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615408B -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5408B
CN110615408B CN201810626862.3A CN201810626862A CN110615408B CN 110615408 B CN110615408 B CN 110615408B CN 201810626862 A CN201810626862 A CN 201810626862A CN 110615408 B CN110615408 B CN 110615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ide edge
cooling plate
wall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68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5408A (zh
Inventor
贾中佑
陶超
贾尚书
徐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Hengxing Petroleu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Hengxing Petroleu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Hengxing Petroleu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Hengxing Petroleu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268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5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5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5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5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5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7/0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7/69Sulfur trioxide; Sulfuric acid
    • C01B17/74Preparation
    • C01B17/76Preparation by contact proces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工艺步骤包括:将二氧化硫和氧气同时通过转化装置进行三氧化硫转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且保持转化装置内的温度维持在400~500℃之间;将转化后的三氧化硫高温气体通入旋转分离器中,分离去除三氧化硫气体中的固体组分;将去除固体组分的气态三氧化硫通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并输出符合后续工艺需要的气体温度。该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转换效率高、易于维护且转换的三氧化硫可直接进行后续工序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背景技术
三氧化硫转换工艺是一种将二氧化硫气体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转换工艺,所制备的三氧化硫应用于其他磺化工序中。现有的三氧化硫转换工艺反应效率低,其三氧化硫的转换率只有40%-50%,且催化剂是固定安装在装置内的,不方便后期维护;另外生产出的三氧化硫中存在固体组分杂质,且气温过高难以直接利用。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转换效率高、易于维护且可直接进行后续工序应用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换工艺。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转换效率高、易于维护且可直接进行后续工序应用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换工艺。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二氧化硫和氧气同时通过转化装置进行三氧化硫转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且保持转化装置内的温度维持在400~500℃之间;
步骤2,将步骤1转化后的三氧化硫高温气体通入旋转分离器中,分离去除三氧化硫气体中的固体组分;
步骤3,将步骤2中去除固体组分的气态三氧化硫通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并输出符合后续工艺需要的气体温度。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使用的转换装置包括转换箱、氧气进气管、二氧化硫进气管以及至少一个催化剂隔墙;转换箱为长方体形结构,在转换箱的左侧设有总进气管,在转换箱的右侧设有出料管;氧气进气管和二氧化硫进气管同时与总进气管的进口处相连通,并在总进气管的进口处密封;在氧气进气管和二氧化硫进气管均设有一个止回阀;在总进气管内通过固定支架旋转式安装有一个混合气体用的第一扇叶;催化剂隔墙包括竖向墙板和催化剂隔层;在竖向墙板上开设有窗口;催化剂隔层由格栅外壳和填充在格栅外壳内的催化剂层构成;催化剂隔层倾斜安装在窗口内,且完全封闭窗口;各个催化剂隔墙的竖向墙板由转换箱的顶部竖向插装至转换箱内,并在转换箱的前后侧内壁上均竖向设有夹持在竖向墙板前后侧边上的密封档条;在转换箱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且电加热管的发热部位于转换箱内的左侧;在转换箱的顶部设有温度计,且温度计的感温部伸入转换箱内;出料管用于与步骤中的旋转分离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转换箱的左侧内壁上通过支撑架旋转式安装有用于扩散气体的第二扇叶,且第二扇叶位于总进气管的出口处;在转换箱的顶部设有插装口,并在插装口的边缘处设有矩形围挡框;在竖向墙板的上部设有密封挡板;竖向墙板由插装口处插入转换箱内,且密封挡板紧贴按压在矩形围挡框的上边缘上。通过密封挡板和矩形围挡框的配合能够实现插装口处的密封。采用第二扇叶能够方便将混合气体迅速扩散到转换箱内。
进一步地,在竖向墙板的上部设有悬吊把手;在氧气进气管和二氧化硫进气管上均设有一个手动阀门。采用悬吊把手能够方便悬吊拉出催化剂隔墙,方便后期检查维护。利用手动阀门能够方便手动关闭各个气管,方便后期维护。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使用的旋转分离器包括圆筒形壳体、上盖、固定轴、旋转圆筒以及至少两层锥形滤板;在圆筒形壳体的侧壁下部设有高温进气管;在圆筒形壳体的底部设有下固定座;上盖铰接安装在圆筒形壳体的上口处,且上盖盖合时封盖圆筒形壳体的上口上;在上盖上设有出气管;在上盖的下侧面上设有上限位套;旋转圆筒旋转式安装在固定轴的下部,且高温进气管的中心轴线与旋转圆筒的圆周面相切;固定轴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座上;各层锥形滤板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在固定轴的上部上,且各层锥形滤板的大口朝下;在锥形滤板上分布设置有滤孔,且相邻层锥形滤板上的滤孔上下位置相互错开;固定轴的上端插装于上限位套内;在旋转圆筒的外圆周壁上间隔设置有三角档条,且三角档条与固定轴相平行;在圆筒形壳体内且与旋转圆筒外圆周壁相对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固定档条,且固定档条与三角档条相平行;在圆筒形壳体的外侧壁上铰接安装有L形锁扣,L形锁扣卡扣在上盖上,并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安装在上盖上;出气管用于与步骤中的冷却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上盖与圆筒形壳体的上口接触处设有密封圈;在上盖的上侧设有用于开启上盖的提拉把手。采用密封圈能够起到较好的密封性能,防止气体泄漏。采用提拉把手能够方便开启上盖,便于后期清理维护。
进一步地,在固定轴的下端上套设有用于阻尼的压簧,且压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支撑在旋转圆筒的下端面以及下固定座的上端面上。利用压簧起到有效的阻尼作用,使得旋转圆筒的旋转切线速度不与气体的流速相等,确保气流与三角档条的碰撞,且能够具有一定的离心力。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使用的冷却器包括设备外壳、下部连通管、上部连通管、水平冷却板以及竖向冷却板;设备外壳为长方体形密封箱体结构,在设备外壳的下侧左端设有冷却进气管,在设备外壳的上侧右端设有出气管;在水平冷却板和竖向冷却板的内部均设有蓄水腔;各个水平冷却板通过水平支撑条自下而上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内的下部,且最下层的水平冷却板左侧边固定安装,最上层的水平冷却板右侧边固定安装;在上下相邻的两块水平冷却板中,一块水平冷却板的左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的左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另一块水平冷却板的右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的右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使得气流自下而上形成曲折通路;各个竖向冷却板自左而右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内的上部,且最左侧的竖向冷却板下侧边固定安装,最右侧的竖向冷却板上侧边固定安装;左右相邻的两个竖向冷却板中,一块竖向冷却板的上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的上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另一块竖向冷却板的下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最上层水平冷却板的上侧面、设备外壳的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使得气流自左而右形成曲折通路;在左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的左侧边上以及右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的右侧边上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管,在左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的右侧边上以及右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的左侧边上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出水管;在各个竖向冷却板的前后侧边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连通水管;位于设备外壳左侧边和右侧边上的进水管通过下部连通管相连通,并在与进水管相连通的下部连通管上设有一个下部进水总管;位于设备外壳左侧边和右侧边上的出水管通过下部连通管相连通,并在与出水管相连通的下部连通管上设有一个下部出水总管;位于设备外壳前侧边上的连通水管通过上部连通管相连通,并在与前侧边上的连通水管相连通的上部连通管上设有上部进水总管;位于设备外壳后侧边上的连通水管通过上部连通管相连通,并在与后侧边上的连通水管相连通的上部连通管上设有上部出水总管;进气管用于与步骤中的旋转分离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下相邻的两块水平冷却板之间的相对板面距离为2~4cm。
进一步地,左右相邻的两块竖向冷却板之间的相对板面距离为2~4c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氧气和二氧化硫分别从氧气进气管和二氧化硫进气管进入进气管内,同时吹动第一扇叶旋转,使得两种气体迅速混合,再进入转换箱内,并吹动第二扇叶旋转,由第二扇叶将混合后的两种气体迅速扩散到转换箱内;由电加热管对转换箱内部进行气体加热,并由温度计进行温度监测,从而维持温度在400~500℃之间,确保较好的转换效率;加热后的混合气体由各个窗口处经过催化剂隔层,由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由于温度较高,反应获得的三氧化硫为气态,并且经过两层的催化剂隔墙催化反应,能够确保催化反应的转换效率;在后期维护时,可关闭手动阀门,再通过悬吊把手将各个催化剂隔墙吊起检修维护,或更换催化剂隔层,在竖向墙板由插装口处插入转换箱内时,密封挡板紧贴按压在矩形围挡框的上边缘上实现插装口处的密封;利用旋转圆筒外圆周壁上的三角档条以及圆筒形壳体内壁上的固定档条对进入的气体中的固体物质进行阻挡碰撞,使固体物质不再跟随气流流动,且在旋转圆筒的旋转作用下,形成一定的离心力,使得固体物质抛离气体;在气体上升过程中,由于各层锥形滤板的阻挡作用,使得固体物质被有效过滤,且相互错开设置的滤孔能够起到很好的固体物质过滤效果;利用上盖的铰接式安装,能够方便定期清理圆筒形壳体内的固体物质,便于后期维护;利用L形锁扣和密封圈能够确保上盖盖合后的密封性能,防止使用过程气体泄漏;利用各个水平冷却板通过水平支撑条自下而上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内的下部,且各个水平冷却板左右相互错开,使得气流自下而上形成曲折通路,能够确保在气体刚进入冷却器中就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利用各个竖向冷却板自左而右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内的上部,且各个竖向冷却板上下相互错开,使得气流自左而右形成曲折通路,能够确保气体在前期冷却后实现较好的均匀冷却效果;利用下部连通管能够实现下部各个水平冷却板统一进出冷却水,利用上部连通管能够实现上部各个竖向冷却板统一进出冷却水,使得内部气体冷却均匀;利用最下层的水平冷却板左侧边固定安装,从而使得气流进入冷却器后便向右运动,而不会直接上升,确保充分冷却;利用最右侧的竖向冷却板上侧边固定安装,从而在出气管的下方形成一个出气竖向通道,确保气流顺畅均匀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转换装置与旋转分离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换装置中催化剂隔墙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旋转分离器与冷却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冷却器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二氧化硫和氧气同时通过转化装置进行三氧化硫转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且保持转化装置内的温度维持在400~500℃之间;
步骤2,将步骤1转化后的三氧化硫高温气体通入旋转分离器中,分离去除三氧化硫气体中的固体组分;
步骤3,将步骤2中去除固体组分的气态三氧化硫通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并输出符合后续工艺需要的气体温度。
如图1和2所示,步骤1中所使用的转换装置包括转换箱101、氧气进气管104、二氧化硫进气管105以及至少一个催化剂隔墙;转换箱101为长方体形结构,在转换箱101的左侧设有总进气管102,在转换箱101的右侧设有出料管103;氧气进气管104和二氧化硫进气管105同时与总进气管102的进口处相连通,并在总进气管102的进口处密封;在氧气进气管104和二氧化硫进气管105均设有一个止回阀117;在总进气管102内通过固定支架118旋转式安装有一个混合气体用的第一扇叶119;催化剂隔墙包括竖向墙板108和催化剂隔层114;在竖向墙板108上开设有窗口115;催化剂隔层114由格栅外壳和填充在格栅外壳内的催化剂层构成;催化剂隔层114倾斜安装在窗口115内,且完全封闭窗口115;各个催化剂隔墙的竖向墙板108由转换箱101的顶部竖向插装至转换箱101内,并在转换箱101的前后侧内壁上均竖向设有夹持在竖向墙板108前后侧边上的密封档条113;在转换箱101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106,且电加热管106的发热部位于转换箱101内的左侧;在转换箱101的顶部设有温度计107,且温度计107的感温部伸入转换箱101内;出料管103用于与步骤2中的旋转分离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转换箱101的左侧内壁上通过支撑架120旋转式安装有用于扩散气体的第二扇叶121,且第二扇叶121位于总进气管102的出口处;在转换箱101的顶部设有插装口,并在插装口的边缘处设有矩形围挡框109;在竖向墙板108的上部设有密封挡板110;竖向墙板108由插装口处插入转换箱101内,且密封挡板110紧贴按压在矩形围挡框109的上边缘上。在竖向墙板108的上部设有悬吊把手112;在氧气进气管104和二氧化硫进气管105上均设有一个手动阀门116。
如图1和3所示,步骤2中所使用的旋转分离器包括圆筒形壳体201、上盖209、固定轴204、旋转圆筒205以及至少两层锥形滤板216;在圆筒形壳体201的侧壁下部设有高温进气管202;在圆筒形壳体201的底部设有下固定座207;上盖209铰接安装在圆筒形壳体201的上口处,且上盖209盖合时封盖圆筒形壳体201的上口上;在上盖209上设有出气管211;在上盖209的下侧面上设有上限位套210;旋转圆筒205旋转式安装在固定轴204的下部,且高温进气管202的中心轴线与旋转圆筒205的圆周面相切;固定轴204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座207上;各层锥形滤板216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在固定轴204的上部上,且各层锥形滤板216的大口朝下;在锥形滤板216上分布设置有滤孔217,且相邻层锥形滤板216上的滤孔217上下位置相互错开;固定轴204的上端插装于上限位套210内;在旋转圆筒205的外圆周壁上间隔设置有三角档条206,且三角档条206与固定轴204相平行;在圆筒形壳体201内且与旋转圆筒205外圆周壁相对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固定档条203,且固定档条203与三角档条206相平行;在圆筒形壳体201的外侧壁上铰接安装有L形锁扣213,L形锁扣213卡扣在上盖209上,并通过锁紧螺栓214固定安装在上盖209上;出气管211用于与步骤3中的冷却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上盖209与圆筒形壳体201的上口接触处设有密封圈215;在上盖209的上侧设有用于开启上盖209的提拉把手212。在固定轴204的下端上套设有用于阻尼的压簧208,且压簧208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支撑在旋转圆筒205的下端面以及下固定座207的上端面上。
如图3和4所示,步骤3中所使用的冷却器包括设备外壳301、下部连通管306、上部连通管311、水平冷却板304以及竖向冷却板313;设备外壳301为长方体形密封箱体结构,在设备外壳301的下侧左端设有冷却进气管302,在设备外壳301的上侧右端设有出气管303;在水平冷却板304和竖向冷却板313的内部均设有蓄水腔;各个水平冷却板304通过水平支撑条305自下而上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301内的下部,且最下层的水平冷却板304左侧边固定安装,最上层的水平冷却板304右侧边固定安装;在上下相邻的两块水平冷却板304中,一块水平冷却板304的左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301的左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另一块水平冷却板304的右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301的右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使得气流自下而上形成曲折通路;各个竖向冷却板313自左而右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301内的上部,且最左侧的竖向冷却板313下侧边固定安装,最右侧的竖向冷却板313上侧边固定安装;左右相邻的两个竖向冷却板313中,一块竖向冷却板313的上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301的上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另一块竖向冷却板313的下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最上层水平冷却板304的上侧面、设备外壳301的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使得气流自左而右形成曲折通路;在左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304的左侧边上以及右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304的右侧边上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管308,在左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304的右侧边上以及右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304的左侧边上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出水管310;在各个竖向冷却板313的前后侧边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连通水管314;位于设备外壳301左侧边和右侧边上的进水管308通过下部连通管306相连通,并在与进水管308相连通的下部连通管306上设有一个下部进水总管307;位于设备外壳301左侧边和右侧边上的出水管310通过下部连通管306相连通,并在与出水管310相连通的下部连通管306上设有一个下部出水总管309;位于设备外壳301前侧边上的连通水管314通过上部连通管311相连通,并在与前侧边上的连通水管314相连通的上部连通管311上设有上部进水总管315;位于设备外壳301后侧边上的连通水管314通过上部连通管311相连通,并在与后侧边上的连通水管314相连通的上部连通管311上设有上部出水总管312;进气管302用于与步骤2中的旋转分离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下相邻的两块水平冷却板304之间的相对板面距离为2~4cm,优选为3cm,采用3cm间距能够确保气流畅通,又能够实现较好的冷却效果。左右相邻的两块竖向冷却板313之间的相对板面距离为2~4cm,优选为3cm,采用3cm间距能够确保气流畅通,又能够实现较好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在使用时,三氧化硫转换效率高、易于维护且转换的三氧化硫可直接进行后续工序应用。其中,所使用的转换装置、旋转分离器以及冷却器突出效果在于:氧气和二氧化硫分别从氧气进气管104和二氧化硫进气管105进入进气管102内,同时吹动第一扇叶119旋转,使得两种气体迅速混合,再进入转换箱101内,并吹动第二扇叶121旋转,由第二扇叶121将混合后的两种气体迅速扩散到转换箱101内;由电加热管106对转换箱101内部进行气体加热,并由温度计107进行温度监测,从而维持温度在400~500℃之间,确保较好的转换效率;加热后的混合气体由各个窗口115处经过催化剂隔层114,由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由于温度较高,反应获得的三氧化硫为气态,并且经过两层的催化剂隔墙催化反应,能够确保催化反应的转换效率;在后期维护时,可关闭手动阀门116,再通过悬吊把手112将各个催化剂隔墙吊起检修维护,或更换催化剂隔层114,在竖向墙板108由插装口处插入转换箱101内时,密封挡板110紧贴按压在矩形围挡框109的上边缘上实现插装口处的密封;利用止回阀117能够分别控制两种气体的通入量,不会出现气体回流;利用旋转圆筒205外圆周壁上的三角档条206以及圆筒形壳体201内壁上的固定档条203对进入的气体中的固体物质进行阻挡碰撞,使固体物质不再跟随气流流动,且在旋转圆筒205的旋转作用下,形成一定的离心力,使得固体物质抛离气体;在气体上升过程中,由于各层锥形滤板216的阻挡作用,使得固体物质被有效过滤,且相互错开设置的滤孔217能够起到很好的固体物质过滤效果;利用上盖209的铰接式安装,能够方便定期清理圆筒形壳体201内的固体物质,便于后期维护;利用L形锁扣213和密封圈215能够确保上盖209盖合后的密封性能,防止使用过程气体泄漏;利用各个水平冷却板304通过水平支撑条305自下而上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301内的下部,且各个水平冷却板304左右相互错开,使得气流自下而上形成曲折通路,能够确保在气体刚进入冷却器中就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利用各个竖向冷却板313自左而右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301内的上部,且各个竖向冷却板313上下相互错开,使得气流自左而右形成曲折通路,能够确保气体在前期冷却后实现较好的均匀冷却效果;利用下部连通管306能够实现下部各个水平冷却板304统一进出冷却水,利用上部连通管311能够实现上部各个竖向冷却板313统一进出冷却水,使得内部气体冷却均匀;利用最下层的水平冷却板304左侧边固定安装,从而使得气流进入冷却器后便向右运动,而不会直接上升,确保充分冷却;利用最右侧的竖向冷却板313上侧边固定安装,从而在出气管303的下方形成一个出气竖向通道,确保气流顺畅均匀输出。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二氧化硫和氧气同时通过转化装置进行三氧化硫转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且保持转化装置内的温度维持在400~500℃之间;
步骤2,将步骤1转化后的三氧化硫高温气体通入旋转分离器中,分离去除三氧化硫气体中的固体组分;
步骤3,将步骤2中去除固体组分的气态三氧化硫通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并输出符合后续工艺需要的气体温度;
步骤1中所使用的转换装置包括转换箱(101)、氧气进气管(104)、二氧化硫进气管(105)以及至少一个催化剂隔墙;转换箱(101)为长方体形结构,在转换箱(101)的左侧设有总进气管(102),在转换箱(101)的右侧设有出料管(103);氧气进气管(104)和二氧化硫进气管(105)同时与总进气管(102)的进口处相连通,并在总进气管(102)的进口处密封;在氧气进气管(104)和二氧化硫进气管(105)均设有一个止回阀(117);在总进气管(102)内通过固定支架(118)旋转式安装有一个混合气体用的第一扇叶(119);催化剂隔墙包括竖向墙板(108)和催化剂隔层(114);在竖向墙板(108)上开设有窗口(115);催化剂隔层(114)由格栅外壳和填充在格栅外壳内的催化剂层构成;催化剂隔层(114)倾斜安装在窗口(115)内,且完全封闭窗口(115);各个催化剂隔墙的竖向墙板(108)由转换箱(101)的顶部竖向插装至转换箱(101)内,并在转换箱(101)的前后侧内壁上均竖向设有夹持在竖向墙板(108)前后侧边上的密封档条(113);在转换箱(101)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106),且电加热管(106)的发热部位于转换箱(101)内的左侧;在转换箱(101)的顶部设有温度计(107),且温度计(107)的感温部伸入转换箱(101)内;出料管(103)用于与步骤2中的旋转分离器相连通;
步骤2中所使用的旋转分离器包括圆筒形壳体(201)、上盖(209)、固定轴(204)、旋转圆筒(205)以及至少两层锥形滤板(216);在圆筒形壳体(201)的侧壁下部设有高温进气管(202);在圆筒形壳体(201)的底部设有下固定座(207);上盖(209)铰接安装在圆筒形壳体(201)的上口处,且上盖(209)盖合时封盖圆筒形壳体(201)的上口上;在上盖(209)上设有出气管(211);在上盖(209)的下侧面上设有上限位套(210);旋转圆筒(205)旋转式安装在固定轴(204)的下部,且高温进气管(202)的中心轴线与旋转圆筒(205)的圆周面相切;固定轴(204)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座(207)上;各层锥形滤板(216)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在固定轴(204)的上部上,且各层锥形滤板(216)的大口朝下;在锥形滤板(216)上分布设置有滤孔(217),且相邻层锥形滤板(216)上的滤孔(217)上下位置相互错开;固定轴(204)的上端插装于上限位套(210)内;在旋转圆筒(205)的外圆周壁上间隔设置有三角档条(206),且三角档条(206)与固定轴(204)相平行;在圆筒形壳体(201)内且与旋转圆筒(205)外圆周壁相对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固定档条(203),且固定档条(203)与三角档条(206)相平行;在圆筒形壳体(201)的外侧壁上铰接安装有L形锁扣(213),L形锁扣(213)卡扣在上盖(209)上,并通过锁紧螺栓(214)固定安装在上盖(209)上;出气管(211)用于与步骤3中的冷却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转换箱(101)的左侧内壁上通过支撑架(120)旋转式安装有用于扩散气体的第二扇叶(121),且第二扇叶(121)位于总进气管(102)的出口处;在转换箱(101)的顶部设有插装口,并在插装口的边缘处设有矩形围挡框(109);在竖向墙板(108)的上部设有密封挡板(110);竖向墙板(108)由插装口处插入转换箱(101)内,且密封挡板(110)紧贴按压在矩形围挡框(109)的上边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竖向墙板(108)的上部设有悬吊把手(112);在氧气进气管(104)和二氧化硫进气管(105)上均设有一个手动阀门(1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盖(209)与圆筒形壳体(201)的上口接触处设有密封圈(215);在上盖(209)的上侧设有用于开启上盖(209)的提拉把手(2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轴(204)的下端上套设有用于阻尼的压簧(208),且压簧(208)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支撑在旋转圆筒(205)的下端面以及下固定座(207)的上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使用的冷却器包括设备外壳(301)、下部连通管(306)、上部连通管(311)、水平冷却板(304)以及竖向冷却板(313);设备外壳(301)为长方体形密封箱体结构,在设备外壳(301)的下侧左端设有冷却进气管(302),在设备外壳(301)的上侧右端设有出气管(303);在水平冷却板(304)和竖向冷却板(313)的内部均设有蓄水腔;各个水平冷却板(304)通过水平支撑条(305)自下而上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301)内的下部,且最下层的水平冷却板(304)左侧边固定安装,最上层的水平冷却板(304)右侧边固定安装;在上下相邻的两块水平冷却板(304)中,一块水平冷却板(304)的左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301)的左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另一块水平冷却板(304)的右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301)的右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使得气流自下而上形成曲折通路;各个竖向冷却板(313)自左而右间隔安装在设备外壳(301)内的上部,且最左侧的竖向冷却板(313)下侧边固定安装,最右侧的竖向冷却板(313)上侧边固定安装;左右相邻的两个竖向冷却板(313)中,一块竖向冷却板(313)的上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设备外壳(301)的上内壁、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另一块竖向冷却板(313)的下侧边、前侧边以及后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最上层水平冷却板(304)的上侧面、设备外壳(301)的前内壁以及后内壁上,使得气流自左而右形成曲折通路;在左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304)的左侧边上以及右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304)的右侧边上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管(308),在左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304)的右侧边上以及右侧边固定安装的水平冷却板(304)的左侧边上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出水管(310);在各个竖向冷却板(313)的前后侧边均设有与内部蓄水腔相连通的连通水管(314);位于设备外壳(301)左侧边和右侧边上的进水管(308)通过下部连通管(306)相连通,并在与进水管(308)相连通的下部连通管(306)上设有一个下部进水总管(307);位于设备外壳(301)左侧边和右侧边上的出水管(310)通过下部连通管(306)相连通,并在与出水管(310)相连通的下部连通管(306)上设有一个下部出水总管(309);位于设备外壳(301)前侧边上的连通水管(314)通过上部连通管(311)相连通,并在与前侧边上的连通水管(314)相连通的上部连通管(311)上设有上部进水总管(315);位于设备外壳(301)后侧边上的连通水管(314)通过上部连通管(311)相连通,并在与后侧边上的连通水管(314)相连通的上部连通管(311)上设有上部出水总管(312);进气管(302)用于与步骤2中的旋转分离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块水平冷却板(304)之间的相对板面距离为2~4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的两块竖向冷却板(313)之间的相对板面距离为2~4cm。
CN201810626862.3A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Active CN110615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6862.3A CN110615408B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6862.3A CN110615408B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5408A CN110615408A (zh) 2019-12-27
CN110615408B true CN110615408B (zh) 2023-08-04

Family

ID=6892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6862.3A Active CN110615408B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540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17893A1 (de) * 1975-04-24 1976-11-04 Stauffer Chemical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luessigem schwefeltrioxid
CN2423270Y (zh) * 2000-04-20 2001-03-14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内承式转化器
CN101573291A (zh) * 2006-10-31 2009-11-04 拜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用氧气催化氧化含so2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CN205472658U (zh) * 2015-12-31 2016-08-17 盐城市恒星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高效三氧化硫转换系统
CN206381789U (zh) * 2016-11-30 2017-08-08 天津天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三氧化硫冷却过滤装置
CN206384839U (zh) * 2016-11-30 2017-08-08 天津天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三氧化硫转换装置
CN207102556U (zh) * 2017-07-05 2018-03-16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卧式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17893A1 (de) * 1975-04-24 1976-11-04 Stauffer Chemical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luessigem schwefeltrioxid
CN2423270Y (zh) * 2000-04-20 2001-03-14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内承式转化器
CN101573291A (zh) * 2006-10-31 2009-11-04 拜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用氧气催化氧化含so2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CN205472658U (zh) * 2015-12-31 2016-08-17 盐城市恒星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高效三氧化硫转换系统
CN206381789U (zh) * 2016-11-30 2017-08-08 天津天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三氧化硫冷却过滤装置
CN206384839U (zh) * 2016-11-30 2017-08-08 天津天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三氧化硫转换装置
CN207102556U (zh) * 2017-07-05 2018-03-16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卧式反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5408A (zh) 201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73331U (zh) 一种中频感应熔炼炉用排烟除尘装置
CN107912677B (zh) 一种防污染的食品解冻装置
CN102889212A (zh) 旋片高效节能环保真空泵
CN114288768A (zh) 一种废气处理反应装置以及废气处理方法
CN110615408B (zh)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工艺
CN118454371A (zh) 一种除尘滤芯、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N104084581B (zh) 真空脱脂烧结炉
CN110615407B (zh) 一种基础油磺化用三氧化硫的转化工艺
CN111185087B (zh)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催化氧化处理设备
CN211721710U (zh) 一种腊肉熏烤炉
CN110613979B (zh) 一种白矿油生产用的三氧化硫输出净化工艺
CN209763379U (zh) 一种复混肥生产车间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14345168U (zh) 一种除尘设备进风口阻风均风装置
CN215026917U (zh) 一种防火除尘器
CN215113588U (zh) 一种立式电热烘箱
CN111594956A (zh) 一种复混肥生产车间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12758006U (zh) 真空感应熔炼炉废气排放装置
CN213870369U (zh) 一种防爆型ffu风机过滤单元
CN204358861U (zh) 取暖换气净化一体机
CN210410217U (zh) 一种环保废气处理设备的光氧催化装置
CN209985084U (zh) 一种环保式工业炉用废气处理设备
CN208684411U (zh) 一种白油生产用三氧化硫转化系统
CN202638248U (zh) 一种尾气处理装置
CN222086036U (zh) 硅烷尾气处理装置
CN206658992U (zh) 一种酸奶生产用干热灭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