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525603B -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5603B
CN110525603B CN201910781321.2A CN201910781321A CN110525603B CN 110525603 B CN110525603 B CN 110525603B CN 201910781321 A CN201910781321 A CN 201910781321A CN 110525603 B CN110525603 B CN 110525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conveying
storage
conveyor belt
mar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13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5603A (zh
Inventor
韩宁
王立兵
童俊
连云峰
李宝晨
袁媛
郭宝锋
史林
朱晓秀
闫云斌
吕萌
刘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2181 Troops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32181 Troops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2181 Troops of PLA filed Critical 32181 Troops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9107813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25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25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5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5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5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9/00Arrangements of nautical instruments or navigational a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其包括运载船、设置在运载船上且放置有海防雷达装置的存储舱体、设置在运载船一端且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下放水中的安装吊运装置、设置在存储舱体中的安装存储装置、以及设置在安装吊运装置与安装存储装置之间的运送装置安装存储装置,其包括在安装运载船的舱体内的存储装置;运送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运载船上且用于将存储架上的海防雷达装置送至甲板上的运送传送装置。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发展海洋经济,需要对水文参数、海洋生物、或其他大型水下移动物体进行监测,从而为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现有手段一般采用造价昂贵的海洋环境监测船进行检测,目前,国际流行采用海防或水下雷达等无源探测仪进行监测,一般采用通过运载船将雷达送到指定海域位置,然后,通过吊机将其下放到,但是,吊机为悬臂结构,受力不合理,需要水手等进行辅助将其运送到指定位置,本发明提供一个新型的吊运装置,从而方便雷达安全平移吊运下水,提高了吊装载重量,提供了定位精度。
目前,海防雷达在舱中存储一般采用存储架放置或堆放设置,如果采用堆放设置,上方的立体空间无法得到利用,如果采用存储架放置,需要水手将雷达搬下来,由于雷达质量大,重量大,体积大,搬运不方便,拿取不方便,本发明在存储架上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雷达的存储空间,同时实现雷达的自动定位置输出,同时防止了雷达的误操作。
海防雷达需要通过运载船送至指定水域,雷达等探测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与机密性,为了防止被卫星拍摄到,需要将其存放到舱体内,同时,还具有防止风吹雨淋的优点,从而保护雷达的精密件的正常使用。
现有的运送方式的都是采用水手人工搬运或通过地龙将准备下投的雷达送至甲板上,费时费力,容易被暴露。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皮带的柔性与可变性,从而实现自动将雷达从舱体内送至甲板上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包括运载船、设置在运载船上且放置有海防雷达装置的存储舱体、设置在运载船一端且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下放水中的安装吊运装置、设置在存储舱体中的安装存储装置、以及设置在安装吊运装置与安装存储装置之间的运送装置;
安装存储装置,其包括在安装运载船的舱体内的存储装置;
运送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运载船上且用于将存储架上的海防雷达装置送至甲板上的运送传送装置。
一种海防雷达的安运工艺,借助于安运系统,该系统包括运载船、设置在运载船上且放置有海防雷达装置的存储舱体、设置在运载船一端且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下放水中的安装吊运装置、设置在存储舱体中的安装存储装置、以及设置在安装吊运装置与安装存储装置之间的运送装置;
安装存储装置,其包括在安装运载船的舱体内的存储装置;
运送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运载船上且用于将存储架上的海防雷达装置送至甲板上的运送传送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存储海防雷达装置,首先,在码头处,存储海防雷达装置;然后,当运载船到达指定海域后,将海防雷达装置送至运送装置上;
步骤二,将海防雷达装置送至安装吊运装置;
步骤三,安装吊运装置将海防雷达装置送至水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存储装置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存储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运送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运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局部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吊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海防雷达装置;2、运载船;201、存储舱体;202、安装吊运装置;203、中转传送带;204、中转倒L型推板;205、下水船甲板;206、吊运输出带;207、吊装终端前定位板;208、吊运下水豁口;209、吊运第一龙门翻转架;210、吊运第二龙门翻转架;211、吊运龙门驱动件;212、吊运龙门中间连接架;213、吊运龙门横梁;214、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5、吊运辅助抓手;216、吊运卷扬机;217、吊运吊绳;218、吊运悬挂钩;219、吊运配重;220、吊运弹性舌片;221、吊运人字形导向头;222、吊运弹簧;223、吊运驱动肘关节推杆;224、吊运驱动指关节推杆。3、运送传送装置;301、运送输出传送带;302、运送升降传送带;303、运送传送带支撑架;304、运送伸缩架;305、运送从动辊;306、运送导向槽;307、运送涨紧弹簧;308、运送输出压轮;309、运送传送带立板;310、运送横板;311、运送复位弹簧;312、运送限位块;313、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4、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5、运送升降装置;316、运送升降驱动件;317、运送升降架;318、运送下导向辊;319、运送上压轮。4、存储装置;401、存储左层架;402、存储右层架;403、存储循环外传送带;404、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5、存储隔板;406、存储上行段;407、存储下行段;408、存储上行推杆;409、存储下行推杆;410、存储推杆升降架;411、存储后背板;412、存储后窗口;413、存储前挡板;414、存储送出口;415、存储霍尔传感器;416、存储前挡凸面板;417、存储上行工艺辊;418、存储下行工艺辊;419、存储输出内主动辊;420、存储输出外主动辊;
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技术特征前的定语表示该技术特征零部件为该定位的一部分 ,从而实现在文字上的区别,类似第一、第二等定义术语,本实施例的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包括运载船2、设置在运载船2上且放置有海防雷达装置1的存储舱体201、设置在运载船2一端且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1下放水中的安装吊运装置202、设置在存储舱体201中的安装存储装置、以及设置在安装吊运装置202与安装存储装置之间的运送装置;
安装存储装置,其包括在安装运载船2的舱体内的存储装置4;
运送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运载船2上且用于将存储架上的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甲板上的运送传送装置3。从而实现了雷达的全自动存储、输送以及下水,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相比于传动作业方式,抗台风海浪能力强,抗颠簸性能好,适合于远洋作业,隐蔽性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海防雷达的安运工艺,借助于安运系统,该系统包括运载船2、设置在运载船2上且放置有海防雷达装置1的存储舱体201、设置在运载船2一端且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1下放水中的安装吊运装置202、设置在存储舱体201中的安装存储装置、以及设置在安装吊运装置202与安装存储装置之间的运送装置;
安装存储装置,其包括在安装运载船2的舱体内的存储装置4;
运送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运载船2上且用于将存储架上的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甲板上的运送传送装置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存储海防雷达装置1,首先,在码头处,存储海防雷达装置1;然后,当运载船2到达指定海域后,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运送装置上;
步骤二,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安装吊运装置202;
步骤三,安装吊运装置202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水下。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雷达在舱中的安装存储装置,其包括在安装运载船2的舱体内的存储装置4;
存储装置4包括对称设置在对应传送带两侧且结构相同的存储左层架401与存储右层架402;两套存储架共用一个传送带,从而极大的节约船舱中有限的空间,从而可以实现一次出海携带更多的雷达或其他物资,从而提高了效率。
存储左层架401分层设置,从而利用空间高度,存储更多的雷达等物资,在每层设置有在竖直平面循环的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实现循环传送,套装设置在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外侧的存储循环外传送带403实现辅助支撑,从而可利用下行部分的传送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设置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的外侧壁与存储循环外传送带403的内侧壁之间的竖直连接有存储隔板405,从而防止因为颠簸而使得雷达相互碰撞,隔板上设置有缓冲垫;
存储隔板405将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的外侧壁与存储循环外传送带403的内侧壁之间空间分隔为若干用于存储海防雷达装置1的格子;
在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上方的格子形成存储上行段406,在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下方的格子形成存储下行段407。从而实现传送带动作一个工位,而使得雷达实现上下端两侧输出,效率高,降低能耗。
在存储上行段406的一端设置有格子背面设置有存储上行推杆408;
在存储下行段407的另一端设置有格子背面设置有存储下行推杆409。从而将雷达横向推出到传送带上。
在存储上行推杆408与存储下行推杆409下端设置有存储推杆升降架410。从而使得一套存储架仅需要一组推杆即可,简化结构,节约占地空间。
在格子上设置有存储霍尔传感器415,从而实现位置检测。
在存储左层架401正面设置有存储前挡板413,在存储前挡板413上设置有与存储上行推杆408和/或存储下行推杆409对应的存储送出口414;
在存储左层架401背面设置有存储后背板411,在存储后背板411上设置有与存储上行推杆408和/或存储下行推杆409对应的存储后窗口412。从而避免水手人为去调动雷达次序,安全性好,同时避免雷达在颠簸的时候,滑出架子。
在存储前挡板413背面设置有与格子对应的存储前挡凸面板416,在存储前挡凸面板416和/或存储后背板411上竖直设置有与格子形成存储上行段406对应的存储上行工艺辊417,在存储前挡凸面板416竖直设置有与格子形成存储下行段407对应的存储下行工艺辊418。通过工艺辊来填补面板与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同时利用辊实现滚动摩擦接触,从而即使因为颠簸雷达与辊接触,也可以通过工艺辊,减少传送的摩擦阻力。
在存储送出口4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存储输出内主动辊419与存储输出外主动辊420。从而减小推送的阻力。
本发明通过采用双套传送带,实现了对传送带上行段与下行段的充分利用,通过对称设置存储架,实现了两套存储架共用一套传送带,极大节约了船舱的有限空间,提供了船舱利用率,实现了自动化传送,定点传送,方便与后续的运送雷达实现自动化衔接。
海防雷达的安装存储步骤,借助于安装存储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一,在码头处,存储雷达;通过存储输出内主动辊419与存储输出外主动辊420的作用,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对应的存储上行段406和/或存储下行段407存储格子中;
步骤一二,当运载船2到达指定海域后,需要投放海防雷达装置1时,首先,存储推杆升降架410驱动存储上行推杆408与存储下行推杆409来到对应的存储层的存储后窗口412处,存储霍尔传感器415感应格子位置是否到位;然后,存储上行推杆408或存储下行推杆409将对应格子中的海防雷达装置1推送出存储送出口414,同时,通过存储输出内主动辊419与存储输出外主动辊420推送;当存储上行推杆408与存储下行推杆409对应的格子中的海防雷达装置1均为空时候,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传送一个工位,等待下一次输送。
本实施例的雷达的运送装置,包括设置在运载船2上且用于将存储架上的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甲板上的运送传送装置3;
运送传送装置3包括设置在舱体与甲板之间的运送输出传送带301、设置在舱体内且输出端与运送输出传送带301输入端衔接且传送方向垂直且在相邻存储架之间的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作为等同替换,可以是传送链或履带等循环传送装置。
在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升降或固定设置有运送传送带支撑架303,在运送传送带支撑架303上设置有多个且由推杆驱动的运送伸缩架304,在运送伸缩架304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运送升降传送带302的运送从动辊305;通过升降运送传送带支撑架303实现传送带的整体升降,具体驱动方式可以是常用直线机构。通过推杆实现传送带涨紧长度的调整。
一般存储架类似货架结构,通过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为可升降设置,从而满足不同高度的雷达的承接,从而极大降低水手人工拿取雷达的时间。
在运送伸缩架304上设置有运送导向槽306,运送从动辊305的端部活动位于运送导向槽306中,在运送伸缩架304与运送从动辊305的端部连接有运送涨紧弹簧307。通过弹簧实现涨紧调整。
优选在弹簧上设置有受力传感器,从而当受力大于或小于设定涨紧极限值的时候,传感器上传通知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控制器操作推杆驱动调整运送伸缩架304的伸缩量,直到张紧力在设定范围内,实现自动调整。
在运送升降传送带302的输出端同轴设置有两个运送输出压轮308,从运送输出压轮308到输出端终点,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为水平或倾斜设置。
在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还设置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在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一侧设置有高于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的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从而实现对应层传送带上行段与下行段两端的雷达快速出送,在存储架每层设置有循环的传送带,在传送带的上行段与下行段均放置有雷达,其上行段一端对应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其下行段另一端部的对应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从而实现雷达快速出送。
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到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以及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到输出端平滑过渡设置,并通过立板起到扶正的作用,从而保证雷达传送。
在运送伸缩架304上设置有用于将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到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同时平行等落差升降的运送升降装置315;
运送升降装置315包括竖直设置在运送传送带支撑架303上的运送升降驱动件316,在运送升降驱动件316上设置有运送升降架317,在运送升降架317上分布有与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行下表面接触的运送下导向辊318,在运送升降架317上分布有与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行上表面两侧接触的运送下导向辊318的运送上压轮319;通过压轮与导向辊保持传送带送入工位水平,同时实现倾斜过渡。
运送升降传送带302经过对应的运送下导向辊318或运送上压轮319由倾斜变为水平状态;
在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的两端设置有运送下导向辊318;
在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的靠近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端设置有运送上压轮319,在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的另一端设置有运送下导向辊318。为了更好的实现变向,利用其垂直升降,从而保证送入工位不变,通过从动辊补偿传送带长度变化。从而相比于传动机械手,结构简单,简化工作路径,在船上的恶劣环境,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分布有运送传送带立板309,在运送传送带立板309上且朝向输出端方向铰接有运送横板310,在运送传送带立板309与运送横板310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运送复位弹簧311与运送限位块312。利用横板与立板组成7型结构倒L结构,从而将雷达推送出去。当继续下旋转的时候,利用铰接实现横板摆动,通过回复,通过弹簧再次复位。
本发明实现了传送带对不同高度存储架上的雷达的送入,这是现有技术所不具备,通过L型铰接与弹簧,实现将雷达送到传送带上,实现雷达自动化运送。
如图1-5,海防雷达装置1的运送方法,借助于雷达的运送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二一,首先,通过机械手或人工将存储架上的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或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然后,运送升降传送带302将该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运送输出传送带301的输入端,同时,运送横板310辅助推送海防雷达装置1;其次,运送横板310随着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下摆动的时候转动,当运送横板310转到下行段,运送复位弹簧311与运送限位块312的作用下复位;
步骤二二,运送横板310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出到甲板上,以便下水;
步骤二三,当存储架一层的海防雷达装置1输送完毕后,运送升降驱动件316带动运送升降架317上升,通过运送下导向辊318与运送上压轮319使得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与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同时平行且等高上升,同时,运送伸缩架304带动运送从动辊305后退,从而调整运送升降传送带302的涨紧量。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海防雷达下水吊装装置,包括运载船2、设置在运载船2上且放置有海防雷达装置1的存储舱体201、设置在运载船2一端且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1下放水中的安装吊运装置202。通过安装吊运装置202从而实现了雷达的沉入水底作用,作为优选,可以在安装吊运装置202上方安装屏蔽罩等遮挡,从而避免作业的时候,被卫星拍摄,提高安全性。
安装吊运装置202包括输出端设置在下水船甲板205端部且输入端在存储舱体201中的中转传送带203,在下水船甲板205上且输入端与中转传送带203输出端衔接的吊运输出带206。通过带传动替代人工搬运,速度快,效率高,节约人力,缩短了雷达暴露在外的时间。传送带可以是履带、链条等循环等同机构。
在中转传送带203上分布有中转倒L型推板204,中转倒L型推板204的横板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到吊运输出带206上;通过L型结构,可以将传送带的雷达,进一步,推送出去并分离。
在吊运输出带206输出端一侧设置有吊装终端前定位板207;从而防止雷达超程。
在下水船甲板205端部设置用于通过海防雷达装置1的吊运下水豁口208。
安装吊运装置202包括设置在运载船2一端的下水船甲板205、以及平行且下端分别铰接在下水船甲板205上的吊运第一龙门翻转架209与吊运第二龙门翻转架210;
在吊运第一龙门翻转架209与吊运第二龙门翻转架210顶部之间铰接有两个吊运龙门中间连接架212;在吊运龙门中间连接架212之间横向设置有吊运龙门横梁213,在吊运龙门横梁213上设置有安装吊运机械手装置;从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结构,从而将雷达从传送带上斜向上起吊,相比于机械手,简化结构,省却一个驱动单元,同时,实现龙门结构,牢固结实,安全可靠,承载能力强,降低了龙门的高度。
在下水船甲板205上设置有驱动吊运第一龙门翻转架209摆动的吊运龙门驱动件211。
在安装吊运装置202上设置有吊运龙门横梁213,在吊运龙门横梁213上设置有安装吊运机械手装置;从而实现将雷达送至水底。
吊运机械手装置包括设置在吊运龙门横梁213上的吊运卷扬机216,在吊运卷扬机216上设置有吊运吊绳217,在吊运吊绳217下端设置有吊运悬挂钩218,在吊运悬挂钩218上设置有吊运配重219。从而方便钩子与雷达分离。
在吊运卷扬机216上竖直设置有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4,在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4下端设置有吊运辅助抓手215。在水面之上,由于没有浮力,通过该机构可以降低卷扬机的功率,降低成本。
在吊运悬挂钩218根部设置有位于吊运悬挂钩218中的吊运弹性舌片220,在吊运弹性舌片220悬头设置有吊运人字形导向头221,在吊运人字形导向头221人字豁口与吊运悬挂钩218对应;在吊运弹性舌片220悬头背面与吊运悬挂钩218弯曲处连接有吊运弹簧222。通过弹簧将舌片向上推动,从而挡住钩子进口,从而避免回收绳带的时候,再次勾住雷达。通过配重实现钩子进口朝向尽量向水平方向,从而即使钩子勾住,可以利用钩子的弧度自然脱离。
作为举例,吊运辅助抓手215为机械手,在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4与吊运辅助抓手215手背之间连接有吊运驱动肘关节推杆223,在吊运辅助抓手215的手指之间设置有吊运驱动指关节推杆224。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动作。
驱动件为电推杆、直线螺杆、齿轮齿条、气缸或液压缸。
海防雷达装置1的下水步骤,借助于海防雷达下水吊装装置,
步骤三一,首先,中转传送带203将存储舱体201中的海防雷达装置1上;然后,中转传送带203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吊运输出带206上,同时,中转倒L型推板204辅助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吊运输出带206上;
步骤三二,首先,人工克服吊运弹簧222与吊运弹性舌片220的弹簧力,将海防雷达装置1安装在吊运悬挂钩218上;然后,通过吊运驱动肘关节推杆223与吊运驱动指关节推杆224上,将海防雷达装置1安装在吊运辅助抓手215;
步骤三三,首先,吊运龙门驱动件211驱动吊运第一龙门翻转架209与吊运第二龙门翻转架210摆动;然后,机械手在摆动的作用下,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吊运下水豁口208上方;其次,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4与吊运卷扬机216带动海防雷达装置1下降进入水中;再次,当水浸没海防雷达装置1后,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4下行,同时,吊运卷扬机216制动,吊运驱动肘关节推杆223与吊运驱动指关节推杆224驱动吊运辅助抓手215张开与海防雷达装置1分离;
步骤三四,首先,吊运卷扬机216带动海防雷达装置1直到沉入水底;然后,吊运卷扬机216继续下放吊运吊绳217;其次,在吊运配重219的重力,吊运弹簧222与吊运弹性舌片220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吊运悬挂钩218与海防雷达装置1分离,从而完成海防雷达装置1下水任务。

Claims (6)

1.一种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载船(2)、设置在运载船(2)上且放置有海防雷达装置(1)的存储舱体(201)、设置在运载船(2)一端且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1)下放水中的安装吊运装置(202)、设置在存储舱体(201)中的安装存储装置、以及设置在安装吊运装置(202)与安装存储装置之间的运送装置;
安装存储装置,其包括在安装运载船(2)的舱体内的存储装置(4);
运送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运载船(2)上且用于将存储架上的海防雷达装置(1)送至甲板上的运送传送装置(3);
存储装置(4)包括对称设置在对应传送带两侧且结构相同的存储左层架(401)与存储右层架(402);
存储左层架(401)分层设置,在每层设置有在竖直平面循环的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套装设置在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外侧的存储循环外传送带(403)、设置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的外侧壁与存储循环外传送带(403)的内侧壁之间的竖直连接有存储隔板(405);
存储隔板(405)将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的外侧壁与存储循环外传送带(403)的内侧壁之间空间分隔为若干用于存储海防雷达装置(1)的格子;
在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上方的格子形成存储上行段(406),在存储循环内传送带(404)下方的格子形成存储下行段(407);
运送传送装置(3)包括设置在舱体与甲板之间的运送输出传送带(301)、设置在舱体内且输出端与运送输出传送带(301)输入端衔接且传送方向垂直且在相邻存储架之间的运送升降传送带(302);
在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升降或固定设置有运送传送带支撑架(303),在运送传送带支撑架(303)上设置有多个且由推杆驱动的运送伸缩架(304),在运送伸缩架(304)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运送升降传送带(302)的运送从动辊(305);
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为可升降设置;
在运送伸缩架(304)上设置有运送导向槽(306),运送从动辊(305)的端部活动位于运送导向槽(306)中,在运送伸缩架(304)与运送从动辊(305)的端部连接有运送涨紧弹簧(307);
安装吊运装置(202)包括输出端设置在下水船甲板(205)端部且输入端在存储舱体(201)中的中转传送带(203),在下水船甲板(205)上且输入端与中转传送带(203)输出端衔接的吊运输出带(206);
在中转传送带(203)上分布有中转倒L型推板(204),中转倒L型推板(204)的横板用于将海防雷达装置(1)送到吊运输出带(206)上;
在吊运输出带(206)输出端一侧设置有吊装终端前定位板(207);
在下水船甲板(205)端部设置用于通过海防雷达装置(1)的吊运下水豁口(208);
安装吊运装置(202)包括设置在运载船(2)一端的下水船甲板(205)、以及平行且下端分别铰接在下水船甲板(205)上的吊运第一龙门翻转架(209)与吊运第二龙门翻转架(210);
在吊运第一龙门翻转架(209)与吊运第二龙门翻转架(210)顶部之间铰接有两个吊运龙门中间连接架(212);在吊运龙门中间连接架(212)之间横向设置有吊运龙门横梁(213),在吊运龙门横梁(213)上设置有安装吊运机械手装置;
在下水船甲板(205)上设置有驱动吊运第一龙门翻转架(209)摆动的吊运龙门驱动件(211);
在安装吊运装置(202)上设置有吊运龙门横梁(213),在吊运龙门横梁(213)上设置有安装吊运机械手装置;
吊运机械手装置包括设置在吊运龙门横梁(213)上的吊运卷扬机(216),在吊运卷扬机(216)上设置有吊运吊绳(217),在吊运吊绳(217)下端设置有吊运悬挂钩(218),在吊运悬挂钩(218)上设置有吊运配重(219);
在吊运卷扬机(216)上竖直设置有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4),在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4)下端设置有吊运辅助抓手(21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存储上行段(406)的一端设置有格子背面设置有存储上行推杆(408);
在存储下行段(407)的另一端设置有格子背面设置有存储下行推杆(409);
在存储上行推杆(408)与存储下行推杆(409)下端设置有存储推杆升降架(410);在格子上设置有存储霍尔传感器(41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存储左层架(401)正面设置有存储前挡板(413),在存储前挡板(413)上设置有与存储上行推杆(408)和/或存储下行推杆(409)对应的存储送出口(414);
在存储左层架(401)背面设置有存储后背板(411),在存储后背板(411)上设置有与存储上行推杆(408)和/或存储下行推杆(409)对应的存储后窗口(412);
在存储前挡板(413)背面设置有与格子对应的存储前挡凸面板(416),在存储前挡凸面板(416)和/或存储后背板(411)上竖直设置有与格子形成存储上行段(406)对应的存储上行工艺辊(417),在存储前挡凸面板(416)竖直设置有与格子形成存储下行段(407)对应的存储下行工艺辊(418); 在存储送出口(4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存储输出内主动辊(419)与存储输出外主动辊(42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运送升降传送带(302)的输出端同轴设置有两个运送输出压轮(308),从运送输出压轮(308)到输出端终点,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为水平或倾斜设置;
在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还设置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在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一侧设置有高于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的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
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到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以及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到输出端平滑过渡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运送伸缩架(304)上设置有运送升降装置(315);
运送升降装置(315)包括竖直设置在运送传送带支撑架(303)上的运送升降驱动件(316),在运送升降驱动件(316)上设置有运送升降架(317),在运送升降架(317)上分布有与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行下表面接触的运送下导向辊(318),在运送升降架(317)上分布有与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行上表面两侧接触的运送下导向辊(318)的运送上压轮(319);
运送升降传送带(302)经过对应的运送下导向辊(318)或运送上压轮(319)由倾斜变为水平状态;
在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的两端设置有运送下导向辊(318);
在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的靠近运送上行送入工位(314)端设置有运送上压轮(319),在运送下行送入工位(313)的另一端设置有运送下导向辊(318);
在运送升降传送带(302)上分布有运送传送带立板(309),在运送传送带立板(309)上且朝向输出端方向铰接有运送横板(310),在运送传送带立板(309)与运送横板(310)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运送复位弹簧(311)与运送限位块(31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吊运悬挂钩(218)根部设置有位于吊运悬挂钩(218)中的吊运弹性舌片(220),在吊运弹性舌片(220)悬头设置有吊运人字形导向头(221),在吊运人字形导向头(221)人字豁口与吊运悬挂钩(218)对应;在吊运弹性舌片(220)悬头背面与吊运悬挂钩(218)弯曲处连接有吊运弹簧(222);
吊运辅助抓手(215)为机械手,在吊运辅助升降驱动件(214)与吊运辅助抓手(215)手背之间连接有吊运驱动肘关节推杆(223),在吊运辅助抓手(215)的手指之间设置有吊运驱动指关节推杆(224)。
CN201910781321.2A 2019-08-23 2019-08-23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Active CN110525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1321.2A CN110525603B (zh) 2019-08-23 2019-08-23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1321.2A CN110525603B (zh) 2019-08-23 2019-08-23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5603A CN110525603A (zh) 2019-12-03
CN110525603B true CN110525603B (zh) 2023-06-06

Family

ID=68662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1321.2A Active CN110525603B (zh) 2019-08-23 2019-08-23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25603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209131D0 (en) * 2012-05-24 2012-07-04 Subsea 7 Contracting Norway As Handling loads in offshore environments
CN103171746A (zh) * 2011-12-26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自治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回收装置
CN106342049B (zh) * 2008-06-20 2013-09-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无缆潜水器的水面布放回收系统
CN204037867U (zh) * 2014-08-22 2014-12-24 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船用雷达吊装托盘
CN204714393U (zh) * 2015-05-27 2015-10-21 淮安远航船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安全的多头船用塔吊
CN204726626U (zh) * 2015-05-18 2015-10-28 中船重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深远海多功能作业船
CN107651581A (zh) * 2017-09-20 2018-02-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船用起重机起放防摇装置
CN108163138A (zh) * 2017-12-25 2018-06-1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舰船主机大修的出舱方法
CN108298029A (zh) * 2017-12-27 2018-07-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研究所 一种uuv布放回收保护装置
CN108557040A (zh) * 2018-06-22 2018-09-2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可收放舱式的多功能auv水下中继站
CN109131763A (zh) * 2018-10-23 2019-01-04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全回转拖船桅杆
CN109229283A (zh) * 2018-09-27 2019-01-18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岛礁探察rov水面布放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CN109403365A (zh) * 2018-12-21 2019-03-01 中交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无人沉箱安全出运系统及出运工艺
CN109606560A (zh) * 2019-01-29 2019-04-12 中海辉固地学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Rov友好式释放回收吊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8514B2 (en) * 2004-03-31 2010-05-04 Bec Companies, Inc. Automated shipboard material handling and storage system
BRPI0901003A2 (pt) * 2008-04-22 2010-04-06 Aker Marine Contractors As método de estender um objeto no leito do mar em águas muito profundas a partir de uma embarcação com um guindaste compensado para balouço, e, aparelho para suportar a carga de um objeto submerso suspenso em uma embarcação
US8352128B2 (en) * 2009-09-25 2013-01-08 TMEIC Corp. Dynamic protective envelope for crane suspended loads
US9670037B2 (en) * 2013-10-08 2017-06-06 Advanced Personnel Pods, Llc Personnel transport and transf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2049B (zh) * 2008-06-20 2013-09-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无缆潜水器的水面布放回收系统
CN103171746A (zh) * 2011-12-26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自治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回收装置
GB201209131D0 (en) * 2012-05-24 2012-07-04 Subsea 7 Contracting Norway As Handling loads in offshore environments
CN204037867U (zh) * 2014-08-22 2014-12-24 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船用雷达吊装托盘
CN204726626U (zh) * 2015-05-18 2015-10-28 中船重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深远海多功能作业船
CN204714393U (zh) * 2015-05-27 2015-10-21 淮安远航船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安全的多头船用塔吊
CN107651581A (zh) * 2017-09-20 2018-02-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船用起重机起放防摇装置
CN108163138A (zh) * 2017-12-25 2018-06-1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舰船主机大修的出舱方法
CN108298029A (zh) * 2017-12-27 2018-07-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研究所 一种uuv布放回收保护装置
CN108557040A (zh) * 2018-06-22 2018-09-2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可收放舱式的多功能auv水下中继站
CN109229283A (zh) * 2018-09-27 2019-01-18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岛礁探察rov水面布放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CN109131763A (zh) * 2018-10-23 2019-01-04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全回转拖船桅杆
CN109403365A (zh) * 2018-12-21 2019-03-01 中交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无人沉箱安全出运系统及出运工艺
CN109606560A (zh) * 2019-01-29 2019-04-12 中海辉固地学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Rov友好式释放回收吊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5603A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9902B2 (en) Container handling system comprising a crane and a plurality of base elements which can be mounted on top of containers for supporting the crane and transporting the containers
CN110667780B (zh) 雷达的布置系统
CN1115280C (zh) 驳运货物的浮动结构
CN1199380A (zh) 控制和操纵集装箱起重机或其他类似起重机的方法和装置
PT2496510E (pt) Sistema de transbordo para contentores isso com um pórtico de contentores
CN110255226A (zh)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CN106245650A (zh) 海底悬空管道双自由度拋砂治理装置
US6390006B1 (en) Sea bulk transfer vessel
CN110525603B (zh) 海防雷达的安运系统
CN111186676B (zh) 海防雷达的安运工艺
EP04714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or unloading goods, in particular goods stacked on pallets, generally for use with ships
BE1018570A4 (nl) Inrichting voor het overbrengen van voorwerpen op zee.
CN212529990U (zh) 一种船舶货物补给装置
CN115140575B (zh) 用于大水位差的全天候作业码头及其装卸作业方法
KR101394498B1 (ko) 조수간만차에 따라 높이가 조절되는 로로선의 하역시스템
CN109823750A (zh) 用于龙骨自动上料的装置及相应的方法
CN104229096B (zh) 过驳装卸运输船的防倾覆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运输船
CN212313809U (zh) 一种海上物流运输装卸系统
CN209635482U (zh) 智能环保型连续高效桥式埋刮板卸船机
US911493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packaged good and/or bulk goods
CN210824053U (zh) 一种战损雷达的快速运送装置
CN218057595U (zh) 一种物料装船/装车设备
CN210825168U (zh) 海防雷达转运吊装装置
US3819065A (en) Vessel unloader
CN204056249U (zh) 一种过驳装卸运输船的防倾覆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运输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