;排气组件的排气部插入避让口并在避让口限定的空间内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组件还包括避让口,其中避让口设置在安装部上,排气组件位于内盖上,且排气组件的排气部插入避让口内,此外,排气组件与锅盖之间为直接或间接连接,当用户开盖时,驱动件可带动锅盖、排气组件同步转动,此时排气部在避让口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进而使得盖体组件与锅体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盖还包括:排水口,设置在内盖本体上;排水通道,延伸布置在内盖本体的表面上,排水通道从排气组件的安装位至排水口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转动锅盖以实现旋转开盖时,以驱动件带动排气组件相对于内盖转动,则排气组件中的排气阀无需设置在盖体组件的中心位置,可根据设计需求将排气阀设置在适当位置,便于盖体组件各部件位置的分布与设计,有利于对盖体组件外观面外露部件的设置部位进行设计,以提高外观效果。然而此时排气组件中的积水却难以排出,导致用户难以清洁、积水长时间不能清除时会产生细菌、异味等对用户产生危害的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通过在内盖表面上设置自排气组件的安装位向排水口延伸的排水通道,可确保在排气组件运动过程中积水可顺利通过该排水通道排出,解决了当排气组件处于运动状态时的积水排除问题,确保了使用安全和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和破泡器,排气阀设置在破泡器内,排气阀偏离锅盖的中心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气组件包括破泡器和排气阀,通过将排气阀设置在破泡器内,有利于排气阀和破泡器同步运动,进而有利于排气阀与破泡器之间的蒸汽流动。另外,通过将排气阀设置在偏离锅盖的中心位置,使得与排气阀相对的排气组件的排气阀芯也偏离锅盖的中心设置,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排气阀芯不得不位于锅盖中心的问题,设计人员可将排气阀置于锅盖上尽可能靠后的位置,从而可以留出足够位置放置显示组件,从而实现了烹饪器具的顶置显示的功能,便于用户通过位于面盖上的显示区对烹饪器具进行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产品的显示区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侧壁而导致不便于用户操作的问题。此外,由于将排气阀设置在破泡器内,进而使得面盖只需为破泡器的转动安装开设通孔,而不必单独为排气阀设置供排气阀移动的通孔,提高面盖的外观美化度和结构完整性。具体地,破泡器包括破泡器座和破泡器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破泡器上设有避让孔,驱动件穿过避让孔与锅盖相连接,以驱动锅盖和破泡器同步转动,在破泡器沿预设方向转动预设角度的过程中,驱动件在避让孔内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驱动锅盖转动的驱动件设置在破泡器上,使其部分穿过破泡器上的避让孔与锅盖相连接,使得驱动件无需避让破泡器设置,提高了面盖的表面利用率,为显示结构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有利于盖体组件的各部件在面盖上的分布与设置。
此外,通过在破泡器上开设避让孔,确保破泡器在转动过程中,驱动件能够时刻位于避让孔内,有效避免因驱动件伸入破泡器而导致破泡器在转动过程与驱动件发生干涉止抵等情况,确保破泡器能够按照预设方向转动预设角度进行开盖和合盖。同时,避让孔的设置也有效避免驱动件随破泡器同步旋转,方便用户操作,避免用户在操作驱动件,例如转动手柄的过程中,由于手柄还随破泡器旋转而转动而导致用户的手腕被迫随着破泡器的旋转而大幅度扭转,导致用户受伤等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破泡器包括破泡器座和破泡器盖,破泡器座上设有安装排气阀的凹腔,排气阀设置在凹腔内,破泡器盖罩设在破泡器座上,排气阀可与破泡器同步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破泡器包括破泡器座和破泡器盖,破泡器盖罩设在破泡器座上,并可随破泡器座同步转动。通过在破泡器座上设置凹腔,将排气阀设置在凹腔内,有利于排气阀和破泡器同步运动,进而有利于排气阀与破泡器之间的蒸汽流动,另外,有利于将排气阀偏离锅盖的中心线设置,使得锅盖上的蒸汽入口能够时时对准排气阀,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排气阀的阀芯不得不位于锅盖中心的问题。此外,由于将排气阀设置在破泡器内,进而使得面盖只需为破泡器的转动安装开设通孔,而不必单独为排气阀设置供排气阀移动的通孔,提高面盖的外观美化度和结构完整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开盖扣,可活动地设置在内盖上,在合盖状态时开盖扣与锅体相扣合;吊轴,设置在锅盖上;驱动件包括:手柄;和连杆组件,连杆组件上设有避让槽,连杆组件与吊轴相卡接,连杆组件设置在内盖上,连杆组件可带动锅盖转动,连杆组件带动锅盖与锅体处于分离位置后,连杆组件能够继续转动或移动直至吊轴止抵于避让槽的槽壁上时,连杆组件位于开盖位置并推动开盖扣与锅体分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内盖上的开盖扣以及设置在锅盖上的吊轴,驱动件包括手柄和连杆组件,其中,开盖扣可活动地设置在内盖上,在烹饪器具的合盖状态时开盖扣与锅体相扣合,手柄驱动连杆组件移动或转动时可带动锅盖转动,当锅盖转动至烹饪器具的开盖位置时,因连杆组件上设有避让槽,连杆组件能够继续转动或移动直至吊轴止抵于避让槽的槽壁上时,连杆组件位于开盖位置并推动开盖扣与锅体分离;通过在连杆组件上设至避让槽,为锅盖的吊轴与连杆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吊轴可运动到避让槽内,从而可以在锅盖保持不运动的情况下使得连杆组件继续向前运动,直至连杆组件顶开开盖扣,此时锅盖可以打开,从而使得锅盖的扣合部与锅体的锅牙先一步脱离扣合状态,然后再使得开盖扣与锅体脱离,这样可以避免开盖扣先于锅盖的扣合部与锅体锅牙脱离造成挂锅、开不了盖等不良现象发生。
具体地,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安装部,安装部为位于手柄本体下端的凸起,连杆组件上具有配合部,配合部为开设于连杆组件上的凹槽,安装部插设在配合部中使得手柄安装在连杆组件上,实现手柄与连杆组件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在凸起的侧壁上设有定位筋,对应地在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卡槽,定位筋插设在定位卡槽中,实现手柄及连杆组件之间的进一步定位,防止手柄相对于连杆组件进行旋转,确保手柄及连杆组件之间的安装稳固,优选地,手柄及连杆组件通过螺钉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滑槽,设置在内盖上;吊轴伸入滑槽中,连杆组件带动吊轴在滑槽内滑动,以使锅盖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内盖上的滑槽,以及设置在锅盖上的吊轴,其中,锅盖上的吊轴伸入滑槽并与连杆组件相卡接,使得连杆组件带动吊轴在内盖的滑槽中移动时可带动锅盖相对于内盖转动,具体地,连杆组件相对于内盖转动或者移动时,可带动锅盖上的吊轴在内盖上的滑槽中移动,从而使得锅盖相对于内盖转动,当连杆组件转动或移动至烹饪器具的开盖位置时,设置连杆组件可推动开盖扣移动并与锅体分离,此时锅盖可以打开;即通过转动或移动连杆组件即可实现让锅盖的扣合部与锅体的锅牙脱离,并且连杆组件可同步顶开开盖扣使其与锅体脱离,只需一个动作即可完成烹饪器具的开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卡槽,设置在连杆组件的端部,与吊轴相卡接;避让槽与卡槽连通,位于卡槽的一侧壁上;卡槽为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型,避让槽位于靠近卡槽的封闭端且远离卡槽的开口端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连杆组件的端部的卡槽,卡槽与吊轴相适配,当连杆组件在内盖上转动或移动时,吊轴在卡槽内移动,卡槽的设置使得连杆组件与吊轴之间的卡设连接更加稳固,避免在连杆组件转动或移动的过程中吊轴与连杆组件之间脱离,提升产品品质,且卡槽的结构简单,便于连杆组件的加工生产;避让槽与卡槽连通,位于卡槽的一侧壁上,卡槽为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型,由于连杆组件在盖体组件上围绕旋转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锅盖转动,导致锅盖在转动过程中锅盖的吊轴在连杆组件的卡槽内运动,且在连杆组件驱动锅盖由合盖位置转动至开盖位置的过程中,锅盖的吊轴由卡槽的开口端向卡槽的封闭端运动,通过将避让槽设置在靠近卡槽的封闭端且远离卡槽的开口端的位置,使得锅盖转动至开盖位置时锅盖的吊轴的位置与避让槽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吊轴可运动至避让槽中,从而为锅盖的吊轴与连杆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可以在锅盖保持不运动的情况下使得连杆组件继续向前运动,直至连杆组件顶开开盖扣,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避让槽为由卡槽的一侧壁朝向远离开盖转动方向凹陷的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避让槽设置为由卡槽的一侧壁朝向远离开盖转动方向凹陷的槽,这样连杆组件朝开盖方向转动时,吊轴与卡槽的无避让槽的一侧壁配合,当连杆组件转动到不能再驱动吊轴转动后即是开盖位置,此时为锅牙与盖牙完全分离的位置,由于吊轴止抵在滑槽的一端,因此吊轴不继续运动,但可以继续转动连杆组件,连杆组件还有一段可运动的空间(卡槽的无避让槽的一侧壁到避让槽之间的距离)连杆组件则可以再继续转动,当转动到吊轴位于避让槽内时则驱动开盖扣与锅体分离,此时吊轴限制连杆组件再继续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弹性件,设置在连杆组件上,当连杆组件转动或移动至开盖位置时,弹性件与内盖相抵触并发生形变,开盖扣与锅体分离后,弹性件恢复以带动连杆组件复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连杆组件上设置有弹性件,当连杆组件转动或移动至开盖位置时,连杆组件上的弹性件与内盖相抵触并产生弹性形变,使得在连杆组件顶开开盖扣使其与锅体分离后,可通过弹性件恢复带动连杆组件复位,从而使得开盖后开盖扣可自动复位,方便了烹饪器具的下一次开盖动作,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弹性件为设置在连杆组件上的朝向开盖转动方向凸出形成的弧形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性件为设置在连杆组件上的朝向开盖转动方向凸出形成的弧形片,弧形片在与止挡件接触时可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使得弹性件可进一步朝向开盖方向转动直至连杆组件顶开开盖扣,开盖后弧形片恢复原状而带动连杆组件复位,使得连杆组件重新运动至锅盖的扣合部与锅体的锅牙分离的位置,方便了烹饪器具的下一次开盖动作,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弧形片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弧形片的结构可使得弹性件直接具有产生弹性形变的能力,无需通过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等方式使得弹性件具有产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便于将连杆组件与弹性件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杆组件包括:旋转部,转动安装在内盖上;第一连杆,与旋转部相连接,第一连杆远离旋转部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及避让槽;第二连杆,与旋转部相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第二连杆远离旋转部的一端推动开盖扣与锅体分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杆组件还包括旋转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其中,旋转部安装在内盖上并可在内盖上转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分别与旋转部连接,且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具有预设角度,卡槽及避让槽优选设置在第一连杆远离旋转部的一端,第二连杆远离旋转部的一端推动开盖扣与锅体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限位件,设置在内盖上;导向件,设置在连杆组件上,当连杆组件相对于内盖转动时,导向件与限位件中的一个在导向件与限位件中的另一个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盖上设置有限位件,连杆组件上设置有导向件,当连杆组件相对于内盖转动时,导向件和限位件中的一个在另一个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连杆组件上的导向件与内盖上的限位件相互配合,避免连杆组件在转动过程中的偏移量过大而导致连杆组件的转动卡滞、运动不顺畅等问题;具体地,通过在内盖和连杆组件上分别设计限位件和导向件,且限位件和导向件的相互配合形成了导向运动机构,可以使得连杆组件在内盖上进行转动时,沿着限位件和导向件形成的导向运动机构运动,从而使得连杆组件在转动过程中,限位件可止抵导向件进而减少连杆组件与内盖之间产生的偏移,使得烹饪器具的开合盖运动更加顺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连杆组件在运动过程中偏移量太大而造成手柄旋转过程中有卡滞、运动不顺畅等问题存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显示区,设置在面盖上,显示区在内盖上的投影避开安装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面盖上设置显示区,可以实现显示面板、操作面板、触控面板等显示结构的安装,便于用户操作。显示区避开面盖上的安装口,可以避免与安装口相关的零部件与显示区内的显示结构及与之连接的电控元器件发生干涉,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盖体组件还包括:装饰件,盖设在安装口处,以遮盖面盖与排气组件之间的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面盖和排气组件之间设置装饰件,不仅美化外观,还可以通过装饰件有效遮挡面盖与排气组件之间的间隙,避免灰尘等杂质经面盖与排气组件之间的间隙进入盖体组件内部,滋生细菌而影响用户体验。尤其在排气组件可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的情况下,为了排气组件相对面盖转动,排气组件与面盖之间留有较大的运动间隙,而装饰件的设置可有效遮挡该间隙,避免该间隙内积累污渍。另外,在烹饪器具升压后,极易将盖体组件中的锅盖、破泡器等向上顶起,使排气组件的破泡器座在锅体内部蒸汽压力的作用下上移而凸出于面盖,这样不仅破坏了面盖的平整度,还导致面盖与排气组件之间的间隙越发明显,甚至扩大化,而通过在通孔处设置装饰件,可对排气组件形成有效遮挡,使排气组件受压上移时,受到装饰件的遮挡而使其破泡器座等结构无法外凸于面盖。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出的盖体组件和锅体。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局部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盖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盖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破泡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破泡器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A-A方向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破泡器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破泡器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在合盖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在开盖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在合盖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在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在开盖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在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图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在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其中,图1至图2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盖体组件,10面盖,102安装口,104显示区,106装饰件,20锅盖,202吊轴,204扣合部,30排气组件,32破泡器,302破泡器座,304破泡器盖,306排气阀,310避让孔,40驱动件,42手柄,44连杆组件,442卡槽,444避让槽,446旋转部,448第一连杆,450第二连杆,452弹性件,454导向件,50内盖,502滑槽,504安装部,505避让口,506内盖本体,508安装孔,509连接筋,510搭接部,512排水通道,514限位件,60转动件,602运动导轨,62第二限位部,64第一限位部,66限位槽,68驱动杆,70开盖扣,80锅体,802锅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1,用于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80,盖体组件1包括:锅盖20;驱动件40,与锅盖20相连接,驱动件40带动锅盖20转动;排气组件30,与锅盖20直接或间接连接,排气组件30随着锅盖20同步转动;面盖10,其上设有安装口102,排气组件30位于安装口102内,且排气组件30相对于面盖10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盖体组件1,通过设置排气组件30与锅盖20直接或间接连接,并将驱动件40与锅盖20相连接,以使驱动件40在驱动锅盖20转动的同时,带动与锅盖20直接或间接相连接的排气组件30随着锅盖20同步转动,进而有利于锅体80内的蒸汽经锅盖20上的蒸汽入口进入排气组件30中,而不会出现因锅盖20转动,导致锅盖20上的蒸汽入口与排气组件30的蒸汽入口不对接的情况,有利于蒸汽排放。同时,由于排气组件30和锅盖20同步转动,进而排气组件30的排气阀306无需设置在锅盖20的中心位置,也无需与锅盖2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可根据设计需求将排气阀306设置在适当位置,进而便于盖体组件1各部件位置的分布与设计,有利于对盖体组件1外观面外露部件的部位进行设计,以提高外观效果;进一步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面盖10,在面盖10上设有安装口102,排气组件30位于安装口102内,且排气组件30相对于面盖10转动,通过设置排气组件30位于面盖10上的安装口102内并可在安装口102内转动,优选地,安装口102与排气组件30相适配且均为圆形,使得排气组件30绕其自身的中心在面盖10上转动,从而使得排气组件30相对于面盖10转动时,始终位于安装口102内,无需在面盖10上的其他位置设置供排气组件30转动的开口,保证了面盖10的美观性;具体地,通过设置排气组件30与锅盖20一起运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气阀306必须位于锅盖20中心的要求,优选地,设计人员可以将排气阀306置于锅盖20上尽可能靠后的位置,从而可以在锅盖20的前方留出足够位置放置显示组件,进而可实现烹饪器具顶置显示的功能,可以将显示面板、操作面板、触控面板等显示结构安装在面盖10上,便于用户通过设置在面盖10上的显示结构对烹饪器具进行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产品的显示结构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侧壁而导致不便于用户操作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显示结构与排气组件30间隔设置在面盖10上,且使其二者之间不接触,从而使得排气组件30与显示结构安装在面盖10上后具有间隔,避免排气组件30在转动过程中与显示结构之间产生干涉等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部分驱动件40及部分排气组件30由安装口102伸出至面盖10外。
在该实施例中,部分驱动件40及部分排气组件30由安装口102伸出至面盖10外,使其位于面盖10的上方,一方面便于排气组件30在安装口102内相对于面盖10进行旋转,另一方面,便于用户从面盖10的上方操控驱动件40,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内盖50,设置在锅盖20及面盖10之间,内盖50上设有安装部504;转动件60,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部504处,转动件60与锅盖20相连接,排气组件30设置在转动件60上。
在该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还包括内盖50和转动件60,在内盖50上设置安装部504,将转动件60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部504处,并设置转动件60与锅盖20相连接,排气组件30设置在转动件60上,一方面锅盖20与内盖50之间通过转动件60的连接,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锅盖20稳定设置在内盖50上而不会脱落,有利于锅盖20平稳转动;另一方面由于排气组件30设置在转动件60上,进而驱动件40驱动锅盖20转动时,转动件60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排气组件30转动,可确保排气组件30和锅盖20同步转动,同时提高了排气组件30的安装稳固度,使其不仅能够将自身重力部分作用在与转动件60相连接的锅盖20上,与锅盖20同步转动,还能够依据转动件60与内盖50之间的旋转连接,将部分重力作用在固定不动的内盖50上,确保排气组件30的稳固安装,从而有利于排气组件30平稳转动。
如图1及图6至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排气组件30与转动件60连接,排气组件30与转动件60两者之一上设有限位槽66,另一者上设有与限位槽66配合的驱动杆68;锅盖20转动时带动转动件60转动,转动件60通过限位槽66与驱动杆68的配合驱动排气组件30同步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锅盖20设置在面盖10的下方并能相对于面盖10转动,转动件60设置在锅盖20上,且转动件60随锅盖20同步转动,排气组件30与转动件60相连接,其中排气组件30和转动件60中的任一个上设有限位槽66,排气组件30和转动件60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限位槽66配合的驱动杆68,锅盖20转动时可带动转动件60转动,而转动件60则通过限位槽66与驱动杆68的配合而驱动排气组件30同步转动,进而实现锅盖20、转动件60和排气组件30的同步转动,以便于锅体80内的蒸汽经锅盖20上的蒸汽入口进入排气组件30中,有利于蒸汽排放,而不会出现因为锅盖20转动导致锅盖20上的蒸汽入口与排气组件30上的蒸汽入口不对接的情况。此外,由于锅盖20、转动件60和排气组件30同步转动,因此排气组件30无需设置在锅盖20的中心位置,也无需与锅盖2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可根据设计需求将排气组件30设置在适当位置,进而便于盖体组件1各部件位置的分布与设计,有利于对盖体组件1外观面外露部件的部位进行设计,以提高外观效果。
优选地,排气组件3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64,且转动件6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62,第一限位部64和第二限位部62相互扣合,以使排气组件30和转动件60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限位部64为卡勾,第二限位部62为扣位,卡勾与扣位相扣合,一方面便于拆卸安装,另一方面可实现排气组件30和转动件60之间的可靠连接,进而使得排气组件30随转动件60同步转动。
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盖50还包括:内盖本体506,其上设置有安装孔508;安装部504与内盖本体506连接,安装部504在内盖本体506上的投影位于安装孔508中,安装孔508的内侧壁和/或安装部504的外侧壁上设有搭接部510;转动件60上设置有运动导轨602,转动件60经运动导轨602搭设在搭接部510上并位于安装部504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盖本体506上开设安装孔508的同时,还设置了与内盖本体506相连接的安装部504,安装部504在内盖本体506上的投影位于安装孔508中,高度上既可高于内盖本体506,也可低于内盖本体506,还可部分位于安装孔508中,部分高于或低于内盖本体506,从而对内盖本体506产生一定的加强作用,降低了内盖50受热后变形的可能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内盖50为了装配转动件60而将整个内盖50镂空,导致内盖50被镂空后内盖50强度不足而在加热后变形的问题,提高了内盖50的强度。此外,由于安装部504的投影完全位于安装孔508中,安装部504与安装孔508的内侧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隔空间,通过设置搭接部510,同时在转动件60上设置运动导轨602,使得转动件60可借助运动导轨602搭设在搭接部510上,并便于转动件60在驱动件40的带动下沿搭接部510转动,进而实现盖体组件1的旋转开盖,可在提高内盖50强度的同时满足转动件60的安装和使用需求。可选地,搭接部510可仅设置在安装孔508的内侧壁上,搭接部510与安装部504之间的间隙可供转动件60活动;搭接部510也可仅设置在安装部504的外侧壁上,转动件60则沿搭接部510与安装孔508之间的间隙转动;搭接部510还可成对设置在安装孔508的内侧壁和安装孔508的外侧壁上,转动件60沿成对搭接部510之间的间隙转动。相对应地,转动件60上的运动导轨602在水平方向上可朝向外侧(即安装孔508的反向)延伸,也可朝向内侧(即安装部504的方向)延伸,还可同时向外侧和内侧延伸。对于搭接部510的以上三种设置方案,当安装部504的设置高度造成安装部504的外侧壁和安装孔508的内侧壁无法正对时,可将安装部504或安装孔508的设置搭接部510的侧壁沿高度方向朝对方所在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再设置搭接部5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搭接部510设置在安装孔508的内侧壁上,安装部504和搭接部510之间设有连接筋509,连接筋509从搭接部510先朝上延伸后再朝安装部504延伸并与安装部504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安装部504和安装孔508内的搭接部510通过连接筋509连接,确保了安装部504的可靠固定。连接筋509设置在搭接部510上,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安装孔508处的强度,另一方面可限制转动件60的转动范围。由于连接筋509整体由搭接部510向上延伸,使得安装部504在高度上凸出于安装孔508,连接筋509从结构上有利于承受安装部504向下的重力,提高了整体强度。
如图1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避让口505,设置在安装部504上;排气组件30的排气部插入避让口505并在避让口505限定的空间内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还包括避让口505,其中避让口505设置在安装部504上,排气组件30位于内盖50上,且排气组件30的排气部插入避让口505内,此外,排气组件30与锅盖20之间为直接或间接连接,当用户开盖时,驱动件40可带动锅盖20、排气组件30同步转动,此时排气部在避让口505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进而使得盖体组件1与锅体80分离。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盖50还包括:排水口,设置在内盖本体506上;排水通道512,延伸布置在内盖本体506的表面上,排水通道512从排气组件30的安装位至排水口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在转动锅盖20以实现旋转开盖时,以驱动件40带动排气组件30相对于内盖50转动,则排气组件30中的排气阀306无需设置在盖体组件1的中心位置,可根据设计需求将排气阀306设置在适当位置,便于盖体组件1各部件位置的分布与设计,有利于对盖体组件1外观面外露部件的设置部位进行设计,以提高外观效果。然而此时排气组件30中的积水却难以排出,导致用户难以清洁、积水长时间不能清除时会产生细菌、异味等对用户产生危害的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通过在内盖50表面上设置自排气组件30的安装位向排水口延伸的排水通道512,可确保在排气组件30运动过程中积水可顺利通过该排水通道512排出,解决了当排气组件30处于运动状态时的积水排除问题,确保了使用安全和用户体验。
如图1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排气组件30包括排气阀306和破泡器32,排气阀306设置在破泡器32内,排气阀306偏离锅盖20的中心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排气组件30包括破泡器32和排气阀306,通过将排气阀306设置在破泡器32内,有利于排气阀306和破泡器32同步运动,进而有利于排气阀306与破泡器32之间的蒸汽流动。另外,通过将排气阀306设置在偏离锅盖20的中心位置,使得与排气阀306相对的排气组件30的排气阀芯也偏离锅盖20的中心设置,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排气阀芯不得不位于锅盖20中心的问题,设计人员可将排气阀306置于锅盖20上尽可能靠后的位置,从而可以留出足够位置放置显示组件,从而实现了烹饪器具的顶置显示的功能,便于用户通过位于面盖10上的显示区104对烹饪器具进行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产品的显示区104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侧壁而导致不便于用户操作的问题。此外,由于将排气阀306设置在破泡器32内,进而使得面盖10只需为破泡器32的转动安装开设通孔,而不必单独为排气阀306设置供排气阀306移动的通孔,提高面盖10的外观美化度和结构完整性。具体地,破泡器32包括破泡器座302和破泡器盖304。
如图1、图2及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破泡器32上设有避让孔310,驱动件40穿过避让孔310与锅盖20相连接,以驱动锅盖20和破泡器32同步转动,在破泡器32沿预设方向转动预设角度的过程中,驱动件40在避让孔310内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驱动锅盖20转动的驱动件40设置在破泡器32上,使其部分穿过破泡器32上的避让孔310与锅盖20相连接,使得驱动件40无需避让破泡器32设置,提高了面盖10的表面利用率,为显示结构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有利于盖体组件1的各部件在面盖10上的分布与设置。
此外,通过在破泡器32上开设避让孔310,确保破泡器32在转动过程中,驱动件40能够时刻位于避让孔310内,有效避免因驱动件40伸入破泡器32而导致破泡器32在转动过程与驱动件40发生干涉止抵等情况,确保破泡器32能够按照预设方向转动预设角度进行开盖和合盖。同时,避让孔310的设置也有效避免驱动件40随破泡器32同步旋转,方便用户操作,避免用户在操作驱动件40,例如转动手柄42的过程中,由于手柄42还随破泡器32旋转而转动而导致用户的手腕被迫随着破泡器32的旋转而大幅度扭转,导致用户受伤等情况。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破泡器32包括破泡器座302和破泡器盖304,破泡器座302上设有安装排气阀306的凹腔,排气阀306设置在凹腔内,破泡器盖304罩设在破泡器座302上,排气阀306可与破泡器32同步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破泡器32包括破泡器座302和破泡器盖304,破泡器盖304罩设在破泡器座302上,并可随破泡器座302同步转动。通过在破泡器座302上设置凹腔,将排气阀306设置在凹腔内,有利于排气阀306和破泡器32同步运动,进而有利于排气阀306与破泡器32之间的蒸汽流动,另外,有利于将排气阀306偏离锅盖20的中心线设置,使得锅盖20上的蒸汽入口能够时时对准排气阀306,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排气阀306的阀芯不得不位于锅盖20中心的问题。此外,由于将排气阀306设置在破泡器32内,进而使得面盖10只需为破泡器32的转动安装开设通孔,而不必单独为排气阀306设置供排气阀306移动的通孔,提高面盖10的外观美化度和结构完整性。
如图14至图2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开盖扣70,可活动地设置在内盖50上,在合盖状态时开盖扣70与锅体80相扣合;吊轴202,设置在锅盖20上;驱动件40包括:手柄42;和连杆组件44,连杆组件44上设有避让槽444,连杆组件44与吊轴202相卡接,连杆组件44设置在内盖50上,连杆组件44可带动锅盖20转动,连杆组件44带动锅盖20与锅体80处于分离位置后,连杆组件44能够继续转动或移动直至吊轴202止抵于避让槽444的槽壁上时,连杆组件44位于开盖位置并推动开盖扣70与锅体80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内盖50上的开盖扣70以及设置在锅盖20上的吊轴202,驱动件40包括手柄42和连杆组件44,其中,开盖扣70可活动地设置在内盖50上,在烹饪器具的合盖状态时开盖扣70与锅体80相扣合,手柄42驱动连杆组件44移动或转动时可带动锅盖20转动,当锅盖20转动至烹饪器具的开盖位置时,因连杆组件44上设有避让槽444,连杆组件44能够继续转动或移动直至吊轴202止抵于避让槽444的槽壁上时,连杆组件44位于开盖位置并推动开盖扣70与锅体80分离;通过在连杆组件44上设至避让槽444,为锅盖20的吊轴202与连杆组件44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吊轴202可运动到避让槽444内,从而可以在锅盖20保持不运动的情况下使得连杆组件44继续向前运动,直至连杆组件44顶开开盖扣70,此时锅盖20可以打开,从而使得锅盖20的扣合部204与锅体80的锅牙802先一步脱离扣合状态,然后再使得开盖扣70与锅体80脱离,这样可以避免开盖扣70先于锅盖20的扣合部204与锅体80锅牙802脱离造成挂锅、开不了盖等不良现象发生。
具体地,手柄42包括手柄本体和安装座,安装座为位于手柄本体下端的凸起,连杆组件44上具有配合部,配合部为开设于连杆组件44上的凹槽,安装座插设在配合部中使得手柄42安装在连杆组件44上,实现手柄42与连杆组件44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在凸起的侧壁上设有定位筋,对应地在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卡槽,定位筋插设在定位卡槽中,实现手柄42及连杆组件44之间的进一步定位,防止手柄42相对于连杆组件44进行旋转,确保手柄42及连杆组件44之间的安装稳固,优选地,手柄42及连杆组件44通过螺钉相连接。
如图14至图2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滑槽502,设置在内盖50上;吊轴202伸入滑槽502中,连杆组件44带动吊轴202在滑槽502内滑动,以使锅盖20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内盖50上的滑槽502,以及设置在锅盖20上的吊轴202,其中,锅盖20上的吊轴202伸入滑槽502并与连杆组件44相卡接,使得连杆组件44带动吊轴202在内盖50的滑槽502中移动时可带动锅盖20相对于内盖50转动,具体地,连杆组件44相对于内盖50转动或者移动时,可带动锅盖20上的吊轴202在内盖50上的滑槽502中移动,从而使得锅盖20相对于内盖50转动,当连杆组件44转动或移动至烹饪器具的开盖位置时,设置连杆组件44可推动开盖扣70移动并与锅体80分离,此时锅盖20可以打开;即通过转动或移动连杆组件44即可实现让锅盖20的扣合部204与锅体80的锅牙802脱离,并且连杆组件44可同步顶开开盖扣70使其与锅体80脱离,只需一个动作即可完成烹饪器具的开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14至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卡槽442,设置在连杆组件44的端部,与吊轴202相卡接;避让槽444与卡槽442连通,位于卡槽442的一侧壁上;卡槽442为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型,避让槽444位于靠近卡槽442的封闭端且远离卡槽442的开口端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连杆组件44的端部的卡槽442,卡槽442与吊轴202相适配,当连杆组件44在内盖50上转动或移动时,吊轴202在卡槽442内移动,卡槽442的设置使得连杆组件44与吊轴202之间的卡设连接更加稳固,避免在连杆组件44转动或移动的过程中吊轴202与连杆组件44之间脱离,提升产品品质,且卡槽442的结构简单,便于连杆组件44的加工生产;避让槽444与卡槽442连通,位于卡槽442的一侧壁上,卡槽442为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型,由于连杆组件44在盖体组件1上围绕旋转部44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锅盖20转动,导致锅盖20在转动过程中锅盖20的吊轴202在连杆组件44的卡槽442内运动,且在连杆组件44驱动锅盖20由合盖位置转动至开盖位置的过程中,锅盖20的吊轴202由卡槽442的开口端向卡槽442的封闭端运动,通过将避让槽444设置在靠近卡槽442的封闭端且远离卡槽442的开口端的位置,使得锅盖20转动至开盖位置时锅盖20的吊轴202的位置与避让槽444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吊轴202可运动至避让槽444中,从而为锅盖20的吊轴202与连杆组件44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可以在锅盖20保持不运动的情况下使得连杆组件44继续向前运动,直至连杆组件44顶开开盖扣70,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如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避让槽444为由卡槽442的一侧壁朝向远离开盖转动方向凹陷的槽。
在该实施例中,将避让槽444设置为由卡槽442的一侧壁朝向远离开盖转动方向凹陷的槽,这样连杆组件44朝开盖方向转动时,吊轴202与卡槽442的无避让槽444的一侧壁配合,当连杆组件44转动到不能再驱动吊轴202转动后即是开盖位置,此时为锅牙802与盖牙完全分离的位置,由于吊轴202止抵在滑槽502的一端,因此吊轴202不继续运动,但可以继续转动连杆组件44,连杆组件44还有一段可运动的空间(卡槽442的无避让槽444的一侧壁到避让槽444之间的距离)连杆组件44则可以再继续转动,当转动到吊轴202位于避让槽444内时则驱动开盖扣70与锅体80分离,此时吊轴202限制连杆组件44再继续转动。
如图14至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弹性件452,设置在连杆组件44上,当连杆组件44转动或移动至开盖位置时,弹性件452与内盖50相抵触并发生形变,开盖扣70与锅体80分离后,弹性件452恢复以带动连杆组件44复位。
在该实施例中,在连杆组件44上设置有弹性件452,当连杆组件44转动或移动至开盖位置时,连杆组件44上的弹性件452与内盖50相抵触并产生弹性形变,使得在连杆组件44顶开开盖扣70使其与锅体80分离后,可通过弹性件452恢复带动连杆组件44复位,从而使得开盖后开盖扣70可自动复位,方便了烹饪器具的下一次开盖动作,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弹性件452为设置在连杆组件44上的朝向开盖转动方向凸出形成的弧形片。
在该实施例中,弹性件452为设置在连杆组件44上的朝向开盖转动方向凸出形成的弧形片,弧形片在与止挡件接触时可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使得弹性件452可进一步朝向开盖方向转动直至连杆组件44顶开开盖扣70,开盖后弧形片恢复原状而带动连杆组件44复位,使得连杆组件44重新运动至锅盖20的扣合部204与锅体80的锅牙802分离的位置,方便了烹饪器具的下一次开盖动作,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弧形片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弧形片的结构可使得弹性件452直接具有产生弹性形变的能力,无需通过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等方式使得弹性件452具有产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便于将连杆组件44与弹性件452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杆组件44包括:旋转部446,转动安装在内盖50上;第一连杆448,与旋转部446相连接,第一连杆448远离旋转部446的一端设置有卡槽442及避让槽444;第二连杆450,与旋转部446相连接,第二连杆450与第一连杆448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第二连杆450远离旋转部446的一端推动开盖扣70与锅体80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连杆组件44还包括旋转部446、第一连杆448及第二连杆450,其中,旋转部446安装在内盖50上并可在内盖50上转动,第一连杆448及第二连杆450分别与旋转部446连接,且第二连杆450与第一连杆448之间具有预设角度,卡槽442及避让槽444优选设置在第一连杆448远离旋转部446的一端,第二连杆450远离旋转部446的一端推动开盖扣70与锅体80分离。
如图13和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限位件514,设置在内盖50上;导向件454,设置在连杆组件44上,当连杆组件44相对于内盖50转动时,导向件454与限位件514中的一个在导向件454与限位件514中的另一个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盖50上设置有限位件514,连杆组件44上设置有导向件454,当连杆组件44相对于内盖50转动时,导向件454和限位件514中的一个在另一个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连杆组件44上的导向件454与内盖50上的限位件514相互配合,避免连杆组件44在转动过程中的偏移量过大而导致连杆组件44的转动卡滞、运动不顺畅等问题;具体地,通过在内盖50和连杆组件44上分别设计限位件514和导向件454,且限位件514和导向件454的相互配合形成了导向运动机构,可以使得连杆组件44在内盖50上进行转动时,沿着限位件514和导向件454形成的导向运动机构运动,从而使得连杆组件44在转动过程中,限位件514可止抵导向件454进而减少连杆组件44与内盖50之间产生的偏移,使得烹饪器具的开合盖运动更加顺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连杆组件44在运动过程中偏移量太大而造成手柄42旋转过程中有卡滞、运动不顺畅等问题存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显示区104,设置在面盖10上,显示区104在内盖50上的投影避开安装口10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面盖10上设置显示区104,可以实现显示面板、操作面板、触控面板等显示结构的安装,便于用户操作。显示区104避开面盖10上的安装口102,可以避免与安装口102相关的零部件与显示区104内的显示结构及与之连接的电控元器件发生干涉,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盖体组件1还包括:装饰件106,盖设在安装口102处,以遮盖面盖10与排气组件30之间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在面盖10和排气组件30之间设置装饰件106,不仅美化外观,还可以通过装饰件106有效遮挡面盖10与排气组件30之间的间隙,避免灰尘等杂质经面盖10与排气组件30之间的间隙进入盖体组件1内部,滋生细菌而影响用户体验。尤其在排气组件30可在驱动件40的驱动下转动的情况下,为了排气组件30相对面盖10转动,排气组件30与面盖10之间留有较大的运动间隙,而装饰件106的设置可有效遮挡该间隙,避免该间隙内积累污渍。另外,在烹饪器具升压后,极易将盖体组件1中的锅盖20、破泡器32等向上顶起,使排气组件30的破泡器座302在锅体80内部蒸汽压力的作用下上移而凸出于面盖10,这样不仅破坏了面盖10的平整度,还导致面盖10与排气组件30之间的间隙越发明显,甚至扩大化,而通过在通孔处设置装饰件106,可对排气组件30形成有效遮挡,使排气组件30受压上移时,受到装饰件106的遮挡而使其破泡器座302等结构无法外凸于面盖10。
如图25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出的盖体组件1和锅体80。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盖体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锅盖;
驱动件,与所述锅盖相连接,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锅盖转动;
排气组件,与所述锅盖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排气组件随着所述锅盖同步转动;
面盖,其上设有安装口,所述排气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口内,且所述排气组件相对于所述面盖转动;
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和破泡器,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破泡器内,所述排气阀偏离所述锅盖的中心位置;
所述破泡器上设有避让孔,所述驱动件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锅盖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锅盖和所述破泡器同步转动;
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内盖,设置在所述锅盖及所述面盖之间,所述内盖上设有安装部;
转动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处,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锅盖相连接,所述排气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
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转动件两者之一上设有限位槽,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驱动杆;
所述锅盖转动时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驱动杆的配合驱动所述排气组件同步转动;
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运动导轨,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安装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驱动件及部分所述排气组件由所述安装口伸出至所述面盖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还包括:
内盖本体,其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内盖本体连接,所述安装部在所述内盖本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和/或所述安装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搭接部,所述转动件经所述运动导轨搭设在所述搭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接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搭接部之间设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从所述搭接部先朝上延伸后再朝所述安装部延伸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避让口,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所述排气组件的排气部插入所述避让口并在所述避让口限定的空间内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还包括:
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内盖本体上;
排水通道,延伸布置在所述内盖本体的表面上,所述排水通道从所述排气组件的安装位至所述排水口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破泡器沿预设方向转动预设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在所述避让孔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泡器包括破泡器座和破泡器盖,所述破泡器座上设有安装所述排气阀的凹腔,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凹腔内,所述破泡器盖罩设在所述破泡器座上,所述排气阀可与所述破泡器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开盖扣,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盖上,在合盖状态时所述开盖扣与所述锅体相扣合;
吊轴,设置在所述锅盖上;
所述驱动件包括:
手柄;和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上设有避让槽,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吊轴相卡接,所述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盖上,所述连杆组件可带动所述锅盖转动,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处于分离位置后,所述连杆组件能够继续转动或移动直至所述吊轴止抵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壁上时,所述连杆组件位于开盖位置并推动所述开盖扣与所述锅体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滑槽,设置在所述内盖上;
所述吊轴伸入所述滑槽中,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吊轴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使所述锅盖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卡槽,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件的端部,与所述吊轴相卡接;
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卡槽连通,位于所述卡槽的一侧壁上;
所述卡槽为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型,所述避让槽位于靠近所述卡槽的封闭端且远离所述卡槽的开口端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为由所述卡槽的一侧壁朝向远离开盖转动方向凹陷的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件上,当所述连杆组件转动或移动至开盖位置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内盖相抵触并发生形变,所述开盖扣与所述锅体分离后,所述弹性件恢复以带动所述连杆组件复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件上的朝向开盖转动方向凸出形成的弧形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旋转部,转动安装在所述内盖上;
第一连杆,与所述旋转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旋转部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槽及所述避让槽;
第二连杆,与所述旋转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具有预设角度,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旋转部的一端推动所述开盖扣与所述锅体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内盖上;
导向件,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件上,当所述连杆组件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限位件中的一个在所述导向件与所述限位件中的另一个所限定的空间内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显示区,设置在所述面盖上,所述显示区在所述内盖上的投影避开所述安装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装饰件,盖设在所述安装口处,以遮盖所述面盖与所述排气组件之间的间隙。
1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39708.7A CN110680199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39708.7A CN110680199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80199A CN110680199A (zh) | 2020-01-14 |
CN110680199B true CN110680199B (zh) | 2022-04-19 |
Family
ID=69107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39708.7A Active CN110680199B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80199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20865A (ja) * | 2009-11-13 | 2011-06-23 | Zojirushi Corp |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調理方法 |
KR101367179B1 (ko) * | 2013-02-08 | 2014-02-26 | 주식회사 로이첸 | 이물질의 끼임을 방지하는 조리용기용 증기배출장치 |
CN103976646A (zh) * | 2014-04-30 | 2014-08-1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和电压力锅 |
CN104622274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霍照元 | 一种新型供两种模式可选的电压力锅 |
CN204862627U (zh) * | 2015-07-13 | 2015-12-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及电压力锅 |
CN105852634A (zh) * | 2016-05-30 | 2016-08-17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烹饪装置 |
CN206026030U (zh) * | 2016-07-03 | 2017-03-22 | 谢勇 | 限压阀随金属盖转动的电压力锅 |
CN206166613U (zh) * | 2016-07-01 | 2017-05-17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体式电压力锅 |
CN207412049U (zh) * | 2017-04-13 | 2018-05-2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破泡器、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2018
- 2018-07-06 CN CN201810739708.7A patent/CN1106801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20865A (ja) * | 2009-11-13 | 2011-06-23 | Zojirushi Corp |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調理方法 |
KR101367179B1 (ko) * | 2013-02-08 | 2014-02-26 | 주식회사 로이첸 | 이물질의 끼임을 방지하는 조리용기용 증기배출장치 |
CN104622274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霍照元 | 一种新型供两种模式可选的电压力锅 |
CN103976646A (zh) * | 2014-04-30 | 2014-08-1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和电压力锅 |
CN204862627U (zh) * | 2015-07-13 | 2015-12-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及电压力锅 |
CN105852634A (zh) * | 2016-05-30 | 2016-08-17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烹饪装置 |
CN206166613U (zh) * | 2016-07-01 | 2017-05-17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体式电压力锅 |
CN206026030U (zh) * | 2016-07-03 | 2017-03-22 | 谢勇 | 限压阀随金属盖转动的电压力锅 |
CN207412049U (zh) * | 2017-04-13 | 2018-05-2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破泡器、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80199A (zh) | 2020-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86092U (zh) | 一种蒸汽阀防漏装的电饭煲 | |
EP2096959B1 (en) | Built-in refrigerator provided with a water and drinks dispenser | |
CN205286072U (zh) | 一种蒸汽阀防漏装的电饭煲 | |
CN204764965U (zh) | 一种电饭煲 | |
KR20190087966A (ko) | 정수기 | |
KR102726766B1 (ko) | 조리기기 | |
CN101421570A (zh) | 家用电器 | |
KR102005569B1 (ko) | 정수기 | |
EP1041345A2 (en) | Improved hinge for furniture and the like, with movable arm arranged inside the fixed arm | |
EP1529482A1 (en) | Built-in domestic appliance with decorative panel applied to the door | |
CN105105645A (zh) | 家用电器开盖及保温盖防漏装结构和家用电器 | |
CN110680199B (zh)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MX2007004666A (es) | Mecanismo de tapa para un lavavajillas de tipo gaveta. | |
CN110811343B (zh) |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PT681444E (pt) | Aparelho para limpeza de soalho, nomeadamente aparelho aspirador, com escova posiciomada na margem exterior e direccionada para baixo | |
KR100563732B1 (ko) | 스팀오븐기의 도어 배수장치 | |
CN100577978C (zh) | 具有两个铰接板组件的家用设备 | |
CN201966411U (zh) | 一种墙壁开关插座 | |
CN205322097U (zh) | 一种具有安全锁的出水装置及饮水机 | |
CN215127224U (zh) | 嵌入式电压力锅锅盖开合机构 | |
KR20150017285A (ko) | 차량용 에어클리너 | |
CN21046323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988480U (zh)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08827672U (zh) | 汽车座椅腿托缝隙遮挡结构 | |
CN113775271B (zh) | 可拆卸铰链连接结构、烹饪器具及家用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