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315628A -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5628A
CN110315628A CN201910725109.4A CN201910725109A CN110315628A CN 110315628 A CN110315628 A CN 110315628A CN 201910725109 A CN201910725109 A CN 201910725109A CN 110315628 A CN110315628 A CN 110315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shaft
transmission
shift plat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51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5628B (zh
Inventor
王晓鹏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XIANG P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XIANG P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XIANG P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XIANG P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51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5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5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5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08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vibrating or jolting
    • B28B1/087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vibrating or jolting by means acting on the mould ; Fixation thereof to the mould
    • B28B1/0873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vibrating or jolting by means acting on the mould ; Fixation thereof to the mould the mould being placed on vibrating or jolting supports, e.g. moulding tab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3/00Cams ; Non-rotary cams; or cam-followers, e.g. roller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属于散料高密度成型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在机箱内设置至少四根传动轴和间接传动机构,在第一传动轴上套装第一传动齿轮,在第二传动轴上套装第二传动齿轮,在第三传动轴上套装第三传动齿轮,在第四传动轴上套装第四传动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通过间接传动结构相互啮合传动;还包括与传动轴数量相同的驱动电机,每根传动轴分别连接一台驱动电机。本发明能够保证多电机带动凸轮同步旋转,令振动力强度达到最大加成效果,满足产品生产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实现各个凸轮的角度可调,保证多凸轮作业时的转动一致性。

Description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料高密度成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板或石英板、碳素等散料的高密度板块的的制备过程中振动成型是至关重要的工艺步骤,为保证散料成型的致密度满足使用需求,需要在压制前将物料时充分振动,避免出现板材内夹杂气孔等缺陷。
现有技术中成型平台的振动动力源是由振动电机带动凸轮旋转带动实现的,一般由一台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系统带动多个输出轴和凸轮同步转动以提供振动力。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单一动力通过多级传动会使传动轴收到的扭力过大,出现传动轴断裂及齿轮磨损加速的情况。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配备多台电机带动各个凸轮同步转动,减小传动扭力的同时,实现最大振动力的加成效果。现有设置多台电机带动凸轮旋转提供振动力的方式,容易出现难以实现各个凸轮转动的同步一致性的问题,导致最终产生的振动强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影响产品成型质量。此外,多电机分别通过各级传动轴和齿轮传动结构带动多个凸轮转动作业一段时间后,由于齿轮啮合存在一定的误差,逐渐的各个凸轮的初始角度会发生变化,进而也会导致同步性变差。
鉴于此,申请人设计了本装置,能够保证多电机带动凸轮同步旋转,令振动力强度达到最大加成效果,满足产品生产的使用需求。另外,通过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实现各个凸轮的角度可调,保证多凸轮作业时的同步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能够保证多电机带动凸轮同步旋转,令振动力强度达到最大加成效果,满足产品生产的使用需求。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通过设置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实现各个凸轮的角度可调,保证多凸轮作业时的同步一致性。本发明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能够在设备作业过程中,方便科学的对各级传动机构进行自润滑作业,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工作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发明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在机箱内设置至少四根传动轴和间接传动机构,所述四根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在第一传动轴上套装第一传动齿轮,在第二传动轴上套装第二传动齿轮,在第三传动轴上套装第三传动齿轮,在第四传动轴上套装第四传动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通过间接传动结构相互啮合传动;还包括与传动轴数量相同的驱动电机,每根传动轴分别连接一台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间接传动机构包括中间齿轮组和至少两根滑移传动轴;所述两根滑移传动轴包括第一滑移传动轴和第二滑移传动轴;
在第一滑移传动轴上沿轴向开设第一滑移导槽,在第一滑移传动轴上套装第一滑移齿轮,所述第一滑移齿轮能够沿第一滑移导槽轴向前后移动;在第一滑移传动轴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一固定齿轮;
在第二滑移传动轴上沿轴向开设第二滑移导槽,在第二滑移传动轴上套装第二滑移齿轮,所述第二滑移齿轮能够沿第二滑移导槽轴向前后移动;在第二滑移传动轴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二固定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设置在第一滑移传动轴的左右两侧,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滑移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固定齿轮相啮合;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分别设置在第二滑移传动轴的左右两侧,第三传动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滑移齿轮相啮合,第四传动轴通过第四传动齿轮与二固定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分别通过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与中间齿轮组相互啮合传动。
优选的,还包括凸轮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推杆和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机箱内,在机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开设推杆穿孔,推杆的一端插入推杆穿孔中连接推板;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均为由前向后螺旋角渐大或螺旋角减小的变螺旋角圆柱斜轮齿;所述第一滑移齿轮和第二滑移齿轮均为斜齿轮;所述推板分别连接固定第一滑移齿轮和第二滑移齿轮。
优选的,所述间接传动机构包括中间齿轮组和至少两根齿轮传动滚筒;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包括第二前传动齿轮和第二后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包括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三后传动齿轮;所述两根齿轮传动滚筒包括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滚筒设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传动滚筒设置在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之间;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前传动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与第一齿轮传动滚筒相互啮合传动,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与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后传动齿轮和第三后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中间齿轮组啮合传动。
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滚筒通过第一前滚筒轴承和第一后滚筒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二齿轮传动滚筒通过第二前滚筒轴承和第二后滚筒轴承安装在机箱上;
优选的,还包括凸轮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推杆和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机箱内,在机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开设推杆穿孔,推杆的一端插入推杆穿孔中连接推板;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均为由前向后螺旋角渐大或螺旋角减小的变螺旋角圆柱斜轮齿;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前传动齿轮、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均为斜齿轮;
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外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或内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
所述外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如下:沿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的轴体外周面母线方向分别开设第二轴体滑槽和第三轴体滑槽,所述第二前传动齿轮和第三前传动齿轮的内圈上设置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第二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二传动轴上时,第二滑块入第二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二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二前传动齿轮沿第二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第三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三传动轴上时,第三滑块插入第三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三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三前传动齿轮沿第三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
所述内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如下:沿第一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的轴体外周面母线方向分别开设第一轴体滑槽和第四轴体滑槽,所述第一前传动齿轮和第四前传动齿轮的内圈上设置第一滑块和第四滑块;第一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上时,第一滑块入第一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一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一前传动齿轮沿第一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第四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四传动轴上时,第四滑块插入第四轴体滑槽内,所述第四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四前传动齿轮沿第四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前轴承和第一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一输入端时,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前轴承和第二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二输入端时,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第三前轴承和第三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三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三输入端时,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四传动轴通过第四前轴承和第四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四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四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四输入端时,第四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四输出端;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
还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分别安装在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中间齿轮组包括至少一个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安装在中间传动轴上,中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中间前轴承和中间后轴承安装在机箱的前后侧壁上。
优选的,还包括自润滑装置,所述自润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自润滑功能体,所述自润滑功能体安装在机箱上盖上;
所述自润滑功能体包括润滑油盒,所述润滑油盒的上部开设下安装螺孔,在机箱上盖上开设对应的上安装螺孔,安装螺栓由上而下插装在上下安装螺孔中,从而将润滑油盒安装在机箱上盖的下表面上;
在润滑油盒的上表面安装固定至少一个顶紧弹簧的下端,所述顶紧弹簧的上端抵紧上盖的下表面;
所述润滑油盒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油仓和右油仓,在左油仓和右油仓上分别开设左注油孔和右注油孔,左、右油仓之间夹持设置出油调节仓;在左、右油仓内分别设置左储油海绵和右储油海绵;在左、右油仓的下部分别开设左出油孔和右出油孔,在左出油孔的下部承接安装左导油管,在右出油孔的下部承接安装右导油管;在左油仓与出油调节仓之间设置左挤压隔板,在右油仓与出油调节仓之间设置右挤压隔板;在出油调节仓的上顶面安装上挤压弹簧,在出油调节仓的下底面安装下挤压弹簧;还包括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上部设置在出油调节仓内,在出油调节仓的下部开设左拨板出口和右拨板出口,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左拨板出口穿出,第一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右拨板出口穿出;在第一弹性拨板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第一插条,各个第一插条之间设置插装间隔,在第二弹性拨板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第二插条,各个第二插条之间设置插装间隔;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上的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交互插装在各自的插装间隔内,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交叉插装部位设置在上挤压弹簧和下挤压弹簧之间;第一弹性拨板的上端抵住左挤压隔板的右侧,第二弹性拨板的上端抵住右挤压隔板的左侧。
优选的,自润滑装置还包括拨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拨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润滑油盒下表面的“∩”形调节卡,在调节卡左、右两侧的润滑油盒下表面上分别铰接固定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所述左、右支撑臂的下端分别设置左拨板插槽和右拨板插槽,所述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左拨板出口穿出后穿过左拨板插槽,第一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右拨板出口穿出后穿过右拨板插槽;在调节卡的左、右内壁上分别设置左齿条和右齿条,在左、右齿条之间夹持设置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安装在撑杆的中部,所述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当从下部撑开调节卡时,能够上下移动调节齿轮,继而带动撑杆上下移动,令左、右支撑臂向左、右两侧撑起或回落第二弹性拨板和第一弹性拨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卡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收口状的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在调节卡的下端套装撑板,所述撑板上开设左、右导向撑槽,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分别设置与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坡度相同的斜面,所述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分别设置在左导向撑槽和右导向撑槽中;初始状态下调节卡的左、右两侧齿条能够夹紧调节齿轮,此时撑板位于上限位,左斜形导向块的右侧面和右斜形导向块的左侧面分别贴紧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向下移动撑板时能够通过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将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向左、右两侧分开,继而令左、右两侧齿条松开调节齿轮,能够上下移动调节齿轮,来调节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的分开角度,控制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对右挤压隔板和左挤压隔板的抵紧力度;
所述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分别设置第一拨动凸点和第二拨动凸点,所述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分别与下方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一齿轮传动滚筒或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切式接触,各个传动轴或齿轮传动滚筒在转动的同时能够拨动第一或第二拨动凸点,进而间歇性拨动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上下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通过多电机带动作业,有效降低各级传动轴受到的扭力,同时令振动力强度达到最大加成效果,满足产品生产的使用需求。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同时启动且同速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同步转动,实现为振动平台提供最大振动力的目的。各个电机在实际运行中难免有速度偏差,由于本发明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通过间接传动结构相互啮合传动,能够通过齿轮的同步传动消除各个电机之间的速度差,调节各电机始终同速运行,继而保证各个凸轮同步转动,为振动平台提供最大振动力。
2、本发明能够通过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实现各个凸轮的角度可调,保证多凸轮作业时的同步一致性。将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设计为由前向后螺旋角渐大或螺旋角减小的变螺旋角圆柱斜轮齿,通过前后退役推杆,改变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前传动齿轮、第三前传动齿轮或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传动滚筒或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的传动位置,进而对应改变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或第四凸轮的周期初始角度,以补偿齿轮传动误差导致的凸轮角度变化。
3、本实施例所述的自润滑装置安装在上盖板上,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能够分别与下方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一齿轮传动滚筒或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切式接触,各个传动轴和齿轮传动滚筒在转动的同时能够拨动第一或第二拨动凸点,进而间歇性拨动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上下振动,从而令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不断的对右挤压隔板和左挤压隔板进行脉冲式挤压,促使润滑液从左储油海绵和右储油海绵中挤出,并顺由左、右导油管滴落在下方的各个传动轴和齿轮传动滚筒,实现传动装置之间的自润滑。当不需要润滑时,可以通过能向上移动调节齿轮,加大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的分开角度,继而令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与下方的各个传动轴和齿轮传动滚筒不接触,放松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对右挤压隔板和左挤压隔板的抵紧力度,润滑油即会停止滴出,暂停装置的自润滑作业。自润滑装置安装和使用都极为方便且科学可控,能够有效减轻轮齿啮合带来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外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内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
图4是自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是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插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电机;2、第一输入端;3、第一前轴承;4、机箱;5、第一前滚筒轴承;6、第一传动轴;7、第一齿轮传动滚筒;8、第二前传动齿轮;9、第一传动齿轮;10、第一后轴承;11、第一输出端;12、第一凸轮;13、第一后滚筒轴承;14、第二后传动齿轮;15、第二后轴承;16、第二凸轮;17、第二输出端;18、中间齿轮;19、中间传动轴;20、第三凸轮;21、第三输出端;22、第三后轴承;23、第三后传动齿轮;24、第二后滚筒轴承;25、第四凸轮;26、第四输出端;27、第四后轴承;28、第四传动齿轮;29、第三前传动齿轮;30、第二齿轮传动滚筒;31、第四传动轴;32、第二前滚筒轴承;33、第四前轴承;34、第四输入端;35、第四电机;36、第三输入端;37、第三电机;38、第三前轴承;39、推杆;40、推板;41、第二前轴承;42、第二电机;43、第二输入端;44、安装螺栓;45、上挤压弹簧;46、左注油孔;47、左油仓;48、左挤压隔板;49、下挤压弹簧;50、第一弹性拨板;51、左导油管;52、左拨板插槽;53、左支撑臂;54、第二拨动凸点;55、左支撑臂;56、调节卡;57、右支撑臂;58、第一拨动凸点;59、右支撑臂;60、右拨板插槽;61、右导油管;62、第二弹性拨板;63、右挤压隔板;64、右油仓;65、右注油孔;66、左齿条;67、调节齿轮;68、左导向撑槽;69、左斜形导向块;70、撑板;71、右斜形导向块;72、右导向撑槽;73、右齿条;74、第二插条;75、第一插条;76、顶紧弹簧;77、第一滑移传动轴;78、第一前滑移传动轴承;79、第一滑移齿轮;80、第一固定齿轮;81、第一后滑移传动轴承;82、第二传动齿轮;83、第三传动齿轮;84、第二后滑移传动轴承;85、第二固定齿轮;86、第二滑移齿轮;87、第二滑移传动轴;88、第二前滑移传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包括机箱,在机箱内设置至少四根传动轴和间接传动机构,所述四根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在第一传动轴上套装第一传动齿轮,在第二传动轴上套装第二传动齿轮,在第三传动轴上套装第三传动齿轮,在第四传动轴上套装第四传动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通过间接传动结构相互啮合传动;还包括与传动轴数量相同的驱动电机,每根传动轴分别连接一台驱动电机。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在机箱内设置四根传动轴和两根齿轮传动滚筒。所述四根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两根齿轮传动滚筒包括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滚筒设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传动滚筒设置在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之间。
在第一传动轴上套装第一传动齿轮,在第二传动轴上套装第二前传动齿轮和第二后传动齿轮,在第三传动轴上套装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三后传动齿轮,在第四传动轴上套装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前传动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与第一齿轮传动滚筒相互啮合传动,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与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后传动齿轮和第三后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中间齿轮组啮合传动。
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前轴承和第一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一输入端时,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前轴承和第二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二输入端时,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第三前轴承和第三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三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三输入端时,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四传动轴通过第四前轴承和第四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四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四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四输入端时,第四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四输出端。
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滚筒通过第一前滚筒轴承和第一后滚筒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二齿轮传动滚筒通过第二前滚筒轴承和第二后滚筒轴承安装在机箱上。
所述中间齿轮组包括至少一个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安装在中间传动轴上,中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中间前轴承和中间后轴承安装在机箱的前后侧壁上。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
还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分别安装在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
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同时启动且同速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同步转动,实现为振动平台提供振动力的目的。各个电机在实际运行中难免有速度偏差,由于本发明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前传动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与第一齿轮传动滚筒相互啮合传动,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与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互啮合传动,且第二后传动齿轮和第三后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中间齿轮组啮合传动,能够通过齿轮的同步传动消除各个电机之间的速度差,调节各电机始终同速运行,继而保证各个凸轮同步转动,为振动平台提供最大振动力。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凸轮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推杆和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机箱内,在机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开设推杆穿孔,推杆的一端插入推杆穿孔中连接推板;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均为由前向后螺旋角渐大或螺旋角减小的变螺旋角圆柱斜轮齿,所述螺旋角的变动范围为0度-180度,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前传动齿轮、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均为斜齿轮。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能够在0度-180度范围内正向或反向调节各个凸轮的初始角度。
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采用外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或内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外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如下:沿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的轴体外周面母线方向分别开设第二轴体滑槽和第三轴体滑槽,所述第二前传动齿轮和第三前传动齿轮的内圈上设置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第二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二传动轴上时,第二滑块入第二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二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二前传动齿轮沿第二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第三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三传动轴上时,第三滑块插入第三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三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三前传动齿轮沿第三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本结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二前传动齿轮和第三前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的前后啮合位置,调节第一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上第一凸轮和第四凸轮的初始旋转角度。
如图2所示,所述内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如下:沿第一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的轴体外周面母线方向分别开设第一轴体滑槽和第四轴体滑槽,所述第一前传动齿轮和第四前传动齿轮的内圈上设置第一滑块和第四滑块;第一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上时,第一滑块入第一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一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一前传动齿轮沿第一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第四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四传动轴上时,第四滑块插入第四轴体滑槽内,所述第四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四前传动齿轮沿第四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本结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的前后啮合位置,调节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上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的初始旋转角度。
所述中间齿轮组包括至少一个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安装在中间传动轴上,中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中间前轴承和中间后轴承安装在机箱的前后侧壁上。
由于本发明是通过齿轮啮合传动以实现同步同速运行的,而齿轮啮合传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逐渐的各个凸轮的初始角度会发生变化,进而也会导致同步性变差。因此,将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设计为由前向后螺旋角渐大或螺旋角减小的变螺旋角圆柱斜轮齿,通过前后退役推杆,改变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前传动齿轮、第三前传动齿轮或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传动滚筒或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的传动位置,进而对应改变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或第四凸轮的周期初始角度,以补偿齿轮传动误差导致的凸轮角度变化。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设置和使用方式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所述间接传动机构包括中间齿轮组和至少两根滑移传动轴;所述两根滑移传动轴包括第一滑移传动轴和第二滑移传动轴。所述第一滑移传动轴通过第一前滑移传动轴承和第一后滑移传动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二滑移传动轴通过第二前滑移传动轴承和第二后滑移传动轴承安装在机箱上。
在第一滑移传动轴上沿轴向开设第一滑移导槽,在第一滑移传动轴上套装第一滑移齿轮,所述第一滑移齿轮能够沿第一滑移导槽轴向前后移动;在第一滑移传动轴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一固定齿轮。
在第二滑移传动轴上沿轴向开设第二滑移导槽,在第二滑移传动轴上套装第二滑移齿轮,所述第二滑移齿轮能够沿第二滑移导槽轴向前后移动;在第二滑移传动轴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二固定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设置在第一滑移传动轴的左右两侧,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滑移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固定齿轮相啮合;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分别设置在第二滑移传动轴的左右两侧,第三传动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滑移齿轮相啮合,第四传动轴通过第四传动齿轮与二固定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分别通过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与中间齿轮组相互啮合传动。
还包括凸轮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推杆和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机箱内,在机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开设推杆穿孔,推杆的一端插入推杆穿孔中连接推板。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均为由前向后螺旋角渐大或螺旋角减小的变螺旋角圆柱斜轮齿,所述螺旋角的变动范围为0度-180度;所述第一滑移齿轮和第二滑移齿轮均为斜齿轮;所述推板分别连接固定第一滑移齿轮和第二滑移齿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一滑移传动轴间接传动,第三和第四传动轴通过第二滑移传动轴间接传动,而第二和第三传动轴通过中间齿轮组相互啮合传动,同样能够起到消除各个电机之间的速度差,调节各电机始终同速运行,继而保证各个凸轮同步转动,为振动平台提供最大振动力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其工作方法和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凸轮角度调节装置类似,也是通过改变第一滑移齿轮和第二滑移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的啮合位置,在0度-180度范围内正向或反向调节各个凸轮的初始角度。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设置和使用方式同实施例一或二,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自润滑装置,所述自润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自润滑功能体,所述自润滑功能体安装在机箱上盖上。
所述自润滑功能体包括润滑油盒,所述润滑油盒的上部开设下安装螺孔,在机箱上盖上开设对应的上安装螺孔,安装螺栓由上而下插装在上下安装螺孔中,从而将润滑油盒安装在机箱上盖的下表面上。
在润滑油盒的上表面安装固定至少一个顶紧弹簧的下端,所述顶紧弹簧的上端抵紧上盖的下表面。
所述润滑油盒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油仓和右油仓,在左油仓和右油仓上分别开设左注油孔和右注油孔,左、右油仓之间夹持设置出油调节仓;在左、右油仓内分别设置左储油海绵和右储油海绵;在左、右油仓的下部分别开设左出油孔和右出油孔,在左出油孔的下部承接安装左导油管,在右出油孔的下部承接安装右导油管;在左油仓与出油调节仓之间设置左挤压隔板,在右油仓与出油调节仓之间设置右挤压隔板;在出油调节仓的上顶面安装上挤压弹簧,在出油调节仓的下底面安装下挤压弹簧;还包括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上部设置在出油调节仓内,在出油调节仓的下部开设左拨板出口和右拨板出口,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左拨板出口穿出,第一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右拨板出口穿出。如图6所示,在第一弹性拨板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第一插条,各个第一插条之间设置插装间隔,在第二弹性拨板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第二插条,各个第二插条之间设置插装间隔;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上的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交互插装在各自的插装间隔内,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交叉插装部位设置在上挤压弹簧和下挤压弹簧之间;第一弹性拨板的上端抵住左挤压隔板的右侧,第二弹性拨板的上端抵住右挤压隔板的左侧。
如图4和5所示,自润滑装置还包括拨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拨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润滑油盒下表面的“∩”形调节卡,在调节卡左、右两侧的润滑油盒下表面上分别铰接固定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所述左、右支撑臂的下端分别设置左拨板插槽和右拨板插槽,所述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左拨板出口穿出后穿过左拨板插槽,第一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右拨板出口穿出后穿过右拨板插槽;在调节卡的左、右内壁上分别设置左齿条和右齿条,在左、右齿条之间夹持设置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安装在撑杆的中部,所述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当从下部撑开调节卡时,能够上下移动调节齿轮,继而带动撑杆上下移动,令左、右支撑臂向左、右两侧撑起或回落第二弹性拨板和第一弹性拨板。
所述调节卡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收口状的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在调节卡的下端套装撑板,所述撑板上开设左、右导向撑槽,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分别设置与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坡度相同的斜面,所述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分别设置在左导向撑槽和右导向撑槽中;初始状态下调节卡的左、右两侧齿条能够夹紧调节齿轮,此时撑板位于上限位,左斜形导向块的右侧面和右斜形导向块的左侧面分别贴紧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向下移动撑板时能够通过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将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向左、右两侧分开,继而令左、右两侧齿条松开调节齿轮,能够上下移动调节齿轮,来调节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的分开角度,控制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对右挤压隔板和左挤压隔板的抵紧力度。
所述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分别设置第一拨动凸点和第二拨动凸点,所述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分别与下方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一齿轮传动滚筒或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切式接触,各个传动轴或齿轮传动滚筒在转动的同时能够拨动第一或第二拨动凸点,进而间歇性拨动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上下振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自润滑装置安装在上盖板上,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能够分别与下方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一齿轮传动滚筒或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切式接触,各个传动轴和齿轮传动滚筒在转动的同时能够拨动第一或第二拨动凸点,进而间歇性拨动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上下振动,从而令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不断的对右挤压隔板和左挤压隔板进行脉冲式挤压,促使润滑液从左储油海绵和右储油海绵中挤出,并顺由左、右导油管滴落在下方的各个传动轴和齿轮传动滚筒,实现传动装置之间的自润滑,尽量减轻轮齿啮合带来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当不需要润滑时,可以通过能向上移动调节齿轮,加大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的分开角度,继而令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与下方的各个传动轴和齿轮传动滚筒不接触,放松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对右挤压隔板和左挤压隔板的抵紧力度,润滑油即会停止滴出,暂停装置的自润滑作业。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设置和使用方式同实施例一或二或三,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变更或改型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在机箱内设置至少四根传动轴和间接传动机构,所述四根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在第一传动轴上套装第一传动齿轮,在第二传动轴上套装第二传动齿轮,在第三传动轴上套装第三传动齿轮,在第四传动轴上套装第四传动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通过间接传动结构相互啮合传动;还包括与传动轴数量相同的驱动电机,每根传动轴分别连接一台驱动电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传动机构包括中间齿轮组和至少两根滑移传动轴;所述两根滑移传动轴包括第一滑移传动轴和第二滑移传动轴;
在第一滑移传动轴上沿轴向开设第一滑移导槽,在第一滑移传动轴上套装第一滑移齿轮,所述第一滑移齿轮能够沿第一滑移导槽轴向前后移动;在第一滑移传动轴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一固定齿轮;
在第二滑移传动轴上沿轴向开设第二滑移导槽,在第二滑移传动轴上套装第二滑移齿轮,所述第二滑移齿轮能够沿第二滑移导槽轴向前后移动;在第二滑移传动轴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二固定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设置在第一滑移传动轴的左右两侧,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滑移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固定齿轮相啮合;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分别设置在第二滑移传动轴的左右两侧,第三传动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滑移齿轮相啮合,第四传动轴通过第四传动齿轮与二固定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分别通过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与中间齿轮组相互啮合传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轮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推杆和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机箱内,在机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开设推杆穿孔,推杆的一端插入推杆穿孔中连接推板;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均为由前向后螺旋角渐大或螺旋角减小的变螺旋角圆柱斜轮齿;所述第一滑移齿轮和第二滑移齿轮均为斜齿轮;所述推板分别连接固定第一滑移齿轮和第二滑移齿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传动机构包括中间齿轮组和至少两根齿轮传动滚筒;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包括第二前传动齿轮和第二后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包括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三后传动齿轮;所述两根齿轮传动滚筒包括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滚筒设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传动滚筒设置在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之间;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前传动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与第一齿轮传动滚筒相互啮合传动,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与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后传动齿轮和第三后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中间齿轮组啮合传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轮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推杆和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机箱内,在机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开设推杆穿孔,推杆的一端插入推杆穿孔中连接推板;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滚筒和第二齿轮传动滚筒均为由前向后螺旋角渐大或螺旋角减小的变螺旋角圆柱斜轮齿;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前传动齿轮、第三前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均为斜齿轮;
所述凸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外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或内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
所述外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如下:沿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的轴体外周面母线方向分别开设第二轴体滑槽和第三轴体滑槽,所述第二前传动齿轮和第三前传动齿轮的内圈上设置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第二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二传动轴上时,第二滑块入第二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二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二前传动齿轮沿第二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第三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三传动轴上时,第三滑块插入第三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三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三前传动齿轮沿第三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
所述内侧凸轮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如下:沿第一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的轴体外周面母线方向分别开设第一轴体滑槽和第四轴体滑槽,所述第一前传动齿轮和第四前传动齿轮的内圈上设置第一滑块和第四滑块;第一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上时,第一滑块入第一轴体滑槽内,所述第一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一前传动齿轮沿第一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第四前传动齿轮套装在第四传动轴上时,第四滑块插入第四轴体滑槽内,所述第四前传动齿轮安装在推板上,当前后移动推杆时,能够通过推板带动第四前传动齿轮沿第四传动轴轴向前后移动。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前轴承和第一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一输入端时,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前轴承和第二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二输入端时,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第三前轴承和第三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三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三输入端时,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四传动轴通过第四前轴承和第四后轴承安装在机箱上,第四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机箱的前后侧面,当第四传动轴的一端设定为第四输入端时,第四传动轴的另一端设定为第四输出端;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
还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分别安装在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齿轮组包括至少一个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安装在中间传动轴上,中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中间前轴承和中间后轴承安装在机箱的前后侧壁上。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润滑装置,所述自润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自润滑功能体,所述自润滑功能体安装在机箱上盖上;
所述自润滑功能体包括润滑油盒,所述润滑油盒的上部开设下安装螺孔,在机箱上盖上开设对应的上安装螺孔,安装螺栓由上而下插装在上下安装螺孔中,从而将润滑油盒安装在机箱上盖的下表面上;
在润滑油盒的上表面安装固定至少一个顶紧弹簧的下端,所述顶紧弹簧的上端抵紧上盖的下表面;
所述润滑油盒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油仓和右油仓,在左油仓和右油仓上分别开设左注油孔和右注油孔,左、右油仓之间夹持设置出油调节仓;在左、右油仓内分别设置左储油海绵和右储油海绵;在左、右油仓的下部分别开设左出油孔和右出油孔,在左出油孔的下部承接安装左导油管,在右出油孔的下部承接安装右导油管;在左油仓与出油调节仓之间设置左挤压隔板,在右油仓与出油调节仓之间设置右挤压隔板;在出油调节仓的上顶面安装上挤压弹簧,在出油调节仓的下底面安装下挤压弹簧;还包括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上部设置在出油调节仓内,在出油调节仓的下部开设左拨板出口和右拨板出口,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左拨板出口穿出,第一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右拨板出口穿出;在第一弹性拨板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第一插条,各个第一插条之间设置插装间隔,在第二弹性拨板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第二插条,各个第二插条之间设置插装间隔;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上的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交互插装在各自的插装间隔内,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交叉插装部位设置在上挤压弹簧和下挤压弹簧之间;第一弹性拨板的上端抵住左挤压隔板的右侧,第二弹性拨板的上端抵住右挤压隔板的左侧。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润滑装置还包括拨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拨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润滑油盒下表面的“∩”形调节卡,在调节卡左、右两侧的润滑油盒下表面上分别铰接固定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所述左、右支撑臂的下端分别设置左拨板插槽和右拨板插槽,所述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左拨板出口穿出后穿过左拨板插槽,第一弹性拨板的下端从右拨板出口穿出后穿过右拨板插槽;在调节卡的左、右内壁上分别设置左齿条和右齿条,在左、右齿条之间夹持设置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安装在撑杆的中部,所述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当从下部撑开调节卡时,能够上下移动调节齿轮,继而带动撑杆上下移动,令左、右支撑臂向左、右两侧撑起或回落第二弹性拨板和第一弹性拨板。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卡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收口状的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在调节卡的下端套装撑板,所述撑板上开设左、右导向撑槽,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分别设置与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坡度相同的斜面,所述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分别设置在左导向撑槽和右导向撑槽中;初始状态下调节卡的左、右两侧齿条能够夹紧调节齿轮,此时撑板位于上限位,左斜形导向块的右侧面和右斜形导向块的左侧面分别贴紧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向下移动撑板时能够通过左导向撑槽的右侧面和右导向撑槽的左侧面将左斜形导向块和右斜形导向块向左、右两侧分开,继而令左、右两侧齿条松开调节齿轮,能够上下移动调节齿轮,来调节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的分开角度,控制第一和第二弹性拨板对右挤压隔板和左挤压隔板的抵紧力度;
所述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分别设置第一拨动凸点和第二拨动凸点,所述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的下端分别与下方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一齿轮传动滚筒或第二齿轮传动滚筒相切式接触,各个传动轴或齿轮传动滚筒在转动的同时能够拨动第一或第二拨动凸点,进而间歇性拨动第一弹性拨板和第二弹性拨板上下振动。
CN201910725109.4A 2019-08-07 2019-08-07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Active CN110315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5109.4A CN110315628B (zh) 2019-08-07 2019-08-07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5109.4A CN110315628B (zh) 2019-08-07 2019-08-07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5628A true CN110315628A (zh) 2019-10-11
CN110315628B CN110315628B (zh) 2024-06-25

Family

ID=68125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5109.4A Active CN110315628B (zh) 2019-08-07 2019-08-07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562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7630A (zh) * 2020-05-29 2020-08-11 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清边装置
CN112128351A (zh) * 2020-10-29 2020-12-25 唐山鑫万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的传动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74305A (zh) * 2022-02-28 2022-05-13 淄博翔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动力多段同频碳素振动成型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7899Y (zh) * 2008-01-22 2008-12-03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钢包滑板驱动联接装置
CN201880719U (zh) * 2010-11-15 2011-06-29 天津市谊诚包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回转式闭口桶洗桶装置
CN205147351U (zh) * 2015-08-19 2016-04-13 林江桐 电动刀塔
CN106081572A (zh) * 2016-08-15 2016-11-09 叶侃 一种具有储板箱的光伏太阳能硅板可调式翻板机
CN107116299A (zh) * 2017-06-23 2017-09-01 苏州西岩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摩擦焊机的伺服振动发生装置
CN109822716A (zh) * 2019-04-22 2019-05-31 淄博翔鹏机械有限公司 高压真空振动成型机
CN211362740U (zh) * 2019-08-07 2020-08-28 淄博翔鹏机械有限公司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7899Y (zh) * 2008-01-22 2008-12-03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钢包滑板驱动联接装置
CN201880719U (zh) * 2010-11-15 2011-06-29 天津市谊诚包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回转式闭口桶洗桶装置
CN205147351U (zh) * 2015-08-19 2016-04-13 林江桐 电动刀塔
CN106081572A (zh) * 2016-08-15 2016-11-09 叶侃 一种具有储板箱的光伏太阳能硅板可调式翻板机
CN107116299A (zh) * 2017-06-23 2017-09-01 苏州西岩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摩擦焊机的伺服振动发生装置
WO2018233103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苏州西岩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摩擦焊机的伺服振动发生装置
CN109822716A (zh) * 2019-04-22 2019-05-31 淄博翔鹏机械有限公司 高压真空振动成型机
CN109927149A (zh) * 2019-04-22 2019-06-25 淄博翔鹏机械有限公司 高压真空振动成型机
CN211362740U (zh) * 2019-08-07 2020-08-28 淄博翔鹏机械有限公司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7630A (zh) * 2020-05-29 2020-08-11 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清边装置
CN112128351A (zh) * 2020-10-29 2020-12-25 唐山鑫万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的传动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28351B (zh) * 2020-10-29 2021-11-05 唐山鑫万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的传动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74305A (zh) * 2022-02-28 2022-05-13 淄博翔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动力多段同频碳素振动成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5628B (zh) 202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5628A (zh)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DE2610315C3 (de) Aufhängevorrichtung für Würste
EP2040556B1 (de) Füllvorrichtung, 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füllen von hüllen, insbesondere wurstdärmen
DE69809069T2 (de) Vertikale form-füll-siegel-maschine
CN211277924U (zh) 一种链条生产的链条零件抛光装置
DE3390437C2 (de) Teigteil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eiben
CN107088639B (zh) 一种方管的自动锻造装置
CN211362740U (zh) 振动平台同频驱动装置
CN108100387B (zh) 一种开盒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1615010U (zh) 一种氧化铝上料装置
CN205830924U (zh) 一种面团轧制成型装置
CN208214115U (zh) 一种凸轮输送机构
CN113198907A (zh) 一种用于五金管道的内外同步限位连续输送处理装置
CN209643739U (zh) 一种用于鱼丸加工的骨肉分离装置
CN217398425U (zh) 一种悬浮剂的罐装设备
AT502740B1 (de) Vorrichtung zum füllen, verschliessen und trennen von schüttgutverpackungen
CN201380624Y (zh) 凹版印刷机刮刀防跳装置
CN109662292A (zh) 一种葵花仁裹衣机
CN222683696U (zh) 膏状助焊剂碾压下料装置
CN104642494A (zh) 虾头去除机
CN111264578B (zh) 一种增加面团劲道的揉面装置
CN207285163U (zh) 一种枣糕刮片机
CN2787436Y (zh) 一种自动印花机
CN221295144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刮料装置
CN216466234U (zh) 一种医疗3d打印机用定量输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