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1610B - 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51610B CN110551610B CN201910931837.0A CN201910931837A CN110551610B CN 110551610 B CN110551610 B CN 110551610B CN 201910931837 A CN201910931837 A CN 201910931837A CN 110551610 B CN110551610 B CN 1105516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plate
- pump
- power source
- culture flas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08—Flask, bottle or test tub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48—Holding appliances; Racks; Suppor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7/00—Means for mixing,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fluids in the vessel
- C12M27/10—Rotating vesse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泵液结构、第二泵液结构以及安装支架;第一泵液结构包括第一移动结构、第一泵液管以及第一蠕动泵,第二泵液结构包括第二移动结构、第二泵液管以及第二蠕动泵;第一蠕动泵与第一泵液管连接,第一蠕动泵与第一移动结构连接,第一移动结构连接与安装支架上;第二蠕动泵与第二泵液管连接,第二蠕动泵与第二移动结构连接,第二移动结构连接与安装支架上。本发明通过设置集成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一泵液结构以及第二泵液结构,进行不同方位的泵液操作,借助瓶子夹持旋转结构对培养瓶的夹持和旋转,实现多组自动泵液操作,空间利用率高,且提高泵液效率,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液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指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培养液的泵入和泵出,现有的方式是采用人工泵液的方式,由人工手持培养瓶后,将蠕动泵管插设在培养瓶内,进行泵液操作,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现有的自动泵液装置,一般采用一套蠕动泵和蠕动泵管进行泵液操作,同一蠕动泵管实现液体的泵入和泵出,会导致培养液的污染,进而造成细胞培养失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装置,实现多组自动泵液操作,空间利用率高,且提高泵液效率,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泵液装置,包括第一泵液结构、第二泵液结构以及安装支架;所述第一泵液结构包括第一移动结构、第一泵液管以及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二泵液结构包括第二移动结构、第二泵液管以及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一蠕动泵与所述第一泵液管连接,所述第一蠕动泵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结构连接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蠕动泵与所述第二泵液管连接,所述第二蠕动泵与所述第二移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结构连接与所述安装支架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一移液板、第一换管板以及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移液板与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且所述第一换管板与所述第一移液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换管板连接,所述第一泵液管嵌入在所述第一导向杆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液板的外侧面朝内凹陷,形成插槽,所述第一换管板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导向杆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泵液管嵌入在所述导向槽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移液板、第二换管板以及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移液板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且所述第二换管板与所述第二移液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换管板连接,所述第二泵液管嵌入在所述第二导向杆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竖直侧板以及横向连接板,所述横向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竖直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于所述竖直侧板远离所述横向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板远离所述竖直侧板的一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横向连接板上设有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朝外倾斜布置的倾斜连接板,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于所述倾斜连接板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液板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一泵液管内是否有液体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移液板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二泵液管内是否有液体的第二传感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泵液装置还包括瓶子夹持旋转结构,所述瓶子夹持旋转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下方,所述瓶子夹持旋转结构包括摆臂组件、旋转组件以及夹持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于所述摆臂组件上,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所述旋转组件上,且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若干供培养瓶放置在内的空间;通过夹持组件夹持置于间隔内的培养瓶,并由旋转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由第一移动结构带动第一泵液管插入培养瓶内或第二移动结构上的第二泵液管插入培养瓶内,以进行泵液操作,泵液完成后,若当前培养瓶内存在液体,则由旋转组件带动培养瓶进行旋转,以对培养瓶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泵液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
通过夹持组件夹持置于间隔内的培养瓶,并由旋转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由第一移动结构带动第一泵液管插入培养瓶内或第二移动结构上的第二泵液管插入培养瓶内,以进行泵液操作,泵液完成后,若当前培养瓶内存在液体,则由旋转组件带动培养瓶进行旋转,以对培养瓶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集成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一泵液结构以及第二泵液结构,进行不同方位的泵液操作,借助瓶子夹持旋转结构对培养瓶的夹持和旋转,实现多组自动泵液操作,空间利用率高,且提高泵液效率,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泵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除瓶子夹持旋转结构);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泵液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去除瓶子夹持旋转结构);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泵液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去除瓶子夹持旋转结构);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泵液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去除瓶子夹持旋转结构);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瓶子夹持旋转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瓶子夹持旋转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瓶子夹持旋转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瓶子夹持旋转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图1~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泵液装置,可以运用在进行多组液体的泵入和泵出操作场景中。
请参阅图1,上述的泵液装置包括第一泵液结构、第二泵液结构以及安装支架;第一泵液结构包括第一移动结构、第一泵液管以及第一蠕动泵,第二泵液结构包括第二移动结构、第二泵液管以及第二蠕动泵;第一蠕动泵与第一泵液管连接,第一蠕动泵与第一移动结构连接,第一移动结构连接与安装支架上;第二蠕动泵与第二泵液管连接,第二蠕动泵与第二移动结构连接,第二移动结构连接与安装支架上。
利用安装支架将两组泵液结构集成在一起,既可以实现多组自动泵液操作,空间利用率高,且提高泵液效率,成本低。另外,借助多个蠕动泵实现液体的泵入和泵出分离,更好的提高整个培养过程的洁净程度,提高整个细胞培养的成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第一移动结构包括第一动力源86、第一移液板84、第一换管板80以及第一导向杆82,第一动力源86连接于安装支架上,第一移液板84与第一动力源86连接,且第一换管板80与第一移液板84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导向杆82与第一换管板80连接,第一泵液管嵌入在第一导向杆82内。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动力源86包括长行程气缸,为第一泵液管插设在培养瓶40内提供动力。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第一移液板84的外侧面朝内凹陷,形成插槽,第一换管板80插设在插槽内,采用插槽与第一换管板80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的第一换管板8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移液板84上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插槽的下方,以起到对第一换管板80安装时的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向杆82上设有导向槽83,第一泵液管嵌入在导向槽83内。该导向槽83的直径略小于第一泵液管的直径,才能确保第一泵液管能够固定在第一导向杆82内。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动力源86通过第一安装块85与第一移液板84连接,该第一安装块85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一动力源86连接,且第一移液杆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一安装块8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一导向杆82呈竖立状间隔与第一移液板84连接,且该第一动力源86也是呈竖直状连接在安装支架上,实现第一泵液管处于竖立状态。
于其他实施例,若干个第一导向杆82与第一移液板84之间成一定角度,以使实现第一泵液管处于倾斜状态,可在实际情况下进行不同的选择,只需要更换第一移液板84便可实现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角度和尺寸的第一导向杆82,实用性强。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第一移液板84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一泵液管内是否有液体的第一传感器81。
另外,上述的第一导向杆82能准确地将第一泵液管插设在培养瓶40底进行泵液操作。该第一导向杆82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一换管板80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第一导向杆82上设有第一连接底座821,该第一连接底座82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一换管板8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第一移液板84的下端朝下延伸有若干个传感器安装架841,第一导向杆82内设有第一通孔,该传感器安装架841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布置,且上述的第一传感器81嵌入在第二通孔内,第一传感器81显露于第一通孔,以实现第一传感器81的安装以及便于第一传感器81检测第一泵液管内的液体存在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第二移动结构包括第二动力源90、第二移液板95、第二换管板94以及第二导向杆93,第二动力源90连接于安装支架上,第二移液板95与第二动力源90连接,且第二换管板94与第二移液板95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导向杆93与第二换管板94连接,第二泵液管嵌入在第二导向杆93内。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动力源90包括短行程气缸,为第二泵液管插设在培养瓶40内提供动力。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第二移液板95的外侧面朝内凹陷,形成第二插槽96,第二换管板94插设在第二插槽96内,采用第二插槽96与第二换管板94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的第二换管板94。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移液板95上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第二插槽96的下方,以起到对第二换管板94安装时的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导向杆93上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泵液管嵌入在第二导向槽内。该第二导向槽的直径略小于第二泵液管的直径,才能确保第二泵液管能够固定在第二导向杆93内。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动力源90通过第二安装块97与第二移液板95连接,该第二安装块97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动力源90连接,且第二移液杆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安装块9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二导向杆93呈竖立状间隔与第二换管板94连接,且该第二动力源90呈倾斜状连接在安装支架上,实现第二泵液管处于倾斜状态,以满足不同泵液场景下的需求。
于其他实施例,若干个第二导向杆93与第二换管板94之间成一定角度,以使实现第二泵液管处于倾斜状态或竖直状态,可在实际情况下进行不同的选择,只需要更换第二换管板94便可实现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角度和尺寸的第二导向杆93,实用性强。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第二移液板95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二泵液管内是否有液体的第二传感器92。
另外,上述的第二导向杆93能准确地将第二泵液管插设在培养瓶40内进行泵液操作。该第二导向杆93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换管板94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第二导向杆93上设有第二连接底座931,该第二连接底座93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换管板94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第二移液板95的下端朝下延伸有若干个第二传感器安装架91,第二导向杆93内设有第三通孔,该第二传感器安装架91上设有第四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对齐布置,且上述的第二传感器92嵌入在第四通孔内,第二传感器92显露于第四通孔,以实现第二传感器92的安装以及便于第二传感器92检测第二泵液管内的液体存在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安装支架包括竖直侧板100以及横向连接板101,横向连接板101连接于竖直侧板100的外侧;第一动力源86连接于竖直侧板100远离横向连接板101的一侧;第二动力源90连接于横向连接板101远离竖直侧板100的一侧。
具体地,横向连接板101上设有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朝外倾斜布置的倾斜连接板102,第二动力源90连接于倾斜连接板10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源86呈竖直状布置,而第二动力源90呈倾斜状布置,且第一移动结构以及第二移动结构布置于安装支架的不同侧,可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导向槽83的开口朝向与第二导向槽的开口朝向不一致,这样子,才可以便于第一泵液管以及第二泵液管的安装和拆卸。
另外,上述的安装支架外设有泵组外罩70,上述的第一蠕动泵以及第二蠕动泵连接于该安装支架上,且泵组外罩70上设有第三限位块,该第三限位块分别与第一泵液管以及第二泵液管抵接,以实现对第一泵液管以及第二泵液管的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限位块包括调节板72以及限位杆71,其中,限位杆71与调节板72连接,限位杆71穿过泵组外罩70,且限位杆71分别与第一泵液管以及第二泵液管抵接。
当需要泵出液体时,第二动力源90缩回,第一动力源86伸出,第一蠕动泵开始回吸,当第一传感器81检测到第一泵液管内的液体,以确认回吸,在设定时间后,若第一传感器81未检测到液体,则确认液体已经泵出完毕;当需要泵入液体时,第一动力源86缩回,第二动力源90伸出,第二蠕动泵开始泵送液体,当第二传感器92检测到第二泵液管内的液体,以确认泵送液体,在设定时间后,若第二传感器92未检测到液体,则确认液体已经泵送完毕,此时第二动力源90缩回。采用第一传感器81以及第二传感器92反馈配合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定量泵液,可达到安全可控地非接触式加液和排液。
请参阅图5至图8,上述的泵液装置还包括瓶子夹持旋转结构,瓶子夹持旋转结构位于安装支架的下方,摆臂组件、旋转组件以及夹持组件,旋转组件连接于摆臂组件上,夹持组件连接于旋转组件上,且夹持组件上设有若干供培养瓶40放置在内的空间;通过夹持组件夹持置于间隔内的培养瓶40,并由旋转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由第一移动结构带动第一泵液管插入培养瓶40内或第二移动结构上的第二泵液管插入培养瓶40内,以进行泵液操作,泵液完成后,若当前培养瓶40内存在液体,则由旋转组件带动培养瓶40进行旋转,以对培养瓶40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旋转组件用于对培养瓶40的状态进行旋转切换,比如从竖立状态转为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等,而夹持组件是对培养瓶40进行夹持,既能固定培养瓶40,还可以配合着旋转组件完成培养瓶40状态的切换,以便于采用同一结构配合完成培养瓶40内细胞培养的泵液以及液体混匀等不同步骤,实用性强。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上述的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动力源60、连接块21以及转臂组件,转臂组件通过连接块21与旋转动力源60连接,旋转动力源60置于摆臂组件内,且夹持组件连接于转臂组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旋转动力源60包括伺服电机,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上述的旋转动力源60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动力源,比如马达等。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上述的转臂组件包括转臂护罩22以及转臂主体20,转臂主体20与转臂护罩22之间围合形成有一容腔,夹持组件连接于转臂主体20上,转臂护罩22与连接块21连接。
该连接块21上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供旋转动力源60的输出轴穿过,以实现旋转动力源60的工作带动转臂护罩22以及转臂主体20转动,进而达到带动培养瓶40的转动,以实现切换培养瓶40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8,夹持组件包括若干个夹持动力源30以及若干个夹持板31,夹持动力源30连接于转臂主体20上,且夹持动力源30上连接有夹持板31。
利用夹持动力源30带动夹持板31沿着靠近转臂主体20的方向移动或者远离转臂主体20的方向移动,实现对培养瓶40的夹持和松开。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板31与该转臂主体20平行布置,这样子能够使得夹持板31以及转臂主体20与培养瓶40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更加稳固地夹持住培养瓶4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与图8,上述的转臂主体20上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导向块23,导线块内设有凹槽,夹持动力源30连接于凹槽内,且相邻导向块23与所述夹持板31之间围合形成上述的空间。
具体的,导向块23的两侧面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朝外倾斜,形成导向面。
利用导向面对培养瓶40处于被夹持时的导向和定位,以使得培养瓶40能够更好地依次按照一个空间一个培养瓶40的规则固定在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向块23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转臂主体20上,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向块23可以与转臂主体20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上述的转臂护罩22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检测培养瓶40是否放置在空间内的第三传感器50,第三传感器50置于容腔内。
另外,在转臂护罩22内设有若干个凸柱26,第三传感器50通过凸柱26固定于容腔内。
具体地,上述的转臂主体20上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上述的第三传感器50显露在第三通孔外,以便于检测培养瓶40是否放置在对应的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7与图8,上述的转臂护罩22上设有供线缆和气管穿过的第五通孔25,第五通孔25内插设有第一密封接头24。
利用该第五通孔25将夹持动力源30的线缆和气管输出,第一密封接头24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密封程度,确保夹持动力源30的工作环境的密闭,减少灰尘等对夹持动力源30的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上述的摆臂组件包括摆臂主体10以及摆臂护罩11,摆臂主体10与摆臂护罩11之间围合形成供旋转动力源60安装在内的空腔。
在一实施例中,摆臂护罩11上设有供线缆和气管穿过的第四通孔13,第四通孔13内插设有第二密封接头12。
利用该第四通孔13将夹持动力源30的线缆和气管输入,第二密封接头12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密封程度,确保旋转动力源60的工作环境的密闭,减少灰尘等对旋转动力源60的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摆臂护罩1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摆臂主体10连接,实现摆臂护罩11以及摆臂主体10的可拆卸式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槽与上述的容腔相通,以便于将夹持动力源30的线缆和气管等整理于容腔内,并借助第一密封接头24输出,以便于保持整个结构的整齐程度。
由于转臂主体20上可以设置多个夹持动力源30,用于夹持多个培养瓶40,通过可精确控制角度的旋转动力源60驱动多个培养瓶40旋转,以实现横放静置、摇摆混匀、竖放吸液、倾斜加液等功能,竖放松开或夹紧培养瓶40,还可放下培养瓶40,实现一个结构配合完成多个操作步骤,实现多种姿态转换,提高空间利用率。
当转臂主体20上的第三传感器50检测到培养瓶40到位后,驱动夹持动力源30夹紧培养瓶40,此时培养瓶40处于竖立状态,可由竖直状态的第一泵液结构进行加液体操作,并驱动旋转动力源60转动,使培养瓶40处于倾斜状态,由斜上方的第二泵液管插入到培养瓶40内进行加液体操作,此后,再由旋转动力源60进行往复式转动,以使得培养瓶40内的液体进行充分地混匀,以提高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消化反应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动力源30包括夹持气缸,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上述的夹持动力源30还可以包括伸缩气缸等,以驱动夹持板31移动,完成松开或者夹紧培养瓶40的操作。
通过设置固定在摆臂组件上的旋转组件,并将夹持组件固定在旋转组件上,由旋转组件带动夹持组件旋转,而夹持组件夹持着培养瓶40,进而实现对培养瓶40的旋转,可将培养瓶40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混匀,实现提高细胞培养的效率,整个结构的密闭程度高,全程无人工操作,能确保环境的洁净程度。
上述的泵液装置,通过设置集成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一泵液结构以及第二泵液结构,进行不同方位的泵液操作,借助瓶子夹持旋转结构对培养瓶40的夹持和旋转,实现多组自动泵液操作,空间利用率高,且提高泵液效率,成本低。
在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泵液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
通过夹持组件夹持置于间隔内的培养瓶40,并由旋转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由第一移动结构带动第一泵液管插入培养瓶40内或第二移动结构上的第二泵液管插入培养瓶40内,以进行泵液操作,泵液完成后,若当前培养瓶40内存在液体,则由旋转组件带动培养瓶40进行旋转,以对培养瓶40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泵液装置的工作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泵液装置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8)
1.泵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泵液结构、第二泵液结构以及安装支架;所述第一泵液结构包括第一移动结构、第一泵液管以及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二泵液结构包括第二移动结构、第二泵液管以及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一蠕动泵与所述第一泵液管连接,所述第一蠕动泵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结构连接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蠕动泵与所述第二泵液管连接,所述第二蠕动泵与所述第二移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结构连接与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一移液板、第一换管板以及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移液板与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且所述第一换管板与所述第一移液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换管板连接,所述第一泵液管嵌入在所述第一导向杆内;
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移液板、第二换管板以及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移液板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且所述第二换管板与所述第二移液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换管板连接,所述第二泵液管嵌入在所述第二导向杆内;
第二移液板的外侧面朝内凹陷,形成在第二插槽,第二换管板插设在第二插槽内;
第二移液板上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第二插槽的下方;
第二导向杆上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泵液管嵌入在第二导向槽内,该第二导向槽的直径略小于第二泵液管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液板的外侧面朝内凹陷,形成插槽,所述第一换管板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泵液管嵌入在所述导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竖直侧板以及横向连接板,所述横向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竖直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于所述竖直侧板远离所述横向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板远离所述竖直侧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板上设有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朝外倾斜布置的倾斜连接板,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于所述倾斜连接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液板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一泵液管内是否有液体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移液板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二泵液管内是否有液体的第二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液装置还包括瓶子夹持旋转结构,所述瓶子夹持旋转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下方,所述瓶子夹持旋转结构包括摆臂组件、旋转组件以及夹持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于所述摆臂组件上,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所述旋转组件上,且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若干供培养瓶放置在内的空间;通过夹持组件夹持置于间隔内的培养瓶,并由旋转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由第一移动结构带动第一泵液管插入培养瓶内或第二移动结构上的第二泵液管插入培养瓶内,以进行泵液操作,泵液完成后,若当前培养瓶内存在液体,则由旋转组件带动培养瓶进行旋转,以对培养瓶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8.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泵液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夹持组件夹持置于间隔内的培养瓶,并由旋转组件旋转至设定角度,由第一移动结构带动第一泵液管插入培养瓶内或第二移动结构上的第二泵液管插入培养瓶内,以进行泵液操作,泵液完成后,若当前培养瓶内存在液体,则由旋转组件带动培养瓶进行旋转,以对培养瓶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31837.0A CN110551610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31837.0A CN110551610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51610A CN110551610A (zh) | 2019-12-10 |
CN110551610B true CN110551610B (zh) | 2023-11-21 |
Family
ID=68741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31837.0A Active CN110551610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51610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12285A1 (en) * | 2005-04-13 | 2006-10-1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Fluid dispenser, fluid dispensing method and assay apparatus for assay in utiliz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
CN102527279A (zh) * | 2011-12-22 | 2012-07-04 | 深圳市卫邦科技有限公司 | 药液摇匀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
CN207987241U (zh) * | 2017-12-21 | 2018-10-19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自动移液装置 |
WO2019010515A1 (de) * | 2017-07-14 | 2019-01-17 | Meon Medical Solutions Gmbh & Co Kg | Automatische pipettiervorrichtung für den proben- und/oder reagenzientransfer und verfahren zum transferieren von flüssigen proben und/oder reagenzien |
CN208617904U (zh) * | 2018-07-14 | 2019-03-19 | 安徽细胞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细胞培养瓶存放架 |
CN110252430A (zh) * | 2019-07-02 | 2019-09-20 | 英诺维尔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液体操作平台 |
CN210974629U (zh) * | 2019-09-29 | 2020-07-10 | 深圳赛动生物自动化有限公司 | 泵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49920A1 (de) * | 2005-10-17 | 2007-04-19 | Manz Automation Ag | Roboteranordnung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10931837.0A patent/CN1105516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12285A1 (en) * | 2005-04-13 | 2006-10-1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Fluid dispenser, fluid dispensing method and assay apparatus for assay in utiliz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
CN102527279A (zh) * | 2011-12-22 | 2012-07-04 | 深圳市卫邦科技有限公司 | 药液摇匀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
WO2019010515A1 (de) * | 2017-07-14 | 2019-01-17 | Meon Medical Solutions Gmbh & Co Kg | Automatische pipettiervorrichtung für den proben- und/oder reagenzientransfer und verfahren zum transferieren von flüssigen proben und/oder reagenzien |
CN207987241U (zh) * | 2017-12-21 | 2018-10-19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自动移液装置 |
CN208617904U (zh) * | 2018-07-14 | 2019-03-19 | 安徽细胞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细胞培养瓶存放架 |
CN110252430A (zh) * | 2019-07-02 | 2019-09-20 | 英诺维尔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液体操作平台 |
CN210974629U (zh) * | 2019-09-29 | 2020-07-10 | 深圳赛动生物自动化有限公司 | 泵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51610A (zh) | 2019-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34016B (zh) | 锂电池自动注液封装机的真空注液静置封装单元 | |
CN108032059B (zh) | 光电探测器对管座的自动插装装置 | |
CN117863107A (zh) | 一种基于固态电池的零部件用的夹具及其夹持方法 | |
CN108466050A (zh) | 全自动风扇叶轮压装装置 | |
CN110551610B (zh) | 泵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0974629U (zh) | 泵液装置 | |
CN114310234B (zh) | 一种隔膜泵用滑动组件自动装配装置 | |
CN210878479U (zh) | 吸气式旋转取料螺丝机 | |
CN220218345U (zh) | 过滤器的内外壳装配装置 | |
CN115816394B (zh) | 一种输送泵组装固定架加工用紧固工装 | |
CN110564587B (zh) | 瓶子夹持旋转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9509660B (zh) | 一种多规格多结构平衡杆一体组装机 | |
CN203109577U (zh) | 一种螺丝夹取装置 | |
CN110564616B (zh) | 多工位切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1735574A (zh) | 一种滤芯上料检测设备 | |
CN110900171A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盖自动装配设备 | |
CN210974631U (zh) | 瓶子夹持旋转结构 | |
CN210964873U (zh) | 一种自动配液装置 | |
CN211465402U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盖自动装配设备 | |
CN210668532U (zh) | 一种真空注液装置 | |
CN110538592B (zh) | 一种自动配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1373954U (zh) | 一种螺杆真空泵气密性检测工装 | |
CN210742447U (zh) | 工件fpc检测设备 | |
CN211016809U (zh) | 一种电容、电池在真空环境下实现注液的设备 | |
CN210549298U (zh) | 圆螺母止动垫圈连续送料装置及流水线装配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