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2678B -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82678B CN110582678B CN201880029612.XA CN201880029612A CN110582678B CN 110582678 B CN110582678 B CN 110582678B CN 201880029612 A CN201880029612 A CN 201880029612A CN 110582678 B CN110582678 B CN 1105826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pper member
- guide
- hole
- needle
- outer periphe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16K17/164—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and remaining closed after return of the normal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限位部件(12)例如利用铜合金薄板材料通过冲压加工而以均匀的厚度成形,且与导向部(18B)的外周面相面对地具有构成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的一部分的贯通孔(12H),在限位部件(12)的中空部(14)内的压力急剧地上升至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限位部件(12)的躯干部(中腹部)鼓胀,由此中空部(14)内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成为打开状态的贯通孔(12H)而容易地向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内放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差压式的节流装置为了与外部空气温度相应地使压缩机効率良好地工作而将冷凝器出口与蒸发器入口之间的制冷剂的压力控制为最佳,并且即使在能够变更压缩机的转速的冷冻循环系统中,根据省力化的观点,也将与压缩机的转速相应的制冷剂的压力控制为最佳。这样的节流装置中,例如,在供制冷剂导入的一端接合于与冷凝器连接的一次侧配管,在供制冷剂流出的另一端接合于与蒸发器连接的二次侧配管。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差压式的节流装置构成为包括以下各部件作为主要的要素:分别与一次侧配管及二次侧配管连接的主体外壳;固定于主体外壳内且一体地形成的阀座部及导向部;插入至形成于阀座部的阀口的针阀;以及向与阀口接近的方向对针阀进行施力的螺旋弹簧。此外,在节流装置中,在导向部设有包围针阀的滑动轴、螺旋弹簧以及弹簧支架的圆筒状的限位部。由此,能够防止异物附着在螺旋弹簧等施力机构而获得稳定的工作性。另外,降低制冷剂的流动引起的弹簧部件的振动而能够防止异音的产生。
限位部在内侧具有存在液态的制冷剂滞留的情况的限位室(以下也称为中空部)。限位室通过设于限位部的侧面的均压孔(参照图1)、或者限位部中的铆接部与导向部的外周部之间的间隙(参照图4)而与主体外壳的内周部连通。由此,在与一次侧配管连接的主体外壳的一次室内的压力变化的情况下,限位室内的压力也追随地变化。
在冷冻循环系统中,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存在执行热气除霜运转的情况。在执行热气除霜运转的情况下,例如,从压缩机喷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导入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8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718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节流装置中的限位部具有均压孔的情况下,比均压孔的直径小的异物通过均压孔而进入限位室内,并附着于针阀的滑动轴,由此有滑动轴的滑动性受损的可能性。另外,也有异物被夹在针阀的下端面(抵接部)和所对置的限位部的限位室的内表面之间而导致放泄流量变化的可能性。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对策,也考虑将限位部的均压孔的直径设定得尽可能小。
然而,在冷冻循环系统中,在执行热气除霜运转的情况下,在设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节流装置近边的周围的温度急剧地上升时,存在限位室内越接近密闭空间则充满限位室内的液态制冷剂越急剧地体膨胀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那样将限位部的均压孔的直径设定得尽可能小,所以在节流装置中存在产生不良状况的可能性,因此将均压孔的直径设定得尽可能小不能说是上策。
考虑到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在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中,不论在因哪种原因而限位部的限位室(中空部)的液态制冷剂急剧地体膨胀的情况下,都不会使节流装置产生不良状况,而且能够避免异物进入限位室(中空部)内。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节流装置构成为具备:管主体,其配置于供给制冷剂的配管,且在两端具有与配管内连通的开口端部;阀座,其配置于管主体的内周部,且具有阀口;针状部件,其具有尖细部和导向轴部,其中,该尖细部配置成能够相对于阀座的阀口接近或者远离且控制阀口的开口面积,该导向轴部与尖细部的末端相连且相对于阀口远离而朝向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延伸;导向部,其配置在管主体的内周部的比阀座的位置靠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且能够滑动地配置针状部件的导向轴部;施力部件,其配置在导向部与管主体的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并在与阀座的阀口接近的方向上对针状部件施力;限位部件,其以包围针状部件的导向轴部以及施力部件的方式设于导向部的端部,具有供制冷剂进入的中空部,且能够弹性位移;以及内部压力释放机构,其在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朝向管主体的内周部释放该中空部内的内部压力。
另外,优选构成为,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由导向部的外周面、和与导向部的外周面对置地形成于限位部件的贯通孔形成,在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限位部件的贯通孔的周缘从导向部的外周面远离,从而贯通孔与中空部连通。并且优选,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由连通路和舌状片形成,其中,该连通路设于导向部且使限位部件的中空部与导向部的外周面连通,该舌状片对在该导向部的外周面开口的连通路中的开口端进行开闭,在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舌状片使连通路中的开口端成为打开状态。并且优选,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由形成于限位部件的躯干部的贯通孔、和开闭该贯通孔的舌状片形成,在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舌状片使贯通孔成为打开状态。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蒸发器、压缩机以及冷凝器,上述的节流装置设置于在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配置的配管。
根据本发明的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内部压力释放机构在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朝向管主体的内周部释放中空部内的内部压力,因此在不论因哪种原因而限位部的中空部的液态制冷剂急剧地体膨胀的情况下,都不会使节流装置产生不良状况,而且能够避免异物进入中空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一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节流装置所使用的针状组件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一例的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例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例子的动作的阀开度的特性的特性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节流装置所使用的针状组件的一例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图1所示的节流装置所使用的针状组件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6B是从图6A的箭头VIB放大观察的向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节流装置所使用的针状组件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节流装置所使用的针状组件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一例的结构。
例如,如图3所示,节流装置配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的冷凝器6的出口与蒸发器2的入口之间。节流装置在后述的管主体10的一端10E1与一次侧配管Du1接合,在制冷剂流出的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与二次侧配管Du2接合。一次侧配管Du1连接冷凝器6的出口与节流装置,二次侧配管Du2连接蒸发器2的入口与节流装置。在蒸发器2的出口与冷凝器6的入口之间,通过与蒸发器2的出口接合的配管Du3、和与冷凝器6的入口接合的配管Du4连接有压缩机4。压缩机4由省略了图示的控制部进行驱动控制。由此,冷冻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例如沿图3所示的箭头进行循环。
在图1中,节流装置构成为包括以下各部件作为主要的要素:与上述的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接合的管主体10;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的导向管18;一体地形成于导向管18且构成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制冷剂流量调整部的阀座18V及针状部件20;向与阀座18V接近的方向对针状部件20施力的螺旋弹簧16;支撑螺旋弹簧16的一方的端部的弹簧支架部件22;以及承接针状部件20的一端的圆筒状的限位部件12。
在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的从一端10E2远离预定距离的中间部,固定具有比管主体10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导向管18的固定部18A的外周部。
导向管18例如利用铜、黄铜、或者铝、或者不锈钢等材料通过机械加工而制成。导向管18由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的固定部18A、和能够滑动地引导后述的针状部件20的导向轴部20P2的导向部18B构成。
导向管18通过突起咬入其固定部18A的外周部的槽18CA1及18CA2而固定,该突起通过基于铆接加工的管主体10的凹陷部10CA1及10CA2而形成。导向管18在与管主体10的一端10E1最接近的导向部18B的端部的外周部具有金属制的限位部件12。
限位部件12例如利用铜合金薄板材料通过冲压加工而以均匀的厚度成形。通过利用冲压成型来形成限位部件12,能够比较廉价地避免制冷剂的体膨胀引起的不良状况。铜合金薄板材料例如具有限位部件12的内径的3%以上且10%以内的厚度,优选具有0.3mm以上且0.9mm以内的厚度。通过使限位件的侧面的壁厚为限位部件12的内径的3~10%的壁厚,从而限位部件12因体膨胀的液态制冷剂而容易沿径向变形,并且限位部件12不会因液体冲击或不希望的外力的施加而变形。
如图2中放大所示,限位部件12的一端通过突起咬入导向部18B的端部的槽18CB1而固定于导向部18B,该突起通过基于铆接加工的限位部件12的凹陷部12CA1而形成。基于该铆接加工的凹陷部12CA1沿限位部件12的圆周方向具有预定的间隔地形成于多个部位、例如三个部位。圆筒状的限位部件12在另一端具有封闭端部,成为覆盖螺旋弹簧16以及弹簧支架部件22那样的构造。限位部件12从导向部18B朝向管主体10的一端10E1侧延伸。另外,该封闭端部具有平坦的内表面。该封闭端部的内表面用于承接调整螺纹件20P4的端面20P5。调整螺纹件20P4一体地形成于后述的针状部件20的导向轴部20P2的一端,并旋入弹簧支架部件22的一端的内螺纹22A。在限位部件12的内侧,形成有供液态的制冷剂进入的中空部14。
在限位部件12的凹陷部12CA1以外的部分的内周面与导向部18B的端部的槽18CB1以外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的间隙。因此,沿图1所示的箭头从管主体10的一端10E1侧供给的制冷剂通过该间隙、导向部18B与导向轴部20P2的间隙流入限位部件12的中空部14内。
另外,在限位部件12的从凹陷部12CA1朝向封闭端部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与导向部18B的外周面相面对地形成有构成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的一部分的贯通孔12H。贯通孔12H的直径例如设定为限位部件12的壁厚以上的尺寸。在图2中,通过贯通孔12H的周缘与导向部18B的外周面抵接,从而贯通孔12H成为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中空部14内的压力急剧上升至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限位部件12的躯干部(中腹部)鼓胀,由此贯通孔12H的周缘从导向部18B的外周面远离,在其相互间形成间隙。
因此,中空部14内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成为打开状态的贯通孔12H朝向箭头LQ所示的方向、即限位部件12的躯干部(中腹部)的大致半径方向而向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内放出。另外,通过在限位部件12的侧面设置贯通孔12H,体膨胀后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贯通孔12H向配管内流出,因此不需要阀。由此,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由限位部件12的贯通孔12H以及导向部18B的外周面形成。此外,贯通孔12H的数量并不限于该例,也可以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在导向管18的比后述的连通孔18C靠上游侧部分形成有导向部18B。在导向部18B的孔部18b,能够滑动地嵌合有针状部件20的导向轴部20P2。
导向管18的固定部18A的阀座18V的阀口18P、孔部18b形成于共同的中心轴线上。此时,由于导向管18的导向部18B和固定部18A形成为一体,因此阀座18V的阀口18P、孔部18b以使其中心相互一致的方式,容易在共同的中心轴线上高精度地进行加工。
在固定部18A的阀座18V与导向部18B之间,连通孔18C形成于阀座18V的正下方。在其半径方向上贯通导向管18的连通孔18C使阀口18P在导向管18的外周部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之间连通。
导向管18的阀座18V在内部中央部具有阀口18P,该阀口18P供针状部件20的尖细部20P1插入。阀口18P具有以预定的均匀的直径沿阀座18V的中心轴线贯通的圆形的开口。此外,阀口18P并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沿阀座18V的中心轴线朝向一端10E1以渐开状贯通。
如图2所示,在导向管18的比阀座18V靠下游侧部分,在固定部18A的内侧形成有与阀口18P的直径相比内径朝向下游侧逐渐变大的渐开部18d。渐开部18d与圆筒形的固定部18A的内周部18e相连。
如图2所示,针状部件20例如利用黄铜、或者不锈钢等材料通过机械加工而制成,以下述各部件为主要的要素而构成:与阀座18V相面对地形成的尖细部20P1;能够滑动地嵌合于导向部18B的孔部18b的导向轴部20P2;与尖细部20P1的基部相连的伸出部20F及连结用突起片20f;形成于导向轴部20P2的前端的弹簧支架部件连结部20P3;以及调整螺纹件20P4。
具有预定的锥形角度的圆锥台状的尖细部20P1的最小径部设定为比导向轴部20P2的直径稍小。尖细部20P1在针状部件20的调整螺纹件20P4的端面20P5与限位部件12的封闭端的内表面抵接时,在从阀口18P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具有比阀口18P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基部、即与后述的伸出部20F连结的连结部分。
在针状部件20的弹簧支架部件连结部20P3,通过铆接加工固定有弹簧支架部件22。弹簧支架部件连结部20P3例如由环状的槽形成。弹簧支架部件22通过突起咬入弹簧支架部件连结部20P3的槽而固定,该突起通过基于铆接加工的弹簧支架部件22的凹陷部22CA1而形成。在与上述的导向部18B相面对的弹簧支架部件22的弹簧支撑部22F支撑有螺旋弹簧16的一端。向侧方伸出的弹簧支撑部22F一体地形成于从上述的凹陷部22CA1向接近导向部18B的方向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螺旋弹簧16的另一端支撑于上述的导向部18B的弹簧支架部18f。导向部18B的与弹簧支架部18f相连的抵接部的端面18g与弹簧支架部件22的弹簧支撑部22F的筒状部的端部22G远离预定的距离。在弹簧支架部件22的弹簧支撑部22F的筒状部卷装有螺旋弹簧16。由此,即使在针状部件20朝向另一端10E2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也由于导向部18B的抵接部的端面18g与弹簧支撑部22F的筒状部的端部22G抵接,从而限制针状部件20的移动。因此,可避免螺旋弹簧16被过度地压缩至预定值以上。
与针状部件20的弹簧支架部件连结部20P3一体地形成的调整螺纹件20P4的外螺纹旋入于弹簧支架部件22的内周部的内螺纹22A的孔。该内螺纹22A的孔从上述的凹陷部22CA1向远离导向部18B的方向延伸。调整螺纹件20P4调整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
节流装置中,针状部件20的尖细部20P1的外周部根据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并基于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来设定进一步开始远离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远离开始时刻。螺旋弹簧16的弹簧常数设定为预定的值。
利用调整螺纹件20P4调整了对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之后,通过由基于铆接加工的弹簧支架部件22的凹陷部22CA1形成的突起咬入弹簧支架部件连结部20P3的槽,从而调整螺纹件20P4的相对于弹簧支架部件22的位置被固定。
当调整螺纹件20P4的端面20P5与限位部件12的封闭端的平坦的内表面抵接时,在针状部件20的尖细部20P1的外周部的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以相对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形成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有尖细部20P1的外周部。此时,在针状部件20的尖细部20P1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之间形成有节流部。节流部是指,从阀口18P的周缘朝向尖细部20P1的母线的垂线与尖细部20P1的母线的交点离阀口18P的边缘最近的部位(最窄部)。该垂线描绘的圆锥面的面积成为节流部的开口面积。
在管主体1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为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调整螺纹件20P4的端面20P5因与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和来自一次侧配管Du1的制冷剂的压力之差相应的预定的压力而与限位部件12的封闭端的内表面抵接。
根据相对于这样的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而形成的预定的间隙的量,来设定通过上述的节流部的预定的放泄量。另外,由于针状部件20的弹簧支架部件22中的调整螺纹件20P4的端面20P5与限位部件12的封闭端的内表面抵接,因此能够避免针状部件20的尖细部20P1因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作用于针状部件20的来自二次侧的不希望的压力而咬入阀座18V的阀口18P的开口端。
由上述的导向管18、插入导向管18的阀口18P以及孔部18b的针状部件20、供针状部件20的调整螺纹件20P4旋入预定量的弹簧支架部件22、以及配置在弹簧支架部件22与导向管18的导向部18B的端部之间的螺旋弹簧16形成针状组件。
在该结构中,在制冷剂的压力引起的作用于针状部件20的力未超过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通过一次侧配管Du1供给制冷剂时,制冷剂的压力因通过管主体10的一端10E1、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与限位部件12的外周部之间、连通孔18C、上述的节流部而减压,然后,制冷剂通过导向管18的固定部18A的内周部18e而从另一端10E2以预定的放泄量排出。
并且,在制冷剂的压力引起的作用于针状部件20的力超过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的节流部而流动的制冷剂向进一步远离阀口18P的周缘的方向按压针状部件20。由此,如图4所示,在差压P为值P1时,随着从阀开度(节流部的开口面积)VP为预定的值V1的状态起,差压P从差压P1增大,阀开度VP按照特性线La而线形地增大。另外,在差压P增大至预定的值P2时,阀开度VP达到作为额定阀开度的预定的值V2。
并且,节流装置的温度因某种原因、例如因热气除霜运转等而上升,即使在限位部件12的中空部14内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急剧上升为预定值以上时,也如图5所示,通过限位部件12的躯干部(中腹部)鼓胀,中空部14内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成为打开状态的贯通孔12H而沿箭头LQ所示的方向、即限位部件12的半径方向朝向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内容易地放出。因此,异物不会从外部进入中空部14内,而且,不会使节流装置产生不良状况。通过在限位部件12设置与导向部18B的嵌合部相面对的贯通孔12H,从而能够抑制限位部件12内的压力上升,并且在通常运转时,流体内的异物不会流入限位部件12的内部。因而,不会因异物而损害工作性。此外,通过限位部件12的弹性变形而放出液态制冷剂之后,限位部件12返回图2所示的初始形状状态,因此没有放泄流量的变化、阀开度设定值等的性能变化。
图6A放大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一例所使用的针状组件的另一例的结构。此外,在图6A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例子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示出同一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针状组件构成为包括:导向管28;插入导向管28的阀口28P以及孔部28b的针状部件20;供针状部件20的调整螺纹件20P4旋入预定量的弹簧支架部件22、以及配置在弹簧支架部件22与导向管28的导向部28B的端部之间的螺旋弹簧16。
导向管28例如利用铜、黄铜、或者铝、或者不锈钢等材料通过机械加工而制成。导向管28由固定于图1所示的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的固定部28A、和能够滑动引导针状部件20的导向轴部20P2的导向部28B构成。
导向管28通过突起咬入其固定部28A的外周部的槽而固定,该突起通过基于铆接加工的管主体10的凹陷部10CA1及10CA2而形成。导向管28在与管主体10的一端10E1最接近的导向部28B的端部的外周部具有金属制的限位部件32。圆筒状的限位部件32例如利用铜合金薄板材料通过冲压加工以均匀的厚度成形。铜合金薄板材料例如具有限位部件32的内径的3%以上且10%以内的厚度,优选具有0.3mm以上且0.9mm以内的厚度。
限位部件32的一端通过突起咬入导向部28B的端部的槽28CB1而固定于导向部28B,该突起通过基于铆接加工的限位部件32的凹陷部32CA1而形成。基于该铆接加工的凹陷部32CA1沿限位部件32的圆周方向具有预定的间隔地形成于多个部位、例如三个部位。限位部件32在另一端具有封闭端部,成为覆盖螺旋弹簧16以及弹簧支架部件22那样的构造。
限位部件32从导向部28B朝向管主体10的一端10E1侧延伸。另外,该封闭端部具有平坦的内表面。该封闭端部的内表面用于承接调整螺纹件20P4的端面20P5。在限位部件32的内侧,形成有供液态的制冷剂进入的中空部24。
在限位部件32的凹陷部32CA1以外的部分的内周面与导向部28B的端部的槽28CB1以外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的间隙。因此,从管主体10的一端10E1侧供给的制冷剂通过该间隙、导向部28B与导向轴部20P2的间隙而流入限位部件32的中空部24内。
另外,如图6B局部地放大所示,在从限位部件32的凹陷部32CA1朝向该封闭端部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能够弹性位移地形成有构成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的一部分的舌状片32V。舌状片32V的基端部与限位部件32的其它部分形成为一体。舌状片32V的末端部基于其自身的弹性力而能够相对于开口部32a的内周缘接近或者远离。在导向部28B的内部的与舌状片32V对置的部分形成有连通路28R。连通路28R的一端在中空部24内开口,连通路28R的另一端与舌状片32V相面对地在导向部28B的外周面开口。如图6B局部地放大所示,连通路28R的另一端的开口径设定为比舌状片32V的末端部的宽度W小。
在图6A中表示以下状态:例如,在中空部24内的压力急剧上升为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舌状片32V的末端部以敞开连通路28R的另一端的开口端的方式,从导向部28B的外周面远离。由此,中空部24内的液态制冷剂经由连通路28R而沿箭头LQ所示的方向、即朝向下游侧向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内放出。
在导向管28的比后述的连通孔28C靠上游侧部分形成有导向部28B。在导向部28B的孔部28b,能够滑动地嵌合有针状部件20的导向轴部20P2。
导向管28的固定部28A的阀座28V的阀口28P、孔部28b形成于共同的中心轴线上。此时,由于导向管28的导向部28B和固定部28A形成为一体,因此阀座28V的阀口28P、孔部28b以使其中心相互一致的方式,容易在共同的中心轴线上高精度地进行加工。
在固定部28A的阀座28V与导向部28B之间,在阀座28V的正下方形成有连通孔28C。在其半径方向上贯通导向管28的连通孔28C使阀口28P在导向管28的外周部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之间连通。
导向管28的阀座28V在内部中央部具有供针状部件20的尖细部20P1插入的阀口28P。阀口28P具有以预定的均匀的直径沿阀座28V的中心轴线贯通的圆形的开口。此外,阀口28P并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沿阀座28V的中心轴线朝向一端10E1以渐开状贯通。
在导向管28的比阀座28V靠下游侧部分,在固定部28A的内侧形成有与阀口28P的直径相比内径朝向下游侧逐渐变大的渐开部28d。渐开部28d与圆筒形的固定部28A的内周部28e相连。
在该结构中,节流装置的温度因某种原因例如由于热气除霜运转等而上升,即使限位部件32的中空部24内的压力急剧上升为预定值以上时,也如图6A所示,当限位部件32的舌状片32V的末端部因中空部24内的压力而以敞开连通路28R的另一端的开口端的方式远离时,中空部24内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成为打开状态的连通路28R而沿箭头LQ所示的方向、即向下游侧朝向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内容易地放出。因此,异物通常不会从外部进入中空部24内,而且,不会使节流装置产生不良状况。
图7放大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一例所使用的针状组件的又一例的结构。此外,在图7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例子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示出同一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针状组件构成为包括:导向管18;插入导向管18的阀口18P以及孔部18b的针状部件20;供针状部件20的调整螺纹件20P4旋入预定量的弹簧支架部件22;以及配置在弹簧支架部件22与导向管18的导向部18B的端部之间的螺旋弹簧16。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限位部件12的从凹陷部12CA1朝向封闭端部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与导向管18的导向部18B的外周面相面对地形成有构成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的一部分的贯通孔12H,但也可以代替地,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的一部分的贯通孔42H设于从导向管18的导向部18B的外周面远离的位置,并且开闭贯通孔42H的舌状片36与限位部件42的外周部接合。
限位部件42例如利用铜合金薄板材料通过冲压加工而以均匀的厚度成形。铜合金薄板材料例如具有限位部件12的内径的3%以上且10%以内的厚度,优选具有0.3mm以上且0.9mm以内的厚度。
限位部件42的一端通过突起咬入导向部18B的端部的槽18CB1而固定于导向部18B,该突起通过基于铆接加工的限位部件42的凹陷部42CA1而形成。基于该铆接加工的凹陷部42CA1沿限位部件42的圆周方向具有预定的间隔地形成于多个部位、例如三个部位。圆筒状的限位部件42在另一端具有封闭端部,成为覆盖螺旋弹簧16以及弹簧支架部件22那样的构造。
限位部件42从导向部18B朝向管主体10的一端10E1侧延伸。另外,该封闭端部具有平坦的内表面。该封闭端部的内表面用于承接调整螺纹件20P4的端面20P5。在限位部件42的内侧,形成有供液态的制冷剂进入的中空部24。
在限位部件42的凹陷部42CA1以外的部分的内周面与导向部18B的端部的槽18CB1以外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的间隙。因此,从管主体10的一端10E1侧供给的制冷剂通过该间隙流入限位部件42的中空部24内。
另外,在限位部件42的从凹陷部42CA1朝向封闭端部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构成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的一部分的圆形的贯通孔42H。贯通孔42H与中空部24连通。贯通孔42H的直径例如设定为限位部件42的壁厚以上的尺寸。在贯通孔42H的周缘,接合有开闭贯通孔42H的舌状片36。舌状片36的基端部接合于限位部件42的与凹陷部42CA1接近的位置。舌状片36的末端部能够弹性位移,设有与限位部42的外周面抵接而使贯通孔42H成为关闭状态的第一位置、和通过中空部24内的压力而从贯通孔42H远离从而使贯通孔42H成为打开状态的第二位置。在图7中,表示舌状片36的末端部的第二位置。由此,中空部24内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成为打开状态的贯通孔42H沿箭头LQ所示的方向、即朝向上游侧向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内放出。
在该结构中,节流装置的温度因某种原因、例如因热气除霜运转等而上升,即使在限位部件42的中空部24内的压力急剧上升为预定值以上时,也如图7所示,当限位部件42的舌状片36的末端部因中空部24内的压力而以使贯通孔42H成为打开状态的方式远离时,中空部24内的液态制冷剂经由贯通孔42H而沿箭头LQ所示的方向、即朝向上游侧容易地向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内放出。因此,异物通常不会从外部进入中空部24内,而且,不会使节流装置产生不良状况。
图8放大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一例所使用的针状组件的又一例的结构。此外,在图8中,对于与图7所示的例子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示出同一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图7所示的限位部件42的舌状片36朝向上游侧放出中空部24内的液态制冷剂,但代替地,图8所示的限位部件42的舌状片38朝向下游侧放出中空部24内的液态制冷剂。在贯通孔42H的周缘,接合有开闭贯通孔42H的舌状片38。舌状片38的基端部接合于限位部件42的与从凹陷部42CA1远离的贯通孔42H相邻的位置。舌状片38的末端部能够弹性位移,设有与限位部42的外周面抵接而使贯通孔42H成为关闭状态的第一位置、和通过中空部24内的压力而从贯通孔42H远离从而使贯通孔42H成为打开状态的第二位置。在图8中,表示舌状片38的末端部的第二位置。在该结构中,节流装置的温度也因某种原因、例如因热气除霜运转等而上升,即使在限位部件42的中空部24内的压力急剧上升为预定值以上时,中空部24内的液态制冷剂也经由成为打开状态的贯通孔42H而沿箭头LQ所示的方向、即朝向下游侧向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内放出。
此外,参照附图对上述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一例的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例如,孔的位置、形状、各部部件的形状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说明中,作为引起液态制冷剂的体膨胀的原因的一例,示出了使用热气除霜方式的系统的一例。但是,作为引起液态制冷剂的体膨胀的其它原因,还可列举其以外的通常的制冷专用冷冻循环、热泵循环等各种冷冻循环中使用的情况下的节流装置部分的温度上升(不限于急剧的温度上升)。并且,节流装置部分的温度上升也不限于冷冻循环运转中引起,也能在非运转中引起。
Claims (5)
1.一种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管主体,其配置于供给制冷剂的配管,且在两端具有与该配管内连通的开口端部;
阀座,其配置于上述管主体的内周部,且具有阀口;
针状部件,其具有尖细部和导向轴部,其中,该尖细部配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阀座的阀口接近或者远离且控制该阀口的开口面积,该导向轴部与该尖细部的末端相连且相对于上述阀口远离而朝向上述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延伸;
导向部,其配置在上述管主体的内周部的比上述阀座的位置靠上述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且能够滑动地配置上述针状部件的导向轴部;
施力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导向部与上述管主体的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并在与上述阀座的阀口接近的方向上对上述针状部件施力;
限位部件,其以包围上述针状部件的导向轴部以及上述施力部件的方式设于上述导向部的端部,具有供上述制冷剂进入的中空部,且能够弹性位移;以及
内部压力释放机构,其在上述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朝向上述管主体的内周部释放该中空部内的内部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由上述导向部的外周面和与该导向部的外周面对置地形成于上述限位部件的贯通孔形成,
在上述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限位部件的贯通孔的周缘从上述导向部的外周面远离,从而上述贯通孔与上述中空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由连通路和舌状片形成,其中,该连通路设于上述导向部且使上述限位部件的中空部与该导向部的外周面连通,该舌状片对在该导向部的外周面开口的上述连通路中的开口端进行开闭,
在上述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舌状片使上述连通路中的开口端成为打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部压力释放机构由形成于上述限位部件的躯干部的贯通孔和开闭该贯通孔的舌状片形成,
在上述限位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舌状片使上述贯通孔成为打开状态。
5.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蒸发器、压缩机以及冷凝器,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流装置设置于在上述冷凝器的出口与上述蒸发器的入口之间配置的配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09286A JP6636990B2 (ja) | 2017-06-01 | 2017-06-01 | 絞り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JP2017-109286 | 2017-06-01 | ||
PCT/JP2018/016165 WO2018221059A1 (ja) | 2017-06-01 | 2018-04-19 | 絞り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82678A CN110582678A (zh) | 2019-12-17 |
CN110582678B true CN110582678B (zh) | 2021-02-05 |
Family
ID=64454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9612.XA Active CN110582678B (zh) | 2017-06-01 | 2018-04-19 |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36990B2 (zh) |
CN (1) | CN110582678B (zh) |
WO (1) | WO20182210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77080B2 (ja) * | 2018-10-31 | 2021-05-26 |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 遊技機 |
JP6877079B2 (ja) * | 2018-10-31 | 2021-05-26 |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 遊技機 |
JP7249301B2 (ja) * | 2020-03-17 | 2023-03-30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調整ねじ機構の固定構造及び弁装置並びに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JP7303143B2 (ja) * | 2020-03-18 | 2023-07-04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ねじの固定構造及び弁装置並びに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8380A (zh) * | 2014-11-12 | 2016-05-18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CN106164552A (zh) * | 2014-04-17 | 2016-11-23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CN106288548A (zh) * | 2015-06-23 | 2017-01-04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WO2017038271A1 (ja) * | 2015-09-04 | 2017-03-09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
CN106546038A (zh) * | 2015-09-17 | 2017-03-29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71830A (ja) * | 1991-09-17 | 1993-03-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装置 |
DE102004010997B3 (de) * | 2004-03-03 | 2005-06-23 | Otto Egelhof Gmbh & Co. Kg | Expansionsventi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Steuerung |
-
2017
- 2017-06-01 JP JP2017109286A patent/JP663699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4-19 WO PCT/JP2018/016165 patent/WO20182210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4-19 CN CN201880029612.XA patent/CN1105826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4552A (zh) * | 2014-04-17 | 2016-11-23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CN105588380A (zh) * | 2014-11-12 | 2016-05-18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CN106288548A (zh) * | 2015-06-23 | 2017-01-04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WO2017038271A1 (ja) * | 2015-09-04 | 2017-03-09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
CN106546038A (zh) * | 2015-09-17 | 2017-03-29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82678A (zh) | 2019-12-17 |
JP2018204840A (ja) | 2018-12-27 |
JP6636990B2 (ja) | 2020-01-29 |
WO2018221059A1 (ja) | 2018-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82678B (zh) |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5971871B2 (ja) | 絞り装置 | |
US5588590A (en) | Expansion valve combined with a solenoid valve | |
JP6231662B2 (ja) | 絞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6231509B2 (ja) |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 |
JP6216681B2 (ja) | 絞り装置 | |
CN106352100A (zh) | 压力动作阀及冷冻循环 | |
CN107208819A (zh) |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CN107709855B (zh) |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
CN106546038A (zh) |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
CN107148544B (zh) |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
CN109425153B (zh) | 节流装置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6178281B2 (ja) | 絞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WO2016194388A1 (ja) | 絞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2004068955A (ja) | 差圧制御弁 | |
WO2018083947A1 (ja) |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105588380B (zh) |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
CN106288548B (zh) |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 |
JP2016142336A (ja) |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 |
JP7027367B2 (ja) | 温度式膨張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6178374B2 (ja) | 絞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2020041757A (ja) | 膨張弁 | |
JP2020041758A (ja) | 膨張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