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2717B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12717B CN110412717B CN201810397014.XA CN201810397014A CN110412717B CN 110412717 B CN110412717 B CN 110412717B CN 201810397014 A CN201810397014 A CN 201810397014A CN 110412717 B CN110412717 B CN 1104127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 optical lens
- image
- object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光学镜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利用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能够通过合理地搭配和设计镜片,提高光学镜头的角分辨率,实现长焦大视场角;和/或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并且尽可能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光学镜头,更具体地涉及包括五枚透镜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车载镜头技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客户应用多样性的需求,需要设计具有复合型功能的镜头。
传统的前视镜头具有长焦视场小的特点,其可捕捉远距离物体;传统的后视镜头具有广角短焦距的特点。因此,单颗前视镜头若要扩大整体的观察视场,需要配合使用广角镜头并结合软件来共同完成画面拼合。
另外,随着汽车工业主动安全的发展,对前视镜头的要求不断提高,例如,小型化、高像素等是该类镜头必不可少的性能。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在前视镜头中引入非球面镜片已成为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适用于车载安装的、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的光学镜头。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为玻璃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两枚为非球面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为非球面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R1/F≤-10,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F为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满足条件式:0.5≤∣R3∣/(∣R4∣+d3)≤1.5,其中,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d3为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FOV×F)/h≥70,其中,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为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以及h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TTL/h/FOV≤0.035,其中,TTL为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h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以及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以及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TTL/h/FOV≤0.035,其中,TTL为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h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以及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为玻璃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两枚为非球面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为非球面镜片。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R1/F≤-10,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F为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满足条件式:0.5≤∣R3∣/(∣R4∣+d3)≤1.5,其中,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d3为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
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FOV×F)/h≥70,其中,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为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以及h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地搭配玻璃镜片和塑料镜片、引入非球面镜片、以及合理地且配合地设计镜片的形状和光焦度,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1)由前视镜头直接扩展可视范围,代替驾驶系统中传统单一功能的多颗镜头,使得单颗镜头可实现复合型功能,同时兼容长焦、短焦镜头的功能;
2)使光学镜头的中心区域具备大角分辨率,从而可提高对环境物体的辨识度,针对性地增大中心部分探测区域;
3)整体焦距较长,视场范围较大,例如视场角可达140°以上;以及
4)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并且尽可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具体的描述仅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而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通篇和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与技术主题相关的部分。此外,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可能夸大一些元件、部件或部分的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下面,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涉及具有五枚镜片的光学镜头,主要应用于光学成像,具体地,用于车载设备的光学成像。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光线从第一透镜的物像侧依序传播通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最终到达成像面。根据需要,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五透镜和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以及还可包括设置在滤光片和成像面之间的保护玻璃,以防止光学镜头的内部元件(例如,芯片)被损坏。
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以及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满足条件式:R1/F≤-10,例如,可进一步满足条件式:R1/F≤-12。
通过将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设计为凹面以及通过使第一透镜满足条件式R1/F≤-10,可使得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较平,从而有助于收集大角度光线,尽可能多地收集光线使之进入后方光学系统,从而有助于实现广角与大角分辨率。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车载镜头可能安装于车身外部;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较平的形状可加快水滴的滑落速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对成像的影响。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设置为玻璃镜片。通过使用玻璃镜片,可实现较大温度范围内的高解像以适合于车载应用。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也可应用于其他领域,并且在其应用于其他领域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透镜。
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如此一来,第二透镜可发散光线,使光线(具体地,大角度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d3满足条件式:0.5≤∣R3∣/(∣R4∣+d3)≤1.5,例如,可进一步满足条件式:0.7≤∣R3∣/(∣R4∣+d3)≤1.3。通过满足条件式0.5≤∣R3∣/(∣R4∣+d3)≤1.5,有助于缩短光学镜头的光程,减小光学系统的总长。
可选地,第二透镜可为塑料镜片,或者第二透镜也可为玻璃镜片。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解像,第二透镜可设置为非球面镜片。进一步可选地,第二透镜可设置为接近同心圆的特殊形状。
就第二透镜为玻璃镜片的情况而言,相比于接近同心圆的球面玻璃镜,采用非球面可更易加工;另一方面,同心圆的形状有助于缩短光程,减小系统总长。
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如此一来,第三透镜可会聚光线,使发散的光线顺利进入后方。
可选地,第三透镜为球面镜片,以校正轴外点像差、减小畸变以及提升成像质量。
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通过将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可以实现自身消色差,减小公差敏感度,也可以残留部分色差以平衡系统的色差。另外,通过省略空气间隔,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紧凑,满足小型化要求,同时,降低镜片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引起的公差敏感度问题。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通过以负片在前、正片在后的方式将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可经由负片与正片互相配合发散并收束光线,减小光学镜头后端的口径/尺寸。另外,有利于减小后方光线光程,缩短光学镜头的光学长度(即,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
可选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为塑料镜片。进一步优选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为塑料非球面镜片并且胶合成塑料胶合件,这样一来,可在提高性能缩短光学总长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解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两枚为非球面镜片。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光阑可收束前后光线,缩短光学系统的总长,减小前后镜片组的口径。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满足条件式:(FOV×F)/h≥70,例如,可进一步满足条件式:(FOV×F)/h≥80。通过满足条件式(FOV×F)/h≥70,有助于光学镜头实现长焦大视场角和中心大角分辨率。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从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条件式:TTL/h/FOV≤0.035,例如,可进一步满足条件式:TTL/h/FOV≤0.03。通过满足条件式TTL/h/FOV≤0.035,可使光学镜头实现小型化,具体地,对于相同的成像面,该光学镜头的光学长度TTL相比于其他镜头更短。
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通过合理地搭配、设计和布置多枚玻璃镜片和/或塑料镜片,例如,上述五枚镜片,能够使得单颗镜头实现复合型功能,同时兼容长焦、短焦镜头的功能;和/或使得光学镜头的中心区域具备大角分辨率;和/或使得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可达140°以上;和/或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并且尽可能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申请示出光学镜头仅包括五枚透镜,但是该数量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没有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改变透镜的数量。
下面将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其像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在一起,因此,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和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为同一表面。
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为非球面镜片。换句话说,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第五透镜L5后方设置有滤光片L6,该滤光片L6包括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在滤光片L6的像侧面S12后方设置有保护玻璃L7,该保护玻璃L7包括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在保护玻璃L7的像侧面S14的后方设置有成像面IMA(即,S15),以接收通过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可选地,第三透镜L3与由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形成的胶合件之间设置有光阑STO,以收束前后光线,从而减小前后镜片组的口径,提升成像质量。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参数,包括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面号 | 曲率半径R | 厚度T | 折射率Nd | 阿贝数Vd |
1 | -47.7300 | 1.0000 | 1.77 | 49.6 |
2 | 7.1437 | 0.8800 | ||
3 | 2.8800 | 1.7300 | 1.51 | 56.2 |
4 | 1.8600 | 2.8437 | ||
5 | 14.5000 | 3.7000 | 1.88 | 31.3 |
6 | -8.6281 | 0.4272 | ||
STO | 无穷大 | 0.1000 | ||
8 | 8.0088 | 0.8643 | 1.64 | 23.5 |
9 | 1.8974 | 2.1300 | 1.53 | 56.1 |
10 | -6.1200 | 0.1310 | ||
11 | 无穷大 | 0.5000 | 1.52 | 64.2 |
12 | 无穷大 | 1.9449 | ||
13 | 无穷大 | 0.4000 | 1.52 | 64.2 |
14 | 无穷大 | 1.7957 | ||
IMA | 无穷大 |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为非球面镜片,因此,其各个表面的非球面面型Z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Z(h)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R表示非球面镜面的曲率半径;K为圆锥系数conic;A、B、C、D、E均为高次项系数。
表2示出了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表面S3、S4、S8、S9和S10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E。
表2
面号 | K | A | B | C | D | E |
3 | -1.0551 | 2.0466E-03 | -7.1400E-04 | 1.9922E-05 | -1.4556E-06 | 8.3309E-08 |
4 | -0.8816 | 7.0816E-03 | -2.1538E-03 | 9.9544E-05 | 1.0928E-05 | -8.7685E-08 |
8 | -0.3726 | -3.1300E-04 | -2.5621E-03 | 1.9399E-03 | -5.6004E-04 | 1.2182E-05 |
9 | -50.0000 | 1.0570E-03 | -1.2180E-02 | 1.0471E-02 | -3.0977E-03 | 2.6287E-04 |
10 | -43.5232 | -1.6801E-02 | 5.7768E-03 | -1.3652E-03 | 1.3190E-04 | 4.1014E-07 |
表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光学长度TTL(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S15的距离)、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d3。
表3
参数 | R1(mm) | F(mm) | TTL(mm) | h(mm) |
数值 | -47.730 | 3.898 | 18.447 | 5.408 |
参数 | FOV(°) | R3(mm) | R4(mm) | d3(mm) |
数值 | 140 | 2.880 | 1.860 | 1.730 |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以及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R1/F=-12.244;光学镜头的光学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TTL/h/FOV=0.024;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100.918;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d3之间满足∣R3∣/(∣R4∣+d3)=0.802。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其像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凸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在一起,因此,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和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为同一表面。
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为非球面镜片。换句话说,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第五透镜L5后方设置有滤光片L6,该滤光片L6包括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在滤光片L6的像侧面S12后方设置有保护玻璃L7,该保护玻璃L7包括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在保护玻璃L7的像侧面S14的后方设置有成像面IMA(即,S15),以接收通过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可选地,第三透镜L3与由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形成的胶合件之间设置有光阑STO,以收束前后光线,从而减小前后镜片组的口径。
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参数,包括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4
面号 | 曲率半径R | 厚度T | 折射率Nd | 阿贝数Vd |
1 | -48.0000 | 1.0500 | 1.77 | 49.6 |
2 | 7.1050 | 0.8852 | ||
3 | 2.8745 | 1.7300 | 1.51 | 56.3 |
4 | 1.8607 | 2.8437 | ||
5 | 14.3222 | 3.7500 | 1.85 | 32.0 |
6 | -8.6281 | 0.4300 | ||
STO | 无穷大 | 0.1000 | ||
8 | 8.0087 | 0.8645 | 1.65 | 24.5 |
9 | 1.8800 | 2.1200 | 1.54 | 55.0 |
10 | -6.3200 | 0.1310 | ||
11 | 无穷大 | 0.5000 | 1.52 | 64.2 |
12 | 无穷大 | 1.9449 | ||
13 | 无穷大 | 0.4000 | 1.52 | 64.2 |
14 | 无穷大 | 2.8935 | ||
IMA | 无穷大 |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为非球面镜片,因此,其各个表面的非球面面型Z也满足上述公式(1)。
表5示出了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表面S3、S4、S8、S9和S10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E。
表5
表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光学长度TTL(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S15的距离)、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d3。
表6
参数 | R1(mm) | F(mm) | TTL(mm) | h(mm) |
数值 | -48.000 | 3.996 | 19.643 | 6.288 |
参数 | FOV(°) | R3(mm) | R4(mm) | d3(mm) |
数值 | 140 | 2.874 | 1.861 | 1.730 |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以及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R1/F=-12.013;光学镜头的光学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TTL/h/FOV=0.022;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88.959;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d3之间满足∣R3∣/(∣R4∣+d3)=0.801。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2分别满足以下表7所示的关系。
表7
实施例\条件式 | R1/F | TTL/h/FOV | (FOV×F)/h | ∣R3∣/(∣R4∣+d3) |
1 | -12.244 | 0.024 | 100.918 | 0.802 |
2 | -12.013 | 0.022 | 88.959 | 0.801 |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文通篇中,用语不限于字面上所限定的含义,而是在不脱离本申请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涵盖用于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不同装置。
例如,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名词仅是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而不限制其顺序或重要性;诸如“上”、“下”等的空间相对用语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定向,而是包括装置在使用中的不同定向;用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用语“包括”、“包含”和/或“具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用语“示例性的”旨在表示示例或举例说明;用语“基本上”、“大约”及类似词表示近似而非程度,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在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用语“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当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用语修饰整个列表而非列表中的单个元件。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除非另外反向指出,否则单数形式可包括复数含义。
应理解,除非另行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另外,术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语境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并非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上进行解释,除非本文明确地如此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以及对本申请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通过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本申请还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1)
1.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并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数量是五,以及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FOV×F)/h≥70°
其中,
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以及
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以及
所述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玻璃镜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两枚为非球面镜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为非球面镜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R1/F≤-10
其中,
R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
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满足条件式:
0.5≤|R3|/(|R4|+d3)≤1.5
其中,
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
d3为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TTL/h/FOV×180°≤6.3
其中,
TTL为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
10.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以及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TTL/h/FOV×180°≤6.3
(FOV×F)/h≥70°
其中,TTL为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以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数量是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以及
所述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玻璃镜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两枚为非球面镜片。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为非球面镜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0-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
R1/F≤-10
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0-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满足条件式:
0.5≤|R3|/(|R4|+d3)≤1.5
其中,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d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97014.XA CN110412717B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光学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97014.XA CN110412717B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光学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12717A CN110412717A (zh) | 2019-11-05 |
CN110412717B true CN110412717B (zh) | 2021-11-12 |
Family
ID=68346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97014.XA Active CN110412717B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光学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127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60762A (zh) * | 2020-12-23 | 2022-06-24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60462A (zh) * | 2014-10-20 | 2015-02-18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广角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6858B (zh) * | 2010-11-10 | 2014-04-16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广视角取像镜组 |
JP6145887B2 (ja) * | 2014-03-12 | 2017-06-1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I594005B (zh) * | 2015-07-09 | 2017-08-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一) |
CN106468819B (zh) * | 2016-07-14 | 2018-12-18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
2018
- 2018-04-28 CN CN201810397014.XA patent/CN1104127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60462A (zh) * | 2014-10-20 | 2015-02-18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广角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12717A (zh) | 2019-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94552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1239961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08292025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2180538A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2147754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08351494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0412722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0308544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1830672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0412720B (zh) | 光学镜头 | |
CN109683291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2444938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1198429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1239962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0412718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2748555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09581635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1983778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2147751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2014945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4384666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3625419A (zh) | 光学镜头及包括该光学镜头的成像设备 | |
CN110412717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0412728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2987232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