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2717A - 一种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92717A CN110492717A CN201910583359.9A CN201910583359A CN110492717A CN 110492717 A CN110492717 A CN 110492717A CN 201910583359 A CN201910583359 A CN 201910583359A CN 110492717 A CN110492717 A CN 1104927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signal
- processing
- electrical equipment
- processing unit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83—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 H02M1/009—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having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outp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处理设备,包括:第一接口能与外接电源连接;第一处理装置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获得第一接口的第一电压信号,将其处理为第二电压信号;第二处理装置有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处理装置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第二接口与第二处理装置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连接第一用电设备,向第一用电设备输出第三电压信号;第三处理装置有第三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第三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处理装置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第三接口与第三处理装置的第三输出端连接,能连接第二用电设备,向第二用电设备输出第四电压信号。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处理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推广、普及与发展,电子产品的可移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当然,使用可移动的电子产品的用户也就越来越多,并且对于需要通过电源适配器连接外接电源来提供电量的电子产品的适用性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电源适配器仅为单路输出,不同电子产品对于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规格具有不同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下,用户会存在需要使用具有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产品;此时,用户就需要携带与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产品匹配的电源适配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同时,电源适配器可供使用的电子产品也比较局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解决了相对技术中一个电源适配器为单路输出的问题,实现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以给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充电;进而,扩大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供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型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接口,能与外接电源连接;
第一处理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能获得来自第一接口的电压信号,用于将获得的第一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二电压信号;
第二处理装置,具有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装置能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且能连接第一用电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用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
第三处理装置,具有第三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处理装置能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和所述第四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且能连接第二用电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用电设备输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或第五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五电压信号不同;
第一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用于从第二接口获得表征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第一信息,并触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和/或,
所述第三处理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或第六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四电压信号和所述第六电压信号不同;
第二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三处理装置,用于从第三接口获得表征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第二信息,并触发所述第三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第一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保持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第二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所述第五处理信号;和/或,
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中的第三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保持为第四电压信号;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中的第四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所述六电压信号。
可选的,第四处理装置,具有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来自所述外接电源输出的第七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第七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的类型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的类型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是第一类处理装置,用于降低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是第二类处理装置,用于降低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类处理装置的降压原理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处理装置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不存在电通路的处理装置;
所述第二类处理装置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存在电通路的处理装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通路和检测通路;其中,所述检测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二接口获得所述第一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控制通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控制通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触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和/或,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通路和检测通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三接口获得所述第二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控制通路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控制通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触发所述第三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二接口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出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选择控制通路生成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三接口获得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出所述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选择控制通路生成控制指令。
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若第一接口连接有外接电源,通过第一处理装置获取所述外接电源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二电压信号;
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所述第四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输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至第一用电设备,并输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至第二用电设备。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包括:
通过第一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检测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并基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
通过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检测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并基于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所述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
基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通过控制通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通过控制通路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三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该处理设备包括能与外接电源连接的第一接口,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的第一处理装置,第一输入端能获得来自第一接口的电压信号,用于将获得的第一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二电压信号,具有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的第二处理装置,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处理装置能用于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与第二处理装置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且能连接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二接口,用于向第一用电设备输出第三电压信号,具有第三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第三处理装置,第三处理装置能用于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和第四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以及与第三处理装置的第三输出端连接,且能连接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三接口,用于向第二用电设备输出第四电压信号;如此,本申请中提供的处理设备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不同电压信号的输出线路,解决了相对技术中一个电源适配器为单路输出的问题,实现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以给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充电;进而,扩大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供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型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设备,参照图1所示,该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接口1,能与外接电源连接;
其中,第一接口可以是与外部的外接电源连接,用于通过外接电源给处理设备提供电量。当第一接口外接有外接电源时,电源通过第一接口将自身的电量提供给处理设备,并通过处理设备的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输出电压为第三电压信号的电量至第一用电设备;或者,电源通过第一接口将自身的电量提供给处理设备,并通过处理设备的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输出电压为第四电压信号的电量至第二用电设备。
第一处理装置2,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能获得来自第一接口的电压信号,用于将获得的第一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二电压信号;
第二处理装置3,具有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处理装置能用于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
其中,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第二接口4,与第二处理装置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且能连接第一用电设备,用于向第一用电设备输出第三电压信号;
第三处理装置5,具有第三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第三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处理装置能用于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
其中,第二电压信号和第四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均可以实现对第一接口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降低处理。
其中,第一处理装置是第一类处理装置,用于降低电压信号;
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是第二类处理装置,用于降低电压信号;
其中,第一类处理装置和第二类处理装置的降压原理不同。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类处理装置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不存在电通路的处理装置;
第二类处理装置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存在电通路的处理装置。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对电压信号的处理原理是不同的;且,第一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不同。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装置可以是隔离降压型处理器,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可以是非隔离降压型处理器。
第三接口6,与第三处理装置的第三输出端连接,且能连接第二用电设备,用于向第二用电设备输出第四电压信号。
其中,第一用电设备与第二用电设备不同,并且第一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与第二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不同。进而,第二接口可以输出电压为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压信号给第一用电设备,第三接口可以输出电压为第四电压信号的电压信号给第二用电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只是示例性的说明处理设备包括一个第二处理装置和一个第三处理装置,但实际设计中处理设备可以包括更多与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的类型相同的其它处理装置;从而,处理设备可以同时给至少三个不同的用电设备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设备,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不同电压信号的输出线路,解决了相对技术中一个电源适配器为单路输出的问题,实现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以给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充电;进而,扩大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供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型号。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处理装置3,具有至少两个处理通路(图中未示出),能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或第五电压信号;
其中,第三电压信号和第五电压信号不同;
参照图2所示,该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装置7,连接第二接口4和第二处理装置3,用于从第二接口4获得表征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第一信息,并触发第二处理装置3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
其中,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处理装置选择不同的处理通路来处理第二电压信号可以是通过在第二处理装置对应的两个处理通路中设置开关,进而通过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来实现的。第二处理装置的两个不同的处理通路可以提供两种不同需求的电压信号;也就是说第二处理装置的两个不同的处理通路输出的两路电压信号可以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选择第二处理装置的哪个处理通路来对第二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是根据第一控制装置通过第二接口获取的第一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对应的第一信息来确定的。
和/或,
第三处理装置5,具有至少两个处理通路,能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或第六电压信号;
其中,第四电压信号和第六电压信号不同;
参照图3所示,该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控制装置8,连接第三接口6和第三处理装置5,用于从第三接口6获得表征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第二信息,并触发第三处理装置5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
其中,第二控制装置控制第三处理装置选择不同的处理通路来处理第二电压信号可以是通过在第三处理装置对应的两个处理通路中设置开关,进而通过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来实现的。第三处理装置的两个不同的处理通路可以提供两种不同需求的电压信号;也就是说第三处理装置的两个不同的处理通路输出的两路电压信号可以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选择第三处理装置的哪个处理通路来对第二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是根据第二控制装置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对应的第二信息来确定的。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处理装置中的第一处理通路能将第二电压信号保持为第三电压信号;第二处理装置中的第二处理通路能将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第五处理信号;和/或,
第三处理装置中的第三处理通路能将第二电压信号保持为第四电压信号;第三处理装置中的第四处理通路能将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六电压信号。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处理装置的第二处理通路也可以将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第五处理信号,第二处理装置中的第二处理通路也可以将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第三电压信号。第三处理装置中的第三处理通路也可以将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第六电压信号;第三处理装置中的第四处理通路也可以将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四电压信号。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该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第四处理装置9,具有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第四输入端与第一接口连接,第四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四处理装置,用于将来自外接电源输出的第七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一电压信号;
其中,第七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的类型与第一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的类型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电压信号可以是外接电源输出的原始电压信号,第一信号可以是经过第四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电压信号。第四处理装置可以是具有对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类型进行改变的功能的装置;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四处理装置可以是功率因数校正器。此时,第四处理装置可以将电源输出的原始的脉冲电流转换为正弦波电流;也就是说,第七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类型可以为脉冲电流,第一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类型可以为正弦波电流。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通路和检测通路;
其中,检测通路,用于从第二接口获得第一信息,并基于第一信息选择控制通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第一控制装置的控制通路,用于通过第一控制指令触发第二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控制通路和多个检测通路;当然,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四个控制通路和两个检测通路。
和/或,
第二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通路和检测通路;其中,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第三接口获得第二信息,并基于第二信息选择控制通路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第二控制装置的控制通路,用于通过第二控制指令触发第三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控制通路和多个检测通路;当然,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四个控制通路和两个检测通路。图5中是以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四个控制通路和两个检测通路,第二控制装置包括四个控制通路和两个检测通路实例进行展示的。
其中,第一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第二接口获得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出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并基于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选择控制通路生成控制指令;
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第三接口获得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出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并基于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选择控制通路生成控制指令。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VSEL1~4是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的识别输出引脚。每一路Type-C输出均支持5V,9V,12V,15V和20V多档电压输出。当Type-C口连接至用电设备时,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通过CC协议判断其所需电压,并输出四路控制信号VSEL1~4,其真值表如下表1所示。表1表示VSEL1~4取不同的真值时可以对应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信号。其中,VSEL1为20V电压档控制信号,当检测到用电设备为20V档位时,VSEL1输出高电平,20V总线电压直通至Type-C输出。VSEL2和VSEL3为5V,9V,12V,15V电压档控制信号,其四种电平组合分别控制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的反馈电压,实现多档位电压输出。VSEL4为输出使能控制信号,当检测到有用电设备连接时,VSEL4高电平,控制输出电压信号至用电设备,否则断开与输出端Type-C的连接。各路输出均相互独立,且自适应检测和匹配输出电压。
VSEL1_P* | VSEL2_P* | VSEL3_P* | VSEL4_P* | Vo_P* |
0 | 0 | 0 | 1 | 5V |
0 | 0 | 1 | 1 | 9V |
0 | 1 | 0 | 1 | 12V |
0 | 1 | 1 | 1 | 15V |
1 | 0 | 0 | 1 | 20V |
1 | 0 | 1 | 1 | 20V |
1 | 1 | 0 | 1 | 20V |
1 | 1 | 1 | 1 | 20V |
NA | NA | NA | 0 | 0V |
表1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设备,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不同电压信号的输出线路,解决了相对技术中一个电源适配器为单路输出的问题,实现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以给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充电;进而,扩大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供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型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设备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若第一接口连接有外接电源,通过第一处理装置获取外接电源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一处理装置将第一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二电压信号。
步骤102、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处理装置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
其中,第二电压信号与第三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第二电压信号与第四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步骤1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步骤102a、通过第一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检测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并基于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
步骤102b、通过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检测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并基于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
步骤102c、基于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通过控制通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基于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
步骤102d、基于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通过控制通路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基于第二控制指令通过第三处理装置将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
步骤103、输出第三电压信号至第一用电设备,并输出第四电压信号至第二用电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关于每个步骤中的实时方式的说明可以参照图1~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设备中的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方法,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不同电压信号的输出线路,解决了相对技术中一个电源适配器为单路输出的问题,实现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以给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设备充电;进而,扩大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可供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型号。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接口,能与外接电源连接;
第一处理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能获得来自第一接口的电压信号,用于将获得的第一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二电压信号;
第二处理装置,具有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装置能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且能连接第一用电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用电设备输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
第三处理装置,具有第三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处理装置能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和所述第四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且能连接第二用电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用电设备输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或第五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五电压信号不同;
第一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用于从第二接口获得表征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第一信息,并触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和/或,
所述第三处理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或第六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四电压信号和所述第六电压信号不同;
第二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三处理装置,用于从第三接口获得表征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第二信息,并触发所述第三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第一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保持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第二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所述第五处理信号;和/或,
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中的第三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保持为第四电压信号;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中的第四处理通路能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降低为所述六电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第四处理装置,具有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来自所述外接电源输出的第七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第七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的类型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对应的电流的类型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是第一类处理装置,用于降低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三处理装置是第二类处理装置,用于降低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类处理装置的降压原理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类处理装置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不存在电通路的处理装置;
所述第二类处理装置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存在电通路的处理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通路和检测通路;其中,所述检测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二接口获得所述第一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控制通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控制通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触发所述第二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和/或,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通路和检测通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三接口获得所述第二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控制通路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控制通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触发所述第三处理装置选择处理通路,从而输出匹配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用电需求的电压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二接口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出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选择控制通路生成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三接口获得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出所述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选择控制通路生成控制指令。
9.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若第一接口连接有外接电源,通过第一处理装置获取所述外接电源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二电压信号;
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所述第四电压信号相同或不同;
输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至第一用电设备,并输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至第二用电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三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第四电压信号,包括:
通过第一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检测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并基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
通过第二控制装置的检测通路检测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并基于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类型计算所述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
基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通过控制通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三电压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通过控制通路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三处理装置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处理为所述第四电压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83359.9A CN110492717A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83359.9A CN110492717A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92717A true CN110492717A (zh) | 2019-11-22 |
Family
ID=6854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83359.9A Pending CN110492717A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92717A (zh)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2065A (zh) * | 2003-07-04 | 2005-03-09 | 张隆国 | 反驰式电流谐波校正之交流转直流转换器 |
CN1791235A (zh) * | 2004-12-13 | 2006-06-21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交流电和直流电同时输入且相互备份的交换机或路由器设备 |
CN101286650A (zh) * | 2007-02-16 | 2008-10-15 |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 电池充电电路、电池充电系统及对电池组充电的方法 |
CN101552542A (zh) * | 2008-12-08 | 2009-10-07 | 厦门大学 | 多路通用电源适配器 |
CN101917129A (zh) * | 2010-08-11 | 2010-12-15 | 杨大鸣 | 一种多路同步电压适配器 |
CN102340251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交流-直流转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
CN102447406A (zh) * | 2010-10-12 | 2012-05-09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交流/直流转换器 |
CN103051210A (zh) * | 2011-10-14 | 2013-04-1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源供应器 |
CN103731031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及电源调压方法 |
CN204231179U (zh) * | 2014-11-07 | 2015-03-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转接器、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 |
CN105183679A (zh) * | 2015-09-01 | 2015-12-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
US20160064986A1 (en) * | 2014-09-02 | 2016-03-03 | Apple Inc. | Multi-phase battery charging with boost bypass |
CN105988544A (zh) * | 2014-11-20 | 2016-10-05 | 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选择电路、主机以及计算机与外接设备的组合 |
CN106487069A (zh) * | 2016-11-29 | 2017-03-08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usb‑c接口的充电方法及主设备 |
CN106774764A (zh) * | 2016-12-05 | 2017-05-3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多电源供电usb接口的实现方法和usb电源 |
CN108123519A (zh) * | 2018-01-02 | 2018-06-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源转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供电系统 |
-
2019
- 2019-07-01 CN CN201910583359.9A patent/CN11049271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2065A (zh) * | 2003-07-04 | 2005-03-09 | 张隆国 | 反驰式电流谐波校正之交流转直流转换器 |
CN1791235A (zh) * | 2004-12-13 | 2006-06-21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交流电和直流电同时输入且相互备份的交换机或路由器设备 |
CN101286650A (zh) * | 2007-02-16 | 2008-10-15 |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 电池充电电路、电池充电系统及对电池组充电的方法 |
CN101552542A (zh) * | 2008-12-08 | 2009-10-07 | 厦门大学 | 多路通用电源适配器 |
CN102340251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交流-直流转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
CN101917129A (zh) * | 2010-08-11 | 2010-12-15 | 杨大鸣 | 一种多路同步电压适配器 |
CN102447406A (zh) * | 2010-10-12 | 2012-05-09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交流/直流转换器 |
CN103051210A (zh) * | 2011-10-14 | 2013-04-1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源供应器 |
CN103731031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及电源调压方法 |
US20160064986A1 (en) * | 2014-09-02 | 2016-03-03 | Apple Inc. | Multi-phase battery charging with boost bypass |
CN204231179U (zh) * | 2014-11-07 | 2015-03-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转接器、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 |
CN105988544A (zh) * | 2014-11-20 | 2016-10-05 | 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选择电路、主机以及计算机与外接设备的组合 |
CN105183679A (zh) * | 2015-09-01 | 2015-12-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
CN106487069A (zh) * | 2016-11-29 | 2017-03-08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usb‑c接口的充电方法及主设备 |
CN106774764A (zh) * | 2016-12-05 | 2017-05-3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多电源供电usb接口的实现方法和usb电源 |
CN108123519A (zh) * | 2018-01-02 | 2018-06-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源转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供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86949B (zh) | 一种充电桩测试系统 | |
CN102346204B (zh) | 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 | |
CN103124134A (zh) | 判定电路 | |
JP5841042B2 (ja) | 充放電試験装置 | |
KR20170049500A (ko) | 충전 제어 방법과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CN104407297A (zh) | 一种多工位全自动电机定子综合测试装置 | |
CN110031705A (zh) | 电解电容寿命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205791799U (zh) | 一种可自动调换相序的配电监控仪 | |
CN108595299A (zh) | 终端设备的测试系统 | |
CN204241652U (zh) | 多工位全自动电机定子综合测试装置 | |
CN104820156A (zh) | 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04086504U (zh) | 电源产品测试治具 | |
CN104426194A (zh) | 一种充电方法及充电设备 | |
CN103546114B (zh) | 根据从设备的上拉电压调整总线上拉电压的电路及其方法 | |
CN105571846B (zh) | 一种便携式电液比例阀故障诊断仪 | |
CN103901858B (zh) | 一种基于内部总线的电动执行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492717A (zh) | 一种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 |
CN107748311A (zh) | 一种电力变压器的短路承受能力验证系统 | |
CN108829002B (zh) | 一种基于can总线协议的mmc控制系统状态机的控制方法 | |
KR101584166B1 (ko) | 휴대 단말기용 멀티 포트 고속 충전 장치 | |
CN203838545U (zh) | 一种基于内部总线的电动执行器控制系统 | |
CN206147025U (zh) | 一种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的测试装置 | |
CN204013250U (zh) | 电压转换装置 | |
CN204405814U (zh) | 一种具有功率计功能的电子负载测试仪 | |
CN104881539B (zh) | 一种半自动化虚端子自动匹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