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4017A -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84017A CN110384017A CN201910793648.1A CN201910793648A CN110384017A CN 110384017 A CN110384017 A CN 110384017A CN 201910793648 A CN201910793648 A CN 201910793648A CN 110384017 A CN110384017 A CN 1103840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support ring
- mobile jib
- ring
- vine fr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4—Supports for hops, vines, or trees
- A01G17/10—Holders for boughs or branch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upports For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主杆,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k个用于支撑藤本果树枝条的支撑环,k≥2,支撑环套设在主杆上;每个支撑环下方设置有至少3个用于对支撑环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杆,各个第一支撑杆围绕主杆依次设置且相对于主杆倾斜设置,各个第一支撑杆与该支撑环形成倒锥形结构;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另一端分别与支撑环、主杆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与其对应的支撑环下方;还包括用于对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结构。本发明储运方便、简单实用、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不仅可以分层管理果树枝条,而且受风面较小,防风性优于传统棚架、梯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树栽培的支架装置,主要适用于藤本或半直立型的果树,如猕猴桃、黑莓等栽培。
背景技术
目前,猕猴桃、黑莓等属藤本果树,栽培上一般需要支架,使其能直立生长,保证其光照和通风等条件。因此,不同栽培模式就需要不同的架势设施。
目前猕猴桃主要采用“大棚架”、“T”型架等架式栽培,但这些架式对猕猴桃的立地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大棚架要求地势较平坦;“T”型架可用于山地,但也要求平整土地和开梯。
猕猴桃园整地和修建标准“大棚架”、“T”型架的成本在5000元/亩以上,较高的建园成本成为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一大障碍。
部分山区尝试猕猴桃的乔化栽培,就是将藤本的猕猴桃植株仿照乔木进行栽培。猕猴桃乔化栽培大大降低了对立地条件的要求和建园成本,比较适合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适度发展。
现有的猕猴桃乔化栽培中,只有简单的立柱,通过绑带将猕猴桃主干绑缚在主杆上,枝条因缺少支撑容易下压、折断,难以正常伸展;同时,枝条集中在主干近周,造成局部郁闭,严重影响生长和结果。
黑莓,属蔷薇科悬钩子多年生藤本果树,多为半直立品种,栽植的同时也要竖立支架。一般采用篱壁式栽培,枝条采用扇状绑扎。这种方式将枝条几乎束缚在一个平面,对空间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因此,针对猕猴桃、黑莓等藤本果树的特性,亟需设计一种适用性更广泛、空间利用率更高的栽培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藤本果树的乔化栽培的栽培支架缺少支撑容易折断以及藤本果树枝条集中在主干近周而影响生长结果的问题,提供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定义藤本果树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主杆,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k个用于支撑藤本果树枝条的支撑环,k≥2,所述支撑环套设在主杆上;
每个支撑环下方设置有至少3个用于对支撑环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杆,对同一个支撑环进行支撑的各个第一支撑杆围绕主杆依次设置且相对于主杆倾斜设置,对同一个支撑环进行支撑的各个第一支撑杆与该支撑环形成倒锥形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另一端分别与支撑环、主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与其对应的支撑环下方;
还包括用于对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结构。
本发明中,支撑环用于支撑藤本果树枝条。由于设置多个支撑环,使得整个栽培支架可以分为多层,形成分层立体型结构,不仅可以分层管理果树枝条,而且受风面较小,不像传统的棚架、梯架以架面平面型为主,受风面大,因此防风性优于传统棚架、梯架。通过设置限位结构,使得第一支撑杆在支撑环、主杆之间的距离得到限定,从而在支撑环的半径固定的情况下,各个第一支撑杆即可对相应的支撑环实现支撑。由于各个第一支撑杆围绕主杆依次设置且相对于主杆倾斜设置,使得各个第一支撑杆对支撑环的支撑性较好,形成了类似三角形的较为稳定的结构,也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为可伸缩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固定于主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主杆的固定部分形成所述限位结构;或
每个支撑环下方的主杆上对应套设有套设部,所述套设部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该套设部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主杆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套设部连接,所述套设部、第一固定装置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通过设置套设部和第一固定装置,使得第一支撑杆另一端在主杆上的位置可调节,从而可以在藤本果树生长后,对栽培支架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第一固定装置与主杆为可拆卸连接,因此便于调整套设部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主杆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套设部包括圆台、设置于圆台侧壁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第一支撑杆的数量相同,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圆台顶部的半径大于圆台底部的半径;所述圆台上开设有与圆台同轴的第一通孔,所述主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从而使得圆台套设在主杆上,所述套筒具有与套筒同轴的第二通孔,各个第二通孔的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共面;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将第二通孔与套筒外侧空间连通的第二螺纹孔。
申请人在研究时发现,由于第一支撑杆需与支撑环连接,而且各个第一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一般需调整为相同角度,不易同时对多个第一支撑杆进行调整。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圆台以及位于圆台侧壁上的套筒,使得各个第一支撑杆可以方便地穿过套筒上的第二通孔,即方便地实现了各个第一支撑杆的倾斜角度的固定,通过在第二螺纹孔中设置第二紧固件,即可令第二紧固件抵住第二通孔中的第一支撑杆,从而实现了第一支撑杆的固定。将各个第一支撑杆固定在第二通孔后,即可在各个第一支撑杆上方放置与其对应的支撑环。
进一步地,所述套设部为套设在主杆上的第一套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支撑杆杆体和设置于支撑杆杆体一端或两端的挂设部。
通过上述设置,支撑杆杆体两端的挂设部分别挂设在第一套环和支撑环上,从而限定了第一套环和支撑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与同一个支撑环相对应的各个第一支撑杆可以共同对该支撑环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在所述主杆上沿第一方向上设置的k个螺纹孔以及与螺纹孔配合的第一紧固件;或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锁紧结构。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上方的主杆的位置与该支撑环之间连接有至少3个弹性连接部,各个弹性连接部与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形成锥形结构。
申请人在研究时发现,在藤本果树生长过程中,会生长出营养枝,其第一年不会开花结果,必须在第二年新生的枝条才会正常开花结果。冬季修剪的时候有些结果枝需要更新,会被修剪掉,这时支撑环会留出很多空位,若最上层的枝条绑扎在支撑环上,由于枝条具有一定硬度,因此第二年不易将其向下层移动。本发明中,在最上方的支撑环与该支撑环上方的主杆的位置之间设置至少3个弹性连接部,使得最上层的枝条可以绑扎在弹性连接部上,由于弹性连接部仅起到提拉的作用,第二年也方便将绑扎在弹性连接部上的枝条下移。通过以上设置,可以起到从上面提拉固定的作用,还可以培养翌年结果母枝,可以保证树形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上方的主杆上套设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套环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主杆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第二套环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套环、第二固定装置,且弹性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第二套环连接,使得各个弹性连接部顶端的位置可以调整,从而根据需要调整各个弹性连接部的长度,从而更适应藤本果树枝条的生长或枝条位置的调整。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支撑环之间连接有至少2个第二支撑杆。
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支撑环之间设置第二支撑杆,使得整个栽培支架的结构更为稳固,从而在环境风力较大时避免整个结构产生剧烈晃动。本发明中,第二支撑杆也可包括支撑杆杆体和设置于支撑杆杆体两端的挂设部,两个挂设部分别挂设在两个支撑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设绳索的第三通孔。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三通孔,可以利用绳索穿过各个栽培支架的第三通孔,从而方便全园设置遮阳网或避雨膜。
进一步地,各个支撑环的半径均相同;或在第一方向上,各个支撑环的半径由下到上逐渐减小;或k≥3,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中部的支撑环的半径最大。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各个支撑环的半径,可以令藤本果树形成不同的树形。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下部还设置有地插结构。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插结构包括与主杆下端连接且向主杆下方延伸的第一地插、围绕主杆设置且与主杆连接的至少3个第二地插。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地插、第二地插共同插入地下,使得整个结构更为稳固。
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插结构还包括套设在主杆上且位于主杆下部的第三套环,所述第三套环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三套环的第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与主杆为可拆卸连接,各个第二地插均固定设置在第三套环上。通过设置第三套环和第三固定装置,使得各个第二地插插入地下的深度可以进行调整。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栽培支架储运方便、简单实用、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不仅可以分层管理果树枝条,而且受风面较小,防风性优于传统棚架、梯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主杆上的第一螺纹孔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紧固件支撑第一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杆和/或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位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限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猕猴桃树的树形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主杆,11、第一螺纹孔,12、第一紧固件,13、第三通孔,21,第一支撑环,22、第二支撑环,23、第三支撑环,31、第一套环,32、第二套环,33、第三套环,41、第一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401、支撑杆杆体,402、挂设部,5、圆台,51、第一通孔,6、套筒,61、第二通孔,62、第二螺纹孔,63、第二紧固件,71、第一地插,72、第二地插,8、弹性连接部,100、主干,101、第一结果枝,102、第二结果枝,103、营养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藤本果树新型栽培支架,如猕猴桃乔化栽培、黑莓多层立体栽培支架,包括主杆、辅助固定结构、枝条分层管理结构、支撑环等部分。主杆1为可伸缩结构,方便储运;底端为第一地插71,主要用于固定。辅助固定结构由第二地插72和第三套环33构成,主要是插入土壤,起到辅助支撑、固定的作用。枝条分层管理结构由支撑环、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组成;可分2-3层,最上层可用于翌年结果枝的培养,下面1层或2层主要用于固定当年的结果枝。在主杆1的顶端设置第三通孔13,主要是在需要时可用绳索将其和其他设备连接,亦可起到加固支架的作用。本发明储运方便、简单实用、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且能妥善分层管理果树枝条,是解决目前猕猴桃乔化栽培和黑莓多层立体栽培的支架设施。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定义藤本果树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主杆1,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k个用于支撑藤本果树枝条的支撑环,k≥2,所述支撑环套设在主杆1上。
每个支撑环下方设置有至少3个用于对支撑环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杆41,对同一个支撑环进行支撑的各个第一支撑杆41围绕主杆1依次设置且相对于主杆1倾斜设置,对同一个支撑环进行支撑的各个第一支撑杆41与该支撑环形成倒锥形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一端、另一端分别与支撑环、主杆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与其对应的支撑环下方。
所述栽培支架还包括用于对第一支撑杆41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结构。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杆1为可伸缩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固定于主杆1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与主杆1的固定部分形成所述限位结构。优选地,各个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分别焊接在主杆1上,焊接部分形成所述限位结构。或者,每个支撑环下方的主杆1上对应套设有套设部,所述套设部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该套设部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主杆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与套设部连接,所述套设部、第一固定装置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所述支撑环的半径一般不大于1米,优选设置3层,即在第一方向上设置3个支撑环。
如图2所示,定义栽培支架的第一层为第一支撑环21下方位于地上的支架的部分。定义栽培支架的第二层为第一支撑环21与第二支撑环22之间的部分。定义栽培支架的第三层为第二支撑环22与第三支撑环23之间的部分。栽培支架的总高度、栽培支架的第一层、栽培支架的第二层、栽培支架的第三层、插入地下部分的栽培支架的高度分别为d、d1、d2、d3、d0。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210cm≤d≤260cm,60cm≤d1≤80cm,50cm≤d2≤60cm,50cm≤d3≤60cm,50cm≤d0≤60cm。
如图11所示,在使用本发明的栽培支架时,可将藤本果树的主干100与栽培支架的主杆1相互固定,例如通过绳带、或夹子相互捆绑。可将藤本果树的枝条按照需求分别固定在各层的支撑环上,例如通过绳带、或夹子相互捆绑,从而支撑、固定枝条,使得枝条正常伸展。如图11所示,若在第一方向上设置3个支撑环,可将第一结果枝101绑扎在第一支撑环21环上,将第二结果枝102绑扎在第二支撑环22上,将营养枝103绑扎在第三支撑环23上。在果树栽培领域,将果树主干或枝条绑扎是惯用的技术手段,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如何实施。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在所述主杆1上沿第一方向上设置的k个第一螺纹孔11以及与第一螺纹孔11配合的第一紧固件12;或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锁紧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一螺纹孔11之间的距离为da;优选地,20cm≤da≤30cm。第一紧固件12插入第一螺纹孔11后,即可在下方对套设部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套设部在第一方向上在主杆1上的位置固定。
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1中,套设部可采用套设于主杆1上的第一套环31。所述第一支撑杆41包括支撑杆杆体401和设置于支撑杆杆体401一端或两端的挂设部402。第一支撑杆41的两个挂设部402分别挂设在第一套环31和支撑环上。各个第一支撑杆4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主杆1的延伸方向共面。各个第一支撑杆41的延伸方向与主杆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相同,所述支撑环的轴线与主杆1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挂设部402可采用挂钩。
挂设部也可替换为有开口的卡口结构。例如以与支撑环连接为例,通过卡口连接支撑环,再用绳索绑扎卡口结构与支撑环的连接部即可。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支撑环之间连接有至少2个第二支撑杆42。优选地,第二支撑杆42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个支撑环铰接。第二支撑杆42可采用与第一支撑杆41相同的结构,即第二支撑杆42也包括支撑杆杆体401和设置于支撑杆杆体401一端或两端的挂设部402。第二支撑杆42的两个挂设部402分别挂设在相邻的两个支撑环上。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杆1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设绳索的第三通孔13。第三通孔可穿插绳索等,有必要时,可用绳索将果园中的部分或所有的本栽培支架串连起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串连之后更方便搭建遮阳网或避雨设施。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各个支撑环的半径均相同;或在第一方向上,各个支撑环的半径由下到上逐渐减小;或k≥3,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中部的支撑环的半径最大。当k为偶数时,中部的支撑环即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中间的两个支撑环。当k为奇数时,中部的支撑环即为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中间的一个支撑环。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杆1下部还设置有地插结构。所述地插结构包括套设在主杆1上且位于主杆1下部的第三套环33、位于所述主杆1下端的第一地插71、围绕主杆1设置且固定设置在第三套环33上的至少3个第二地插72。主杆1下部的含义是靠近主杆1下端的主杆1的部分。第一地插71向主杆1下方延伸。
所述第三套环33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三套环32的第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与主杆1为可拆卸连接。第三固定装置可参照第一固定装置进行设置,即采用螺纹孔和紧固件的形式。
第一地插71、第二地插72用于插入地面中,从而使得整个栽培支架更为稳定。第一地插71可与主杆1的下端焊接,或采用其他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各个第二地插72可包括用于插入地下的结构以及位于插入地下的结构与第三套环33之间的连接部分。
本发明中,所述藤本果树优选为猕猴桃果树或黑莓果树。本发明中,枝蔓即为枝条。
现有的猕猴桃乔化一般只有一根柱子固定主干,其它枝条任其生长,短剪整形。这种方式枝条无支撑,容易折断,树形较乱。本装置增加了第一支撑杆和支撑环,可以在起到固定支撑枝条的作用(将枝条用绳带固定在第一支撑杆41和支撑环上),增加了枝条的稳定性,并能对枝条进行分层管理。
在藤本果树生长过程中,会生长出营养枝,其第一年不会开花结果,必须在第二年新生的枝条才会正常开花结果。冬季修剪的时候有些结果枝需要更新,会被修剪掉,这时支撑环会留出很多空位,需要将上一年绑在最上层的支撑环(本实施例为第三支撑环23)上培养的营养枝条下移来补位。在本栽培支架中,可将营养枝与最上层的支撑环(本实施例为第三支撑环23)绑扎在一起,待第二年该营养枝可以结果实的时候再将其下移到位于最上层支撑环下方的支撑环(本实施例为第二支撑环22)上,此时,该营养枝即可成为结果母枝。由于生长时间较长的枝条具有硬度,如果绑扎在最上层支撑环(本实施例为第三支撑环23)上表面,则第二年时无法将该营养枝移动到下层的支撑环。因此优选地将营养枝绑扎在最上层的支撑环(本实施例为第三支撑环23)下表面上。同时,上面一层的支撑环(本实施例为第三支撑环23)也可以补充培养新的营养枝。这样就可以保证树形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申请中,由于第一支撑杆倾斜设置,因此可在藤本果树高度方向上与支撑环形成一定夹角,至少3个第一支撑杆与支撑环形成非常稳定的支撑结构,使得在风力较大时依然可以保证整个支架的稳定,而且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与主杆1之间的空隙较大,不会影响藤本果树的生长。
对于黑莓栽培,本发明的栽培支架可以将黑莓的枝条竖平面分布优化成立体分层分布。
本栽培支架的稳定性主要由第一地插71、第二地插72和支撑环三个结构负责。优选地,主杆1的总长2.5米在以上,地插入地50cm以上。有需要地插等入地固定部分可用水泥加固。该树形为分层立体型,受风面较小,不像传统的棚架、梯架以架面平面型为主,受风面大,因此防风性较传统棚架、梯架要好。
实施例2
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套设部包括圆台5、设置于圆台5侧壁上的套筒6。
套设部包括圆台5、设置于圆台5侧壁上的套筒6,所述套筒6、第一支撑杆41的数量相同。各个套筒6的延伸方向分别与圆台5的中心轴线共面。套筒6可焊接在圆台5的侧壁上。套筒6优选为圆柱形状。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圆台5顶部的半径大于圆台5底部的半径;所述圆台5上开设有与圆台5同轴的第一通孔51,所述主杆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1从而使得圆台5套设在主杆1上。第一通孔51沿圆台5的中心轴线延伸。
所述套筒6具有与套筒6同轴的第二通孔61,各个第二通孔61的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51的轴线位共面;所述套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将第二通孔61与套筒6外侧空间连通的第二螺纹孔62。第二通孔61与第一支撑杆41的尺寸相适应。第二通孔61用于令第一支撑杆41伸入其中。第二通孔61沿套筒6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二螺纹孔6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孔61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41包括支撑杆杆体401和设置于支撑杆杆体401一端的挂设部402。第一支撑杆41的挂设部40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一端,用于挂设在支撑环上。
通过将第二紧固件63插入第二螺纹孔62中,令第二紧固件63抵接位于第二螺纹孔62中的第一支撑杆41,从而固定第一支撑杆41的位置。
本发明中,圆台的含义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实施例2的其他内容可参照实施例1进行实施。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上方的第三支撑环23上方还设置有第二套环32;所述第二套环32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套环32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主杆1为可拆卸连接;第三支撑环23与所述第二套环32之间连接有至少3个弹性连接部8;各个弹性连接部8与第三支撑环23形成锥形结构。第二固定装置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第一固定装置,即采用螺纹孔和紧固件的形式。弹性连接部8可采用弹簧或拉线。
实施例3中,限位结构的套设部采用第一套环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3中的套设部也可采用实施例2中的结构。本实施例3中,可采用其他结构代替第二套环32,只要可以将各个弹性连接部8固定在一起即可。
本实施例3中,在第一方向上设置3个支撑环,即第一支撑环21、第二支撑环22、第三支撑环23。第一支撑环21与第二支撑环22之间形成第一层,第二支撑环22与第三支撑环23之间形成第二层,第三支撑环23与第二套环32之间形成第三层。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弹性连接部8,可以起到从上面提拉固定的作用,还可以培养翌年结果母枝,来年直接将其下移至弹性连接部8下方的支撑环固定即可。
如图11所示,若在第一方向上设置3个支撑环,可将第一结果枝101绑扎在第一支撑环21环上,将第二结果枝102绑扎在第二支撑环22上,将营养枝103绑扎在第三支撑环23上,可将藤本果树的主干100绑扎在栽培支架的主杆1上。枝蔓(枝条)一般都是人工绑上去的,冬季修剪时人工解开,下移再绑在支撑环上即可。
在藤本果树生长过程中,会生长出营养枝,其第一年不会开花结果,必须在第二年新生的枝条才会正常开花结果。冬季修剪的时候有些结果枝(例如绑扎在支撑环上的第一结果枝101或第二结果枝102)需要更新,会被修剪掉,这时支撑环会留出很多空位,需要将上一年绑在最上层的弹性连接部8上培养的营养枝103下移来补位。在本栽培支架中,可将营养枝103与弹性连接部8绑扎在一起,待第二年该营养枝103可以结果实的时候,再将其下移到位于最上层的支撑环(本实施例为第三支撑环23)上,此时,该营养枝103即可成为结果母枝。由于生长时间较长的枝条具有硬度,弹性连接部8仅起到提拉的作用,很方便地可以将弹性连接部8上绑扎的枝条松开后(例如解开绑绳)移到其下方的支撑环上。同时,可以在弹性连接部8上绑扎新的营养枝。这样就可以保证树形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例3的其他内容可参照实施例1进行实施。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环,即第一支撑环21和第二支撑环22。
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上方的第二支撑环22上方还设置有第二套环32;所述第二套环32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套环32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主杆1为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环22与所述第二套环32之间连接有至少3个弹性连接部8;各个弹性连接部8与第二支撑环22形成锥形结构。第二固定装置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第一固定装置,即采用螺纹孔和紧固件的形式。弹性连接部8可采用弹簧或拉线。
本实施例3中,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两个支撑环,即第一支撑环21、第二支撑环22。第一支撑环21与第二支撑环22之间形成第一层,第二支撑环22与第二套环32之间形成第二层。
实施例4的其他内容可参照实施例1进行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定义藤本果树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主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k个用于支撑藤本果树枝条的支撑环,k≥2,所述支撑环套设在主杆(1)上;
每个支撑环下方设置有至少3个用于对支撑环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杆(41),对同一个支撑环进行支撑的各个第一支撑杆(41)围绕主杆(1)依次设置且相对于主杆(1)倾斜设置,对同一个支撑环进行支撑的各个第一支撑杆(41)与该支撑环形成倒锥形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一端、另一端分别与支撑环、主杆(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与其对应的支撑环下方;
还包括用于对第一支撑杆(41)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固定于主杆(1)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与主杆(1)的固定部分形成所述限位结构;或
每个支撑环下方的主杆(1)上对应套设有套设部,所述套设部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该套设部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主杆(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与套设部连接,所述套设部、第一固定装置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设部包括圆台(5)、设置于圆台(5)侧壁上的套筒(6),所述套筒(6)、第一支撑杆(41)的数量相同,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圆台(5)顶部的半径大于圆台(5)底部的半径,所述圆台(5)上开设有与圆台(5)同轴的第一通孔(51),所述主杆(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1)从而使得圆台(5)套设在主杆(1)上,所述套筒(6)具有与套筒(6)同轴的第二通孔(61),各个第二通孔(61)的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51)的轴线共面,所述套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将第二通孔(61)与套筒(6)外侧空间连通的第二螺纹孔(62);或
所述套设部为套设于主杆(1)上的第一套环(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包括支撑杆杆体(401)和设置于支撑杆杆体(401)一端或两端的挂设部(40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在所述主杆(1)上沿第一方向上设置的k个螺纹孔(11)以及与螺纹孔(11)配合的第一紧固件(12);或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锁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上方的主杆(1)的位置与该支撑环之间连接有至少3个弹性连接部(8),各个弹性连接部(8)与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形成锥形结构;
优选地,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上方的主杆(1)上套设有第二套环(32),所述第二套环(32)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套环(32)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主杆(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8)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第二套环(3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支撑环之间连接有至少2个第二支撑杆(42)。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设绳索的第三通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支撑环的半径均相同;或
在第一方向上,各个支撑环的半径由下到上逐渐减小;或
k≥3,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中部的支撑环的半径最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藤本果树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下部还设置有地插结构;
优选地,所述地插结构包括与所述主杆(1)下端连接且向主杆(1)下方延伸的第一地插(71)、围绕主杆(1)设置且与主杆(1)连接的至少3个第二地插(72);
更优选地,所述地插结构还包括套设在主杆(1)上且位于主杆(1)下部的第三套环(33),所述第三套环(33)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三套环(33)的第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与主杆(1)为可拆卸连接,各个第二地插(72)均固定设置在第三套环(33)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93648.1A CN110384017A (zh) | 2019-08-27 | 2019-08-27 |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93648.1A CN110384017A (zh) | 2019-08-27 | 2019-08-27 |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4017A true CN110384017A (zh) | 2019-10-29 |
Family
ID=68289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93648.1A Pending CN110384017A (zh) | 2019-08-27 | 2019-08-27 |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8401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40954A (zh) * | 2021-01-05 | 2021-05-04 | 陈建设 | 一种果树栽培搭架结构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523452U (zh) * | 2013-09-06 | 2014-04-09 | 云南红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棚架 |
CN204634561U (zh) * | 2015-05-29 | 2015-09-16 |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猕猴桃盆栽的宝塔式栽培架 |
CN204653202U (zh) * | 2015-05-29 | 2015-09-23 |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猕猴桃盆栽的漏斗式栽培架 |
CN107371940A (zh) * | 2017-06-15 | 2017-11-24 |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埋土防寒地区猕猴桃的栽植方法 |
CN206698952U (zh) * | 2017-05-17 | 2017-12-05 |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 一种葡萄栽培专用y型支架 |
CN207476460U (zh) * | 2017-10-25 | 2018-06-12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种w型葡萄采光专用调整架 |
CN207476459U (zh) * | 2017-10-25 | 2018-06-12 | 四川农业大学 | 猕猴桃种植用的双层棚架 |
CN207574121U (zh) * | 2017-11-10 | 2018-07-06 | 四川农业大学 | 回字形猕猴桃生长辅助架 |
CN208821339U (zh) * | 2018-08-02 | 2019-05-07 | 重庆凯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改良的葡萄种植架 |
CN210695264U (zh) * | 2019-08-27 | 2020-06-09 | 湖南省园艺研究所 |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
-
2019
- 2019-08-27 CN CN201910793648.1A patent/CN11038401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523452U (zh) * | 2013-09-06 | 2014-04-09 | 云南红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棚架 |
CN204634561U (zh) * | 2015-05-29 | 2015-09-16 |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猕猴桃盆栽的宝塔式栽培架 |
CN204653202U (zh) * | 2015-05-29 | 2015-09-23 |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猕猴桃盆栽的漏斗式栽培架 |
CN206698952U (zh) * | 2017-05-17 | 2017-12-05 |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 一种葡萄栽培专用y型支架 |
CN107371940A (zh) * | 2017-06-15 | 2017-11-24 |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埋土防寒地区猕猴桃的栽植方法 |
CN207476460U (zh) * | 2017-10-25 | 2018-06-12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种w型葡萄采光专用调整架 |
CN207476459U (zh) * | 2017-10-25 | 2018-06-12 | 四川农业大学 | 猕猴桃种植用的双层棚架 |
CN207574121U (zh) * | 2017-11-10 | 2018-07-06 | 四川农业大学 | 回字形猕猴桃生长辅助架 |
CN208821339U (zh) * | 2018-08-02 | 2019-05-07 | 重庆凯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改良的葡萄种植架 |
CN210695264U (zh) * | 2019-08-27 | 2020-06-09 | 湖南省园艺研究所 |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40954A (zh) * | 2021-01-05 | 2021-05-04 | 陈建设 | 一种果树栽培搭架结构 |
CN112740954B (zh) * | 2021-01-05 | 2023-09-15 | 湖南省紫冠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果树栽培搭架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02103B2 (en) | Outward angled plant support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5210720B (zh) | 一种番茄专用栽培架及栽培方法 | |
CN101589682A (zh) | 一种y形造型的果树及其固定树枝的网架 | |
US9167753B2 (en) | Plant support assembly | |
CN204929849U (zh) | 用于猕猴桃果树种植的枝条牵引装置 | |
CN104770241A (zh) | 一种香蕉防倒伏支架及利用其构造的支架网 | |
US20190387692A1 (en) | Netting installation for use in tree fruit production | |
CN210695264U (zh) |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 |
CN207733324U (zh) | 一种火龙果种植架 | |
CN110384017A (zh) | 一种藤本果树栽培支架 | |
CN206713638U (zh) | 一种园林工程用支撑结构 | |
CN217608662U (zh) | 一种竹类植物移植后固定支撑架 | |
CN112514696A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火龙果种植架 | |
CN213847958U (zh) | 一种猕猴桃种植棚架 | |
CN214178255U (zh) | 一种火龙果种植用的牵引装置 | |
CN212087337U (zh) | 果树支撑装置 | |
CN108834672A (zh) | 一种蓝莓种植大棚活动骨架 | |
CN209171026U (zh) | 冷棚葡萄栽培架 | |
CN204994351U (zh) | 藤蔓植物种植架 | |
CN112715216A (zh) | 一种花盆及使用其搭设的棚架 | |
CN214178256U (zh) | 一种火龙果栽培支架 | |
CN103782866A (zh) | 一种树枝紧固装置 | |
CN205071773U (zh) | 一种番茄专用栽培架 | |
CN220897387U (zh) | 一种模块构件组合式软枣猕猴桃栽培种植架 | |
CN211090907U (zh) | 一种适用于设施或露地地爬西瓜的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