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318410A -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8410A
CN110318410A CN201910568537.0A CN201910568537A CN110318410A CN 110318410 A CN110318410 A CN 110318410A CN 201910568537 A CN201910568537 A CN 201910568537A CN 110318410 A CN110318410 A CN 110318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sing
well
packet
promi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85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国科
张竹浓
鞠学伟
陈东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buit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buit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buit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buit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85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84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8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8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施工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井孔钻进,在深基坑突涌处,进行钻井;S2:孔内投放滤料包,向井孔内投放滤料包压底;S3:制作并吊放井管,将井管整体吊入至井孔内;S4:孔壁与井壁之间填料;S5:井管内投放滤料包并抽水,将滤料包投入至井管底处,随后下放潜水泵,将井管内的承压水抽出;S6:封井,将井孔进行封闭,对地基土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处理。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使得承压水暂存在井孔内,并对突涌点处的承压水进行控水,将承压水不断抽出后,再将井孔封闭,从而减小在高压力、大水量的情况下承压水涌出量,提高控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工程中,由于深基坑下挖深度大,范围广,导致底部承压水突涌的概率较大。当深基坑底面以下不透水土层的自重压力小于下部承压水压力时,将会引起深基坑底土体隆起破坏并同时发生喷水、涌砂;或当地质勘探孔未有效封堵,深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在水头压力作用下,通过未进行有效封堵的勘探孔携带大量泥砂上涌。基坑突涌处理难度大,并且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而采用传统的回填土方筑高坝打井的方式,施工操作复杂,且控水效果不佳。
公开号为CN10463147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基坑管涌快速封堵方法及装置,将土工模袋沿管涌路径送入地基不透水层后,通过压浆泵向土工模袋内注入水泥浆,土工模袋开始膨胀,形成瓶塞效应封堵住管涌路径,在水泥浆凝固后即可完成管涌封堵。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深基坑中的承压水突涌情况,往往是高压力、大水量的承压水情况,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封堵的话,在高压力大水量的情况下,当施工人员朝土工模袋中注入水泥浆,并等水泥浆凝固后,才能将管涌封堵住,此时已经有大量承压水涌出,控水处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能够对高压力、大水量的承压水情况进行控水处理,减少承压水的涌出量,提高控水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井孔钻进,在深基坑突涌处,进行钻井,使得承压水涌入至井孔内;
S2:孔内投放滤料包,当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立即提出钻杆,向井孔内投放滤料包压底;
S3:制作并吊放井管,将井管整体吊入至井孔内,且井管的直径小于井孔的直径,孔壁与井壁之间存在间隙;
S4:孔壁与井壁之间填料,投放填充料至孔壁与井壁之间的间隙;
S5:井管内投放滤料包并抽水,将滤料包投入至井管底处,随后下放潜水泵,将井管内的承压水抽出;
S6:封井,将井孔进行封闭,对地基土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深基坑突涌点处,进行钻孔,此时承压水将会涌入至井孔内,随后在井孔内投放滤料包,一方面可减缓井内承压水涌出,另一方面也可阻挡基土中泥砂,减小流失;然后将井管吊放至井孔内,为了便于将井管下放至井孔内,井管与孔壁之间存在间隙,并通过在孔壁与井壁之间投放滤料将间隙填充;此时再往井管内投放滤料包,并通过潜水泵将井管内的承压水抽出,最后将井孔进行封闭,并对地基土加固,此种施工方法能够先使得承压水暂存在井孔内,并对突涌点处的承压水进行控水,将承压水不断抽出后,再将井孔封闭,从而减小在高压力、大水量的情况下承压水涌出量,提高控水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1:临时围堰,通过围堰进行挡水,并确定钻井位置;
S1.2:在突涌点周侧,设置若干个减压井,减压井通过排水沟与井孔上端连通,并拆除围堰;
S1.3:突涌点处埋设护筒,在深基坑突涌处,对护筒坑进行定位,随后埋设和固定护筒;
S1.4:通过钻机对护筒内的土层进行打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临时围堰后,对已经涌出的承压水进行阻挡,同时材料、机械设备进场、人员进场,在突涌点周侧设置减压井,能够使得涌出的承压水通过排水沟流动至减压井中,减小排水压力;随后在突涌点处埋设护筒,对突涌点附近的土层进行加固;最后通过钻机对护筒内的土层进行钻孔,形成井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2步骤中的所述减压井距离突涌点5m,且每个突涌点需布置 2 口以上的减压井,多个所述减压井均匀间隔地设置在以突涌点为圆心的圆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水量以及地形来确定减压井的位置,减压井均匀间隔设置,能够使得承压水能够均匀地流动至减压井中,从而减小承压水大量涌出的可能性,且减压井距离突涌点5米,能够使得承压水能够较快较平稳地流动至减压井中。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3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3.1:制作护筒,采用厚钢板卷制而成,护筒内径大于井孔直径;
S1.3.2:护筒坑定位,以突涌点为圆心在井孔位边线外处,每隔90°打入一根木桩,并在木桩上钉上铁钉,四根木桩形成一个正方形的控制区,用细线连接对角点木桩上的铁钉,校正并调节小铁钉使两根连线交点位于孔位中心,以孔位中心为圆心拉线画一个直径比护筒外径大10cm的圆,撒灰线作为护筒坑开挖控制线;
S1.3.3:埋设护筒,护筒坑采用人工结合小挖掘机开挖,坑深应不小于1.5m,护筒坑挖好以后安放护筒,将护筒外侧与护筒坑之间的空隙用黏土回填夯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突涌点为中心设置护筒,能够使得在钻进井孔时,能够井孔位于中心点,使得承压水能够较好得涌入至井内,并且也便于后期封井,优化控水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3.1:制作井管,将壁厚为60~100mm的钢管制作成两端带有透水孔的井管,井管管底、管顶均为开口,井管长度根据承压水埋深确定,井管管顶高于深基坑坑底;
S3.2:通过起重机,将井管整体吊放至井孔内,并且使得井管进入承压水含水层 3~5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井管插入至承压含水层时,够保持较好得支撑效果,且井管整体制作较为便捷,制作材料叫我简单,便于现场制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4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4.1:临时控水,朝井管内下放污水泵,降低孔壁与井壁之间的水压力;
S4.2:封盖,将井管口暂时封盖;
S4.3:填料,从井管四周同时均匀用铁锹下料,从井底连续填至排水沟底标高,填料完成后提起管内污水泵。
井管吊放完成后,承压水会从井管内外上涌,此时向管壁与孔壁之间投料可能会难以下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放完井管后,向井管内下放大功率污水泵抽水,以降低管壁与孔壁间的水压力,确保孔壁与管壁间顺利投料,同时填料时将井口暂时封盖以防滤料填入其中。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5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5.1:井管内投放滤料包,朝井管内投放用于阻挡泥砂的滤料包;
S5.2:抽水,下放潜水泵至井内,将井管内的承压水抽出;
S5.3:水平井点埋设,在减压井正常出水后,对钻孔时挖设的排水沟进行清理,将填充料填入排水沟内,并埋设水平滤管,水平滤管一端连接真空泵,组成水平井点,水平井点将突涌点四周布置的各减压井全部连通,形成一个控水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井管内投放滤料包,使得抽出的承压水不携带泥砂,且为了防止出水一段时间后管井上部井管滤网淤塞或承压水压力过大,管壁与孔壁间上涌的承压水不能全部通过上部滤管进入井管,水平井点将各减压井孔壁与管壁之间上涌且未及时通过上部滤管进入井管的地下水抽排出基坑,使减压控水系统水位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0.5m。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料包包括第一滤包、第二滤包、第三滤包;
所述第一滤包通过使用60目滤网包粒径10~15mm石子滤料制成;
所述第二滤包通过使用80目滤网包粒径 5~10mm石子滤料制成;
所述第三滤包通过使用100目~120目滤网包粒径 5mm以下的绿豆砂和/或石英砂滤料制成;
所述第一滤包、所述第二滤包、所述第三滤包内滤料为滤料袋容量的60%~70%;
所述S2步骤中,采用第一滤包进行投放,投放总高度为0.3~0.7m;
所述S5.1步骤中,在井管内自下而上投放第一滤包、第二滤包、第三滤包,且投放总高度为1m、1m、1~3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包、第二滤包、第三滤包中的滤料粒径由大到小设置,对井管内抽出的承压水在进行阻挡的同时,可对其进行过滤,减小泥砂被一同带出的可能性,同时滤料包中的滤料为滤料袋容量的60%~70%,能够使得滤料在填充滤料袋的同时,相互之间也将存在间隙,便于承压水通过。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5.1步骤中,当第一滤包与第二滤包投放完毕后,在投放第三滤包时,每次投放 0.5m高的第三滤包后下放潜水泵抽水,如抽水一段时间后仍为携为泥砂的浑水,则提起潜水泵再次投 0.5m高的第三滤包,如此反复,直到潜水泵抽出清水为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不断增加第三滤包,使得井管内抽出的承压水保持清澈的状态,减小地基土的流失。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6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6.1:底板止水,在井管高于井孔的一端上焊接止水翼环,所述止水翼环设有两道,随后在护筒内侧与井管外壁之间的间隙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底板,上道止水翼环位于底板顶面下100mm, 下道止水翼环位于底板底面上100mm;
S6.2:封井控水,将位于底板顶面以下100mm的井管切断,并提出潜水泵,将上部带有阀门下部为滤管的控水钢管安放到井管内,在其上部连接真空泵进行抽水,将井内水位控制底板底 1.0m以下,此时向井孔内回填粗砂砾石至底板底1.0m处,随后安放隔离钢板,然后用素砼浇到底板顶面下200mm处,混凝土初凝后关闭阀门,浇筑混凝土到底板顶面100mm,加焊与上道止水翼环齐平的封堵钢板,最后用微膨胀砼浇平;
S6.3:注浆加固,对地基土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井管与护筒之间的间隙进行浇筑,且若还有上溢的承压水将会止水翼环所阻挡;通过控水钢管对井孔内的承压水持续抽除,对其进行控制,通过粗砂砾石进行填充,然后通过素砼进行浇筑,最后通过封堵钢板进行封堵,微膨胀砼能够保持较好得封堵效果,最后对地基土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处理,减小地基土的流失。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先使得承压水暂存在井孔内,并对突涌点处的承压水进行控水,吊放井管后,通过填料对承压水形成阻挡,并将承压水不断抽出,再将井孔封闭,从而减小在高压力、大水量的情况下承压水涌出量,提高控水效果;
2.可根据突涌水压力、涌水量大小布置一口或多口减压井,并采用水平井点连通各井,便于动态控水,后期封井简单,不影响后续施工,对环境影响小;
3. 施工所使用的均为普通材料和机械,便于采购和租赁,能够在突涌发生后短时间内组织施工,工期短、施工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钻进井孔的示意图;
图2是在井孔内投放第一滤包的示意图;
图3是将井管吊放至井孔内的示意图;
图4是对井管内进行临时控水的示意图;
图5是井管内投放滤料包与抽水的示意图;
图6是埋设水平井点连通减压井的示意图;
图7是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底板止水的示意图;
图9是控水钢管进行控水的示意图;
图10是封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深基坑;110、减压井;111、排水沟;113、井孔;114、水平滤管;115、潜水泵;116、污水泵;120、护筒;131、第一滤包;132、第二滤包;133、第三滤包;140、井管;141、滤管;142、闭管;143、透水孔;144、止水翼环;145、底板;146、控水钢管;147、隔离钢板;151、填充料;152、素砼;153、微膨胀砼;154、粗砂砾石;155、封堵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参照图1,井孔113钻进,在深基坑100突涌处,进行钻井,使得承压水涌入至井孔113内: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临时围堰,通过围堰进行挡水,并确定钻井位置,材料、机械设备进场、人员进场,施工主要机械为 GPS-10 型回转钻机或类似规格钻机,基坑突涌一般位于深基坑100底部,场地狭小,故正常情况下一个突涌点进场 1~2 台设备即可;
S1.2:在突涌点周侧,设置若干个减压井110,减压井110通过排水沟111与井孔113上端连通,并拆除围堰,其中减压井110距离突涌点5m,且每个突涌点需布置 2 口以上的减压井110,一般设有2井、4井、6井等布置方式,多个减压井110均匀间隔地设置在以突涌点为圆心的圆周上,便于承压水均匀流动至减压井110中;
S1.3:突涌点处埋设护筒120,在深基坑100突涌处,对护筒坑进行定位,随后埋设和固定护筒1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3.1:制作护筒120,护筒120采用厚8mm的钢板卷制而成,护筒120内径大于井孔113直径,本实施例中井孔113的直径为800mm,护筒120的直径为900mm,一般护筒坑深度为1.5m,本实例中护筒120的高度为1.8m;
S1.3.2:护筒坑定位,以突涌点为圆心在井孔113位边线0.5m外处,每隔90°打入一根方木桩,并在木桩上钉上铁钉,四根木桩形成一个正方形的控制区,用细线连接对角点木桩上的铁钉,校正并调节小铁钉使两根连线交点位于孔位中心,以孔位中心为圆心拉线画一个直径比护筒120外径大10cm的圆,撒灰线作为护筒120坑开挖控制线;
S1.3.3:埋设护筒120,护筒坑采用人工结合小挖掘机开挖,坑深应不小于1.5m,本实施例中护筒坑深1.5m,护筒坑挖好以后安放护筒120,将护筒120外侧与护筒坑之间的空隙用黏土回填夯实,且护筒120高出场地地面10~20cm;
S1.4:通过钻机对护筒120内的土层进行打孔,采用 GPS10型回转钻机成孔,成孔时采用比重1.05~1.10的稀泥浆护壁。
S2:参照图2,孔内投放滤料包,当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立即提出钻杆,向井孔113内投放滤料包压底,本实施例中所用到的滤料包包括第一滤包131、第二滤包132、第三滤包133;
第一滤包131通过使用60目滤网包粒径10~15mm石子滤料制成;
第二滤包132通过使用80目滤网包粒径 5~10mm石子滤料制成;
第三滤包133通过使用100目~120目滤网包粒径 5mm以下的绿豆砂和/或石英砂滤料制成;
第一滤包131、第二滤包132、第三滤包133内滤料为滤料袋容量的60%~70%;
在S2步骤中,采用第一滤包131进行投放,且投放总高度为0.3~0.7m。
S3:参照图3、图7,制作并吊放井管140,将井管140整体吊入至井孔113内,且井管140的直径小于井孔113的直径,孔壁与井壁之间存在间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制作井管140,将壁厚为60~100mm的钢管制作成两端带有透水孔143的井管140,井管140包括带有透水孔143的滤管141和无透水孔143的闭管142,滤管141上的透水孔143直径为30mm,且滤管141上包裹有100目的滤网,滤管141的长度为3m至5m,井管140管底、管顶均为开口,本实施例中井管140的直径为400mm,且井管140长度根据承压水埋深确定,井管140管顶高于深基坑100坑底至少400mm;
S3.2:通过起重机,将井管140整体吊放至井孔113内,并且使得井管140进入承压水含水层 3~5m。
S4:参照图4,孔壁与井壁之间填料,投放填充料151至孔壁与井壁之间的间隙;具体包括一下步骤:
S4.1:临时控水,朝井管140内下放污水泵116,降低孔壁与井壁之间的水压力;
S4.2:封盖,将井管140口暂时封盖;
S4.3:填料,从井管140四周同时均匀用铁锹下料,填充料151采用 1~5mm 干净石英砂或绿豆砂,滤料应进行筛分清洗,不符合要求的滤料不得超过总量的 5%,滤料的磨圆度应较好,棱角状砾石含量不能过多,滤料不能含泥土和杂物,从井底连续填至排水沟111底标高,填料完成后提起管内污水泵116。
S5:参照图5,井管140内投放滤料包并抽水,将滤料包投入至井管140底处,随后下放潜水泵115,将井管140内的承压水抽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井管140内投放滤料包,朝井管140内投放用于阻挡泥砂的滤料包,在井管140内自下而上投放第一滤包131、第二滤包132、第三滤包133,且投放总高度为1m、1m、1~3m;
S5.2:抽水,下放潜水泵115至井内,将井管140内的承压水抽出,当第一滤包131与第二滤包132投放完毕后,在投放第三滤包133时,每次投放 0.5m高的第三滤包133后下放潜水泵115抽水,如抽水一段时间后仍为携为泥砂的浑水,则提起潜水泵115再次投 0.5m高的第三滤包133,如此反复,直到潜水泵115抽出清水为止;
S5.3:参照图6,水平井点埋设,在减压井110正常出水后,对钻孔时挖设的排水沟111进行清理,将填充料151填入排水沟111内,并埋设水平滤管114,水平滤管114一端连接真空泵,组成水平井点,水平井点将突涌点四周布置的各减压井110全部连通,形成一个控水系统,将各减压井孔壁与管壁之间上涌且未及时通过上部滤管141进入井管140的地下水抽排出基坑,使减压控水系统水位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0.5m。
S6:封井,将井孔113进行封闭,对地基土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1:参照图8,底板145止水,在井管140高于井孔113的一端上焊接止水翼环144,止水翼环144由两个半圆钢环组合形成,半圆钢环宽度为300mm,且厚度不小于6mm,止水翼环144设有两道,且上道止水翼环144与下道止水翼环144间距不少于300mm,随后在护筒120内侧与井管140外壁之间的间隙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底板145,上道止水翼环144位于底板145顶面下100mm, 下道止水翼环144位于底板145底面上100mm;
S6.2:参照图9、图10,封井控水,将位于底板145顶面以下100mm的井管140切断,并提出潜水泵115,将上部带有阀门下部带有透水孔143的控水钢管146安放到井管140内,在其上部连接真空泵进行抽水,将井内水位控制底板145底1.0m以下,此时向井孔113内回填粗砂砾石154至底板145底1.0m处,随后安放隔离钢板147,然后用素砼152浇到底板145顶面下200mm处,混凝土初凝后关闭阀门,浇筑混凝土到底板145顶面下100mm,加焊与上道止水翼环144齐平的封堵钢板155,最后用微膨胀砼153浇平;
S6.3:注浆加固,因深基坑100涌水会携带一定量的泥砂上涌,坑底地基土会有一定的流失,故减压井110施工完成后,在底板145浇筑前需在突涌点位置钻孔埋设注浆管,待底板145浇筑完成后,对地基土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井孔(113)钻进,在深基坑(100)突涌处,进行钻井,使得承压水涌入至井孔(113)内;
S2:孔内投放滤料包,当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立即提出钻杆,向井孔(113)内投放滤料包压底;
S3:制作并吊放井管(140),将井管(140)整体吊入至井孔(113)内,且井管(140)的直径小于井孔(113)的直径,孔壁与井壁之间存在间隙;
S4:孔壁与井壁之间填料,投放填充料(151)至孔壁与井壁之间的间隙;
S5:井管(140)内投放滤料包并抽水,将滤料包投入至井管(140)底处,随后下放潜水泵(115),将井管(140)内的承压水抽出;
S6:封井,将井孔(113)进行封闭,对地基土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1:临时围堰,通过围堰进行挡水,并确定钻井位置;
S1.2:在突涌点周侧,设置若干个减压井(110),减压井(110)通过排水沟(111)与井孔(113)上端连通,并拆除围堰;
S1.3:突涌点处埋设护筒(120),在深基坑(100)突涌处,对护筒坑进行定位,随后埋设和固定护筒(120);
S1.4:通过钻机对护筒(120)内的土层进行打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步骤中的所述减压井(110)距离突涌点5m,且每个突涌点需布置 2 口以上的减压井(110),多个所述减压井(110)均匀间隔地设置在以突涌点为圆心的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3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3.1:制作护筒(120),采用厚钢板卷制而成,护筒(120)内径大于井孔(113)直径;
S1.3.2:护筒坑定位,以突涌点为圆心在井孔(113)位边线外处,每隔90°打入一根木桩,并在木桩上钉上铁钉,四根木桩形成一个正方形的控制区,用细线连接对角点木桩上的铁钉,校正并调节小铁钉使两根连线交点位于孔位中心,以孔位中心为圆心拉线画一个直径比护筒(120)外径大10cm的圆,撒灰线作为护筒坑开挖控制线;
S1.3.3:埋设护筒(120),护筒坑采用人工结合小挖掘机开挖,坑深应不小于1.5m,护筒坑挖好以后安放护筒(120),将护筒(120)外侧与护筒坑之间的空隙用黏土回填夯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3.1:制作井管(140),将壁厚为60~100mm的钢管制作成两端带有透水孔(143)的井管(140),井管(140)管底、管顶均为开口,井管(140)长度根据承压水埋深确定,井管(140)管顶高于深基坑(100)坑底;
S3.2:通过起重机,将井管(140)整体吊放至井孔(113)内,并且使得井管(140)进入承压水含水层 3~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4.1:临时控水,朝井管(140)内下放污水泵(116),降低孔壁与井壁之间的水压力;
S4.2:封盖,将井管(140)口暂时封盖;
S4.3:填料,从井管(140)四周同时均匀用铁锹下料,从井底连续填至排水沟(111)底标高,填料完成后提起管内污水泵(1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5.1:井管(140)内投放滤料包,朝井管(140)内投放用于阻挡泥砂的滤料包;
S5.2:抽水,下放潜水泵(115)至井内,将井管(140)内的承压水抽出;
S5.3:水平井点埋设,在减压井(110)正常出水后,对钻孔时挖设的排水沟(111)进行清理,将填充料(151)填入排水沟(111)内,并埋设水平滤管(114),水平滤管(114)一端连接真空泵,组成水平井点,水平井点将突涌点四周布置的各减压井(110)全部连通,形成一个控水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包包括第一滤包(131)、第二滤包(132)、第三滤包(133);
所述第一滤包(131)通过使用60目滤网包粒径10~15mm石子滤料制成;
所述第二滤包(132)通过使用80目滤网包粒径 5~10mm石子滤料制成;
所述第三滤包(133)通过使用100目~120目滤网包粒径 5mm以下的绿豆砂和/或石英砂滤料制成;
所述第一滤包(131)、所述第二滤包(132)、所述第三滤包(133)内滤料为滤料袋容量的60%~70%;
所述S2步骤中,采用第一滤包(131)进行投放,投放总高度为0.3~0.7m;
所述S5.1步骤中,在井管(140)内自下而上投放第一滤包(131)、第二滤包(132)、第三滤包(133),且投放总高度为1m、1m、1~3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1步骤中,当第一滤包(131)与第二滤包(132)投放完毕后,在投放第三滤包(133)时,每次投放 0.5m高的第三滤包(133)后下放潜水泵(115)抽水,如抽水一段时间后仍为携为泥砂的浑水,则提起潜水泵(115)再次投 0.5m高的第三滤包(133),如此反复,直到潜水泵(115)抽出清水为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6.1:底板(145)止水,在井管(140)高于井孔(113)的一端上焊接止水翼环(144),所述止水翼环(144)设有两道,随后在护筒(120)内侧与井管(140)外壁之间的间隙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底板(145),上道止水翼环(144)位于底板(145)顶面下100mm, 下道止水翼环(144)位于底板(145)底面上100mm;
S6.2:封井控水,将位于底板(145)顶面以下100mm的井管(140)切断,并提出潜水泵(115),将上部带有阀门下部为滤管(141)的控水钢管(146)安放到井管(140)内,在其上部连接真空泵进行抽水,将井内水位控制底板(145)底1.0m以下,此时向井孔(113)内回填粗砂砾石(154)至底板(145)底1.0m处,随后安放隔离钢板(147),然后用素砼(152)浇到底板(145)顶面下200mm处,混凝土初凝后关闭阀门,浇筑混凝土到底板(145)顶面下100mm,加焊与上道止水翼环(144)齐平的封堵钢板(155),最后用微膨胀砼(153)浇平;
S6.3:注浆加固,对地基土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处理。
CN201910568537.0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03184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8537.0A CN110318410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8537.0A CN110318410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8410A true CN110318410A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2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8537.0A Pending CN110318410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841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7828A (zh) * 2019-10-29 2020-02-11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坑井管降水施工的滤水管井
CN110777829A (zh) * 2019-11-04 2020-02-11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底定点涌水处理方法
CN110886307A (zh) * 2019-11-08 2020-03-17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护岩溶水通道的管井回填方法
CN113186994A (zh) * 2021-04-14 2021-07-30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超大超深基坑开挖承压水突涌的方法
CN113216198A (zh) * 2021-06-02 2021-08-06 上海兴怡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大底板减压井的封井方法
CN115262657A (zh) * 2022-08-11 2022-11-01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回灌后涌水通道的封堵方法
CN116290047A (zh) * 2023-02-28 2023-06-23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监测的深基坑横向连接式网状降水施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1020A (zh) * 2018-05-17 2018-09-25 江苏扬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深基坑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的混凝土底板浇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1020A (zh) * 2018-05-17 2018-09-25 江苏扬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深基坑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的混凝土底板浇筑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7828A (zh) * 2019-10-29 2020-02-11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坑井管降水施工的滤水管井
CN110777829A (zh) * 2019-11-04 2020-02-11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底定点涌水处理方法
CN110886307A (zh) * 2019-11-08 2020-03-17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护岩溶水通道的管井回填方法
CN110886307B (zh) * 2019-11-08 2021-06-29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护岩溶水通道的管井回填方法
CN113186994A (zh) * 2021-04-14 2021-07-30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超大超深基坑开挖承压水突涌的方法
CN113216198A (zh) * 2021-06-02 2021-08-06 上海兴怡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大底板减压井的封井方法
CN115262657A (zh) * 2022-08-11 2022-11-01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回灌后涌水通道的封堵方法
CN115262657B (zh) * 2022-08-11 2024-03-15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回灌后涌水通道的封堵方法
CN116290047A (zh) * 2023-02-28 2023-06-23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监测的深基坑横向连接式网状降水施工方法
CN116290047B (zh) * 2023-02-28 2023-10-13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监测的深基坑横向连接式网状降水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8410A (zh)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CN100480475C (zh) 可控式一井分层降水施工方法
CN104499479B (zh) 一种穿越砂砾石回填层的挖孔桩施工方法
CN110735432B (zh) 盾构过侵限隧道范围内桩基清除及参数控制方法
CN109519150A (zh) 一种针对出水量较大的降水井封堵装置及方法
LU500273B1 (en) New comprehensive dewatering and drainage method and drainage device for mudstone subway station
CN101614020A (zh) 柔性囊式防腐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防腐桩及施工方法
CN107513995A (zh) 一种桥梁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方法
CN109593957B (zh)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取的主动抽提方法
CN105442532A (zh) 桩头扩大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10670613B (zh) 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816051B (zh) 承压性潜水含水层深基坑组合井降水施工方法
CN102535490A (zh) 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
CN108571020B (zh) 深基坑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的混凝土底板浇筑方法
CN107178077B (zh) 一种岩溶地区溶洞上覆土层注浆加固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08867673A (zh) 一种基于抽水帷幕的基坑中地下水治理方法
CN107587502B (zh) 一种旋挖成孔压灌水泥土咬合帷幕桩的施工方法
CN206829163U (zh) 一种高承压水段施工降排水装置
CN110080779B (zh) 隧道隧底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CN107245989A (zh) 承受高内外水压力的隧洞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05178342B (zh) 一种降水井井管及其用于封堵基坑预留洞的方法
CN102979105A (zh) 一种井孔注浆隔渗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CN114250801A (zh) 一种管井与轻型井点组合降水施工方法
CN105040705A (zh) 多溶洞地质条件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工艺
CN103669333B (zh) 便于真空降水的抗滑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