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腔及具有微波腔的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腔,还涉及一种具有微波腔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存在数十种致癌物质,如焦油等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而且,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形成二手烟,周围的人群吸入后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近年来,传统吸烟方式对吸烟者本人及其周围人群带来的危害,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为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由政府部门出台的规定中,已明令禁止在任何公共场合吸烟。所以,戒烟运动正逐步深入人心。然而,这对于上瘾很深的烟民而言,戒烟确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为满足戒烟需要,市场上推出了电子烟,但在现有的电子烟中,烟雾形成基质的加热速度慢,影响用户体验。
现有的微波腔也存在待加热基质加热速度慢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腔,以实现提高待加热基质的加热速度及均匀度的目的。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波腔,用于盛放待加热基质,微波腔内设有用于输出微波的输出装置,输出装置包括第一天线,第一天线埋入至所述基质内部,以加热所述基质。
进一步地,第一天线的第一端径直向第二端延伸,第一天线自第二端逐渐埋入至所述基质内部;
优选的,第一天线呈针状,其尖端为第二端。
进一步地,微波腔为轴线呈水平延伸的直筒状,第一天线的第一端沿微波腔轴线向第二端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天线轴向插入至微波腔中,其第一端固定于微波腔底壁上,第二端自由设置,使第一天线自第二端逐渐埋入至所述基质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天线的第一端穿过微波腔与设于微波腔外部的、用于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微波腔上设有用于投取所述基质的开口和用于封闭开口的微波腔门体。
进一步地,微波腔上设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口和用于进气的进气口。
进一步地,开口轴线与第一天线的轴线相重合,且开口与第一天线相垂直,并面向第一天线第二端设置。
进一步地,微波腔门体的第一端与微波腔相转动连接,第二端经锁具与微波腔相锁定连接;
优选的,微波腔外壁面上设有用于打开锁具的微波腔门体开启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
壳体;
如上任一所述的微波腔,设于壳体内部,用于盛放待加热的烟雾形成基质;
加热模块,设于壳体内部,包括用于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微波发生器与设于微波腔内部的、用于输出微波的输出装置相连接,使其加热所述基质形成烟雾;
烟雾通道,设于壳体内部,连通微波腔和壳体外部空间,供用户将烟雾吸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上任一所述的微波腔的电子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天线埋入至待加热基质中,使微波自所述基质内部逐渐向外输出以穿透所述基质,与微波自基质的一侧逐渐向另一侧输出以穿透所述基质相比,本发明的设置缩短了自微波输出至穿透所述基质的时间,提高了所述基质的加热速度,同时,还提高了所述基质加热的均匀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2、本发明通过将微波腔应用于电子烟上,提高了烟雾形成基质的加热速度及均匀度,提升了用户体验及烟雾形成基质的利用度。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组成名称如下:
1——电源指示灯,2——开关,3——微波发生器,4——加热指示灯,5——微波腔门体,6——微波腔,7——微波腔门体开启结构,8——第二天线,9——烟雾通道,10——传感器,11——过滤腔,12——过滤腔门体开启结构,13——定位部,14——过滤嘴,15——过滤腔门体,16——电池,17——第一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微波腔6,用于盛放待加热基质,微波腔6内设有用于输出微波的输出装置,输出装置包括第一天线17,第一天线17埋入至所述基质内部,以加热所述基质。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天线埋入至待加热基质中,使微波自所述基质内部逐渐向外输出以穿透所述基质,与微波自基质的一侧逐渐向另一侧输出以穿透所述基质相比,本发明的设置缩短了自微波输出至穿透所述基质的时间,提高了所述基质的加热速度,同时,还提高了所述基质加热的均匀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天线17的第一端径直向第二端延伸,第一天线17自第二端逐渐埋入至所述基质内部。
第一天线17呈针状,其尖端为第二端。
微波腔6为轴线呈水平延伸的直筒状,第一天线17设于微波腔6的轴线上。
第一天线17轴向插入至微波腔6中,其第一端固定于微波腔6底壁上,第二端自由设置,使第一天线17自第二端逐渐埋入至所述基质内部。
第一天线17的第一端穿过微波腔6与设于微波腔6外部的、用于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3相连接。
第一天线的可埋入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基质对应的长度,使第一天线贯穿所述基质,以优化加热效果。可埋入长度为埋入或埋入过所述基质的长度。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二的区别在于,微波腔6上设有用于投取所述基质的开口和用于封闭开口的微波腔门体5。
微波腔6上设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口和用于进气的进气口。
开口轴线与第一天线17的轴线相重合,且开口与第一天线17相垂直,并面向第一天线第二端设置。
微波腔门体5的第一端与微波腔6相转动连接,第二端经锁具与微波腔6相锁定连接。
微波腔6外壁面上设有用于打开锁具的微波腔门体开启结构7,微波腔门体开启结构7为按钮。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三的区别在于,输出装置包括第二天线8,第二天线8环绕于所述基质外周,以加热所述基质。
本发明通过将第二天线8环绕于所述基质外周,使微波自所述基质外部逐渐向内输出以穿透所述基质,与微波自所述基质的一侧逐渐向另一侧输出以穿透所述基质相比,本发明的设置缩短了自微波输出至穿透所述基质的时间,提高了所述基质的加热速度,同时,还提高了所述基质加热的均匀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一天线17和第二天线8可以分别设于微波腔6中,也可以同时设于微波腔6中。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四的区别在于,第二天线8的第一端呈螺旋线状向第二端延伸,并环绕于所述基质外周。
第二天线8呈圆柱螺旋线状。
微波腔6为轴线呈水平延伸的直筒状,螺旋线状第二天线8盘绕并固定于微波腔侧壁表面。
螺旋线状第二天线8的外径等于直筒状微波腔6内径,第二天线8轴向套入至微波腔6内部后,外侧面与微波腔6侧壁面相贴合挤压,使第二天线8盘绕并固定于微波腔侧壁表面。
微波腔6为轴线呈水平延伸的直筒状,螺旋线状第二天线8盘绕并固定于微波腔6侧壁上,其内侧面显露于微波腔6中,外侧面嵌入至微波腔6侧壁中。
微波腔6侧壁上设有供螺旋线状第二天线8嵌入的凹槽,在第二天线8的第一端呈螺旋线状向第二端延伸的同时,第二天线8逐渐嵌入至凹槽内部并相配合,使第二天线8盘绕并固定于微波腔6侧壁上。
第二天线8的第一端穿过微波腔6与设于微波腔6外部的、用于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3相连接。
第二天线8的螺旋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基质对应的长度,使第二天线8环绕全部所述基质,以优化加热效果。螺旋高度为轴向上的长度。
实施例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五的区别在于,微波腔6上设有用于投取所述基质的开口和用于封闭开口的微波腔门体5。
微波腔6上设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口和用于进气的进气口。
开口轴线与螺旋线状第二天线8的轴线相重合,且开口与第二天线8相垂直,并面向第二天线8第二端设置。
微波腔门体5的第一端与微波腔6相转动连接,第二端经锁具与微波腔6相锁定连接;
微波腔6外壁面上设有用于打开锁具的微波腔门体开启结构7,微波腔门体开启结构7为按钮。
实施例七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电子烟,包括:
壳体;
如上任一所述的微波腔6,设于壳体内部,用于盛放待加热的烟雾形成基质;
加热模块,设于壳体内部,包括用于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3,微波发生器3与设于微波腔6内部的、用于输出微波的输出装置相连接,使其加热所述基质形成烟雾;
烟雾通道9,设于壳体内部,连通微波腔6和壳体外部空间,供用户将烟雾吸出。
具体地,一种电子烟,包括:壳体;微波腔6,设于壳体内部,用于存储烟雾形成基质,所述基质包括固体烟草材料;加热模块,设于壳体内部,包括用于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和与微波发生器相连接的、用于输出微波的输出装置,输出装置设于微波腔6内部,以加热所述基质形成烟雾;烟雾通道9,设于壳体内部,连通微波腔6和壳体外部空间,用于将烟雾排出壳体。烟雾形成基质即为待加热基质。
本发明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微波腔6,实现了烟雾形成基质的存储,使一支电子烟相当于几包普通香烟的量,携带方便,造型美观;本发明还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加热模块,使所述基质在壳体内部加热形成烟雾,避免了明火,从而避免了火灾隐患,更安全,同时还避免了烟灰掉落,更卫生,本发明通过采用微波加热,提高了加热速度以及均匀度,提升用户体验及所述基质的利用度。
所述基质包括固体烟草材料、呈流体形态的烟液,其中,所述材料包括传统香烟、烟草颗粒或者特质的烟制品,优选的,所述材料为固体烟弹;所述烟液包括利用烟草原料提取再添加其它芳香成分而制成的烟液。
微波腔6内壁为金属材质,以防止微波泄露。
壳体可以为金属材质,以进一步防止微波泄露,壳体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如塑料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基质为呈流体形态的烟液时,先将所述烟液置于容器中,再将容器加入至微波腔6中,第一天线17埋入至容器中。或者,先将所述烟液输送至吸液芯中,再将吸液芯加入至微波腔6中,第一天线17埋入至吸液芯中。当所述基质为固体烟草材料时,直接将所述材料加入至微波腔6中,第一天线17埋入至所述材料中。优选的,所述材料为固体烟弹时,固体烟弹与微波腔6同尺寸。还可以,固体烟弹的尺寸小于微波腔6的尺寸,如固体烟弹设于微波腔6下侧,烟雾通道9与微波腔6的连通处设于存储6上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基质为呈流体形态的烟液时,先将所述烟液置于容器中,再将容器加入至微波腔6中,第二天线8环绕于容器外周。或者,先将所述烟液输送至吸液芯中,再将吸液芯加入至微波腔6中,第二天线8环绕于吸液芯外周。当所述基质为固体烟草材料时,直接将所述材料加入至微波腔6中,第二天线8环绕于所述材料外周。
实施例八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烟雾通道9的一端为出气口,其经用于过滤烟雾的过滤嘴与壳体外部空间相连通;另一端为进气口,其穿过微波腔6与壳体外部空间相连通,烟雾通道9与微波腔6相互贯通。
本发明通过将烟雾通道9穿过微波腔6并与微波腔6相贯通,使微波腔6内的烟雾直接自烟雾通道9出口排出壳体,提高了烟雾的浓郁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微波腔6上设有用于投取所述基质的开口,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微波腔门体5,壳体上设有用于打开微波腔门体5的微波腔门体开启结构7,微波腔门体开启结构7可为按钮。
烟雾通道9的进气口设于微波腔门体5上。
烟雾通道9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径直连通。
实施例九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八的区别在于,加热模块还包括:控制装置,与微波发生器3相连接,用于控制微波发生器3是否工作;传感器10,设于所述烟雾通道9内部,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检测烟雾通道9内的气流变化,使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信息控制微波发生器3是否工作。加热模块还包括经连接电路与微波发生器3相连接、用于提供电量的电池16,控制装置为设于连接电路上的、用于控制连接电路通断的开关2。
当烟雾通道9中的传感器10感应到气流变化时,电池16给微波发生器3供电,微波发生器3开始工作,对微波腔6中的所述基质进行加热。
优选的,传感器10设于烟雾通道9与微波腔6连通处下游。
本发明通过将传感器10设于烟雾通道9与微波腔6连通处下游,提高了感应的灵敏度,缩短了烟雾形成所需的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壳体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连接电路通断的加热指示灯4,以提醒用户电子烟是否正在工作。
壳体上设有用于指示电池16电量的电源指示灯1,以提醒用户及时充电。
还可以,加热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气流变化的传感器10,传感器10设于所述烟雾通道9内部,并设于烟雾通道9与微波腔6连通处下游,传感器10与电池16相连接,并在检测到用户吸入气流后自动触发控制电池16供电。
还可以,壳体上设有供用户操作的、用于控制微波发生器3工作状态的手动控制结构。
实施例十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至九的区别在于,电子烟还包括设于壳体内部的、用于安装过滤嘴14的过滤腔11,过滤腔11的一端与烟雾通道9出气口相连通,另一端敞开设置,构成开口,过滤嘴14自开口插入至过滤腔11内部,并与过滤腔11内壁密封贴合。
本发明通过使过滤嘴14插入至过滤腔11内部后与过滤腔11内壁密封贴合,实现了过滤嘴14的可拆卸安装,同时操作简单、快捷。
过滤腔11上设有用于封闭出气口的过滤腔门体15,以在不使用电子烟时关闭过滤腔门体15。过滤腔门体15的第一端与过滤腔11相转动连接,第二端经锁具与过滤腔11相锁定连接;过滤腔11外壁面上设有用于打开锁具的过滤腔门体开启结构12,过滤腔门体开启结构12为按钮。
上述设置的过滤腔门体15避免了烟雾通道9在不使用电子烟时呈流通状态,使气流发生变化后加热模块工作的问题。
过滤腔11与烟雾通道9连通处外周设有径向凸出的定位部13,使过滤嘴的一端插入至过滤腔11内部后与定位部13相抵触,另一端凸出于烟雾通道9出气口设置。
过滤腔11的两端径直连通。
实施例十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至十的区别在于,电子烟还包括:通讯控制模块,设于壳体内部,与微波发生器3相连接,并与设于壳体外部的移动设备无线连接,用于远程监控微波发生器3。
本发明通过设置通讯控制模块,实现了电子烟的智能化控制,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微波发生器3与手机APP无线连接,通过手机APP对微波发生器3进行控制,并监控相应的参数。
通讯控制模块还与电池16相连接,以实现对电池16的监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