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6918B - 一种5-ht1f激动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5-ht1f激动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86918B CN110386918B CN201810368324.9A CN201810368324A CN110386918B CN 110386918 B CN110386918 B CN 110386918B CN 201810368324 A CN201810368324 A CN 201810368324A CN 110386918 B CN110386918 B CN 1103869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 formula
- reaction
- solvent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containing only aliphatic carbon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drogenated Pyridin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5‑HT1F激动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2,3‑丁二酮和2‑卤代丙烯腈经1,4‑加成反应得到2‑卤代‑5,6‑二氧代正庚腈,然后和氨经吡啶环化、保护氨基得到2‑二取代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再经羟乙基化反应、磺酸酯化反应和甲胺缩合反应制备2‑二取代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然后经脱保护反应、2,4,6‑三氟苯甲酰氯酰胺化反应得到5‑HT1F激动剂化合物Lasmiditan。本发明方法原料易得、避免了超低温反应、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于Lasmiditan的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5-HT1F激动剂化合物Lasmiditan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asmiditan盐酸盐(Lasmiditan Hydrochloride(1:1))是由礼来公司和ColucidPharmaceuticals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口服血清素5-HT1F激动剂类药物,用于急性偏头痛的治疗,最新临床Ⅲ期研究显示了出色的治疗结果。同时对Lasmiditan其它可以药用盐展开了临床研究,故制备其游离碱Lasmiditan(I)对于相关药用研究或市场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Lasmiditan(I),化学名称为N-[6-[(1-甲基-4-哌啶基)羰基]吡啶-2-基]-2,4,6-三氟苯甲酰胺,相关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中国专利文件CN1642939A和文献J.C.S.perkin T(24),3597-3600(1997)使用2-氯吡啶为原料,于正丁基锂和2-二甲基氨基乙醇的己烷作用下经超低温金属锂化,和N-甲氧基-N-甲基-1-甲基哌啶-4-甲酰胺反应,得到6-氯-2-(1-甲基哌啶-4-)甲酰基吡啶,然后和二苯甲酮亚胺于钯系催化剂(Pd2(dba)3)和叔丁醇钠作用下缩合、三乙胺脱保护制备2-氨基-6-(1-甲基哌啶-4-)甲酰基吡啶,再与2,4,6-三氟苯甲酰氯经酰胺化反应、盐酸成盐得到目标产品。上述路线的反应方程式描述为如下合成路线1。
专利CN100352817和WO2011123654提出另一条制备路线,以哌啶-4-甲酸为原料经N-甲基化反应得到1-甲基哌啶-4-甲酸,再经草酰氯酰氯化反应得到1-甲基哌啶-4-甲酰氯,酰胺化反应制备N,N-二甲基-1-甲基哌啶-4-甲酰胺,再于正丁基锂超低温作用制备6-溴-2-(1-甲基哌啶-4-)甲酰基吡啶,经氨化反应得到2-氨基-6-(1-甲基哌啶-4-)甲酰基吡啶,再与2,4,6-三氟苯甲酰氯经酰胺化反应、盐酸成盐得到目标产品。上述路线的反应方程式描述为如下合成路线2(式中的%是指摩尔收率):
上述两条路线均涉及低于-70℃超低温操作,工艺条件要求高,过程繁琐,所用原料价格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和低成本的Lasmiditan的制备方法。
术语说明:
式Ⅱ化合物:2,3-丁二酮;
式III化合物:2-卤代-5,6-二氧代正庚腈;
式Ⅳ化合物:2-氨基-6-乙酰基吡啶;
式V化合物:2-二取代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
式Ⅵ化合物:2-二取代甲叉氨基-6-(2,2-二羟基乙基)乙酰基吡啶;
式Ⅶ化合物:2-二取代甲叉氨基-6-(2,2-二磺酸酯基乙基)乙酰基吡啶;
式Ⅷ化合物:2-二取代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
式Ⅸ化合物:2-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
式I化合物:Lasmiditan,N-[6-[(1-甲基-4-哌啶基)羰基]吡啶-2-基]-2,4,6-三氟苯甲酰胺。
本说明书中的化合物编号与结构式编号完全一致,具有相同的指代关系,并以结构式为依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于溶剂A和碱催化剂作用下,使式Ⅱ化合物和2-卤代丙烯腈经1,4-加成反应制备式Ⅲ化合物;所述2-卤代丙烯腈选自2-氯代丙烯腈或2-溴代丙烯腈;
其中,式Ⅲ化合物结构式中,X为Cl或Br;
(2)于溶剂B中,式III化合物和氨经吡啶环化反应得到式Ⅳ化合物,然后和式Ⅺ化合物经缩合反应保护氨基,得到式V化合物:2-二取代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
上述结构式中,R1、R2、R3、R4分别独立地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叔丁基;下同;
(3)于溶C和碱催化剂作用下,式V化合物和环氧乙烷经羟乙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Ⅵ,不经分离,直接和磺酰氯-碱A经磺酸酯化反应制备式Ⅶ化合物,再与甲胺经缩合反应制备式Ⅷ化合物:2-二取代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
R为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
(4)于溶剂D和酸催化剂作用下,式Ⅷ化合物经脱保护反应得到式Ⅸ化合物,再和2,4,6-三氟苯甲酰氯在碱B作用下,经酰胺化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溶剂A为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基环戊醚、1,2-二甲氧基乙烷、异丙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步骤(1)中所述溶剂A和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15):1;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溶剂A和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8):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碱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哌啶、4-甲基哌啶、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或1,5-二氮杂双环[4.3.0]-5-壬烯(DB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Ⅱ化合物质量的0.5-5%wt.;优选的,所述碱催化剂的用量为式Ⅱ化合物质量的1.0-2.5%wt.。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2-卤代丙烯腈和Ⅱ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9-1.2):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1,4-加成反应温度为20-100℃;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1,4-加成反应温度为50-70℃。反应时间为2-10小时;优选的,反应时间为3-5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溶剂B为甲醇、乙醇、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基环戊醚、1,2-二甲氧基乙烷或乙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步骤(2)中所述溶剂B和式III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20):1;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溶剂B和式III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0):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氨来源于氨气、氨水、氨甲醇溶液或氨乙醇溶液;所述氨和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0-5.0):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式Ⅺ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0):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吡啶环化反应温度为30-100℃,进一步优选吡啶环化反应温度为50-70℃;所述吡啶环化反应时间为2-8小时,优选的反应时间为3-5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10-100℃,进一步优选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30-70℃;所述缩合反应时间为2-10小时,优选缩合反应时间为5-7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溶剂C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基环戊醚、1,2-二甲氧基乙烷或氯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步骤(3)中所述溶剂C和式V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30):1;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溶剂C和式V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5):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碱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哌啶、4-甲基哌啶、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或1,5-二氮杂双环[4.3.0]-5-壬烯(DB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V化合物质量的0.5-5%wt.;优选的,所述碱催化剂的用量为式V化合物质量的1.0-2.5%wt.。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磺酰氯为甲基磺酰氯、苯磺酰氯、对甲基苯磺酰氯。所述碱A为无机碱或有机碱,其中,无机碱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甲醇钠、乙醇钠、碳酸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钙、醋酸钾、醋酸钠、醋酸钙之一或组合,有机碱选自三乙胺、三正丁胺之一或组合;步骤(3)中所述甲胺为甲胺的醇溶液或甲胺四氢呋喃溶液。其中,优选,20-35%wt.的甲胺甲醇溶液、15-30%wt.的甲胺乙醇溶液、15-30%wt.的甲胺四氢呋喃溶液。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环氧乙烷、磺酰氯、碱A、甲胺和式V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0-2.5):(2.0-2.5):(2.0-2.5):(1.0-1.5):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羟乙基化反应温度为10-80℃,特别优选所述羟乙基化反应温度为25-45℃。所述羟乙基化反应时间为2-8小时,优选反应时间4-6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磺酸酯化反应温度为0-50℃,特别优选所述磺酸酯化反应温度为10-30℃;所述磺酸酯化反应时间2-10小时,优选反应时间4-6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0-60℃,特别优选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20-40℃;所述缩合反应时间2-10小时,优选反应时间4-6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溶剂D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苯或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步骤(4)中所述溶剂D和式Ⅷ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20):1;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溶剂D和式Ⅷ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4):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酸催化剂为一定浓度的盐酸、氢溴酸、磷酸或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酸催化剂的用量为式Ⅷ化合物质量的0.5-5%wt.;优选的,所述酸催化剂的用量为式Ⅷ化合物质量的1.5-3.0%wt.。其中,盐酸质量浓度为20-35%,氢溴酸质量浓度为20-40%,磷酸质量浓度为60-75%,硫酸质量浓度为40-75%。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碱B为无机碱或有机碱,其中,所述无机碱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甲醇钠、乙醇钠、碳酸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钙、醋酸钾、醋酸钠、醋酸钙之一或组合,所述有机碱选自三乙胺、三正丁胺之一或组合。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2,4,6-三氟苯甲酰氯、碱B和式Ⅷ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5):(1.0-1.5):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脱保护反应温度为10-50℃;特别优选,所述脱保护反应温度为20-40℃。所述脱保护反应时间为1-5小时,特别优选所述脱保护反应时间为2-4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酰胺化反应温度为0-80℃,特别优选,所述酰胺化反应温度为20-40℃。所述酰胺化反应时间为2-8小时;优选的,酰胺化反应时间为3-6小时。
本发明方法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3:
本发明中未详加限定的,均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步骤(1)-(4)中的产物后处理,可按现有技术。优选如下:
步骤(1)的产物后处理:反应完毕后,蒸馏回收溶剂,然后减压蒸馏收集105-115℃/1-2mmHg馏分,得式Ⅲ化合物。气相纯度99.2%以上。
步骤(2)的产物后处理:吡啶环化反应完毕后,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加到二氯甲烷或氯仿和冰水的混合物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或氯仿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式Ⅳ化合物;缩合反应完成后,蒸馏回收溶剂,剩余物用正己烷重结晶,得到式V化合物。气相纯度99.1%以上。
步骤(3)的产物后处理:缩合反应完成后,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溶剂,剩余物用甲基叔丁醚重结晶,得到式Ⅷ化合物。液相纯度99.3%以上。
步骤(4)的产物后处理:酰胺化反应完成后,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溶剂,剩余物用甲基叔丁醚重结晶,得到式I化合物:Lasmiditan。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Lasmiditan制备方法,即利用2,3-丁二酮和2-卤代丙烯腈经1,4-加成反应得到2-卤代-5,6-二氧代正庚腈,然后和氨经吡啶环化、保护氨基得到2-二取代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再经羟乙基化反应、磺酸酯化反应和甲胺缩合反应制备2-二取代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然后经脱保护反应、2,4,6-三氟苯甲酰氯酰胺化反应得到Lasmiditan。
2、本发明所用原料廉价,操作简便,原料及中间产物稳定性好,反应选择性高,产品纯度和收率高,本发明避免了超低温反应,操作工艺成本低、三废少,绿色环保,易于Lasmiditan的工业化生产。
3、和现有技术报道的Lasmiditan最高总收率(55.1%)相比,本发明总收率可达68.4%,不仅总收率提高13.3%,还克服了现有技术步骤多、操作设备要求高、需要超低温、三废量大的弊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
实施例所用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产品。实施例中的“%”为质量百分比,特别说明的除外。
实施例1:2-氯-5,6-二氧代正庚腈(Ⅲ1)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50克四氢呋喃,43.0克(0.5摩尔)2,3-丁二酮(Ⅱ),43.5克(0.5摩尔)2-氯丙烯腈,0.6克氢氧化锂,50至55℃搅拌反应4小时,冷却至20至25℃,加入1.0克乙酸,蒸馏回收溶剂,然后减压蒸馏收集90-105℃/1-2mmHg馏分,得到81.2克2-氯-5,6-二氧代正庚腈(Ⅲ1),收率为93.6%,气相纯度99.5%。
实施例2:2-溴-5,6-二氧代正庚腈(Ⅲ2)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50克异丙醚,43.0克(0.5摩尔)2,3-丁二酮(Ⅱ),66.0克(0.5摩尔)2-溴丙烯腈,0.6克DBU,60至65℃搅拌反应4小时,蒸馏回收溶剂,然后减压蒸馏收集105-115℃/1-2mmHg馏分,得到103.2克2-溴-5,6-二氧代正庚腈(Ⅲ2),收率为94.7%,气相纯度99.2%。
实施例3:2-二甲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1)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80克甲醇,40.0克(0.4摩尔)17%氨甲醇溶液,50至55℃之间,滴加17.4克(0.1摩尔)实施例1制备的2-氯-5,6-二氧代正庚腈(Ⅲ1)和80克甲醇的溶液,约2小时滴加完毕,此后55至60℃搅拌反应4小时。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加到200克二氯甲烷和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10.0克无水硫酸钠干燥4小时,过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0.19摩尔)2,2-二甲氧基丙烷,此后38至40℃搅拌反应6小时,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和过量2,2-二甲氧基丙烷,剩余物用120.0克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5.5克2-二甲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1),收率为87.5%,气相纯度99.1%。
实施例4: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2)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80克乙醇,40.0克(0.4摩尔)17%氨乙醇溶液,60至65℃之间,滴加21.8克(0.1摩尔)实施例2制备的2-溴-5,6-二氧代正庚腈(Ⅲ2)和80克乙醇的溶液,约2小时滴加完毕,此后65至70℃搅拌反应4小时。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加到200克氯仿和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氯仿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10.0克无水硫酸钠干燥4小时,过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0.17摩尔)2-二甲氧基丁烷,此后60至65℃搅拌反应4小时,蒸馏回收氯仿和过量2,2-二甲氧基丁烷,剩余物用120.0克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7.1克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2),收率为90.0%,气相纯度99.2%。
实施例5:2-二甲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1)的制备
向250毫升压力釜中,加入120克四氢呋喃,17.6克(0.1摩尔)实施例3所得2-二甲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1),0.3克DBU,9.0克(0.2摩尔)环氧乙烷,关闭压力釜,30至35℃搅拌反应3小时,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转移至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3.0克三乙胺,10至15℃之间,滴加24.0克(0.21摩尔)甲基磺酰氯和30克四氢呋喃的溶液,约2小时滴加完毕,此后15至20℃搅拌反应4小时。加入11.0克(0.11摩尔)30%甲胺甲醇溶液,20至25℃搅拌反应4小时,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剩余物用100克甲基叔丁醚重结晶,得到22.5克2-二甲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1),收率为86.9%,液相纯度99.3%。
实施例6:2-二甲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1)的制备
向250毫升压力釜中,加入120克二氯甲烷,17.6克(0.1摩尔)实施例3所得2-二甲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1),0.3克DBU,9.0克(0.2摩尔)环氧乙烷,关闭压力釜,30至35℃搅拌反应3小时,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转移至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3.0克三乙胺,10至15℃之间,滴加40.0克(0.21摩尔)对甲基苯磺酰氯和80克二氯甲烷的溶液,约2小时滴加完毕,此后20至25℃搅拌反应4小时。加入11.0克(0.11摩尔)30%甲胺甲醇溶液,20至25℃搅拌反应4小时,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剩余物用100克甲基叔丁醚重结晶,得到22.1克2-二甲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1),收率为85.3%,液相纯度99.5%。
实施例7: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2)的制备
向250毫升压力釜中,加入150克四氢呋喃,19.0克(0.1摩尔)实施例4所得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2),0.4克氢氧化锂,9.7克(0.22摩尔)环氧乙烷,关闭压力釜,35至40℃搅拌反应3小时,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转移至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3.0克三乙胺,20至25℃之间,滴加24.0克(0.21摩尔)甲基磺酰氯和30克四氢呋喃的溶液,约2小时滴加完毕,此后20至25℃搅拌反应4小时。加入11.0克(0.11摩尔)30%甲胺四氢呋喃溶液,25至30℃搅拌反应4小时,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剩余物用110克甲基叔丁醚重结晶,得到22.3克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2),收率为81.7%,液相纯度99.5%。
实施例8: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2)的制备
向250毫升压力釜中,加入120克二氯甲烷,19.0克(0.1摩尔)实施例4所得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2),0.3克DBU,9.0克(0.2摩尔)环氧乙烷,关闭压力釜,35至40℃搅拌反应3小时,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转移至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3.0克三乙胺,10至15℃之间,滴加40.0克(0.21摩尔)对甲基苯磺酰氯和80克二氯甲烷的溶液,约2小时滴加完毕,此后20至25℃搅拌反应5小时。加入11.0克(0.11摩尔)30%甲胺甲醇溶液,20至25℃搅拌反应4小时,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剩余物用110克甲基叔丁醚重结晶,得到23.2克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2),收率为85.0%,液相纯度99.3%。
实施例9:Lasmiditan(I)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二氯甲烷,25.9克(0.1摩尔)2-二甲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1)(实施例5方法所得),3.0克水,0.5克30%盐酸,20至25℃搅拌反应3小时,分层,有机相用5.0克无水硫酸钠干燥4小时,过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5.0克三乙胺,21.2克(0.11摩尔)2,4,6-三氟苯甲酰氯,20至25℃搅拌反应4小时,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剩余物用200克甲基叔丁醚重结晶,得到34.9克Lasmiditan(I),收率为92.3%,液相纯度99.8%。
1HNMR(400MHz,DMSO-D6):
1.52(多重峰,2H),2.01(多重峰,2H),2.12(三重峰,2H),2.28(单峰,3H),2.78(多重峰,1H),3.55(多重峰,1H),4.25(双重峰,1H),6.17(双重峰,1H),6.74(多重峰,2H),7.44(三重峰,1H),7.52(多重峰,1H),7.93(单峰,1H)。
实施例10:Lasmiditan(I)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氯仿,27.3克(0.1摩尔)2-甲基乙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2)(实施例7方法所得),3.0克水,0.5克30%盐酸,30至35℃搅拌反应2小时,分层,有机相用5.0克无水硫酸钠干燥4小时,过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5.0克三乙胺,21.2克(0.11摩尔)2,4,6-三氟苯甲酰氯,30至35℃搅拌反应3小时,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氯仿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氯仿,剩余物用200克甲基叔丁醚重结晶,得到34.7克Lasmiditan(I),收率为91.9%,液相纯度99.7%。
对比例1:2-二甲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1)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60克甲醇,40.0克(0.4摩尔)17%氨甲醇溶液,17.4克(0.1摩尔)实施例1制备的2-氯-5,6-二氧代正庚腈(Ⅲ1),55至60℃搅拌反应5小时。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加到200克二氯甲烷和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10.0克无水硫酸钠干燥4小时,过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0.19摩尔)2,2-二甲氧基丙烷,此后38至40℃搅拌反应6小时,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和过量2,2-二甲氧基丙烷,剩余物用120.0克正己烷重结晶,滤去不溶物,得到7.3克2-二甲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1),收率为41.5%,气相纯度98.7%。
对比例2:2-二甲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1)的制备
向250毫升压力釜中,加入150克四氢呋喃,17.6克(0.1摩尔)实施例3所得2-二甲基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V1),0.3克DBU,9.0克(0.2摩尔)环氧乙烷,关闭压力釜,30至35℃搅拌反应3小时,冷却至20至25℃,将所得反应液体转移至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3.0克三乙胺,24.0克(0.21摩尔)甲基磺酰氯,15至20℃搅拌反应5小时。加入17.0克(0.17摩尔)30%甲胺甲醇溶液,20至25℃搅拌反应4小时,将所得反应液体倒入200克冰水中,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2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剩余物用100克甲基叔丁醚,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冷却重结晶,得到11.9克2-二甲基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Ⅷ1),收率为45.9%,液相纯度99.1%。
Claims (12)
1.一种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于溶剂A和碱催化剂作用下,使式Ⅱ化合物和2-卤代丙烯腈经1,4-加成反应制备式Ⅲ化合物;所述2-卤代丙烯腈选自2-氯代丙烯腈或2-溴代丙烯腈;
其中,式Ⅲ化合物结构式中,X为Cl或Br;
(2)于溶剂B中,式III化合物和氨经吡啶环化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然后和式Ⅺ化合物经缩合反应保护氨基,得到式Ⅴ化合物:2-二取代甲叉氨基-6-乙酰基吡啶;
上述结构式中,R1、R2、R3、R4分别独立地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叔丁基;下同;
(3)于溶剂C和碱催化剂作用下,式Ⅴ化合物和环氧乙烷经羟乙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Ⅵ,不经分离,直接和磺酰氯-碱A经磺酸酯化反应制备式Ⅶ化合物,再与甲胺经缩合反应制备式Ⅷ化合物:2-二取代甲叉氨基-6-(1-甲基哌啶-4-基)甲酰基吡啶;
R为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
(4)于溶剂D和酸催化剂作用下,式Ⅷ化合物经脱保护反应得到式Ⅸ化合物,再和2,4,6-三氟苯甲酰氯在碱B作用下,经酰胺化反应得到式Ⅰ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A为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基环戊醚、1,2-二甲氧基乙烷、异丙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溶剂A和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15):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碱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哌啶、4-甲基哌啶、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或1,5-二氮杂双环[4.3.0]-5-壬烯(DB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Ⅱ化合物质量的0.5-5%w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2-卤代丙烯腈和Ⅱ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9-1.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1,4-加成反应温度为20-1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1,4-加成反应温度为50-7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反应包括以下条件中任一项或多项:
i.所述溶剂B为甲醇、乙醇、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基环戊醚、1,2-二甲氧基乙烷或乙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ii.所述溶剂B和式III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20):1;
iii.所述氨来源于氨气、氨水、氨甲醇溶液或氨乙醇溶液;
iv.所述氨和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0-5.0):1;
v.所述式Ⅺ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0):1;
vi.所述吡啶环化反应温度为30-100℃;
vii.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10-1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吡啶环化反应温度为50-70℃;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30-7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反应包括以下条件中任一项或多项:
a.所述溶剂C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基环戊醚、1,2-二甲氧基乙烷或氯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b.所述溶剂C和式Ⅴ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30):1;
c.所述碱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哌啶、4-甲基哌啶、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或1,5-二氮杂双环[4.3.0]-5-壬烯(DB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d.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Ⅴ化合物质量的0.5-5%wt.;
e.所述磺酰氯为甲基磺酰氯、苯磺酰氯、对甲基苯磺酰氯;
f.所述碱A为无机碱或有机碱,其中,无机碱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甲醇钠、乙醇钠、碳酸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钙、醋酸钾、醋酸钠、醋酸钙之一或组合,有机碱选自三乙胺、三正丁胺之一或组合;
g.所述甲胺为甲胺的醇溶液或甲胺四氢呋喃溶液;
h.所述环氧乙烷、磺酰氯、碱A、甲胺和式Ⅴ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0-2.5):(2.0-2.5):(2.0-2.5):(1.0-1.5):1;
i.所述羟乙基化反应温度为10-80℃;
j.所述磺酸酯化反应温度为0-50℃;
k.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0-6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羟乙基化反应温度为25-45℃;所述磺酸酯化反应温度为10-30℃;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20-4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反应包括以下条件中任一项或多项:
i.所述溶剂D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苯或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ii.所述溶剂D和式Ⅷ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20):1;
iii.所述酸催化剂为一定浓度的盐酸、氢溴酸、磷酸或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酸催化剂的用量为式Ⅷ化合物质量的0.5-5%wt.;
iv.所述碱B为无机碱或有机碱,其中,所述无机碱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甲醇钠、乙醇钠、碳酸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钙、醋酸钾、醋酸钠、醋酸钙之一或组合,所述有机碱选自三乙胺、三正丁胺之一或组合;
v.所述2,4,6-三氟苯甲酰氯、碱B和式Ⅷ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5):(1.0-1.5):1;
vi.所述脱保护反应温度为10-50℃;
vii.所述酰胺化反应温度为0-8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脱保护反应温度为20-40℃;所述酰胺化反应温度为20-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68324.9A CN110386918B (zh) | 2018-04-23 | 2018-04-23 | 一种5-ht1f激动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68324.9A CN110386918B (zh) | 2018-04-23 | 2018-04-23 | 一种5-ht1f激动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6918A CN110386918A (zh) | 2019-10-29 |
CN110386918B true CN110386918B (zh) | 2020-06-09 |
Family
ID=68284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68324.9A Active CN110386918B (zh) | 2018-04-23 | 2018-04-23 | 一种5-ht1f激动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869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45540B (zh) * | 2019-12-27 | 2024-02-13 | 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拉司米地坦的制备方法 |
CN113637003B (zh) * | 2020-05-11 | 2024-03-19 |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2-氨基-6-(哌啶-4-酰基)吡啶衍生物的方法 |
CN111943930B (zh) * | 2020-08-25 | 2022-11-01 | 南京三元阳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Lasmiditan的合成工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2939A (zh) * | 2002-03-29 | 2005-07-20 | 伊莱利利公司 | 用作5-ht1f激动剂的吡啶酰基哌啶 |
WO2011123654A1 (en) * | 2010-04-02 | 2011-10-06 | Colucid Pharmaceuticals, Inc.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synthesis of pyridinoylpiperidine 5-ht1f agonists |
-
2018
- 2018-04-23 CN CN201810368324.9A patent/CN1103869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2939A (zh) * | 2002-03-29 | 2005-07-20 | 伊莱利利公司 | 用作5-ht1f激动剂的吡啶酰基哌啶 |
WO2011123654A1 (en) * | 2010-04-02 | 2011-10-06 | Colucid Pharmaceuticals, Inc.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synthesis of pyridinoylpiperidine 5-ht1f agonists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选择性5-羟色胺1F受体激动剂lasmiditan;金玉洁等;《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0831;第31卷(第8期);1300-130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6918A (zh) | 2019-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25524B (zh) | 用於合成2-羥基-6-((2-(1-異丙基-1h-吡唑-5-基)-吡啶-3-基)甲氧基)苯甲醛之方法 | |
TWI454471B (zh) | 製備細胞凋亡促進劑之方法 | |
US20140058107A1 (en) | Apixaban preparation process | |
WO2016082605A1 (zh) | 帕博西尼的制备方法 | |
CN110386918B (zh) | 一种5-ht1f激动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
WO2016066116A1 (zh) | 阿普斯特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 |
TWI342307B (en) | Propane-1,3-dione derivative or salt thereof | |
US8889896B2 (en)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azedoxifene acetate and intermediates thereof | |
TWI711604B (zh) | 新穎4-苯并氮嚀衍生物的製造方法 | |
CN110498771A (zh) | 一种制备恶拉戈利的中间体的方法 | |
CN103896933B (zh) | 一种利伐沙班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 |
US9359333B2 (en) | Efficient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apatinib and salts thereof by means of new intermediates | |
CN107365312B (zh) | 一种制备Oclacitinib的新方法 | |
US20060142595A1 (en) | Process for preparing 5,6-dihydro-4-(S)-(ethylamino)-6-(S) methyl-4H-thieno[2,3b]thiopyran-2-sulphonamide-7,7-dioxide HCI | |
US20240336603A1 (en)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cyp11a1 inhibitor and intermediates thereof | |
JP2004528380A (ja) | ゾルピデムの製造方法 | |
CN104163777B (zh) | 一种合成甲腈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在伊伐布雷定合成中的应用 | |
CN107690428A (zh) | 用于制备(e)‑(5,6‑二氢‑1,4,2‑二*嗪‑3‑基)(2‑羟苯基)甲酮o‑甲基肟的方法 | |
CN108017522B (zh) | 一种2,6-二溴苯甲磺酰氯的制备工艺 | |
JP4238978B2 (ja) | ベンゾアゼピ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 |
US8815870B2 (en) | 4-(2-(6-substituted-hexylidene) hydrazinyl)benzonitrile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 |
CN103739541A (zh) | 5,6-二氢-3-(4-吗啉基)-1-[4-(2-氧代-1-哌啶基)苯基]-2(1h)-吡啶酮的制备方法 | |
TW202426453A (zh) | 立體異構體的製備方法及中間體 | |
US20180111938A1 (en) | Synthesis of Intermediates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Anti-HIV Agents | |
WO2022202814A1 (ja) | ピリミジ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5-HT1F Agonist Compoun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 Pledgee: 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Co.,Ltd. Dongying Branch Pledgor: Xinfa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6441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