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391919A -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1919A
CN110391919A CN201910628921.5A CN201910628921A CN110391919A CN 110391919 A CN110391919 A CN 110391919A CN 201910628921 A CN201910628921 A CN 201910628921A CN 110391919 A CN110391919 A CN 110391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lan
multicast
several
travell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89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1919B (zh
Inventor
吴带成
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289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19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1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在本申请中,接收来自与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接收来自所述组播源的经由所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组播流量;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降低了网络设备的资源消耗及用户的网络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组播,是一种数据分发的一对多的网络协议;基于组播,可以实现网络中的组播源仅需发送的一份报文,该报文通过网络设备分复制为N份,并被分发到加入此组播对应组播组的多个组播接收端,而未加入到该组播组的其它主机则不能收到该报文。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工作在OSI(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的网络协议。基于VLAN,可以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中的一个大的二层网络内的若干设备,从逻辑上划分到(注意,不是从物理上划分)若干个小的二层网络(或者说是更小的局域网LAN);其中,每个小的二层网络对应一个VLAN,并由不同VLAN ID(也即VLAN标识)指示区分,不同VLAN内的设备所在二层网络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由此,可以实现业务隔离以及有效地避免广播风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播流量转发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组播网络中的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网络还包括组播源、三层网络设备、若干组播接收端;其中,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接入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接入所述三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经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及所述三层网络设备,与所述组播接收端经网络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与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
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接收来自所述组播源的经由所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组播流量;
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包括:
比较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IP地址及若干VLAN标识是否都相同;
如果所述若干组播IP地址都相同且所述若干VLAN标识不同,选举确定与所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目标组播VLAN标识;
生成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可选的,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支持IGMP Snooping,所述选举确定与所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目标组播VLAN标识,包括:
统计所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VLAN个数作为第一VLAN个数;
统计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已启用IGMP Snooping的VLAN接口对应的VLAN个数作为第二VLAN个数;其中,所述第二VLAN个数大于所述第一VLAN个数;
以所述第二VLAN个数与所述第一VLAN个数的差值,作为参考组播VLAN标识;
若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在所述若干VLAN标识中,则选举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作为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否则,在所述若干VLAN标识中,选举出与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差值最小的VLAN标识作为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可选的,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至少包括组播VLAN标识、用户VLAN标识组、组播MAC地址、入端口组,所述生成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包括:
基于所述若干组播IP地址,计算对应的目标组播MAC地址;
获取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目标入端口;
在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将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所述若干VLAN标识、所述目标组播MAC地址及所述若干目标入端口,分别保存为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的对应一条表项。
可选的,在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生成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携带新增VLAN标识的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的组播IP地址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组播IP地址相同;
将所述新增VLAN标识及其对应入端口,更新到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所述用户VLAN标识组中。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包括:
获取所述组播流量对应的流量组播MAC地址;
以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作为查找索引,在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若存在,则基于所述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入端口组,从将所述组播流量分别转发至与其对应的所述目标组播接收端。
可选的,还包括:
若不存在与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则基于IGMPSnooping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组播接收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组播流量转发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组播网络中的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网络还包括组播源、三层网络设备、若干组播接收端;其中,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接入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接入所述三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经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及所述三层网络设备,与所述组播接收端经网络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来自与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
生成模块,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接收来自所述组播源的经由所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组播流量;
转发模块,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机器可读指令,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通过以上实施例,基于二层网络设备通过接收若干组播加组报文;以及,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选举生成目标组播VLAN标识及其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使得组播流量基于跨VLAN二层转发表被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降低了网络设备的资源消耗及用户的网络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网络的拓扑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流量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播网络的拓扑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流量转发装置的框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组播流量转发的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网络的拓扑图。
如图1所示的组播网络包括:组播源(SRC)、三层网络设备(RT1)、二层网络设备(SW1)、若干组播接收端(H1、H2、H3);
其中,若干组播接收端(H1、H2、H3)分别通过不同VLAN(H1、H2、H3分别对应VLAN10、VLAN 20、VLAN 30)接入二层网络设备(SW1),组播源(SRC)接入三层网络设备(RT1),组播源(SRC)经三层网络设备(RT1)以及二层网络设备(SW1)经网络相连通信。
如图1所示,组播源(SRC)发送的组播流量,经三层网络设备(RT1)转发至二层网络设备(SW1),由二层网络设备(SW1)将该组播流量复制3份,分别转发至VLAN 10、VLAN 20、VLAN 30内,并由位于VLAN 10、VLAN 20、VLAN 30内的组播接收端H1、H2、H3。
在以上示出的组网架构的基础上,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接收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生成目标组播VLAN标识及其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并基于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执行组播流量转发的技术方案。
在实现时,组播网络包括有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网络还包括组播源、三层网络设备、若干组播接收端;其中,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接入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接入所述三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经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及所述三层网络设备,与所述组播接收端经网络相连。
进一步地,二层网络设备接收来自与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接收来自所述组播源的经由所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组播流量;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
在以上方案中,基于二层网络设备通过接收若干组播加组报文;以及,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选举生成目标组播VLAN标识及其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使得组播流量基于跨VLAN二层转发表被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降低了网络设备的资源消耗及用户的网络维护成本。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流量转发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组播网络中的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网络还包括组播源、三层网络设备、若干组播接收端;其中,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接入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接入所述三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经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及所述三层网络设备,与所述组播接收端经网络相连,上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来自与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
步骤204、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步骤206、接收来自所述组播源的经由所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组播流量。
步骤208、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是指支持包括组播的OSI二层协议的任何网络设备。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具体可以包括支持二层组播协议及VLAN协议的交换机、支持二层组播协议及VLAN协议的路由器、支持二层组播协议及VLAN协议的防火墙等。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支持IGMP Snooping (Internet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Snooping,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窥探);
其中,IGMP Snooping是指运行在二层网络设备上的组播约束的机制,用于管理和控制组播组,为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对应的入端口和上述组播MAC地址建立映射关系,IGMP Snooping详细原理,请参见现有技术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三层网络设备,是指支持包括组播的OSI二层及三层协议的任何网络设备。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三层网络设备具体可以包括支持二层组播协议、VLAN协议及三层路由协议的交换机、支持二层组播协议、VLAN协议及三层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支持二层组播协议、VLAN协议及三层路由协议的防火墙等。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组播源,可以包括与上述三层网络设备相连的可以发生组播流量的任何设备。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组播源具体可以包括可以发生组播流量的PC机、服务器、移动终端、集群、播放广电节目的源站以及播放互联网的源站等。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可以包括若干个与上述二层网络设备相连的可以接收组播流量的任何设备。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具体可以包括若干个可以接收组播流量的PC机、服务器、移动终端、集群等。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组播流量,包括由上述组播源发出的任何数据格式及内容的基于组播的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位于多个VLAN内的若干组播报文。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请参加图1所示,上述组播流量可以组播源SRC发出的基于组播的组播接收端(H1、H2、H3)位于多个VLAN内的音频流、视频流、音视频流等。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组播网络,是指包括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述三层网络设备、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的IP网络;其中,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接入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述组播源接入上述三层网络设备,上述组播源经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及上述三层网络设备,与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经网络相连通信。
例如,上述组播网络,请参见图1所示,具体图1所示的组网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前文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组播源在上述组播网络内发送上述组播流量,上述组播网络内的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以及上述三层网络设备上会触发生成与上述组播流量对应的组播组。
例如,在实现时,请参见图1所示,组播源SRC在组播网络内向组播IP地址224.100.1.1发送组播流量,则二层网络设备SW1以及三层网络设备RT1上会触发生成与上述组播流量对应的组播组,该组播组对应地址也即上述组播IP地址224.100.1.1。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包括由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发送的、加入同一个组播组的若干个组播加组报文;
其中,上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
在实现时,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可以基于IGMP Snooping分别发送加入组播组地址的组播加组报文(join报文)。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可以包括位于VLAN 10的组播接收端H1、位于VLAN 20的组播接收端H2、位于VLAN 30的组播接收端H3,分别在VLAN 10、VLAN20、VLAN 30中向SW1发起针对组播组224.100.1.1的携带有VLAN标识(也即VLAN ID)分别为10、20、30的3个组播加组报文。
在本说明书中,当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需要获取上述组播流量时,需要向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先发送加入上述组播流量对应的组播组的组播加组报文。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请参见图1所示,位于VLAN 10的组播接收端H1、位于VLAN20的组播接收端H2、位于VLAN 30的组播接收端H3,分别在VLAN 10、VLAN 20、VLAN 30中向SW1发起针对组播组224.100.1.1的上述3个组播加组报文。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接收来自与上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SW1接收来自与组播接收端H1、H2、H3分别对应3个组播加组报文。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组播VLAN标识,是指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的针对跨多个VLAN的上述组播流量绑定的VLAN标识。
在实现时,上述组播VLAN标识可以是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已有的若干VLAN标识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新创建的VLAN标识。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组播VLAN标识可以是10、20、30中的任何一个,上述组播VLAN标识也可以是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新创建的值是100的VLAN标识(也即VLAN1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的由用户配置的若干VLAN标识所指示的VLAN,也被称为“用户VLAN”,“用户VLAN”所包括的VLAN标识,也被称为“用户VLAN标识”。比如:VLAN 10、VLAN 20、VLAN 30都是“用户VLAN”,对应的“用户VLAN标识”分别为10、20、30。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用户VLAN标识组,是指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的与上述组播VLAN标识对应绑定的跨多个VLAN的上述组播流量的对应若干“用户VLAN标识”的集合。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请参见图1所示,上述用户VLAN标识组包括SW1上的VLAN标识集合可以是10、20、30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组合,上述用户VLAN标识组比如为{10,20,30}。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组播MAC地址,是指与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中携带的组播IP地址对应的二层组播MAC地址。
在实现时,上述组播MAC地址占用48bit位,由高24bit位对应值为“01005E”(十六进制)打头,再与组播IP地址(占用32bit位)的低24bit位拼接而成。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中携带的组播IP地址为224.100.1.1,则组播IP地址224.100.1.1对应的低24bit位为“640101”(十六进制),则组播IP地址224.100.1.1对应组播MAC地址为“01005E640101”。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入端口组,是指上述二层网络设备接收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对应的网络端口的集合。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二层网络设备SW1接收来自H1、H2、H3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对应的网络端口分为端口P1、P2、P3,则上述入端口组为{P1、P2、P3}。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是指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上用于针对跨多个VLAN的组播流量进行二层转发的转发表;
其中,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至少包括上述组播VLAN标识、上述用户VLAN标识组、上述组播MAC地址、上述入端口组。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请参见表1所示例
表1
在本说明书中,进一步地,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基于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二层网络设备SW1基于来自H1、H2、H3的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请参见表1所示的转发表项编号1对应的表项。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是指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基于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选举出来的组播VLAN标识。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请参见图1所示,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可以是10、20、30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其它值。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生成过程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比较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IP地址及若干VLAN标识是否都相同。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二层网络设备SW1比较来自H1、H2、H3的3个组播加组报文,检查3个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组播IP地址是否相同,以及3个组播加组报文分别携带的VLAN标识是否相同。
在本说明书中,进一步地,如果上述若干组播IP地址都相同且上述若干VLAN标识不同,上述二层网络设备选举确定与上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二层网络设备SW1比较来自H1、H2、H3的3个组播加组报文,检查3个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组播IP地址都相同(都为224.100.1.1),以及3个组播加组报文分别携带的若干VLAN标识不相同(上述若干VLAN标识包括10、20、30),则SW1选举确定与上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若干VLAN标识,是指与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所包括的VLAN标识集合。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若干VLAN标识包括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组播IP地址都相同且若干VLAN标识不相同的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所包括的VLAN标识集合:{10、20、30}。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第一VLAN个数,是指上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VLAN个数。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第一VLAN个数,为上述若干VLAN标识的集合为{10、20、30},该集合对应VLAN个数3。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选举的过程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统计上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VLAN个数作为第一VLAN个数;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二层网络设备,统计上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VLAN个数3,也即上述第一VLAN个数为3。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第二VLAN个数,是指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已启用IGMP Snooping的VLAN接口对应的VLAN个数;其中,上述第二VLAN个数大于上述第一VLAN个数;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已启用IGMP Snooping的VLAN接口除了包括VLAN 10、VLAN 20、VLAN 30已启用IGMP Snooping 外,还在VLAN 40、VLAN 50、VLAN60等VLAN接口已启用IGMP Snooping,也即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已启用IGMP Snooping的VLAN接口对应的VLAN集合为{10、20、30、40、50、60},上述第二VLAN个数为该VLAN集合对应的VLAN个数,该集合对应VLAN个数6;上述第二VLAN个数(6)大于上述第一VLAN个数(3),也即启用组播VLAN前,必须启用IGMP Snooping。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是指用于确定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的参考VLAN标识;
其中,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为上述第二VLAN个数与上述第一VLAN个数的差值。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可以为上述第二VLAN个数(6)与上述第一VLAN个数(3)的差值,也即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为3。当然,以上示例仅为若干可能情况中的一种,在另外一种可能情况中,上述第二VLAN个数为20,上述第一VLAN个数为10,则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为10。
在本说明书中,进一地,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在计算获得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后,基于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确定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若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在上述若干VLAN标识中,则上述二层网络设备选举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作为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以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为10,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10)在上述若干VLAN标识{10、20、30}中,则以10(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作为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不在上述若干VLAN标识中,则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在上述若干VLAN标识中,选举出与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差值最小的VLAN标识作为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以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为28,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28)不在上述若干VLAN标识{10、20、30}中,上述若干VLAN标识{10、20、30}中,30与28差值最小,则从{10、20、30}中选举30作为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组播VLAN现有实现,组播VLAN标识(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是由上述二层网络设备通过选举自动生成,无需人工预先配置,降低了用户的网络维护成本。
在本说明书中,在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选举确定后,上述二层网络设备生成与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基于上述若干组播IP地址,计算对应的目标组播MAC地址。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SW1基于上述若干组播IP地址(上述若干组播IP地址都相同且上述若干VLAN标识不同情况下对应的组播IP地址)224.100.1.1计算对应的目标组播MAC地址为01005E640101,具体组播IP地址与组播MAC地址计算方法,在前文“上述组播MAC地址”中已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中,进一步地,上述二层网络设备获取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目标入端口。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SW1获取上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目标入端口P1、P2、P3,也即上述若干目标入端口包括P1、P2、P3。
在本说明书中,进一步地,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在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将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上述若干VLAN标识、上述目标组播MAC地址及上述若干目标入端口,分别保存为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的对应一条表项。
以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为10,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SW1将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10)、上述若干VLAN标识{10、20、30}、上述目标组播MAC地址“01005E640101”及上述若干目标入端口{P1、P2、P3},保存在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的对应一条表项,该表项如为表1中转发表项编号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仅需基于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一个组播VLAN标识及其对应表项就可以实现跨VLAN组播流量转发,相比组播VLAN现有实现,无需配置的多个关联策略;另外,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的入端口也无需满足组播VLAN现有实现中“入端口必须配置为hybrid类型”的要求,由此降低了网络设备的资源消耗。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播网络的拓扑图。
图3是在图1基础上变化而来,图3与图1的区别在于:图3相比图1新增了位于VLAN40的组播接收端H4。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是指要加入到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组播组的携带新增VLAN标识的若干个组播加组报文;
其中,上述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的组播IP地址与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组播IP地址相同。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请参加图3所示,上述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为组播接收端H4,携带VLAN 40(新增VLAN标识)的组播IP地址为224.100.1.1的新组播加组报文;其中,该新组播加组报文的组播IP地址与如表1所示的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为10对应的组播IP地址相同,都为224.100.1.1;上述新增VLAN标识也即为40。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生成后,在接收上述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后,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将上述新增VLAN标识及其对应入端口,更新到与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上述用户VLAN标识组中。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在接收上述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后,SW1将40(上述新增VLAN标识)及其对应入端口P4,更新到与10(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如表1所示)的上述用户VLAN标识组中,则更新后的10(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请参见如下表2所示例:
表2
如表2所示,转发表项编号1对应的用户VLAN标识组中增加了40(上述新增VLAN标识),,转发表项编号1对应的入端口组增加了P4(上述新增VLAN标识对应入端口)。
在本说明书中,在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生成后,上述二层网络设备接收来自上述组播源的经由上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上述组播流量。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在10(上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如表2转发表项编号1所示)生成后,SW1接收来自组播源SRC的经由RT1转发的发送到组播IP地址224.100.1.1的组播流量。
在本说明书中,进一步地,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基于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上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获取上述组播流量对应的流量组播MAC地址。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上述二层网络设备通过上述组播流量的组播IP地址计算获取对应的流量组播MAC地址为01005E640101。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以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作为查找索引,在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查找是否存在与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若存在,则基于所述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入端口组,从将上述组播流量分别转发至与其对应的上述目标组播接收端。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SW1以01005E640101(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作为查找索引,在如表2所示的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查找是否存在与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存在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如表2转发表项编号1所示),则基于该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入端口组{P1、P2、P3、P4},从将上述组播流量分别转发至与P1、P2、P3、P4分别对应的目标组播接收端H1、H2、H3、H4。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二层网络设备以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作为查找索引,在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查找是否存在与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若不存在与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则基于IGMP Snooping转发表,将上述组播流量转发至上述目标组播接收端。
接着以上示例继续举例,SW1以01005E640101(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作为查找索引,在如表2所示的上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查找是否存在与上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不存在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则上述二层网络设备基于IGMP Snooping转发表,将上述组播流量转发至上述目标组播接收端,具体上述组播流量基于IGMP Snooping转发过程,请参见现有IGMP Snooping转发原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基于二层网络设备通过接收若干组播加组报文;以及,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选举生成目标组播VLAN标识及其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使得组播流量基于跨VLAN二层转发表被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降低了网络设备的资源消耗及用户的网络维护成本。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流量转发装置的框图。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组播流量转发装置的实施例,所述装置应用于组播网络中的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网络还包括组播源、三层网络设备、若干组播接收端;其中,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接入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接入所述三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经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及所述三层网络设备,与所述组播接收端经网络相连,请参考图4所示例的一种组播流量转发装置40,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来自与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
生成模块,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接收来自所述组播源的经由所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组播流量;
转发模块,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模块进一步:
比较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IP地址及若干VLAN标识是否都相同;
如果所述若干组播IP地址都相同且所述若干VLAN标识不同,选举确定与所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目标组播VLAN标识;
生成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支持IGMP Snooping,所述生成模块进一步:
统计所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VLAN个数作为第一VLAN个数;
统计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已启用IGMP Snooping的VLAN接口对应的VLAN个数作为第二VLAN个数;其中,所述第二VLAN个数大于所述第一VLAN个数;
以所述第二VLAN个数与所述第一VLAN个数的差值,作为参考组播VLAN标识;
若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在所述若干VLAN标识中,则选举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作为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否则,在所述若干VLAN标识中,选举出与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差值最小的VLAN标识作为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至少包括组播VLAN标识、用户VLAN标识组、组播MAC地址、入端口组,所述生成模块进一步:
基于所述若干组播IP地址,计算对应的目标组播MAC地址;
获取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目标入端口;
在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将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所述若干VLAN标识、所述目标组播MAC地址及所述若干目标入端口,分别保存为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的对应一条表项。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生成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若接收到携带新增VLAN标识的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的组播IP地址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组播IP地址相同;
所述生成模块进一步,将所述新增VLAN标识及其对应入端口,更新到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所述用户VLAN标识组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所述转发模块进一步:
获取所述组播流量对应的流量组播MAC地址;
以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作为查找索引,在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若存在,则基于所述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入端口组,从将所述组播流量分别转发至与其对应的所述目标组播接收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发模块进一步:
若不存在与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则基于IGMPSnooping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组播接收端。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模块,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本申请的组播流量转发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将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后运行形成的机器可执行指令。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组播流量转发装置所在电子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处理器、通信接口、总线以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电子设备通常根据该电子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图4所示装置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包含: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和总线504;其中,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通过总线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通信接口501,用于进行网络通信。处理器50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处理器502可以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以实现以上描述的方法。
本文中提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具体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至此,完成图5所示的硬件结构描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图5中的机器可读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可由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502执行以实现以上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播流量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组播网络中的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网络还包括组播源、三层网络设备、若干组播接收端;其中,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接入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接入所述三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经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及所述三层网络设备,与所述组播接收端经网络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与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
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接收来自所述组播源的经由所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组播流量;
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包括:
比较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IP地址及若干VLAN标识是否都相同;
如果所述若干组播IP地址都相同且所述若干VLAN标识不同,选举确定与所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目标组播VLAN标识;
生成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支持IGMP Snooping,所述选举确定与所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目标组播VLAN标识,包括:
统计所述若干VLAN标识对应的VLAN个数作为第一VLAN个数;
统计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已启用IGMP Snooping的VLAN接口对应的VLAN个数作为第二VLAN个数;其中,所述第二VLAN个数大于所述第一VLAN个数;
以所述第二VLAN个数与所述第一VLAN个数的差值,作为参考组播VLAN标识;
若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在所述若干VLAN标识中,则选举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作为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否则,在所述若干VLAN标识中,选举出与所述参考组播VLAN标识差值最小的VLAN标识作为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至少包括组播VLAN标识、用户VLAN标识组、组播MAC地址、入端口组,所述生成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包括:
基于所述若干组播IP地址,计算对应的目标组播MAC地址;
获取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分别对应的若干目标入端口;
在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将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所述若干VLAN标识、所述目标组播MAC地址及所述若干目标入端口,分别保存为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的对应一条表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生成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携带新增VLAN标识的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若干新组播加组报文的组播IP地址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组播IP地址相同;
将所述新增VLAN标识及其对应入端口,更新到与所述目标组播VLAN标识对应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所述用户VLAN标识组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包括:
获取所述组播流量对应的流量组播MAC地址;
以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作为查找索引,在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若存在,则基于所述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的入端口组,从将所述组播流量分别转发至与其对应的所述目标组播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不存在与所述流量组播MAC地址匹配的匹配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则基于IGMPSnooping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组播接收端。
8.一种组播流量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组播网络中的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网络还包括组播源、三层网络设备、若干组播接收端;其中,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接入所述二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接入所述三层网络设备,所述组播源经所述二层网络设备及所述三层网络设备,与所述组播接收端经网络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来自与所述若干组播接收端分别对应的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其中,所述组播加组报文至少包括组播IP地址、VLAN标识;
生成模块,基于所述若干组播加组报文,在预设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中,生成对应的跨VLAN二层转发表项;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接收来自所述组播源的经由所述三层网络设备转发的组播流量;
转发模块,基于所述跨VLAN二层转发表,将所述组播流量转发至对应目标组播接收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机器可读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628921.5A 2019-07-12 2019-07-12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391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8921.5A CN110391919B (zh) 2019-07-12 2019-07-12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8921.5A CN110391919B (zh) 2019-07-12 2019-07-12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919A true CN110391919A (zh) 2019-10-29
CN110391919B CN110391919B (zh) 2021-03-23

Family

ID=6828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8921.5A Active CN110391919B (zh) 2019-07-12 2019-07-12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19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2777A (zh) * 2019-11-27 2020-03-2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追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9693A (zh) * 2020-12-24 2021-05-07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维护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01960A (zh) * 2021-12-15 2022-04-08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非对称流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9989A (en) * 1997-06-25 1999-09-2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for efficient multicast distribution in a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environment
KR20040033866A (ko) * 2002-10-16 2004-04-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상 랜을 이용한 아이피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방법
CN1536837A (zh) * 2003-04-09 2004-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组播实现方法
CN101005434A (zh) * 2007-01-15 2007-07-25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二层组播虚拟局域网聚合方法及其汇聚交换机
CN101083546A (zh) * 2007-07-18 200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设备的组播管理方法
CN101262419A (zh) * 2008-01-30 2008-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业务转发的方法和组播业务转发设备
CN101626301A (zh) * 2008-07-11 2010-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组播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244583A (zh) * 2011-07-20 2011-11-16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流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539545A (zh) * 2014-12-31 2015-04-2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Trill网络中的组播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6375219A (zh) * 2016-08-22 2017-02-01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9989A (en) * 1997-06-25 1999-09-2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for efficient multicast distribution in a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environment
KR20040033866A (ko) * 2002-10-16 2004-04-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상 랜을 이용한 아이피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방법
CN1536837A (zh) * 2003-04-09 2004-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组播实现方法
CN101005434A (zh) * 2007-01-15 2007-07-25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二层组播虚拟局域网聚合方法及其汇聚交换机
CN101083546A (zh) * 2007-07-18 200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设备的组播管理方法
CN101262419A (zh) * 2008-01-30 2008-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业务转发的方法和组播业务转发设备
CN101626301A (zh) * 2008-07-11 2010-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组播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244583A (zh) * 2011-07-20 2011-11-16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流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539545A (zh) * 2014-12-31 2015-04-2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Trill网络中的组播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6375219A (zh) * 2016-08-22 2017-02-01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2777A (zh) * 2019-11-27 2020-03-2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追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9693A (zh) * 2020-12-24 2021-05-07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维护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69693B (zh) * 2020-12-24 2022-04-26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维护组播组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01960A (zh) * 2021-12-15 2022-04-08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非对称流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01960B (zh) * 2021-12-15 2024-03-15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非对称流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919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535150A (ja) レイヤ2ネットワーク内の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ベースのacl
CN107819663B (zh) 一种实现虚拟网络功能服务链的方法和装置
US891361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blade network traffic in a blade server
US9325526B2 (en) Mechanism for enabling layer two host addresses to be shielded from the switches in a network
US10805216B2 (en) Shared service access for multi-tenancy in a data center fabric
KR101995145B1 (ko) Ue들 및 고정 액세스 네트워크에서 작동하는 방법
WO2019137355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网络系统
US12074846B2 (en) Scaling IP addresses in overlay networks
EP4046351B1 (en) Rtps discovery in kubernetes
US12107695B2 (en) Multicast routing
CN105338003A (zh) 一种应用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防火墙实现方法
CN110430076A (zh) 一种路由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0742545B2 (en) Multicasting system
US11394635B2 (en) Aggregated bit 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 networking system
CN110391919A (zh)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07547346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58365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985389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CN107294857A (zh) 组播的分发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509568B2 (en)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designated networking device election system
CN108632125A (zh) 一种组播表项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60675A (zh) 集群以及转发方法
CN116418724A (zh) 服务访问方法、装置及负载均衡系统
US20180367446A1 (en) Dual network interface implementation in multipath networking
US11258720B2 (en) Flow-based isolation in a service network implemented over a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