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1566B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31566B CN110331566B CN201910499211.7A CN201910499211A CN110331566B CN 110331566 B CN110331566 B CN 110331566B CN 201910499211 A CN201910499211 A CN 201910499211A CN 110331566 B CN110331566 B CN 1103315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auxiliary heat
- water
- evaporator
- dry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加热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风机,以及蒸发器、辅助换热器、集水容器和水泵,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辅助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动路径;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蒸发器时,所述蒸发器从所述气流吸收热量,降低所述气流的温度,使所述气流中包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所述集水容器收集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集水容器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辅助换热器连接,且所述水泵驱动所述集水容器中的冷凝水进入所述辅助换热器中;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辅助换热器时,所述辅助换热器中的冷凝水从所述气流中吸收热量,降低所述气流的温度。
Description
本文件是针对申请号为201510047971.6的专利文件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热泵的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洗衣干衣机或干衣机的烘干系统一般包括电加热水冷凝烘干系统、电加热风冷凝烘干系统、以及蒸发器冷凝结合冷凝器加热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等几个种类。相对于前两种烘干系统,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相对较为节能,市场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的核心部件是热泵系统,其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部件,制冷剂在这些部件构成的热交换循环中循环流动,并可以在冷凝器与低温蒸发器中分别与外界交换热量。另外热泵加热烘干系统一般还包括用来容纳待干燥的物料(例如湿的衣物)的干燥筒,以及用来驱动空气流动的风机。使用时,风机驱动空气流动而形成用来干燥物料的气流,该气流先通过冷凝器,被冷凝器加热升温后进入干燥筒中吸收物料中的水分。吸收水分后,气流的湿度增加,然后流过蒸发器,其温度被蒸发器降低,而气流中携带的水蒸气也因为温度降低而凝结成冷凝水,导致气流的湿度降低。该冷凝水通过排水机构排出,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湿的气流再次进入冷凝器升温,变成高温低湿的气流后重新进入干燥筒里吸湿,如此循环下去,直至干燥筒中物料的湿度降低到预定的要求。
在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的上述工作过程中,除了蒸发器可以提供降温作用之外,在蒸发器的降温作用下形成的冷凝水的温度一般为20-30℃,相对于从干燥筒中出来的高湿度气流而言温度很低,若将这部分冷凝水用来对从干燥筒中出来的气流进行辅助的降温作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然而,在现有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中,这部分冷凝水通常都被直接排掉,没有被加以利用。也就是说,现有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一般存在着冷量浪费的问题,这样可能会增加蒸发器的工作负荷,同时也消耗更多的电力。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系统,其能够对其中形成的冷凝水的冷量进行回收利用。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与上述烘干系统相应的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烘干系统,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风机;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蒸发器、辅助换热器、集水容器和水泵,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辅助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动路径;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蒸发器时,所述蒸发器从所述气流吸收热量,降低所述气流的温度,使所述气流中包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所述集水容器收集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集水容器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辅助换热器连接,且所述水泵驱动所述集水容器中的冷凝水进入所述辅助换热器中;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辅助换热器时,所述辅助换热器中的冷凝水从所述气流中吸收热量,降低所述气流的温度。
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供所述气流流通的风道,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辅助换热器都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壳体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对应,或者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和所述辅助换热器的位置对应,所述集水容器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下方;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或者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和在所述气流的温度被所述辅助换热器降低时由所述气流中包含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出水口落入所述集水容器中。
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机的高压侧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到所述蒸发器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低压侧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冷凝器也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冷凝器时,所述冷凝器对所述气流加热,升高所述气流的温度。
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也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过滤装置、辅助换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沿着从所述风道的入口到所述风道的出口的方向依次排列在所述风道中。
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阀门结构,所述阀门结构为单向阀,所述集水容器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单向阀允许流体从所述集水容器流入所述辅助换热器,但阻止流体从所述辅助换热器回流到所述集水容器中。
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阀门结构,所述阀门结构包括主管、旁通管、单向阀和电子阀,所述集水容器通过所述主管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主管内,允许流体通过所述主管从所述集水容器流入所述辅助换热器,但阻止流体通过所述主管从所述辅助换热器回流到所述集水容器中;所述旁通管两端均与所述主管连通,而且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在所述主管内部形成的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电子阀设置于所述旁通管内,控制所述旁通管的关闭和导通。
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入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出口的高度,且所述水泵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所述集水容器中的冷凝水总量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所述水泵经由所述辅助换热器对所述集水容器内的冷凝水进行抽吸,从而驱动所述集水容器内的冷凝水进入所述辅助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被关闭,且所述辅助换热器内的冷凝水总量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所述水泵对所述辅助换热器内的冷凝水进行抽吸,排出所述辅助换热器内的冷凝水。
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待烘干的物料的干燥筒,所述干燥筒设置在所述气流的循环路径上,所述气流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干燥筒,对所述干燥筒中的物料进行烘干;所述干燥筒与所述风道的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从所述干燥筒中排出的气流由所述风道的入口进入所述风道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使用上述的烘干系统,且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所述风机,产生气流对待烘干的物料进行烘干,使所述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所述气流成为包含所述水蒸气的高湿度气流;
将所述高湿度气流导入所述风道,使其通过所述辅助换热器和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在所述高湿度气流通过所述蒸发器时,使用所述蒸发器对其降温,使所述高湿度气流包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并将所述冷凝水收集到所述集水容器中;
在所述集水容器中的冷凝水总量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时,使用所述水泵将所述冷凝水吸入辅助换热器中;
当被导入所述风道的所述高湿度气流通过该辅助换热器时,利用所述辅助换热器中的冷凝水吸收所述高湿度气流的热量,降低所述高湿度气流的温度,使所述高湿度气流中包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物料的湿度降低到预设的湿度阈值以下时,关闭所述风机;
控制所述电子阀打开,使所述辅助换热器中的冷凝水从所述旁通管排空。
本发明揭示的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将蒸发器产生的温度较低的冷凝水输送到增设的换热器中,用于对干燥筒中排出的高湿度的气流进行降温。这样一方面可以对用于干燥物料的气流进行更彻底的降温除湿处理,另一方面也对冷凝水的冷量进行了回收利用,使得烘干系统更加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中的辅助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的辅助阀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辅助阀门结构在冷凝水流入换热器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辅助阀门结构在冷凝水从换热器中排出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烘干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烘干系统为采用蒸发器冷凝结合冷凝器加热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过滤装置5、集水容器6、水泵7、风机8、干燥筒9、水箱10及辅助换热器11。
干燥筒9用于容纳需要进行干燥的物料,例如湿的衣物。干燥筒9设有进风口(图未示)和出风口(图未示),高温低湿的空气可以从干燥筒9的进风口吹入干燥筒9内部(如图中箭头A1所示),对干燥筒9中的物料进行烘干,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而携带有从物料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的高温高湿空气从干燥筒9的出风口排出(如图中箭头A2所示)。过滤装置5、辅助换热器11、蒸发器4、冷凝器2都安装在一壳体A内,构成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的空气循环处理单元,用于对从干燥筒9的出风口中排出的气流进行循环处理;该壳体A也设有进风口(图未示)和出风口(图未示),且该壳体A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C。该壳体的进风口与干燥筒9的出风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过滤装置5、辅助换热器11、蒸发器4、冷凝器2沿着从壳体A的进风口(即风道C的入口)逐渐接近壳体A的出风口(即风道C的出口)的方向依次地排列在风道C中,使得进入壳体A的进风口的空气可以依次地通过过滤装置5、辅助换热器11、蒸发器4、冷凝器2而受到循环处理,然后再从壳体A的出风口排出。风机8安装在壳体A的出风口(即风道C的出口处)和干燥筒9的进风口之间,可以驱动空气形成气流,将气流吹入干燥筒9,并将经过空气循环处理单元的循环处理的气流重新吹入干燥筒9,从而使气流在干燥筒9和空气循环处理单元中循环地流动。相对于风机8而言,上述空气循环处理单元的各个部件是依照过滤装置5、辅助换热器11、蒸发器4、冷凝器2的顺序,由远及近地排列在风机8的进风路径上;也就是说,空气在被风机8吸入之前,首先要依次地流过过滤装置5、辅助换热器11、蒸发器4、冷凝器2。
另外,压缩机1、冷凝器2还与节流装置3、蒸发器4、以及充注在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及蒸发器4中的呈现流体状态的制冷剂(图未示)一起构成该烘干系统的热泵系统。其中压缩机1的高压侧出口与冷凝器2的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冷凝器2的出口通过节流装置3连接到蒸发器4的入口,蒸发器4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低压侧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从而形成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工作时,流体状态的(例如气态、液态或气液两相的)的制冷剂在压缩机1中被压缩后,从压缩机1输送到冷凝器2,并依次流过冷凝器2、节流装置3和蒸发器4,再从蒸发器4重新流入压缩机1,如此循环流动。根据现有的制冷原理,制冷剂每次流过冷凝器2时都可以向冷凝器2的外部散热,每次流过蒸发器4时则都可以从蒸发器4的外部环境中吸收热量。节流装置3可以是毛细管、机械式节流器、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节流电磁阀等各种类型。
集水容器6设置在蒸发器4下方,其作用是在高湿度的气流通过蒸发器4,气流中携带的水蒸气因为蒸发器4的吸热作用而凝结成冷凝水时,将从蒸发器4上落下的冷凝水收集起来。为了更加便利地达到这一目的,本实施方式中壳体A上对应于蒸发器4的至少部分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口B,集水容器6承接在出水口B下方,当蒸发器4上有冷凝水的水珠形成时,水珠就会在重力作用下自行落入集水容器6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集水容器6同时也设置在辅助换热器11的下方。集水容器6通过管道61和辅助换热器11的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辅助换热器11的出口通过管道71和水泵7的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水泵7的出口通过管道72和水箱10连通。请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的辅助换热器11的形状为蛇形扁管,其一端被设置为入口,与管道61连接;其另一端被设置为出口,与管道71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辅助换热器11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只要它能够和从过滤装置5流向蒸发器4的气流之间产生足够的换热效果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用的便利,在对该热泵加热烘干系统进行装配时,优选地,使辅助换热器11的入口的高度低于出口的高度,且管道61整体置于辅助换热器11的入口下方。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被使用时,制冷剂在上述的热泵系统中循环流动,并且在流过冷凝器2时散热,流过蒸发器4时吸热。风机8带动空气在干燥筒9和上述的空气循环处理单元中循环流动。当气流经过蒸发器4时,其温度被蒸发器4降低,气流中携带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落入集水容器6中,这样就可以对气流进行除湿。经过除湿的气流流过冷凝器2,被冷凝器2加温,然后风机8将高温低湿的气流吹入干燥筒9,对干燥筒9中容纳的物料例如湿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在烘干处理过程中,物料中的水分被蒸发到空气中。携带水蒸气的气流从干燥筒9中排出,然后重新进入空气循环处理单元中,首先经过过滤装置5的过滤以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继而流过辅助换热器11,之后再次流过蒸发器4和冷凝器2,以便进行除湿和加温,从而再次形成高温低湿的气流,被风机8吹入干燥筒9而进行下一轮的烘干处理,如此循环,直到干燥筒9中的物料湿度符合要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总量达到预定的第一阈值时(例如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的水位达到一个预定的高度时),水泵7被启动,驱动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通过管道61、辅助换热器11、管道71及管道72排入水箱10中,防止冷凝水的总量超出集水容器6的容积。在冷凝水从辅助换热器11中流过时,由于冷凝水的温度通常只有20-30℃,相比于从干燥筒9中排出的高湿度气流而言温度明显较低,因此当气流从辅助换热器11的间隙中通过时,冷凝水可以从气流中吸收热量,从而在气流到达蒸发器4之前,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气流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气流中携带的部分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这样,气流在到达冷凝器2之前可以受到分别由辅助换热器11和蒸发器4进行的两次降温除湿处理,与现有技术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相比除湿效果更好;另一方面,蒸发器4形成的冷凝水的剩余冷量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有利于节约能源。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集水容器6同时设置在蒸发器4和辅助换热器11的下方,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出水口B的尺寸,使得辅助换热器11上形成的冷凝水也可以通过出水口B落到集水容器6中,从而被收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能采用其他的收集部件来收集辅助换热器11上形成的冷凝水。
另外,为了防止烘干系统不工作时,过多的冷凝水滞留在辅助换热器11中而造成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等不良影响,当风机8关闭后,可以继续用水泵7对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进行抽吸,使得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完全被抽吸干净,辅助换热器11中的全部或大部分冷凝水也被排出,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现有的监测手段例如水位传感器测量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总量,若是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总量达到预定的第二阈值(例如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的水位达到一个预定的高度时),就使用水泵7从辅助换热器11中抽吸冷凝水(可以理解,此时其实是通过辅助换热器11抽吸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直到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总量降到预定的第二阈值以下。可以理解,此时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完全被抽吸干净,辅助换热器11中的全部或大部分冷凝水也被排出,可以有效地保持烘干系统的卫生。
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烘干系统,其大部分特征均可参照上述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与上述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的区别则在于,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还包括阀门结构12。该阀门结构12为单向阀,设置在连接于集水容器6和辅助换热器11之间的管道61中,其允许流体如冷凝水在水泵7的驱动下从集水容器6流入辅助换热器11,但阻止流体从辅助换热器11回流到集水容器6中。这样,当冷凝水被水泵7抽吸到辅助换热器11中后,即使水泵7暂时停止工作,辅助阀门结构12也可以确保辅助换热器11中仍然留有冷凝水,可以继续对流过辅助换热器11的气流进行降温。如此就可以使得水泵7无需在辅助换热器11的工作期间一直保持运转,有利于节约能源及设备的维护。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烘干系统,其大部分特征均可参照上述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与上述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的区别则在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采用另一种阀门结构120代替了上述的阀门结构12。由于该烘干系统的其他特征都可以参照上述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因此图4至图6没有显示出该烘干系统的全部结构,仅显示出了其阀门结构120的具体结构特征。
阀门结构120包括主管120a和旁通管120b。本实施方式中,将集水容器6和辅助换热器11连通的管道61包括两个相互分离的管段,其中一个管段与集水容器6连通,另一个管段与辅助换热器11连通,而主管120a连接在这两个管段之间,使这两个管段通过主管120a相互连通。主管道120a内部设有单向阀123,该单向阀123的结构可以和上述的单向阀12相似。旁通管120b的两端都与主管120a连通,而且旁通管120b的两端在主管120a内部形成的开口分别位于单向阀123的入口侧和出口侧。这样,主管120a和旁通管120b可以被视为是并联在集水容器6和辅助换热器11之间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直接使用管道61的一部分充当主管120a。旁通管120b中设有电子阀,该电子阀可以是现有的电子膨胀阀,包括固定地安装在旁通管道120b内的阀体121和相对于阀体121可动的阀芯122,阀体121具有流体通道,而阀芯122相对于阀体121的移动可以将该流体通道堵住或打开,亦即将电子阀关闭或打开。该电子阀的具体结构特征和控制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此处无需赘述。
在使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对其干燥筒9中的物料进行烘干处理时,其中的电子阀保持常闭状态(即阀芯122保持在堵住阀体121的流体通道的位置),而单向阀123的使用方法和上述的单向阀12相似,即允许流体从集水容器6流入辅助换热器11,但阻止流体从辅助换热器11回流到集水容器6。此时,该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可以与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完全一致。在该烘干系统完成对干燥筒9内物料的干燥处理后,可以先关闭风机8与水泵7,然后操纵电子阀打开(即操纵阀芯122朝远离阀体121的方向移动,使阀芯122不再堵住阀体121的流体通道)。这时,由于辅助换热器11的入口的高度低于出口的高度,而管道61整体置于辅助换热器11的入口下方,因此辅助换热器11中存留的冷凝水会在重力作用下从辅助换热器11的入口逆流出来,并通过旁通管120b流入集水容器6中。这样就可以在该烘干系统未被使用时将辅助换热器11中的存水排出,防止这部分存水在烘干系统内部滋生细菌及产生异味。可以理解,排出辅助换热器11中的存水时也可以采用水泵等设备提供排水动力,这样就不必一定要将辅助换热器11的入口的高度设置成低于辅助换热器11的出口的高度。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可以通过上述的任意一个烘干系统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来完成。作为示例,此处对本发明的一个使用方法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各个步骤:
S1:选择上述的任意一个烘干系统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在该烘干系统的干燥筒9中放入待烘干的物料,例如湿的衣物;
S2:启动风机8,产生通过干燥筒9的气流,对物料进行烘干,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高湿度气流从干燥筒9中排出;
S3:启动压缩机1,依照现有方法驱动制冷剂在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及蒸发器4中循环流动,并且在流过冷凝器2时散热,流过蒸发器3时吸热;
S4:将高湿度气流导入风道C,使其依次通过过滤装置5、辅助换热器11、蒸发器4和冷凝器2;当该高湿度气流通过蒸发器4时,其温度被蒸发器4降低,使该高湿度气流包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该冷凝水通过出水口B落入集水容器6中,同时气流的湿度被降低;通过蒸发器4后的低湿度气流接下来在通过冷凝器2时被加热,成为高温低湿气流;
S5:使用风机8将上述高温低湿气流重新导入干燥筒9对物料进行烘干,从而形成气流循环;
S6:在所述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总量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时(例如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的水位达到一个预定的高度时),启动水泵7经由所述辅助换热器11对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进行抽吸,将冷凝水吸入辅助换热器11中;
S7:当被导入风道C的高湿度气流通过该辅助换热器11时,该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吸收该高湿度气流的热量,降低该高湿度气流的温度,使得该高湿度气流的部分水蒸气在辅助换热器11的降温作用下凝结成冷凝水,从而在该高湿度气流到达蒸发器4之前,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高湿度气流的湿度;
S8:在所述物料的湿度满足预设的要求(例如降低到预设的湿度阈值以下)之后,关闭风机8,从干燥筒9中取出物料;
S9:所述风机8关闭后,若是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总量达到预定的第二阈值(例如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的水位达到一个预定的高度时),使用水泵7从辅助换热器11中抽吸冷凝水(可以理解,此时其实是通过辅助换热器11抽吸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直到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总量降到预定的第二阈值以下。可以理解,此时集水容器6中的冷凝水完全被抽吸干净,辅助换热器11中的全部或大部分冷凝水也被排出,可以有效地保持烘干系统的卫生。
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和S3的顺序是可以对调的,而所述步骤S6也并非一定要在步骤S5之后执行,只要冷凝水总量超过预设阈值就可以立即开始。
在另一个方法实施方式中,选用的是上述第三个烘干系统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该方法实施方式提供的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与上述的第一种方法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S1-S8,但是用以下的步骤S10代替了上述第一种方法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9:
S10:风机8关闭后,控制烘干系统的电子阀打开,使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从旁通管120b回流到集水容器6中,从而将辅助换热器11中的冷凝水排空。
显然,该方法实施方式在步骤S10中提供的排水操作方法比上述的第一种方法实施方式在步骤S9提供的排水操作方法更加便利。
本发明揭示的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将蒸发器产生的温度较低的冷凝水输送到增设的换热器中,用于对干燥筒中排出的高湿度的气流进行降温。这样一方面可以对用于干燥物料的气流进行更彻底的降温除湿处理,另一方面也对冷凝水的冷量进行了回收利用,使得烘干系统更加高效、节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以上关于“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描述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烘干系统,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蒸发器、辅助换热器、集水容器和水泵,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辅助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动路径;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蒸发器时,所述蒸发器从所述气流吸收热量,降低所述气流的温度,使所述气流中包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所述集水容器收集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集水容器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辅助换热器连接,且所述水泵驱动所述集水容器中的冷凝水进入所述辅助换热器中;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辅助换热器时,所述辅助换热器中的冷凝水从所述气流中吸收热量,降低所述气流的温度;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阀门结构,所述阀门结构为单向阀,所述集水容器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单向阀允许流体从所述集水容器流入所述辅助换热器,但阻止流体从所述辅助换热器回流到所述集水容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供所述气流流通的风道,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辅助换热器都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壳体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对应,或者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和所述辅助换热器的位置对应,所述集水容器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下方;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或者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和在所述气流的温度被所述辅助换热器降低时由所述气流中包含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出水口落入所述集水容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机的高压侧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到所述蒸发器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低压侧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冷凝器也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冷凝器时,所述冷凝器对所述气流加热,升高所述气流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也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过滤装置、辅助换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沿着从所述风道的入口到所述风道的出口的方向依次排列在所述风道中。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入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出口的高度,且所述水泵与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所述集水容器中的冷凝水总量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所述水泵经由所述辅助换热器对所述集水容器内的冷凝水进行抽吸,从而驱动所述集水容器内的冷凝水进入所述辅助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被关闭,且所述辅助换热器内的冷凝水总量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所述水泵对所述辅助换热器内的冷凝水进行抽吸,排出所述辅助换热器内的冷凝水。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待烘干的物料的干燥筒,所述干燥筒设置在所述气流的循环路径上,所述气流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干燥筒,对所述干燥筒中的物料进行烘干;所述干燥筒与所述风道的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从所述干燥筒中排出的气流由所述风道的入口进入所述风道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供所述气流流通的风道,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待烘干的物料的干燥筒,所述干燥筒设置在所述气流的循环路径上,所述气流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干燥筒,对所述干燥筒中的物料进行烘干;所述干燥筒与所述风道的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从所述干燥筒中排出的气流由所述风道的入口进入所述风道内。
8.一种烘干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供所述气流流通的风道,且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所述风机,产生气流对待烘干的物料进行烘干,使所述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所述气流成为包含所述水蒸气的高湿度气流;
将所述高湿度气流导入所述风道,使其通过所述辅助换热器和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在所述高湿度气流通过所述蒸发器时,使用所述蒸发器对其降温,使所述高湿度气流包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并将所述冷凝水收集到所述集水容器中;
在所述集水容器中的冷凝水总量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时,使用所述水泵将所述冷凝水吸入辅助换热器中;
当被导入所述风道的所述高湿度气流通过该辅助换热器时,利用所述辅助换热器中的冷凝水吸收所述高湿度气流的热量,降低所述高湿度气流的温度,使所述高湿度气流中包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99211.7A CN110331566B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99211.7A CN110331566B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201510047971.6A CN105986446B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47971.6A Division CN105986446B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31566A CN110331566A (zh) | 2019-10-15 |
CN110331566B true CN110331566B (zh) | 2021-03-19 |
Family
ID=5703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99211.7A Active CN110331566B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201510047971.6A Active CN105986446B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47971.6A Active CN105986446B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3315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64770A (zh) * | 2016-10-20 | 2018-04-27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储水盒、其判断系统、其判断方法及干衣机 |
CN107218790A (zh) * | 2017-07-19 | 2017-09-29 | 深圳市捷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除湿干燥装置 |
CN108103749B (zh) * | 2017-11-15 | 2024-03-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洗衣机热泵系统、洗干一体洗衣机和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
US10774463B2 (en) | 2018-03-14 | 2020-09-15 |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 Dryer appliance |
CN109307388B (zh) * | 2018-10-17 | 2024-03-26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接水盘及包括该接水盘的热泵干燥机 |
CN109307403A (zh) * | 2018-10-22 | 2019-02-05 | 广东芬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闭式烘干系统以及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 |
CN110670325B (zh) * | 2019-10-15 | 2022-03-11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
CN213772594U (zh) * | 2020-10-16 | 2021-07-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烘干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衣物处理设备 |
CN112323341A (zh) * | 2020-10-16 | 2021-02-0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烘干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衣物处理设备 |
CN112227043B (zh) * | 2020-10-16 | 2023-04-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烘干系统的烘干控制方法 |
CN112323340A (zh) * | 2020-10-16 | 2021-02-0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烘干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衣物处理设备 |
CN114481577B (zh) * | 2020-10-27 | 2024-01-23 | 上海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干衣机及干衣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12599A (ja) * | 1988-02-22 | 1989-08-25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洗濯・乾燥機 |
DE4422191A1 (de) * | 1993-07-14 | 1995-01-19 | Miele & Cie | Trockengerät, insbesondere Kondensationswäschetrockner, mit einer Wärmepumpeneinrichtung |
CN2595848Y (zh) * | 2002-12-20 | 2003-12-31 |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 热泵式干衣机 |
ZA200602582B (en) * | 2003-09-29 | 2008-11-26 | Self Propelled Res And Dev Spe | Heat pump clothes dryer |
CN1782615B (zh) * | 2004-11-29 | 2010-05-05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利用冷冻循环的烘干装置 |
JP2006204548A (ja) * | 2005-01-28 | 2006-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乾燥装置 |
ES2322774T3 (es) * | 2006-02-21 | 2009-06-26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Maquina secadora de ropa domestica con condensador adicional. |
JP2007222456A (ja) * | 2006-02-24 | 2007-09-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洗濯乾燥機 |
JP2008048810A (ja) * | 2006-08-23 | 2008-03-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衣類乾燥装置 |
JP2008048811A (ja) * | 2006-08-23 | 2008-03-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衣類乾燥装置 |
JP2008253394A (ja) * | 2007-04-02 | 2008-10-23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DE102007049061A1 (de) * | 2007-10-12 | 2009-04-16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eines Bauteiles, insbesondere eines Verdampfers einer Kondensatoreinrichtung sowie Wasch- oder Wäschetrockner mit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
DE102008041019A1 (de) * | 2008-08-06 | 2010-02-11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Kondensationstrockner mit einer Wärmepumpe und Erkennung eines unzulässigen Betriebszustands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m Betrieb |
CN102803882A (zh) * | 2009-06-04 | 2012-11-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干燥装置 |
EP2341180A1 (en) * | 2009-12-29 | 2011-07-06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A heat pump system for a tumble dryer |
JP2011250849A (ja) * | 2010-05-31 | 2011-12-15 | Sharp Corp | 衣類乾燥装置 |
JP2013081633A (ja) * | 2011-10-11 | 2013-05-09 | Panasonic Corp | 洗濯乾燥機 |
CN202392910U (zh) * | 2011-12-21 | 2012-08-22 | 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冷源全新风除湿机 |
EP2692940A1 (en) * | 2012-07-30 | 2014-02-05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Method for drying laundry in a laundry drying machine and laundry drying machine |
EP2716807A1 (en) * | 2012-10-05 | 2014-04-09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A heat pump laundry dry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t pump laundry drying machine |
WO2014206441A1 (en) * | 2013-06-24 | 2014-12-31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Heat pump laundry dryer |
CN203569351U (zh) * | 2013-07-05 | 2014-04-30 | 海尔集团公司 | 洗干一体机 |
-
2015
- 2015-01-30 CN CN201910499211.7A patent/CN110331566B/zh active Active
- 2015-01-30 CN CN201510047971.6A patent/CN10598644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86446B (zh) | 2019-11-01 |
CN110331566A (zh) | 2019-10-15 |
CN105986446A (zh) | 2016-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31566B (zh) | 烘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EP3064629B1 (en) | Pulsator-type heat pump combined washer-dryer and drying method | |
KR101613966B1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CN102206916B (zh) | 一种用于滚筒干衣的热泵烘干系统及控制方法 | |
ES2359063T3 (es) | Secadora de ropa. | |
CN100334290C (zh) | 烘干机 | |
CN101939479B (zh) | 包括热泵和加热器的滚筒干衣机及其操作方法 | |
CN206583244U (zh) | 一种节能热泵烘干机 | |
CN101356311B (zh) | 具有另外冷凝器的家用干衣机 | |
CN104233735B (zh) | 一种热泵干衣机及干衣方法 | |
TWI341887B (zh) | ||
US8438751B2 (en) | Dryer with heat recover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 |
ES2396452T3 (es) | Máquina para secar la ropa que comprende una reserva de agua de condensación que alimenta un dispositivo de limpieza de un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y un generador de vapor | |
CN109237910A (zh) | 一种节能型闭式热泵污泥烘干除湿系统与工艺 | |
WO2021093422A1 (zh) | 基于热泵技术的出风引流式污泥干燥系统 | |
JPH0722632B2 (ja) | 乾燥装置 | |
CN101173440B (zh) | 一种采用热泵作为热源的洗衣干燥机干燥方法 | |
CN110670322A (zh) | 一种干衣机及其干衣方法 | |
KR101467494B1 (ko) |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세탁물 건조장치용 건조유닛 | |
ES2405207T3 (es) | Procedimiento para controlar el funcionamiento de una secadora de ropa y secadora de ropa asociada | |
CN111074510A (zh) | 一种干衣机 | |
CN212426487U (zh) | 一种防霉的热泵干衣机 | |
JP2013081640A (ja) | 衣類乾燥機 | |
JP6518498B2 (ja) | 洗濯乾燥機 | |
JP2013202159A (ja) | 衣類乾燥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