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557764A -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7764A
CN110557764A CN201810553802.3A CN201810553802A CN110557764A CN 110557764 A CN110557764 A CN 110557764A CN 201810553802 A CN201810553802 A CN 201810553802A CN 110557764 A CN110557764 A CN 110557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ide
side device
carrier
bandwidth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38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美英
缪德山
苗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38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7764A/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37951A priority patent/KR102392481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9/086917 priority patent/WO2019228186A1/zh
Priority to US17/059,657 priority patent/US12133169B2/en
Priority to EP19811334.2A priority patent/EP3813407B1/en
Priority to TW108118944A priority patent/TWI709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7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侧和终端发送信号时,在多个载波或带宽上都配置WUS,存在资源浪费,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不连续,终端的功耗增加以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遗漏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该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终端在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网络侧设备在该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终端根据唤醒信号中的信息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由于唤醒信号中包含终端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对象,所以无需在每个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从而减少资源浪费,使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连续,减小终端功耗以及避免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遗漏。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类型和业务类型多样化,终端省电、节约网络资源和满足各种业务类型的需求并存。为了同时保证终端省电和业务可达,引入一种WUS(wakeup signal,唤醒信号),终端监听WUS时消耗的电量相对比较低,当终端收到WUS时,终端被WUS唤醒,然后启动通信模块,以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如寻呼信号、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RRM(Radio Resource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测量信号、同步信号等,以此来达到终端省电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为空闲态下终端接收唤醒信号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连接状态下终端接收唤醒信号的示意图。当终端处于空闲态/连接态时,终端进入一种极低电量的睡眠状态,当网络侧有下行信号要发送给终端时,网络侧设备向该终端发送唤醒信号,终端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被唤醒,开始与网络侧进行信号代发。当信号代发完成后,终端再次进入极低电量的睡眠状态。
目前,WUS的发送载波、需要唤醒的终端的接收载波以及WUS指示的唤醒终端的数据接收都在同一个载波上。
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和BWP(Bandwidth Part,部分带宽)技术是目前多个通信制式普遍采用的技术。当有多个载波或带宽时,WUS可以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发送,需要唤醒的终端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接收WUS,每个载波或带宽上的WUS用于指示终端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的可能的信号接收。如果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都需要配置WUS的发送的资源,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每个终端的WUS占用的资源分布在各个载波或带宽上,则会使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不连续;终端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都需要接收和/或检测WUS,则会增加终端的功耗;在授权+非授权频谱混合组网时,在非授权频谱上,由于地区法规的限制,任何信号发送之前,都需要进行侦听,在满足没有侦听到其他发送的前提下,才能使用信道,从而造成WUS不能保证发送的情况,造成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遗漏。
因此,目前对于有多个载波或带宽时,需要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配置WUS,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不连续,终端功耗增加以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遗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有多个载波或带宽,网络侧和终端进行信号发送时,存在资源浪费,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不连续,终端的功耗增加以及在非授权频谱上,当信道上有其他信号发送时,WUS信号不能发送,造成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遗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包括:首先网络侧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该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然后网络侧设备在该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其中,该第一对象和该第二对象不相同,该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上述方法,由于网络侧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并且该唤醒信号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该对象包括载波或带宽,所以终端在第一对象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后,根据该唤醒信号中指示的在第一对象和/或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因此,有多个载波或带宽时,无需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都配置WUS,而是在一个载波或带宽上发送WUS,将指示一个或多个终端在一个或多个载波或带宽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置于该WUS中,从而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使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连续,减小终端功耗以及避免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遗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对象为载波,则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若对象为带宽,则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上述方法,对于网络侧设备侧,由于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是用来发送唤醒信号或下行信号的,第二载波或第二带宽是用来发送下行信号的,所以终端侧和网络侧设备进行信号传送时,当对象为载波时,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当对象为带宽时,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主载波,该主载波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的,还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的;或该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辅载波,该辅载波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的,还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的;或该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该至少一个载波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的,还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的;或该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该至少一个载波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的,还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该初始接入带宽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的,还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的;或该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该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的,还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的;或该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该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的,还可以是由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的。
上述两种方法,当第一对象为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时,选择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的方式。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确定后,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的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上发送唤醒信号或下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管理控制信息配置的,动态配置是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上述方法,分别对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以及动态配置的配置方式进行了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均匀随机选择的方式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也可以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一带宽。
上述方法,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的两种方式,可以随机选择配置,也可以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以下测量结果中的一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
上述方法,对无线资源测量结果进行了说明,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也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也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还可以是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时,可以根据无线资源测量结果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则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无线资源测量结果中的数值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也可以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与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上述方法,给出了两种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对象后,还包括:该网络侧设备将确定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
上述方法,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对象后,将确定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以使终端在第一对象上接收唤醒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包括:首先处于睡眠状态的终端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然后该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该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该第一对象和/或该至少一个第二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上述方法,由于唤醒信号中包含用于指示该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所以终端在第一对象上接收到该唤醒信号后,根据该唤醒信号中的信息在该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下行信号。因此,有多个载波或带宽时,无需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都配置WUS,从而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使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连续,减小终端功耗以及避免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遗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对象为载波,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二载波;若对象为带宽,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上述方法,对于终端侧,由于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是用来接收唤醒信号或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第二载波或第二带宽是用来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所以终端侧和网络侧设备进行信号传送时,当对象为载波时,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当对象为带宽时,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主载波,该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该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辅载波,该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该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该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该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该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该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该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上述两种方法,当第一对象为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时,选择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的方式,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确定后,终端在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上接收唤醒信号或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动态配置是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上述方法,分别对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以及动态配置的配置方式进行了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第一对象:
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对象信息,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或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
上述方法,由于终端接收到的网路侧设备发送的对象信息为第一对象的信息,所以终端根据该对象信息在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或带宽的集合中确定第一对象,以在第一对象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收信号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发送唤醒信号模块: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发送下行信号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收信号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唤醒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接收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另外,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空闲态下终端接收唤醒信号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连接态下终端接收唤醒信号的示意图;
图3为多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4为终端带宽动态变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多载波RRC-idle或RRC-inactive下的WUS指示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多载波RRC-idle或RRC-inactive下的WUS指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多载波RRC-connected下的WUS指示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多载波RRC-connected下的WUS指示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网络侧设备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终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网络侧设备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终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方法中网络侧设备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方法中终端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完整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本申请实施例中,名词“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2)本申请实施例中,名词“带宽”是指信号传输所占的频率范围。
(3)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3)“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满足单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一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因此引入了一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CA技术。
CA技术可以将多个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实现增大传输带宽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如图3所示,为多载波聚合的示意图,图3中一共有5个载波,每个载波的传输带宽为20MHZ,将5个带宽为20MHZ的载波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带宽为100MHZ的传输带宽,从而能够有效提到上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载波聚合技术中,终端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用几个载波进行上下行传输。
BWP(Bandwidth Part,部分带宽)技术,有时也用Bandwidth Adaptation指代这个技术,即带宽自适应变化。
在NR中,终端的带宽可以根据终端的业务量动态的变化。如图4所示,为终端带宽动态变化的示意图。图4中,第一个时刻,终端的业务量较大,系统给终端配置一个大带宽(BWP1);第二时刻,终端的业务量较小,系统给终端配置了一个小带宽(BWP2),满足基本的通信需求即可;第三时刻,系统发现BWP1所在带宽内有大范围频率选择性衰落,或者BWP1所在频率范围内资源较为紧缺,于是给终端配置了一个新的带宽(BWP3)。
由上可知,CA技术中有多个载波,BWP技术中有多个带宽,当有多个载波或多个带宽时,在终端省电的前提下,终端和网络侧进行数据通信时,如何解决资源浪费,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不连续,终端功耗高以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遗漏的问题,是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
终端为了省电,在无下行信号接收时,终端处于睡眠状态,也就是低电量状态,当网络侧设备有下行信号发送给终端时,网络侧设备首先向终端发送唤醒信号,将终端唤醒后,然后再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终端接收到唤醒信号后被唤醒,然后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在多载波或多带宽条件下,为了避免在每个载波或带宽上配置唤醒信号,首先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对象,并将确定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同时在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对象为载波或带宽,唤醒信号包含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处于睡眠状态的终端在第一对象上接收到唤醒信号后,终端被唤醒,唤醒后的终端根据唤醒信号中的信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由于只在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上发送唤醒信号,也就是只在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上配置唤醒信号,通过唤醒信号中指示的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载波和/或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使终端能够在相应的载波或带宽上接收下行信号,从而节省资源,使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连续,降低终端功耗以及避免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遗漏。
其中,所述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所述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所述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所述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所述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所述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所述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所述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所述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所述终端等;还可以是各种形式的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所述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
所述网络侧设备,是一种为所述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g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本申请中的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通信系统中为所述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上述场景,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如图5所示,该系统中包括:网络侧设备50和终端51。
网络侧设备50,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终端51,用于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该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终端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网络侧设备在该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终端根据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该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由于唤醒信号中包含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终端可以根据唤醒信号中的信息,确定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对象,所以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即可,无需在每个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从而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使下行可用的总的频谱资源连续,减小终端功耗以及避免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的遗漏。
网络侧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
这里的对象为载波或带宽,其中,载波可以是带内(in-band)的,也可以是带外的(out-band),多个载波可以是多载波聚合(CA)方式,或是双连接(DC)方式,传输数据;
带宽,可以是射频带宽,也可以是基带带宽,这里的射频带宽,是对应一条独立的射频链的支持的带宽;基带带宽,是设备基带独立处理的带宽能力,或是傅里叶变换处理能力支持的带宽或点数。
由于对象为载波或带宽,所以第一对象也就是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第一载波为以下四种载波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一种: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主载波,该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二种: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辅载波,该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三种: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该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四种: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该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一载带宽为以下三种带宽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一种: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该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二种: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该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三种: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该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预先定义,可以是终端在出厂之前,终端和网络侧设备约定好主载波是第一载波,然后将此信息预设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内。
以上提到的静态配置和半静态配置,可以是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也可以是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单元配置的;动态配置,可以是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的配置方式,其它静态配置、半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的配置方式都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的原则,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均匀随机选择的,也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保存的终端使用过的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还可以是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得到的。
这里的均匀随机选择是每次选择的随机事件概率上满足均匀随机分布。
这里的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或信号干扰噪声功率比的测量结果。
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中的数值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这里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中的数值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
如果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则根据测量结果中的最小值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比如可以将测量结果中的最小值对应的载波或带宽配置给终端,作为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如果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中的一种,则根据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比如可以将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对应的载波或带宽配置给终端,作为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第二种: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中不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这种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的方式,首先设定一个门限值,然后网络侧设备将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和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无线资源管理的测量中,如果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则可以选择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作为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如果是接收能量,则可以选择不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作为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
对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根据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比如可以将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对应的载波或带宽配置给终端,作为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根据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时,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可能有多个,此时可以在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中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为一个终端或多个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对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则根据不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比如可以将不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对应的载波或带宽配置给终端,作为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根据不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为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时,不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可能有多个,此时可以在不小于门限值的测量结果中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为一个终端或多个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网络侧设备确定了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后,在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上发送唤醒信号。
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不相同,第一对象既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发送唤醒信号的对象,也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的对象;第二对象是网络侧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的对象。
这里的唤醒信号中的信息可以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也就是说,唤醒信号指示的终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并且每个终端的第一对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唤醒信号指示的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对象可以是发送唤醒信号的对象,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发送唤醒信号的对象。
比如,发送唤醒信号的对象为载波1,唤醒信号指示的终端为终端UE1和终端UE2,终端UE1对应的第二对象为载波1,终端UE2对应的第二对象为载波2和载波3,则唤醒信号中的信息指示终端UE1在载波1上接收和/或检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终端UE2在载波2和载波3上接收和/或检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也就是终端UE1在载波1上接收和/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终端UE2在载波2和载波3上接收和/或检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如果唤醒信号指示的终端为多个,也就是一个唤醒信号中指示的终端有多个,则多个终端的第一对象相同,也就是在唤醒信号中指示的多个终端的接收唤醒信号的载波或带宽是同一个。
比如,发送唤醒信号的对象为载波1,唤醒信号指示的终端为终端UE1和终端UE2,则说明终端UE1和终端UE2的第一对象相同,都为载波1。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空闲态,另一种是连接态。下面分别以这两种状态对唤醒信号中的信息进行说明。
其中,发送WUS的载波为主载波,发送下行信号的载波为主载波和/或辅载波。
1、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idle(空闲)/inactive(非激活)态,网络配置终端在进入空闲态/非激活态时,WUS中指示的终端唤醒,包括至少一个终端,且每个终端的主载波可以不同;当终端的所有载波中,有一个载波需要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时,网络侧设备将WUS在该终端的主载波上发送,这里的下行信号包括寻呼信号,RRM测量等。
WUS在所有的主载波上发送,指示终端唤醒。进一步的,WUS指示在所有的载波上,终端是否需要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这里所有的载波包括主载波和辅载波。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为第一种多载波RRC-idle或RRC-inactive下的WUS指示的示意图。
图6中,WUS指示一个终端或多个终端接收和/或检测paging寻呼信号,WUS1指示两个终端在相同的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paging寻呼信号,即WUS1指示终端UE1和终端UE2在载波CC1上接收和/或检测paging寻呼信号;
WUS2指示一个终端在一个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paging寻呼信号,即WUS2指示终端UE3在载波CC4上接收和/或检测paging寻呼信号。
图7所示,为第二种多载波RRC-或RRC-inactive下的WUS指示的示意图。
图7中,WUS指示多个终端在多个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不同的下行信号。WUS3指示终端UE1和终端UE2在载波CC1上接收和/或检测寻呼信号、RRM测量信号,在载波CC2上接收和/或RRM测量信号,在载波CC3上接收和/或RRM测量信号,在载波CC4上接收和/或RRM测量信号。
2、RRC-Connected(连接)态,网络配置终端在进入连接态/非激活态时,WUS指示的终端的唤醒,包括至少一个终端,且每个终端的主载波可以不同;当终端的所有载波中,有一个载波需要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时,网络侧设备将WUS在该终端的主载波上发送,这里的下行信号包括PDCCH信号,RRM测量等。
WUS在所有的主载波上发送,指示终端唤醒。进一步的,WUS指示在所有的载波上,终端是否需要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这里所有的载波包括主载波和辅载波。
可选的一种方式是第一载波是主载波,当第一载波是主载波时,WUS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载波也可以是辅载波,当第一载波是辅载波时,WUS在辅载波上发送。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为第一种多载波RRC-connected下的WUS指示的示意图。
图8中,WUS指示不同的终端在不同的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相同的下行信号。WUS1指示终端UE1和终端UE2两个终端在载波CC1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在载波CC2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在载波CC3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在载波CC4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
如图9所示,为第二种多载波RRC-connected下的WUS指示的示意图。
如果同一个终端在不同的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相同的下行信号,则可以在不同的唤醒信号中指示终端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图9中,终端UE1在载波CC1和载波CC2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则可以用两个唤醒信号指示,唤醒信号WUS3和唤醒信号WUS4。WUS3用于指示终端UE1在载波CC1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WUS4用于指示终端UE1在载波CC2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
当有多个终端时,多个终端在不同的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相同的下行信号,也可以在不同的唤醒信号中指示多个终端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图9中,终端UE1和终端UE2在载波CC3和载波CC4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时,用两个唤醒信号指示,唤醒信号WUS5和唤醒信号WUS6。WUS5用于指示终端UE1和终端UE2在载波CC3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WUS6用于指示终端UE1和终端UE2在载波CC4上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RRM测量信号。
网络侧设备确定了第一对象后,将确定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后,在该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确定第一对象,或在该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确定该第一对象。
相应地,终端的第一对象是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由于终端的第一对象是根据网络侧发送的对象信息确定的,所以终端的第一载波为以下四种载波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一种: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主载波,该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二种: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辅载波,该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三种: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该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四种: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该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由于终端的第一对象是根据网络侧发送的对象信息确定的,所以终端的第一载带宽为以下三种带宽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一种: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该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二种: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该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第三种: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该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这里的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管理控制信息配置的;动态配置是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终端确定了第一对象后,在第一对象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
在接收唤醒信号之前,终端处于睡眠状态,也就是低电量状态,在睡眠状态,终端无法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只能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息,如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以及侦听唤醒信号。
处于睡眠状态的终端在第一对象上接收到唤醒信号后,处于睡眠状态的终端被唤醒。
此处终端的唤醒,是指终端从睡眠模式进入激活模式,也就是终端准备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空闲态,另一种是连接态。下面分别以这两种状态进行说明。
1、RRC-idle/inactive态,网络配置终端在进入空闲态/非激活态时,终端进入睡眠模式,进入睡眠模式的终端,仅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当终端接收到唤醒信号后,终端进入激活模式,准备接收寻呼信号,和/或RRM测量信号,和/或同步信号。
2、RRC-Connected(连接)态,网络配置终端在进入连接态/非激活态时,终端进入睡眠模式,进入睡眠模式的终端,仅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当终端接收到唤醒信号后,终端进入激活模式,准备接收和/或检测PDCCH信号,和/或RRM测量信号,和/或同步信号。
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唤醒信号后,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这里的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中包含的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是相对应的。
比如,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的唤醒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终端为UE1,载波为载波A和载波B,则网络侧设备在载波A和载波B上向终端UE1发送下行信号。
由于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向终端发送唤醒信号,在该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所以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对象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
也就是说,当对象为载波时,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当对象为带宽时,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相应地,若对象为载波,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若对象为带宽,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网络侧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处于睡眠状态的终端在该第一对象上接收唤醒信号,处于睡眠状态的终端被唤醒,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这里的第一对象和/或第二对象为网络侧设备发送给终端的唤醒信号中包含的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
这里的下行信号包括寻呼信号,PDCCH信号、RRM测量信号和同步信号等。
当终端的状态为RRC-idle/inactive态时,下行信号为寻呼信号、RRM测量信号、同步信号等;当终端的状态为RRC-Connected态时,下行信号为PDCCH信号、RRM测量信号、同步信号等。
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该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该第一对象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比如,网络侧设备在载波1上发送下行信号,唤醒信号中指示终端UE1在载波1上接收寻呼信号,则终端UE1根据唤醒信号中的信息,确定在载波1上接收寻呼信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由于该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并且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系统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00、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01,其中,所述存储单元1001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1000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000执行下列过程:
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0具体用于:
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
或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0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由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可选的,所述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0还用于:
通过均匀随机选择的方式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或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一带宽。
可选的,所述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下列信息的测量结果中的一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0具体用于:
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中的数值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或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与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0还用于:
将确定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由于该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中的终端,并且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系统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100、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101,其中,所述存储单元1101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1100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100执行下列过程:
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100具体用于:
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或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100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可选的,所述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100具体用于:
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第一对象: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对象信息,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或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由于该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并且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系统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包括唤醒信号发送模块1200和下行信号发送模块1201:
唤醒信号发送模块1200: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
下行信号发送模块1201: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可选的,所述唤醒信号发送模块1200具体用于:
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
或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可选的,所述唤醒信号发送模块1200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可选的,所述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唤醒信号发送模块1200还用于:
通过均匀随机选择的方式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或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一带宽。
可选的,所述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下列信息的测量结果中的一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唤醒信号发送模块1200具体用于:
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中的数值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或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与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可选的,所述唤醒信号发送模块1200还用于:
将确定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由于该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中的终端,并且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系统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包括唤醒模块1300和接收检测模块1301:
唤醒模块1300:用于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
接收检测模块1301:用于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可选的,所述唤醒模块1300具体用于:
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或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可选的,所述唤醒模块1300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可选的,所述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唤醒模块1300具体用于:
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第一对象: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对象信息,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或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系统中网络侧设备侧发送信号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系统中终端侧发送信号的方法的步骤。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400、网络侧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
步骤1401、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可选的,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
或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可选的,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可选的,所述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
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均匀随机选择的方式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或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一带宽。
可选的,所述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下列信息的测量结果中的一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中的数值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或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与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对象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确定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中的终端,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500、处于睡眠状态的终端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
步骤1501、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可选的,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
或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可选的,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或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可选的,所述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可选的,所述终端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第一对象: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对象信息,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或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完整方法包括:
步骤1600、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对象;
步骤1601、网络侧设备将确定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
步骤1602、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
步骤1603、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确定终端的第一对象;
步骤1604、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的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
步骤1605、终端在第一对象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唤醒信号,终端被唤醒;
步骤1606、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步骤1607、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唤醒信号,确定接收下行信号的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并在该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以上参照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申请。应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一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块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块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方法。
相应地,还可以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来实施本申请。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采取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实现的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由指令执行系统来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而使用。在本申请上下文中,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意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输、或传送程序,以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或
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
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均匀随机选择的方式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一带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下列信息的测量结果中的一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中的数值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与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对象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确定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
9.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处于睡眠状态的终端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或
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
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13.如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第一对象: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对象信息,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或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
14.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
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或
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至少一个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至少一个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静态或半静态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
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通过均匀随机选择的方式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或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一带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包括下列信息的测量结果中的一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结果、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测量结果。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中的数值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或根据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结果与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载波或第一带宽。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将确定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发送给终端。
22.一种接收信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
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为载波,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或所述对象为带宽,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的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宽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带宽。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主载波,所述主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所述终端的辅载波,所述辅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载波是非授权频谱所在的至少一个载波,所述至少一个载波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初始接入带宽,所述初始接入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部分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或
所述第一带宽是所述终端的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所述可用带宽的全部带宽是预先定义,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半静态配置,或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动态配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静态或半静态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息配置的;
所述动态配置是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的。
26.如权利要求22~25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第一对象: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对象信息,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载波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或在所述终端全部可用的接收带宽的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对象。
27.一种发送信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唤醒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上发送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
下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发送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28.一种接收信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唤醒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对象上发送的唤醒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
接收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唤醒信号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上进行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检测的信息,在第一对象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载波上接收和/或检测下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相同,所述对象为载波或带宽。
2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553802.3A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0557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3802.3A CN110557764A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KR1020207037951A KR102392481B1 (ko) 2018-05-31 2019-05-14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CT/CN2019/086917 WO2019228186A1 (zh) 2018-05-31 2019-05-14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US17/059,657 US12133169B2 (en) 2018-05-31 2019-05-14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of signal
EP19811334.2A EP3813407B1 (en) 2018-05-31 2019-05-14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TW108118944A TWI709316B (zh) 2018-05-31 2019-05-31 一種發送和接收訊號的方法及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3802.3A CN110557764A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764A true CN110557764A (zh) 2019-12-10

Family

ID=6869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3802.3A Pending CN110557764A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2133169B2 (zh)
EP (1) EP3813407B1 (zh)
KR (1) KR102392481B1 (zh)
CN (1) CN110557764A (zh)
TW (1) TWI709316B (zh)
WO (1) WO201922818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935A (zh) * 2018-08-31 2019-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载波激活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260022A (zh) * 2020-02-07 2021-08-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4145727A1 (zh) * 2023-01-03 2024-07-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110357A (ko) * 2023-01-06 2024-07-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웨이크업 수신기를 가진 단말의 rrm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0619A (zh) * 2016-05-10 2017-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低功率接收器
WO2018017008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 wake-up signal and user data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5481B2 (en) 2008-09-05 2013-08-20 Mediatek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CN102036346B (zh) 2009-09-30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09478B (zh) 2013-01-17 2018-05-25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扩展不连续接收的技术和系统
US9872252B1 (en) * 2016-09-30 2018-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with multiple-stage wake-up
PT3257321T (pt) * 2015-03-13 2020-03-06 Huawei Tech Co Ltd Aparelho e métodos n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para receção descontínua e receção de dados
US9525540B1 (en) * 2015-06-18 2016-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bedded wake-up signaling
CN106572472B (zh) * 2015-10-13 2019-09-13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非授权载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7604B (zh) * 2016-11-11 2019-08-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0619A (zh) * 2016-05-10 2017-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低功率接收器
WO2018017008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 wake-up signal and user data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PPLE: "NR UE Power Saving", 《3GPP TSG-RAN MEETING #97 R1-180459》 *
MEDIATEK: "Miscellaneous Issues of NB-IOT Wake up Signal",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1BIS R2-1805101》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935A (zh) * 2018-08-31 2019-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载波激活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196935B (zh) * 2018-08-31 2021-08-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载波激活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937180B2 (en) 2018-08-31 2024-03-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arrier activation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260022A (zh) * 2020-02-07 2021-08-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260022B (zh) * 2020-02-07 2022-12-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4145727A1 (zh) * 2023-01-03 2024-07-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19232A1 (en) 2021-07-15
WO2019228186A1 (zh) 2019-12-05
TWI709316B (zh) 2020-11-01
TW202005323A (zh) 2020-01-16
US12133169B2 (en) 2024-10-29
EP3813407A4 (en) 2021-08-04
EP3813407B1 (en) 2023-09-13
KR20210013223A (ko) 2021-02-03
EP3813407A1 (en) 2021-04-28
KR102392481B1 (ko)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422B (zh) 用于小区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33369A1 (zh) 节能状态转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085622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over an unlicensed band in cellular networks
US11917544B2 (en) Energy-sa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TWI709316B (zh) 一種發送和接收訊號的方法及設備
WO2019233188A1 (zh) 节能信号发送的方法、节能信号接收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3391604B (zh) 小基站休眠的控制方法
CN113163413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52036A (zh) 上行资源的授权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043139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375226B1 (ko) Pdcch 블라인드 검출 방법, 단말 및 네트워크 측 기기
CN113872629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74444B (zh) 省电信号的参数动态变更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WO2018077258A1 (zh) 指示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2118768A (zh)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控制载波通信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45922B (zh) 省电信号的图案参数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950132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4449527A (zh) 资源测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EP4346292A1 (en) Scell preparation
US20230224924A1 (en) Frequency-selective light dormancy using resource block sets
EP4447550A1 (en) Avoidance of rrm measurements by ue in static/semi-static conditions within wus coverage of multiple cells
CN110636611B (zh) 一种侦听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CN110891309B (zh) 一种侦听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WO202502629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8524489A (zh) 唤醒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