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3343B - 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63343B CN110463343B CN201780088940.2A CN201780088940A CN110463343B CN 110463343 B CN110463343 B CN 110463343B CN 201780088940 A CN201780088940 A CN 201780088940A CN 110463343 B CN110463343 B CN 1104633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network
- network device
- message
- target core
- access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core ent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42—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measured or predicted load of entities- or lin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8—Connection release triggered by tim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本申请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能够解决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并能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能够同时与两个核心网设备连接。例如,基站能够同时连接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但终端设备在建立连接时,只选择一个核心网设备进行接入。如果过多的终端设备接入同一个核心网设备,这个核心网设备就会出现拥塞。
由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解决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能够解决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指示过载的第一消息之后,执行使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由源核心网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并能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第一连接,并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第二连接;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消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建立所述第二连接的原因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标核心网相关的参数,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安全密钥、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还包括: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配置所述参数,和/或,所述第五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六消息中包括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连接的原因。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建立与所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最后接收到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核心网设备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源核心网设备在确定自己过载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过载的第一消息,使得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执行将终端设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由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解决源核心网的拥塞问题,并能够实现使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最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第一连接,并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释放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一连接,并与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消息,释放所述第一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消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建立所述第二连接的原因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重配置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一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安全密钥、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生效时间之后,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目标核心网设备的相关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触发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六消息中包括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连接的原因。
结合第五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六消息,发起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连接。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使得所述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使得所述核心网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令。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令。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令。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令。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或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或者说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车辆(vehicle)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接入网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核心网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核心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核心网设备可以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Entity,MME)。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站同时与两个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LTE中的核心网设备和5G中的核心网设备)连接。当终端设备需要建立连接时,终端设备选择其中的一个核心网设备进行接入。当两个核心网设备中的一个出现拥塞时,需要将这个核心网设备上的终端设备迁移到另一个核心网设备,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场景下的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如图2所示,方法100包括:
S110,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S120,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110中,第一消息中携带源核心网设备的标识,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后,根据第一消息中的标识确定源核心网设备发生拥塞。进一步地,第一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原因指示信息,原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拥塞是由于什么原因或者什么业务导致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110中,第一消息中携带源核心网设备的负载量,接入网设备根据源核心网设备的负载量确定源核心网过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120中,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之前,接入网设备需要确定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
作为一个例子,第一消息中携带目标核心网设备的标识,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中的标识确定目标核心网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在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时,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上报自己能够接入的核心网设备的类型和/或核心网设备的标识,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信息确定目标核心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支持核心网设备的能力和目前的业务确定目标核心网设备。
作为一个例子,接入网设备在确定需要进行迁移的终端设备时,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支持核心网设备的能力确定。例如,假设源核心网设备为LTE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目标核心网设备为5G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如果一个终端设备只支持LTE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该终端设备不方便从源核心网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如果一个终端设备既支持LTE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又支持5G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可以将该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以降低源核心网设备的负载。
进一步地,如果一个终端设备既支持源核心网设备又支持目标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当前业务进行确定是否将该终端设备进行迁移。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的当前业务只有源核心网设备支持,则该终端设备不方便从源核心网切换到目标核心网。如果源核心网设备和目标核心网设备同时支持终端设备的当前业务,则可以将该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以降低源核心网设备的负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使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
方法一:
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释放第一连接,并与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第一连接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释放第一连接的原因,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目标核心网设备,第二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目标核心网设备的标识或目标核心网设备的类型。
相对应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之后,根据第二消息释放第一连接,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用于请求与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二连接的第三消息。
进一步地,第三消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建立第二连接的原因为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更进一步地,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之后,接入网设备与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
方法二:
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中包括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第一连接,第一连接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
作为一个例子,第四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配置第一连接的原因,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相对应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消息之后,根据第四消息重配置第一连接。进一步地,如果第四消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之后,根据第四消息重配置第一连接。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五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参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四消息的时刻开始经过第一时长后生效。则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消息时开启定时器,定时器的计时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长。当定时器超时时,终端设备认为所述参数开始生效,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第一连接。或者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消息时开启计时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长,当计时器计时结束时,终端设备认为所述参数开始生效,根据所述参数配置第一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前,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请求目标核心网设备配置所述参数,和/或第五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或者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后,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五消息之后,为终端设备配置所述参数和/或与接入网设备建立承载。
在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并与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之后,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七消息,第七消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最后接收到的数据。和/或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已由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七消息中包括接入网设备最后接收到的数据。或者第七消息中包括接入网设备最后接收到的数据的相关信息,这里的相关信息例如可以是数据包的标识。目标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第七消息之后,根据第七消息可以确定源核心网设备已经向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相关的参数、安全密钥、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方法三:
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触发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以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
相对应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六消息之后,根据第六消息发起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重建立流程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应流程相同。但区别点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重建立流程是由接入网设备触发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之前,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请求目标核心网设备配置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和/或第五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或者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之后,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五消息之后,为终端设备配置所述参数和/或与接入网设备建立承载。
在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并与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之后,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七消息,第七消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最后接收到的数据。或者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已由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七消息中包括接入网设备最后接收到的数据。或者第七消息中包括接入网设备最后接收到的数据的相关信息,这里的相关信息例如可以是数据包的标识。目标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第七消息之后,根据第七消息可以确定源核心网设备已经向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数据。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拥塞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方法200与方法100的方法一相对应,为了避免重复,适当省略相关描述如图3所示,方法200包括:
S201,源核心网设备确定过载,源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负载均衡请求。
S202,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释放消息;
连接释放消息中可以携带释放原因是由于源核心网设备过载,同时连接释放消息指示终端设备按照目标核心网方式发起连接建立流程。
S203,终端设备与基站建立连接;
S204,基站与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
图4是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图4所示的方法300与方法100的方法二和方法三相对应,为了避免重复,适当省略相关描述。如图4所示,方法300包括:
S301,源核心网设备确定过载,源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负载均衡请求。
S302,基站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
在S302中,切换请求用于请求目标核心网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和/或切换请求用于请求与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
S303,目标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在S303中,反馈信息用于反馈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以及承载建立信息。
S304,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重配置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配置消息中包括重配置原因信息和/或参数生效时间,重配置原因信息指示重配置原因为源核心网设备过载,参数生效时间用于指示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的生效时间。
S305,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重配置完成消息或发起连接重建立流程。
S306,基站向源核心网发送负载均衡完成消息。
S307,如果核心网设备之间有接口,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最后向基站发送的数据或数据相关信息;如果接入网设备之间没有接口,基站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最后接收到的数据或数据相关信息。
下面将结合图5从源核心网设备侧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应理解,源核心网设备侧描述的源核心网设备、目标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的交互与接入网设备侧的描述相同,为避免重复,适当省略相关描述。如图5所示,方法400包括:
S410,源核心网设备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S420,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源核心网设备在确定自己过载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过载的第一消息,使得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执行将终端设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由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解决源核心网的拥塞问题,并能够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最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下面将结合图6至图8从终端设备侧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如图6所示,方法500包括:
S510,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第一连接,并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释放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一连接,并与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消息,释放所述第一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消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建立所述第二连接的原因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如图7所示,方法600包括:
S610,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重配置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一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安全密钥、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之后,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如图8所示,方法700包括:
S710,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触发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消息中包括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连接的原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六消息,发起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连接。
以上结合图2至图8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如图9所示,接入网设备10包括:
收发模块11,用于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处理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指示过载的第一消息之后,执行使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由源核心网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并能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第一连接,并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还包括:控制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第二连接;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消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建立所述第二连接的原因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标核心网相关的参数,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安全密钥、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还包括: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配置所述参数,和/或,所述第五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触发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消息中包括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连接的原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之后,所述收发模块11还用于: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收发模块最后接收到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11还用于: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100的流程,并且,该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如图10所示,核心网设备20包括:
处理模块21,用于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过载;
收发模块22,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在确定自己过载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过载的第一消息,使得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执行将终端设由该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由该核心网设备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解决该核心网的拥塞问题,并能够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22还用于: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最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22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由所述核心网设备迁移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的流程,并且,该核心网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4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30包括处理模块31和收发模块32:
所述处理模块31,用于控制所述收发模块32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第一连接,并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释放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一连接,并与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3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释放所述第一连接;
所述收发模块32,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消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建立所述第二连接的原因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500的流程,并且,该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5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所述处理模块31,用于控制所述收发模块32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重配置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一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安全密钥、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31还用于: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在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之后,根据所述参数重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600的流程,并且,该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6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所述处理模块31,用于控制所述收发模块32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触发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消息中包括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连接的原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3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六消息,发起连接重建立流程,使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700的流程,并且,该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7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如图12所示,接入网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10和收发器120,处理器110和收发器120相连,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接入网设备100还包括存储器130,存储器130与处理器110相连。其中,处理器110、存储器130和收发器120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其中,所述收发器120,用于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所述处理器1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指示过载的第一消息之后,执行使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由源核心网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并能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1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10,并且,该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3所示,核心网设备200包括:处理器210和收发器220,处理器210和收发器220相连,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设备200还包括存储器230,存储器230与处理器210相连。其中,处理器210、存储器230和收发器220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其中,所述收发器220,用于确定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过载;所述收发器220,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在确定自己过载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过载的第一消息,使得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执行将终端设由该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由该核心网设备迁移到目标核心网设备,解决该核心网的拥塞问题,并能够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2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20,并且,该核心网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4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4所示,终端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10和收发器320,处理器310和收发器320相连,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300还包括存储器330,存储器330与处理器310相连。其中,处理器310、存储器330和收发器320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其中,所述处理器310,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310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第一连接,并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释放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一连接,并与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二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并且,该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5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所述处理器310,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320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重配置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第一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并且,该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6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所述处理器310,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320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触发终端设备通过连接重建立流程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由此,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解决源核心网设备的拥塞问题,实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并且,该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7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所述接入网设备同时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
其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重新配置消息,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标核心网相关的参数,所述重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参数包括安全密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是所述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时发送的,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至目标核心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对应,其中,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和/或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所述反馈信息用于反馈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以及承载建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还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配置所述参数,和/或,所述第五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还包括:
建立与所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最后接收到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9.一种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重新配置消息,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所述重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所述接入网设备同时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所述参数包括安全密钥;
其中,所述重新配置消息由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进行使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时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还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之后,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是所述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时发送的,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至目标核心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对应,其中,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和/或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所述反馈信息用于反馈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以及承载建立信息。
15.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所述接入网设备同时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
其中,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重新配置消息,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标核心网相关的参数,所述重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参数包括安全密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是所述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时发送的,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至目标核心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对应,其中,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和/或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所述反馈信息用于反馈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以及承载建立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还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还包括:
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配置所述参数,和/或,所述第五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网设备建立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承载之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收发模块最后接收到的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迁移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
2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重新配置消息,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与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所述重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与源核心网设备相关的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支持不同的通信系统,所述接入网设备同时连接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所述参数包括安全密钥;
其中,所述重新配置消息由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进行使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迁移的操作时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由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核心网设备过载。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或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的原因,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还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参数以及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相关的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参数的生效时间之后,根据所述参数重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是所述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时发送的,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至目标核心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对应,其中,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和/或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建立承载,所述反馈信息用于反馈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相关的参数,以及承载建立信息。
29.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
3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所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51385.7A CN115604757A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82479 WO2018195943A1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51385.7A Division CN115604757A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3343A CN110463343A (zh) | 2019-11-15 |
CN110463343B true CN110463343B (zh) | 2022-11-18 |
Family
ID=6391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51385.7A Pending CN115604757A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780088940.2A Active CN110463343B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51385.7A Pending CN115604757A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用于拥塞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405824B2 (zh) |
EP (2) | EP3606282B1 (zh) |
JP (1) | JP2020519076A (zh) |
KR (1) | KR102475109B1 (zh) |
CN (2) | CN115604757A (zh) |
WO (1) | WO201819594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32735B2 (en) * | 2019-08-08 | 2021-06-08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anagement of overload condi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 |
EP4000304B1 (en) | 2019-09-30 | 2022-11-30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EP4094472B1 (en) * | 2020-01-24 | 2025-01-2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Nsa-sa cell operation |
WO2021201562A1 (ko) * | 2020-03-31 | 2021-10-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네트워크 슬라이스에 의한 통신 방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59581A (zh) * | 2013-07-04 | 2016-02-24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
WO2016111565A1 (en) * | 2015-01-07 | 2016-07-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load re-balancing for dedicated core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6134741A (ja) * | 2015-01-19 | 2016-07-2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83778C (zh) * | 2005-08-31 | 2010-01-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核心网络节点上报负载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US8526617B2 (en) * | 2008-12-29 | 2013-09-03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handling security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20130281090A1 (en) | 2011-01-07 | 2013-10-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681480B2 (en) * | 2011-08-19 | 2017-06-13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non-access stratum procedures in a mobile station to access resources of component carrier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EP2608567A1 (en) * | 2011-12-13 | 2013-06-2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evice triggering and congestion control |
CN103916908A (zh) * | 2013-01-04 | 2014-07-09 | 阿尔卡特朗讯 | 一种用于服务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与装置 |
CN105745945B (zh) * | 2013-11-13 | 2019-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机器类通信的数据传输 |
CN105723775A (zh) * | 2013-11-13 | 2016-06-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使用中断连接传输机器类通信数据 |
CN105379340A (zh) * | 2013-12-31 | 2016-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知接入网拥塞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RU2651575C2 (ru) * | 2014-03-03 | 2018-04-23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Управление выбором подсистемы мобильности и/или доступа между сотами |
GB2523773A (en) * | 2014-03-04 | 2015-09-09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244276A (zh) * | 2014-07-25 | 2014-12-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
US9900801B2 (en) * | 2014-08-08 | 2018-02-20 | Parallel Wireless, Inc. | Congestion and overload reduction |
WO2016113083A1 (en) * | 2015-01-13 | 2016-07-21 | Nec Europe Ltd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re network node, system, computer program and methods for rerouting nas-messages |
WO2016119267A1 (zh) * | 2015-01-31 | 2016-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迁移方法、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
WO2017135676A1 (en) * | 2016-02-02 | 2017-08-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ging with resume id for suspende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BR112019013405A2 (pt) * | 2016-12-30 | 2020-03-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étodo de mudança automática, dispositivo de rede de acesso, e dispositivo terminal |
-
2017
- 2017-04-28 CN CN202211351385.7A patent/CN115604757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4-28 WO PCT/CN2017/082479 patent/WO2018195943A1/zh unknown
- 2017-04-28 EP EP17907392.9A patent/EP36062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4-28 EP EP23184020.8A patent/EP4243567A3/en active Pending
- 2017-04-28 KR KR1020197031909A patent/KR102475109B1/ko active Active
- 2017-04-28 JP JP2019557464A patent/JP2020519076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4-28 CN CN201780088940.2A patent/CN110463343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23 US US16/661,587 patent/US11405824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7-12 US US17/811,920 patent/US1199155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59581A (zh) * | 2013-07-04 | 2016-02-24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
WO2016111565A1 (en) * | 2015-01-07 | 2016-07-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load re-balancing for dedicated core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6134741A (ja) * | 2015-01-19 | 2016-07-2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iscussion on inter-system intra-RAT handove";Huawei;《3GPP TSG-RAN WG3 #95bis: R3-171241》;20170325;全文 * |
"Initial access and mode selection in (e)LTE networks";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R2-1700318》;20170107;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95943A1 (zh) | 2018-11-01 |
KR20190140938A (ko) | 2019-12-20 |
US11991559B2 (en) | 2024-05-21 |
US20220345939A1 (en) | 2022-10-27 |
EP4243567A3 (en) | 2024-02-21 |
US11405824B2 (en) | 2022-08-02 |
EP3606282B1 (en) | 2023-07-26 |
CN110463343A (zh) | 2019-11-15 |
KR102475109B1 (ko) | 2022-12-07 |
JP2020519076A (ja) | 2020-06-25 |
EP4243567A2 (en) | 2023-09-13 |
US20200059824A1 (en) | 2020-02-20 |
EP3606282A1 (en) | 2020-02-05 |
CN115604757A (zh) | 2023-01-13 |
EP3606282A4 (en) | 2020-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69392B2 (ja) | 移動性管理の方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 |
CN108028783B (zh) | 切换移动边缘平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0278619B (zh) | 一种pdu会话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528366B2 (en) | Policy transmission method, policy control function (PCF) network element,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CN110495204B (zh) | 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KR20190117653A (ko) | 통신 방법 및 기기 | |
US11991559B2 (en) | Conges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
EP2880903A1 (en) |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ual priority access | |
CN110741681B (zh) | 用于建立连接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11148187A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07251611A (zh)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
KR20210003256A (ko) | 시스템 정보를 업데이트하는 방법, 단말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 |
CN110169121B (zh) | 切换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 | |
EP4013184B1 (en) | Releasing of dedicated radio link configuration in a d2d communication | |
CN110731119B (zh) | 网络回退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 |
EP3614700B1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09391951B (zh) | 承载类型变换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17028017A1 (zh) | 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 |
CN116456507A (zh)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与通信系统 | |
JP7286741B2 (ja) | 輻輳処理のための方法及び機器 | |
CN111918357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50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