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台上式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台上式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平时所讲的净水器,一般是指用作家庭使用的小型净化器。
现有技术的净水器通常包括滤壳和滤芯,滤芯包括滤芯盖、滤芯筒和封装到滤芯筒内的滤材,滤壳和滤芯的安装方法通常是通过焊接(一般是旋焊)将滤芯和滤壳固定在一起。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焊接后滤芯和滤壳不可拆,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净水器是一次性的,无法单独更换里面的滤芯,从而导致滤芯一旦损坏或老化,净水器只能报废,因此,净水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很高,并且对于净水器的清洗也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台上式净水器。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台上式净水器,用于净化水龙头所流出的自来水,其中包括:
滤壳,顶部具有第一开口,且其底部还具有一出水口;
上盖,可拆卸地盖合于第一开口,并与滤壳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上盖的下端还具有一止挡部;
滤芯,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且其顶部具有一滤芯盖,滤芯盖的上端还具有一旋转卡接部,旋转卡接部装入上盖并旋转一角度,以使旋转卡接部与止挡部适配固定,滤芯用于净化自来水;以及
切换开关,具有一出水通道,切换开关可拆卸地连接于上盖,并且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滤芯连通,出水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水龙头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出水软管,一端与出水口连接;以及
单切水龙头,与出水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单切水龙头用于排出新型台上式净水器净化后的自来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底座,具有一水流通道,滤壳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上,并且出水口与水流通道相连通,出水软管的一端与水流通道连接,出水软管通过水流通道与出水口连接;以及
支架,设置于底座上,上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架上。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滤壳靠近第一开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螺纹,上盖的下端边缘设有第二螺纹,上盖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配合,而可拆卸地盖合于第一开口。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滤芯还具有:
滤芯主体部,顶部具有第二开口,滤芯盖可拆卸地盖合于第二开口,并与滤芯主体部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以及
滤芯管,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并与滤芯盖固定连接,滤芯盖上还设置有一与滤芯管连通的第三开口,旋转卡接部设置于第三开口的侧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滤芯为由硅藻土高温烧制成的矽藻瓷、进口的活性炭颗粒及椰壳活性炭制成。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旋转卡接部还包括多个弧形凸起部,多个弧形凸起部沿着滤芯盖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止挡部还包括多个与多个弧形凸起部对应的止挡块,多个弧形凸起部装入上盖并旋转一角度,以使多个弧形凸起部与多个止挡块适配固定。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盖的上端中部还具有一圆形凹槽,圆形凹槽上还具有一卡槽,切换开关上还具有一与圆形凹槽对应的圆形连接板,圆形连接板上还具有一与卡槽对应的弹簧卡扣,圆形连接板装入圆形凹槽并旋转一角度,以使弹簧卡扣与卡槽适配固定。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切换开关还具有:
出水阀芯,转动安装于出水通道内,并且其一端穿过出水通道设置于出水通道的外部;以及
出水手柄,与出水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阀芯通过转动出水手柄而控制其开启和关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出水手柄还包括相互固定的上盖和下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本发明的新型台上式净水器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切换开关与水龙头快速连接,净化水龙头所流出的自来水,并且上盖与滤壳及滤芯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清洗及更换滤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台上式净水器与水龙头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台上式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盖与滤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与水龙头10连接的示意图。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用于净化水龙头10所流出的自来水。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的结构示意图。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包括滤壳2、上盖3、滤芯4和切换开关5,其中:
为了对图2所示的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滤壳2的结构示意图。滤壳2顶部具有第一开口21,且其底部还具有一出水口22,滤壳2主要是用于为过滤后的自来水提供一容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滤壳2的结构的选择可以没有特殊要求,参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即可。
为了对图2所示的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盖3与滤壳2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上盖3可拆卸地盖合于第一开口21,并与滤壳2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23,以容纳过滤后的自来水。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盖3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的滤壳2靠近第一开口2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螺纹24,上盖3的下端边缘设有第二螺纹32,上盖3通过第一螺纹24与第二螺纹32螺纹配合连接,而可拆卸地盖合于第一开口21,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本实施例的教导选择其他合适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请再次参考图5,上盖3的下端还具有一止挡部31,用于安装固定滤芯4,以将滤芯4安装固定于第一容置空间23。本实施例公开的止挡部31还包括多个止挡块311,用于与滤芯4(多个弧形凸起部421)配合连接,以安装固定固定滤芯4,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的上盖3的上端中部还具有一圆形凹槽33,圆形凹槽33上还具有一卡槽34,用于安装切换开关5,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再次参考图1,滤芯4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23,以使自来水通过其重力由上自下进入滤芯进行过滤。为了对图2所示的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滤芯4的结构示意图。滤芯4的顶部具有一滤芯盖41,滤芯盖41的上端还具有一旋转卡接部42,旋转卡接部42装入上盖3并旋转一角度,以使旋转卡接部42与止挡部31适配固定。请再次参考图6,本实施例公开的旋转卡接部42还包括多个弧形凸起部421,多个弧形凸起部421沿着滤芯盖41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多个弧形凸起部421装入上盖3并旋转一角度,以使多个弧形凸起部421与多个止挡块适配固定,但并不以此为限。滤芯4用于净化自来水。本实施例公开的滤芯4为由硅藻土高温烧制成的矽藻瓷、进口的活性炭颗粒及椰壳活性炭制成,以过滤净化自来水,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1,滤芯4还具有滤芯主体部43和滤芯管44,滤芯主体部43的顶部具有第二开口431,滤芯盖41可拆卸地盖合于第二开口431,并与滤芯主体部43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432,滤芯管44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432内,并与滤芯盖41固定连接,滤芯主体部43与滤芯管44形成复合滤芯,以增强过滤效果,滤芯盖41上还设置有一与滤芯管44连通的第三开口411,以使自来水可以经第三开口411进入滤芯管44进行过滤,旋转卡接部42设置于第三开口411的侧壁,但并不以此为限。
切换开关5可拆卸地连接于上盖3。请再次参考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切换开关5上还具有一与圆形凹槽33对应的圆形连接板51,圆形连接板51上还具有一与卡槽34对应的弹簧卡扣52,圆形连接板51装入圆形凹槽33并旋转一角度,以使弹簧卡扣52与卡槽34适配固定,进而使切换开关5可拆卸地连接于上盖3,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本实施例的教导选择其他合适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请再次参考图1,切换开关5具有一出水通道53,出水通道53的一端与滤芯4连通,出水通道53的另一端用于与水龙头10连接,以使水龙头10所流出的自来水经出水通道53流入滤芯4内,进行净化自来水。请再次参考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切换开关5还具有出水阀芯(图中未示出)和出水手柄54,出水阀芯转动安装于出水通道53内,并且其一端穿过出水通道53设置于出水通道53的外部,出水手柄54与出水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阀芯通过转动出水手柄54而控制其开启和关闭,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的出水手柄54还包括相互固定的上盖541和下盖542,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1,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还包括出水软管6和单切水龙头7,出水软管6的一端与出水口22连接,单切水龙头7,与出水软管6的另一端连接,单切水龙头7用于排出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净化后的自来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8和支架9的结构示意图。新型台上式净水器1还包括底座8和支架9,底座8具有一水流通道81,滤壳2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8上,并且出水口22与水流通道81相连通,出水软管6的一端与水流通道81连接,出水软管6通过水流通道81与出水口22连接,支架9设置于底座8上,上盖3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架9上。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