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6336B - 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46336B CN110546336B CN201880027259.1A CN201880027259A CN110546336B CN 110546336 B CN110546336 B CN 110546336B CN 201880027259 A CN201880027259 A CN 201880027259A CN 110546336 B CN110546336 B CN 1105463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members
- mounting
- spacer
- coup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438 extruded produc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35 Galvanized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484 but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H])C([H])([H])C([H])([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7 galvanized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388—Separate connect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0/00—Sunshades, e.g. Florentine blinds or jalousies; Outside screens; Awnings or baldachins
- E04F10/08—Sunshades, e.g. Florentine blinds or jalousies; Outside screens; Awnings or baldachins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rigid parts, e.g. slabs, lamellae
- E04F10/10—Sunshades, e.g. Florentine blinds or jalousies; Outside screens; Awnings or baldachins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rigid parts, e.g. slabs, lamellae collapsible or extensible; metallic Florentine blinds; awnings with movable parts such as louv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0/00—Sunshades, e.g. Florentine blinds or jalousies; Outside screens; Awnings or baldachins
- E04F10/08—Sunshades, e.g. Florentine blinds or jalousies; Outside screens; Awnings or baldachins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rigid parts, e.g. slabs, lamell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encing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Building Awnings And Sunshades (AREA)
- Blind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附接结构,通过该附接结构,即使在百叶窗因风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百叶窗至建筑物的附接强度。该附接结构设置有板片(1)和上附接结构(3)与下附接结构(4)。板片(1)具有板材料(5、6)、矩形的框架间隔件(7)和芯部材料(8)。间隔件(7)的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由直管状的侧部间隔件(70)组成。上附接结构(3)和下附接结构(4)具有固定至建筑物(2)的上框架部(20)和下框架部(21)的固定板(14、9)、沿竖向方向可滑动地连接至侧部间隔件(7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附接件(15、10)以及将附接件(15、10)联接至固定板(14、9)的联接构件(16、11)。联接构件(16、11)沿水平方向贯通附接件(15、10)和固定板(14、9),并将附接件可旋转地联接至固定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夹层结构的百叶窗,其中,具有矩形框架形状的金属间隔件单元夹置在一对金属的板构件之间。该间隔件单元包括构成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的一对直管状间隔件和构成上框架部和下框架部的另一对直管状间隔件。
该百叶窗被安装成直立在建筑物的上下板构件之间。该百叶窗还被安装成由柱状支撑部和一对旋转调节构件支撑,该柱状支撑部和所述一对旋转调节构件均设置在下板构件上。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具有夹层结构的百叶窗板片可能在风中弯曲,因此,需要在将其安装在建筑物上时将这种可能性考虑在内。
引文清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6-169506A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该结构同时确保即使在百叶窗在风中弯曲的情况下也以足够的安装强度将百叶窗板片安装至建筑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百叶窗板片安装结构是一种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百叶窗板片被设计为安装在建筑物的上框架部与下框架部之间。该结构包括:百叶窗板片;上安装单元,该上安装单元构造成将百叶窗板片的上端部安装在上框架部上;以及下安装单元,该下安装单元构造成将百叶窗板片的下端部安装在下框架部上。百叶窗板片包括: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板构件;具有矩形框架形状并布置在一对板构件之间的间隔件;以及布置在一对板构件之间的区域中的芯部构件。该区域被间隔件包围。间隔件包括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构造为以直管状形成的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上安装单元包括:固定在上框架部上的上固定板;以沿上下方向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的相应的上端部内的一对上安装构件;以及将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联接到上固定板的一对上联接构件。下安装单元包括:固定在下框架部上的下固定板;以沿上下方向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的相应的下端部内的一对下安装构件;以及将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联接至下固定板的一对下联接构件。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中的每个上联接构件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上安装构件和上固定板,从而相对于上固定板可旋转地联接该相关联的上安装构件。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中的每个下联接构件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下安装构件和下固定板,从而相对于下固定板可旋地联接该相关联的下安装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2是图示百叶窗板片的示例性安装的立体图;
图3A是沿图1中示出的平面A-A截取的截面图;
图3B是沿图1中示出的平面B-B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1中示出的平面C-C截取的截面图;
图5A是图1的部分D的放大图,其中,百叶窗板片、密封构件和支承构件用虚线表示;
图5B是图4中的部分E的放大图;
图6A是图示了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用的安装构件的平面图;
图6B是安装构件的侧视图;
图6C是沿图6B中示出的平面F-F截取的截面图;
图7A是图示了安装构件的变型的平面图;
图7B是安装构件的侧视图;
图7C是沿图7B中示出的平面G-G截取的截面图;
图8A图示了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的变型的主要部分;
图8B是沿着图8A中示出的平面H-H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图示了安装构件的变型的立体图;
图10A是图示了安装构件的变型的平面图;
图10B是安装构件的侧视图;
图10C是沿图10B中所示的平面I-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11是图示了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用的固定板的变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安装具有夹层结构的百叶窗板片的结构,在该夹层结构中,矩形框架状的间隔件单元和芯部构件被夹置在一对板构件之间。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1(以下简称为“板片1”)的结构。如图2所示,板片1具有竖向上长型的矩形板的形状,并且安装成竖立在建筑物2的上框架部20与下框架部21之间,使得其自身的长度平行于竖向方向。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基于下述假设来描述板片1的各个组成元件,即,相对于安装好的板片1,板片1的厚度方向限定前后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X所示),板片1的长度方向限定了上下方向,并且板片1的宽度方向限定了左右方向。在附图中,箭头X指示向前方向,箭头Y指示向右方向,并且箭头Z指示向上方向。
如图1中所示,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换句话说,百叶窗板片系统)包括板片1、用于将板片1的上端部安装到建筑物2的上框架部20上的上安装单元3、以及用于将板片1的下端部安装到建筑物2的下框架部21上的下安装单元4。
首先,将描述板片1。
板片1包括如图1、图3A、图3B和图4中所示的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板构件5和6、矩形框架状的间隔件7以及芯部构件8。在所述一对板构件5和6之间设置有间隔件7。芯部构件8设置在由所述一对板构件5和6以及间隔件7包围的整个区域上。
构成板片1的前表面的板构件5包括:布置在间隔件7和芯部构件8的前面的形成为矩形板状的前表面部分50;分别布置在间隔件7的左右的一对侧表面部分51;布置在间隔件7的上方的上表面部分52;以及布置在间隔件7的下方的下表面部分53。
所述一对侧表面部分51分别从前表面部分50的右边缘和左边缘向后突出。上表面部分52从前表面部分50的上边缘向后突出。下表面部分53从前表面部分50的底边缘向后突出。所述一对侧表面部分51、上表面部分52和下表面部分53都大致垂直于前表面部分50。所述一对侧表面部分51分别设置在前表面部分50的在其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长度的左右边缘处。上表面部分52设置在前表面部分50的在其沿左右方向的整个长度的上边缘处。下表面部分53设置在前表面部分50的在其沿左右方向的整个长度的下边缘处。
构成板片1的后表面的板构件6包括:布置在间隔件7和芯部构件8的后面的形成为矩形板状的后表面部分60;分别布置在间隔件7的左右的一对侧表面部分61;布置在间隔件7上方的上表面部分62;以及布置在间隔件7的下方的下表面部分63。
所述一对侧表面部分61分别从后表面部分60的左右边缘向前突出。上表面部分62从后表面部分60的顶部边缘向前突出。下表面部分63从后表面部分60的底部边缘向前突出。所述一对侧表面部分61、上表面部分62和下表面部分63均大致垂直于后表面部分60。所述一对侧表面部分61分别设置在后表面部分60的在其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长度的左右边缘处。上表面部分62设置在后表面部分60的在其沿左右方向的整个长度的上边缘处。下表面部分63设置在后表面部分60的在其沿左右方向的整个长度的下边缘处。
板构件5和板构件6各自通过折叠金属板形成。金属板的示例包括涂漆的钢板、镀锌钢板、钢板、不锈钢板、铝钢板以及钛板。应注意的是这些仅是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金属板可以具有例如0.35mm至1.2mm的厚度。
间隔件7包括:形成间隔件7的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的一对直管状的左右侧部间隔件70;形成间隔件7的上框架部的直管状的上部间隔件71;以及形成间隔件7的下框架部的直管状的下部间隔件72。
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各自具有相同的纵向尺寸(即,沿上下方向测量的尺寸)。上部间隔件71和下部间隔件72各自具有相同的侧向尺寸(即,沿左右方向测量的尺寸)。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纵向尺寸(即,沿上下方向测量的尺寸)大于上部间隔件71和下部间隔件72的纵向尺寸(即,沿左右方向测量的尺寸)。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和上部间隔件71和下部间隔件72均具有相同的厚度(即,沿前后方向测量的相同的尺寸)。
如图4中所示,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各自包括在平面截面图中呈矩形框架状的间隔件本体73和布置在间隔件本体73的左外侧或右外侧上的装饰盖74。具体地,在右侧的侧部间隔件70中,装饰盖74布置在间隔件本体73的右侧上。在左侧的侧部间隔件70中,装饰盖74布置在间隔件本体73的左侧上。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中的每个侧部间隔件70为铝制的挤出产品,包括彼此一体地形成的间隔件本体73和装饰盖74。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中的每个侧部间隔件70具有在其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长度上一致的截面形状。该右侧的侧部间隔件70和左侧的侧部间隔件70在左右方向上呈对称形状。以下说明中将描述左侧的侧部间隔件70。
如图5B中所示,装饰盖74包括一对突片部740和盖本体741,所述一对突片部740从间隔件本体73的左框架部的靠近前端部和后端部的相应部分向左突出,该盖本体741与所述一对突片部740的相应梢端部(左端部)一体地形成为矩形板状。沿盖本体741的前后方向测量的尺寸大致等于沿间隔件本体73的前后方向测量的尺寸。盖本体741布置成使得相对于间隔件本体73留有间隙。
盖本体741的面向间隔件本体73的一个表面(即右表面)在其沿前后方向的中央区域形成有凹部742。由盖本体741、所述一对突片部740和间隔件本体73围成的区域在平面截面图中呈矩形形状,并且与间隔件本体73的内侧区域分隔开。
侧部间隔件70还包括:从前侧的突片部740的左右方向的中部向前延伸的接收片75;从后侧的突片部740的左右方向的中部向前延伸的另一接收片75。在前侧的接收片75与间隔件本体73之间形成有可以插入并固定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构件的插入孔76。类似地,在后侧的接收片75与间隔件本体73之间形成有可以插入和固定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构件的另一插入孔76。
侧部间隔件70还具有前凹槽77和后凹槽78,该前凹槽77形成在前侧的接收片75与盖本体741之间并向前敞开,该后凹槽78形成在后侧的接收片75与盖本体741之间并向后敞开。
板片1还包括附接到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盖构件79。板片1包括四个盖构件79。这四个盖构件79全部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相同的形状。
每个盖构件79包括内盖部790和外盖部791,在前后方向上该内盖部790的尺寸与间隔件本体73的尺寸一样大;在前后方向上该外盖部791的尺寸等于与所述一对突片部740之间的距离。每个盖构件79的内盖部790覆盖从所述一对接收片75起至间隔件本体73的沿左右方向的中部的范围。另一方面,外盖部791覆盖从所述一对接收片75起至盖本体741的范围。每个盖构件79通过诸如拧入到前后插入孔76中的螺钉之类的紧固构件而附接到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的上端部或下端部。
接下来,将描述上部间隔件71和下部间隔件72。
上部间隔件71具有通过将下部间隔件72在竖向平面上旋转180度而获得的结构。在下面的描述中,将详细描述下部间隔件72。
如图3B中所示,下部间隔件72在其下表面上具有向下开口的凹部720。凹部720设置在下部间隔件72的在其沿左右方向的整个长度上的下表面处。下部间隔件72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一致的截面形状。下部间隔件72是铝制的挤出产品。
凹部720位于下部间隔件72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部。下部间隔件72在其下表面上具有一对平坦部721,其分别位于凹部720的前侧和后侧。板构件5的下表面部分53布置成覆盖前平坦部721。板构件6的下表面部分63布置成覆盖后平坦部721。凹部720既没有被下表面部分53覆盖也没有被下表面部分63覆盖。
下部间隔件72在由凹部720和前平坦部721形成的拐角部分以及由凹部720和后平坦部721形成的拐角部分的内侧还分别具有两个插入孔722。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构件可以被插入并固定到每个插入孔722中。
板片1还包括两个封闭板723,所述两个封闭板723分别附接到下部间隔件72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每个封闭板723借助于将要插入并固定到相关联的插入孔722中的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构件而被附接至下部间隔件72。每个封闭板723插置在下部间隔件72与左右侧部间隔件70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之间。
每个封闭板723为具有向下的开口的大致U形的板构件。每个封闭板723附接到下部间隔件72,以封闭下部间隔件72的右端面或左端面处的开口的除凹部720之外的整个下半部分。
举例来说,每个封闭板723是由铝制成的板构件或被诸如丁基胶带之类的弹性构件覆盖的板构件。每个封闭板723附接成略微位于下部间隔件72的下表面(平坦部分721)上方。每个封闭板723下方的间隙填充有密封材料724。用每个封闭板723和密封材料724封闭下部间隔件72与左侧部间隔件70或右侧部间隔件70之间的间隙减小了雨水透过该间隙浸入芯部构件8的可能。
上部间隔件71包括分别与下部间隔件72的凹部720、一对前后平坦部721以及一对前后插入孔722相对应的凹部710、一对前后平坦部711以及一对前后插入孔712。
板构件5的上表面部分52以覆盖前平坦部711的方式布置。板构件6的上表面部分62以覆盖后平坦部711的方式布置。凹部710既没有被下表面部分53也没有被下表面部分63覆盖。
板片1还包括分别附接到上部间隔件71的左右端面的两个封闭板713。每个封闭板713借助于将要插入并固定到相关联的插入孔712中的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构件而附接到上部间隔件71。每个封闭板713插置在上部间隔件71与左右侧部间隔件70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之间。封闭板713是与封闭板723相同类型的板。
每个封闭板723附接成略微位于上部间隔件71的上表面(平坦部711)下方。每个封闭板713上方的间隙填充有密封材料714。通过每个封闭板713和密封材料714封闭上部间隔件71与左侧部间隔件70或右侧部间隔件70之间的间隙减少了雨水透过该间隙浸入芯部构件8的可能。
上部间隔件71被布置成插置在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上端部之间。下部间隔件72被布置为插置在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下端部之间。
芯部构件8由多个块状构件构成,所述多个块状构件沿左右方向并排布置,使得块状构件整体上形成单个板。这些块状构件中的每个块状构件可以通过例如用粘合剂将一些诸如岩棉或玻璃棉之类的纤维状无机材料粘合而形成。芯部构件8布置在被间隔件7包围的整个区域中。替代性地,芯部构件8也可以是填充被间隔件7包围的整个区域的一些树脂泡沫(诸如聚氨酯泡沫、苯酚泡沫或苯乙烯泡沫)。
间隔件7和芯部构件8通过粘合剂固定在板构件5的整个前表面部分50和板构件6的整个后表面部分60上。板构件5的左右侧表面部分51分别接纳在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前槽77中。板构件6的左右侧表面部分61分别接纳在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后槽78中。
板构件5的上表面部分52覆盖附接到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各上端部的盖构件79的上表面的前半部分以及上部间隔件71的前侧的平坦部711的上表面。板构件5的下表面部分53覆盖附接到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各下端部的盖构件79的下表面的前半部分以及下部间隔件72的前侧的平坦部721的下表面。
板构件6的上表面部分62覆盖附接到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各上端部的盖构件79的上表面的后半部分以及上部间隔件71的后侧的平坦部711的上表面。板构件6的下表面部分63覆盖附接到所述一对侧部间隔件70的各下端部的盖构件79的下表面的后半部分以及下部间隔件72的后侧的平坦部721的下表面。
接下来,将描述下安装单元4。
如图1中所示,下安装单元4包括:固定到下框架部21上的下固定板9;一对下安装构件10,其连接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下端部内,使得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以及将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联接至下固定板9的一对下联接构件11。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中的每个下联接构件11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相关联的下安装构件10和下固定板9,从而相对于下固定板9可旋转地联接相关联的下安装构件10。
如图1和图3A中所示,下固定板9包括矩形板状的本体90和分别从本体9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向上延伸的一对下突出部91。本体9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等于下部间隔件7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本体90将通过诸如锚定螺栓之类的紧固构件92固定到下框架部21上。
每个下突出部91从本体90的左端部或右端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部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本体90的尺寸。下突出部9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下表面部分53与下表面部分63之间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突出部91构造为单个的矩形板状片。下固定板9例如通过折叠钢板而形成。所述一对左右下突出部91中的每个下突出部91具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通孔910。
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首先描述这两个下安装构件10中的左侧的一个。
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下安装构件10包括:配装到左侧部间隔件70的下端部中的下配装部12;以及从下配装部12向下延伸的下联接片13。下联接片13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下配装部1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下配装部12包括在平面图中呈H形的本体120和附接至本体120的外表面的一对前后弹性构件121。如图6A、图6B和图6C中所示,本体120包括:一对前后凸缘部分122,其各自具有矩形板形状;以及腹板部分123,该腹板部分123也具有矩形板形状并且位于前凸缘部分12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与后凸缘部分12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之间。腹板部分123具有矩形孔124,该矩形孔124沿左右方向贯通腹板部分123。孔124在腹板部分123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中央区域中。
如图5B中所示,前凸缘部分122的前表面和左右侧表面在其上下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被前弹性构件121覆盖。同样地,后凸缘部分122的后表面和左右侧表面在其上下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被后弹性构件121覆盖。
如图6B和图6C中所示,下联接片13从下配装部12的腹板部分123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部向下延伸。下联接片13呈平板状。下联接片1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即,厚度)等于腹板部分12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即,厚度)。
下联接片13的上部被设置为在其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具有恒定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而下联接片13的下部被设置为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越向下侧越小。在该实施方式中,下联接片13的下表面为向下凸的弧形表面。但是,这仅是示例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性的。替代性地,下联接片13的下表面可以呈任何其他形状,只要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越向下侧越小即可。下联接片13具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其自身的通孔130。通孔130位于靠近下联接片13的底部的位置。
下配装部12的本体120是通过铸造诸如铁之类的金属而形成的铸造件。然而,本体120不是必须通过铸造形成,而是也可以通过例如焊接或压制等任何其他方法形成。前弹性构件121和后弹性构件121中的每一者可以由例如乙丙二烯橡胶制成。应当注意的是,前后弹性构件121中的每一者不是必须由橡胶制成,而是也可以由具有弹性的任何其他材料制成。
如图5B中所示,前弹性构件121和后弹性构件121与左侧部间隔件70的间隔件本体73的内周表面弹性接触使得下安装构件10能够以相对于侧部间隔件70沿上下方向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侧部间隔件70。封闭侧部间隔件70的底部开口的前侧部分的下表面部分53和封闭底部开口的后侧部分的下表面部分63减小了下配装部12从侧部间隔件70脱落的可能。
如图1和图5A中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中的每个下联接构件11包括螺钉110和一对垫圈111。螺钉110包括具有通过工具驱动的孔或凹槽的头部112和从头部112延伸的轴部113。头部112的外部尺寸(直径)大于轴部113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110是自锁螺丝并且可以是螺钉。
通过使螺钉110的轴部113依次穿过两个垫圈111中的一个垫圈111、下联接片13、另一垫圈111和下突出部91,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中的每个下联接构件11将其相关联的下联接片13以相对于其相关联的下突出部91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110的自锁功能使得下联接片13和下突出部91保持联接在一起。应当注意的是,螺钉110不是必须自身具有自锁功能。替代性地,可以将螺母紧固到螺钉110的轴部113上。又可替代地,下突出部91的通孔910可以被实现为螺钉孔。又或者,可以通过例如焊接将螺母固定在下突出部91的左右方向上的内表面上。
接下来,将描述上安装单元3。
如图1中所示,上安装单元3包括:固定到上框架部20上的上固定板14;一对上安装构件15,其连接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上端部内,使得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以及将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联接至上固定板14的一对上联接构件16。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16中的每个上联接构件16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相关联的上安装构件15和上固定板14,从而相对于上固定板14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相关联的上安装构件15。
上安装单元3具有通过将下安装单元4在竖向平面上旋转180度而获得的结构。也就是说,上固定板14具有与下固定板9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本体140和一对左右上突出部141。所述一对左右上突出部141中的每个上突出部141具有通孔。本体140将通过诸如锚固螺栓之类的紧固构件142固定到上框架部20上。
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具有与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相同的结构,并且每个上安装构件15包括要被配装到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的上端部中的上配装部17和从上配装部17向上延伸的上联接片18。上联接片18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上配装部17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上联接片18的上部设置成使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越向上侧越小。
设置在每个上配装部17的前后的弹性构件与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的间隔件本体73的内周表面弹性接触允许上安装构件15能够以相对于侧部间隔件70沿上下方向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侧部间隔件70。封闭侧部间隔件70的上端开口的前侧部分的上表面部分52和封闭开口的后侧部分的上表面部分62减小了上配装部17从侧部间隔件70脱落的可能。
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16具有与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相同的结构,并且每个上联接构件16包括螺钉和一对垫圈。螺钉可以例如具有自锁功能。
通过使螺钉的轴部依次穿过两个垫圈中的一个垫圈、上联接片18、另一垫圈和上突出部141,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16中的每个上联接构件16将其相关联的上联接片18以相对于其相关联的上突出部141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的自锁功能使上联接片18与上突出部141保持联接在一起。应当注意的是,螺钉不是必须自身具有自锁功能。替代性地,可以将螺母紧固到螺钉的轴部上。又可替代地,上突出部141的通孔也可以构造为螺钉孔。
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还包括布置在板片1与下固定板9之间的支撑构件19,以支撑板片1使得板片1能够摇动。由支撑构件19支撑的板片1能够摇动,使得板片1的下表面绕支撑点朝向左下角或右下角倾斜。
支撑构件19可以被构造为例如橡胶制长方体状块或铝制方管。支撑构件19在其上部接纳在设置于下部间隔件72的左右方向的中部的凹部720中的状态下在与下固定板9间隔开的上方的位置处支撑板片1。支撑构件19布置成在上下方向上与板片1的重心重叠。
接下来,将描述安装板片1的示例性方法。
本示例中使用的板片1中,间隔件7和芯部构件8已经被固定在板构件5与板构件6之间,并且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一对上安装构件15和四个盖构件79已经被附接至左右侧部间隔件70。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个下安装构件10和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已被沿其长度方向更深地插入到其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中。
首先,利用多个紧固构件92将下固定板9固定在下框架部21上,利用多个紧固构件142将上固定板14固定在上框架部20上。此时,下固定板9和上固定板14被固定成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
接下来,将板片1布置在下固定板9与上固定板14之间,将一对上安装构件15的相应的上联接片18从板片1的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向上拉起,然后通过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16与上固定板14的左右上突出部141一对一联接。
随后,将板片1向上提起,以将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的相应的下联接片13从板片1的侧部间隔件70向下拉。然后,相应的下联接片13借助于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与下固定板9的左右下突出部91一对一联接。
此后,将支撑构件19布置在下固定板9的左右方向的中部,使板片1向下放置以安装在支撑构件19上,从而使得支撑部件19的上部被接纳在板片1的下部间隔件72的左右方向的中部的凹部720中。
然后,使下框架部21与板片1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框架形状的可弹性变形的密封材料2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间隙填充有在平面图中呈这种矩形框架形状的密封材料24,其中,在左下盖构件79和右下盖构件79中的每一者与下框架部21之间插置有一个支承构件25。这允许支撑构件19和下安装单元4完全被密封材料24覆盖。
同时,上框架部20与板片1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框架形状的可弹性变形的密封材料2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间隙填充有在平面图中呈这种矩形框架形状的密封材料24,其中,在左上盖构件79和右上盖构件79中的每一者与上框架部20之间插置有一个支承构件25。这允许上安装单元3完全被密封材料24覆盖。
以相同的步骤,可以在建筑物2的上框架部20与下框架部21之间沿左右方向并排布置多个板片1(见图2)。
在已经以这种方式安装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中,连接到板片1的相应的上端部的一对左右上安装构件15联接成能够相对于上固定板14绕着上联接构件16的相应的轴部旋转,该上联接构件16的轴向方向沿左右方向限定。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中,连接到板片1的相应的下端部的一对左右下安装构件10联接成能够相对于下固定板9绕着下联接构件11的相应的轴部113旋转,该下联接构件11的轴向方向沿左右方向限定。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允许当板片1在风中弯曲时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和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个安装构件根据板片1的弯曲程度旋转并因此适当地倾斜。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减少了当板片1在风中弯曲时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和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在过量负荷下变形的可能。这允许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确保板片1即使当在风中弯曲时也能够借助于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和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以足够的安装强度安装至建筑物2。
另外,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和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在根据板片1的弯曲度旋转并因此适当地倾斜时,能够在与侧部间隔件70的内周表面弹性接触的同时在侧部间隔件70内部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因此,这减少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和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从侧部间隔件70接收过量负荷从而在旋转并因此倾斜时变形的可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允许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仅通过将上联接构件16相对于板片1侧向插入即可被联接到上固定板14的所述一对上突出部141,因此便于安装。同样的陈述也适用于下联接构件11。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中,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均包括上联接片18,该上联接片18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并且其上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越向上侧越小。这减少了当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旋转时上联接片18与上框架部20接触从而阻碍上安装构件15旋转的可能。相同的陈述也适用于下安装构件10。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允许上固定板14的所述一对左右上突出部141的相应的下端部接纳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上端部内,并且还允许下固定板9的所述一对左右下突出部91的相应的上端部接纳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下端部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防止了上固定板14的所述一对左右上突出部141或下固定板9的所述一对左右下突出部91因与板片1接触而发生变形或损坏。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中,板片1安装成能够相对于下框架部21和上框架部20摇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允许板片1在例如发生地震时以跟随由地震引起的楼层位移的方式摇动。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减小了板片1脱落或破裂的可能。
(变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的变型。
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不是必须在平面图中呈H形,而是也可以呈任何其他适当的平面形状。例如,如在图7A、图7B和图7C中所示的变型中,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个下安装构件10可以包括下配装部12,该下配装部12由在平面图中呈矩形板状的本体120和附接到该本体120的一对前后弹性构件121构成。本体120可以由诸如铁或不锈钢之类的金属制成。同样的变型也适用于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
可选地,在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个下安装构件10中,下联接片13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等于下配装部12的本体120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同样地,在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中,上联接片18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等于上配装部17的本体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在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个下安装构件10中,下联接片13的下部不是必须形成为使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越向下侧越小。替代性地,下联接片13还可以在其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恒定的尺寸。同样地,在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中,上联接片18的上部不是必须形成为使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越向上侧越小。替代性地,上联接片18还可以在其沿上下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恒定的尺寸。
上固定板14的每个上突出部141的下端部不是必须接纳在侧部间隔件70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的上端部中,而是可以位于侧部间隔件70上方。类似地,下固定板9的每个下突出部91的上端部不是必须接纳在侧部间隔件70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的下端部中,而是可以位于侧部间隔件70下方。
可选地,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中的一个下联接构件11可以包括代替螺钉110的不具有螺纹的销114和可移除地附接到销114的梢部的止动卡销115,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相同的陈述也适用于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16。
装饰盖74的盖本体741不是必须呈矩形板状。替代性地,盖本体741也可以形成为使得左右方向上的外表面(即,背离间隔件本体73的表面)是具有凸弧形平面横截面的曲面。在板片1用作外装百叶窗的情况下,这减少了盖本体741发出风噪声的可能。又或者,盖本体741也可以具有代替矩形板形状或曲面形状的任何其他适当的形状。
可选地,下部间隔件72和侧部间隔件70可以被布置为彼此直接接触,而未在其间插置封闭板723或密封材料724。同样地,上部间隔件71和侧部间隔件70也可以被布置为彼此直接接触而无需在其间插置封闭板713或密封材料714。
上部间隔件71可以是具有无凹部710的矩形框状截面的直管。
可选地,在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个下安装构件10中,如在图9、图10A、图10B和图10C所示的变型中,其下配装部12可以由本体120和附接到本体120的筒状弹性构件126构成,本体120进一步包括一对支撑部125。另外,下联接片13可以包括围绕通孔130的位于通孔130的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凹部132、布置在所述两个凹部132中的垫圈131以及位于通孔130上方的另一个孔133。
所述一对支撑部125从腹板部分12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左侧突出。所述一对支撑部125中的每个支撑部125均呈矩形板状。腹板部分123还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贯穿其自身的两个圆孔127。所述两个孔127中的一个孔127穿过上侧的支撑部125与孔124之间的腹板部分123。另一个孔127穿过孔124与下侧的支撑部125之间的腹板部分123。
弹性构件126呈方管状,并且在其周边的一部分上具有向内凹入的安装部分1260。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126包括一对左右安装部1260。
弹性构件126附接至本体126,使得弹性构件126的一部分与前侧的凸缘部分122的前表面和左右侧表面接触、弹性构件126的另一部分与后侧的凸缘部分122的后表面和左右侧表面接触,并且使得所述一对左右安装部1260中的一个安装部1260位于上侧的支撑部125与下侧的支撑部125之间。上侧的支撑部125和下侧的支撑部125减少了弹性构件126从本体120脱落的可能。
弹性构件126和垫圈131可以例如由乙丙二烯橡胶或氯丁二烯橡胶制成。但是,这仅是示例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性的。弹性构件126和垫圈131也可以由任何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在通孔130周围设置具有弹性的垫圈131减少了插入的销114的晃动。相同的变型也适用于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
下固定板9不是必须由单个构件制成,而是也可以由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的两个构件组成。图11示出了形成下固定板9的两个构件之一。这两个构件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11中所示的固定板93包括矩形板状的本体94和从本体94的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向上延伸的突出部95。本体94具有供诸如锚固螺栓之类的紧固构件92插入的插入孔940。本体94将借助于紧固构件92固定到下框架部21上。
突出部95由一对突出片950构成。所述一对突出片950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彼此平行地布置。所述一对突出片950中的每个突出片950在侧视图中呈半椭圆的板状。所述一对突出片950中的每个突出片950都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其自身的通孔951。在本变型中,下固定板9的所述一对左右下突出部91构造为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的两个固定板93的两个突出部95(即四个突出片950)。固定板93可以是由诸如铁的金属制成的铸件。
在所述一对突出片950之间布置有下安装构件10中的相关联的一个下安装构件10的下联接片13。下联接构件11将所述一对突出片950和下联接片13联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当图9和其他附图中所示的变型的下安装构件10被用作下安装构件10时,所述一对突出片950与下联接片13之间的间隙可以填充有带弹性的垫圈131。上固定板14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变型。也就是说,上固定板14也可以由两个固定板93组成。可选地,固定板9、14甚至可以由四个固定板93组成。
(有益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变型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的前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具有以下第一特征:
具体地,根据第一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包括:设计成安装在建筑物(2)的上框架部(20)与下框架部(21)之间的板片(1);构造成将板片(1)的上端部安装到上框架部(20)上的上安装单元(3);以及构造成将板片(1)的下端部安装到下框架部(21)上的下安装单元(4)。
板片(1)包括: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板构件(5、6);布置在所述一对板构件(5、6)之间的呈矩形框架状的间隔件(7);以及布置在所述一对板部件(5、6)之间的被间隔件(7)包围的区域中的芯部构件(8)。间隔件(7)包括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构造为形成为直管状的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
上安装单元(3)包括:固定到上框架部(20)上的上固定板(14);一对上安装构件(15),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连接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上端部内,使得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以及将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联接至上固定板(14)的一对上联接构件(16)。
下安装单元(4)包括:固定到下框架部(21)上的下固定板(9);一对下安装构件(10),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连接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下端部内,使得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以及将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联接至下固定板(9)的一对下联接构件(11)。
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16)中的每个上联接构件(16)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相关联的上安装构件(15)和上固定板(14),从而使该相关联的上安装构件(15)相对于上固定板(14)可旋转地联接。
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中的每个下联接构件(11)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相关联的下安装构件(10)和下固定板(9),从而使该相关联的下安装构件(10)相对于下固定板(9)可旋转地联接。
具有该第一特征的根据第一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使得当板片(1)在风中弯曲时,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能够根据板片(1)的弯曲程度绕其相关联的上联接构件(16)旋转并因此倾斜。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还允许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一个下安装构件(10)根据板片(1)的弯曲程度绕其相关联的下联接构件(11)旋转并因此倾斜。
因此,根据该第一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减少了当板片(1)在风中弯曲时,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和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在过量负荷下变形的可能。这使得根据第一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能够确保板片(1)即使当在风中弯曲时也能够借助于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和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以足够的安装强度安装至建筑物(2)。
另外,从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的前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在具有上述第一特征的同时还具有以下第二特征:
具体地,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中,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包括:配装到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的上端部中的上配装部(17);以及上联接片(18),该上联接片(18)从上配装部(17)向上延伸,并且允许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16)中的相关联的上联接构件(16)延伸穿过该上联接片(18)。
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个下安装构件(10)包括:配装到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70)的下端部内的下配装部(12);以及下联接片(13),该下联接片(13)从下配装部(12)向下延伸,并且允许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中的相关联的下联接构件(11)延伸穿过下联接片(13)。
上联接片(18)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上配装部(17)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下联接片(13)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下配装部(12)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具有第二特征的根据第二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减少了当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根据板片(1)的弯曲程度绕相关联的上联接构件(16)旋转并因此倾斜时,上联接片(18)因与上框架部(20)接触而阻碍上安装构件(15)旋转的可能。另外,这还减少了当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个下安装构件(10)根据板片(1)的弯曲程度绕相关联的下联接构件(11)旋转并因此倾斜时,下联接片(13)因与下框架部(21)接触而阻碍下安装构件(10)旋转的可能。
另外,如从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的前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在具有上述的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的同时还具有以下第三特征:
具体地,在根据第三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中,上联接片(18)的上部以使得上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越朝向上侧越小的方式形成,并且下联接片(13)的下部以使得下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越朝向下侧越小的方式形成。
具有上述第三特征的根据第三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进一步减少了当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15)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15)根据板片(1)的弯曲程度绕相关联的上联接构件(16)旋转并因此倾斜时上联接片(18)的上表面与上框架部(20)接触的可能。另外,这进一步降低了当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10)中的每一个下安装构件(10)根据板片(1)的弯曲程度绕相关联的下联接构件(11)旋转并因此倾斜时下联接片(13)的下表面与下框架部(21)接触的可能。
另外,从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的前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具有以下与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相结合的第四特征:
具体地,在根据第四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中,上固定板(14)具有一对左右上突出部(141)。所述一对左右上突出部(141)中的每个上突出部(141)均向下突出,并使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16)中的相关联的上联接构件(16)能够贯通上突出部(141)。下固定板(9)具有一对左右下突出部(91)。所述一对左右下突出部(91)中的每个下突出部(91)均向上突出并使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11)中的相关联的下联接构件(11)能够贯通下突出部(91)。
所述一对左右上突出部(141)的相应的下端部接纳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上端部中。所述一对左右下突出部(91)的相应的上端部接纳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70)的相应的下端部中。
具有上述第四特征的根据第四方面的用于安装板片(1)的结构,防止上突出部(141)或下突出部(91)因与板片(1)接触而发生变形或损坏。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参照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相反,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设计选择或任何其他因素以各种方式容易地修改那些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列表
1 百叶窗板片
2 建筑物
20 上框架部
21 下框架部
3 上安装单元
4 下安装单元
5 板构件
6 板构件
7 间隔件
70 侧部间隔件
8 芯部构件
9 下固定板
91 下突出部
10 下安装构件
11 下联接构件
12 下配装部
13 下联接片
14 上固定板
141 上突出部
15 上安装构件
16 上联接构件
17 上配装部
18 上联接片
Claims (4)
1.一种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所述百叶窗板片被设计成安装在建筑物的上框架部与下框架部之间,所述结构包括:
所述百叶窗板片;
上安装单元,所述上安装单元构造成将所述百叶窗板片的上端部安装在所述上框架部上;以及
下安装单元,所述下安装单元构造成将所述百叶窗板片的下端部安装在所述下框架部上;
所述百叶窗板片包括:
一对板构件,所述一对板构件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具有矩形框架的形状并且布置在所述一对板构件之间;以及
芯部构件,所述芯部构件布置在所述一对板构件之间的区域中,所述区域被所述间隔件包围,
所述间隔件包括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所述左框架部和右框架部构造为以直管状形成的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
所述上安装单元包括:
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上框架部上;
一对上安装构件,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以沿上下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的相应的上端部内;以及
一对上联接构件,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将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联接至所述上固定板,
所述下安装单元包括:
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下框架部上;
一对下安装构件,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以沿上下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的相应的下端部内;以及
一对下联接构件,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将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联接至所述下固定板,
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中的每个上联接构件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上安装构件和所述上固定板,从而相对于所述上固定板可旋转地联接所述相关联的上安装构件,
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中的每个下联接构件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下安装构件和所述下固定板,从而相对于所述下固定板可旋转地联接所述相关联的下安装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
所述一对上安装构件中的每个上安装构件包括:上配装部,所述上配装部配装至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的上端部中;以及上联接片,所述上联接片从所述上配装部向上延伸并且允许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上联接构件贯通所述上联接片,
所述一对下安装构件中的每个下安装构件包括:下配装部,所述下配装部配装至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中的相关联的侧部间隔件的下端部中;以及下联接片,所述下联接片从所述下配装部向下延伸并且允许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下联接构件贯通所述下联接片,
所述上联接片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上配装部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以及
所述下联接片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下配装部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
所述上联接片的上部形成为使得所述上部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朝向所述上部的顶部减小,以及
所述下联接片的下部形成为使得所述下部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朝向所述下部的底部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
所述上固定板具有一对左右上突出部,所述一对左右上突出部中的每个上突出部向下突出并且允许所述一对上联接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上联接构件贯通所述上突出部,
所述下固定板具有一对左右下突出部,所述一对左右下突出部中的每个下突出部向上突出并允许所述一对下联接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下联接构件贯通所述下突出部,
所述一对左右上突出部的相应的下端部接纳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的相应的上端部内,以及
所述一对左右下突出部的相应的上端部接纳在所述一对左右侧部间隔件的相应的下端部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87974 | 2017-04-27 | ||
JP2017087974 | 2017-04-27 | ||
PCT/JP2018/017250 WO2018199302A1 (ja) | 2017-04-27 | 2018-04-27 | ルーバー用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46336A CN110546336A (zh) | 2019-12-06 |
CN110546336B true CN110546336B (zh) | 2021-01-22 |
Family
ID=6391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7259.1A Active CN110546336B (zh) | 2017-04-27 | 2018-04-27 | 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78662B2 (zh) |
JP (1) | JP6744991B2 (zh) |
KR (1) | KR102359876B1 (zh) |
CN (1) | CN110546336B (zh) |
PH (1) | PH12019502360A1 (zh) |
WO (1) | WO2018199302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9164A (zh) * | 2002-05-27 | 2002-11-13 | 天津青亚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改进的夹置百叶窗的双玻璃窗 |
CN1925774A (zh) * | 2003-08-20 | 2007-03-07 | 亨特道格拉斯有限公司 | 带有可折叠式叶片的可收起式遮帘 |
CN100464053C (zh) * | 2006-06-28 | 2009-02-25 | 李毅 | 一种外置的太阳能遮阳板系统 |
JP4783346B2 (ja) * | 2007-09-03 | 2011-09-28 | 株式会社ノザワ | 外装ルーバー取付構造及び外装ルーバー取付方法 |
CN205936295U (zh) * | 2016-08-29 | 2017-02-08 | 东亚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百叶窗安装固定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5355B2 (ja) * | 1987-11-13 | 1995-07-19 | ナショナル住宅産業株式会社 | 外壁パネル |
JPH0538123U (ja) | 1991-10-24 | 1993-05-25 | 美穂 福畑 | 壁パネルの固定具 |
JPH1046723A (ja) * | 1996-08-01 | 1998-02-17 | Misawa Ceramic Chem Co Ltd |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
KR20140014761A (ko) * | 2012-07-26 | 2014-02-06 | 국일내장(주) | 루버 |
JP6405084B2 (ja) | 2013-08-22 | 2018-10-17 | 日鉄住金鋼板株式会社 | 外装ルーバー用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
US9650786B2 (en) | 2014-10-28 | 2017-05-16 | Omnimax International, Inc. | Sealing louvers for roof structures |
JP6549863B2 (ja) | 2015-03-12 | 2019-07-24 | 日鉄鋼板株式会社 | 建築用外装ルーバー |
JP6725126B2 (ja) * | 2015-10-20 | 2020-07-15 | 日鉄鋼板株式会社 | 外装ルーバーの取付構造 |
JP6718238B2 (ja) * | 2016-01-15 | 2020-07-08 | 日鉄鋼板株式会社 | 外装ルーバーの取付構造 |
JP6660243B2 (ja) * | 2016-04-28 | 2020-03-11 | 日鉄鋼板株式会社 | 外装ルーバー |
JP6849965B2 (ja) * | 2016-09-21 | 2021-03-31 | 日鉄鋼板株式会社 | 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 |
JP6754265B2 (ja) * | 2016-10-11 | 2020-09-09 | 日鉄鋼板株式会社 | ルーバー用パネル、及びルーバー用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
-
2018
- 2018-04-27 US US16/607,359 patent/US110786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7 WO PCT/JP2018/017250 patent/WO201819930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4-27 KR KR1020197031892A patent/KR102359876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4-27 JP JP2019514664A patent/JP67449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4-27 CN CN201880027259.1A patent/CN110546336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17 PH PH12019502360A patent/PH12019502360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9164A (zh) * | 2002-05-27 | 2002-11-13 | 天津青亚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改进的夹置百叶窗的双玻璃窗 |
CN1925774A (zh) * | 2003-08-20 | 2007-03-07 | 亨特道格拉斯有限公司 | 带有可折叠式叶片的可收起式遮帘 |
CN100464053C (zh) * | 2006-06-28 | 2009-02-25 | 李毅 | 一种外置的太阳能遮阳板系统 |
JP4783346B2 (ja) * | 2007-09-03 | 2011-09-28 | 株式会社ノザワ | 外装ルーバー取付構造及び外装ルーバー取付方法 |
CN205936295U (zh) * | 2016-08-29 | 2017-02-08 | 东亚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百叶窗安装固定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99302A1 (ja) | 2018-11-01 |
KR20190128730A (ko) | 2019-11-18 |
JP6744991B2 (ja) | 2020-08-19 |
US20200048895A1 (en) | 2020-02-13 |
PH12019502360A1 (en) | 2020-07-13 |
CN110546336A (zh) | 2019-12-06 |
JPWO2018199302A1 (ja) | 2020-05-14 |
US11078662B2 (en) | 2021-08-03 |
KR102359876B1 (ko) | 2022-0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597186C (en) | Fastening member and external wall construction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 |
US10190321B2 (en) | Mounting system of a panel and clip of the system | |
JP5439003B2 (ja) | 固定クリップ | |
CN110546336B (zh) | 用于安装百叶窗板片的结构 | |
JP7084952B2 (ja) | ルーバー用パネル | |
CN111119669B (zh) | 窗户系统 | |
JP7538628B2 (ja) | パネルユニットの設置方法 | |
JP2019190192A (ja) | ルーバー用パネル | |
CN109715893B (zh) | 夹层面板 | |
KR101531964B1 (ko) | 시스템 루버창의 처짐방지구조 | |
JP7664077B2 (ja) | 取付装置及びアンカー補助具 | |
KR200324097Y1 (ko) | 천정 모서리마감구조 | |
JP7547135B2 (ja) | 軒樋支持具、軒樋支持システムおよび樋構造 | |
KR20150061891A (ko) | 조립식 패널 | |
KR102623863B1 (ko) | 창호 설치용 l-브라켓 | |
JP5294679B2 (ja) | 壁パネルの設置構造 | |
JP5898654B2 (ja) | 腰壁パネルフレーム固定構造 | |
JP5149653B2 (ja) | 天井の断熱材の施工方法 | |
CN107152118B (zh) | 稳固件 | |
KR20190026308A (ko) | 결로 방지 창틀 고정용 브래킷 | |
KR101976732B1 (ko) | 결로 방지 창틀 고정용 브래킷 | |
JPH024206Y2 (zh) | ||
KR200479423Y1 (ko) | 조립식 벽 판넬의 연결 브라켓 | |
JP5578354B2 (ja) | 間仕切スタッド及び間仕切壁構造 | |
JP4068536B2 (ja) | ガラスブロックの取付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729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