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3765B - 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93765B CN110293765B CN201910703761.6A CN201910703761A CN110293765B CN 110293765 B CN110293765 B CN 110293765B CN 201910703761 A CN201910703761 A CN 201910703761A CN 110293765 B CN110293765 B CN 1102937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pin
- hole
- cartridg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墨盒组件及打印机。墨盒部件包括墨盒组件和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盖板、装配于所述盖板的至少一根吸墨插针及墨管。每一根所述吸墨插针贯穿所述盖板并与相对应的一根所述墨管连接,且所述吸墨插针与所述盖板的结合部位活动连接,所述墨盒组件设有与所述吸墨插针相对应地墨盒孔。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墨盒组件转动并盖设于所述墨盒组件,每一所述吸墨插针均能相对于所述盖板转动并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吸墨插针活动连接于盖板上,在上盖组件相对于墨盒组件转动过程中,吸墨插针能相对盖板转动并与墨盒孔的轴线重合,对接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打字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打印机的供墨方式可采用连续供墨系统,该连续供墨系统采用导管将打印设备主体外置的墨水瓶与打印设备主体内置的墨盒相连,以使墨水瓶内的墨水能持续提供至墨盒。
导管与墨盒为可拆卸连接,在更换墨盒过程中,导管与墨盒需设置相应地对接机构,以使导管与墨盒连接且密封。在相关技术中,导管的末端设有橡胶针头,多个导管的橡胶针头固定于上盖。墨盒设有黑墨及彩墨,每一墨盒上设有对应地墨盒孔。上盖通过旋转扣合于墨盒上,并使橡胶针头插入到墨盒孔中。
由于,橡胶针头旋转并插接于墨盒孔,两者的同心度差,导致橡胶针头与墨盒孔之间具有阻尼作用且两者不能完全密封,导致连续供墨系统的失效。此外,橡胶针头固定于上盖,相邻两橡胶针头之间独立设置且保持相对位置稳定。橡胶针头旋转并插接于墨盒孔,多个橡胶针头之间相互干扰牵扯,导致插接失败;或者橡胶针头与墨盒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高,极大提高了加工成本。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导管与墨盒的对接机构可设为单笔分立式对接机构,即每一个导管固定设置并对应插接至墨盒;或者导管与墨盒的对接机构可设为一体式对接机构,即多个导管固定设置并同时插接至墨盒。上述的两种对接结构,结构复杂,高度依赖零件的组装和零件的精度,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墨盒部件,包括墨盒组件和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盖板、装配于所述盖板的至少一根吸墨插针及墨管,每一根所述吸墨插针贯穿所述盖板并与相对应的一根所述墨管连接,且所述吸墨插针与所述盖板的结合部位活动连接,所述墨盒组件设有与所述吸墨插针相对应地墨盒孔,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墨盒组件转动并盖设于所述墨盒组件,每一所述吸墨插针均能相对于所述盖板转动并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墨插针与所述盖板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吸墨插针能绕一中心轴线转动;或所述吸墨插针沿所述盖板的预设轨迹摆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墨插针包括针体部、设于所述针体部的活动部和贯穿所述针体部的吸墨孔,所述针体部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盖板且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盖板活动连接,所述墨管连接于所述针体部的第一端并与所述吸墨孔连通,所述针体部的第二端能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以使所述吸墨孔与所述墨盒组件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摆动空间;或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盖板的接触面设为曲面活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时,至少部分所述吸墨插针抵接于所述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墨插针还包括凸设于所述针体部的抵接部,当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时,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墨插针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抵接于所述墨盒组件并与所述墨盒孔的开口部位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设有锥形面或弧形曲面,所述锥形面或弧形曲面与所述墨盒孔的开口部位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墨插针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墨盒孔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吸墨插针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位于所述墨管与所述盖板之间,用于限定所述吸墨插针的移动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吸墨插针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包括板体部和设于所述板体部的至少一个装配孔,至少部分所述吸墨插针穿过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板体部活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吸墨插针位于所述装配孔内的最大外轮廓直径。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装配孔的内壁面向所述装配孔的至少一个开口方向逐渐弯曲或倾斜,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装配孔并能沿所述装配孔的内壁面摆动或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还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板体部的导管槽,所述墨管分布于所述导管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墨盒组件包括第一墨盒,所述第一墨盒设有黑墨容纳腔,所述墨盒孔设有一个且与所述黑墨容纳腔连通,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并与所述黑墨容纳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墨盒组件包括第二墨盒,所述第二墨盒设有至少一个彩墨容纳腔,每一所述彩墨容纳腔均与一个墨盒孔对应设置,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并与所述彩墨容纳腔连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打印设备主体和如上所述的墨盒部件,所述墨盒组件装配于所述打印设备主体的预设位置,所述上盖组件枢接连接于所述打印设备主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吸墨插针活动连接于盖板上,在上盖组件相对于墨盒组件转动过程中,吸墨插针能相对盖板转动并与墨盒孔的轴线重合,吸墨插针的自动对齐效果好。吸墨插针相对于上盖转动,吸墨插针与墨盒孔对齐效果好,两者密封效果好。吸墨插针活动装配于上盖,其结构巧妙,对接效果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上盖组件盖设于墨盒组件的墨盒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上盖组件与墨盒组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墨盒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上盖组件在吸墨插针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吸墨插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墨盒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墨盒孔设有卡扣结构的墨盒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自锁组件锁定连接于上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自锁组件转动并与上盖组件解除锁定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盖组件10;盖板11;装配孔111;导管槽112;锁定凸台113;连接部1131;上凸台1132;下凸台1133;解锁孔1134;板体部114;墨管12;吸墨插针13;针体部131;活动部132;密封部133;锥形面1331;抵接部134;插接部135;吸墨孔136;锥台部137;固定片138;墨盒组件20;墨盒孔21;第一墨盒22;第二墨盒23;墨盒主体24;盖体25;导柱部251;安装部252;盖主体253;引导件26;引导面261;引导孔262;密封件27;密封孔271;密封凸筋272;导向部273;防脱部274;自锁组件30;锁定部31;上弹性部311;正扣端3111;固定部3112;下弹性部312;反扣端3121;形变部3122;装配部3123;自锁主体32;枢接轴321;支撑部322。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公开一种墨盒部件。墨盒部件包括墨盒组件20和上盖组件10,上盖组件10包括盖板11、装配于盖板11的至少一根吸墨插针13及墨管12,每一根吸墨插针13贯穿盖板11并与相对应的一根墨管12连接,且吸墨插针13与盖板11的结合部位活动连接。墨盒组件20设有与吸墨插针13相对应地墨盒孔21,盖板11相对墨盒组件20转动并盖设于墨盒组件20,每一吸墨插针13均能相对于盖板11转动并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
墨盒部件应用于打印设备中,根据打印设备的内置程序打印相应的文字或图形信息。在连续供墨系统中,墨盒组件20用于与打印设备外置的墨水瓶连接,以接收和容纳墨水瓶提供的墨水。其中,吸墨插针13通过墨管12与墨水瓶连接,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至墨盒组件20内,以使墨盒组件20、吸墨插针13、墨管12及墨水瓶构成一密封的墨水流通通道,连续供墨系统的持续工作性能好。
上盖组件10与墨盒组件20可拆卸连接,能方便更换及维护。上盖组件10能相对于墨盒组件20转动并盖设于墨盒组件20的预设位置,如上盖组件10卡持于墨盒组件20的上侧表面等,以使上盖组件10与墨盒组件20保持相对固定的连接位置。
每一根吸墨插针13的一端贯穿盖板11并与一根墨管12连接,以使墨管12内的墨水能流入到吸墨插针13内。吸墨插针13活动连接于盖板11并能相对于盖板11转动,当吸墨插针13的另一端插入到墨盒孔21中时,吸墨插针13随着盖板11的转动而转动,以使吸墨插针13的轴线与墨盒孔21的轴线重合,吸墨插针13的插接效果好,受力均衡,以使吸墨插针13的外侧壁与墨盒孔21的内壁面之间密封连接。上盖组件10与墨盒组件20之间的装配方式对吸墨插针13与墨盒孔21之间的插接位置影响小,对接方便,密封效果好。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与盖板11可转动连接且能绕一中心轴线转动。吸墨插针13贯穿盖板11并与盖板11活动连接,可选地,盖板11上设有装配孔111,吸墨插针13的外侧壁绕装配孔111的内壁面转动或与装配孔111的内壁面具有间隙,以使吸墨插针13能绕装配孔111的轴线转动。相应地,吸墨插针13的运动范围为一锥形的回转范围。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沿盖板11的预设轨迹摆动。可选地,在盖板11上设有长槽等结构,吸墨插针13能沿长槽摆动,以调整吸墨插针13与墨盒孔21之间的插接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包括针体部131、设于针体部131的活动部132和贯穿针体部131的吸墨孔136,针体部131的第一端贯穿盖板11且活动部132与盖板11活动连接。墨管12连接于针体部131的第一端并与吸墨孔136连通,针体部131的第二端能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以使吸墨孔136与墨盒组件20连通。
活动部132活动连接于盖板11,以使针体部131能相对于盖板11转动或摆动。针体部131的第一端贯穿盖板11并与盖板11第一侧的墨管12连接,墨管12能向吸墨孔136内输送墨水。针体部131的第二端位于盖板11的第二侧,吸墨孔136自第一端延伸第二端。当针体部131的第二端插接连接至墨盒组件20时,吸墨孔136内的墨水能进入到墨盒组件20中,墨水传输通道顺畅。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还包括设于针体部131的第一端的锥台部137,锥台部137的锥底直径大于针体部131的直径,吸墨孔136的开口设于锥台部137的锥顶或锥形面上。可选地,吸墨孔136的开口可设为一个或多个,以使墨水能顺畅地流入到吸墨孔136中。
活动部132与盖板11活动连接,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活动部132与盖板11之间形成有摆动空间。活动部132的最大外轮廓直径小于盖板11上的槽或孔的内径,以使活动部132与盖板11之间形成摆动空间。吸墨插针13能在该摆动空间内转动或摆动,吸墨插针13与盖板11未直接接触,装配方便。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活动部132与盖板11的接触面设为曲面活动连接。可选地,活动部132的部分表面设为球面,盖板11的装配孔111的内壁面设为与活动部132相匹配的凹形曲面。吸墨插针13装配于盖板11,以使活动部132能相对于盖板11转动,转动灵活装配位置稳定性好。
当然,活动部132与盖板11的活动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吸墨插针13与盖板11通过其他连接件固定,以使两者相对转动也处于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内。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当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时,至少部分吸墨插针13抵接于盖板11。吸墨插针13的第二端插接连接于墨盒组件20,墨盒组件20与吸墨插针13之间具有反向作用力。当吸墨插针13与盖板11为接触连接时,吸墨插针13通过活动部132抵接于盖板11,以消除该反向作用力。
当吸墨插针13与盖板11未直接接触连接时,吸墨插针13部分凸出并抵接盖板11,以消除该方向作用力。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还包括凸设于针体部131的抵接部134,当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时,抵接部134抵接于盖板11,以使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组件20。
自针体部131的外周壁局部凸出形成抵接部134,吸墨插针13在吸墨孔136的摩擦力作用下移动直至抵接部134抵靠于盖板11,继而,吸墨插针13在盖板11抵推于抵接部134的推动力作用下插入吸墨孔136,吸墨插针13受到的支撑力大。抵接部134限定吸墨插针13与盖板11之间的上移配合位置,吸墨插针13的插接精度高。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抵接部134设为圆板状凸起结构,抵接部134的外轮廓直径大于装配孔111的内径。抵接部134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抵接于盖板11的第二侧平面,以使盖板11与墨盒组件20之间的距离保持预设距离,吸墨插针13的插接深度准确性高。
在一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至少部分抵接于墨盒组件20并与墨盒孔21密封连接。吸墨插针13插入墨盒组件20,以使吸墨孔136与墨盒组件20连通。进一步地,吸墨插针13抵接于墨盒组件20,以使吸墨插针13与墨盒组件20密封连接,在定位吸墨插针13插入墨盒组件20的插接深度的基础上,保持吸墨插针13与墨盒孔21之间的密封性,定位精度高,密封效果好。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设有密封部133,密封部133抵接于墨盒组件20并与墨盒孔21的开口部位密封连接。可选地,密封部133设为自针体部131的表面局部凸出形成的凸筋结构,如环形凸筋、板状凸筋等。可选地,密封部133设为吸墨插针13的台阶面,即吸墨插针13设为台阶轴状结构,密封部133为台阶轴的台阶面位置。当然,密封部133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采用其他的定位结构。密封部133抵接于墨盒组件20,以使吸墨插针13的第二端插入到墨盒组件20的预设深度,插接精度高。密封部133抵接于墨盒孔21的开口部位处,以实现接触部位的密封连接,密封效果好。可选地,墨盒孔21的开口部位设有弹性形变的部位,如密封圈等。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密封部133设有锥形面1331或弧形曲面,锥形面1331或弧形曲面与墨盒孔21的开口部位密封连接。密封部133与墨盒孔21的开口部位的接触表面设为锥形面1331或弧形曲面,引导效果好,密封效果好。
在一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设有插接部135,插接部135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插接部135的外周壁与墨盒孔21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插接部135设于吸墨插针13的末端,其外周壁与墨盒孔21的内壁面密封连接,避免墨盒组件20内的墨水沿两者的接触部位流出,密封效果好。可选地,插接部135凸设于密封部133,并与密封部133构成台阶轴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还包括装配于吸墨插针13的固定片138,固定片138位于墨管12与盖板11之间,用于限定吸墨插针13的移动距离。
吸墨插针13与盖板11活动连接,可选地,吸墨插针13能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在盖板11上移动。在吸墨插针13的移动方向上设有能抵接于盖板11的固定片138,固定片138能保持吸墨插针13装配于盖板11,又能沿使吸墨插针13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可选地,固定片138与抵接部134分别位于盖板11的两侧,分别限定吸墨插针13的下移高度和上移高度。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固定片138与吸墨插针13可拆卸连接。如,固定片138设为卡环结构件、U形件、销轴或其他部件固定于吸墨插针13上。可选地,吸墨插针13设有与固定片138相匹配的定位槽,以限定固定片138的安装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盖板11包括板体部114和设于板体部114的至少一个装配孔111,至少部分吸墨插针13穿过装配孔111并与板体部114活动连接。吸墨插针13装配于板体部114,板体部114开设有与吸墨插针13的数量相同的装配孔111,并且装配孔111的位置与墨盒孔21的位置相对应。当板体部114盖设于墨盒组件20时,吸墨插针13相对于板体部114转动,并与墨盒孔21插接连接。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装配孔111的孔径大于吸墨插针13位于装配孔111内的最大外轮廓直径。装配孔111与吸墨插针13之间设有转动空间或摆动空间,以使吸墨插针13在插接至墨盒孔21的过程中能相对于板体部114转动。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装配孔111的内壁面向装配孔111的至少一个开口方向逐渐弯曲或倾斜,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装配孔111并能沿装配孔111的内壁面摆动或转动。吸墨插针13插接于装配孔111,装配孔111的内壁面的孔径向开口方向逐渐增大。可选地,装配孔111呈圆形,其由截面成“C”字形、“V”字形及其他形状的截面绕轴线回转而成。可选地,装配孔111的内壁面设为锥形或喇叭状结构。吸墨插针13装配于装配孔111并能绕装配孔111摆动或转动,以使吸墨插针13与墨盒组件20对接方便。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盖板11还包括间隔分布于板体部114的导管槽112,墨管12分布于导管槽112。墨管12分布于盖板11的一侧,在板体部114上设有多个导管槽112,导管槽112能将墨管12间隔开并为墨管12提供支撑。在上盖组件10转动过程中,墨管12限定于盖板11上,运动平稳性好,连供效果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墨盒组件20包括第一墨盒22,第一墨盒22设有黑墨容纳腔。墨盒孔21设有一个且与黑墨容纳腔连通,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并与黑墨容纳腔连通。第一墨盒22设有容纳墨水的黑墨容纳腔,如该黑墨容纳腔用于容纳黑色的墨水或其他色彩的墨水。第一墨盒22上设置一个与黑墨容纳腔连通墨盒孔21,相应地,在上盖组件10上设有一根吸墨插针13。当上盖组件10盖设于墨盒组件20时,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并与黑墨容纳腔连通,以使外置的墨水瓶通过墨管12及吸墨插针13向黑色容纳腔内提供墨水。
在一实施例中,墨盒组件20包括第二墨盒23,第二墨盒23设有至少一个彩墨容纳腔。每一彩墨容纳腔均与一个墨盒孔21对应设置,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并与彩墨容纳腔连通。
第二墨盒23设有容纳墨水的至少一个彩墨容纳腔,如该彩墨容纳腔用于容纳黑色的墨水或其他色彩的墨水。第二墨盒23上设置一个与彩墨容纳腔连通墨盒孔21,相应地,在上盖组件10上设有一根吸墨插针13。当上盖组件10盖设于墨盒组件20时,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并与彩墨容纳腔连通,以使外置的墨水瓶通过墨管12及吸墨插针13向彩墨容纳腔内提供墨水。
例如,第二墨盒23设有三个彩墨容纳腔及三个墨盒孔21,每一个墨盒孔21与一个彩墨容纳腔连通。相应地,在上盖组件10上设有装配有三根吸墨插针13,每一吸墨插针13通过墨管12连接至相应地墨水瓶中。可选地,每一彩墨容纳腔用于收纳一种颜色的墨水,以实现第二墨盒23能输出多种色彩的墨水。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墨盒22和第二墨盒23独立设置。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墨盒22和第二墨盒23设为一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墨盒部件及打印设备中使用的墨盒组件20,可设为具有墨盒孔21的常用墨盒组件20,也可采用下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式墨盒组件20,两者墨盒组件20的外轮廓尺寸相同,提高墨盒组件20的通配性。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墨盒组件20包括墨盒主体24和盖设于墨盒主体24的盖体25,墨盒主体24设有至少一个容纳相应墨水的容纳腔,容纳腔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彩墨容纳腔或黑墨容纳腔,盖体25设有与每一个容纳腔对应连通的墨盒孔21。墨盒组件20还包括固设于盖体25的和引导件26,密封件27位于墨盒孔21内且设有贯穿的密封孔271,引导件26位于墨盒孔21的开口处并环绕于密封孔271。
盖体25盖设于墨盒主体24的容纳腔的开口处,以使容纳腔形成一封闭空间。墨盒孔21贯穿盖体25并与容纳腔连通,以使容纳腔通过墨盒孔21与外界连接。具体地,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孔21,以使外置的墨水瓶能通过吸墨插针13向容纳腔内输送墨水。
在盖体25上装配有密封件27与引导件26,引导件26自盖体25的上表面延伸至密封件27的一端,并且引导件26环绕于密封件27的密封孔271。吸墨插针13插接于墨盒组件20过程中,吸墨插针13通过引导件26的引导插入到密封孔271中,以使密封件27与吸墨插针13的外壁面密封连接,对接效果好。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密封件27由弹性材料制成,引导件26由刚性材料制成。如,密封件27由橡胶、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27设有至少一道密封凸筋272,至少一道密封凸筋272自密封孔271的内侧孔壁向中心方向凸出。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密封凸筋272呈环形结构。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密封凸筋272呈螺旋线结构并在螺旋线结构的路径或端部设有隔断凸起。
密封凸筋272间隔凸设于密封孔271的内侧孔壁处,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密封孔271,则密封孔271的内侧孔壁与吸墨插针13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多道间隔分布的密封部位,提高密封件27与吸墨插针13之间的密封效果。
例如,在密封件27上设有三道呈环形的密封凸筋272,三道密封凸筋27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吸墨插针13插接至密封孔271,每一道密封凸筋272均与吸墨插针13的外周壁之间形成一密封部位,并在相邻两道密封凸筋272之间形成凹槽状的空间以收纳部分墨水,避免墨水的进一步渗漏,密封效果好。
可选地,密封凸筋272呈螺旋线结构并在螺旋线结构的路径或端部设有隔断凸起。密封凸筋272设为螺旋线结构,其能与吸墨插针13之间形成倾斜的密封面。隔断凸起设于螺旋线的路径上,以使墨水隔断于相邻两个隔断凸起之间,其密封效果好。密封凸筋272倾斜设置,能方便吸墨插针13的插接连接,引导效果好。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密封凸筋272的顶部设为弧形曲面或尖角形结构。密封凸筋272设置弧形曲面,在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至密封孔271时,能挤压密封凸筋272弹性形变,密封效果好。密封凸筋272的顶部设为尖角形结构,在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至密封孔271时,密封凸筋272随着吸墨插针13的移动方向弯曲并贴合于吸墨插针13的表面,以形成密封部133位,密封效果好。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27设有与密封孔271同轴的导向部273,引导件26延伸至导向部273。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导向部273设为相交至密封孔271的锥形面或弧形面。
导向部273设于密封件27的端部,引导件26装配至盖体25并与导向部273相交。引导件26抵接于导向部273以使两者的结合部位紧密接触,能定位引导件26的端部位置,并保持引导件26的位置稳定。吸墨插针13沿引导件26插入密封件27的过程顺滑,导向效果好。将导向部273设为锥形面或弧形面,能进一步引导吸墨插针13与密封孔271的轴线重合,对接效果好。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27设有延伸至容纳腔的防脱部274,防脱部274的内径自密封孔271的内壁面向密封孔271的开口方向逐渐扩大。防脱部274设于密封件27的另一端,其朝向墨盒主体24的容纳腔内延伸。防脱部274的内壁面可设为锥形面或弧形曲面,以使吸墨插针13拔出墨盒孔21时,密封件27对吸墨插针13的阻力减小,避免密封件27翻卷。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27与盖体25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a、密封件27通过胶结剂连接于盖体25。密封件27通过胶结剂胶结连接于墨盒孔21的内壁面的预设位置,以使吸墨插针13插接至墨盒孔21时能与密封件27密封连接。
b、密封件27卡扣连接于盖体25。在墨盒孔21的内壁面的预设位置设有卡扣结构,如卡槽、卡钩等结构,密封件27装配至墨盒孔21并固定于卡扣结构,以使密封件27固定于墨盒孔21的预设位置。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盖体25包括凸设于墨盒孔21的内壁面的至少一根加强筋,密封件27贴合于墨盒孔21的内壁面及加强筋的表面。
c、密封件27一体成型于盖体25。密封件27可通过二次成型工艺或其他成型工艺成型于墨盒孔21内,成型效果好。
当然,密封件27与盖体25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通过组合及其它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如,将密封件27卡扣连接于盖体25并通过胶结剂进一步加强两者的连接强度等。
在一实施例中,引导件26设有引导孔262,引导孔262的孔径自盖体25的表面一端向密封件27方向逐渐减小。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引导孔262的内壁面设为曲面或锥面。
引导件26设为刚性结构件固定于盖体25上,其中,引导孔262的孔径向密封件27方向逐渐减小以形成引导面261。在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至墨盒孔21过程中,吸墨插针13的端部沿引导孔262的内壁面滑动并对中,以使吸墨插针13的插接方向平行于墨盒孔21的轴线方向,对接效果好。引导孔262设为锥孔或喇叭状孔,加工方便,能有效引导吸墨插针13的插接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盖体25包括盖主体253和凸设于盖主体253的导柱部251,墨盒孔21贯穿盖体25及导柱部251。密封件27固设于墨盒孔21的内壁面并向导柱部251的端部延伸,引导件26固定于盖体25并向密封件27方向延伸。导柱部251自盖主体253的表面局部凸出形成,以使盖体25在导柱部251的厚度增加。墨盒孔21贯穿盖主体253及导柱部251,以增加墨盒孔21的内壁面的安装面积。密封件27安装于导柱部251的内壁面处,可选地,密封件27的端部位于导柱部251内。可选地,密封件27的端部凸出导柱部251的端部。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盖体25设有自表面凹陷形成的安装部252,墨盒孔21位于安装部252的底部,引导件26位于安装部252内。
安装部252与墨盒孔21呈台阶孔结构,引导件26安装于安装部252处以减小引导件26凸出盖体25表面的高度,以提高墨盒组件20的美观度及装配便捷性。可选地,安装部252与墨盒孔21同轴设置,提高引导部装配的准确性。
墨盒主体24的容纳腔可容纳墨水,每一墨盒主体24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容纳腔。当墨盒主体24设置多个容纳腔时,每一容纳腔可设置不同颜色的墨水。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墨盒主体24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容纳腔,盖体25设有与容纳腔一一对应的墨盒孔21。
将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墨盒组件20应用于墨盒部件中,以使墨盒组件20构成连续供墨系统的一部分。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墨盒部件包括上盖组件10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组件20,上盖组件10设有与墨盒组件20的墨盒孔21相对应的吸墨插针13。上盖组件10相对墨盒组件20转动并盖设于墨盒组件20,吸墨插针13沿引导件26插接连接于密封孔271,密封件27与吸墨插针13的外周壁密封连接。
上盖组件10及吸墨插针13之间可采用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活动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如吸墨插针13与上盖组件10一体成型或吸墨插针13固设于上盖组件10上,以使上盖组件10盖设于墨盒组件20过程中,吸墨插针13插接连接于墨盒组件20的墨盒孔21中,并与墨盒组件20的接触部位密封连接。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吸墨插针13设有插接部135和凸设于插接部135的密封部133,插接部135插接连接于密封孔271,密封部133抵接于引导件26,插接部135的外周壁与墨盒孔21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插接部135与密封部133构成台阶结构,插接部135插入密封孔271直至密封部133抵接于引导件26,插接部135插接至预设深度,定位精度高。密封件27张紧于插接部135的外周壁,以形成周向密封部133位,避免容纳腔内的液体流出墨盒组件20,密封效果好。密封部133抵接于引导件26,可选地,密封部133与引导件26密封连接,实现多道密封结构,保持连续供墨系统的输送通道的密封性。
将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墨盒部件应用于打印设备,以使打印设备能连续打印。在一实施例中,打印机包括打印设备主体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墨盒部件,墨盒组件20装配于打印设备主体的预设位置,上盖组件10枢接连接于打印设备主体。
墨盒组件20装配于打印设备主体的打印位置上,上盖组件10枢接连接于打印设备主体并能沿枢接部位相对转动,以使上盖组件10盖设于墨盒组件20且吸墨插针13插入到墨盒组件20中。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墨水瓶装配于打印设备主体并与墨管12连接,以构成连续供墨系统,打印方便。
如图8和图9所示,将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墨盒部件应用于打印设备中,上盖组件10盖设于墨盒组件20上,以使上盖组件10与墨盒组件20对应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墨盒部件还包括自锁组件30,上盖组件10设有凸台状的锁定凸台113。当上盖组件10盖设于墨盒组件20时,自锁组件30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上盖组件10锁定于墨盒组件20。
自锁组件30与锁定凸台113卡扣连接,自锁组件30至少部分弹性形变并在弹性力作用下卡持于锁定凸台113,以限制上盖组件10的开启。自锁组件30将上盖组件10锁定于墨盒组件20上,避免上盖组件10与墨盒组件20之间相对移动,导致上盖组件10与墨盒组件20的密封部133位接触密封状态,如吸墨插针13与墨盒孔21之间的密封部133位产生缝隙,影响墨水输送路径的密封性。此外,自锁组件30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能避免用户直接打开上盖组件10引发打印设备故障,提高打印设备的使用连续性。
如图8和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自锁组件30能绕一回转轴线转动并与锁定凸台113卡扣连接。自锁组件30转动锁定至上盖组件10。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枢接连接于打印设备主体,能绕一转轴转动并盖设于墨盒组件20,自锁组件30枢接连接于打印设备主体,能绕一回转轴线转动并卡扣连接于上盖组件10。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的回转轴线平行于上盖组件10的回转轴线。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绕一转动轴线转动盖设至墨盒组件20,自锁组件30的回转轴线倾斜或垂直于上盖组件10的转动轴线。自锁组件30相对于墨盒组件20转动并沿切向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自锁组件30的锁定方便。自锁组件30相对于墨盒组件20及上盖组件10转动连接,对墨盒部件自身功能影响小,所需空间小。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自锁组件30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的相对两侧。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自锁组件30勾接于锁定凸台113的相对两侧。
自锁组件30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以使自锁组件30与锁定凸台113之间的卡接位置精度高。自锁组件30勾接于锁定凸台113的两侧,自锁组件30对锁定凸台113的锁定效果好。如,自锁组件30设为两弹性片,两弹性片分别弹性勾接或抵接于锁定凸台113的相对两侧。用户需通过专用工具撬起其中一侧的弹性片,才能解除自锁组件30对锁定凸台113的锁定,避免用户无意中开启上盖组件10。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锁定凸台113包括凸设于上盖组件10边缘的连接部1131、分别向连接部1131两侧凸出的上凸台1132和下凸台1133,自锁组件30勾接于上凸台1132和下凸台1133。
连接部1131自上盖组件10的主体部分的局部凸出形成的凸台结构,其截面近似于“T”形或“Y”字形结构。自锁组件30抵接至锁定凸台113过程中,部分与锁定凸台113抵接的自锁组件30弹性形变,以使锁定凸台113能插入到自锁组件30内,直至自锁组件30抵靠至上凸台1132和/或下凸台1133,自锁组件30弹性复位并弹性抵接或倒钩于上凸台1132和/或下凸台1133。
在一实施例中,自锁组件30包括自锁主体32和设于自锁主体32的锁定部31,自锁主体32抵接于锁定凸台113的端部,锁定部31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的两侧。自锁主体32能绕回转轴线转动并抵接于锁定凸台113的端部,以定位锁定部31与锁定凸台113的卡接位置。至少部分锁定部31弹性形变并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的两侧,卡持准确性高。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锁定部31包括上弹性部311和与上弹性部311相对设置的下弹性部312,在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形成有夹持空间。锁定凸台113插入夹持空间,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至少其中一者弹性形变且两者分别卡持于锁定凸台113的两侧。
自锁组件30绕回转轴线转动,以使锁定部31移动并抵接至锁定凸台113。在锁定凸台113插入夹持空间的过程中,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至少其中一者弹性形变,以使另一者卡持于锁定凸台113的一侧。当自锁主体32抵靠至锁定凸台113的端部时,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至少其中一者弹性抵接于锁定凸台113的另一侧,以使锁定组件与锁定凸台113之间形成有弹性预紧力,卡持效果好。
例如,上弹性部311勾接于上凸台1132,下弹性部312弹性形变并勾接于下凸台1133,以使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在锁定凸台113的两侧形成抵接结构,锁定效果好。在未采专用工具进行拆卸的情况下,自锁组件30始终锁定于上盖组件10,上盖组件10与墨盒组件20的锁定牢固。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分别勾接于锁定凸台113的两侧。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的末端均设有倒钩型结构,锁定凸台113挤压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弹性形变,并使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勾接于锁定凸台113的两侧,锁定凸台113的锁定牢固。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上弹性部311包括固设于自锁主体32的固定部3112及自固定部3112倾斜凸出的正扣端3111,正扣端3111勾接于锁定凸台113。上弹性部311倾斜凸出自锁主体32并使正扣端3111能勾接于锁定凸台113,其勾接位置稳定。可选地,上弹性部311与自锁主体32一体成型。可选地,上弹性部311设为固定于自锁主体32的金属弹片。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下弹性部312包括固设于自锁主体32的装配部3123、自装配部3123倾斜延伸的形变部3122及自形变部3122末端弯曲形成的反扣端3121,反扣端3121在形变部3122的弹性力作用下勾接于锁定凸台113。
形变部3122向外倾斜弯曲,且形变部3122末端弯曲形成的反扣端3121,以使形变部3122与反扣端3121构成近似于“L”形或“V”字形结构。在自锁组件30卡扣连接至锁定凸台113过程中,反扣端3121抵接于锁定凸台113并使形变部3122弹性形变,直至锁定凸台113插入到夹持空间,反扣端3121倒扣于锁定凸台113。可选地,下弹性部312与自锁主体32一体成型。可选地,下弹性部312设为固定于自锁主体32的金属弹片。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自锁主体32设有支撑部322,该支撑部322位于夹持空间内。锁定部31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支撑部322抵靠至锁定凸台113的端部,形成锁定凸台113被上弹性部311、下弹性部312及支撑部322三点定位的结构,锁定凸台113的锁定精度进一步提高。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连接部1131设有解锁孔1134,墨盒部件还包括解锁件,解锁件穿过解锁孔1134并推动部分自锁组件30弹性形变,以解除自锁组件30对下凸台1133的锁定。可选地,解锁件即为解除锁定部31对锁定凸台113锁定的专用工具,如解锁件设为插针、撬棒等结构。
上弹性部311与下弹性部312卡扣连接于锁定凸台113,其中,正扣端3111抵接于上凸台1132与连接部1131的相交处,反扣端3121在形变部3122的弹性力作用下抵接于下凸台1133与连接部1131的相交处。解锁件穿过解锁孔1134并推动反扣端3121及形变部3122弹性形变,以使下弹性部312与下凸台1133分离,再转动自锁主体32以使上弹性部311与上凸台1132分离。
如图10所示,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自锁组件30还包括设于自锁主体32的枢接轴321,自锁组件30能绕枢接轴321转动并卡扣连接于上盖组件10。枢接轴321与锁定部31间隔分布于自锁主体32,自锁组件30绕枢接轴321转动并抵接于上盖组件10,以使锁定部31卡扣连接于上盖组件10。可选地,自锁主体32设为板状结构,枢接轴321设于自锁主体32的端部并向两侧凸出,锁定部31设于自锁主体32的一侧表面处。可选地,枢接轴321与自锁主体32一体成型;或枢接轴321固连于自锁主体32。
将上述实施例中具有自锁组件30的墨盒部件应用于打印设备中,其中,上盖组件10可设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吸墨插针13活动连接于盖板11的上盖组件10,也可设为吸墨插针13固设于盖板11的上盖组件10,锁定凸台113自盖板11的边缘局部凸出并向外延伸。墨盒组件20可设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孔21内设有密封件27的墨盒组件20,也可设为仅具有墨盒孔21的墨盒组件20。
在一实施例中,打印机包括打印设备主体和如上所述的墨盒部件,墨盒组件20装配于打印设备主体的预设位置,上盖组件10及自锁组件30分别枢接连接于打印设备主体。
打印机使用具有自锁组件30的墨盒组件20,在打印机检修或维护过程中,用户需采用专用工具先打开自锁组件30,才能开启上盖组件10和墨盒组件20,避免用户无意打开上盖组件10造成连续供墨系统的失效及破坏供墨通道的密封性。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盒组件和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盖板、装配于所述盖板的至少一根吸墨插针及墨管,每一根所述吸墨插针贯穿所述盖板并与相对应的一根所述墨管连接,且所述吸墨插针与所述盖板的结合部位活动连接,所述墨盒组件设有与所述吸墨插针相对应地墨盒孔,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墨盒组件转动并盖设于所述墨盒组件,每一所述吸墨插针均能相对于所述盖板转动并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
所述盖板包括供所述吸墨插针穿过的至少一个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吸墨插针位于所述装配孔内的最大外轮廓直径,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吸墨插针之间设有转动空间或摆动空间;
所述墨盒组件装配于打印设备主体的预设位置,所述上盖组件枢接连接于所述打印设备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插针与所述盖板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吸墨插针能绕一中心轴线转动;或所述吸墨插针沿所述盖板的预设轨迹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插针包括针体部、设于所述针体部的活动部和贯穿所述针体部的吸墨孔,所述针体部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盖板且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盖板活动连接,所述墨管连接于所述针体部的第一端并与所述吸墨孔连通,所述针体部的第二端能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以使所述吸墨孔与所述墨盒组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摆动空间;或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盖板的接触面设为曲面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时,至少部分所述吸墨插针抵接于所述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插针还包括凸设于所述针体部的抵接部,当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时,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插针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抵接于所述墨盒组件并与所述墨盒孔的开口部位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设有锥形面或弧形曲面,所述锥形面或弧形曲面与所述墨盒孔的开口部位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插针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墨盒孔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吸墨插针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位于所述墨管与所述盖板之间,用于限定所述吸墨插针的移动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吸墨插针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板体部,所述装配孔设于所述板体部,至少部分所述吸墨插针穿过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板体部活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装配孔的内壁面向所述装配孔的至少一个开口方向逐渐弯曲或倾斜,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装配孔并能沿所述装配孔的内壁面摆动或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板体部的导管槽,所述墨管分布于所述导管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组件包括第一墨盒,所述第一墨盒设有黑墨容纳腔,所述墨盒孔设有一个且与所述黑墨容纳腔连通,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并与所述黑墨容纳腔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组件包括第二墨盒,所述第二墨盒设有至少一个彩墨容纳腔,每一所述彩墨容纳腔均与一个墨盒孔对应设置,所述吸墨插针插接连接于所述墨盒孔并与所述彩墨容纳腔连通。
17.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设备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墨盒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3761.6A CN110293765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3761.6A CN110293765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93765A CN110293765A (zh) | 2019-10-01 |
CN110293765B true CN110293765B (zh) | 2023-09-26 |
Family
ID=68032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03761.6A Active CN110293765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93765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53603A (en) * | 1997-08-27 | 2000-04-25 | Mitsubishi Pencil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
US6257713B1 (en) * | 1996-03-29 | 2001-07-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evice for refilling color inks in an ink-jet printer |
WO2002028647A1 (en) * | 2000-10-06 | 2002-04-11 |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 Septum seal plug used in inkjet cartridge |
CN201052699Y (zh) * | 2006-06-23 | 2008-04-30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输运装置 |
CN201064974Y (zh) * | 2007-08-03 | 2008-05-28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墨盒以及连续供墨装置 |
CN201249565Y (zh) * | 2008-08-26 | 2009-06-03 | 聂瑞权 | 喷墨盒注墨装置 |
CN201755947U (zh) * | 2010-08-05 | 2011-03-09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墨盒的灌墨装置 |
CN202213315U (zh) * | 2011-09-01 | 2012-05-09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墨盒灌墨装置 |
CN105793050A (zh) * | 2013-11-29 | 2016-07-20 |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
CN107225860A (zh) * | 2016-03-24 | 2017-10-03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墨水匣及其封盖组件 |
CN107848308A (zh) * | 2015-09-04 | 2018-03-27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具有盖歧管的可更换墨盒 |
CN211165955U (zh) * | 2019-07-31 | 2020-08-04 |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 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
-
2019
- 2019-07-31 CN CN201910703761.6A patent/CN1102937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57713B1 (en) * | 1996-03-29 | 2001-07-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evice for refilling color inks in an ink-jet printer |
US6053603A (en) * | 1997-08-27 | 2000-04-25 | Mitsubishi Pencil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
WO2002028647A1 (en) * | 2000-10-06 | 2002-04-11 |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 Septum seal plug used in inkjet cartridge |
CN201052699Y (zh) * | 2006-06-23 | 2008-04-30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输运装置 |
CN201064974Y (zh) * | 2007-08-03 | 2008-05-28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墨盒以及连续供墨装置 |
CN201249565Y (zh) * | 2008-08-26 | 2009-06-03 | 聂瑞权 | 喷墨盒注墨装置 |
CN201755947U (zh) * | 2010-08-05 | 2011-03-09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墨盒的灌墨装置 |
CN202213315U (zh) * | 2011-09-01 | 2012-05-09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墨盒灌墨装置 |
CN105793050A (zh) * | 2013-11-29 | 2016-07-20 |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 补给容器和包括该补给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 |
CN107848308A (zh) * | 2015-09-04 | 2018-03-27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具有盖歧管的可更换墨盒 |
CN107225860A (zh) * | 2016-03-24 | 2017-10-03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墨水匣及其封盖组件 |
CN211165955U (zh) * | 2019-07-31 | 2020-08-04 |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 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93765A (zh) | 2019-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665108B1 (en) | Ink cartridge for printer | |
US20080098563A1 (en) | Pin-less assist grip handle assembly | |
US7640954B2 (en) | Head for a fuel filler pipe of a vehicle | |
KR101826937B1 (ko) | 유체 카트리지 | |
US7311388B2 (en) |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 |
EP2686113B1 (en) | Dip tube connectors and pump systems using the same | |
US7708036B2 (en) | Head for a fuel filler pipe of a vehicle | |
EP3842196A1 (en) | Coupling mechanism | |
EP3551338B1 (en) | Spray gun air cap with retention means | |
EP2994329B1 (en) | Fuel-dispensing nozzle inhibitor | |
WO2012120983A1 (ja) | 給油ノズル用ガイド装置 | |
JP2006103345A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 |
CN110293767B (zh) | 墨盒组件、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 |
CN110293766B (zh) | 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 |
EP2038137B1 (en) | A fuel intake assembly for filling a vehicle tank with diesel fuel | |
CN211165956U (zh) | 墨盒组件、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 |
CN110293765B (zh) | 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 |
US20070296775A1 (en) | Ink cartridge and ink supplying apparatus of image forming device | |
EP1803569B1 (en) | Ink cartridge, inkjet printer and combination thereof | |
CN211165955U (zh) | 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 |
CN210940965U (zh) | 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 |
US6126350A (en) | Writing utensil | |
GB2327741A (en) | Fuel check valve | |
US20220008948A1 (en) | Spray gun and nozzle assembly attachment | |
CN211459065U (zh) | 一种拉力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