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785A - 饮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饮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36785A CN110636785A CN201880032894.9A CN201880032894A CN110636785A CN 110636785 A CN110636785 A CN 110636785A CN 201880032894 A CN201880032894 A CN 201880032894A CN 110636785 A CN110636785 A CN 1106367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beverage
- air
- pump
- mil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0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5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5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5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6
- 235000013353 coffee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20965 cold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21260 warm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116 cappuccin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247 cow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485—Nozzles dispensing heated and foamed milk, i.e. milk is sucked from a milk container, heated and foamed inside the device, and subsequently dispensed from the nozz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9—Details of hydraulic circui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0—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dispensing means for adding a measured quantity of ingredients, e.g. coffee, water, sugar, cocoa, milk, tea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2—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using flow-mix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the gases, e.g. baff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5—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for making foa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042—Details of specific parts of the dispensers
- B67D1/0043—Mixing devices for liq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B67D1/12—Flow or pressure 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e.g. valves, gas pressure control, level control in storage containers
- B67D1/14—Reducing valves or control ta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52—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dditives
- A23C9/1524—Inert gases, noble gases, oxygen, aerosol gases; Processes for foam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2001/0093—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and details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or for controlling flow of liquids under gravity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purposes
- B67D2210/000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7D2210/00047—Pi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能够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饮料供给装置(100)具有奶罐(3)、牛奶流通路径(L3)、饮料搬运用的第一泵(7)、空气流通路径(L6)、构成为能够改变吐出流量的空气供给用的第三泵(9)、用于将在空气流通路径L6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的释放路径(L7)、第五开闭阀(V7)、第一节流部(16)以及第二节流部(17)。释放路径(L7)的一端部连接到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释放部位(Z8),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第五开闭阀(V7)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位于释放部位(Z8)与第三泵(9)之间的流通路径,并将上述流通路径打开、关闭。第一节流部(16)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位于释放部位(Z8)的下流侧的流通路径,第二节流部(17)设于释放路径(L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供给装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供给液体饮料和空气的混合饮料。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咖啡机,包括:牛奶容器,上述牛奶容器储存牛奶;泵,上述泵设于所述牛奶容器和饮料的出口之间的配管中途,抽吸并且搬运牛奶容器内的牛奶;空气量调节器,上述空气量调节器设于连接到上述牛奶容器与上述泵之间的配管的送气管,并能够调节在该送气管中流通的空气流量。上述咖啡机经由上述送气管和上述空气量调节器将规定量的空气混合到上述牛奶容器与上述泵之间的配管内的牛奶,并且驱动上述泵。由此,咖啡机生成发泡后的牛奶泡沫(也称为奶泡,以下称为奶泡)以作为牛奶和空气的混合饮料,并且将上述混合饮料经由上述出口供给至杯子内。
在此,接受咖啡等饮料的提供的人们对饮料的喜好正在逐渐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由这种饮料供给装置供给的上述混合饮料,也要求对应上述喜好的多样化作出调节。关于这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咖啡机构成为,通过利用上述空气量调节器调节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量,能够调节上述混合饮料内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比,换言之,能够调节上述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比例),为了发泡,将特定量的空气混合到牛奶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083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咖啡机中,将空气混合到牛奶中形成的上述奶泡被注入到杯子内的咖啡饮料上,例如,是作为卡布奇诺等表层的牛奶而被供给的,该奶泡几乎没有黏性,而且不会像酥皮那样具有立起棱角的程度的粘稠度。以下,将像酥皮那样立起棱角的牛奶和空气的混合饮料记为粘稠度相对较高且硬的混合饮料(换言之,硬泡沫),将上述奶泡记为粘稠度相对较低且软(松散)的混合饮料(换言之,软泡沫)。
在此,为了能适应近年来的上述饮料的喜好的进一步多样化,本申请的发明人试验性地进行了以下尝试:将牛奶和空气混合生成具有比上述奶泡的粘稠度高的粘稠度的硬的混合饮料(硬泡沫)。其结果是,本申请的发明人试验性地确认了以下情况:向牛奶中混合的空气的量越多,则上述混合饮料的粘稠度越高,以及为了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需要高精度地设定向牛奶中混合的空气的量。
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确认了以下情况:例如,若用于供给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空气供给用泵自身的吐出压力和吐出流量的性能过剩,则即使假设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咖啡机那样在上述送气管中设置上述空气量调节器来调节空气的量,也很难或者无法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另外,并不局限于牛奶和空气的混合饮料,在供给其他液体饮料和空气的适当的混合饮料的装置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能够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上述混合饮料。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饮料供给装置,具有:罐,上述罐对液体饮料进行储存;饮料流通路径,上述饮料流通路径对上述罐与饮料吐出口之间进行连接;饮料搬运用泵,上述饮料搬运用泵设于上述饮料流通路径;空气流通路径,上述空气流通路径用于使经由上述饮料流通路径中的、位于上述罐与上述饮料搬运用泵之间的规定部位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的空气流通;以及空气供给用泵,上述空气供给用泵设于上述空气流通路径,通过驱动上述空气供给用泵将空气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内,并且驱动上述饮料搬运用泵,以将上述液体饮料与上述空气的混合饮料从上述饮料吐出口吐出并供给。上述饮料供给装置包括用于将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的释放路径、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第一节流部以及第二节流部。上述释放路径的一端部连接到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饮料流路径侧端部与上述空气供给用泵之间的规定部位、即释放部位,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开关阀设于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上述释放部位与上述空气供给用泵之间的流通路径,并将上述流通路径打开、关闭。上述第一节流部设于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上述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与上述释放部位之间的流通路径,上述第二节流部设于上述释放路径。上述空气供给用泵构成为能够基于规定的输入信号改变空气的吐出流量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上述一个方面的上述饮料供给装置中,上述空气供给用泵构成为能够基于规定的输入信号改变吐出流量。因此,在使上述混合饮料的粘稠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基于上述规定的输入信号调节上述空气供给用泵的、例如泵转速等参数来调节吐出流量,能够调节上述混合饮料的粘稠度。此外,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中,从空气流通路径上流侧起依次设置有上述空气供给用泵、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上述释放部位以及上述第一节流部,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上述释放部位连接有释放路径的一端部,该释放路径用于将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在上述释放路径设置有上述第二节流部。
在此,一般来说,在能够改变吐出流量的上述空气供给用泵中,上述吐出流量的变化量相对于上述泵转速等参数的变化量大致是恒定的。而且,作为这样的上述空气供给用泵,存在不得不采用或特意采用具有超过进行混合饮料的生成所需的流量范围的最大吐出流量的泵、即具有过剩性能的泵的情况。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预实验,在使用具有这样的过剩性能的上述空气供给泵用的情况下,不设置上述释放路径,而是调节上述空气供给用泵的泵转速,通过将空气全部直接经由空气流通路径供给饮料流通路径,来调节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的空气流量。其结果是,本申请的发明人确认了以下情况:在具有这样的过剩性能的上述空气供给用泵中,由于吐出流量的变化相对于上述泵转速的变化的灵敏度比较高,因此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的空气的流量(空气流量)的变化的灵敏度也变高。并且,本申请的发明人确认了以下情况:在具有过剩性能的上述空气供给用泵中,即使吐出流量能够改变,也很难或无法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
关于这点,在本发明的上述一个方面的上述饮料供给装置中,具有上述释放路径。因此,在本发明的上述一个方面的上述饮料供给装置中,在上述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若将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打开,并且以规定吐出流量驱动上述空气供给用泵,则从上述空气供给泵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将经由上述释放路径以及上述第二节流部释放到外部,剩余部分将经由上述第一节流部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其结果是,在本发明的上述一个方面的上述饮料供给装置中,与没有前述的上述释放路径的情况(上述预实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上述空气流量的变化相对于上述泵转速的变化的灵敏度以将空气释放到外部的程度变得平缓。因此,即使上述泵转速从与目标空气流量对应的泵转速稍稍偏离,上述空气流量也位于目标空气流量的附近。而且,通过进一步微调泵转速,能够高精度地将上述空气流量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也就是说,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的空气的上述空气流量是大致根据上述空气供给用泵的吐出流量、第一节流部的节流流路截面积和第二节流部的节流流路截面积来确定的。而且,在改变混合饮料的粘稠度的情况下,只要基于上述规定的输入信号调节上述空气供给用泵的泵转速等参数来调节吐出流量,便能够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
这样,能够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能够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上述混合饮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2是上述饮料供给装置的配管回路图。
图3是上述饮料供给装置的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由饮料供给装置供给的混合饮料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饮料供给装置的空气供给用泵的转速与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配管回路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变形例的局部配管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饮料供给装置的基本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的示意结构的框图,图2是饮料供给装置100的配管回路图。
如图1所示,列举上述饮料供给装置100与咖啡服务器50相邻设置,并用作咖啡服务器50的选择装置而使用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
咖啡服务器50例如使用咖啡粉末抽出咖啡,并且将抽出的咖啡加入到杯子C中来提供。咖啡服务器50构成为根据顾客等的要求将作为液体饮料的液状牛奶(以下,简称为牛奶))、奶泡(也就是说,粘稠度相对较低的牛奶和空气的混合饮料)、或牛乳(即粘稠度相对较高的牛奶和空气的混合饮料)加入到抽出的咖啡中,以提供喜好的咖啡。另外,奶泡与牛乳的区分边界并不明确。以下,在不需要区分他们的情况下,将奶泡和发泡奶统称为混合饮料。另外,奶泡能够适当地记为粘稠度相对较低的混合饮料、软的混合饮料、松软的混合饮料或软奶泡,将牛乳适当地记为粘稠度相对较高的混合饮料、硬的混合饮料、立起棱角的混合饮料或硬泡沫。
饮料供给装置100是能够分别在加温后的状态或冷却后的状态下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的装置,具有控制部1和装置主体部2。在本实施方式中,饮料供给装置100构成为将牛奶或混合饮料供给至设于咖啡服务器50的杯子C内。
如图1所示,控制部1控制装置主体部2的动作。控制部1例如基于来自咖啡服务器50的指令控制装置主体部2的各设备(后述的冷藏库4、加热装置6、各泵7~9、各阀V1~V8)的动作,以分别在加温后的状态或冷却后的状态下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饮料供给装置100控制各设备的动作,以在控制部1中输入温热牛奶的供给指令S1的情况下供给温热牛奶,在控制部1中输入温热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2的情况下供给温热混合饮料,在控制部1中输入冷牛奶的供给指令S3的情况下供给冷牛奶,在控制部1中输入冷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4的情况下供给冷混合饮料。并且,饮料供给装置100在控制部1中未输入供给指令(S1~S4)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成为待机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部2如图2所示包括奶罐3、冷藏库4、水罐5、加热装置6、第一泵7、第二泵8以及第三泵9。
奶罐3是储存作为液体饮料的牛奶的罐。在本实施方式中,奶罐3构成为收容在冷藏库4内,并构成为能够在适当的低温下储存牛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奶罐3相当于本发明的“罐”。
冷藏库4构成为至少将奶罐3收容在内部,并构成为能够将库内温度保持在适当的低温设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藏库4内,除了配置有奶罐3之外,还配置有第一泵7等各设备。冷藏库4的库内温度例如控制为低于10℃,详细而言,保持在2~3℃的范围内。
水罐5是储存水的罐。在水罐5内,经由被例如电磁驱动式的第一开闭阀V1打开、关闭的水补给路径L1供给来自水源的水。另外,来自水罐5的溢出水经由溢出管路L2吐出。
加热装置6是用于对牛奶或混合饮料进行加温的装置。加热装置6构成为对构成连接奶罐3与饮料吐出口10之间的牛奶流通路径L3的一部分的加温管L31进行加热。具体而言,在饮料供给装置100启动的状态(主电源接通)下,加热装置6始终向后述的电热器6b供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牛奶流通路径L3相当于本发明的“饮料流通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牛奶流通路径L3是连接配置在奶罐3内的过滤器11与饮料吐出口10之间,主要使牛奶或混合饮料流通的流路。牛奶流通路径L3例如包括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出口管L33和旁通管L34。
流入管L30配置在加热装置6的上流侧,其一端部与后述的第一切换阀V3连接,另一端部与加温管L31的后述的入口侧端部L31b连接。加温管L31如后所述设于加热装置6内。吐出管L32配置在加热装置6的下流侧,其一端部与加温管L31的出口侧端部L31a连接,另一端部与后述的第二切换阀V4连接。出口管L33将吐出管L32的出口侧端部(在图2中连接有后述的第二切换阀V4的部位)与饮料吐出口10之间连接。旁通管L34设置成绕过加温管L31。另外,排水管L4与吐出管L32的上述出口侧端部连接。另外,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除了加温管L31以外的部分例如由硅软管或氟软管构成。另一方面,加温管L31例如呈螺旋状卷绕的不锈钢制的配管构成。饮料吐出口10是例如吐出牛奶、混合饮料的喷嘴部,其配置在杯子C的上方。
图3是加热装置6的侧视图。具体而言,加热装置6包括主体6a、U字状的电加热器6b和温度检测传感器6c,其中,上述主体6a由长方体状的铝块铸件构成,上述电加热器6b铸入到主体6a内,上述温度检测传感器6c插通在设于主体6a的上侧部的孔中。
在主体6a内铸入有加温管L31和电加热器6b。加温管L31的出口侧端部L31a从本体6a的一侧部中的铅锤方向上方的规定部位向外侧突出,加温管L31的入口侧端部L31b从主体6a的与上述一侧部相对的侧部的铅锤方向下方的规定部位向外侧突出。主体6a内的温度被温度检测传感器6c检测,并例如输入到控制部1。控制部1基于来自温度检测传感器6c的检测温度,控制电加热器6b的输入电流等,以控制成使主体6a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加热设定温度。当主体6a被电热器6b加热时,铸入到主体6a内的加温管L31也被加热。当在加热装置6的加热设定温度大致设定为75℃的状态下,使冷牛奶或冷混合饮料在加温管L31内流通时,被加温至饮用程度的温度的温热牛奶或温热混合饮料从出口侧端部L31a流出。
第一泵7是主要从奶罐3抽吸牛奶并吐出的泵,其设置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比加温管L31更靠奶罐3一侧的规定部位。详细而言,第一泵7设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比向旁通管L34分岔的分岔部(图2中为后述的第一切换阀V3)更靠上流侧且设于冷藏库4内的牛奶流通路径L3的规定部位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泵7相当于本发明的“饮料搬运用泵”。第二泵8是从水罐5抽吸并且吐出水的泵,其设于水流通路径L5上。第二泵8是供给用于在饮料供给装置100的待机状态下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和用于在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后对牛奶流通路径L3内进行冲刷清洗的水(冲刷水)的泵。水流通路径L5的一端部与设于水罐5的底部的出口部5a连接,另一端部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第一泵7与过滤器11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为连接部Z1)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旁通管L51,上述旁通管L51从水流通路径L5中的比第二泵8更靠下流侧(连接部Z1侧)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为连接部Z2)分岔。旁通管L51的一端部与连接部Z2连接,另一端部连接到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流入管L30和旁通管L34的分岔部(图2中为后述的第一切换阀V3)与第一泵7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为连接部Z3)。在对包括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冷藏库4内的部分(库内配管)的牛奶流通路径L3内进行冲刷时,将水经由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另外,在对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冷藏库4外的部分(库外配管)进行冲刷时,将水经由旁通管L51以及连接部Z3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水流通路径L5中,以绕过第二泵8的方式设有回流管L52。回流管L52的一端部连接到连接部Z2与第二泵8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为连接部Z4),另一端部连接到第二泵8与水罐5的出口部5a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为连接部Z5)。
第三泵9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其是抽吸空气并吐出的泵,构成为能够基于规定的输入信号改变空气的吐出流量。详细而言,第三泵9例如构成为通过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改变泵转速来改变上述第三泵9的能力(吐出流量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泵9供给混合饮料的生成、牛奶流通路径L3内等的空气吹扫等的空气。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第三泵9同时用作供给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的泵和供给空气吹扫用的空气的泵。饮料供给装置100通过驱动上述第三泵9(详细而言,进一步打开后述的第5开闭阀V7)而将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同时驱动第一泵7,以生成牛奶和空气的混合饮料,并将上述混合饮料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而供给至杯子C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泵9相当于本发明的“空气供给用泵”。
空气流通路径L6是主要用于使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的空气流通的流路。空气流通路径L6例如一端部连接到朝外部开口的空气吸入口12,另一端部连接到水流通路径L5中的连接部Z1与连接部Z2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为连接部Z6)。从上述连接部Z6供给至水流通路径L5内供给的空气在水流通路径L5中的连接部Z6与连接部Z1之间的流路中流通,并最终经由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第一泵7与过滤器11之间的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如此,构成了空气流通路径L6,该空气流通路径L6用于使经由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奶罐3与第一泵7之间的规定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的空气流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旁通管L61,该旁通管L61比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第三泵9更靠下流侧的分岔部Z7分岔。上述旁通管L61的一端部与分岔部Z7连接,另一端部与水流通路径L5中的连接部Z2连接,并经由水流通路径L5或者旁通管L51与牛奶流通路径L3连接。空气流通路径L6主要使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流通,旁通管L61使空气吹扫用的空气流通。换言之,旁通管L61设置成,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位于后述的第五开闭阀V7与第三泵9之间的规定部位(图2中分岔部Z7)分岔,绕过后述的第五开闭阀V7以及第一节流部16连接到牛奶流通路径L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旁通管L61相当于本发明的“旁通流通路径”。
并且,在空气流通路径L6的中途连接有释放路径(逸散流路)L7,该释放路径用于将在空气流通路径L6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向外部释放。释放路径L7的一端部连接到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牛奶流通路径侧端部(图2中连接部Z6的部位)与第三泵9之间的规定部位即释放部位Z8,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Z6相当于本发明的“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
接着,对设于牛奶流通路径L3、水流通路径L5、旁通管L51、回流管L52、空气流通路径L6、旁通管L61以及释放路径L7中的各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从奶罐3一侧朝向饮料吐出口10依次设置有过滤器11、第二开闭阀V2、第一泵7、膨胀部13、第一切换阀V3、加热装置6和第二切换阀V4。连接部Z1位于第二开闭阀V2与第一泵7之间,连接部Z3位于膨胀部13与第一切换阀V3之间。
第二开闭阀V2是将开闭牛奶流通路径L3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阀构成。
第一切换阀V3是用于将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牛奶等的流通路径选择性地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或是经由旁通管L34的阀,例如由电磁驱动式的三通阀构成。第一切换阀V3例如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使连接部Z3与旁通管L34之间连通,并且阻止连接部Z3与加温管L31(详细而言,流入管L30)之间的连通,在通电状态(电源接通)下,阻止连接部Z3与旁通管L34之间的连通,并且使连接部Z3与加温管L31(详细而言为流入管L30)之间连通。
第二切换阀V4是用于将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流通的牛奶等的吐出目的地选择性地切换为饮料吐出口10(出口管L33)或排水管L4的阀,例如由电磁驱动式的三通阀构成。第二切换阀V4例如以如下方式工作: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使吐出管L32与排水管L4之间连通,同时阻止吐出管L32与出口管L33之间的连通。并且,第二切换阀V4以如下方式工作:在通电状态(电源接通)下,阻止吐出管L32与排水管L4之间的连通,并且使吐出管L32与出口管L33之间连通。
在水流通路径L5中从水罐5的出口部5a一侧向连接部Z1依次设置有过滤器14、第二泵8、第一止回阀C1、第三开闭阀V5、第二止回阀C2以及第三止回阀C3。连接部Z2位于第一止回阀C1与第三开闭阀V5之间的规定部位。连接部Z4位于第一止回阀C1与连接部Z2之间。连接部Z5位于过滤器14与第二泵8之间。连接部Z6位于第二止回阀C2与第三止回阀C3之间。
第三开闭阀V5是将水流通路径L5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阀构成。第一止回阀C1、第二止回阀C2和第三止回阀C3分别允许从出口部5a向连接部Z1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1向出口部5a的流动。上述各止回阀(C1~C3)的释放压力设定为当第二泵8工作时迅速地打开。
在旁通管L51中,从连接部Z2朝向连接部Z3依次设置有第四开闭阀V6以及第四止回阀C4。
第四开闭阀V6是将旁通管L51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阀构成。
第四止回阀C4允许从连接部Z2向连接部Z3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3向连接部Z2的流动。第四止回阀C4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与设于水流通路径L5的各止回阀(C1~C3)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相同。
在回流管L52中设置有第五止回阀C5,上述第五止回阀C5允许从连接部Z4朝向连接部Z5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5朝向连接部Z4的流动。上述后第五止回阀C5的释放压力设定得比第二泵8的通常运转时产生的压力更高。即,第五止回阀C5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比设于水流通路径L5和旁通管L51的各止回阀(C1~C4)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高。第五止回阀C5构成为在第二泵8的下流侧产生异常的情况下释放,以能使水经由回流管L52循环。在空气流通路径L6中,从空气吸入口12朝向连接部Z6依次设置有过滤器15、第三泵9、第五开闭阀V7、第一节流部16和第六止回阀C6。分岔部Z7位于第三泵9与第五开闭阀V7之间的规定部位,吐出部位Z8位于第五开闭阀V7与第一节流部16之间。此外,在从空气流通路径L6的分岔部Z7分岔出的旁通管L61中,从分岔部Z7向连接部Z2依次设置有第六开闭阀V8以及第七止回阀C7。
第五开闭阀V7是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释放部位Z8与第三泵9之间的流通路径,并将上述流通路径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阀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开闭阀V7相当于本发明的“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
第一节流部16是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的连接部Z6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流通路径上的节流要素。详细而言,第一节流部16是具有规定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的固定节流部,例如由节流孔构成。
第六开闭阀V8是设于旁通管L61并将旁通管L61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阀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开闭阀V8相当于本发明的“旁通流通路径开闭阀”。
第六止回阀C6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的连接部Z6与第一节流部16之间的流通路径上,允许从第一节流部16朝向连接部Z6的流动,并且阻止从连接部Z6朝向第一节流部16的流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止回阀C6相当于本发明的“空气流通路径用止回阀”。
第七止回阀C7允许从分岔部Z7向连接部Z2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2向分岔部Z7的流动。第六止回阀C6和第七止回阀C7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与设于水流通路径L5和旁通管L51的各止回阀(C1~C4)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相同。此外,第六止回阀C6以及第七止回阀C7在第三泵9工作时迅速地打开。
在释放路径L7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部17。第二节流部17是节流要素。详细而言,第二节流部17是具有比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更大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的固定节流部,例如由节流孔构成。
饮料供给装置100构成为:通过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第一泵7与奶罐3之间的规定部位向牛奶流通路径L3内供给空气,同时驱动第一泵7,能够将冷牛奶与空气混合,并将混合饮料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并供给。更具体而言,饮料供给装置100构成为,将由第三泵9抽吸的空气经由空气流通路径L6、连接部Z6、水流通路径L5以及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并与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牛奶适当地混合,并且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流通,能够生成混合饮料。而且,第三泵9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改变泵转速N,由此改变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吐出流量。第三泵9构成为通过改变吐出流量,能够调节在空气流通路径L6(详细而言,连接部Z6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流通路径)中流通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因此,饮料供给装置100通过适当地调节第三泵9的泵转速N,能够调节混合饮料内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比、即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
[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和混合饮料的粘稠度]
图4是用于说明由饮料供给装置100供给的混合饮料的状态的概念图,图4的(a)~图4的(d)分别表示使混合饮料内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比(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变化时的混合饮料的状态。空气的比率以图4的(a)、图4的(b)、图4的(c)、图4的(d)的顺序增加。
可以明确,在图4的(a)中,混合饮料以覆盖杯子C内的咖啡的表层的方式大致平坦地扩展,松软且几乎没有黏性。可以明确,在图4的(b)中,混合饮料覆盖咖啡的表面,并且其中央部分稍微隆起,并具有黏性。而且,可以明确随着从图4的(b)进入到图4的(d),混合饮料的中央部分的隆起高度(角高度)H增加,黏性增加。也就是说,越增加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量(空气流量F)以增加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则混合饮料的粘稠度越增加,其结果是,在外观上,混合饮料的隆起高度H增大。因此,为了将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规定隆起高度H的混合饮料供给至咖啡的表面,需要生成与上述规定的隆起高度H对应的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而且,为了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需要高还原性地以与规定黏稠度对应的比率将空气混合到牛奶中。也就是说,越加大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量(空气流量F),则混合饮料的粘稠度越上升,隆起高度H越增大,为了生成规定粘稠度(规定隆起高度H)的混合饮料,需要高精度地设定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量(空气流量F)。[第三泵的泵转速与空气的空气流量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构成为,执行使空气在牛奶流通路径L3等中流通的空气吹扫运转(详细而言,后述的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空气吹扫用的空气与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由一个第三泵9供给。
在此,上述空气吹扫运转是通过驱动第三泵9和第一泵7以使空气在牛奶流通路径L3等的配管内大力地流通,以吹散配管内的水等作为目的执行的。因此,上述空气吹扫用所需的空气的量(流量)以及吐出压力比混合饮料生成用所需的空气的量(流量)以及吐出压力大(高)。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由一个第三泵9供给空气吹扫用的空气和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三泵9具有相对于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供给指令S2或S4的后述的饮料吐出工序)过剩的最大吐出流量以及最大吐出压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泵9是具有超过为了进行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所需的流量范围的最大吐出流量,具有在混合饮料生成用中过剩的性能的泵。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特意采用具有相对于混合饮料生成过剩的性能的第三泵9。其结果是,例如,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即使降低第三泵9的泵转速N,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全部直接引导至第一节流部16,由于以下说明的理由,也很难或无法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与规定粘稠度(预定的隆起高度H)对应的规定的目标空气流量Fc。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第三泵9的泵转速N(N0、N1)和在比第一节流部16更靠下流侧的空气流通路径L6中流通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横轴表示第三泵9的泵转速N(N0、N1),纵轴表示与泵转速N(N0、N1)对应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此外,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曲线W0表示在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吐出流量以及吐出压力的空气全部直接引导至第一节流部16的情况(也就是说,假定没有释放路径L7的情况)下的泵转速N0与空气流量F之间的关系。图中,实线所示的曲线W1表示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释放到外部的情况(也就是说,存在释放路径L7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泵转速N1和空气流量F之间的关系。
如图5所示,曲线W0(没有释放路径L7的情况)中的、空气流量F的变化量相对于泵转速N0的变化量的斜率(例如,ΔF/ΔN0)为比曲线W1(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的、空气流量F的变化量相对于泵转速N1的变化量的斜率(例如ΔF/ΔN1)更大幅且更急剧的斜率。也就是说,在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的流量范围(例如,后述的上限空气流量Fmax至下限空气流量Fmin的范围)内,曲线W0的上述斜率比曲线W1的上述斜率急剧。因此,在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的流量范围内,由于控制对象(空气流量F)的变化相对于泵转速N0的变化的灵敏度过高,因此,只要使泵转速N0稍稍变化便会使空气流量F大幅变化。其结果是,只要使泵转速N从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泵转速N0c稍稍偏离,空气流量F便会从目标空气流量Fc开始大幅偏移,因而,有时很难或无法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及其附近。另外,与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混合饮料的粘稠度的范围对应的空气流量F的流量调节范围ΔF(上限空气流量Fmax、下限空气流量Fmin)被预先假设。因此,在上述斜率急剧的情况下,与上述流量调节范围ΔF对应的泵转速N的调节范围ΔN0为相对较窄的范围。其结果是,很难或无法在上述窄的调节范围ΔN0内对泵转速N0进行调节,并供给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粘稠度的混合饮料。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释放到外部,而使朝向第一节流部16的空气的流量比没有释放路径L7的情况减少。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释放路径L7的第二节流部17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设定得比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更大,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大半部分经由第二节流部17释放到外部,剩余部分经由第一节流部16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其结果是,如图5所示,与没有释放路径L7的情况(曲线W0)相比,能够使上述斜率变得平缓,能够使空气流量F的变化相对于第三泵9的泵转速N1的变化的灵敏度比没有释放路径L7的情况低。因此,即使泵转速N从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泵转速N1c稍稍偏离,空气流量F也位于目标空气流量Fc附近。并且,通过进一步微调泵转速N,能够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也就是说,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大致是根据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和第二节流部17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来确定的。然后,在使混合饮料的粘稠度变化的情况下,只要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调节泵转速N来调节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就能够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另外,在上述斜率平缓的本实施形式的情况下,能够扩大与上述流量调节范围ΔF对应的泵转速N的调节范围ΔN1,并能够在上述大的调节范围ΔN1内调节泵转速N1,从而容易且适当地供给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粘稠度的混合饮料。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基于供给指令S2或S4的后述的饮料吐出工序的情况),第五开闭阀V7打开,第六开闭阀V8关闭。并且,在上述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第三泵9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调节泵转速N1来调节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以使规定流量(目标空气流量Fc)的空气经由第一节流部16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
另一方面,在使空气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流通的空气吹扫运转时(后述的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时),第五开闭阀V7全闭,第六开闭阀V8打开。并且,在上述空气吹扫运转时,第三泵9将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确定的吐出流量(大流量)的空气直接经由旁通管L6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列举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的泵转速N1设定为与满足饮料供给装置100的利用者的要求的混合饮料的粘稠度对应的规定的值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设置用于供利用者等选择混合饮料的粘稠度的黏稠度选择按钮,并能根据由利用者等选出的粘稠度,通过控制部1控制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的第三泵9的泵转速N1。
[饮料供给装置的动作]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对在初始状态下,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包括至少加温管L31和吐出管L32的规定长度的配管(例如,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连接部Z1与第二切换阀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和排水管L4内填满水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初始状态下,各开闭阀(V1、V2、V5-V8)分别为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切换阀V3处于向旁通管L34一侧打开的状态,第二切换阀V4处于向排水管L4一侧打开的状态。因此,控制部1通过执行在使水经由连接部Z1、第一切换阀V3、旁通管L34以及排水管L4通水后使第一切换阀V3工作,以使水经由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以及排水管L4通水的初始动作,从而将水填满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连接部Z1与第二切换阀V4之间的区域,详细而言,连接部Z1与第一切换阀V3之间、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旁通管L34)内、水流通路径L5内和排水管L4内。以下,为了简化说明,对于各阀(V1~V8),省略其名称而仅以标号(V1~V8)表示来进行说明。控制部1主要对用于供给装置主体部2中的牛奶或混合饮料的“饮料供给动作”和用于将水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填充动作”进行控制。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从连接部Z1至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排水管L4内填满水。控制器1以基于来自咖啡服务器50的供给命令(S1~S4),对装置主体2(冷藏库4、加热装置6、各泵7~9和各阀V1~V8)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温热牛奶、温热混合饮料、冷牛奶和冷混合饮料中的任一种,并供给至杯子C内。
[饮料供给动作的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
详细而言,当从咖啡机50向控制器1输入冷牛奶或冷混合饮料的供给命令(S3或S4)时,控制器1首先打开V5以及V8,同时驱动(启动)第一泵7和第三泵9。由此,从第三泵9吐出的大流量的空气经由分岔部Z7、V8、连接部Z2、V5、连接部Z6、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其结果是,通过上述供给来的空气,主要从水流通路径L5的连接部Z2将连接部Z1内的水和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压出,并作为废水经由旁通管L34以及排水管L4排出到外部(排水罐、排水口)排水。并且,在上述状态下,输入了供给指令S3、S4的情况下的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结束。
另一方面,当向控制部1输入温热牛奶或者温热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1、S2)时,控制部1首先打开V5、V8,并且使V3工作,以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同时驱动第一泵7以及第三泵9。由此,通过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空气,主要从水流通路径L5的连接部Z2将连接部Z1内的水和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压出,并作为废水经由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和排水管L4排出到外部。并且,在上述状态下,输入了供给指令S1、S2的情况下的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结束。
[饮料供给动作的饮料吐出工序]
接着,控制部1打开V2,并且使V4工作,以将吐出管L32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出口管L33,随后,驱动第一泵7。接着,控制部1根据输入的供给指令(S1~S4)来判断是否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以及判断是否将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而且,控制部1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输入有供给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2或S4)的情况下打开V7,同时驱动第三泵9,以使第三泵9的泵转速N1与对应于目标空气流量Fc的泵转速N1c一致或者收敛于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的方式进行控制。
详细而言,在供给冷牛奶的情况下(供给指令S3),控制部1不使V3工作,且维持V7的关闭。由此,装置主体部2将从奶罐3抽吸来的规定量Q1的冷牛奶经由旁通管L34、吐出管L32中的、位于连接部Z9与V4之间的部位以及出口管L33,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并供给至杯子C内。
在供给冷的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的情况下(供给指令S4),控制部1将V7打开,并且驱动第三泵9。在上述状态下,控制部1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使第三泵9的泵转速N1和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泵转速N1c一致或收敛于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由此,装置主体部2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使冷牛奶与空气混合,以生成规定量Q2且规定粘稠度的冷的混合饮料,并将上述冷的混合饮料直接经由旁通管L34、吐出管L32中的、位于连接部Z9与V4之间的部位以及出口管L33,从饮料吐出口10供给至杯子C内。
在供给温热牛奶的情况下(供给指令S1),控制部1使V3工作,以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由此,装置主体部2通过驱动第一泵7而使从奶罐3抽吸来的冷牛奶在流入管L30、被加热装置6加热后的加温管L31、吐出管L32中流通,从而将规定量Q1的温的牛奶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并供给至杯子C内。
在供给温热的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的情况下(供给指令S2),控制部1使V3工作,以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并且将V7打开并驱动第三泵9。在上述状态下,控制部1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使第三泵9的泵转速N1和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泵转速N1c一致或者收敛于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由此,装置主体部2通过使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将空气混合到冷牛奶中生成的冷混合饮料经由加温管L31流通,从而将规定量Q2且规定粘稠度的温热混合饮料从饮料吐出口10供给至杯子C内。
[饮料供给动作的冲刷工序]
控制部1构成为当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时执行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冲刷工序。详细而言,当上述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的供给结束时,控制部1执行使水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第一泵7与奶罐3之间的规定部位向牛奶流通路径L3内流通规定时间,以对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进行冲刷,并且将冲刷后的水经由排水管L4吐出。然后,控制部1进入下一个水填充工序。
[水填充动作]
当冲刷工序结束时,控制部1与上述初始状态同样地,对各阀(V1~V8)和各泵(7~9)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包括只是加温管L31和吐出管L32的规定长度的配管(例如,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连接部Z1与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和排水管L4内填满水。并且,饮料供给装置100与上述初始状态同样地成为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连接部Z1与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和排水管L4内填满水的待机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中,在空气流通路径L6上,从上流侧依次设置有:构成为能基于规定输入信号改变空气的吐出流量的第三泵9、第五开闭阀V7、释放部位Z8以及第一节流部16,在释放部位Z8连接有释放路径L7的一端部,在释放路径L7中设置有第二节流部17,上述第二节流部17具有比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更大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
由此,在饮料供给装置100中,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若将第五开闭阀V7打开并且以规定的吐出流量驱动第三泵9,则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半部分)将经由释放路径L7和第二节流部17向外部释放,剩余部分将经由第一节流部16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其结果是,在饮料供给装置100中,与没有释放路径L7的情况(图5的曲线W0所示的情况)相比,能使空气流量F的变化相对于泵转速N的变化的灵敏度以将空气释放到外部的程度变得平缓。因此,即使泵转速N从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泵转速N1c稍稍偏离,空气流量F也位于目标空气流量Fc附近。并且,通过进一步微调泵转速N,能够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也就是说,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大致是根据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和第二节流部17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来确定的。而且,在使混合饮料的粘稠度变化的情况下,只要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调节泵转速N来调节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便能够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
这样,能够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100,能够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通过一个第三泵9同时用作供给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的泵和供给空气吹扫用的空气的泵。由此,如上所述,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若将第五开闭阀V7打开并且以规定的吐出流量驱动第三泵9,则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半部分)将经由释放路径L7以及第二节流部17释放到外部,剩余部分将经由第一节流部16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
由此,如上所述,如图5所示,与没有释放路径L7的情况(曲线W0)相比,能够使曲线W1的上述斜率变得平缓,与没有释放路径L7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空气流量F的变化相对于第三泵9的泵转速N1的变化的灵敏度下降。其结果是,能够减小因第三泵9的性能偏差(例如,实际泵转速的偏差)引起的空气流量F从目标空气流量Fc偏移的偏移量,能够更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也就是说,即使在通过一个第三泵9供给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和空气吹扫用的空气的情况下,只要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调节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便能够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粘稠度的混合饮料。另外,由于能够扩大与上述流量调节范围ΔF对应的泵转速N的调节范围ΔN1,因此,能够容易并且适当地供给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粘稠度的混合饮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饮料供给装置100还包括:绕过第一节流部16连接到牛奶流通路径L3的旁通管L61、和设于该旁通管L61上的第六开闭阀V8。并且,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第五开闭阀V7打开,第六开闭阀V8关闭,第三泵9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调节泵转速N1以调节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以使目标空气流量Fc的空气经由第一节流部16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另一方面,在空气吹扫运转时,第五开闭阀V7全闭,第六开闭阀V8打开,第三泵9将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确定的吐出流量(大流量)的空气全部直接经由旁通管L6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由此,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能够高精度地调节空气流量F,在空气吹扫运转时,能够有效地使用经由旁通管L61从第三泵9吐出的大流量的空气。此外,由于能够通过一个第三泵9供给空气吹扫用的空气和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并且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节流部17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设定得比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更大。由此,在采用具有相对于混合饮料生成过剩的性能的第三泵9的情况下,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由于能够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大半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以及第二节流部17向外部吐出,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地使上述空气流量的变化相对于上述泵转速的变化的灵敏度变得平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饮料供给装置100还包括第六止回阀C6,上述第六止回阀C6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的连接部Z6与第一节流部16之间的流通路径上,其允许从第一节流部16向连接部Z6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6向第一节流部16的流动。由此,能够与第三止回阀C3协同工作可靠地防止牛奶的流体向包括空气流通路径L6在内的空气回路内的逆流。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进行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的示意结构的框图。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中,省略水流通路径L5的旁通管L51,以及改变空气流通路径L6的旁通管L61的另一端部的连接对象,这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旁通管L61的一端部连接至分岔部Z7,另一端部连接至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位于连接部Z6与第六止回阀C6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为连接部Z2')。也就是说,上述旁通管L61设置成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第五开闭阀V7与第三泵9之间的规定部位(分岔部Z7)分岔,绕过第五开闭阀V7以及第一节流部16,并经由连接部Z2'以及连接部Z6连接到牛奶流通路径L3。此外,在空气吹扫运转时,从第三泵9吐出的大流量的空气经由分岔部Z7、V8、连接部Z2'、连接部Z6、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其结果是,通过上述供给的空气,主要将从水流通路径L5中的连接部Z6至连接部Z1内的水以及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压出,并作为废水排出到外部(排水罐或排水口)。因此,位于比水流通路径L5的连接部Z6更靠上流侧的水未被排出。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向外部排出的废水的量。
在此,例如,在温热牛奶或者冷牛奶的供给指令(S1或者S3)的情况下,仅驱动第一泵7。因此,因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流通的牛奶的流动可能会导致第三止回阀C3、第六止回阀C6打开。因此,在供给指令S1、S3中不需要的空气有可能会经由释放路径L7、空气流通路径L6以及水流通路径L5,从连接部Z1吸入到牛奶流通路径L3内。为了可靠地防止上述情况,可以应用以下的图7所示的变形例。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局部配管回路图。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在释放路径L7上仅设置第二节流部1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释放路径L7上还设置第八止回阀C8。在本变形例中,第八止回阀C8相当于本发明的“释放路径用止回阀”。
上述第八止回阀C8允许从一端部(释放部位Z8侧)向另一端部(外部)的流动,并且阻止从上述另一端部向上述一端部的流动。第八止回阀C8在图中设于第二节流部17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流路上,但是也可以设于比第二节流部17更靠另一端部侧(外部侧)。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不需要供给空气的运转时(供给指令S1、S3时)空气吸入到牛奶流通路径L3。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第二节流部17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设定得比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更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局限于此。根据第三泵9的能力(性能)还存在如下情况:第二节流部17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设定得比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更小的情况,以及第二节流部17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2设定得与第一节流部16的节流流路截面积A1一致的情况。即使在这些情况下,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由于能够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以及第二节流部17向外部释放,因此,与没有吐出路径L7的情况(图5的曲线W0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空气流量F的变化相对于泵转速N的变化的灵敏度以将空气释放到外部的程度变得平缓。在各实施方式中,第三泵9基于来自饮料供给装置100包括的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调节泵转速N,但是上述输入信号的发送源不局限于此。上述输入信号的发送源既可以是咖啡服务器50内的控制部,也可以是独立的外部的控制装置。在各实施方式中,列举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经由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比第一泵7更靠上流侧的规定部位(连接部Z1)而向牛奶流通路径L3供给空气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尽管省略了图示,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旁通管L61连接至第一泵7的下流侧(例如,位于第一泵7与膨胀部13之间的规定部位),并且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将空气的流通路径选择性地切换为空气流通路径L6或者旁通管L61,并能够经由空气流通路径L6或者旁通管L61将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
在各实施方式中,列举执行空气吹扫运转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执行空气吹扫运转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不设置旁通管L61、第七止回阀C7和第六开闭阀V8。即使不需要这样执行空气吹扫运转,也存在例如无法选定具有用于进行混合饮料生成的适当的吐出压和吐出流量的性能的第三泵9,而不得不采用性能过剩的第三泵9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是较为理想的。也就是说,饮料供给装置100在不得不采用性能过剩的第三泵9的情况、特意采用性能过剩的第三泵9的情况下均是理想的。
在各实施方式中,饮料供给装置100构成为能供给温热饮料(牛奶或混合饮料)和冷饮料(牛奶或混合饮料),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供给仅温热饮料,或者也可以供给仅冷饮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除了混合饮料之外还能够供给牛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供给仅混合饮料。另外,在不供给温热饮料的情况下,不需要从V3到连接部Z9的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的各配管以及加热装置6,在不供给冷饮料的情况下,不需要旁通管L34。
在各实施方式中,饮料供给装置100能够选择性地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对于一个供给指令,可以连续地供给牛奶和混合饮料,也可以仅供给牛奶,还可以仅供给混合饮料。另外,并不局限于牛奶,也可以供给适当的液体饮料,并不局限于牛奶和空气的混合饮料,也可以供给适当的液体饮料和空气的混合饮料。另外,饮料供给装置100与咖啡服务器50相邻设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其整体或一部分装入到咖啡服务器50内。而且,饮料供给装置100用作咖啡服务器50的选择装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能够用作适当的饮料的供给装置的选择装置,也能够用作单独供给饮料的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以及改变。
符号说明
3…奶罐(罐)
7…第一泵(饮料搬运用泵)
9…第三泵(空气供给用泵)
10…饮料吐出口
16…第一节流部
17…第二节流部
100…饮料供给装置
C6…第六止回阀(空气流通路径用止回阀)
C8…第八止回阀(释放路径用止回阀)
L3…牛奶流通路径(饮料流通路径)
L6…空气流通路径
L61…旁通管(旁通流通路径)
L7…释放路径
V7…第五开闭阀(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
V8…第六开闭阀(旁通流通路径开闭阀)
Z8…释放部位
Claims (7)
1.一种饮料供给装置,具有:罐,所述罐对液体饮料进行储存;饮料流通路径,所述饮料流通路径对所述罐与饮料吐出口之间进行连接;饮料搬运用泵,所述饮料搬运用泵设于所述饮料流通路径;空气流通路径,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用于使经由所述饮料流通路径中的、位于所述罐与所述饮料搬运用泵之间的规定部位供给至所述饮料流通路径的空气流通;以及空气供给用泵,所述空气供给用泵设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通过驱动所述空气供给用泵将空气供给至所述饮料流通路径内,并且驱动所述饮料搬运用泵,以将所述液体饮料与所述空气的混合饮料从所述饮料吐出口吐出并供给
所述饮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释放路径,所述释放路径用于将在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所述释放路径的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与所述空气供给用泵之间的规定部位、即释放部位,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
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设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所述释放部位与所述空气供给用泵之间的流通路径,并将所述流通路径打开、关闭;
第一节流部,所述第一节流部设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所述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与所述释放部位之间的流通路径;以及
第二节流部,所述第二节流部设于所述释放路径,
所述空气供给用泵构成为能够基于规定的输入信号改变空气的吐出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第二节流部分别是具有规定的节流流路截面积的固定节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流部的所述节流流路截面积比所述第一节流部的所述节流流路截面积更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释放路径用止回阀,所述释放路径用止回阀设于所述释放路径,允许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的流动,阻止从所述另一端部朝向所述一端部的流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空气流通路径用止回阀,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用止回阀设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所述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之间的流通路径,允许从所述第一节流部向所述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的流动,阻止从所述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向所述第一节流部的流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旁通流通路径,所述旁通流通路径设置成,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与所述空气供给用泵之间的规定部位分岔,并且绕过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以及所述第一节流部连接到所述饮料流通路径;以及
旁通流通路径开闭阀,所述旁通流通路径开闭阀设于所述旁通流通路径,
在所述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打开,所述旁通流通路径开闭阀关闭,所述空气供给用泵基于所述规定的输入信号对所述吐出流量进行调节,以使规定流量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节流部供给至所述饮料流通路径,
在使空气在所述饮料流通路径中流通的空气吹扫运转时,所述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全闭,所述旁通流通路径开闭阀打开,所述空气供给用泵将基于所述规定的输入信号确定的吐出流量的空气经由所述旁通流通路径供给至所述饮料流通路径。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罐内储存作为所述液体饮料的液状牛奶,
通过驱动所述空气供给泵将空气供给至所述饮料流通路径内,并且驱动所述饮料搬运泵,以将所述液状牛奶与所述空气的混合饮料从所述饮料吐出口吐出并供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00280A JP6842990B2 (ja) | 2017-05-19 | 2017-05-19 | 飲料供給装置 |
JP2017-100280 | 2017-05-19 | ||
PCT/JP2018/017361 WO2018211960A1 (ja) | 2017-05-19 | 2018-04-23 | 飲料供給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36785A true CN110636785A (zh) | 2019-12-31 |
CN110636785B CN110636785B (zh) | 2021-07-06 |
Family
ID=64274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328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36785B (zh) | 2017-05-19 | 2018-04-23 | 饮料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58104B2 (zh) |
JP (1) | JP6842990B2 (zh) |
KR (1) | KR102280250B1 (zh) |
CN (1) | CN110636785B (zh) |
DE (1) | DE112018002569B4 (zh) |
WO (1) | WO20182119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142224A1 (en) | 2019-03-29 | 2022-05-12 | Frieslandcampina Nederland B.V. | A foamed product dispensing system, and product container |
IT201900012693A1 (it) * | 2019-07-23 | 2021-01-23 | Cma Macch Per Caffe Srl |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latte schiumato |
DE102023125372A1 (de) * | 2023-09-19 | 2025-03-20 | Eugster/Frismag Ag | Milchmodul für Getränkezubereitungsvorrichtung mit eingangsseitigem Sensor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33033C1 (de) * | 2000-07-07 | 2002-06-13 | Palux Ag | Aufschäumvorrichtung |
WO2010014201A2 (en) * | 2008-08-01 | 2010-02-04 | Keurig, Incorporated | Bever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entrifugal pump |
CN102245067A (zh) * | 2008-12-10 | 2011-11-16 | 韦吉斯斯坦纳股份公司 | 咖啡机 |
CN102753065A (zh) * | 2010-02-03 | 2012-10-24 |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 具有卫生清洁循环的饮料分配器 |
CN103327857A (zh) * | 2011-01-21 | 2013-09-25 |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 使用加压气体的牛奶发泡 |
JP2014516679A (ja) * | 2011-05-20 | 2014-07-17 | ヴェーエムエフ ヴュルテンベルギッシェ メタルヴァーレンファブリーク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ミルクの泡立て装置、この装置を有する飲料調製機、及びミルクの泡立て方法 |
CN104853655A (zh) * | 2012-10-29 | 2015-08-19 | 菲仕兰品牌有限公司 | 用于制备发泡食品的一次性组件、系统和方法 |
CN104869876A (zh) * | 2012-12-21 | 2015-08-26 |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 用于产生奶泡的装置 |
US20150313401A1 (en) * | 2013-04-10 | 2015-11-05 | Graciela Chichilnisky | Systems, components &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neutral carbonated beverages |
US9480867B2 (en) * | 2011-11-11 | 2016-11-01 | Waterous Company | Proportional dynamic ratio control for compressed air foam deliver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4216534B3 (de) * | 2014-08-20 | 2016-02-18 | Franke Kaffeemaschinen A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schäumen eines flüssigen Lebensmittels, insbesondere von Milch |
US10791870B2 (en) * | 2015-10-16 | 2020-10-06 | Eversys Holding Sa | Heating and foaming a beverage |
JP6875899B2 (ja) | 2017-03-28 | 2021-05-26 | サンデン・リテ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飲料供給装置 |
-
2017
- 2017-05-19 JP JP2017100280A patent/JP684299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4-23 WO PCT/JP2018/017361 patent/WO20182119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4-23 CN CN201880032894.9A patent/CN1106367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04-23 US US16/614,735 patent/US113581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3 KR KR1020197037145A patent/KR102280250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4-23 DE DE112018002569.1T patent/DE112018002569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33033C1 (de) * | 2000-07-07 | 2002-06-13 | Palux Ag | Aufschäumvorrichtung |
WO2010014201A2 (en) * | 2008-08-01 | 2010-02-04 | Keurig, Incorporated | Bever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entrifugal pump |
CN102112026A (zh) * | 2008-08-01 | 2011-06-29 | 库里格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离心泵的饮料形成装置 |
CN102245067A (zh) * | 2008-12-10 | 2011-11-16 | 韦吉斯斯坦纳股份公司 | 咖啡机 |
CN102753065A (zh) * | 2010-02-03 | 2012-10-24 |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 具有卫生清洁循环的饮料分配器 |
CN103327857A (zh) * | 2011-01-21 | 2013-09-25 |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 使用加压气体的牛奶发泡 |
JP2014516679A (ja) * | 2011-05-20 | 2014-07-17 | ヴェーエムエフ ヴュルテンベルギッシェ メタルヴァーレンファブリーク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ミルクの泡立て装置、この装置を有する飲料調製機、及びミルクの泡立て方法 |
US9480867B2 (en) * | 2011-11-11 | 2016-11-01 | Waterous Company | Proportional dynamic ratio control for compressed air foam delivery |
CN104853655A (zh) * | 2012-10-29 | 2015-08-19 | 菲仕兰品牌有限公司 | 用于制备发泡食品的一次性组件、系统和方法 |
CN104869876A (zh) * | 2012-12-21 | 2015-08-26 |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 用于产生奶泡的装置 |
US20150313401A1 (en) * | 2013-04-10 | 2015-11-05 | Graciela Chichilnisky | Systems, components &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neutral carbonated beverag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58104B2 (en) | 2022-06-14 |
JP6842990B2 (ja) | 2021-03-17 |
CN110636785B (zh) | 2021-07-06 |
KR20200005661A (ko) | 2020-01-15 |
WO2018211960A1 (ja) | 2018-11-22 |
KR102280250B1 (ko) | 2021-07-20 |
US20200179881A1 (en) | 2020-06-11 |
JP2018192138A (ja) | 2018-12-06 |
DE112018002569T5 (de) | 2020-02-27 |
DE112018002569B4 (de) | 2022-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5494B (zh) | 饮料供给装置 | |
CN110636785B (zh) | 饮料供给装置 | |
US8083104B2 (en) | Variable temperature dispenser system and method | |
RU2586824C1 (ru) | Модульный автомат для розлива сезонных напитков | |
CN110234598B (zh) | 饮料供给装置 | |
CN109640759A (zh) | 用于制备和分配饮料的设备 | |
CN116887725A (zh) | 用于生产温控奶泡和/或牛奶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04019992A (ja) | ヘッダ装置および給湯システム | |
JP3764591B2 (ja) | 元止式温水器からの膨張水の吸収装置 | |
JP2023124263A (ja) | 浴槽装置 | |
JP2023124264A (ja) | 浴槽装置 | |
JP2023124262A (ja) | 浴槽装置 | |
JP2586786B2 (ja) | 給湯装置 | |
JP2023123948A (ja) | 浴槽装置 | |
JP2023124265A (ja) | 浴槽装置 | |
JP2023123949A (ja) | 浴槽装置 | |
JP2023123950A (ja) | 浴槽装置 | |
JPS63189735A (ja) | 自動注湯機能付給湯機 | |
JPH0315935Y2 (zh) | ||
GB2628422A (en) | Fluid flow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JPH07225056A (ja) | 自動給湯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浴槽水の温度調節方法 | |
JPH05248703A (ja) | 追焚付給湯器 | |
JPH0561546B2 (zh) | ||
EP2664718A1 (en) | Fluid saving device | |
JPH05113247A (ja) | 風呂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