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6709A -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86709A CN110486709A CN201910753353.1A CN201910753353A CN110486709A CN 110486709 A CN110486709 A CN 110486709A CN 201910753353 A CN201910753353 A CN 201910753353A CN 110486709 A CN110486709 A CN 1104867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egment pipe
- valve
- steam generator
- seal arran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612 desal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14 two-phase flo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5 Steam Floo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28 coolnes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92 deoxy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09 eyebro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92 f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8 formation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4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water, minerals or sludge from boilers ; Arrangement of cleaning apparatus in boilers; Combinations thereof with boilers
- F22B37/54—De-sludging or blow-dow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核电站汽轮机辅助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主要包括热交换装置、除盐床、过滤装置、水封装置、凝汽装置和节流装置,其中,节流装置设于水封装置和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上,用于对下降段管道输出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以增大下降段管道内的水压且减小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由于在水封装置和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置了节流装置,利用该节流装置可以有效地对流经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通过增大水封装置中下降段管道内的水压来减小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从而消除水封装置顶部或下降段管道内的异音和水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汽轮机辅助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核能发电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蒸汽驱动汽轮机来发电。当前,核电机组主要包括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发电机和功率调节控制系统等设备,其中,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简称APG系统)是与蒸汽发生器密切相关的一个回路系统,其承担着收集和处理蒸汽发生器的排放污水以便回收热量和复用二回路水的功能。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水中,二回路补给水或凝汽器泄漏带来的杂质会随着给水的不断蒸发而被浓缩并残留在蒸汽发生器中,破坏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水的运行水质,因此必须进行排污。
通常情况下,APG系统的正常功能是收集并处理蒸汽发生器的疏水,进行化学及放射性处理,将疏水的水质控制在限值内,以便再用于二回路或排入环境中。APG系统中与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直接相连部分到安全壳贯穿件部分参与安全壳屏蔽功能;在安全壳内,每台蒸汽发生器的排污管道上有一条通向核取样系统的旁路管线;在安全壳外,每台蒸汽发生器的排污管道汇集到一条母管,从而进入APG系统进行疏水净化处理。
然而,在APG系统运行过程中,往往还会存在一些异常的现象,如管道振动、管内存在异音等,尤其是在凝汽器的管线上的倒U形管(结构相当于一个水封)处,此类现象尤其明显。此类现象若长期存在,将会造成管道损坏,还可能带来停机检查、停堆维修等潜在威胁。核能发电相较于其他电力生产过程,其生产过程对核能技术、安全运维和应急调度都具有苛刻的要求,一些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核电事故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时刻绷紧神经,必须保证核电生产的绝对安全性。因此,及时发现APG系统的异常运行现象以及高效维护是维护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有益课题,对核电站的运维工作带来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中的管道振动、管内存在异音的异常现象,以尽量维护系统的安全运行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包括:
热交换装置,与蒸汽发生器的疏水管道连接,所述热交换装置用于将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疏水进行冷却以输出冷却水,以使得所述疏水的温度降低至预设的温度之下;
除盐床,与所述热交换装置进行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热交换装置输出的冷却水,且去除所述冷却水中溶解的盐分以输出除盐水;
过滤装置,与所述除盐床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除盐床输出的除盐水,且对所述除盐水进行盐粒子过滤以输出纯净水;
水封装置,包括顶部连通的上升段管道和下降段管道;所述上升段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过滤装置输出的纯净水,且形成水封以维持所述热交换装置至所述水封装置之间的管道内的水压;
凝汽装置,与所述水封装置的下降段管道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下降段管道输出的纯净水,且对所述纯净水进行冷凝以输出冷凝水,所述冷凝水用于回流至所述蒸汽发生器的给水设备以进行重新利用;
节流装置,设于所述水封装置和所述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上,用于对所述下降段管道输出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以增大所述下降段管道内的水压且减小所述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
所述水封装置为倒U形结构,两端具有开口,内部设有与两端的开口连通的腔室,一端的开口至顶部形成所述上升段管道,另一端的开口至顶部形成所述下降段管道;所述纯净水用于从一端的开口流入且从另一端的开口流出;所述水封装置的标高的范围是10-29m。
所述节流装置为孔板,所述孔板设置于所述凝汽装置的进水端以对流过的所述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所述孔板的孔径小于所述孔板所在管道的直径。
所述节流装置为主路阀门,所述主路阀门设置于所述水封装置和所述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的最低点处;所述主路阀门用于在改变自身的开度时对流过的所述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所述主路阀门的标高为0m。
所述节流装置为旁路阀门,所述旁路阀门设置于所述下降段管道和所述上升段管道之间;所述旁路阀门用于在打开时对流过的所述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所述旁路阀门的标高为10m。所述凝汽装置的标高为5m。
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为非再生式热交换结构,所述第二冷却器为再生式热交换结构;所述疏水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器或所述第二冷却器之后使得自身的温度将低至56℃之下。
所述热交换装置和所述除盐床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调节阀门,所述调节阀门用于对通过的所述冷却水进行减压或流量控制;
所述除盐床的进水端设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用于对进入所述除盐床的冷却水进行初次过滤,以滤除所述冷却水中的杂质;
在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除盐床和所述过滤装置的连通管道上设有与之并联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以及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设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阀门用于在打开时对所述冷却水进行排放,所述第二阀门用于在打开时对所述纯净水进行排放;
所述水封装置中的所述下降段管道的低端设有第三阀门和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三阀门用于在打开时对所述纯净水进行排放;
所述凝汽装置的出水端至所述蒸汽发生器的给水设备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低压加热器和给水除氧器,所述低压加热器用于对所述凝汽装置输出的冷凝水进行加热,所述给水除氧器用于除去加热后的冷凝水中的氧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主要包括热交换装置、除盐床、过滤装置、水封装置、凝汽装置和节流装置,其中,热交换装置与蒸汽发生器的疏水管道连接,用于将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疏水进行冷却以输出冷却水,以使得疏水的温度降低至预设的温度之下;除盐床与热交换装置进行连接,用于接收热交换装置输出的冷却水,且去除冷却水中溶解的盐分以输出除盐水;过滤装置与除盐床连接,用于接收除盐床输出的除盐水,且对除盐水进行盐粒子过滤以输出纯净水;水封装置包括顶部连通的上升段管道和下降段管道,该上升段管道与过滤装置连接,用于接收过滤装置输出的纯净水,且形成水封以维持热交换装置至水封装置之间的管道内的水压;凝汽装置与水封装置的下降段管道连接,用于接收下降段管道输出的纯净水,且对纯净水进行冷凝以输出冷凝水,冷凝水用于回流至蒸汽发生器的给水设备以进行重新利用;节流装置设于水封装置和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上,用于对下降段管道输出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以增大下降段管道内的水压且减小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第一方面,由于在水封装置和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置了节流装置,利用该节流装置可以有效地对流经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通过增大水封装置中下降段管道内的水压来减小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从而消除水封装置顶部或下降段管道内的异音和水锤;第二方面,由于在凝汽装置的进水端设置了孔板来作为节流装置,且孔板的孔径小于所述孔板所在管道的直径,使得纯净水流过孔板时产生节流效应,可以有效抬高水封装置中下降段管道的内部压力,从而抵消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进而消除水封装置内的异音和水锤;第三方面,由于在水封装置和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的最低点处设置了主路阀门来作为节流装置,使得该主路阀门起到改变自身的开度时能够对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的作用,那么当水封装置的下降段管道发生水锤现象时,就可以通过关小该主路阀门来抬高下降段管道的内部压力,能够有效地抵消虹吸作用,消除异音和水锤;第四方面,由于在下降段管道和上升段管道之间设置了旁路阀门来作为节流装置,使得纯净水流经该旁路阀门直接到达下降段管道内,无需经过水封装置的顶部,从而有效缓解水封装置顶部的内部气压,实现抵消管道内部虹吸作用、消除异音和水锤的功能;第五方面,由于设置凝汽装置的标高为5m,使得纯净水由下降段管道到达凝汽装置时所需的管内压力大大增加,从而抑制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达到消除异音和水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四种具体实施例中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在APG系统中,凝汽器的管线上往往会设有倒U形管,该倒U形管的最高点可以设置在+29.00m(相对于海拔高度),过滤后的疏水从倒U形管的一侧向上流入并经另一侧向下流出,最终回水至凝汽器。倒U型管的这种结构致使其向上流入的一侧相当于一个水封,水封的目的是为避免上游系统抽成真空或排空,保证在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停运事件中使上游系统处在大气压力以上,水封的高水位可以位于过滤器标高以上12m。这里的倒U型管是APG系统的关键装置之一,对APG系统中上游管路的压力调节过程,对蒸汽发生器的给水、疏水的调节过程,以及对整个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过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APG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上游疏水流量或水压的改变往往会使得倒U型管的内部发生水锤现象,特别是在倒U形管的下降段,此时管道内会产生清晰可听的“噼啪”清脆异音。在现场的故障检测作业中,利用超声探伤仪检查能够发现倒U形管的顶部存在一定体积的气空间,通过分析可以表明:在倒U形管顶部和下降段存在两相流,两相流的汽再次凝结为水的过程中形成了水锤。从而认为水锤现象是造成现场有清脆异音、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为避免水锤现象造成管道振动增加、管壁减薄、管道破损的现象发生,这里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对现有的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进行改造。
那么,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发明构思是:在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APG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必须设置水封装置(即倒U形管)来形成水封,避免水封装置的前端管道被抽成真空或排空,保证APG系统处于大气压力以上;然而,水封装置的顶部和下降段管道的上端位置会由于两相流的汽再次凝结为水的过程中形成了水锤,为下降段管道带来异音和损坏威胁。产生水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倒U形管顶部和下降段管道内存在的两相流现象,实质原因是倒U型管的顶部和下降段管道内的管内压力不足导致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增强。为克服水封装置内的水锤现象,本技术方案对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进行了改造,利用设置的节流装置有效地对流经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通过增大水封装置中下降段管道内的水压来减小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从而消除水封装置顶部或下降段管道内的异音和水锤。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申请公开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可有效地防止管道内水锤现象的发生,该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1主要包括热交换装置11、除盐床12、过滤装置13、水封装置14、凝汽装置15和节流装置16,下面分别说明。
热交换装置11与蒸汽发生器的疏水管道连接,该热交换装置11用于将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疏水进行冷却以输出冷却水,通过热交换装置11的冷却功能使得疏水的温度降低至预设的温度之下。
除盐床12与热交换装置11进行连接,用于接收热交换装置11输出的冷却水,且去除冷却水中溶解的盐分以输出除盐水。
过滤装置13与除盐床12连接,用于接收除盐床12输出的除盐水,且对除盐水进行盐粒子过滤以输出纯净水。
水封装置14包括顶部连通的上升段管道141和下降段管道142;其中,上升段管道141与过滤装置13连接,用于接收过滤装置13输出的纯净水,且形成水封以维持热交换装置11至水封装置14之间的管道内的水压。可以理解,上升段管道141比过滤装置13的位置要高出很多,重力作用致使上升段管道141内的纯净水对上游管道形成水压,这种水压有利于时刻地维持上游管道内填满水,而避免被抽成真空或排空的情形发生。
凝汽装置15与水封装置14的下降段管道142连接,用于接收下降段管道142输出的纯净水,且对纯净水进行冷凝以输出冷凝水,这里输出的冷凝水用于回流至蒸汽发生器的给水设备以进行重新利用。
节流装置16设于水封装置14和凝汽装置15之间的管道上,用于对下降段管道142输出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以增大下降段管道142内的水压且减小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水封装置为倒U形结构,两端具有开口,内部设有与两端的开口连通的腔室,一端的开口至顶部形成上升段管道141,另一端的开口至顶部形成下降段管道142。那么,由过滤装置13输出的纯净水用于从一端的开口流入且从另一端的开口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水封装置14对上游管道形成有效的管内水压,可以设置水封装置14的标高的范围是10-29m,优选地为22m或29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主路阀门162、旁路阀门16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配置,如配置为常温工作使用的截门形阀门、旋塞和球形阀门、闸门形阀门、旋启形阀门、蝶形阀门、滑阀形阀门,这里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标高”是指平均海平面和某地最高点(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国测定标高的基准面,是黄海的年平均海平面,习惯上将标高称“海拔”。
在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将节流装置16设置为孔板161,该孔板161设置于凝汽装置15的进水端以对流过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孔板161的孔径可以设置为小于孔板161所在管道的直径;比如,管道的直径为39mm时,则可以设置孔板161的孔径为10-30mm中的一个标准值。
需要说明的是,孔板是按节流装置的原理,测量液体、气体和蒸汽流量的检出元件。标准孔板是一块具有圆形开孔的金属薄板,圆孔壁与孔板前端面成直角,安装时孔板轴心与管道轴线同心。实际应用过程中,孔板已有国际标准(ISO 5167),只要测出孔板两端压差,按此标准即可算出具有一定精确度的流量值。所以这里不再对孔板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将节流装置16设置为主路阀门162,该主路阀门162设置于水封装置14和凝汽装置15之间的管道的最低点处。如此,该主路阀门162可以实现在改变自身的开度时对流过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的功能。为了达到更好的节流效果,可以设置主路阀门162的标高为0m。
在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4,将节流装置16设置为旁路阀门163,该旁路阀门设置于下降段管道和上升段管道之间。如此,该旁路阀门163可以实现在打开时(如全开度)对流过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的功能。为了实现更高的节流控制效果,可以设置旁路阀门163的标高为10m,如此使得标高10m处对应1个标准大气压101.325kpa,满足上游管道内的管内压力要求。
在第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5,可以设置凝汽装置15的标高为5m,增大下降段管道142内的纯净水输送至凝汽装置15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列举的四个具体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具体实施例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单独地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即APG系统)中进行使用。任何一个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都可以有效地对流经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从而增大水封装置14中下降段管道142内的水压来减小下降段管道142内部的虹吸作用,最终消除水封装置14顶部或下降段管道内的异音和水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一种较好的技术效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上面列举的四个实施例均用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1,构成如图4所述的系统结构。技术人员可以分别对孔板161、主路阀门162、旁路阀门163、凝汽装置15进行相应的调节,共同来增大水封装置14中下降段管道142内的水压来减小下降段管道142内部的虹吸作用,最终消除水封装置14顶部或下降段管道内的异音和水锤。
为了使得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1具有良好的排污性能,且对消除水封装置14中水锤现象起到积极影响,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热交换装置11、除盐床12、水封装置14、凝汽装置15的结构或连通管理进行改进,具体说明如下。
进一步地,热交换装置11可以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冷却器111和第二冷却器112,这里的第一冷却器111使用非再生式热交换结构,第二冷却器112使用再生式热交换结构。那么,疏水进入第一冷却器111或第二冷却器112之后使得自身的温度将低至56℃(即预设的温度)之下,用来保证冷却水进入除盐床12之后能够使得除盐床12进行正常的除盐工作。
进一步地,热交换装置11和除盐床1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调节阀门17,该调节阀门17用于对通过的冷却水进行减压或流量控制,优选地,设置调节阀门的开度,使得调节阀门17的下游压力不应超过1.4MPa.g。
进一步地,除盐床12的进水端设有第一过滤器18,该第一过滤器18用于对进入除盐床的冷却水进行初次过滤,以滤除冷却水中的杂质。如此,除盐床12的前端管道和后端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器18和过滤装置13,分别对输入的冷却水、输出的除盐水进行过滤处理,保证较高的出水水质。
近一地,在第一过滤器18、除盐床12和过滤装置13的连通管道上设有与之并联的排污管道(见附图标记191、192所在的管道),该排污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191和第二阀门192以及在第一阀门191和第二阀门192之间设有第一排污口193。那么,可以在需要时切换第一阀门191或者第二发明192,使得第一阀门191用于在打开时通过第一排污口193对冷却水进行排放,也使得第二阀门192用于在打开时通过第一排污口193对纯净水进行排放。
进一步地,水封装置14中的下降段管道142的低端设有第三阀门194和第二排污口195。那么,可以在需要时切换第三阀门194,使得第三阀门194用于在打开时对纯净水进行排放。
进一步地,凝汽装置15的出水端至蒸汽发生器的给水设备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低压加热器196和给水除氧器197。那么,这里的低压加热器196用于对凝汽装置15输出的冷凝水进行加热,将预热后的冷凝水输送至给水除氧器197;这里的给水除氧器197用于除去加热后的冷凝水中的氧气。然后,通过主给水泵将除氧后的水输送至高压加热器以对流过的水进行二次预热,从而将较高的水通过调节阀传输至蒸汽发生器,如此便可以实现对APG系统输出的冷凝水进行重新利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参见图1-5,对于核电机组的蒸汽发生器而言,还应该为它配备辅助给水存储箱,目的是在APG系统输出的冷凝水回水不足的情况下为蒸汽发生器补水,并通过辅助给水泵和调节阀将辅助给水存储箱内的水输送至蒸汽发生器。此外,对于核电机组的蒸汽发生器而言,其产生的蒸汽经过隔离阀到达主蒸汽旁路系统,或者经过隔离阀达到汽轮发电机。由于辅助给水过程、汽轮发电过程都是核电机组的常见配套装置,所以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借助上面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消除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运行中的异音和水锤,并具体带来以下积极的应用效果:
(1)由于在水封装置和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置了节流装置,利用该节流装置可以有效地对流经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通过增大水封装置中下降段管道内的水压来减小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从而消除水封装置顶部或下降段管道内的异音和水锤。
(2)由于在凝汽装置的进水端设置了孔板来作为节流装置,且孔板的孔径小于所述孔板所在管道的直径,使得纯净水流过孔板时产生节流效应,可以有效抬高水封装置中下降段管道的内部压力,从而抵消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进而消除水封装置内的异音和水锤
(3)由于在水封装置和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的最低点处设置了主路阀门来作为节流装置,使得该主路阀门起到改变自身的开度时能够对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的作用,那么当水封装置的下降段管道发生水锤现象时,就可以通过关小该主路阀门来抬高下降段管道的内部压力,能够有效地抵消虹吸作用,消除异音和水锤。
(4)由于在下降段管道和上升段管道之间设置了旁路阀门来作为节流装置,使得纯净水流经该旁路阀门直接到达下降段管道内,无需经过水封装置的顶部,从而有效缓解水封装置顶部的内部气压,实现抵消管道内部虹吸作用、消除异音和水锤的功能。
(5)由于设置凝汽装置的标高为5m,使得纯净水由下降段管道到达凝汽装置时所需的管内压力大大增加,从而抑制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达到消除异音和水锤的目的。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装置,与蒸汽发生器的疏水管道连接,所述热交换装置用于将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疏水进行冷却以输出冷却水,以使得所述疏水的温度降低至预设的温度之下;
除盐床,与所述热交换装置进行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热交换装置输出的冷却水,且去除所述冷却水中溶解的盐分以输出除盐水;
过滤装置,与所述除盐床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除盐床输出的除盐水,且对所述除盐水进行盐粒子过滤以输出纯净水;
水封装置,包括顶部连通的上升段管道和下降段管道;所述上升段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过滤装置输出的纯净水,且形成水封以维持所述热交换装置至所述水封装置之间的管道内的水压;
凝汽装置,与所述水封装置的下降段管道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下降段管道输出的纯净水,且对所述纯净水进行冷凝以输出冷凝水,所述冷凝水用于回流至所述蒸汽发生器的给水设备以进行重新利用;
节流装置,设于所述水封装置和所述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上,用于对所述下降段管道输出的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以增大所述下降段管道内的水压且减小所述下降段管道内部的虹吸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装置为倒U形结构,两端具有开口,内部设有与两端的开口连通的腔室,一端的开口至顶部形成所述上升段管道,另一端的开口至顶部形成所述下降段管道;所述纯净水用于从一端的开口流入且从另一端的开口流出;所述水封装置的标高的范围是10-29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孔板,所述孔板设置于所述凝汽装置的进水端以对流过的所述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所述孔板的孔径小于所述孔板所在管道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主路阀门,所述主路阀门设置于所述水封装置和所述凝汽装置之间的管道的最低点处;所述主路阀门用于在改变自身的开度时对流过的所述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阀门的标高为0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旁路阀门,所述旁路阀门设置于所述下降段管道和所述上升段管道之间;所述旁路阀门用于在打开时对流过的所述纯净水进行节流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阀门的标高为10m。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装置的标高为5m。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为非再生式热交换结构,所述第二冷却器为再生式热交换结构;所述疏水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器或所述第二冷却器之后使得自身的温度将低至56℃之下。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和所述除盐床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调节阀门,所述调节阀门用于对通过的所述冷却水进行减压或流量控制;
所述除盐床的进水端设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用于对进入所述除盐床的冷却水进行初次过滤,以滤除所述冷却水中的杂质;
在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除盐床和所述过滤装置的连通管道上设有与之并联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以及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设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阀门用于在打开时对所述冷却水进行排放,所述第二阀门用于在打开时对所述纯净水进行排放;
所述水封装置中的所述下降段管道的低端设有第三阀门和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三阀门用于在打开时对所述纯净水进行排放;
所述凝汽装置的出水端至所述蒸汽发生器的给水设备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低压加热器和给水除氧器,所述低压加热器用于对所述凝汽装置输出的冷凝水进行加热,所述给水除氧器用于除去加热后的冷凝水中的氧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53353.1A CN110486709A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53353.1A CN110486709A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86709A true CN110486709A (zh) | 2019-11-22 |
Family
ID=6855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53353.1A Pending CN110486709A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8670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70430A (zh) * | 2020-04-24 | 2020-08-25 |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 核电站发电机定子冷却系统及其无氧除盐水冲洗置换方法 |
CN114893763A (zh) * | 2022-04-12 | 2022-08-12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凝汽机组改背压机组后锅炉给水泵密封水结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87577A (en) * | 1979-08-16 | 1983-06-14 | Babcock Power Limited | Boilers |
JP5578630B2 (ja) * | 2008-12-03 | 2014-08-27 | ウエスチングハウス・エレクトリック・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 蒸気注入を行う化学洗浄方法及び化学洗浄システム |
CN105469846A (zh) * | 2015-11-18 | 2016-04-06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辅助给水系统 |
CN109095683A (zh) * | 2018-09-05 | 2018-12-28 | 江苏华洋新思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核电站废水重金属去除装置 |
-
2019
- 2019-08-15 CN CN201910753353.1A patent/CN11048670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87577A (en) * | 1979-08-16 | 1983-06-14 | Babcock Power Limited | Boilers |
JP5578630B2 (ja) * | 2008-12-03 | 2014-08-27 | ウエスチングハウス・エレクトリック・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 蒸気注入を行う化学洗浄方法及び化学洗浄システム |
CN105469846A (zh) * | 2015-11-18 | 2016-04-06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辅助给水系统 |
CN109095683A (zh) * | 2018-09-05 | 2018-12-28 | 江苏华洋新思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核电站废水重金属去除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于占双等: "650MW压水堆核电机组蒸发器排污系统运行优化", 《科技视界》 * |
李红波等: "AP1000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设计改进", 《科技视界》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70430A (zh) * | 2020-04-24 | 2020-08-25 |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 核电站发电机定子冷却系统及其无氧除盐水冲洗置换方法 |
CN111570430B (zh) * | 2020-04-24 | 2022-04-19 |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 核电站发电机定子冷却系统及其无氧除盐水冲洗置换方法 |
CN114893763A (zh) * | 2022-04-12 | 2022-08-12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凝汽机组改背压机组后锅炉给水泵密封水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08421U (zh) | 一种间接空冷循环水pH值调节装置 | |
CN110486709A (zh) |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 |
US20090165460A1 (en) | Steam Circuit in a Power Station | |
JPS6126957Y2 (zh) | ||
JPS6179905A (ja) | ドレン回収システム | |
CN206890501U (zh) | 一种火力发电机组凝结水溶解氧量超标治理系统 | |
CN219756337U (zh) | 一种锅炉自动排污热能回收装置 | |
CN204005932U (zh) | 一种新型连排余热回收装置 | |
RU2697652C1 (ru) |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риведения атомной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и в безопасное состояние после экстремаль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 |
CN111689625A (zh) | 一种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排污水的净化系统及方法 | |
CN207435085U (zh) | 小型化正压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 |
CN206709048U (zh) | 一种废热锅炉的废热废水回收系统 | |
CN217109523U (zh) | 一种凝结水系统及干熄焦锅炉系统 | |
JP6081543B1 (ja) |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 |
CN219141548U (zh) | 蒸汽凝液回收利用系统 | |
CN221923428U (zh) | 一种适用于直流余热锅炉的新型排污系统 | |
CN203754468U (zh) | 具有供热和纯凝双模式的凝结水精处理高温运行系统 | |
JP5330730B2 (ja) | プラント用配管設備 | |
CN117606005B (zh) | 一种蒸汽发生器ics系统 | |
CN118969341A (zh) | 降低核电厂常规岛流出物排放量的方法 | |
CN215232575U (zh) | 一种用于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防树脂泄漏装置 | |
CN202815560U (zh) | 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 | |
CN208111100U (zh) | 一种核电厂电动主给水泵系统检修用快速隔离装置 | |
CN106907700A (zh) | 一种高温凝结水降温回收功能的软水装置 | |
JPS625003A (ja) | ドレンタン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128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