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1843B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61843B CN110361843B CN201910581793.3A CN201910581793A CN110361843B CN 110361843 B CN110361843 B CN 110361843B CN 201910581793 A CN201910581793 A CN 201910581793A CN 110361843 B CN110361843 B CN 1103618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e
- optical lens
- lens element
- tt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该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系统总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00≤f1/f≤7.00;1.20≤R1/R2≤2.50;‑5.00≤R3/R4≤‑3.00;0.01≤R5/R6≤0.10。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大光圈、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镜结构。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常见的五片式透镜虽然已经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但是其光焦度、透镜间距和透镜形状设置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透镜结构在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无法满足大光圈、长焦距、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大光圈、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系统总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5.00≤f1/f≤7.00;
1.20≤R1/R2≤2.50;
-5.00≤R3/R4≤-3.00;
0.01≤R5/R6≤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0≤f2/f≤1.50。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40≤f3/f≤-1.20。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18≤(R1+R2)/(R1-R2)≤15.16;
0.04≤d1/TTL≤0.14。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25≤(R3+R4)/(R3-R4)≤1.00;
0.06≤d3/TTL≤0.21。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44≤(R5+R6)/(R5-R6)≤-0.68;
0.03≤d5/TTL≤0.09。
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24≤f4/f≤0.96;
0.54≤(R7+R8)/(R7-R8)≤1.76;
0.06≤d7/TTL≤0.24。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以及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53≤f5/f≤-0.39;
0.73≤(R9+R10)/(R9-R10)≤2.54;
0.05≤d9/TTL≤0.14。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为IH,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H≤1.72。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数为Fno,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Fno≤2.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光学性能,且大光圈、广角化、超薄化的特性,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实施方式二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实施方式三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请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五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光圈S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第五透镜L5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系统总焦距为f,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00≤f1/f≤7.0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系统总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光学系统性能。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20≤R1/R2≤2.5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形状,在条件式规定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00≤R3/R4≤-3.00;规定了第二透镜L2两个表面曲率半径的比值,在条件范围内有利于镜片加工。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01≤R5/R6≤0.10;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条件式规定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00≤f2/f≤1.50;规定了第二透镜L2焦距与系统焦距的比值,可有效分配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对光学系统的像差进行校正,进而提升成像品质。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40≤f3/f≤-1.20;规定了第三透镜L3焦距与系统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
定义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18≤(R1+R2)/(R1-R2)≤15.1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L1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1/TTL≤0.14,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25≤(R3+R4)/(R3-R4)≤1.00,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06≤d3/TTL≤0.21,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以及所述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2.44≤(R5+R6)/(R5-R6)≤-0.68,规定了第三透镜的形状,在条件式规定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5/TTL≤0.0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系统总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0.24≤f4/f≤0.96,规定了第四透镜焦距与系统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光学系统性能。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54≤(R7+R8)/(R7-R8)≤1.76;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条件式规定范围内,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06≤d7/TTL≤0.24,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1.53≤f5/f≤-0.39;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镜头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以及所述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73≤(R9+R10)/(R9-R10)≤2.54。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化、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05≤d9/TTL≤0.14,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进一步的,TTL为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IH为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1.72,有利于实现超薄化;Fno为焦数,也即有效焦距与入射瞳孔径的比值,满足下列关系式:Fno≤2.45,有利于实现大光圈,使得成像性能好;即当满足上述关系,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实现了在具有良好光学成像性能的同时,还能满足大光圈、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根据该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1: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2: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与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2: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是非球面系数。
y=(x2/R)/[1+{1-(k+1)(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A18x18+A20x20 (1)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表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表4】
驻点个数 | 驻点位置1 | |
P1R1 | 1 | 0.555 |
P1R2 | 1 | 0.645 |
P2R1 | 1 | 0.365 |
P2R2 | 0 | 0 |
P3R1 | 0 | 0 |
P3R2 | 1 | 0.835 |
P4R1 | 0 | 0 |
P4R2 | 0 | 0 |
P5R1 | 1 | 0.525 |
P5R2 | 1 | 1.105 |
图2示出了波长为436nm、486nm、546nm、588nm和65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示意图,图3示出了波长为436nm、486nm、546nm、588nm和65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后出现的表13示出各实施方式一、二、三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0.808mm,全视场像高为2.28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100.00°,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大光圈、广角化、超薄化,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结构形式请参图5所示,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5】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6】
表7、表8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7】
反曲点个数 | 反曲点位置1 | 反曲点位置2 | |
P1R1 | 2 | 0.315 | 1.475 |
P1R2 | 2 | 0.425 | 1.295 |
P2R1 | 1 | 0.225 | 0 |
P2R2 | 0 | 0 | 0 |
P3R1 | 1 | 0.595 | 0 |
P3R2 | 1 | 0.715 | 0 |
P4R1 | 2 | 0.455 | 0.625 |
P4R2 | 2 | 0.575 | 1.045 |
P5R1 | 2 | 0.335 | 1.125 |
P5R2 | 2 | 0.415 | 1.825 |
【表8】
图6示出了波长为436nm、486nm、546nm、588nm和65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示意图,图7示出了波长为436nm、486nm、546nm、588nm和65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如表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0.808mm,全视场像高为2.28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100.00°,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广角化、超薄化,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结构形式请参图9所示,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9】
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0】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1】
【表12】
驻点个数 | 驻点位置1 | 驻点位置2 | |
P1R1 | 1 | 0.975 | 0 |
P1R2 | 1 | 0.915 | 0 |
P2R1 | 1 | 0.415 | 0 |
P2R2 | 0 | 0 | 0 |
P3R1 | 0 | 0 | 0 |
P3R2 | 1 | 0.705 | 0 |
P4R1 | 2 | 0.385 | 0.825 |
P4R2 | 2 | 0.865 | 0.935 |
P5R1 | 1 | 0.545 | 0 |
P5R2 | 1 | 1.025 | 0 |
图10示出了波长为436nm、486nm、546nm、588nm和65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示意图,图11示出了波长为436nm、486nm、546nm、588nm和65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以下表13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0.808mm,全视场像高为2.28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100.00°,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广角化、超薄化,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表13】
参数及条件式 | 实施方式1 | 实施方式2 | 实施方式3 |
f | 1.955 | 1.955 | 1.955 |
f1 | 12.130 | 9.834 | 13.646 |
f2 | 2.524 | 2.913 | 1.965 |
f3 | -2.563 | -2.717 | -2.365 |
f4 | 0.953 | 0.986 | 1.254 |
f5 | -1.136 | -1.222 | -1.493 |
f12 | 2.167 | 2.366 | 1.727 |
f1/f | 6.21 | 5.03 | 6.98 |
R1/R2 | 1.79 | 2.48 | 1.22 |
R3/R4 | -3.95 | -4.99 | -3.01 |
R5/R6 | 0.03 | 0.01 | 0.10 |
Fno | 2.42 | 2.42 | 2.42 |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系统总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为IH,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数为Fno,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5.00≤f1/f≤7.00;
1.20≤R1/R2≤2.50;
-5.00≤R3/R4≤-3.00;
0.01≤R5/R6≤0.10;
TTL/IH≤1.72;
Fno≤2.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0≤f2/f≤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40≤f3/f≤-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18≤(R1+R2)/(R1-R2)≤15.16;
0.04≤d1/TTL≤0.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25≤(R3+R4)/(R3-R4)≤1.00;
0.06≤d3/TTL≤0.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44≤(R5+R6)/(R5-R6)≤-0.68;
0.03≤d5/TTL≤0.0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24≤f4/f≤0.96;
0.54≤(R7+R8)/(R7-R8)≤1.76;
0.06≤d7/TTL≤0.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以及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53≤f5/f≤-0.39;
0.73≤(R9+R10)/(R9-R10)≤2.54;
0.05≤d9/TTL≤0.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81793.3A CN110361843B (zh) | 2019-06-30 | 2019-06-30 | 摄像光学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81793.3A CN110361843B (zh) | 2019-06-30 | 2019-06-30 | 摄像光学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61843A CN110361843A (zh) | 2019-10-22 |
CN110361843B true CN110361843B (zh) | 2021-10-19 |
Family
ID=68217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81793.3A Active CN110361843B (zh) | 2019-06-30 | 2019-06-30 | 摄像光学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618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4743B (zh) * | 2020-07-22 | 2021-03-09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299444U (zh) * | 2013-04-22 | 2013-11-20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广角五片式成像镜头组 |
CN103472568A (zh) * | 2012-06-05 | 2013-12-2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 |
CN105319675A (zh) * | 2014-05-26 | 2016-02-10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
TWI536041B (zh) * | 2015-05-12 | 2016-06-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98682B2 (ja) * | 2008-07-24 | 2013-09-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
2019
- 2019-06-30 CN CN201910581793.3A patent/CN1103618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2568A (zh) * | 2012-06-05 | 2013-12-2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 |
CN203299444U (zh) * | 2013-04-22 | 2013-11-20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广角五片式成像镜头组 |
CN105319675A (zh) * | 2014-05-26 | 2016-02-10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
TWI536041B (zh) * | 2015-05-12 | 2016-06-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61843A (zh) | 2019-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9731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9731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33590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12737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6184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59686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21410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59644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12736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61841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9882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6184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61840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8846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9881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737076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2140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8846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98821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21411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14221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6200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9881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97316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62007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8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Applicant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