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9537A - 纺丝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丝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99537A CN110499537A CN201811441850.XA CN201811441850A CN110499537A CN 110499537 A CN110499537 A CN 110499537A CN 201811441850 A CN201811441850 A CN 201811441850A CN 110499537 A CN110499537 A CN 1104995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ning
- single fiber
- insulating element
- cooling device
- outlet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41000220324 Pyr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21017 pear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6317 catio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573 porcela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2292 Nylon 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074 melt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LLLVZDVNHNWSDS-UHFFFAOYSA-N 4-methylidene-3,5-dioxabicyclo[5.2.2]undeca-1(9),7,10-triene-2,6-di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C=C(C(=O)OC(=C)O1)C=C2)=O LLLVZDVNHNWSD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1/00—Other features of manufacture
- D01D11/04—Fixed guid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01D13/02—Elements of machines in combin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01D5/092—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in shafts or chimney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1/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1/02—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surface treatment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纺丝冷却装置中,抑制单纤维因与出口部接触而产生的静电、使降丝作业容易。在结构为沿上下方向形成了被提供冷却风的筒状空间(22)、从纺丝部纺出的合成树脂制的单纤维(f)在筒状空间(22)内行进后从下侧的出口部(27a)出来的纺丝冷却装置(3)中,在出口部(27a)的周缘设置有抑制单纤维(f)接触了时接触后的单纤维(f)上产生静电、具有绝缘性的静电抑制部(3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纺丝部纺出的合成树脂制的单纤维冷却用的纺丝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纺丝冷却装置具有从纺丝箱体纺出的合成树脂制的单纤维行进的冷却筒和分隔筒,从冷却筒的周壁流入的冷却风将单纤维冷却并固化。冷却筒和分隔筒被收容在金属制的箱体内,冷却后的单纤维从箱体下面形成的出口部出来。
一般的纺丝生产设备中,纺丝箱体及纺丝冷却装置配置在上层,卷绕丝线的卷绕装置等配置在下层。因此,在开始生产丝线时,处于上层的操作人员使从纺丝冷却装置的出口部出来的单纤维下降到下层(以下称为“降丝作业”),处于下层的其他操作人员接收这些单纤维而进行向卷绕装置等的生头作业。上层和下层用管道连接,单纤维在管道内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45525号公报
在降丝作业中,操作人员有时抓住从纺丝冷却装置的出口部出来的单纤维将其拉到侧面,此时,单纤维有时与出口部的周缘接触。除此以外,在例如日本专利特许第6291049号公报的图7(a)那样使用了倾斜板之际,在抓住倾斜板上的单纤维拉到侧面的情况下,或者像图7(b)那样利用丝线吸引装置吸引了单纤维的情况下,单纤维也有时与出口部的周缘接触。由于箱体由金属构成,因此如果合成树脂制的单纤维与出口部接触,则在单纤维与出口部之间产生电荷的移动,单纤维上产生静电。这样一来,存在单纤维缠绕在纺丝冷却装置、操作人员上,或者贴在连接上层和下层的管道的内周面上,降丝作业变困难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单纤维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扩展,不能收集成束,操作人员抓住单纤维变困难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纺丝冷却装置以抑制单纤维因与出口部接触而产生的静电、使降丝作业容易为目的。
本发明为一种纺丝冷却装置,结构为沿上下方向形成了被提供冷却风的筒状空间、从纺丝部纺出的合成树脂制的单纤维在所述筒状空间内行进后从下侧的出口部出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部的周缘设置有具有绝缘性的静电抑制部,该静电抑制部抑制当所述单纤维接触了所述出口部的周缘时在接触后的所述单纤维上产生静电。
本发明涉及的纺丝冷却装置中,在出口部的周缘设置有当单纤维接触了时抑制接触的单纤维上产生静电、具有绝缘性的静电抑制部。在单纤维与具有绝缘性的静电抑制部之间,即使互相接触也几乎不产生电荷的移动。因此,如果以使单纤维不与出口部接触而与静电抑制部接触的方式进行降丝作业的话,能够抑制单纤维上产生静电、使降丝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所述静电抑制部可以由不同于所述出口部的另外的绝缘部件构成。
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出口部涂敷绝缘涂料来构成静电抑制部。但是,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用的涂料上有限制,也存在涂料因与单纤维的接触而剥离的风险。这一点,如果不是用塗料等而是用不同于出口部的绝缘部件来构成静电抑制部的话,则材料的选项丰富,能够从各种观点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绝缘部件可以具有遍布所述出口部的周缘整周的环形状。
如果绝缘部件为环形状的话,在降丝作业之际能够确实地使单纤维与绝缘部件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单纤维上产生静电。
在本发明中,具有所述环形状的所述绝缘部件的内径可以与所述筒状空间的直径相同。
如果环形绝缘部件的内径比筒状空间的直径小,则筒状空间变窄,存在给单纤维的行进带来障碍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绝缘部件的内径比筒状空间的直径大,则单纤维容易不是与绝缘部件而是与出口部接触。因此,通过像上述那样使绝缘部件的内径与筒状空间的直径相同,不会使筒状空间变窄,能够确实地使单纤维与绝缘部件接触。
在本发明中,可以所述绝缘部件的下端部中的至少内周一侧被形成为弯曲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单纤维与绝缘部件中的形成为弯曲状的部分相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单纤维因与绝缘部件的接触而受到的损害。
在本发明中,所述绝缘部件可以是陶瓷制。
由于陶瓷耐磨损性好,因此如果使绝缘部件为陶瓷制的话,能够抑制绝缘部件的因单纤维接触引起的磨损。
在本发明中,可以对所述绝缘部件实施了梨皮面加工。
由于通过对绝缘部件实施梨皮面加工能够在表面形成细小的凹凸,因此能够减少单纤维的接触阻力。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摩擦产生的静电。
在本发明中,所述绝缘部件可自由装卸地构成在所述出口部。
如果绝缘部件是可自由装卸的,则在绝缘部件上产生了磨损等之际能够容易地更换。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所述出口部可装卸地构成了用来延长所述筒状空间的延长筒,在安装了所述延长筒的情况下,所述绝缘部件安装在所述延长筒的下端部。
为了提高冷却效果,有时在出口部安装延长筒,但如果绝缘部件可自由装卸,则能够容易地将绝缘部件从出口部另行安装到延长筒上。
在本发明中,可以具备能够从周壁的一部分流入所述冷却风的筒体,以及收容所述筒体的箱体;所述绝缘部件与所述筒体一起紧固在所述箱体的下表面。
通过将绝缘部件与筒体一起紧固,能够削减部件的数量、组装工时。
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多根所述单纤维冷却。
在由多根单纤维生产1根丝线的情况下,由于1根单纤维变细,因此容易受静电的影响,降丝作业变得困难。因此,抑制单纤维上产生静电的本发明变得特别有效。
在本发明中,1根所述单纤维的粗细可以在6dtex以下。
如上所述,由于单纤维越细,越容易受静电的影响,降丝作业变得越困难,因此本发明特别有效。
在本发明中,所述单纤维可以由尼龙6或PET-阳离子聚合物构成。
以尼龙6、PET-阳离子聚合物为材料的单纤维在与出口部接触了时产生的静电量特别多。因此,能抑制在单纤维上产生静电的本发明变得特别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熔融纺丝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Ⅱ-Ⅱ线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纺丝冷却装置的出口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4为安装了延长筒时的图;
图5(a)和(b)分别为尼龙6和PET-阳离子聚合物的化学式;
图6为表示验证实验的结果的表;
图7(a)为表示绝缘部件的变形例的图,图7的(b)为从下侧看出口部27a的图;
图8为表示绝缘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9为以往的纺丝冷却装置的出口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中,2-纺丝箱体(纺丝部);3-纺丝冷却装置;20-箱体;21-筒体; 22-筒状空间;27-箱体的下表面;27a-出口部;31、41、51-绝缘部件(静电抑制部);35-延长筒;f-单纤维;Y-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纺丝冷却装置的熔融纺丝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熔融纺丝装置)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熔融纺丝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Ⅱ-Ⅱ线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熔融纺丝装置1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如图1及图2所示地定义。熔融纺丝装置1具备纺丝箱体2(相当于本发明的纺丝部)、纺丝冷却装置3和油剂引导件4。
纺丝箱体2为纺出多根合成树脂制的丝线Y用的部件。在纺丝箱体2 的组件壳体11上安装有多个纺丝组件12。纺丝组件12沿左右方向锯齿形地排成2排。在纺丝组件12的下端部配置有形成了多个喷嘴14的喷丝头13。当从未图示的管线等给纺丝组件12提供熔融聚合物时,从喷丝头13 的多个喷嘴14纺出熔融聚合物作为单纤维f。即,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箱体2纺出由多根单纤维f构成的多纤维丝Y。
纺丝冷却装置3为将从纺丝箱体2纺出的多根单纤维f冷却用的装置。纺丝冷却装置3配置在纺丝箱体2的下方。纺丝冷却装置3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箱体20和收容在箱体20内的多个筒体21。箱体20和筒体21都由金属制。筒体21在纺丝组件12的正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与纺丝组件12的排列相对应地沿左右方向锯齿形地排成2排(参照图2)。筒体21的内部空间供从纺丝组件12纺出的多根单纤维f行进,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空间22。
箱体20的内部空间由大致水平配置的整流板23上下分隔。整流板23 由穿孔金属板等具有整流功能的材料构成。筒体21由配置在箱体20的上部空间(比整流板23靠上侧的空间)内的冷却筒24和配置在箱体20的下部空间(比整流板23靠下侧的空间)内的分隔筒25沿上下方向连续地连接而构成。冷却筒24的周壁由穿孔金属板等具有整流功能的材料构成,后述冷却风能够流入内部。另一方面,分隔筒25的周壁与冷却筒24不同,由不让冷却风通过的材料构成。
在箱体20的上表面26和下表面27中的配置了筒体21的部分,分别形成有直径与筒体21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开口部26a、27a。开口部26a、27a 与筒体21内的筒状空间22相连通。从纺丝箱体2纺出的单纤维f从开口部26a进入到筒状空间22、从开口部27a出来。即,开口部27a相当于本发明的出口部。以下将开口部27a称为出口部27a。后面将详细说明,在出口部27a设置有绝缘单元30。
在箱体20下部的后侧部分形成有连接部28,连接部28上连接有管道 29。管道29与未图示的冷却风供给源相连接。从冷却风供给源提供的冷却风经由管道29流入箱体20的下部空间。像图1中用箭头表示的那样,流入箱体20的下部空间内的冷却风通过整流板23而被向上整流,向箱体20 的上部空间流动。流入了箱体20的上部空间内的冷却风在通过冷却筒24 的周壁之际被整流,流入冷却筒24内。由此,在筒体21内的筒状空间22 中行进的多根单纤维f被冷却风冷却并固化。另外,由于分隔筒25的周壁不让冷却风通过,因此冷却风不会直接从箱体20的下部空间流入分隔筒25 内。
油剂引导件4为给丝线Y赋予油剂的部件。油剂引导件4配置在纺丝冷却装置3的下方。被纺丝冷却装置3冷却后的丝线Y与油剂引导件4接触。此时,油剂引导件4对丝线Y喷出油剂,给丝线Y赋予油剂。被油剂引导件4赋予了油剂的丝线Y被配置在油剂引导件4下方的未图示的卷绕装置卷绕到筒管上、形成卷装。
(以往的问题点)
图9为以往的纺丝冷却装置103的出口部27a附近的放大图。对于与本实施方式共通的部位添加相同的标记。在一般的纺丝生产设备中,纺丝箱体2和纺丝冷却装置3配置在上层,卷绕丝线Y的未图示的卷绕装置等配置在下层。因此,在开始生产丝线Y时,处于上层的操作人员进行使从纺丝冷却装置103的出口部27a出来的单纤维f下降到下层的降丝作业,处于下层的其他操作人员进行接收从上层下降来的丝线Y而向卷绕装置等的生头作业。上层和下层用管道连接,单纤维f在管道内下降。
在降丝作业过程中,当操作人员将从出口部27a出来的多根单纤维f 的不要的部分切断、或者将多根单纤维f扔到下层时,有时多根单纤维f 被拉到侧面。此时,如图9所示,以往的纺丝冷却装置103中有时单纤维f 与出口部27a的周缘接触。由于出口部27a(箱体20)由金属构成,因此如果合成树脂制的单纤维f与出口部27a接触,则在单纤维f与出口部27a 之间产生电荷的移动,单纤维f上产生静电。这样一来,存在单纤维f缠绕到纺丝冷却装置103、操作人员上,或者贴在将上层和下层连接的管道的内周面上,降丝作业变困难的问题。并且,存在由于单纤维f彼此排斥而扩展从而不收集成束,操作人员抓住单纤维f本身变困难的问题。
(绝缘部件)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降丝作业时单纤维f上产生静电,在出口部27a的周缘设置了绝缘单元30。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纺丝冷却装置 3的出口部27a附近的放大图。绝缘单元30具有绝缘部件31和安装部件 32。绝缘部件31为具有绝缘性的陶瓷制的环形状(圆筒形状)部件。另一方面,安装部件32为金属制的环形状部件。绝缘部件31和安装部件32利用例如螺钉紧固、粘接等适当的方法而一体化,由此构成绝缘单元30。绝缘部件31和安装部件32的内径都与筒状空间22的直径(筒体21的内径) 大致相同。
绝缘单元30可自由装卸地构成在出口部27a上,使绝缘部件31为下侧、安装部件32为上侧地安装在出口部27a上。具体为,在安装部件32 的上端部形成有凸缘部32a。并且,在配置于箱体20中的筒体21(分隔筒 25)的下端部形成有凸缘部25a。安装部件32的凸缘部32a和筒体21的凸缘部25a都用螺栓33从下侧固定在箱体20的下表面27上。即,绝缘部件 31经由安装部件32而与筒体21一起紧固在箱体20的下表面27上。
如图3所示,降丝作业时如果将从出口部27a出来的单纤维f拉到侧面,则单纤维f与绝缘部件31的下端部接触。由于绝缘部件31具有绝缘性,因此即使单纤维f与绝缘部件31接触,单纤维f与绝缘部件31之间也几乎不产生电荷的移动。因此,能抑制降丝作业时单纤维f上产生静电。本实施方式中对绝缘部件31实施了梨皮面加工。由此,在绝缘部件31的表面出现细微的凹凸,能够减少单纤维f的接触阻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摩擦产生的静电。并且,为了抑制单纤维f与绝缘部件31接触了时的损害,绝缘部件31的下端部形成为向下凸出的弯曲状。
(安装有延长筒的情况)
图4为安装了延长筒35时出口部27a附近的放大图。为了提高纺丝冷却装置3的冷却单纤维f的效果,如图4所示,有时在出口部27a的下方安装有延长筒35。延长筒35为在上下端部具有凸缘部35a、35b的筒状部件,由不让流体通过的材料构成。通过安装延长筒35来延长筒状空间22,能够利用冷却风更有效地冷却单纤维f。
在安装延长筒35之际,松开螺栓33,从箱体20的下表面27取下绝缘单元30。取而代之,延长筒35上侧的凸缘部35a利用螺栓33固定在箱体 20的下表面27上。并且,绝缘单元30利用螺栓36安装在延长筒35下侧的凸缘部35b上。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单元30(绝缘部件31)可自由装卸地分别构成在出口部27a和延长筒35上。
(单纤维的种类)
本实施方式的从纺丝箱体2纺出的熔融聚合物为例如具有图5的(a) 所示化学式的尼龙6(PA6)或具有图5的(b)所示的化学式的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阳离子聚合物。本发明者们根据经验发现,以它们为材料的单纤维f静电量特别多。因此,能够抑制单纤维f产生的静电的本发明特别有效。并且,本发明适合应用于1根单纤维f的粗细为例如6dtex(分特)以下的场合。这是因为,在细的单纤维f的情况下,容易受静电的影响。但是,单纤维f的材料也可以是尼龙6和PET-阳离子聚合物以外的合成树脂,单纤维f的粗细也并不局限于6dtex以下。
(验证实验)
接着,进行了研究在设置了绝缘部件31的情况下实际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的验证实验。图6为表示验证实验的结果的表。本验证实验以生成由PET-阳离子聚合物构成的多纤维丝Y的情况为对象。该多纤维丝Y由 144根单纤维f构成,粗细为136dtex。1根单纤维f的粗细约为0.94dtex。本验证实验中对设置有实施了梨皮面加工的绝缘部件31的情况、设置有实施了研磨加工的绝缘部件31的情况以及没有设置绝缘部件31的情况这3 种实例进行了单纤维f的静电量和可否降丝作业的调查研究。
如图6所示,与没有设置绝缘部件31的情况相比较,在设置有实施了梨皮面加工的绝缘部件31的情况下,静电量大幅度地减少到1/80~1/15左右,降丝作业能良好地进行。并且,在设置有实施了研磨加工的绝缘部件 31的情况下,尽管静电降低效果比梨皮面加工时小,但能够将静电量减少到1/10左右,在没有绝缘部件31的情况下,出现了降丝作业困难。这样,显示出通过在纺丝冷却装置3的出口部27a设置绝缘性的绝缘部件31,能够获得很大的效果。
(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在纺丝冷却装置3的出口部27a的周缘设置有抑制单纤维f接触了时在接触后的单纤维f上产生静电、具有绝缘性的静电抑制部(绝缘部件31)。在单纤维f与具有绝缘性的静电抑制部31之间,即使互相接触也几乎不产生电荷的移动。因此,如果以使单纤维f不是与出口部27a 接触、而是与静电抑制部31接触的方式进行降丝作业,能够抑制单纤维f 上产生静电,能够使降丝作业变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静电抑制部由不同于出口部27a的另外的绝缘部件 31构成。例如,能够通过在出口部27a上涂敷绝缘涂料而构成静电抑制部。但是,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用的涂料上有限制,还存在涂料因与单纤维f 接触而剥离的风险。这一点,如果不是用涂料等构成静电抑制部,而是用不同于出口部27a的另外的绝缘部件31构成静电抑制部的话,则材料的选项丰富,能够从各种观点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1具有遍布出口部27a的周缘整周的环形状。如果绝缘部件31为环形状,在降丝作业之际能够确实地使单纤维与绝缘部件31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单纤维f上产生静电。
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环形状的绝缘部件31的内径与筒状空间22的直径大致相同。如果环形状的绝缘部件31的内径比筒状空间22的直径小,则筒状空间22变窄,存在给单纤维f的行进带来障碍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绝缘部件31的内径比筒状空间22的直径大,则单纤维f不是与绝缘部件31接触,而容易与出口部27a接触。因此,通过像上述那样使绝缘部件31的内径与筒状空间22的直径相同,不会使筒状空间22变窄,能够确实地使单纤维f与绝缘部件31接触。
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1下端部的至少内周一侧被形成为弯曲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单纤维f与绝缘部件31中的形成为弯曲状的部分相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单纤维f因与绝缘部件31的接触而受到的损害。
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1采用陶瓷制。由于陶瓷耐磨损性好,因此如果使绝缘部件31为陶瓷制的话,能够抑制绝缘部件31的因单纤维f接触引起的磨损。
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1上实施了梨皮面加工。由于通过对绝缘部件31实施梨皮面加工能够在表面出现细小的凹凸,因此能够减少单纤维f 的接触阻力。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摩擦产生的静电。
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1可自由装卸地构成在出口部27a上。如果绝缘部件31可自由装卸,则在绝缘部件31上产生了磨损等时能够容易地更换。
本实施方式中,在出口部27a上可装卸地构成有延长筒状空间22用的延长筒35,在安装了延长筒35的情况下,绝缘部件31被安装在延长筒35 的下端部。为了提高冷却效果有时在出口部27a安装延长筒35,但如果绝缘部件31可自由装卸的话,则能够容易地将绝缘部件31从出口部27a另行安装到延长筒35上。
本实施方式中,纺丝冷却装置3具备能够从周壁的一部分流入冷却风的筒体21和收容筒体21的箱体20,绝缘部件31与筒体21一起紧固在箱体20的下表面27上。通过将绝缘部件31与筒体21一起紧固,能够削减部件的数量、组装工时。
本实施方式中,纺丝冷却装置3将多根单纤维f冷却。由多根单纤维f 生产1根丝线Y的情况下,由于1根单纤维f变细,因此容易受静电的影响,降丝作业变得困难。因此,能够抑制单纤维f上产生静电的本发明变得特别有效。
本实施方式中,1根单纤维的粗细为6dtex以下。由于像上述那样,单纤维f越细,越容易受静电的影响,降丝作业变得越困难,因此本发明变得特别有效。
本实施方式中,单纤维f由尼龙6或PET-阳离子聚合物构成。以尼龙 6、PET-阳离子聚合物为材料的单纤维f与出口部27a接触了时产生的静电量特别多。因此能够抑制单纤维f上产生静电的本发明变得特别有效。
(其他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种种变更的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静电抑制部而采用了设置不同于出口部27a的另外的绝缘部件31的结构。但是,通过例如将绝缘涂料涂敷到出口部27a上,也能够构成静电抑制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1采用了具有遍布出口部27a的周缘整周的环形状的部件。但是,绝缘部件31不是必须为环形状。图7(a)为表示绝缘部件的变形例的图,图7的(b)为从下侧看出口部27a的图。例如如图7(a)和(b)所示,也可以仅在出口部27a的周缘的一部分设置上述实施方式的绝缘单元40(绝缘部件41和安装部件42)。图7(a)和(b) 中在出口部27a的周缘的半周设置绝缘部件41,但并不局限于半周。在不是在周缘整周而是在一部分上设置绝缘部件41的情况下,只要在降丝作业之际将单纤维f拉到设置有绝缘部件41的一侧就可以。如果是这样的话,能够使单纤维f不与出口部27a而与绝缘部件41相接触,能够抑制单纤维 f上产生的静电。
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绝缘部件31经由安装部件32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出口部27a上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像图8所示那样将绝缘部件51 直接安装在出口部27a(箱体20的下表面27)上。并且,也可以将绝缘部件以不是可自由装卸的形态(例如粘接等)安装在出口部27a上。
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绝缘部件31为陶瓷制的结构。但是,绝缘部件只要是具有绝缘性的材料,也可以是陶瓷以外的材料。
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绝缘部件31的内径与筒状空间22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绝缘部件31的内径既可以比筒状空间22的直径稍大,也可以稍小。具体为,只要是两者之差最大到1mm左右为止,绝缘部件31的内径比筒状空间22的直径大或者小都没有特别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绝缘部件31的内径与筒状空间22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筒形状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具有绝缘部件31的内径越靠近开口部27a越扩大的锥形形状。
Claims (13)
1.一种纺丝冷却装置,结构为沿上下方向形成了被提供冷却风的筒状空间、从纺丝部纺出的合成树脂制的单纤维在所述筒状空间内行进后从下侧的出口部出来,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口部的周缘设置有具有绝缘性的静电抑制部,该静电抑制部抑制当所述单纤维接触了所述出口部的周缘时在接触后的所述单纤维上产生静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抑制部由不同于所述出口部的另外的绝缘部件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件具有遍布所述出口部的周缘整周的环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环形状的所述绝缘部件的内径与所述筒状空间的直径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件的下端部中的至少内周一侧被形成为弯曲状。
6.如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件为陶瓷制。
7.如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绝缘部件实施了梨皮面加工。
8.如权利要求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件可自由装卸地构成在所述出口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部可装卸地构成了用来延长所述筒状空间的延长筒,
在安装了所述延长筒的情况下,所述绝缘部件安装在所述延长筒的下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够从周壁的一部分流入所述冷却风的筒体,以及
收容所述筒体的箱体;
所述绝缘部件与所述筒体一起紧固在所述箱体的下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根所述单纤维冷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根所述单纤维的粗细在6dtex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丝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纤维由尼龙6或者PET-阳离子聚合物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94243A JP7149100B2 (ja) | 2018-05-16 | 2018-05-16 | 紡糸冷却装置 |
JP2018-094243 | 2018-05-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99537A true CN110499537A (zh) | 2019-11-26 |
CN110499537B CN110499537B (zh) | 2022-11-25 |
Family
ID=646045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8338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56620U (zh) | 2018-05-16 | 2018-11-29 | 纺丝冷却装置 |
CN201811441850.XA Active CN110499537B (zh) | 2018-05-16 | 2018-11-29 | 纺丝冷却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8338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56620U (zh) | 2018-05-16 | 2018-11-29 | 纺丝冷却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569744B1 (zh) |
JP (1) | JP7149100B2 (zh) |
CN (2) | CN20945662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49100B2 (ja) * | 2018-05-16 | 2022-10-06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冷却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875U (zh) * | 1980-06-02 | 1982-01-07 | ||
US4702871A (en) * | 1985-06-20 | 1987-10-27 | Toray Industries, Inc. | Method for melt-spinning thermoplastic polymer fibers |
JPH07118912A (ja) * | 1993-10-14 | 1995-05-09 | Murata Mach Ltd | 合繊フィラメント紡糸装置 |
CN1119461A (zh) * | 1993-12-03 | 1996-03-27 | 里特自动有限公司 | 用于长丝的熔融纺丝方法 |
CN1395630A (zh) * | 2000-01-20 | 2003-02-05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双组分纤维的高速纺丝方法 |
CN206692787U (zh) * | 2017-04-21 | 2017-12-01 | 潍坊美珂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涤锦复合丝生产用抽风冷却吸尘装置 |
CN207031615U (zh) * | 2017-03-22 | 2018-02-23 | 吴强 | 一种一体式吹风静电纺丝器 |
CN209456620U (zh) * | 2018-05-16 | 2019-10-01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冷却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86613A (ja) * | 2002-03-28 | 2003-10-10 | Toray Ind Inc | 油剤付与方法および油剤付与装置 |
CN2861195Y (zh) * | 2005-10-24 | 2007-01-24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纺丝用金属网环吹整流筒 |
JP2008239294A (ja) | 2007-03-27 | 2008-10-09 | Toray Ind Inc | 熱可塑性繊維の巻取機の糸掛け装置 |
CN106414819B (zh) | 2014-06-23 | 2018-07-31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牵引装置 |
JP6556641B2 (ja) | 2016-02-17 | 2019-08-07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冷却装置 |
-
2018
- 2018-05-16 JP JP2018094243A patent/JP71491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1-29 CN CN201821983387.7U patent/CN20945662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8-11-29 CN CN201811441850.XA patent/CN110499537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04 EP EP18210068.5A patent/EP356974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875U (zh) * | 1980-06-02 | 1982-01-07 | ||
US4702871A (en) * | 1985-06-20 | 1987-10-27 | Toray Industries, Inc. | Method for melt-spinning thermoplastic polymer fibers |
JPH07118912A (ja) * | 1993-10-14 | 1995-05-09 | Murata Mach Ltd | 合繊フィラメント紡糸装置 |
CN1119461A (zh) * | 1993-12-03 | 1996-03-27 | 里特自动有限公司 | 用于长丝的熔融纺丝方法 |
CN1395630A (zh) * | 2000-01-20 | 2003-02-05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双组分纤维的高速纺丝方法 |
CN207031615U (zh) * | 2017-03-22 | 2018-02-23 | 吴强 | 一种一体式吹风静电纺丝器 |
CN206692787U (zh) * | 2017-04-21 | 2017-12-01 | 潍坊美珂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涤锦复合丝生产用抽风冷却吸尘装置 |
CN209456620U (zh) * | 2018-05-16 | 2019-10-01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冷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69744A1 (en) | 2019-11-20 |
CN110499537B (zh) | 2022-11-25 |
JP2019199659A (ja) | 2019-11-21 |
CN209456620U (zh) | 2019-10-01 |
EP3569744B1 (en) | 2022-04-27 |
JP7149100B2 (ja) | 2022-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36376B2 (en) | Production of nanoparticle-coated yarns | |
CN209456620U (zh) | 纺丝冷却装置 | |
JPWO2015198698A1 (ja) | 紡糸引取装置 | |
CN100451187C (zh) | 调节熔纺材料的方法与装置 | |
JPH0718047B2 (ja) | 溶融紡糸したフィラメントを冷却、安定化および仕上げ処理する装置 | |
CN109844201A (zh) | 用于制造带有静电加载的纤维的、可打褶的纺织形成物的方法以及可打褶的纺织形成物 | |
CN104278342A (zh) | 丝线冷却装置 | |
CN103046148B (zh) | 一种微细旦锦纶制备用自升压组件 | |
CN205711071U (zh) | 一种多排眼熔喷模头及新型pp熔喷设备 | |
CN212442602U (zh) | 一种新型铜线拉丝装置 | |
CN219010536U (zh) | 纺丝丝束中心上油装置及纺丝设备 | |
CN210001971U (zh) | 一种过轮式分线装置 | |
JP2011174214A (ja) | 合成繊維の溶融紡糸装置 | |
KR101282784B1 (ko) | 수직기류를 이용한 단섬유 공급장치 | |
CN101525773B (zh) | 涤锦复合丝的预网络装置 | |
CN103173878B (zh) | 醋酸纤维高速纺丝集成工艺 | |
JP6171072B1 (ja) | 樹脂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ノズルヘッド及び製造装置 | |
CN213475017U (zh) | 一种纺织线排线装置 | |
CN219280205U (zh) | 纺织棉絮预清除装置 | |
ITMI20001491A1 (it) |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la manutenzione di una macchina tessile. | |
CN201326039Y (zh) | 涤锦复合丝的预网络装置 | |
CN211972558U (zh) | 一种捻线机的导纱机构 | |
CN216757677U (zh) | 一种用于铜线多级拉丝的塔轮结构 | |
CN213571068U (zh) | 一种锦纶丝上油装置 | |
CN204198927U (zh) | 用于向梳理机输送纤维材料的纺织机进料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