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1122B -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11122B CN110511122B CN201810495866.2A CN201810495866A CN110511122B CN 110511122 B CN110511122 B CN 110511122B CN 201810495866 A CN201810495866 A CN 201810495866A CN 110511122 B CN110511122 B CN 1105111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ecular sieve
- adsorbent
- cresol
- adsorption
- desorb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1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silica or silicate
- B01J20/16—Alumino-silic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68—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07C37/7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 C07C37/8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by solid-liquid treatment; by chemisorp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Adsorben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包括在液相下将含有甲酚异构体的混合物与吸附剂接触,其中的对甲酚被吸附剂吸附,不被吸附的组分作为抽余液排出,向吸附剂中通入解吸剂,将吸附组分解吸,得到抽出液,所述的吸附剂中活性组分为X分子筛,其阳离子位为ⅡA族金属离子占据或由ⅡA族金属离子和ⅠA族金属离子共同占据,所述的解吸剂为C4~C6的醇或C5~C6的酮与C7~C10烷烃的混合物,混合物中C4~C6的醇或C5~C6的酮的含量为60~85体积%。该法用于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可提高吸附分离对甲酚的吸附选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位异构体的分离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从甲酚异构体混合物中吸附分离对甲酚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酚异构体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然而,由于间甲酚和对甲酚的常压沸点相差小于1.0℃,很难采用常规的精馏方法获得高纯度间甲酚和对甲酚产品。目前,甲酚异构体的分离方法有共沸蒸馏法、高压结晶法、络合分离法、烷基化法等。
CN1127241A公开了一种络合萃取结晶法分离提纯对甲酚工艺,以哌嗪为萃取剂,醚类为溶剂,哌嗪选择性地与对甲酚发生反应生成络合物沉淀。将该络合物沉淀分离出来,溶于水中,再加入正丁醚,使对甲酚进入有机相,哌嗪溶于水相,将有机相和水相分开,通过精馏有机相得到高纯度对甲酚。
CN101863742A公开了一种间对混合甲酚的分离方法,以间、对混合甲酚为原料,在烷基化剂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2-叔丁基对甲酚和6-叔丁基间甲酚混合液,精馏该混合液得到高纯度2-叔丁基对甲酚和6-叔丁基间甲酚,再分别进行脱烷基反应、精馏后得到高纯度间甲酚和对甲酚产品。
US3014078公开了一种甲酚异构体的分离方法,使用NaX分子筛为吸附剂,通过吸附分离对甲酚,所用的解吸剂为苯酚。
GB1535269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采用BaKX分子筛为吸附剂,吸附分离对甲酚,采用正构醇为解吸剂,并指出其中正己醇效果较佳,并将其与甲苯组成解吸剂,解吸剂中正己醇含量为50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醇和烷烃为解吸剂,用于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可提高吸附分离对甲酚的吸附选择性。
本发明提供的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包括在液相下将含有甲酚异构体的混合物与吸附剂接触,其中的对甲酚被吸附剂吸附,不被吸附的组分作为抽余液排出,向吸附剂中通入解吸剂,将吸附组分解吸,得到抽出液,所述的吸附剂中活性组分为X分子筛,其阳离子位为ⅡA族金属离子占据或由ⅡA族金属离子和ⅠA族金属离子共同占据,所述的解吸剂为C4~C6的醇或C5~C6的酮与C7~C10烷烃的混合物,混合物中C4~C6的醇或C5~C6的酮的含量为60~85体积%。
本发明在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过程中,以阳离子位被ⅡA族金属离子占据或由ⅡA族金属离子和ⅠA族金属离子共同占据的X分子筛为吸附活性组分,采用C4~C6的醇或C5~C6的酮与C7~C10烷烃的混合物为解吸剂,可显著提高甲酚异构体的吸附分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1制备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的XRD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1制备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小型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法使用X分子筛为吸附活性组分的吸附剂,分子筛阳离子位被ⅡA族金属离子占据或由ⅡA族金属离子和ⅠA族金属离子共同占据,以本发明所述醇或酮与所述烷烃的混合物为解吸剂,可有效脱附被吸附剂吸附的对甲酚,提高分离效率。
在液相甲酚异构体混合物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过程中,对甲酚被吸附剂优先吸附,其它甲酚异构体进入抽余液,当解吸剂与吸附有对甲酚的吸附剂接触时,对甲酚被洗脱下来进入抽出液,从而实现甲酚异构体的分离。吸附剂对解吸剂的吸附能力会对分离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吸附剂对解吸剂的吸附能力过弱,那么在洗脱过程中解吸剂就难以把吸附剂中的对甲酚洗脱下来;如果吸附剂对解吸剂的吸附能力过强,当吸附剂对解吸剂吸附饱和时,吸附能力相对较弱的对甲酚难以再次被吸附,导致吸附剂不能实现循环使用。因此,吸附剂对解吸剂的吸附能力要达到这样一种水平,即液相体系中对甲酚的含量升高时,对甲酚逐渐被吸附剂选择性吸附,解吸剂被洗脱下来进入液相;当液相体系中解吸剂的含量升高时,解吸剂被吸附剂吸附,对甲酚逐渐被洗脱下来,从而实现甲酚异构体的高效分离及吸附剂的循环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解吸剂由活性组分和溶剂组成,活性组分在吸附剂中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主要用于将吸附剂中的甲酚异构体洗脱下来。吸附剂对溶剂的吸附能力较活性组分要弱,溶剂的作用是稀释活性组分在解吸剂中的浓度,使吸附剂对活性组分的吸附能力能够保证获得高纯度甲酚异构体产品并使吸附剂可循环使用。解吸剂中的C4~C6的醇可为丁醇、甲基丁醇、戊醇或正己醇,所述的戊醇为正戊醇或甲基丁醇,所述的C5~C6的酮可为2-己酮或3-戊酮,所述C7~C10烷烃优选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或正癸烷。本发明所述解吸剂中C4~C6的醇或C5~C6的酮的含量优选60~80体积%。
本发明吸附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决定着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通常在吸附剂的制造过程中使吸附剂容纳尽可能多的活性组分。本发明所述的吸附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可为97~100质量%。
为使进入吸附剂床层的流体分布均匀和增加流体在吸附剂中的传质性能,所述吸附剂宜为小球状,小球平均粒径为300~850微米。
本发明吸附剂中的活性组分可为常规的X分子筛,其SiO2/Al2O3摩尔比优选为2.0~3.0。
所述的X分子筛还可为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所述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的粒径为50~1000纳米,球形自聚体的粒径为1.0~8.0微米,所述的球形自聚体的粒径大于自聚体内X分子筛晶粒的粒径。
所述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中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的粒径优选为50~750纳米,球形自聚体的粒径优选为0.8~4.0微米。
所述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的氧化硅/氧化铝摩尔比优选为2.0~2.5。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硅源、铝源、水和氢氧化钠按照摩尔比为SiO2/Al2O3=2~25,Na2O/Al2O3=3~30,H2O/Al2O3=100~500的比例混合,在0~60℃老化1~72小时,制成导向剂,
(2)将无机碱、钾源、铝源、硅源、(1)步制备的导向剂和水混合均匀形成分子筛合成体系,其各物料的摩尔配比为:SiO2/Al2O3=1.9~5.0,M2O/SiO2=0.6~4.2,H2O/SiO2=40~120,K+/(K++Na+)=0.05~0.95,其中M为K和Na,所加导向剂中Al2O3的量与分子筛合成体系中总的Al2O3的摩尔比为0.01%~20%,
(3)将(2)步的分子筛合成体系于50~120℃水热晶化2~72小时,晶化后所得固体经洗涤、干燥,得到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
上述制备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方法中,合成分子筛所用的铝源可选低碱度偏铝酸钠、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和铝酸钠中的至少一种。钾源可选氢氧化钾、氟化钾、氯化钾、溴化钾、碘化钾、碳酸钾、硝酸钾和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硅源选自正硅酸乙酯、硅溶胶、水玻璃、硅酸钠、硅胶和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无机碱优选氢氧化钠。
所述的碱度偏铝酸钠中Na2O含量为7.6~23.7质量%,Al2O3含量为7.0~15.0质量%。
所述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分子筛合成体系中各物料的摩尔比优选为:SiO2/Al2O3=2.0~3.0,M2O/SiO2=1.0~3.2,H2O/SiO2=50~90,K+/(K++Na+)=0.1~0.5。
将分子筛合成体系温度升高进行水热晶化,然后将晶化后产物洗涤、干燥,即得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所述将分子筛合成体系进行水热晶化的温度优选70~110℃,时间优选3~24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X分子筛阳离子位的ⅡA族金属离子优选Mg2+、Ca2+、Sr2+或Ba2+,IA族金属离子优选为Li+、Na+、K+、Rb+和Cs+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1)将X分子筛与高岭土矿物按92~99:1~8的质量比混合均匀,滚球成型,干燥后于500~700℃焙烧,
(2)将(1)步焙烧后所得小球用无机碱溶液处理,使其中的高岭土矿物原位晶化为X分子筛,然后干燥,
(3)用ⅡA族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或者是ⅡA族金属和ⅠA族金属的可溶性盐的混合溶液对(2)步干燥后的小球进行阳离子交换,干燥、活化。
上述方法(1)步是将X分子筛与高岭土矿物滚球成型,所述的高岭土矿物选自高岭石、地开石、珍珠石、耐火石、埃洛石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高岭土矿物中晶化物质的质量分数至少为90%、优选93~99%。
(1)步滚球成型的设备可为转盘、糖衣锅或滚筒。滚球成型时,将混合均匀的固体原料放入转动设备中,边滚动边喷水使固体粉末粘附团聚成小球。滚球时水的加入量为固体总质量的6~22%,优选6~16%。
(1)步滚动成球后的小球,经过筛分,取一定范围粒径的小球,将其干燥、焙烧制得吸附剂。所述干燥温度优选60~110℃,时间优选2~10小时,焙烧温度优选530~700℃,时间优选1.0~6.0小时。经过焙烧后,小球内的高岭石转化为偏高岭土,以便于(2)步转晶为X分子筛。
本发明方法(2)步为将(1)步制备的小球进行原位晶化,原位晶化所用的无机碱溶液可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混合溶液。若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则其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0.1~3.0mol/L、优选0.2~1.6mol/L,K/(Na+K)摩尔比为0.1~0.6、优选0.15~0.45。
(2)步中用无机碱溶液对高岭土矿物进行原位晶化处理时的液/固比优选1.5~5.0L/kg。所述高岭土矿物原位晶化为X分子筛的晶化温度优选80~100℃、更优选85~100℃,时间优选0.5~8小时。将原位晶化后的小球干燥,所述的干燥温度优选60~110℃,时间优选2~12小时。
上述方法中(3)步为对(2)步干燥后的小球进行阳离子交换,所述ⅡA族金属的可溶性盐优选硝酸钡或氯化钡,ⅠA族金属的可溶性盐优选硝酸盐、氯化物或碳酸盐中的一种。
阳离子交换可在釜式或柱式容器中进行,优选在柱式容器中连续交换。交换的温度优选40~120℃、更优选85~95℃,时间优选5~25小时、更优选8~16小时,交换液体积空速优选0.2~10时-1、更优选2~8时-1。若吸附剂中同时含有ⅡA族金属离子和IA族金属离子,可采用ⅡA族金属化合物和IA族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同时进行ⅡA族金属和IA族金属的离子交换,也可分别配制ⅡA族金属化合物和IA族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先进行ⅡA族金属的离子交换,再进行IA族金属的离子交换,或先进行IA族金属的离子交换,再进行ⅡA族金属的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后进行洗涤、干燥、活化,以除去钠离子和水。
(3)步所述干燥、活化可在流动的热空气或氮气中进行,所述干燥温度优选40~120℃、更优选60~110℃,时间优选5~60小时、更优选18~40小时。所述的活化温度优选150~250℃、更优选160~220℃,时间优选5~20小时、更优选5~10小时。
本发明所述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过程可在模拟移动床装置中进行,所述的模拟移动床装置可为单柱或多柱,所述模拟移动床装置中吸附剂床层至少包含吸附、提纯和脱附3个功能区域,优选模拟移动床中吸附剂床层包含吸附、提纯、脱附和隔离4个功能区域。
所述模拟移动床的操作条件为温度120~270℃、优选140~220℃,压力0.2~2.5MPa、优选0.4~2.0MPa。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含有甲酚异构体的混合物中甲酚异构体含量为90~100质量%,其中除甲酚之外的化合物为2,6-二甲酚。
衡量吸附剂性能的重要指标有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选择性为吸附平衡时,吸附相中两组分浓度的比率与非吸附相中该两组分浓度的比率之比。所述吸附平衡是指甲酚异构体混合物与吸附剂接触后,吸附相和非吸附相之间不发生组分净转移时的状态。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和D表示欲进行分离的两种组分,AC和AD分别表示吸附相中C、D两种组分的浓度,UC和UD分别表示非吸附相中C、D两种组分的浓度。当两种组分的选择性β≈1.0时,表明吸附剂对两种组分的吸附能力相当,不存在被优先吸附的组分。当β大于或小于1.0时,表明一种组分被优先吸附。具体地说,当β>1.0时,吸附剂优先吸附C组分;当β<1.0时,吸附剂优先吸附D组分。从分离的难易程度讲,β值越大,吸附分离越容易进行。较快的吸附、解吸速率,有利于减少吸附剂和解吸剂的用量,提高产品收率,降低吸附分离装置的操作费用。
为评价吸附材料的吸附选择性,可使用动态脉冲实验装置测定吸附材料的吸附选择性。该装置由进料系统、吸附柱、加热炉、压力控制阀等组成。吸附柱为Ф6×1800毫米的不锈钢管。吸附柱下端入口与进料和氮气系统相连,上端出口接压力控制阀,再与流出物收集器连接。
吸附材料吸附选择性的测定方法为:将称量的粒径为300~850μm的被测吸附材料颗粒装入吸附柱震实,然后将系统压力和温度设定至规定值,停止通入解吸剂,以一定的体积空速通入脉冲液,之后切换并以同样的体积空速通入解吸剂,每隔2分钟取3滴脱附液样品,用气相色谱分析。以脱附用解吸剂体积为横坐标,脉冲进料液各组分浓度为纵坐标,绘制出脉冲进料液各组分的脱附曲线。其中,不被吸附的示踪剂可用来获得吸附系统的死体积。将示踪剂半峰宽的中点作为零点,测定各组分半峰宽中点到零点的净保留体积R,任意组分的净保留体积与吸附平衡时的分配系数成正比,反映了各组分与吸附材料间的作用力,两组分净保留体积之比即为选择性β。如对甲酚的净保留体积与间甲酚的净保留体积之比即为吸附材料对于对甲酚和间甲酚吸附性能之比,为对甲酚相对于间甲酚的吸附选择性,记为β对甲酚/间甲酚。
下面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例1
制备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
(1)制备导向剂
将4.02kg氢氧化钠,7.81kg去离子水、5.32kg低碱度偏铝酸钠溶液(Al2O3含量为9.99质量%、Na2O含量为10.93质量%)和23.24kg水玻璃(SiO2浓度为0.2017g/g、Na2O浓度为0.0632g/g)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35℃静置老化24小时,得到导向剂。导向剂中各物料的摩尔配比为SiO2/Al2O3=15,Na2O/Al2O3=16,H2O/Al2O3=320。
(2)制备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
将2.46kg氢氧化钠、4.15kg氢氧化钾、56.90kg去离子水、31.48kg低碱度偏铝酸钠溶液(Al2O3含量为9.99质量%、Na2O含量为10.93质量%)、22.82kg的水玻璃(SiO2含量为20.17质量%g/g、Na2O含量为6.32质量%)和0.24kg导向剂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分子筛合成体系。分子筛合成体系中各物料总的摩尔配比为SiO2/Al2O3=2.5,M2O/SiO2=1.90,H2O/SiO2=72,K+/(K++Na+)=0.25,其中,M为Na和K,加入的导向剂中Al2O3的量与分子筛合成体系中总的Al2O3的摩尔比为0.1%。
将上述分子筛合成体系继续搅拌半小时,形成乳白色溶胶,转移到反应釜中,95℃水热晶化8小时,过滤,所得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pH=8~9,80℃干燥12小时,得到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a,其XRD谱图见图1,扫描电镜照片(SEM)见图2,XRF测得的SiO2/Al2O3摩尔比为2.33。
由图1可知,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a是纯相的X分子筛,图2的扫描电镜显示,球形自聚体a是由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自聚形成,纳米X分子筛晶粒的粒径为300~500纳米,球形自聚体的粒径为0.8~1.8微米。
实例2
制备吸附剂。
(1)滚球成型:取92千克(灼基质量,下同)实例1制备的粉末状X分子筛球形自聚体a与8千克高岭土混合均匀,放入转盘中边滚动边喷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固体粉末聚集成小球,滚球时喷入的水量为固体粉末的8质量%。经筛分,取粒径为300~850μm的小球,80℃干燥10小时、540℃焙烧4小时。
(2)原位晶化:将64千克(1)步焙烧后的小球置于200升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3mol/L,K/(Na+K)摩尔比为0.2,于95℃原位晶化处理4小时,取晶化后固体水洗至洗涤液pH小于10,80℃干燥10小时。
(3)离子交换:将130毫升(2)步干燥后的小球装入离子交换柱中进行阳离子交换,用0.18M的硝酸钡和0.09M的氯化钾混合溶液以6.0时-1的体积空速于0.1MPa、94℃条件下连续交换8小时,混合溶液总用量为5000毫升。离子交换完成后,将固体于70℃用700毫升去离子水洗涤,70℃氮气气氛干燥30小时,氮气气氛中于180℃脱水活化6小时,制得吸附剂A,其中BaKX分子筛含量为99.4质量%,BaO与K2O的摩尔比为38.4。
实例3
按实例2的方法制备吸附剂,不同的是使用常规X型分子筛,X分子筛的SiO2/Al2O3的摩尔比为2.52,晶粒粒径为0.6~1.0微米,制得的吸附剂B中BaKX分子筛含量为99.5质量%,BaO与K2O的摩尔比为36.7。
实例4
以下实例用脉冲实验评价解吸剂性能。
在吸附柱中分别装填50毫升吸附剂A、B,注入解吸剂对系统排气,解吸剂由70体积%正戊醇和30体积%正庚烷组成。排气完成后升温至177℃,控制系统压力为1.0MPa,停止进解吸剂,同时快速切换为脉冲液,以1.0时-1的体积空速通入8毫升脉冲液,脉冲进料液组成为68.46%体积的正庚烷、9.99%体积的正壬烷、13.51%体积的对甲酚、7.6%体积的间甲酚和0.45%体积的2,6-二甲酚,其中正壬烷为示踪剂。之后通入解吸剂,通入解吸剂的体积空速为1.0时-1,每隔2分钟取3滴流出液样品,用气相色谱分析样品各组分质量浓度,绘制各组分浓度变化曲线并计算选择性,结果见表1。
实例5
按实例4的方法进行脉冲实验,不同的是解吸剂由70体积%的3-甲基丁醇和30体积%正庚烷组成,结果见表1。
实例6
按实例4的方法进行脉冲实验,不同的是解吸剂由70体积%的正己醇和30体积%正庚烷组成,结果见表1。
实例7
按实例4的方法进行脉冲实验,不同的是解吸剂由70体积%的正丁醇和30体积%正庚烷组成,结果见表1。
实例8
按实例4的方法进行脉冲实验,不同的是解吸剂由70体积%的3-戊酮和30体积%正庚烷组成,结果见表1。
实例9
按实例4的方法进行脉冲实验,不同的是解吸剂由70体积%的2-己酮和30体积%正庚烷组成,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按实例4的方法进行脉冲实验,不同的是解吸剂由70体积%正戊醇和30体积%甲苯组成,结果见表1。
表1
实例10
在连续逆流的小型模拟移动床上用吸附剂A进行分离对甲酚实验。
所述小型模拟移动床装置包括24根串联的吸附柱,每根柱长195毫米,柱内直径30毫米,吸附剂的总装填量为3300毫升。在串联的24根柱子首尾两端用循环泵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路,如图3所示。吸附原料、解吸剂、抽出出液、抽余液四股进、出物料将24根吸附柱分成四个区段,即吸附原料(柱15)和抽余液(柱21)之间的7根吸附柱为吸附区,抽出液(柱6)和吸附原料(柱14)之间的9根吸附柱为提纯区,解吸剂(柱1)和抽出液(柱5)之间的5根吸附柱为解吸区,抽余液(柱22)和解吸剂(柱24)之间的3根吸附柱为缓冲区。整个吸附体系的温度控制为177℃,压力为0.8MPa。
操作过程中,分别以1847毫升/时和456毫升/时的流量向上述模拟移动床中连续注入解吸剂和原料,并分别以937毫升/时和1366毫升/时的流量将抽出液和抽余液抽出装置。所述原料由质量分数为32.6%的对甲酚、67.3%的间甲酚和0.1%的2,6-二甲酚组成,解吸剂为70体积%正戊醇和30体积%正庚烷。设定循环泵流量为3976毫升/时,每隔80秒四股物料同时向与液体流向相同的方向移动1根吸附柱(图3中,从实线至虚线位置,以此类推),在稳定的操作状态下对甲酚的纯度为99.66质量%,收率为90.72质量%。
实例11
按实例10的方法在小型模拟移动床上用吸附剂B进行分离对甲酚实验,在稳定的操作状态下分离所得对甲酚的纯度为99.63质量%,收率为88.92质量%。
Claims (9)
1.一种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包括在液相模拟移动床中将含有甲酚异构体的混合物与吸附剂接触,其中的对甲酚被吸附剂吸附,不被吸附的组分作为抽余液排出,向吸附剂中通入解吸剂,将吸附组分解吸,得到抽出液,所述的吸附剂中含97~100质量%的X分子筛,所述的X分子筛为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所述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的粒径为50~1000纳米,球形自聚体的粒径为1.0~8.0微米,所述的球形自聚体的粒径大于自聚体内X分子筛晶粒的粒径,其阳离子位为ⅡA族金属离子占据或由ⅡA族金属离子和ⅠA族金属离子共同占据,所述的解吸剂为C4~C6的醇或C5的酮与C7~C10烷烃的混合物,混合物中C4~C5的醇或C5的酮的含量为60~85体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4~C6的醇为丁醇、甲基丁醇、戊醇或正己醇,所述的C5的酮为3-戊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7~C10烷烃选自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或正癸烷。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中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的粒径为50~750纳米,球形自聚体的粒径为0.8~4.0微米。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级X分子筛晶粒球形自聚体的氧化硅/氧化铝摩尔比为2.0~2.5。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ⅡA族金属离子为Mg2+、Ca2+、Sr2+或Ba2 +。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A族金属离子为Li+、Na+、K+、Rb+和Cs+中的至少一种。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移动床的操作条件为120~270℃、0.2~2.5MPa。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甲酚异构体的混合物中甲酚异构体含量为90~100质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95866.2A CN110511122B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95866.2A CN110511122B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1122A CN110511122A (zh) | 2019-11-29 |
CN110511122B true CN110511122B (zh) | 2022-03-11 |
Family
ID=68622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95866.2A Active CN110511122B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111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1122B (zh) * | 2018-05-22 | 2022-03-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
CN113274764B (zh) * | 2021-06-18 | 2022-04-05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相吸附分离系统及其控温工艺方法 |
CN113457212A (zh) * | 2021-06-25 | 2021-10-01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同时提高间甲基苯酚纯度和改善其色度的捕集剂制备与使用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02724A (en) * | 1960-02-15 | 1962-08-09 | Union Oil Co | Separation of aromatic isomers |
US3969422A (en) * | 1973-06-06 | 1976-07-13 | Universal Oil Products Company | Process for the separation of cresol isomers |
CN1127241A (zh) * | 1995-07-14 | 1996-07-24 | 清华大学 | 络合萃取结晶法分离提纯对甲酚工艺 |
CN1448213A (zh) * | 2002-03-29 | 2003-10-1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吸附分离对二甲苯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15612A (zh) * | 2015-04-28 | 2015-08-05 | 程志宇 | 一种用于间、对甲酚吸附分离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作方法及其吸附剂 |
CN107879900A (zh) * | 2017-12-22 | 2018-04-06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甲酚混合异构体分离提纯的工艺方法 |
CN110511122A (zh) * | 2018-05-22 | 2019-11-2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
-
2018
- 2018-05-22 CN CN201810495866.2A patent/CN1105111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02724A (en) * | 1960-02-15 | 1962-08-09 | Union Oil Co | Separation of aromatic isomers |
US3969422A (en) * | 1973-06-06 | 1976-07-13 | Universal Oil Products Company | Process for the separation of cresol isomers |
CN1127241A (zh) * | 1995-07-14 | 1996-07-24 | 清华大学 | 络合萃取结晶法分离提纯对甲酚工艺 |
CN1448213A (zh) * | 2002-03-29 | 2003-10-1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吸附分离对二甲苯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15612A (zh) * | 2015-04-28 | 2015-08-05 | 程志宇 | 一种用于间、对甲酚吸附分离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作方法及其吸附剂 |
CN107879900A (zh) * | 2017-12-22 | 2018-04-06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甲酚混合异构体分离提纯的工艺方法 |
CN110511122A (zh) * | 2018-05-22 | 2019-11-2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rystallization of low-solica faujasite (SiO2Al2O3∼2.0);KUHL,GH;《ZEOLITES》;19870930;第7卷(第5期);第451-457页 * |
间甲酚与对甲酚的分离研究;安颖;《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工程科技Ⅰ辑》;20060615;第B016-7页 * |
间甲酚和对甲酚的分离精制;武海涛等;《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61231;第41卷(第1期);第78-9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1122A (zh) | 2019-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91039B2 (en) | Agglomerated zeolite adsorbent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12138628B (zh) | 一种复合层聚结型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 |
CN110511122B (zh) | 液相吸附分离甲酚异构体的方法 | |
CN110508240B (zh) | 一种聚结型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9692656B (zh) | 一种介孔y沸石及吸附剂与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8264052B (zh) | 一种x/zsm-5核/壳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61551B (zh) | BaX型沸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425298B (zh) | 一种间二甲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097370B (zh) | 一种球形间二甲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62004B (zh) | 对二甲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692657B (zh) | 一种介孔x沸石及吸附剂与吸附剂制备方法 | |
CN110511121B (zh) | 液相吸附分离对甲酚的方法 | |
CN110508241B (zh) | 一种聚结型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62005B (zh) | 一种吸附分离对二甲苯的小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097372A (zh) | 一种间二甲苯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8525643B (zh) | 一种对二甲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511118B (zh) | 一种液相吸附分离对甲酚的方法 | |
CN112642391B (zh) | 一种聚结型对位二取代基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25641B (zh) | 吸附分离对二甲苯的小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 |
CN111097371B (zh) | 一种对二甲苯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8525650B (zh) | 一种X/Silicalite-1核/壳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990456B (zh) | 一种对二甲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642392B (zh) | 一种聚结型间二甲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425297B (zh) | 对位二取代基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990455B (zh) | 一种对二甲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