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41A - 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341A CN1106341A CN 94102126 CN94102126A CN1106341A CN 1106341 A CN1106341 A CN 1106341A CN 94102126 CN94102126 CN 94102126 CN 94102126 A CN94102126 A CN 94102126A CN 1106341 A CN1106341 A CN 11063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abel
- printing
- printer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其中,标签纸贴附
在带状双重卷纸上,以便通过操动手把在它上面印刷
符号。所述装置包含:一块装在基板下侧的标签压
板、一个位于手把另一侧的印刷臂、一个装在该印刷
臂前面的印刷器、一个装在该印刷器下面用来驱动一
板件的转子、一个装在该转子下面用来从双重卷纸分
离出标签的下盖。由于该装置可通过操动手把施加
规则的压力来移动印刷器,故其印刷质量高。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其中,标签附着在一例如带状的基底纸上,以便在它上面印刷字符,然后,将标签从纸卷分离下来,贴附到商品、货物等的上面。
在普通的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中,印刷器装在从手把延伸的印刷臂的导引部分。
通过手工操作手把向下移动印刷臂和印刷器,以便将字符印到置于板件上的标签上。
但是,在普通的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中,存在这样的缺点,即印刷标签的压下力是根据紧手把的力的大小而变化的,因此,印刷质量也随之变化。
考虑到上述的缺点,曾提出过一种固定压力印刷装置,其中,手把是通过一压缩弹簧而与印刷臂分开地设立的。在这种固定压力印刷装置中,采用一种可转动地置于上述把手前面的上墨机构,以便于印刷器的印字面相接触。在此情况下,如果使用人操动把手,压缩弹簧就受压缩,从而使印刷臂向下移动。如果压缩力大于上墨机构中弹簧的回弹力,印刷器就推动上墨机构,从而在位于一板件上的标签上进行印刷。
因此,不管夹持手把的力的大小如何,都是通过弹簧的回弹而有规则地进行印刷的。
但是,按照上面所述的固定压力印刷装置,由于在印刷中要使用压缩弹簧的回弹力,所以随着印刷数目的增加印刷力会逐渐加重,结果导致印刷质量逐渐变差。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的缺点。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在该装置中,能按固定压力顺利地进行标签印刷,而且印刷质量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在该装置中,印好的标签很容易从基底纸分离开,并同时可准确地取出。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它包含:一个置于基板与盖板之间的双重纸卷,一个用来调节该双重纸卷的进料速度和位置的手把,一块位于基板下部的标签压板;一个位于手把之另一侧的印刷臂;装在该印刷臂前部的印刷器,用来给该印刷器的印字面上墨的上墨机构;一个装在印刷器下侧用来驱动一块传送来自双重卷纸的双重纸的板件的转子;和一块装在该转子下面用来将标签从双重纸分离的下盖。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将会对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了解,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印刷的分离标签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印刷器的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的垂直剖面图;
图5是图3的横剖面图;
图6和图6-1是抽出标签操作的侧视图,为清楚起见,图中作了局部剖切;
图7和图7-1是说明印刷操作的侧视图,为清楚起见,图中作了局部剖切;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印刷器的操作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一标签细节的透视图;
图10是装在驱动转子中的弹性体的侧视图;和
图11是说明驱动转子的局部剖切的侧视图。
如图1和2所示,在带有夹紧杆(即上杆)(2)的基板(1)上装有轴(3)和主轴(4);
通过压缩弹簧(6)弹性地安装一个手把(即下杆)(5)。在基板(1)的对面有一块盖板(7)。在该盖板(7)的轴(8)上套上一个卷纸承接轮(9)。带有叉臂(12)的印刷臂(11)从手把(5)伸出。
一个带有圆弧形孔(14)和长形孔(15)的活动件(13)可转动地安装在基板(1)和盖板(7)上,以使之通过印刷臂(11)的中央部分。
标签加压部件(16)的导向件(17)插入圆弧形孔(14)内。板件(18)的轴(19)可转动地插入活动件(13)的长形孔(15)内,而板件(18)则套在置于基板(1)上的主轴(4)上。带有进给销(22)的转子(21)可转动地装在主轴(4)上。转子(21)的一侧设有掣子槽(23),在其另一侧设有齿轮状凹座(24)。另外,在其一端部设置带有弹性部分(26)的弹性体(25),在其另一端部设置带有弹性转子部分(28)的转轮(27)。连杆(29)(30)与弹性体(25)的一侧连接,并与基板(1)连接。
在从手把(5)伸出的印刷臂(11)上形成的叉臂(12)上装一印刷器(31)。该印刷器(31)的外壳(32)(321)上设有透镜部分(33),并装有带指示板(35)的位置调节板(34),如图3所示。所述的位置调节板(34)装置在带有销轴(37)和调节插销(38)的调节轴(36)上。该调节轴(36)插入导向套(39)内,其销轴(37)则插入导向套(39)的长孔(40)内,并插入转动齿轮(44)的凹槽(441)内(见图4)。
在外壳(32)与外壳(321)之间做出若干分隔插片(41)。
在外壳(32)与外壳(321)之间还设有若干带有印刷字面的印刷轮带(42)。在该轮带(42)的上边有主动齿轮(44),在其下边有导向齿轮(45)。在主动齿轮(44)的下侧装有带支承部分(47)的定位件(46)。通过弹簧(49)弹性地装一压板(48),用以压紧导向齿轮(45)。在印刷器(31)的前侧装有带上墨辊(51)的支承件(50),印刷器(31)中还装有带弹性片(53)的固定部分(52)。
在印刷器(31)和支承件(50)的下侧装有一下盖(54),该下盖包含一个用作挡块的连接凸部(55)、一把切割刀(56)和一个贴附辊(57)。
另外,在基板(1)的下侧装有设置在板件(18)上侧的标签压板(58)。
如图7-1所示,印刷好的标签(61)的出口(59)设在标签压板(58)之前面,而基底纸(62)的出口(60)则设在下盖(54)的后侧见图6-1。图6和7中的标号63代表一个支承件。
在上面所述的本发明装置中,将标签纸附着在基底纸上的双重纸绕卷在位于基板(1)与盖板(7)之间的上侧的承接轮(9)上。做成卷纸的双重纸的前部通过转子(21)在标签压板(58)与板件(18)之间的位置抽出。这就是说,如果操作者紧握夹紧杆(2)和手把(5),该手把(5)就压缩压缩弹簧(6),以便围绕轴(3)转动,从而使印刷臂(11)向下移动,这样,装在印刷臂(11)的叉臂(12)上的印刷器(31)就向下移动,从而在位于板件(18)与标签压板(58)之间的标签纸(10)上进行印刷。
下面详细说明印刷操作,以便了解与本技术有关的内容。
如图6和7所示,如果印刷器(31)向下移动,装在外壳(32)与外壳(321)之间的印刷轮带的字面(43)就与附着在要在它上面印刷的基底纸上的标签纸接触。通过转子(21)的转动,移送印刷过的标签纸,并在下盖(54)的导引端从基底纸分离出来,基底纸则随着装在转子(21)表面的进给销(22)而送向出口(60)。印刷好的标签纸(61)由装在下盖(54)前端的切刀(56)切下,以便贴到货物上。
如果操作者想要调节印刷的字样,如编号机那样,那么,操作者可使用印刷器(31)的调节旋塞(36)进行调节。
这就是说,如果操作调节旋塞(36)改变编号机的一个数字,销轴(17)就置于只转动印刷轮带(42)一个数字的位置,如果操作者要调节下一个档例如十进位、百进位,操作者就必须拉拔调节旋塞(36),以便通过导向套(39)上的长孔(40)移动销轴(37)。因此,只要转动与销轴(37)连接的主动齿轮(44),从而改变数字,便在位置调节板(34)的指示板(35)上显示出来。
在完成如上所述的印刷字样调节之后,就操作手把(5)使印刷器(31)向上移动。这时,印刷轮带(42)的印刷字面(43)就被装在其前面的上墨辊(51)涂上墨,然后,在置于板件(18)上的标签纸上进行印刷操作。当印好一张标签后,操作者就松开握持的手把(5),从而通过压缩弹簧(6)的回弹而再次进入初始状态,印刷器(31)与印刷臂(11)一起向上移动。操动装在印刷臂(11)中的活动件(13),并由此操动分别套在圆弧形孔和长孔的标签压件(16)和板件(18)。结果,标签压件(16)和板件(18)便松开位于它们之间标签。
这时,操作连杆(29,30),相应地使装在转子(21)的掣子槽(23)内的转轮(27)转动。对于手把(5)进行一次夹紧操作,就使转子(21)转动一个节距,这相当于切刀切下的一张标签的长度。借助于转子(21)内的起挡块作用的凹座(24)和弹性件(26)控制转子(21)的转动。进给销(22)设置在转子(21)的圆周上,以传送印刷好的标签纸。
按照上面所述操作,就完成了标签纸的印刷,并被移送到出口(59)。在板件(18)的前端,印刷过的双重纸与贴附辊(57)接触,并使之分离开标签纸和基底纸。与印好的标签纸分离开的基底纸通过板件(18)与下盖板(54)之间的间隙传送出来。基底纸(62)上有孔(64),进给销(22)可插入该孔内,从而进行双重纸的连续顺序传送。
如上所述,按照手工操作的标签印刷与贴附装置,通过操纵手把(5)施加固定的压力使印刷器(31)移动,从而可提高印刷质量。而且,通过转子(21)可以有规则地保持印好的标签纸的进给速度和位置。
另外,通过印刷器(31)的调节旋塞(36)很容易调节印刷项目。
由于有机地进行机械操作,故标签纸必定可被分离,而且印好的标签可准确地切下,并容易取出。
Claims (6)
1、一种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它包括:一个置于基板(1)与盖板(7)之间的双重卷纸和一个用来调节上述双重卷纸的传送速度和位置以便抽出从上述双重卷纸分离的标签的手把(5),上述装置包含:
一块装在上述基板之下侧的标签压板(58);
一个置于上述手把之另一侧的印刷臂(11);
装在上述印刷臂前面的印刷器(31);
给上述印刷器的印字面上墨的上墨机构;
一个装在上述印刷器(31)之下侧的转子(21),用来驱动一块传送来自双重卷纸的双重纸的板件(58);
一块装在上述转子之下侧用来从上述双重纸分离出标签的下盖(5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器(31)包含:一个带有透镜部分(33)的指示器;一个位置指示板(35)和一个位置调节板(36);一个与上述带有销轴(37)透镜部分(33)连接的调节旋塞(36);一个位于上述壳体(32)(321)之间的主动齿轮(44);一条位于上述主动齿轮(44)与导向齿轮(45)之间的带有印刷字面的印刷轮带(42);一块装在上述印刷轮带(42)之下面的标签压板(58)。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上墨机构含有一个上墨辊(51)和一个在支承件上的弹性块(53)。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板件驱动机构包含一个标签压件(16)和一个活动件(13)。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传送机构包括:齿轮状凹座(24)、掣子槽(23)、带有弹性部分的弹性体(25)、带有弹性转子(28)的转轮(27)、装在上述转轮(27)上的连杆(29)(30)。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下盖含有一个连接凸部(55),一个切刀(56)和一个贴附辊(5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4102126 CN1106341A (zh) | 1994-02-07 | 1994-02-07 | 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4102126 CN1106341A (zh) | 1994-02-07 | 1994-02-07 | 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341A true CN1106341A (zh) | 1995-08-09 |
Family
ID=5030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4102126 Pending CN1106341A (zh) | 1994-02-07 | 1994-02-07 | 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34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996C (zh) * | 1996-11-07 | 2003-07-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剥离装置、含其的纸带处理装置和含后者的纸带印刷装置 |
CN101033017B (zh) * | 2006-03-10 | 2012-02-15 | 台达电子电源(东莞)有限公司 | 脚踏式商标-纸带分离装置 |
CN102923365A (zh) * | 2011-08-12 | 2013-02-13 | 洪性万 | 自动标签分离机 |
-
1994
- 1994-02-07 CN CN 94102126 patent/CN110634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996C (zh) * | 1996-11-07 | 2003-07-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剥离装置、含其的纸带处理装置和含后者的纸带印刷装置 |
CN101033017B (zh) * | 2006-03-10 | 2012-02-15 | 台达电子电源(东莞)有限公司 | 脚踏式商标-纸带分离装置 |
CN102923365A (zh) * | 2011-08-12 | 2013-02-13 | 洪性万 | 自动标签分离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733482B1 (en) | A cassette for a thermal printer | |
CN1064641C (zh) | 在运转中更换备用纸带卷而准备纸带卷端头的方法与装置 | |
US5254206A (en) | Hand-held labeling device | |
CN104827768B (zh) | 一种标签打印机及其机芯 | |
CN1106341A (zh) | 印刷和分离标签的装置 | |
CN211363876U (zh) | 一种丝网印刷机调压防松装置 | |
DE2333155B2 (de) | Handetikettiergerät | |
CN107297949B (zh) | 一种智能卡烫印机 | |
CA2025343C (en) | Self-storing and inking stamp | |
CN219601819U (zh) | 全自动床垫实时打印贴标机 | |
DE3776163D1 (de) | Einrichtung fuer den antrieb eines druckkopfschlittens fuer einen drucker, insbesondere fuer einen matrixdrucker. | |
AU1124488A (en) | Hand labeling device | |
GB1600435A (en) | Hand-held labeler | |
CN210879877U (zh) | 一种标签送标剪切机构 | |
CN210881304U (zh) | 一种用于标签印刷机的除尘装置 | |
US4622897A (en) | Sheet numbering machine | |
CN212400574U (zh) | 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压印辊装置 | |
US3937642A (en) | Labeling device with an installation for marking labels | |
CN221341511U (zh) | 一种自动调节宽度的贴标机 | |
CN216791931U (zh) | 一种用于油墨印刷耐磨实验仪的夹持组件 | |
CN210103113U (zh) | 一种卫星式印刷机的除胶装置 | |
EP0850770A2 (en) | Printer platen assembly for a handheld printer | |
CN2233837Y (zh) | 精密图章机 | |
US4747345A (en) | Foil stamping bed and cylinder press | |
JPS59187533A (ja) | 手持ち式ラベ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