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5566B -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45566B CN110545566B CN201910859299.9A CN201910859299A CN110545566B CN 110545566 B CN110545566 B CN 110545566B CN 201910859299 A CN201910859299 A CN 201910859299A CN 110545566 B CN110545566 B CN 1105455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 quality
- client
- switching
- p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用于在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后的通信过程中,通过在链路层实现对通信链路进行无缝切换,使得不需要像应用层中那样重新建立通信链路才能继续通信,减少通信过程中的带宽成本且提升了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包括:确定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在预设时长内监控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其中,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确定第一质量与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根据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切换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端到端的网络通信中,更低的延迟和稳定的传输速度,可以更好地提高用户的体验。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根据当前网络的变化,实时改变通信策略和通信手段,是网络通信技术中的关键部分。
目前,在实现端到端的通信时,通常采用两种手段。第一种手段是采用经过服务器中转的服务端(peer-to-server,P2S)链路实现;另一种手段是直接在端与端之间建立点对点(peer-to-peer,P2P)链路来实现。在通信开始之前,对比这两条链路的质量,选择较优者的链路进入就绪状态并作为后续通信渠道,而另外一条链路则闲置。
然而,目前实现端与端之间通信的这两条链路都是部署在应用层,而一旦在通信过程中,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后,原先选择通信质量较好的通信链路的质量会严重下降,加大延迟和速度抖动或者是网络断开,并且由于这两条链路都部署在应用层里,此时就需要重新建立通信链路才能继续通信,这大大地增加了通信过程的带宽成本、且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在链路层对通信链路进行无缝切换,减少通信过程中的带宽成本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
在预设时长内监控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
确定所述第一质量与所述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
根据所述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所述切换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的装置,该链路切换的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
监控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长内监控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监控单元监控得到的所述第一质量与所述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所述切换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监控单元502,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链路中获取业务数据包以及从所述第二链路获取第二探测包,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包头携带第二检测信息;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得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探测包,以得到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信息;
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根据所述解析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检测所述业务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第一质量情况、以及根据所述解析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二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第二质量情况;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第二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质量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切换结果,所述第一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不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二切换结果,所述第二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确定第二切换结果之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获取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二探测包,所述第二探测包携带第三检测信息;所述检测模块5023,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速度以及频率;所述确定模块5024,用于在所述速度以及频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
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中,使得可以在预设时长内监控出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后,确定出该第一质量与第二质量间的质量差,从而根据该质量差来确定出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的切换结果。因此,在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后的通信过程中,在链路层实现对通信链路进行无缝切换,使得不需要像应用层中那样重新建立通信链路才能继续通信,减少通信过程中的带宽成本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系统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结构一个可选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链路切换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链路切换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链路切换的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链路切换的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在链路层对通信链路进行无缝切换,减少通信过程中的带宽成本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适应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主要应用于通过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的场景。例如,用户之间需要在游戏进行网络通信,此时,便要求本端用户需要发送给对端用户的业务数据在通信链路上尽可能地快速传输,并且还要保证较低的网络时延,以及提升用户体验。除此之外,类似的还有语音、视频等场景,也需要通过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基于游戏的应用场景,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切换系统主要包括安装有第一客户端的第一终端、安装有第二客户端的第二终端。其中,第一客户端或第二客户端上可以部署相应的链路切换的装置,如:切换组件等等;例如:若是第一客户端向第二客户端发送业务数据,则可以将该切换组件部署在第一客户端上;反之,若是第二客户端向第一客户端发送业务数据,则可以将该切换组件部署在第二客户端上。另外,上述提及的切换组件可以通过发送第一数据包,自动建立起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的第一链路,而后基于该第一链路实现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的内网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端口以及外网IP端口的交换。在此之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便可以根据对端的内网IP端口以及外网IP端口并行打洞,从而建立起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的第二链路。需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切换组件为例对链路切换的方法进行详细地介绍说明,但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装置不限于切换组件,还可以是该切换组件的使用者,即第一客户端或第二客户端,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比不做具体限定。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所描述的第一客户端可以安装在第一终端,第二客户端可以安装在第二终端。而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区块链中的区块链节点设备,也就是说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系统可以是由客户端、多个节点(接入网络中的任意形式的计算设备,如服务器、用户终端)通过网络通信的形式连接形成的分布式系统。以分布式系统为区块链系统为例,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系统200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由多个节点(接入网络中的任意形式的计算设备,如服务器、用户终端)和客户端形成,节点之间形成组成的点对点(peer to peer,P2P)网络,P2P协议是一个运行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在分布式系统中,任何机器如服务器、终端都可以加入而成为节点,节点包括硬件层、中间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而上述提及的切换组件包括在链路层中。
参见图2示出的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的功能,涉及的功能包括:
1)路由,节点具有的基本功能,用于支持节点之间的通信。
节点除具有路由功能外,还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2)应用,用于部署在区块链中,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而实现特定业务,记录实现功能相关的数据形成记录数据,在记录数据中携带数字签名以表示任务数据的来源,将记录数据发送到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供其他节点在验证记录数据来源以及完整性成功时,将记录数据添加到临时区块中。
例如,应用实现的业务包括:
2.1)组队游戏,用于提供进行游戏间数据交换的功能,包括发起组队请求、组队游戏过程中双方进行游戏道具的交换等(即,将当前组队游戏中的请求记录、游戏道具的交换记录等发送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验证成功后,作为承认该请求、游戏道具交换有效的响应,将这些记录数据存入区块链的临时区块中;
3)区块链,包括一系列按照产生的先后时间顺序相互接续的区块(Block),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除,区块中记录了区块链系统中节点提交的记录数据。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结构(Block Structure)一个可选的示意图,每个区块中包括本区块存储交易记录的哈希值(本区块的哈希值)、以及前一区块的哈希值,各区块通过哈希值连接形成区块链。另外,区块中还可以包括有区块生成时的时间戳等信息。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相关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本实施例中的切换方法除了可以适用于上述图1、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系统架构,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案,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具体流程进行介绍,请参阅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链路切换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401、确定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
本实施例中,切换组件其实是在结合了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的端到端连接的用于在链路层上对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进行无缝切换的装置,第一客户端或第二客户端只需要调用该切换组件相应的收发包接口,该切换组件便可以在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在链路层对通信链路进行自由切换。
上述所提及的第一链路可以是该切换组件最先发送第一数据包而建立的P2S链路。
402、在预设时长内监控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其中,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
本实施例中,要通过切换组件在链路层直接自由切换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链路,那么可以从判断通信链路的质量这方面入手,可以选择当前质量较优的链路作为当前通信过程中的链路。假设一开始进入通信过程时,切换组件确定出第一链路为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的当前通信链路,那么在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因为一些网络环境等变化导致链路抖动而引起传输效果较差的现象,那么切换组件可以在预设时长内同时监控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例如:在通信过程中0-5s内,一直使用第一链路进行通信,假设在6s的时候出现链路抖动,此时切换组件可以选择在预设时长内,如6s-10s这段时间内同时监控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监控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从而选择质量想到较好的作为当前通信过程中的通信链路。当然,切换组件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是处于实时监控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的质量的状态,比如在10s-15s这段时间内也需要切换组件对这两条链路进行质量的监控。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描述的预设时长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出现的0-5s,6s-10s等均是为了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举的例子,不应当限定于此。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切换组件对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控,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监控:从所述第一链路中获取业务数据包以及从所述第二链路获取第一探测包,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包头携带第二检测信息;解析所述业务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一探测包,以得到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信息;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检测所述业务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第一质量情况、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第二质量情况;根据所述第一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不额外地过于增加网络通信过程中的负担,那么可以在业务数据包的包头中增加第一检测信息,所以在通信过程中切换组件可以从第一链路中获取到该业务数据包后,解析出该业务数据包中包头所携带的第一检测信息,以此第一检测信息来检测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情况,从而通过该第一质量情况来确定出该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另外,由于第二链路是在第一链路处于质量不佳时可以选择的备选链路,所以对于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也可以在第一探测包的包头中添加第二检测信息,使得在通信过程中切换组件可以从第二链路中获取到该第一探测包,从中解析出该第一探测包中包头所携带的第二检测信息,以此第二检测信息来检测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情况,从而通过该第二质量情况来确定出该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提及的第一质量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该业务数据包在第一链路中传输过程中的链路延迟信息、波动信息或者是丢包率;当然,上述所提及的第二质量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该业务数据包在第二链路中传输过程中的链路延迟信息、波动信息或者是丢包率。因此,可以从包括但不限于链路延迟信息、波动信息或者是丢包率这几个方面来确定出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或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例如:假设质量分为100分,以丢包率为例,切换组件检测出第一链路的丢包率为35%,而第二链路的丢包率为28%,那么很明显可以看出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的质量分为(1-35%)*100=65分,而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的质量分为(1-28%)*100=72分。
403、确定第一质量与所述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
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质量与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主要是因为假设第一链路出现可以忽略的质量下降情况时,则不需要进行链路的切换,仍然可以继续通过第一链路进行通信。因此,通过两条链路之间的质量差来确定是否切换链路,能够减少通信过程中切换引起的网络抖动,为用户提供最大化地体验。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所提及的质量差可以用绝对值的形式表示。例如:在上述步骤402所描述的例子的基础上,从丢包率的角度来确定出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为65分,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为72分,那么该质量差=|65-72|=7分。
404、根据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切换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
本实施例中,利用质量差来决定是否将第一链路切换成第二链路,即确定切换结果。上述所提及的切换结果包括两个分支,第一:该切换结果是将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第二:该切换结果是第一链路不切换为第二链路,主要是因为第一链路出现了可以忽略的质量下降的情况,此时仍然可以继续通过第一链路进行通信。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定一定的预设阈值来确定是否将第一链路进行切换,具体如下:当所述质量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切换结果,所述第一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不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当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二切换结果,所述第二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本实施例中,上述所提及的预设阈值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假设预设阈值为10,在上述步骤403所描述的例子的基础上,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的质量差为7分。显然,质量差小于预设阈值,此时切换组件确定出不需要将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的第一切换结果。又如:假设预设阈值为5,在上述步骤403所描述的例子的基础上,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的质量差为7分,显然该质量差大于了预设阈值,那么切换组件需要将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使得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在链路层中无缝地从第一链路变换成第二链路,从而通过第二链路来实现两端之间的通信。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切换的合理性,避免盲目切换,在确定第二切换结果之前,还可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获取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二探测包,所述第二探测包携带第三检测信息;根据所述第三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速度以及频率;若所述速度以及频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链路的第二探测包,从中解析出该第二探测包中携带的第三检测信息,以此检测第一链路中第二探测包的传输速度以及频率,如果该传输速度以及频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即低于用户设定的阈值时,则很大程度上说明该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欠佳,那么此时切换组件可以确定出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与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此时切换组件需要将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使得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在链路层中无缝地从第一链路变换成第二链路,从而通过第二链路来实现两端之间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中,使得切换组件在预设时长内监控出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后,确定出该第一质量与第二质量间的质量差,从而根据该质量差来确定出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的切换结果。因此,在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后的通信过程中,通过切换组件在链路层实现对通信链路进行无缝切换,使得不需要像应用层中那样重新建立通信链路才能继续通信,减少通信过程中的带宽成本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链路切换的装置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链路切换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该链路切换的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501,用于确定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
监控单元502,用于在预设时长内监控所述第一确定单元501确定出的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
第二确定单元503,用于确定所述监控单元502监控得到的所述第一质量与所述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
第三确定单元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503单元确定出的所述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所述切换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可选地,在上述图5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所述监控单元502,包括:
获取模块5021,用于从所述第一链路中获取业务数据包以及从所述第二链路获取第二探测包,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包头携带第二检测信息;
解析模块5022,用于解析所述获取模块5021获取得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探测包,以得到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信息;
检测模块5023,用于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根据所述解析模块5022得到的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检测所述业务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第一质量情况、以及根据所述解析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二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第二质量情况;
确定模块5024,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5023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第二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
可选地,在上述图5或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所述第三确定单元504,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5041,用于在所述质量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切换结果,所述第一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不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第二确定模块5042,用于在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二切换结果,所述第二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可选地,在上述7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组件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5021:还用于在确定第二切换结果之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获取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二探测包,所述第二探测包携带第三检测信息;所述检测模块5023,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速度以及频率;所述确定模块5024,用于在所述速度以及频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可选地,在上述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质量情况包括链路延迟信息、波动信息或丢包率,所述第二质量情况包括链路延迟信息、波动信息或丢包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中,使得监控单元502在预设时长内监控出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后,由第二确定单元503确定出该第一质量与第二质量间的质量差,从而经由第三确定单元503根据该质量差来确定出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第二链路的切换结果。因此,在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后的通信过程中,通过在链路层实现对通信链路进行无缝切换,使得不需要像应用层中那样重新建立通信链路才能继续通信,减少通信过程中的带宽成本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面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链路切换的装置进行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描述。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上述所描述的链路切换的装置等,该计算机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通信线路607,存储器6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04。
处理器6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服务器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607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6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装置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6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装置,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607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6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6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8中的处理器601和处理器602。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装置、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605和输入设备606。输出设备605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输入设备606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606可以是鼠标、触摸屏装置或传感装置等。
上述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一个通用装置或者是一个专用装置。在具体实现中,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nas服务器、无线终端装置、嵌入式装置或有图8中类似结构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计算机设备的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所包括的处理器601还具有以下功能:
确定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
在预设时长内监控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
确定所述第一质量与所述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
根据所述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所述切换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601还可以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链路中获取业务数据包以及从所述第二链路获取第一探测包,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包头携带第二检测信息;
解析所述业务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一探测包,以得到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信息;
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检测所述业务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第一质量情况、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第二质量情况;
根据所述第一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所包括的处理器601还具有以下功能:
当所述质量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切换结果,所述第一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不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当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二切换结果,所述第二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所包括的处理器601还具有以下功能:
确定第二切换结果之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获取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二探测包,所述第二探测包携带第三检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速度以及频率;
若所述速度以及频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
在预设时长内监控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的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其中包括:从所述第一链路中获取业务数据包以及从所述第二链路获取第一探测包,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包头携带第二检测信息;解析所述业务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一探测包,以得到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信息;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检测所述业务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第一质量情况、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第二质量情况;根据所述第一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通过切换组件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发送第一数据包建立起所述第一链路,所述第一链路为P2S链路;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进行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的内网IP端口和外网IP端口的交换,使得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根据对端的内网IP端口和外网IP端口并行打洞,从而建立起所述第二链路,所述切换组件为结合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的端到端连接的用于在链路层上对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进行无缝切换的装置;
确定所述第一质量与所述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
根据所述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并在所述切换结果为第二切换结果,且所述第二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时,调用切换组件相应的收发包接口在链路层对通信链路进行无缝切换,其中,所述切换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包括:
当所述质量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切换结果,所述第一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不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当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二切换结果,所述第二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二切换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长内获取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二探测包,所述第二探测包携带第三检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速度以及频率;
若所述速度以及频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质量差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情况包括链路延迟信息、波动信息或丢包率,所述第二质量情况包括链路延迟信息、波动信息或丢包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客户端安装在第一终端上,所述第一终端为区块链中的区块链节点设备;
所述第二客户端安装在第二终端上,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区块链中的区块链节点设备。
6.一种链路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切换的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
监控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长内监控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的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二链路部署在链路层;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通过切换组件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发送第一数据包建立起所述第一链路,所述第一链路为P2S链路;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进行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的内网IP端口和外网IP端口的交换,使得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根据对端的内网IP端口和外网IP端口并行打洞,从而建立起所述第二链路,所述切换组件为结合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的端到端连接的用于在链路层上对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进行无缝切换的装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监控单元监控得到的所述第一质量与所述第二质量之间的质量差;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质量差确定切换结果,并在所述切换结果为第二切换结果,且所述第二切换结果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时,调用切换组件相应的收发包接口在链路层对通信链路进行无缝切换,其中,所述切换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当前用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链路;
其中,所述监控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链路中获取业务数据包以及从所述第二链路获取第二探测包,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包头携带第二检测信息;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得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探测包,以得到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信息;
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根据所述解析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一检测信息检测所述业务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链路中的第一质量情况、以及根据所述解析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二检测信息检测所述第二探测包在所述第二链路中的第二质量情况;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质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第二质量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质量。
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9299.9A CN110545566B (zh) | 2019-09-11 | 2019-09-11 |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9299.9A CN110545566B (zh) | 2019-09-11 | 2019-09-11 |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45566A CN110545566A (zh) | 2019-12-06 |
CN110545566B true CN110545566B (zh) | 2021-04-27 |
Family
ID=68713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59299.9A Active CN110545566B (zh) | 2019-09-11 | 2019-09-11 |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455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38316A (zh) * | 2019-12-25 | 2021-06-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蓝牙耳机及存储介质 |
CN111654440B (zh) * | 2020-02-29 | 2022-05-27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 一种智能选路的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2532738B (zh) * | 2020-12-07 | 2024-11-12 |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 链路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822102B (zh) * | 2020-12-30 | 2023-01-24 |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3791896B (zh) * | 2021-08-23 | 2024-07-19 |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784411B (zh) * | 2021-09-13 | 2024-11-0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链路质量评估方法、链路切换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6708304B (zh) * | 2023-08-01 | 2023-11-1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4743A (zh) * | 2012-12-13 | 2013-03-20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备链路切换方法及无线路由设备 |
CN103718532A (zh) * | 2013-03-26 | 2014-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5897478A (zh) * | 2016-04-12 | 2016-08-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决策的方法及决策设备 |
CN107682882A (zh) * | 2017-09-29 | 2018-02-0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831328A (zh) * | 2019-01-30 | 2019-05-31 |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选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CN110087335A (zh) * | 2019-04-30 | 2019-08-02 |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多种无线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46799B2 (en) * | 2003-06-20 | 2010-06-29 | Juniper Networks, Inc. | Controlling data link layer elements with network layer elements |
FI20031414L (fi) * | 2003-09-30 | 2005-03-31 | Nokia Corp | Datan siirtäminen langattoman pakettivälitteisen datajärjestelmän matkaviestimessä |
CN101183921B (zh) * | 2007-12-25 | 2012-04-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保证业务流连续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309135B (zh) * | 2008-03-07 | 2011-06-22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提高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
CN101309495B (zh) * | 2008-07-08 | 2011-08-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设备中载扇链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
CN102025594A (zh) * | 2009-09-14 | 2011-04-20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Nat环境下的路由动态调整方法和系统 |
CN102448136B (zh) * | 2012-01-10 | 2018-09-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模终端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4796329B (zh) * | 2014-01-16 | 2017-11-2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自动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6416418B (zh) * | 2014-06-17 | 2020-01-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
JP6809027B2 (ja) * | 2016-08-08 | 2021-01-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2019
- 2019-09-11 CN CN201910859299.9A patent/CN1105455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4743A (zh) * | 2012-12-13 | 2013-03-20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备链路切换方法及无线路由设备 |
CN103718532A (zh) * | 2013-03-26 | 2014-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5897478A (zh) * | 2016-04-12 | 2016-08-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决策的方法及决策设备 |
CN107682882A (zh) * | 2017-09-29 | 2018-02-0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831328A (zh) * | 2019-01-30 | 2019-05-31 |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选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CN110087335A (zh) * | 2019-04-30 | 2019-08-02 |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多种无线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45566A (zh) | 2019-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45566B (zh) |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Kakhki et al. | Taking a long look at QUIC: an approach for rigorous evaluation of rapidly evolving transport protocols | |
JP7178646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のセキュリティモニタリング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のセキュリティモニタリング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JP6994505B2 (ja) | モバイルエッジ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再配置 | |
US7643426B1 (en) | Path selection in a network | |
JP7455164B2 (ja) | VoIPメディア送信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経路選択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8075934B (zh) | 一种网络质量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401490B (zh) | 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 |
CN110769019B (zh) | 会话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 |
CN108462622A (zh) | 一种网络游戏加速方法和系统 | |
CN114866827B (zh) | 音视频同步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8574615B (zh) | 一种基于多路径mptcp的内容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10498591B1 (en) | Isolating service faults using loopbacks | |
CN112242937B (zh) | 一种网络测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Batista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vailable bandwidth estimation tools for grid networks | |
KR102537370B1 (ko) | 대용량 네트워크 모니터링을 위한 실시간 패킷 분석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6161051B (zh) | 客户端智能选线 | |
Akanbi et al. | Proactive load shifting for distributed sdn control plane architecture | |
JP6007623B2 (ja) | セッション管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Nemati et al. | A multi-source streaming model for mobile peer-to-peer (P2P) overlay networks | |
US11916701B2 (en) | Coordinated observability for dynamic VPN switchover | |
Toll et al. | IoTreeplay: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Traffic Replay in IoT Environments | |
Huang et al. | Tuning the aggressive TCP behavior for highly concurrent HTTP connections in data center | |
JP5716107B1 (ja) | ノード検出システム及び方法及び仮想ノードの機能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
CN116367254A (zh) | 一种终端应用性能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