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7812B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57812B CN110557812B CN201810565645.8A CN201810565645A CN110557812B CN 110557812 B CN110557812 B CN 110557812B CN 201810565645 A CN201810565645 A CN 201810565645A CN 110557812 B CN110557812 B CN 1105578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ime
- terminal
- wake
- reference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触发式参考信号的传输,从而使得终端可以快速利用参考信号进行相应操作,并且降低终端功耗,达到省电效果。在网络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或者,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公共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这些参考信号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下一代无线通信(Next radio,NR)系统的同步检测、时频跟踪、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测量(RSRP,RSRQ,RSSI)、下行信道状态估计和上行信道估计等。用户设备(UE)需要按照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配置信息、或下行控制指示(Downlink controlindication,DCI)指示,在相应的资源上进行参考信号的接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触发式参考信号的传输,从而使得终端可以快速利用参考信号进行相应操作,并且降低终端功耗,达到省电效果。
在网络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
或者,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通过该方法,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然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或者,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从而,可以实现触发式参考信号的传输,使得终端可以在省电模式下被唤醒信号唤醒,进而快速利用参考信号进行相应操作,因此可以降低终端功耗,达到省电效果。
可选地,在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第一时间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在第二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第三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占用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当占用多个OFDM符号时,所述多个OFDM符号是连续发送或不连续发送的。
相应地,在终端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
或者,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以及,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可选地,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唤醒信号为来自服务小区的第一唤醒信号,在第一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唤醒信号;
所述参考信号为来自服务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第三时间接收网络侧发送的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接收所述第一唤醒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邻小区的第二唤醒信号;
接收来自邻小区的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从所述唤醒信号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或者,从解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在网络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
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
或者,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或者,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在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之后,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第一时间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在第二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第三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所述唤醒信号中,或者,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用于加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占用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当占用多个OFDM符号时,所述多个OFDM符号是连续发送或不连续发送的。
在终端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
或者,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
以及,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可选地,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之后,处理器还用于: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唤醒信号为来自服务小区的第一唤醒信号,在第一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唤醒信号;
所述参考信号为来自服务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第三时间接收网络侧发送的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接收所述第一唤醒信号之后,处理器还用于:
接收来自邻小区的第二唤醒信号;
接收来自邻小区的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从所述唤醒信号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或者,从解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在网络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
或者,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在终端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
或者,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以及,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信号发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周期性WUS和on-demand RS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n-demand WUS和on-demand RS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信号接收流程,接收来自一个基站的信号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周期性WUS和on-demand RS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n-demand WUS和on-demand RS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信号接收流程,WUS信号位置不同,接收来自多个基站的信号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信号接收流程,on-demand RS信号位置不同,接收来自多个基站的信号示意图;
图9~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不同的on-demand RS burst发送方式示意图;
图13~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不同的on-demand RS burst接收方式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的另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另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的一种信号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的另一种信号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另一种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触发式参考信号的传输,从而使得终端可以快速利用参考信号进行相应操作,并且降低终端功耗,达到省电效果。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终端类型和业务类型多样化,终端省电、节约网络资源和满足各种业务类型的需求并存。为了同时保证终端省电和业务可达,引入一种唤醒信号(wakeup signal,WUS),终端监听WUS时消耗的电量相对比较低,当收到自身的WUS时,终端被WUS唤醒,再启动通信模块(电量消耗相对高),以接收寻呼消息(paging),或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进行RRM测量,或接收同步消息,以此来达到终端的省电的目的。
如何在引入唤醒信号的基础上,进行RRM测量和信道测量,获得省电效果。
在UE接收WUS被唤醒之后,需要首先进行同步或者时频跟踪,以便于UE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的接收,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另一方面,UE在接收WUS被唤醒之后,在数据接收期间,希望能进行更多的操作,例如,本区和邻区的RRM测量,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考虑一种可能的方案,就是引入触发式参考信号(On-demand reference signal,on-demand RS),该信号主要特点在于,on-demand RS可以是非周期的,也可是预定义周期模式(pattern)的,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如何发送on-demand RS和相应的时序步骤,并讨论如何和WUS进行结合。
wakeup signal(唤醒信号)介绍如下:当终端处于空闲态时,进入一种极低电量的睡眠状态,当网络侧有下行数据要发送给UE时,向该UE发送唤醒信号,UE收到唤醒信号后被唤醒,开始与网络侧进行数据收发。当数据收发完成后,UE再次进入极低电量的睡眠状态。类似的,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在空闲(inactive)态时,进入一种极低电量的睡眠状态,当有下行数据需要UE接收时,则向该UE发送唤醒信号,UE收到唤醒信号后被唤醒,开始与网络进行数据收发。从而,进一步达到UE节电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UE处于节能配置状态下,基站可以通过WUS触发on-demand RS的发送以及UE的接收,从而UE可以利用on-demand RS进行快速的同步和RRM测量。其中,所述节能配置状态,是指UE配置为省电状态,或节能状态,例如,UE可以通过接收WUS而唤醒,从而接收数据,在UE没有收到WUS时,则UE一直处于睡眠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这种在WUS之后传输的RS,称为on-demand RS,相比现有技术中RS的传输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传输方式,可以使得UE利用RS进行快速的同步和RRM测量。
具体实现方式例如:
基站侧: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一:基站在以第一时间为起点的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WUS信号;UE可以通过接收WUS而被唤醒,从而接收数据,在UE没有收到WUS时,则UE一直处于睡眠状态,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所述第一时间窗口是大于等于零的实数。若窗口大小为零,即对应的是某一个时刻。
步骤二:基站在以第二时间为起点的第二时间窗口内发送on-demand RS信号;第二时间大于(即晚于)或等于第一时间;
所述第二时间窗口是大于等于零的实数。若窗口大小为零,即对应的是某一个时刻。
步骤三:基站在以第三时间为起点的第三时间窗口内发送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on-demand RS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RS、CSI-RS、TRS、PBCH、PSS、SSS、SS/PBCH等)。
第三时间可以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或者,第三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且大于第一时间。
参见图1,WUS、on-demand RS、PDCCH有这样的逻辑关系:WUS触发on-demand RS发送,从而使得UE快速的同步或是RRM测量;再者,WUS发送的目的,是UE后续有数据信息需要处理,例如PDSCH,而PDSCH的接收,又需要先接收PDCCH获得调度信息后,才能接收PDSCH。
对于第三时间可以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是针对on-demand RS没有预定义模式(pattern),可以在任意时隙(slot)或符号边界发送的情况下;此时on-demand RS可以用来进行快速的同步和RRM测量;其中,pattern是指在时间上的on-demand RS的发送图样,传输on-demand RS所采用的pattern,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对于第三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是针对on-demand RS pattern预定义的情况(即on-demand RS按照固定的周期,或是时间图样进行发送,到了发送的时刻是否发送,要看是否有WUS)下,如果在WUS发送完成后,以及UE完成数据接收,进入睡眠状态之前的一个时间窗口内,预定义的on-demand RS pattern到来的情况,即UE先接收PDCCH,后接收on-demand RS;此时,on-demand RS的主要作用是辅助RRM测量,例如在空闲态(RRC-Idle)下,如果在RRC-connected下,DCI可以触发CSI-RS发送,从而是辅助RRM测量,此时可以不额外配置on-demand RS。
参见图2和图3,on-demand RS,可以是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以burst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burst发送,即发送的on-demand时间上包括至少一个OFDM符号,例如on-demand RS在发送时,占用多个OFDM符号,这些多个OFDM符号可以是连续发送的,也可以是不连续发送的,可以占用一个时隙(slot),也可以占用不同的时隙。
其中,图2所示的WUS是周期性的发送的,而图3所示的WUS是非周期性的,随时有可能发的,所以,图3的时间窗口之间是非均匀间隔的。
图2和图3给出来的是on-demand RS的时间窗口,即第二时间窗口,第一时间窗口可以参考图1,将图1所示的WUS对应的箭头的时间位置扩展一下,即为第一时间窗口。
上述步骤一,是一种通过唤醒信号隐式触发参考信号on-demand RS传输的方式,即网络侧发送了唤醒信号给终端唤醒终端后,终端就要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on-demand RS。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有一种通过唤醒信号显示触发参考信号on-demand RS传输的方式,即:基站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所述唤醒信号中,例如通过1比特指示位指示是否发送on-demand RS;或者,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用于加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
也就是说,唤醒信号可以携带有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on-demand RS的指示信息,使得终端收到该唤醒信号后,通过解读该唤醒信号,可以获取该指示信息,从而决定是否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on-demand RS。若该指示信息指示了网络侧发送参考信号on-demand RS,则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on-demand RS;否则,不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on-demand RS。
相应地,若唤醒信号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了网络侧发送参考信号on-demand RS,则网络侧的基站发送参考信号on-demand RS,否则,不发参考信号on-demand RS。
相应地,在终端侧,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一:UE在以第一时间为起点的第一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一WUS信号;
步骤二:UE在以第二时间为起点的第二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一on-demand RS信号;
同理,第二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所述第二时间窗口是大于等于零的实数;
步骤三:UE在以第三时间为起点的第三时间窗口内接收PDCCH;
同理,第三时间可以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或者,第三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且大于第一时间;
具体说明:
参见图4,对于第三时间可以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是针对on-demand RS没有预定义pattern,可以在任意slot或符号边界接收的情况下;此时on-demand RS可以用来进行快速的同步和RRM测量;
对于第三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是针对on-demand RS pattern预定义的情况下,如果在WUS接收完成后,以及UE完成数据接收,进入睡眠状态之前的一个时间窗口内,预定义的on-demand RS pattern到来的情况;此时,on-demand RS的主要作用是辅助RRM测量,例如在RRC-Idle下。如果在RRC-connected下,DCI可以触发CSI-RS发送,从而是辅助RRM测量,此时可以不额外配置on-demand RS。
参见图5和图6,on-demand RS,可以是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以burst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burst发送,即发送的on-demand时间上包括至少一个OFDM符号,例如on-demand RS在发送时,占用多个OFDM符号,这些多个OFDM符号可以是连续发送的,也可以是不连续发送的,可以占用一个时隙(slot),也可以占用不同的时隙。
其中,图5所示的WUS是周期性的发送的,而图6所示的WUS是非周期性的,随时有可能发的,所以,图6的时间窗口之间是非均匀间隔的。
图5和图6给出来的是on-demand RS的时间窗口,即第二时间窗口,第一时间窗口可以参考图4,将图4所示的WUS对应的箭头的时间位置扩展一下,即为第一时间窗口。
考虑到UE可以收到多个基站的WUS和on-demand RS,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四和步骤五。
步骤四:UE可以在以第四时间为起点的第四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二WUS信号(第二WUS与第一WUS信号来自不同基站或不同小区);
步骤五:UE可以在以第五时间为起点的第五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二on-demand RS信号(第二on-demand RS信号与第一on-demand RS信号来自不同基站或不同小区);
第五时间大于等于第四时间;第四时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所述第四时间窗口、第五时间窗口均为大于等于零的实数。
参见图7和图8,具体说明:
UE除了接收服务小区或是服务wakeup area的WUS之外,考虑RRM测量的需求,还需要对相邻小区或相邻wakeup area的WUS或on-demand RS进行测量;
邻区的WUS接收,可以发生在UE已经接收了服务小区的WUS且被唤醒之后,即第四时间晚于第一时间;但是可以在PDCCH接收之前,也可以在PDCCH接收之后。
邻区的on-demand RS接收,可以发生在UE接收了邻区的WUS之后,即第五时间晚于第四时间,但是可以在PDCCH接收的之前,也可以在PDCCH接收之后。
也就是说,关于步骤四和步骤五,当UE收到多个WUS信号时,可能需要触发多个ON-DEMAND RS,此时,WUS和on-demand RS的时间关系保持不变,即WUS先发,而后on-demand RS发送,而多个WUS,多个on-demand RS发送时,不同的WUS和on-demand RS是可以在时间上交叠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时间窗口,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发送的时间先后的关系。例如,WUS触发on-demand RS发送,则on-demand RS的时间窗口一定不能延伸到WUS接收时间之前。而WUS的时间窗口可以延伸到on-demand RS的接收时刻。
同理,终端侧的另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以及,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其中,终端可以从所述唤醒信号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或者,从解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实施例如下:
基站侧:
实施例1:
步骤一:基站在以第一时间为起点的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WUS信号。具体的:
所述WUS信号,可以是周期配置的,也可以是非周期配置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基站通过DCI动态指示;
所述第一时间,可以是实数,可以是slot边界,也可以是符号边界,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第二时间窗口为WUS发送的时间窗口;
所述WUS信号包括:唤醒区域标识(Waking area ID)、小区标识(cell ID);所述唤醒区域(Waking area),为唤醒信号统一发送的区域,UE接收在该区域下的唤醒信号;该区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接收点。
步骤二:基站在以第二时间为起点第二时间窗口内发送on-demand RS信号;第二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具体的:
所述on-demand RS信号,可以是周期配置的,也可以是非周期配置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基站通过DCI动态指示;可以用于同步检测,和/或可以用于RRM测量,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所述第二时间,可以是实数,可以是slot边界,也可以是符号边界,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具体的,可以是WUS接收后的第一slot边界,或是第一符号的边界;第一slot可以是正整数;第一符号可以是正整数;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可以配置为大于等于零的实数,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动态指示;所述动态指示,包括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动态指示,或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下行控制信道动态指示。
参见图9~图12,第二时间窗口为on-demand RS发送的时间窗口;所述on-demandRS,是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以burst方式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burst方式发送,是发送的on-demand时间上包括至少一个OFDM符号。具体的,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可以是RRC静态半静态配置的,或DCI动态指示的,或预定义配置的。所述包括至少一个OFDM符号,具体的,OFDM符号的位置,可以是RRC静态半静态配置的,或DCI动态指示的,或预定义配置的。如果所述OFDM符号为多个时,可以是多个连续的OFDM的发送;或多个连续的slot发送;或多个连续的slot发送,每个slot内多个OFDM的发送,OFDM可以连续或不连续发送;或是多个子帧的发送;或多个子帧,多个slot发送,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多个子帧,多个slot,多个OFDM发送,每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多个OFDM符号可以连续或不连续。具体的可以是RRC静态半静态配置的,或DCI动态指示的,或预定义配置的。
步骤三:基站在以第三时间为起点的第三窗口内发送PDCCH;第三时间可以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或者,第三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且大于第一时间。
所述第三时间,可以是实数,可以是slot边界,也可以是符号边界,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第三时间窗口为PDCCH发送的时间窗口。
具体的,如果on-demand RS为非周期配置,则所述(第二时间+第二时间窗口)小于等于(第三时刻+第三时间窗口+第二时间窗口);具体的,on-demand RS需要在PDCCH发送完成后的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完成。
具体的,如果on-demand RS为周期配置,则所述第二时间为预定义的on-demandRS的周期。
终端侧:
实施例2:
步骤一:UE在以第一时间为起点的第一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一WUS信号。具体的:
所述WUS信号,可以是周期配置的,也可以是非周期配置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基站通过DCI动态指示。
所述第一WUS信号,可以是服务小区的WUS信号;
所述第一时间是实数,可以是slot边界,也可以是符号边界,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所述WUS信号包括:Waking area ID和cell ID;所述Waking area,为唤醒信号统一发送的区域,UE接收在该区域下的唤醒信号,该区域可以是至少一个发送接收点;
第一时间窗口为WUS的接收时间窗口。
步骤二:UE在以第二时间为起点的第二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一on-demand RS信号;第二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所述第二时间窗口是大于等于零的实数;
所述on-demand RS信号,可以是周期配置的,也可以是非周期配置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基站通过DCI动态指示;可以用于同步检测,和/或可以用于RRM测量,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所述第一on-demand RS信号,可以是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on-demand RS。
所述第二时间,是实数,可以是slot边界,也可以是符号边界,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具体的,可以是WUS接收后的第一slot边界,或是第一符号的边界;第一slot可以是正整数;第一符号可以是正整数。
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可以配置为大于等于零的实数,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所述第二时间窗口是on-demand RS的接收时间窗口。
参见图13~图16,所述on-demand RS,是在第二时间窗口内以burst方式接收的参考信号,所述burst方式接收,是接收的on-demand时间上包括至少一个OFDM符号。具体的,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可以是RRC静态半静态配置的,或DCI动态指示的,或预定义配置的。所述包括至少一个OFDM符号,具体的,OFDM符号的位置,可以是RRC静态半静态配置的,或DCI动态指示的,或预定义配置的。如果所述OFDM符号为多个时,可以是多个连续的OFDM的接收;或多个连续的slot接收;或多个连续的slot接收,每个slot内多个OFDM的接收,OFDM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接收;或是多个子帧的接收;或多个子帧,多个slot接收,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多个子帧,多个slot,多个OFDM接收,每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多个OFDM符号可以连续或不连续。具体的可以是RRC静态半静态配置的,或DCI动态指示的,或预定义配置的。
所述第一on-demand RS可以是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on-demand RS。
步骤三:UE在以第三时间为起点的第三时间窗口内接收PDCCH;第三时间可以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或者,第三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且大于第一时间;具体的:
所述第三时间,可以是实数,可以是slot边界,也可以是符号边界,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具体的,如果on-demand RS为非周期配置,则所述(第二时间+第二时间窗口)小于等于(第三时刻+第三时间窗口+第二时间窗口);具体的,on-demand RS需要在PDCCH接收完成后的第一时间窗口内完成接收。
具体的,如果on-demand RS为周期配置,则所述第二时间为预定义的on-demandRS的周期。
实施例3:
步骤一:同实施例2步骤一;
步骤二:同实施例2步骤二;
步骤三:同实施例2步骤三;
步骤四:UE在以第四时间为起点的第四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二WUS信号;具体的:
所述第二WUS信号,可以是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WUS信号;
所述第四时间,是实数,可以是slot边界,也可以是符号边界,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所述第四时间窗口,可以是实数,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步骤五:UE可以在以第五时间为起点的第五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二on-demand RS信号;第五时间大于等于第四时间;第四时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所述第四时间窗口为大于等于零的实数;
所述第五时间,可以是实数,可以是slot边界,也可以是符号边界,具体的,可以由网络静态或半静态配置,或是通过DCI动态指示;
所述第二on-demand RS,可以是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on-demand RS;
具体的,如果on-demand RS为非周期配置,则所述(第五时间+第五时间窗口)小于等于(以第三时刻为起点第三时间窗口内的PDCCH接收完成时刻+第一时间窗口);具体的,第二on-demand RS需要在PDCCH发送完成后的第二on-demand RS接收的时间窗口内接收完成;
具体的,如果on-demand RS为周期配置,则所述第五时间为PDCCH接收完成后的on-demand RS接收窗口内完成接收。
综上所述,参见图17,在网络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S101、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
S102、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例如上述的on-demand RS。
通过该方法,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然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从而可以实现触发式参考信号的传输,使得终端可以在省电模式下被唤醒信号唤醒,进而快速利用参考信号进行相应操作,因此可以降低终端功耗,达到省电效果。
可选地,在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RS、CSI-RS、TRS、PBCH、PSS、SSS、SS/PBCH等。
可选地,在第一时间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在第二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第三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PDCCH;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占用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当占用多个OFDM符号时,所述多个OFDM符号是连续发送或不连续发送的。
参见图18,在网络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S101’:确定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给终端;
S102’: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所述唤醒信号中,或者,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用于加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
相应地,参见图19,在终端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S201、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
S202、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唤醒信号为来自服务小区的第一唤醒信号,在第一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唤醒信号;
所述参考信号为来自服务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第三时间接收网络侧发送的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接收所述第一唤醒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邻小区的第二唤醒信号;例如,在以第四时间为起点的第四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二WUS信号(第二WUS与第一WUS信号来自不同基站或不同小区);
接收来自邻小区的第二参考信号,例如,上述在以第五时间为起点的第五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二on-demand RS信号(第二on-demand RS信号与第一on-demand RS信号来自不同基站或不同小区)。
参见图20,在终端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S201’: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以及,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S202’: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其中,从所述唤醒信号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或者,从解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参见图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存储器52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50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510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
通过收发机510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
或者,处理器50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510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在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之后,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510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第一时间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在第二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第三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占用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当占用多个OFDM符号时,所述多个OFDM符号是连续发送或不连续发送的。
可选地,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所述唤醒信号中,或者,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用于加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
收发机510,用于在处理器5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2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20可以存储处理器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50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
相应地,在终端侧,参见图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存储器62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60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610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
通过收发机610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
或者,处理器60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610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可选地,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之后,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610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可选地,所述唤醒信号为来自服务小区的第一唤醒信号,在第一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唤醒信号;
所述参考信号为来自服务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第三时间接收网络侧发送的PDCCH;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接收所述第一唤醒信号之后,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610接收来自邻小区的第二唤醒信号;
通过收发机610接收来自邻小区的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600从所述唤醒信号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或者,从解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收发机610,用于在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2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6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20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600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在网络侧,参见图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11,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
第二发送单元12,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参考信号。
或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在终端侧,参见图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
第二接收单元22,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
或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以及,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具体可以为桌面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该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向处理器提供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所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的程序。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为“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可选的,该终端可以具备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能力,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性质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例如,接入点),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是5G系统中的gNB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上述方法处理流程可以用软件程序实现,该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当存储的软件程序被调用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在以第一时间为起点的第一时间窗口内发送第一信号;所述基站在以第二时间为起点的第二时间窗口内发送第二信号;所述基站在以第三时间为起点的第三时间窗口内发送第三信号;第三时间可以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或者,第三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且大于第一时间;第二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
所述基站在以第二时间为起点的第二时间窗口内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内on-demand RS发送至少一个OFDM符号;所述on-demand RS发送为多个OFDM符号时,包括第二时间窗口内连续的OFDM符号的发送;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slot发送,所述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slot发送,多个OFDM符号发送,所述多个OFDM符号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所述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子帧发送,所述多个子帧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子帧发送,多个slot发送,所述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所述多个子帧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子帧发送,多个slot发送,多个OFDM符号发送,所述多个OFDM符号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所述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所述多个子帧可以连续或不连续。
终端侧提供一种信号的接收方法:
UE在以第一时间为起点的第一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一信号;UE在以第二时间为起点的第二时间窗口内接受第二信号;UE在以第三时间为起点的第三窗口内接收第三信号;第三时间可以大于等于第二时间;或者,第三时间小于等于第二时间且大于第一时间;第二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第二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
可选地,还包括:
UE在以第四时间为起点的第四时间窗口内接收四信号;UE在以第五时间为起点的第五时间见窗口内接收第五信号;第五时间大于等于第四时间;第四时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
所述终端在以第二时间为起点的第二时间窗口内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内on-demand RS接收至少一个OFDM符号;所述on-demand RS接收为多个OFDM符号时,包括第二时间窗口内连续的OFDM符号的发送;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slot接收,所述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slot接收,多个OFDM符号接收,所述多个OFDM符号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所述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子帧接收,所述多个子帧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子帧接收,多个slot接收,所述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所述多个子帧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或,
第二时间窗口内多个子帧接收,多个slot接收,多个OFDM符号接收,所述多个OFDM符号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所述多个slot可以连续或不连续,所述多个子帧可以连续或不连续。
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on-demand RS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基于该方法,基站可以实现on-demand RS的非周期发送,UE也可以进行相应的on-demand RS的接收,从而可以实现on-demand RS的快速同步和/或RRM测量的功能,从而达到UE的进一步的节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所述唤醒信号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用于加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占用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当占用多个OFDM符号时,所述多个OFDM符号是连续发送或不连续发送的。
5.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以及,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其中从所述唤醒信号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业务信道,或除了所述参考信号之外的物理下行参考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解扰所述唤醒信号的序列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8.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唤醒该终端的唤醒信号,以及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含在所述唤醒信号中。
10.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唤醒信号,唤醒终端;以及,获取网络侧是否发送参考信号的指示信息,其中从所述唤醒信号中获取所述指示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参考信号。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65645.8A CN110557812B (zh) | 2018-06-04 | 2018-06-04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EP19815081.5A EP3806550A4 (en) | 2018-06-04 | 2019-04-09 | SIGNAL EMISSION PROCESS AND DEVICE |
PCT/CN2019/081955 WO2019233175A1 (zh) | 2018-06-04 | 2019-04-09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5/734,966 US11503543B2 (en) | 2018-06-04 | 2019-04-09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TW108113553A TWI795555B (zh) | 2018-06-04 | 2019-04-18 | 信號傳輸方法及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65645.8A CN110557812B (zh) | 2018-06-04 | 2018-06-04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57812A CN110557812A (zh) | 2019-12-10 |
CN110557812B true CN110557812B (zh) | 2021-11-16 |
Family
ID=68736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65645.8A Active CN110557812B (zh) | 2018-06-04 | 2018-06-04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03543B2 (zh) |
EP (1) | EP3806550A4 (zh) |
CN (1) | CN110557812B (zh) |
TW (1) | TWI795555B (zh) |
WO (1) | WO20192331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6037B (zh) * | 2019-12-27 | 2023-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标识的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3115484B (zh) * | 2020-01-13 | 2023-08-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或/和信号的收发方法及装置 |
CN111278066B (zh) * | 2020-01-16 | 2022-01-2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邻区测量方法、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260022B (zh) * | 2020-02-07 | 2022-12-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
EP4104361A1 (en) * | 2020-02-14 | 2022-12-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ditional reference signals for ues in non-connected states |
US11683757B2 (en) * | 2020-06-22 | 2023-06-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everaging wake-up signals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ycles for assisted antenna calibration |
WO2022061605A1 (zh) * | 2020-09-23 | 2022-03-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218356B (zh) * | 2020-09-25 | 2022-04-29 |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唤醒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2067659A1 (en) * | 2020-09-30 | 2022-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tilization of a non-periodic wake-up signal |
CN115038147B (zh) * | 2022-07-08 | 2024-02-02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扫描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7692872A (zh) * | 2022-08-31 | 2024-03-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8235377A (zh) * | 2022-10-20 | 2024-06-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时域确定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6901A (zh) * | 2012-12-31 | 2014-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的方法和基站 |
CN107431982A (zh) * | 2015-03-13 | 2017-1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87989B2 (en) | 2008-02-15 | 2014-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sleep mode operation for OFDMA systems |
US8594612B2 (en) | 2008-10-16 | 2013-1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ing wakeup operations in electronic devices |
WO2012149322A1 (en) * | 2011-04-29 | 2012-11-0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anaging group messages for lte wakeup |
US9900872B2 (en) * | 2013-04-17 | 2018-02-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network |
WO2015042362A1 (en) * | 2013-09-20 | 2015-03-26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Wake-up receiver with automatic interference rejection |
US9426750B2 (en) | 2014-07-29 | 2016-08-23 | Apple Inc.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allelizing UE wakeup process |
US9374796B2 (en) * | 2014-10-10 | 2016-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ructure for a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
US9763189B2 (en) * | 2014-11-21 | 2017-09-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 power synchron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3228129B1 (en) * | 2014-12-02 | 2020-04-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Wake-up for d2d communication |
US10200920B2 (en) * | 2015-02-10 | 2019-0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
US10117152B2 (en) * | 2015-05-13 | 2018-10-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9525540B1 (en) * | 2015-06-18 | 2016-1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mbedded wake-up signaling |
TWI666953B (zh) | 2016-03-15 | 2019-07-2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節省行動台功耗的方法、行動台、基地台及存取點 |
US10432378B2 (en) * | 2016-09-30 | 2019-10-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 of reference signals to improve user equipment (UE) warm-up before transitioning from an OFF duration of the UE to an on duration of the UE with respect to a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US10736010B2 (en) | 2016-10-07 | 2020-08-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beam for event trigger in mobility management |
CN108012315B (zh) | 2016-10-31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
US10841970B2 (en) * | 2017-08-11 | 2020-1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management for beam-swept wakeup signals |
-
2018
- 2018-06-04 CN CN201810565645.8A patent/CN110557812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09 EP EP19815081.5A patent/EP3806550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4-09 US US15/734,966 patent/US115035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4-09 WO PCT/CN2019/081955 patent/WO2019233175A1/zh unknown
- 2019-04-18 TW TW108113553A patent/TWI79555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6901A (zh) * | 2012-12-31 | 2014-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的方法和基站 |
CN107431982A (zh) * | 2015-03-13 | 2017-1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装置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onsiderations on DL reference signals and channels design for NR-U;ZTE;《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3 ,R1-1806460 》;2018052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503543B2 (en) | 2022-11-15 |
WO2019233175A1 (zh) | 2019-12-12 |
EP3806550A4 (en) | 2021-08-18 |
US20210235381A1 (en) | 2021-07-29 |
TW202005448A (zh) | 2020-01-16 |
CN110557812A (zh) | 2019-12-10 |
TWI795555B (zh) | 2023-03-11 |
EP3806550A1 (en) | 2021-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57812B (zh)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
EP392350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 |
WO2019233369A1 (zh) | 节能状态转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
CN110892770B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EP4102756A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11737025B2 (en) | Power-sa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power-saving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WO2019233172A1 (zh) | 一种唤醒区域更新方法及装置 | |
EP3780761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ower saving signal | |
CN111757516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869273A (zh) | 用于监视寻呼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6029563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4152832A1 (en) | Paging ind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 |
CN114424630A (zh) | 一种寻呼消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5699987A (zh) | 用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163516A (zh)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3260022A (zh)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11050400A (zh) |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23536236A (ja) |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システム情報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および伝送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 |
EP436255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11194072A (zh) | 多波束场景下监听寻呼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150957A (zh) | Bwp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产品 | |
CN111050383A (zh)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032141A1 (en) | SSB Enhancement for NR CDRX and DRX Operation | |
US20250071684A1 (en) | Wake-up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e,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medium | |
WO2022067828A1 (zh) | 寻呼信息发送、监听方法及通信装置、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