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3467A - 双离合器变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变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13467A CN110513467A CN201910843785.1A CN201910843785A CN110513467A CN 110513467 A CN110513467 A CN 110513467A CN 201910843785 A CN201910843785 A CN 201910843785A CN 110513467 A CN110513467 A CN 1105134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oil
- input shaft
- ontology
- splined h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6071 cre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9000010721 machine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20 electrodynam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8 gea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7—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rotary parts, e.g. using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by centrifugal for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6—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储油腔、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驱动盘以及双离合器,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组件和第二离合器组件,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之间具有润滑油道,第二输入轴的周壁上设有进油口。储油腔中的机油从第二输入轴的进油口进入到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之间的润滑油道中后,分为远离双离合器的后润滑油道以及朝向双离合器的前润滑油道,并且将后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设置成小于前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因此,通过利用自身结构的特点下,实现对前润滑油道与后润滑油道中的机油进量的控制,不仅可以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效果较好,而且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双离合器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为了保证车辆的舒适性,需要对双离合器变速器进行滑磨控制,并且由于滑磨时摩擦片急剧升温,因此,对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传统双离合器变速器多是机械泵供油,其动力源来自发动机,通过液压阀体控制和分配流量。当发动机低速工况时,双离合器变速器需要承受较大扭矩,对润滑冷却油液的要求较高,此时,必须要保证足够的润滑油液,但此时发动机转速较低,因此必须要选择大流量的机械泵才能满足此工况的润滑需求,但是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使用同一个流量的机械泵就存在严重过设计的现象,严重影响变速器的传递效率。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通过采用电动泵直接对双离合器变速器进行冷却润滑,其中,电动泵与电机相连,电机转速可独立控制,因此,无论发动机转速的高低,电动泵的供油流量都可以实现按需调节,从而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传递效率,并且可以保证车辆的轻量化。
但是,目前采用电动泵冷却润滑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为了控制对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之间后润滑油道的机油量,在第二输入轴上需要分别加工出直径不同的前后两个油孔进行流量分配,并且在需要在前后两个油孔之间设置密封环以分割油道,但是,双离合器变速器在工作时,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会发生相对转动,因此,密封环会承受较大的扭矩,从而容易损坏,但由于密封环位于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之间,因此,容易造成密封环维修、更换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该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后润滑油道的流量通过调整后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进行调整,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润滑可靠性高。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储油腔、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驱动盘以及双离合器,所述储油腔与油管连通,所述第一输入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中,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具有润滑油道,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周壁上设有进油口,所述储油腔与所述润滑油道通过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进油口将所述润滑油道分为远离所述双离合器的后润滑油道以及朝向所述双离合器的前润滑油道,所述后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前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驱动盘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组件和第二离合器组件,所述驱动盘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所述驱动盘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双离合器的内部具有多个与所述前润滑油道连通的分油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储油腔中的机油从第二输入轴的进油口进入到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之间的润滑油道中后,分为远离双离合器的后润滑油道以及朝向双离合器的前润滑油道,并且将后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设置成小于前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因此,通过利用自身结构的特点下,实现对前润滑油道与后润滑油道中的机油进量的控制,不仅可以保证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之间的润滑效果以及双离合器的润滑效果较好,从而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效果较好,而且可以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油道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配合位置处的第一油道、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配合位置处的第二油道、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之间的第三油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双离合器变速器还包括:电动泵,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电动泵通过所述油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设有至少一组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位于所述后润滑油道内,以使所述后润滑油道的油液对所述滚针轴承进行润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前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比值为1:20-1:10。
具体地,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本体、第一离合器花键毂,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的内周面适于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花键啮合,至少一处相邻两个花键齿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油道流经所述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二离合器本体、第二离合器花键毂,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的内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花键啮合,至少一处相邻两个花键齿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油道流经所述第二凹槽。
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毂,所述驱动毂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前端,且所述驱动毂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支撑滚针轴承相连,所述驱动毂的外周面与所述驱动盘的内周面相连,所述驱动盘包围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所述驱动盘的外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的外端之间围成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中,且所述驱动盘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之间设有第一推力轴承,以在所述驱动盘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与所述第一油道。
具体地,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离合盘,所述第一离合盘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轴向移动,所述第一离合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接触或分离,以推动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进行档位啮合或断开,所述第一离合盘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分离轴承;
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还包括:第二离合盘,所述第二离合盘可相对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轴向移动,所述第二离合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接触或分离,以推动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进行档位啮合或断开,所述第二离合盘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分离轴承;
所述第一分离轴承与所述第二分离轴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出口处。
具体地,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还包括:第二离合器外盘,所述第二离合器外盘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外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的外端之间围成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中;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之间设有挡油盘,所述挡油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之间设有第二推力轴承,所述挡油盘的外端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的外端相连,以在所述挡油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盘以及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驱动毂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间隙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盘以及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驱动毂的通孔,以形成所述第三油道。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所述双离合器变速器与上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双离合器变速器100、储油腔10、油管11、电动泵12、驱动装置13、驱动盘14、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3、进油口31、后润滑油道B、前润滑油道F、第一油道R1、第二油道R2、第三油道R3、双离合器4、第一离合器本体51、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第一离合盘53、第二离合器本体61、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第二离合盘63、第二离合器外盘64、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65、滚针轴承7、第一分离轴承71、第二分离轴承72、挡油盘84、第二推力轴承73、支撑滚针轴承74、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81、第一推力轴承82、第一间隙83、第二间隙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10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100可以包括:储油腔10、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3、驱动盘14以及双离合器4,储油腔10与油管11连通,机油从油管11流进储油腔10内,从而保证可以对双离合器变速器100进行冷却润滑。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输入轴2套设在第二输入轴3中,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可相对转动,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具有润滑油道,第二输入轴3的周壁上设有进油口31,储油腔10与润滑油道通过进油口31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形成天然的润滑通道,并且在第二输入轴3上设有进油口31,进油口31与润滑通道相通,从而实现对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的润滑。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进油口31将润滑油道分为远离双离合器4的后润滑油道B以及朝向双离合器4的前润滑油道F,后润滑油道B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前润滑油道F的横截面面积,也就是说,进油口31位于第二输入轴3的靠近中间位置,并且进油口31前端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的间隙值与后端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的间隙值不等,从而形成前润滑油道F与后润滑油道B。具体地,双离合器4位于前润滑油道F中,且双离合器4中的零部件配合数量较多,因此,双离合器4中需要较多的机油对部件之间的结合处进行润滑,而后润滑油道B仅对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的连接部件(即下面提到的滚针轴承7)进行润滑,所以,将后润滑油道B的横截面面积设置成小于前润滑油道F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利用自身结构的特点下,实现对前润滑油道F与后润滑油道B中的机油进量的控制,不仅可以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100的冷却润滑效果较好,而且可以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100的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损坏。
在具体实施例中,当机油从进油口31进入到润滑油道时,被分流到前润滑油道F与后润滑油道B,并且,由于后润滑油道B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前润滑油道F的横截面面积,因此,机油进入到后润滑油道B的机油量要远远小于进入到前润滑油道F的进油量,从而既可以保证对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进行润滑,又可以保证对双离合器4进行润滑。
具体地,如图1所示,驱动盘14与驱动装置13相连,双离合器4包括第一离合器组件和第二离合器组件,驱动盘14通过第一离合器组件与第一输入轴2连接,驱动盘14通过第二离合器组件与第二输入轴3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当车辆的发动机开始运转时,驱动装置13带动驱动盘14进行转动,并且驱动盘14与第一离合器组件或第二离合器组件中的其中一个档位进行啮合,从而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入轴2或第二输入轴3中,进而实现双离合器变速器100的动力传输。
进一步地,双离合器4的内部具有多个与前润滑油道F连通的分油道,因此,当机油从进油口31进入到前润滑油道F中后,再分流进入到分油道中,从而实现对双离合器4的冷却润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100,储油腔10中的机油从第二输入轴3的进油口31进入到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的润滑油道中后,分为远离双离合器4的后润滑油道B以及朝向双离合器4的前润滑油道F,并且将后润滑油道B的横截面面积设置成小于前润滑油道F的横截面面积,因此,通过利用自身结构的特点下,实现对前润滑油道F与后润滑油道B中的机油进量的控制,不仅可以保证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的润滑效果以及双离合器4的润滑效果较好,从而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100的冷却润滑效果较好,而且可以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100的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多个分油道可以包括:第一输入轴2与第一离合器组件配合位置处的第一油道R1、第二输入轴3与第二离合器组件配合位置处的第二油道R2、第一离合器组件与第二离合器组件之间的第三油道R3,通过设置第一油道R1、第二油道R2以及第三油道R3,保证双离合器4的润滑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双离合器变速器100还可以包括:电动泵12,储油腔10与电动泵12通过油管11连通,从而将储油腔10中的机油泵入到润滑油道中,并且电动泵12与车辆的电机相连,电机通过控制转速从而实现控制电动泵12的泵油速度,进而实现对进入到润滑油道中的机油量进行控制,保证车辆无论在何种速度工况下,均可以对双离合器变速器100实现较好的润滑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设有至少一组滚针轴承7,滚针轴承7位于后润滑油道B内,以使后润滑油道B的油液对滚针轴承7进行润滑,也就是说,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是通过滚针轴承7实现连接的,并且,滚针轴承7位于后润滑油道B内。
进一步地,后润滑油道B的横截面面积与前润滑油道F的横截面面积比值为1:20-1:10,在此范围内,可以同时保证后润滑油道B与前润滑油道F的进油量适中,从而保证双离合器4以及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之间的滚针轴承7均可以得到正常润滑。
在具体实施例中,后润滑油道B的横截面面积与前润滑油道F的横截面面积比值可以为3:50、7:100、9:100等。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离合器本体51、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第一离合器本体51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连接,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的内周面适于与第一输入轴2花键啮合,从而保证动力可以从第一离合器本体51经过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传递到第一输入轴2,并且,至少一处相邻两个花键齿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一油道R1流经第一凹槽,也就是说,前润滑油道F可以从第一凹槽进入到第一离合器组件与驱动装置13的内部,以形成第一油道R1,为第一离合器组件与驱动装置13之间的配合处以及第一离合器本体51进行润滑提供了可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二离合器本体61、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第二离合器本体61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连接,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的内周面适于与第二输入轴3花键啮合,从而保证动力可以从第二离合器本体61经过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传递到第二输入轴3,并且,至少一处相邻两个花键齿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二油道R2流经第二凹槽,也就是说,前润滑油道F可以从第二凹槽进入到双离合器4的内部,以形成第二油道R2,为第一离合器组件与第二离合器组件的离合处进行润滑提供了可能。
具体地,驱动装置13为驱动毂,驱动毂套设在第一输入轴2的前端,且驱动毂与第一输入轴2通过支撑滚针轴承74相连,如图1所示,当机油从第一油道R1的第一凹槽流出后,第一油道R1的机油可以与驱动毂和第一输入轴2之间的支撑滚针轴承74相接触,从而第一油道R1可以对支撑滚针轴承74进行润滑。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驱动毂的外周面与驱动盘14的内周面相连,驱动盘14包围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与第一离合器本体51,驱动盘14的外端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的外端之间围成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81,第一离合器本体51位于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81中,且驱动盘14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之间设有第一推力轴承82,以在驱动盘14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83,第一间隙83连通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81与第一油道R1,因此,第一油道R1中的机油从第一间隙83进入,并且对驱动盘14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之间的第一推力轴承82以及位于位于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81的第一离合器本体51进行润滑,从而保证第一离合器组件的润滑以及第一离合器组件与驱动装置13之间的润滑。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离合盘53,第一离合盘53可相对于第一离合器本体51轴向移动,第一离合盘53的一端与第一离合器本体51接触或分离,以推动第一离合器本体51进行档位啮合或断开,实现第一离合器的挂挡或换挡过程,并且,第一离合盘5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分离轴承71。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离合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离合盘63,第二离合盘63可相对于第二离合器本体61轴向移动,第二离合盘63的一端与第二离合器本体61接触或分离,以推动第二离合器本体61进行档位啮合或断开,实现第二离合器的挂挡或换挡过程,并且,第二离合盘6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分离轴承72。
第一分离轴承71与第二分离轴承72位于第二凹槽的出口处,因此,当第二油道R2从第二凹槽流出后,第二油道R2中的机油可以对第一分离轴承71与第二分离轴承72进行润滑。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离合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离合器外盘64,第二离合器外盘64位于第一离合器本体51与第二离合器本体61之间,第二离合器外盘64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的外端之间围成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65,第二离合器本体61位于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65中,从而对第二离合器本体61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之间设有挡油盘84,挡油盘84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之间设有第二推力轴承73,挡油盘84的外端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的外端相连,以在挡油盘84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9,因此,前润滑油道F中的机油可以从第二间隙9进入到挡油盘84与第二离合花键毂之间,从而对位于挡油盘84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之间的第二推力轴承73进行润滑。
并且,如图1所示,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与第二离合器外盘64以及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与驱动毂均设有通孔,第二间隙9连接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与第二离合器外盘64以及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与驱动毂的通孔,以形成第三油道R3,也就是说,第三油道R3中的机油可以从挡油盘84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之间的第二间隙9流入,再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的通孔进入到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65中,从而对位于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65的第二离合器本体61进行润滑,随后再从第二离合器外盘64的通孔流出。
另外,如图1所示,第二离合器外盘64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相邻,并且第二离合器外盘64的通孔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的通孔相对,因此,从第二离合器外盘64的通孔流出的第三油道R3的机油还可以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的通孔处进入到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65,从而对位于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81的第一离合器本体51进行再次润滑,从而保证第一离合器组件与第二离合器组件的润滑可靠。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100,该双离合器变速器100中的进油口31可以将润滑油道分为远离双离合器4的后润滑油道B以及朝向双离合器4的前润滑油道F,其中,后润滑油道B可以对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3的滚针轴承7进行润滑,前润滑油道F可以分为三个油道,分别为第一油道R1、第二油道R2以及第三油道R3,第一油道R1可以对第一输入轴2与驱动装置13之间的支撑滚针轴承74、驱动盘14与第一离合器花键毂52之间的第一推力轴承82以及第一离合器本体51进行润滑,第二油道R2可以对第一离合盘53的第一分离轴承71与第二离合盘63的的第二分离轴承72进行润滑,第三油道R3可以对挡油盘84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62之间的第二推力轴承73、第二离合器本体61以及第一离合器本体51进行润滑,从而实现对双离合器4的润滑。并且,前润滑油道F与后润滑油道B中的机油进量是由后润滑油道B的横截面面积于前润滑油道F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所控制,不仅可以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100的冷却润滑效果较好,而且可以保证双离合器变速器100的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损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与油管连通;
第一输入轴;
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中,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具有润滑油道,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周壁上设有进油口,所述储油腔与所述润滑油道通过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进油口将所述润滑油道分为远离双离合器的后润滑油道以及朝向所述双离合器的前润滑油道,所述后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前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
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与驱动装置相连;
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组件和第二离合器组件,所述驱动盘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所述驱动盘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所述双离合器的内部具有多个与所述前润滑油道连通的分油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油道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配合位置处的第一油道、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配合位置处的第二油道、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之间的第三油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设有至少一组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位于所述后润滑油道内,以使所述后润滑油道的油液对所述滚针轴承进行润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前润滑油道的横截面面积比值为1:20-1: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本体、第一离合器花键毂,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的内周面适于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花键啮合,至少一处相邻两个花键齿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油道流经所述第一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二离合器本体、第二离合器花键毂,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的内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花键啮合,至少一处相邻两个花键齿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油道流经所述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毂,所述驱动毂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前端,且所述驱动毂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支撑滚针轴承相连,所述驱动毂的外周面与所述驱动盘的内周面相连,所述驱动盘包围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所述驱动盘的外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的外端之间围成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中,且所述驱动盘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之间设有第一推力轴承,以在所述驱动盘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容纳腔与所述第一油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离合盘,所述第一离合盘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轴向移动,所述第一离合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接触或分离,以推动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进行档位啮合或断开,所述第一离合盘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分离轴承;
所述第二离合器组件还包括:第二离合盘,所述第二离合盘可相对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轴向移动,所述第二离合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接触或分离,以推动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进行档位啮合或断开,所述第二离合盘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分离轴承;
所述第一分离轴承与所述第二分离轴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出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离合器外盘,所述第二离合器外盘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本体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外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的外端之间围成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本体容纳腔中;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之间设有挡油盘,所述挡油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之间设有第二推力轴承,所述挡油盘的外端与第二离合器花键毂的外端相连,以在所述挡油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盘以及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驱动毂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间隙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盘以及所述第一离合器花键毂与所述驱动毂的通孔,以形成所述第三油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3785.1A CN110513467A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双离合器变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3785.1A CN110513467A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双离合器变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3467A true CN110513467A (zh) | 2019-11-29 |
Family
ID=68631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43785.1A Pending CN110513467A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双离合器变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1346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82586A1 (zh) * | 2020-10-22 | 2022-04-2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和车辆的混合动力模块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6917A (zh) * | 2005-04-27 | 2008-04-23 | 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
CN101542153A (zh) * | 2006-11-21 | 2009-09-23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双离合器装置 |
CN201679944U (zh) * | 2009-11-19 | 2010-12-22 | 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直交轴齿轮箱输入轴轴承润滑油路 |
CN103075449A (zh) * | 2013-02-04 | 2013-05-01 | 浙江大学 | 一种新型液粘传动装置 |
CN104061319A (zh) * | 2014-03-05 | 2014-09-2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润滑结构 |
CN104500700A (zh) * | 2014-12-17 | 2015-04-08 | 常州市瑞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有轨电车齿轮传动装置 |
CN108278335A (zh) * | 2018-03-13 | 2018-07-13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系统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 |
DE102008036852B4 (de) * | 2008-02-18 | 2018-11-29 | Borgwarner Inc. |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mit Fliehölausgleich |
-
2019
- 2019-09-06 CN CN201910843785.1A patent/CN11051346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6917A (zh) * | 2005-04-27 | 2008-04-23 | 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
CN101542153A (zh) * | 2006-11-21 | 2009-09-23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双离合器装置 |
DE102008036852B4 (de) * | 2008-02-18 | 2018-11-29 | Borgwarner Inc. |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mit Fliehölausgleich |
CN201679944U (zh) * | 2009-11-19 | 2010-12-22 | 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直交轴齿轮箱输入轴轴承润滑油路 |
CN103075449A (zh) * | 2013-02-04 | 2013-05-01 | 浙江大学 | 一种新型液粘传动装置 |
CN104061319A (zh) * | 2014-03-05 | 2014-09-2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润滑结构 |
CN104500700A (zh) * | 2014-12-17 | 2015-04-08 | 常州市瑞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有轨电车齿轮传动装置 |
CN108278335A (zh) * | 2018-03-13 | 2018-07-13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系统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82586A1 (zh) * | 2020-10-22 | 2022-04-2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和车辆的混合动力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19622B (zh) | 用于车辆传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 |
CN104061319B (zh) |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润滑结构 | |
US9683561B2 (en) | Drive train coo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 |
CN103221720B (zh) | 分动器 | |
US6244407B1 (en) | Multi-disk friction device having forced lubrication on demand | |
US7350635B2 (en) | Hydraulic double clutch | |
US6189669B1 (en) | Multi-disk friction device having forced lubrication on demand | |
US6202814B1 (en)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ving grounded clutch with convergent cooling | |
US8647078B2 (en) | Motor pump assembly for transmission valve body | |
EP1521003A1 (en) | Oil measurement system for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 | |
CN101663512B (zh) | 液压控制装置 | |
US9046139B2 (en) | Clutch cooling system | |
CN105026233A (zh) | 供油装置 | |
CN103775628B (zh) | 一种用于变速器的装置 | |
CN105276172B (zh) | 双油底壳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 | |
US9441726B1 (en) | Transfer case lubrication system with pump control | |
US20090188767A1 (en) | Hydraulic system of a clutch of a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 |
CN110513467A (zh) | 双离合器变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3062240B (zh) | 一种离合器主轴 | |
US9631719B2 (en) | Vehicle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its operation | |
CN106740598B (zh)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机构油路系统 | |
CN107606079A (zh) | 一种自动变速器 | |
US10077811B2 (en) | Transfer case with disconnect lubrication | |
US2179520A (en) | Automatic turbine drive | |
CN208651591U (zh) |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润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