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539B -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36539B CN110636539B CN201810663784.4A CN201810663784A CN110636539B CN 110636539 B CN110636539 B CN 110636539B CN 201810663784 A CN201810663784 A CN 201810663784A CN 110636539 B CN110636539 B CN 1106365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gger condition
- configuration
- target cell
- target
- signal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4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or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04W28/0864—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different hierarchy levels, e.g. Master Evolved Node B [MeNB] or Secondary Evolved node B [SeNB]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2—Conditional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04W8/245—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from a network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用户终端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所述触发条件;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所述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后,能够降低UE的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通信系统的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系统中,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采用了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架构。
在DC架构中,包括两个小区组,分别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和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MCG对应于网络侧的主节点(Master Node,MN),SCG对应于网络侧的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MCG包括主服务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辅服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SCG包括主辅服务小区(Primary SecondaryCell,PSCell)和辅服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其中PCell和PSCell也可统称为特殊小区(Special Cell,SpCell)。
一般采用触发条件配置资源,触发条件是基于候选小区的测量结果和UE当前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也就是说,触发条件需要同时考虑候选小区和UE当前服务小区,这样UE会消耗较大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降低UE的功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用户终端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所述触发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所述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包括:
设置用户终端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发送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所述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以使所述UE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用户终端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所述触发条件;
切换模块,用于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所述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用户终端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所述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以使所述UE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执行如上述配置资源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执行如上述配置资源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配置资源的方法。
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能够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确定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也就是说,可以仅评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情况,从而减少评估对目标小区的不必要测量,进而节省UE功耗。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条件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以发起RRC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andover)是指UE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从源节点切换至目标节点,从而确保UE的正常使用。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条件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包括UE、源节点、目标节点1和目标节点2。
源节点向UE发送测量控制消息,UE反馈测量报告。其中,条件切换资源配置是基于UE之前的测量报告。
下面结合图1说明条件切换的具体流程。
S1:源节点向1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送切换请求信息。
S2:目标节点接纳控制。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反馈切换确认信息。
S3:源节点向UE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S4:UE评估目标节点对应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触发条件,若满足触发条件则选择一个目标节点进行切换。
S5:UE在选择的目标节点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S6:UE向目标节点发送切换完成信息。
采用触发条件的方式切换目标节点时,UE确定是否满足触发条件是基于目标节点对应的候选小区和UE当前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的对比。作为一个示例,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参数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阈值。作为另一个示例,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参数低于阈值1且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参数高于阈值2。
也就是说,触发条件需要同时考虑候选小区和UE当前服务小区,这样UE会消耗较大的功耗。
为了解决UE消耗较大功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UE。
S201、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目标小区是目标节点对应的小区,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是UE在目标小区发起通信过程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也就是说,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一个或多个触发条件。具体来说,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数目与触发条件的数目相同。
UE可以接收到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UE还可以接收到多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也就是说,在接收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的情况下,UE就可以进行评估。
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可以是基于目标小区而设置。也就是说,每个目标小区均有对应的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对于每个目标小区而言,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可以是相同的条件,也可以是不同的条件。
S202、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UE的当前服务小区是UE所在的服务小区。可以以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具体来说,可以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一个触发条件。
在UE接收多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的情况下,则需要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S203、确定满足触发条件,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
UE确定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则可以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该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也就是说,UE只要满足一个触发条件,就可以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该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当然,UE满足多个触发条件,也可以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该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
通信过程是UE与网络侧设备交互信息的过程。作为一个示例,通信过程可以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切换、RRC重建、辅小区组SCG添加、SCG修改、SCG删除和SCG变更。
发起通信过程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一些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共同配置资源。
可选地,通信过程具体可以是RRC重建过程。
作为一个示例,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完整性保护验证失败(Integrityprotection check failure),UE的当前服务小区信号质量测量量满足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而且确定完整性保护验证失败,则在目标小区发起RRC重建过程。
作为一个示例,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failure,RLF)。UE的当前服务小区信号质量测量量满足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而且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则在目标小区发起RRC重建过程。
作为一个示例,通信过程具体是DC构架下SCG添加。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数据速率不满足业务要求。UE的当前服务小区信号质量测量量满足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而且UE的数据速率不满足业务要求,则基于目标小区资源选择目标SCG,发起SCG添加过程。
作为一个示例,通信过程具体是DC构架下SCG修改。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UE的数据包丢失率不满足业务要求。UE的当前服务小区信号质量测量量满足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而且UE的数据包丢失率不满足业务要求,则选择对源SCG发起SCG修改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能够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确定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也就是说,可以仅评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情况,从而减少评估对目标小区的不必要测量,进而节省UE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RRC重配置消息可以用于修改RRC连接。UE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接收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其中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可以是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也可以是多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这样,UE能够基于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新定义的信息元素表示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RRC重配置消息包括新定义的信息元素。这样,UE根据RRC重配置消息中新定义的信息元素就可以接收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是RRC消息的组成单元。信息元素包含于消息中。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元素,如A1事件的信息元素表示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其中,RRC重配置消息包括A1事件的信息元素。也就是说,利用现有的信息元素接收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进而提高协议的信息元素使用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是用于衡量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参数,其中,参数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ReceivingQuality,RSRQ)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
上述不同的参数,用于从不同的角度衡量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上述一个参数衡量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也可以基于上述多个参数衡量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利用多个参数衡量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能够全面准确衡量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包括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是一个防止乒乓切换或重选的参数。
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中的不同的参数,存在对应的迟滞参数值和阈值。作为一个示例,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包括两个参数,RSRP和SINR。那么,RSRP的迟滞参数值是A1,RSRP的阈值是B1;SINR的迟滞参数值是A2,RSRP的阈值是B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时满足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的情况下,才可以确定满足触发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满足触发条件,具体来说可以基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判断。具体而言,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小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则确定满足触发条件。
作为一个示例,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仅包括RSRP一个参数。RSRP为R1,当前服务小区的RSRP的迟滞参数值为A1,以及当前服务小区的RSRP的阈值为B1。当R1+A1小于B1,则说明满足触发条件。
作为另一个示例,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包括两个参数,RSRP和SINR。RSRP为R1,当前服务小区的SINR的迟滞参数值为A1,以及当前服务小区的SINR的阈值为B1;SINR为R2,当前服务小区的SINR的迟滞参数值为A2,以及当前服务小区的SINR的阈值为B2。当R1+A1小于B1,或R2+A2小于B2,则说明满足触发条件。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对于包括不同参数数目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参数越多,进而多方面考察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侧设备。
S301、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网络侧设备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也就是说,每个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都对应设置一个触发条件。有多个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则网络侧设备对应设置多个触发条件。
S302、发送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以使UE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网络侧设备向UE发送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是在S301中网络侧设备预先设置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也就是说,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网络侧设备向UE发送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在于,使得UE基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触发条件。若UE确定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能够满足触发条件,则可以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然后发送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以使UE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触发条件。考虑到可以仅评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情况,从而减少评估UE对目标小区的不必要测量,进而节省UE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协议预先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其中,协议可以是现有的协议或新设定的协议。这样,网络侧设备通过协议预先设置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以避免浪费信令资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网络配置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网络配置包括节点配置,即节点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网络配置可以包括下述配置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源节点独立配置、源节点与目标节点协商后的源节点配置,目标节点独立配置,以及目标节点与源节点协商后的目标节点配置。
源节点独立配置是指源节点无需与目标节点协商,自身独立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由于无需与目标节点协商,因此避免浪费网络资源。
源节点与目标节点协商后的源节点配置是指源节点需要与目标节点协商,从而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经协商后的源节点配置能够得到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两方面的认可,可以提高通信过程的成功率。
目标节点独立配置是指目标节点无需与源节点协商,自身独立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由于无需与源节点协商,因此避免浪费网络资源。
目标节点与源节点协商后的目标节点配置是指目标节点需要与源节点协商,从而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经协商后的目标节点配置能够得到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两方面的认可,可以提高通信过程的成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单基站的场景切换小区的切换过程中,源节点可以是切换过程中的源基站,相应的目标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目标基站。
在DC场景中,一种情况:源节点是源SN,相应的目标节点是目标SN;另一种情况,源节点是源MN,相应的目标节点是目标SN。
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以发起RRC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网络侧设备包括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该方法具体包括:
S401、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S402、发送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
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S403、基于接收到的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以及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S404、确定满足触发条件,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RRC过程。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与配置资源的方法相对应,该移动终端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评估模块502,用于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切换模块503,用于确定满足触发条件,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1,具体用于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RRC重配置消息包括新定义的信息元素,新定义的信息元素表示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
或者,
RRC重配置消息包括A1事件的信息元素,A1事件的信息元素表示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RSRP、RSRQ和SINR。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触发条件包括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换模块503,具体用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小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则确定满足触发条件。
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侧设备与配置资源的方法相对应,该网络侧设备具体包括:
设置模块601,用于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发送模块602,用于发送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以使UE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模块601,具体用于基于协议预先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模块601,具体用于基于网络配置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配置包括下述配置方式的一种,源节点独立配置、源节点与目标节点协商后的源节点配置,目标节点独立配置,以及目标节点与源节点协商后的目标节点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源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源基站,目标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目标基站;或,源节点是源SN,目标节点是目标SN;或,源节点是源MN,目标节点是目标SN。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RSRP、RSRQ和SINR。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触发条件包括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模块602,具体用于以使UE基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是否小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以确定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参见图7,图7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该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01、网络模块702、音频输出单元703、输入单元704、传感器705、显示单元706、用户输入单元707、接口单元708、存储器709、处理器710、以及电源7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710,用于:
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确定满足触发条件,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
其中,处理器710,还用于:
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
其中,RRC重配置消息包括新定义的信息元素,新定义的信息元素表示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
或者,
RRC重配置消息包括A1事件的信息元素,A1事件的信息元素表示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
其中,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RSRP、RSRQ和SINR。
其中,触发条件包括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
其中,处理器710,还用于
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小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则确定满足触发条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能够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触发条件。确定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也就是说,可以仅评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情况,从而减少评估对目标小区的不必要测量,进而节省UE功耗。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7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7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7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7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终端通过网络模块7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703可以将射频单元701或网络模块7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7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7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7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7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7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7041和麦克风7042,图形处理器7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706上。经图形处理器7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709(或其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701或网络模块702进行发送。麦克风7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7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移动终端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7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7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706可包括显示面板7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061。
用户输入单元7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707包括触控面板7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072。触控面板7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071上或在触控面板7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7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10,接收处理器710发来的命令并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071。除了触控面板7071,用户输入单元7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7061上,当触控面板7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071与显示面板7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071与显示面板7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708为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7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7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7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7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7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10中。
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7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移动终端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09,存储在存储器7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10执行时实现上述配置资源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2、收发机803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01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802,用于:
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发送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以使UE基于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处理器802,还用于:
基于协议预先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处理器802,还用于:
基于网络配置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其中,网络配置包括下述配置方式的一种,源节点独立配置、源节点与目标节点协商后的源节点配置,目标节点独立配置,以及目标节点与源节点协商后的目标节点配置。
其中,源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源基站,目标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目标基站;或,源节点是源辅节点SN,目标节点是目标SN;或,源节点是源主节点MN,目标节点是目标SN。
其中,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RSRP、RSRQ和SINR。
其中,触发条件包括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
其中,所述处理器802,还用于:
基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是否小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以确定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0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用于在处理器802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处理器802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1可以存储处理器8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调整带宽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对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2)
1.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用户终端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所述触发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所述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所述通信过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双连接DC构架下辅小区组SCG添加、DC构架下SCG修改、DC构架下SCG删除;
其中,在所述通信过程包括DC构架下SCG添加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所述触发条件和所述UE的数据速率不满足业务要求;在所述通信过程包括DC构架下SCG修改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所述触发条件和所述UE的数据包丢失率不满足业务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C重配置消息包括新定义的信息元素,所述新定义的信息元素表示所述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
或者,
所述RRC重配置消息包括A1事件的信息元素,所述A1事件的信息元素表示所述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满足述所述触发条件,包括:
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小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7.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用户终端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发送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所述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以使所述UE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所述触发条件,以确定是否发起与所述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所述通信过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双连接DC构架下辅小区组SCG添加、DC构架下SCG修改、DC构架下SCG删除;
其中,在所述通信过程包括DC构架下SCG添加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所述触发条件和所述UE的数据速率不满足业务要求;在所述通信过程包括DC构架下SCG修改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所述触发条件和所述UE的数据包丢失率不满足业务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包括:
基于协议预先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包括:
基于网络配置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配置包括下述配置方式的一种,源节点独立配置、源节点与目标节点协商后的源节点配置,目标节点独立配置,以及目标节点与源节点协商后的目标节点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源基站,所述目标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目标基站;
或,
所述源节点是源辅节点SN,所述目标节点是目标SN;
或,
所述源节点是源主节点MN,所述目标节点是目标SN。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12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是否小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以确定是否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用户终端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至少一个所述触发条件;
切换模块,用于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发起与所述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所述通信过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双连接DC构架下辅小区组SCG添加、DC构架下SCG修改、DC构架下SCG删除;
其中,在所述通信过程包括DC构架下SCG添加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所述触发条件和所述UE的数据速率不满足业务要求;在所述通信过程包括DC构架下SCG修改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所述触发条件和所述UE的数据包丢失率不满足业务要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接收至少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RRC重配置消息包括新定义的信息元素,所述新定义的信息元素表示所述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
或者,
所述RRC重配置消息包括A1事件的信息元素,所述A1事件的信息元素表示所述UE使用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触发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8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小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2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用户终端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包括所述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以使所述UE基于所述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评估是否满足所述触发条件,以确定是否发起与所述触发条件关联的通信过程,所述通信过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双连接DC构架下辅小区组SCG添加、DC构架下SCG修改、DC构架下SCG删除;
其中,在所述通信过程包括DC构架下SCG添加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所述触发条件和所述UE的数据速率不满足业务要求;在所述通信过程包括DC构架下SCG修改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小区资源的配置条件包括所述触发条件和所述UE的数据包丢失率不满足业务要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基于协议预先设置UE使用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基于网络配置设置UE目标小区资源的至少一个触发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配置包括下述配置方式的一种,源节点独立配置、源节点与目标节点协商后的源节点配置,目标节点独立配置,以及目标节点与源节点协商后的目标节点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源基站,所述目标节点是切换过程中的目标基站;
或,
所述源节点是源辅节点SN,所述目标节点是目标SN;
或,
所述源节点是源主节点MN,所述目标节点是目标SN。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27.根据权利要求21或26所述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以使所述UE基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和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迟滞参数值总和,是否小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量的阈值,以确定是否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2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配置资源的方法。
30.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7-14任一所述配置资源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配置资源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14中任一项所述配置资源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63784.4A CN110636539B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
PCT/CN2019/091220 WO2020001286A1 (zh) | 2018-06-25 | 2019-06-14 |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
EP19826843.5A EP3813414A4 (en) | 2018-06-25 | 2019-06-14 | PROCEDURE FOR CONFIGURING A RESOURCE, MOBILE TERMINAL, NETWORK EQUIPMENT AND MEDIUM |
US17/131,857 US11641606B2 (en) | 2018-06-25 | 2020-12-23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network-side device, and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63784.4A CN110636539B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36539A CN110636539A (zh) | 2019-12-31 |
CN110636539B true CN110636539B (zh) | 2021-07-16 |
Family
ID=68968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63784.4A Active CN110636539B (zh) | 2018-06-25 | 2018-06-25 |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41606B2 (zh) |
EP (1) | EP3813414A4 (zh) |
CN (1) | CN110636539B (zh) |
WO (1) | WO20200012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11500A1 (zh) * | 2020-07-13 | 2022-01-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配置方法和装置 |
EP4192110A4 (en) * | 2020-07-30 | 2023-08-30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DITIONAL CHANGE OF SECONDARY NODE OR PRIMARY-SECONDARY CELL |
CN114430578B (zh) * | 2020-10-29 | 2024-08-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辅小区组信息的配置、获取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14765577B (zh) * | 2021-01-14 | 2024-04-0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测量配置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KR20230011106A (ko) * | 2021-07-13 | 2023-01-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홉 조건 기반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20230012341A (ko) | 2021-07-15 | 2023-01-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건부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CN117528670A (zh) * | 2022-07-29 | 2024-02-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切换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8610A (zh) * | 2008-05-23 | 2009-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小区切换方法 |
CN102056211A (zh) * | 2009-10-28 | 2011-05-1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触发邻小区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
EP2905996A1 (en) * | 2012-10-05 | 2015-08-12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3566B (zh) * | 2009-04-24 | 2014-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既定线路沿线用户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01883381A (zh) * | 2009-05-05 | 2010-11-1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方法、设备和系统 |
US8457074B2 (en) * | 2009-08-17 | 2013-06-0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measurement reporting |
CN102264093B (zh) * | 2010-05-31 | 2015-09-1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
CN102404810B (zh) | 2010-09-15 | 2015-02-04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td-scdma系统小区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3024574A1 (ja) * | 2011-08-12 | 2013-02-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EP2856802B1 (en) * | 2012-05-31 | 2019-01-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utonomous cell change by ue in network |
CN103442402B (zh) | 2013-08-20 | 2016-07-20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邻区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11432420A (zh) * | 2014-06-23 | 2020-07-17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以及进行移动性测量的方法 |
US9571180B2 (en) | 2014-10-16 | 2017-02-14 | Ubiqomm Llc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beam forming and pointing toward ground coverage area cells for broadband access |
WO2016130062A1 (en) * | 2015-02-13 | 2016-08-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arly handover prepa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7771410B (zh) * | 2015-05-26 | 2021-03-19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ue实现的解除链接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的ue |
CN107124740B (zh) | 2016-02-24 | 2020-05-26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
CN105704769B (zh) | 2016-04-01 | 2019-03-19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基站内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
CN107889130B (zh) * | 2016-09-29 | 2023-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8024269B (zh) * | 2016-11-04 | 2021-05-0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小区测量配置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EP3603185A1 (en) * | 2017-03-22 | 2020-02-05 | IDAC Holdings, Inc. | Delayed handover execu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based on a trigger condition |
-
2018
- 2018-06-25 CN CN201810663784.4A patent/CN110636539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14 EP EP19826843.5A patent/EP381341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6-14 WO PCT/CN2019/091220 patent/WO2020001286A1/zh unknown
-
2020
- 2020-12-23 US US17/131,857 patent/US1164160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8610A (zh) * | 2008-05-23 | 2009-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小区切换方法 |
CN102056211A (zh) * | 2009-10-28 | 2011-05-1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触发邻小区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
EP2905996A1 (en) * | 2012-10-05 | 2015-08-12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13414A1 (en) | 2021-04-28 |
WO2020001286A1 (zh) | 2020-01-02 |
CN110636539A (zh) | 2019-12-31 |
US11641606B2 (en) | 2023-05-02 |
EP3813414A4 (en) | 2021-08-25 |
US20210112435A1 (en) | 2021-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36539B (zh) |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 |
CN111615141B (zh) |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CN111436072B (zh) | 测量方法、终端、测量指示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 |
US11671854B2 (en) | Cell beam failure processing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 |
CN109803275B (zh) |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650492B (zh) | 一种测量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US11729680B2 (en) | Cell management method, trigger condi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CN110972246B (zh) | 功率控制方法、传输功率控制参数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11564143B2 (en) | Method for cell management,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US20210092630A1 (en) | Method for cell management,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CN110324834B (zh) | 测量结果的指示方法、终端和基站 | |
CN110011766B (zh) | 波束失败检测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0602728B (zh) | 乒乓状态确定、信息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1818658A (zh) | 调度请求发送方法、调度请求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CN110740470B (zh) | 一种测量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7379508B2 (ja) | 情報処理方法、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 |
US12137381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 |
CN109587707B (zh) |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 |
CN111436143B (zh) | 一种上行授权变更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2583548B (zh) | 一种指示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