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4597B - 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74597B CN110374597B CN201910563094.6A CN201910563094A CN110374597B CN 110374597 B CN110374597 B CN 110374597B CN 201910563094 A CN201910563094 A CN 201910563094A CN 110374597 B CN110374597 B CN 1103745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ing face
- rectangular
- return air
- coal
- coal pi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878 waste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16—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18—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for brown or hard co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薄煤层开采领域,公开了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本工作面回风顺槽内,超前于工作面沿回风顺槽方向垂直方向新掘矩形回风联络巷,矩形回风联络巷之间留设矩形孤岛煤柱;工作面向前推进时,仅回采本工作面运输顺槽到刮板输送机机尾的部分煤炭,推过矩形回风联络巷后,将矩形回风联络巷兼作安全出口并支护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待工作面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后,在下一矩形孤岛煤柱靠近工作面一侧支护下一个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依次按照上述步骤开采本工作面;将本工作面的回风顺槽作为下一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对下一工作面进行开采。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工艺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煤层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开采强度的加大,优质的中厚及厚煤层所剩无几,大量的薄煤层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薄煤层是指煤层厚度小于1.3m,因其上下区段平巷的高度要满足通风、运料、行人等要求,那么高度要远大于煤层厚度,所以薄煤层上下区段平巷为半煤岩巷。但半煤岩巷开掘速度慢,且伴随着大量的矸石产生,增加了储运和洗选难度和成本,也污染了环境;孤岛煤柱留设又浪费了大量的资源,降低了资源回收率。如何能同时解决这两大问题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采用沿空留巷的方法,即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保留本工作面的回风顺槽为下一工作面使用。该方法减少了掘进量和排矸量,可以最大限度回收资源,避免煤炭的损失。沿空留巷有多种形式,现多采用完全沿空留巷和沿空掘巷的方法。但沿空留巷仍有诸多不足:
(1)安全性差。完全沿空留巷可以不留孤岛煤柱也不进行巷旁充填,该方法存在漏风和采空区瓦斯进入巷道引起瓦斯超限的问题,存在着安全隐患,即使采用矸石带充填或木垛支护等方式仍不能完全避免这一问题。
(2)成本高。为了预防上述安全隐患的发生,普遍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巷旁支护,但是存在材料和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3)工艺复杂。混凝土浇筑的方式需要等待混凝土材料胶结,所以进度慢,同时需要搅拌、管道输送、支模等工艺,工艺十分复杂。
(4)适应性差。沿空掘巷虽然可以解决以上安全问题,但是不能减少排矸量和掘进量,更重要的是难以同时满足采掘接替和掘巷时机的要求,在薄煤层开采中严重受限。
为了解决薄煤层开采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安全性差、工艺复杂、适应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尺寸设置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尺寸计算方法,以有效降低煤矿开采的成本,减少排矸量,提高矿井的安全性,降低工艺复杂度,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沿空留巷的适应性,增加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本工作面回风顺槽内,超前于工作面沿回风顺槽(6)方向垂直方向新掘矩形的回风联络巷(5),矩形回风联络巷(5)之间留设矩形的孤岛煤柱(4);
S2、工作面向前推进时,仅回采本工作面运输顺槽(1)到刮板输送机机尾的部分煤炭,靠近回风顺槽(6)部分的矩形孤岛煤柱(4)不回采,推过回风联络巷(5)后,将矩形的回风联络巷(5)兼作安全出口;工作面未推过下一回风联络巷(5)前,在孤岛煤柱(4)靠近工作面一侧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3);
S3、待工作面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后,撤回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并封闭上一回风联络巷(5);然后在下一孤岛煤柱(4)靠近工作面一侧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下一个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3);随着工作面交替推过矩形孤岛煤柱(4)和矩形回风联络巷(5),依次按照上述步骤开采本工作面;
S4、将本工作面的回风顺槽(6)作为下一工作面的回风顺槽(6),对下一工作面进行开采。
所述步骤S1中,超前于工作面两个以上的矩形孤岛煤柱新掘矩形回风联络巷。
所述步骤S1中,矩形孤岛煤柱的长度b的取值范围为:2h≤b≤8m;式中:h表示煤层厚度。
所述步骤S1中,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a与长度b满足条件:
a=[L×(b+c)]/{2×[(η×σc)/(γ×H)-k1-k2-1]×b-c};
式中:L表示回风顺槽宽度;c表示矩形孤岛煤柱间距,根据工作面所需风量来确定;γ表示上覆岩层容重;H表示上覆岩层厚度;k1表示本工作面开采应力集中系数,由实验测得;k2表示下一工作面开采应力集中系数,由实验测得;σc表示矩形孤岛煤柱破坏强度;η表示安全系数。
所述步骤S1中,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a满足条件:
a=L0-f·m-e;
式中,m为液压支架的个数,为正整数;L0为工作面煤体的斜长,e为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宽度;f表示液压支架的宽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漏风和采空区瓦斯进入巷道引起瓦斯超限的问题,提高安全性;不需要浇筑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工艺难度;能减少排矸量和掘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满足采掘接替和掘巷时机的要求,增加了沿空留巷方法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推进至矩形孤岛煤柱5下侧的工作面布置图;
图2是推进至矩形孤岛煤柱5下侧与上侧之间的工作面布置图;
图3是推进至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上侧的工作面布置图;
图4是矩形孤岛煤柱荷载分布分析图。
图中:1:运输顺槽;2:液压支架;3: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4:孤岛煤柱;5:回风联络巷;6:回风顺槽;7:本工作面;8下一工作面;11:单体支柱;12:刮板输送机;13:风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开采时在刮板输送机12机尾与回风顺槽6之间留设矩形孤岛煤柱,将本工作面回风顺槽作为下一工作面回风顺槽,即相邻两个工作面共用回风顺槽。回采时,只回采本工作面7运输顺槽到刮板输送机机尾的部分煤炭;同时在本工作面7回风顺槽6内超前与于本工作面7两个孤岛煤柱长度的距离新掘矩形回风联络巷,推过矩形回风联络巷5后,该矩形回风联络5巷兼作安全出口;工作面7未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5前,相应孤岛煤柱4工作面7侧采用单体支柱11配合铰接顶梁维护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3,待工作面7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5后,撤回单体支柱11配合铰接顶梁并封闭上一矩形回风联络巷5,回风联络巷5和孤岛煤柱4的封闭可以解决漏风和采空区瓦斯进入巷道引起瓦斯超限的问题;撤回的单体支柱11配合铰接顶梁则对下一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进行支护。随着工作面7的交替推过孤岛煤柱和矩形回风联络巷,依次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循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本工作面回风顺槽内,超前于工作面沿回风顺槽6方向垂直方向新掘矩形回风联络巷5,矩形回风联络巷5之间留设矩形孤岛煤柱4;
所述步骤S1中,超前于工作面两个以上的矩形孤岛煤柱新掘矩形回风联络巷。
S2、工作面向前推进时,仅回采本工作面运输顺槽1到刮板输送机机尾的部分煤炭,靠近回风顺槽6部分的矩形孤岛煤柱4不回采,推过矩形回风联络巷5后,将矩形回风联络巷5兼作安全出口;工作面未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5前,在矩形孤岛煤柱4靠近工作面一侧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3;
S3、待工作面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后,撤回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并封闭上一矩形回风联络巷5;然后在下一矩形孤岛煤柱4靠近工作面一侧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下一个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3;随着工作面交替推过矩形孤岛煤柱4和矩形回风联络巷5,依次按照上述步骤开采本工作面;
S4、将本工作面的回风顺槽6作为下一工作面的回风顺槽6,对下一工作面进行开采。
本实施例中,在刮板输送机12机尾与回风顺槽6之间留设一定宽度和长度的矩形孤岛煤柱的方法保留本工作面7回风顺槽6作为下一工作面8回风顺槽6。这种部分工作面留矩形煤柱的方法可以少掘进一条半煤岩巷,减少了掘进量和排矸量,同时也不用进行额外的巷旁充填,大幅降低了成本。回采时,只回采本工作面7运输顺槽到刮板输送机12机尾的部分煤炭,剩余不回采的部分作为煤柱留设下来保护下一工作面8回风顺槽6,减弱其矿压显现强度;在本工作面7回风顺槽6内超前于工作面7两个及以上矩形孤岛煤柱长度的距离新掘矩形回风联络巷,提前掘进矩形回风联络巷属平行作业,减少新掘矩形回风联络巷和工作面回采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工作面7推进速度;推过矩形回风联络巷5后,该矩形回风联络巷5兼作安全出口;工作面7未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5前,相应矩形孤岛煤柱4工作面7侧采用单体支柱11配合铰接顶梁维护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3,以保证安全;待工作面7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5后,撤回单体支柱11配合铰接顶梁并封闭上一矩形回风联络巷5,回风联络巷5和矩形孤岛煤柱4的封闭可以解决漏风和采空区瓦斯进入巷道引起瓦斯超限的问题;撤回的单体支柱11配合铰接顶梁则对下一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进行支护。随着工作面7的交替推过矩形孤岛煤柱和矩形回风联络巷,依次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循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与长度应满足以下关系:
a=[L×(b+c)]/{2×[(η×σc)/(γ×H)-k1-k2-1]×b-c}; (1)
式中:L为回风顺槽宽度;a为矩形孤岛煤柱宽度;b为矩形孤岛煤柱长度;c为矩形孤岛煤柱间距,根据工作面所需风量来确定;γ为上覆岩层容重;H为上覆岩层厚度;k1为本工作面开采应力集中系数,k1由实验测得;k2为下一工作面开采应力集中系数,k2由实验测得;σc为矩形孤岛煤柱破坏强度;η为安全系数。
进一步的,考虑通风和矩形孤岛煤柱承载问题,矩形孤岛煤柱长度b的取值范围为:
2h≤b≤8m; (2)
式中:h为煤层厚度。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是回风行人的重要巷道,需要满足一定的风量通过要求,矩形孤岛煤柱长度越短,风阻越小。则矩形孤岛煤柱长度b越短越好,一般不大于8m。但是考虑到矩形孤岛煤柱的承载能力的要求,一般矩形孤岛煤柱的长高比大于2,则煤柱承载能力显著减弱,因此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应该大于等于2倍的煤柱高度,即2h。
将(2)式代入(1)式,则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的范围:
η[L×(2×h+c)]/{2×[(η×σc)/(γ×H)-k1-k2-1]×(2×h)-c}≤a≤[L×(8+c)]/{2×[(η×σc)/(γ×H)-k1-k2-1]×8-c}; (3)
进一步的,考虑工作面斜长、液压支架数量以及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的关系,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的取值还应满足条件:
a=L0-f·m-e; (4)
式中,m为液压支架的个数,为正整数;L0为工作面煤体的斜长,e为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宽度;f表示液压支架的宽度。
因为液压支架的宽度是一定的,其宽度为1.5m和1.75m两种,其中薄及中厚煤层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宽度为1.5m,大采高支架多为1.75m。所以,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必定与工作面斜长和液压支架数量有关。另外,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处不能采用液压支架支护,只能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因此,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必须要满足公式(3)。
综合考虑矩形孤岛煤柱稳定性、工作面设备布置和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的关系,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a必须同时满足公式(3)和(4)。
实施例:
某矿主采煤层为薄煤层,厚度h=1m,上覆岩层容重γ=27kN/m3,上覆岩层厚度H=300m,本工作面长度L0=180m,本工作面开采应力集中系数k1=2,下一工作面开采应力集中系数k2=3,回风顺槽宽度L=3.5m,矩形孤岛煤柱间距c=1.5m,矩形孤岛煤柱破坏强度σc=30MPa,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宽度e=2m,安全系数η取2。
那么矩形孤岛煤柱长度b的范围为2m≤b≤8m,根据公式(3)求出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的范围1.70m≤a≤4.66m。
当液压支架数量为117架时,根据公式(3)a=L0-f·m-e=180-1.5×117-2=2.5(m),当液压支架数量为116架时,根据公式(3)a=L0-f·m-e=180-1.5×116-2=4(m),正好处于1.70m≤a≤4.66m的范围。
由于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a必须同时满足公式(3)和(4),则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可以取2.5m、4m。为保证最大经济效益,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可取2.5m。如果为保证煤柱最大程度维持稳定,则矩形孤岛煤柱宽度a可取4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本工作面回风顺槽内,在靠近本工作面一侧超前于工作面沿回风顺槽(6)方向垂直方向新掘矩形的回风联络巷(5),矩形回风联络巷(5)之间留设矩形的孤岛煤柱(4);
S2、工作面向前推进时,仅回采本工作面运输顺槽(1)到刮板输送机机尾的部分煤炭,靠近回风顺槽(6)部分的矩形孤岛煤柱(4)不回采,推过回风联络巷(5)后,将矩形的回风联络巷(5)兼作安全出口;工作面未推过下一回风联络巷(5)前,在孤岛煤柱(4)靠近工作面一侧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3);
S3、待工作面推过下一矩形回风联络巷后,撤回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并封闭上一回风联络巷(5);然后在下一孤岛煤柱(4)靠近工作面一侧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下一个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3);随着工作面交替推过矩形孤岛煤柱(4)和矩形回风联络巷(5),依次按照上述步骤开采本工作面;
S4、将本工作面的回风顺槽(6)作为下一工作面的回风顺槽(6),对下一工作面进行开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超前于工作面两个以上的矩形孤岛煤柱新掘矩形回风联络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矩形孤岛煤柱的长度b的取值范围为:2h≤b≤8m;式中:h表示煤层厚度,长度b对应的是煤柱沿回风顺槽方向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a与长度b满足条件:
a=[L×(b+c)]/{2×[(η×σc)/(γ×H)-k1-k2-1]×b-c};
式中:L表示回风顺槽宽度;c表示矩形孤岛煤柱间距,根据工作面所需风量来确定;γ表示上覆岩层容重;H表示上覆岩层厚度;k1表示本工作面开采应力集中系数,由实验测得;k2表示下一工作面开采应力集中系数,由实验测得;σc表示矩形孤岛煤柱破坏强度;η表示安全系数,其中,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a对应的是煤柱沿工作面方向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a满足条件:
a=L0-f·m-e;
式中,m为液压支架的个数,为正整数;L0为工作面煤体的斜长,e为老空区行人回风通道宽度;f表示液压支架的宽度,其中,矩形孤岛煤柱的宽度a对应的是煤柱沿工作面方向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63094.6A CN110374597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63094.6A CN110374597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74597A CN110374597A (zh) | 2019-10-25 |
CN110374597B true CN110374597B (zh) | 2021-01-29 |
Family
ID=6825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63094.6A Active CN110374597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7459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19891A (zh) * | 2019-12-18 | 2020-05-08 |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长壁开采120工法 |
CN113153301B (zh) * | 2021-06-01 | 2024-07-05 | 闫少宏 | 一种用于急倾斜煤层的水平分段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 |
CN113530545B (zh) * | 2021-08-31 | 2024-05-10 | 徐州格润矿山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孤岛工作面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开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428566C1 (ru) * | 2010-04-16 | 2011-09-10 | Анатол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ипов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пологих угольных пластов |
CN103628911A (zh) * | 2013-12-06 | 2014-03-12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综采/放工作面分段式沿空留巷方法 |
CN108005655A (zh) * | 2017-11-29 | 2018-05-0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高瓦斯突出煤层双巷布置无煤柱开采方法 |
CN207813624U (zh) * | 2017-12-13 | 2018-09-04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留小煤柱综合机械化采煤支护结构 |
-
2019
- 2019-06-26 CN CN201910563094.6A patent/CN1103745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428566C1 (ru) * | 2010-04-16 | 2011-09-10 | Анатол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ипов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пологих угольных пластов |
CN103628911A (zh) * | 2013-12-06 | 2014-03-12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综采/放工作面分段式沿空留巷方法 |
CN108005655A (zh) * | 2017-11-29 | 2018-05-0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高瓦斯突出煤层双巷布置无煤柱开采方法 |
CN207813624U (zh) * | 2017-12-13 | 2018-09-04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留小煤柱综合机械化采煤支护结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偏"W"通风小煤柱联络巷优化设计;张瀚等;《煤矿安全》;20130930(第09期);第156-15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74597A (zh) | 2019-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74597B (zh) | 薄煤层工作面部分开采留巷的矩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 | |
CN104018837B (zh) | 一种处理卧底矸石的间隔充填沿空留巷方法 | |
CN104100270B (zh) | 一种缓倾斜矿脉无轨开采方法 | |
CN102852550B (zh) | 一种无煤柱半原位沿空留巷方法 | |
CN107882566A (zh) | 一种不影响采煤工序的沿空留巷方法 | |
CN113738367B (zh) | 一种复杂破碎急倾斜薄矿脉分段崩矿下向充填采矿法 | |
CN103628878B (zh) | 破碎围岩矿体下向进路分层无分段巷道充填采矿方法 | |
CN104895566A (zh) | 一种残矿回收采矿法 | |
CN105804748B (zh) | 一种露天运输系统下分区开采挂帮矿的方法 | |
CN105863641A (zh) | 中厚缓倾斜破碎矿体矿房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 |
CN110410076B (zh) | 一种用于老房柱采空区遗留煤柱回收的充填开采方法 | |
CN103104260B (zh) | 复杂地质条件下综—机对拉面采煤方法 | |
CN108979638B (zh) | 采煤巷道楔形再生墙与单腿棚梁复合沿空留巷方法 | |
CN102392643A (zh) | 一种建筑物下充填开采回收煤柱的方法 | |
CN109538210A (zh) | 一种高瓦斯三软极不稳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方法 | |
CN101775991A (zh) | 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大缩量支架支护方法 | |
CN107387083A (zh) | 一种利用矸石支撑的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构筑方法 | |
CN102587933A (zh) | 一种采用预制墙体的沿空留巷方法 | |
CN113756812A (zh) | 一种分区开采的露天矿端帮压煤回收方法 | |
CN103557001B (zh) | 一种低段高无底柱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 |
CN110295903B (zh) | 薄煤层工作面留巷的平行四边形孤岛煤柱设置方法 | |
CN104612692B (zh) | 分段崩矿底部结构跟随形成连续充填采矿法 | |
CN103089298B (zh) | 一种构筑侧向多列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的结构及方法 | |
CN112112672A (zh) | 基于矸石水泥基材料的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构筑方法 | |
CN104500071B (zh) | 煤层开采避开动压影响的沿空留巷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