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5413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75413A CN110275413A CN201910176040.4A CN201910176040A CN110275413A CN 110275413 A CN110275413 A CN 110275413A CN 201910176040 A CN201910176040 A CN 201910176040A CN 110275413 A CN110275413 A CN 1102754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act
- fixing
- unit
- fix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000858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ct-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HEFNNWSXXWATRW-UHFFFAOYSA-N Ibuprofen Chemical compound CC(C)CC1=CC=C(C(C)C(O)=O)C=C1 HEFNNWSXXWATR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79 heat-resista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8—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定影装置具有:旋转体,通过旋转向输送方向输送纸张;中央加热部,通过发出热量加热所述旋转体,相比于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两端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更多;端部加热部,通过发出热量加热所述旋转体,相比于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两端部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更多;一个区域内检测部,检测所述旋转体中被所述中央加热部和所述端部加热部中的至少一方加热的加热区域的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温度;以及一个区域外检测部,检测所述旋转体的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加热区域的外侧的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记述的实施方式一般涉及定影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对被转印于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用的定影装置。在定影装置中,纸通过带和辊等旋转体沿输送方向被输送。定影装置具有对纸进行加热用的卤素灯等加热部。定影装置有时具有两个加热部。例如,一个加热部是主要对旋转体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输送正交方向的中央部进行加热的中心灯。另一个加热部是主要对旋转体的输送正交方向的两端部进行加热的侧灯。
例如,定影装置具有检测旋转体的温度用的三个温度传感器(检测部)。三个温度传感器中的一个是检测旋转体中主要由中心灯进行加热的部分的温度的中心温度传感器。三个温度传感器中的另一个是检测旋转体中主要由侧灯进行加热的部分的温度的侧部温度传感器。三个温度传感器中剩余的一个是检测旋转体中不被任何加热部加热的非加热区域的温度的侧部温度传感器。
发明内容
一种定影装置,具有旋转体、中央加热部、端部加热部、一个区域内检测部以及一个区域外检测部。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向输送方向输送所述纸张。所述中央加热部通过发出热量加热所述旋转体。所述中央加热部中相比于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两端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更多。所述端部加热部通过发出热量加热所述旋转体。所述端部加热部中相比于所述输送正交方向的中央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两端部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更多。所述区域内检测部检测所述旋转体中被所述中央加热部和所述端部加热部至少一方加热的加热区域的所述加热区域的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温度。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所述旋转体的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加热区域的外侧的温度。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有上述的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1中的图像形成部周边的放大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1中的定影部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中的A1方向的向视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中心灯和侧灯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中心灯中针对输送正交方向的位置的发热量的图。
图8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侧灯中针对输送正交方向的位置的发热量的图。
图9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印刷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流程图中进入准备模式的动作的子程序。
图11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流程图中进入准备模式的动作的区域外温度控制的子程序。
图12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流程图中进入通常模式的动作的子程序。
图13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流程图中进入通常模式的动作的区域外温度控制的子程序。
图14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流程图中的温度辅助控制的子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例如是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多功能外设)、打印机、复印机等。下面,以图像处理装置1是MFP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像处理装置1具有主体11。在主体11的上部设有包括透明玻璃的原稿台12。在原稿台12上设有自动原稿输送部(ADF)13。在主体11的上部设有操作部14。操作部14包括具有各种按键的操作面板14a和触摸屏式的操作显示部14b。
在ADF13的下部设有扫描部15。扫描部15读取通过ADF 13而输送的原稿或者被放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扫描部15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例如,扫描部15具有图像传感器16。例如,图像传感器16可以是密着型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被放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沿着原稿台12进行移动。图像传感器16每一行量地读取原稿图像来读取一页量的原稿。
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通过ADF13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在图1所图示的固定位置读取所输送的原稿。
主体11在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转印部17。主体11在下部具有供纸盒18A、18B和手动送纸单元18C。
供纸盒18A、18B配置在主体11的内部。供纸盒18A、18B从上方朝向下方按照该顺序重叠配置。
手动送纸单元18C在后述的反转输送路径78的下方于主体11的侧方突出。
供纸盒18A、18B及手动送纸单元18C收纳各种尺寸的片材P。各种尺寸的片材P沿着片材P的输送面与片材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输送正交方向的中心轴线被定位于固定位置。另外,输送正交方向是指与输送方向以及沿输送方向被输送的片材P的厚度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中使用的片材P的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最大的长度是欧美的便签的尺寸即215.9mm。该最大的长度也可以是日本工业标准规格的A4的尺寸即210mm。
供纸盒18A(18B)具有供纸机构19A(19B)。另外,供纸盒18A(18B)具有供纸机构19A(19B)是指供纸盒18A具有供纸机构19A以及供纸盒18B具有供纸机构19B这两种意思。这对于下面的记述也是一样的。
供纸机构19A(19B)从供纸盒18A(18B)一张一张地取出片材P并沿片材P的输送路径进行输送。例如,也可以是,在供纸机构19A(19B)中包括拾取辊、分离辊及供纸辊。
手动送纸单元18C具有手动供纸机构19C。手动供纸机构19C从手动送纸单元18C一张一张地取出片材P并沿输送路径进行输送。
转印部17根据通过扫描部15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在个人电脑等中生成的图像数据,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转印部17例如是串联方式的彩色打印机。
如图1所示,转印部17具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曝光器23和中间转印带24。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部17具有4个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转印部17具有所谓四列的图像形成部。
另外,转印部17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转印部具有两个或者三个图像形成部,还可以是,转印部具有五个以上的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4的下方。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从中间转印带24的下方的移动方向(从图示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的上游侧起沿着下游侧并列配置。
曝光器23向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分别照射曝光光束LY、LM、LC、LK。曝光器23可以构成为产生激光扫描光束作为曝光光束。曝光器23还可以构成为包括产生曝光光束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固体扫描元件。
各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的结构除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彼此相同。作为调色剂,可以使用通常的彩色调色剂及消色调色剂中任一种。其中,所谓消色调色剂是指在以固定值以上的温度被加热时成为透明的调色剂。图像处理装置1可以是能够使用消色调色剂的图像处理装置,也可以是不能使用消色调色剂的图像处理装置。
下面,以图像形成部22K为例,对各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共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22K具有感光鼓27K。感光鼓27K沿旋转方向t旋转。在感光鼓27K的周围沿着旋转方向t配置有带电器28K、显影器29K、一次转印辊30K、清洁器31K等。
图像形成部22K的带电器28K使感光鼓27K的表面均匀地带电。
曝光器23生成根据图像数据被调制而成的曝光光束LK。曝光光束LK对感光鼓27K的表面进行曝光。曝光器23在感光鼓27K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29K通过被施加显影偏置的显影辊29aK向感光鼓27K供给黑色的调色剂。显影器29K对感光鼓27K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清洁器31K具有与感光鼓27K抵接的刮板31aK。刮板31aK将感光鼓27K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去除。
图像形成部22Y、22M、22C具有与图像形成部22K的感光鼓27K、带电器28K、一次转印辊30K、清洁器31K一样的感光鼓27Y、27M、27C、带电器28Y、28M、28C、一次转印辊30Y、30M、30C、清洁器31Y、31M、31C。
图像形成部22Y、22M、22C具有与图像形成部22K的显影器29K对应且仅调色剂的颜色不同的显影器29Y、29M、29C。
如图1所示,在比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供给部36。
供给部36分别向显影器29Y、29M、29C、29K供给调色剂。供给部36具有调色剂盒36Y、36M、36C、36K。调色剂盒36Y、36M、36C、36K分别收纳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
在各调色剂盒36Y、36M、36C、36K设有未图示的标识部,所述标识部用于使主体11检测在各调色剂盒中收纳的调色剂的种类。在标识部中至少包含调色剂盒36Y、36M、36C、36K的调色剂的颜色的信息和用于识别是通常调色剂还是消色调色剂的信息。
中间转印带24循环移动。中间转印带24被卷挂在驱动辊39及多个从动辊40上。
如图2所示,中间转印带24从上方与感光鼓27Y、27M、27C、27K接触。
在感光鼓27K(27Y、27M、27C)的上侧,在夹着中间转印带24与感光鼓27K(27Y、27M、27C)对置的位置配置有一次转印辊30K(30Y、30M、30C)。一次转印辊30K(30Y、30M、30C)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4的内侧。
一次转印辊30K(30Y、30M、30C)在被施加一次转印电压时,将感光鼓27K(27Y、27M、27C)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4上。
二次转印辊41夹着中间转印带24与驱动辊39对置。由中间转印带24和二次转印辊41的抵接部构成二次转印位置b。驱动辊39对中间转印带24进行旋转驱动。
当片材P在二次转印位置b通过时,二次转印辊41被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在二次转印辊41被施加二次转印电压时,二次转印辊41将中间转印带24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在片材P上。
如图1所示,在夹着中间转印带24与多个从动辊40中的一个从动辊40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带清洁器42。带清洁器42将中间转印带24上的残留转印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24去除。
在从供纸盒18A到二次转印辊41的输送路径上设有供纸辊45A和定位辊46。供纸辊45A输送通过供纸机构19A从供纸盒18A内取出的片材P。
定位辊46在相互的抵接位置将从供纸辊45A供给的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对齐。由定位辊46中的相互的抵接位置(参照图2中的点a)构成定位位置。定位辊46输送片材P,使得在中间转印带24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b时,片材P中的调色剂像的转印区域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b。
如图1所示,在从供纸盒18B到供纸辊45A的输送路径上设有供纸辊45B。供纸辊45B将通过供纸机构19B从供纸盒18B取出的片材P朝向供纸辊45A输送。
在手动供纸机构19C和定位辊46之间通过输送引导器48形成输送路径。手动供纸机构19C将从手动送纸单元18C取出的片材P朝向输送引导器48输送。沿着输送引导器48移动的片材P到达定位辊46。
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的二次转印辊41的下游侧(图示上侧)配置有定影部(定影装置)51,用于使被转印在片材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如图3~图5所示,例如定影部51具有加压辊52、加热辊53、中心灯(中央加热部)54、侧灯(端部加热部)55、定影带(旋转体)56、一个中心温度传感器(区域内检测部)57、一个区域外温度传感器(区域外检测部)58和定影控制电路(定影控制部)59。另外,在定影部51内沿输送方向X输送片材P。定影部51的结构不限于此。
加压辊52具有芯件52a和弹性层52b。
芯件52a是金属制。旋转轴52c分别在芯件52a的两端部延伸。旋转轴52c与中心轴线O1同轴。旋转轴52c通过省略图示的轴承、由定影部51的省略图示的支撑部件支撑着。旋转轴52c能够围绕中心轴线O1旋转。
弹性层52b被层叠在芯件52a的外周面上。弹性层52b可以由橡胶层构成。弹性层52b也可以由硅橡胶层构成。
加热辊53是金属制的筒状部件。例如,加热辊53可以由具有耐热性的铝合金构成。
加热辊53的两端部通过省略图示的轴承被支撑于定影部51的省略图示的支撑部件。加热辊53沿着中心轴线O2延伸。中心轴线O2沿着图示的进深方向即输送正交方向Y延伸。另外,输送方向X及输送正交方向Y仅在图3、图4及图6中示出。
加热辊53能够围绕中心轴线O2旋转。在加热辊53的输送正交方向Y的端部设有省略图示的齿轮。齿轮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加热辊53。由齿轮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是通过驱动电机87a(参照图5)产生的。通过驱动电机87a产生的旋转驱动力经由与驱动电机87a连接的省略图示的传递机构传递至齿轮。
若旋转驱动力传递至齿轮,则加热辊53以中心轴线O2为中心,沿图示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加热辊53的内部插入有前述的中心灯54和侧灯55。例如,灯54、55使用卤素灯。灯54、55通过产生热量,经由加热辊53对定影带56进行加热。
如图6所示,中心灯54具有玻璃管61、灯丝62和灯头63。玻璃管61形成为圆筒状。例如,灯丝62的粗细等规格根据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位置而变化。玻璃管61和灯丝62的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各端部被灯头63密封。在玻璃管61和灯丝62之间封入未图示的惰性气体等。在中心灯54中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中央部形成有第一加热部54a,在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两端部形成有第二加热部54b。各第二加热部54b与第一加热部54a连接。例如,灯丝62的长度约是200mm。第一加热部54a的长度约是120mm~180mm。
图7表示中心灯54中相对于输送正交方向Y的位置的输送正交方向X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第一加热部54a的输送正交方向X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Q11,多于各第二加热部54b的输送正交方向X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Q12。
如图6所示,侧灯55构成为发热量较多的部分与中心灯54不同,除此以外与中心灯54相同。即,侧灯55具有玻璃管66、灯丝67和灯头68。玻璃管66形成为圆筒状。例如,灯丝67的粗细等规格根据输送正交方向Y的位置而变化。玻璃管66和灯丝67的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各端部被灯头68密封。在玻璃管66和灯丝67之间封入未图示的惰性气体等。在侧灯55中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中央部形成有第一加热部55a,在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两端部形成有第二加热部55b。各第二加热部55b与第一加热部55a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正交方向Y中,中心灯54的第一加热部54a所配置的位置和侧灯55的第一加热部55a所配置的位置彼此相同。在输送正交方向Y中,中心灯54的第二加热部54b所配置的位置和侧灯55的第二加热部55b所配置的位置彼此相同。
图8表示侧灯55中相对于输送正交方向Y的位置的输送正交方向X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各第二加热部55b的输送正交方向X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Q22,多于第一加热部55a的输送正交方向X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Q21。
另外,例如(Q22/Q21)的值和前述的(Q11/Q12)的值约是1.1~1.5。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对灯54、55施加额定(例如100V)的电压进行驱动。
灯54、55的两端部分别在加热辊53的外部突出。灯54、55的两端部在定影部51内由省略图示的灯座支撑着。
定影带56是循环带。定影带56通过围绕定影带56的轴线进行旋转,按照图3所示沿输送方向X输送片材P。定影带56由可以承受加热辊53的加热的耐热性材料构成。例如,定影带56可以使用外周面被PFA管覆盖的聚酰亚胺基材。也可以在定影带56的外周面层叠作为离模层的氟树脂、作为弹性层的硅橡胶。
定影带56在内周面中被卷挂于加热辊53和垫片71。垫片71夹着定影带56与加压辊52对置。垫片71通过省略图示的弹簧等被朝向加压辊52加压。
加压辊52、加热辊53、中心灯54、侧灯55和定影带56被配置成使彼此的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中心一致。如图4所示,定影带56的宽度(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长度)L1比图像处理装置1使用的片材P的最大宽度L2宽。例如,片材P的最大宽度L2是欧美的便签的尺寸即215.9mm。
在此,规定定影带56中被中心灯54和侧灯55至少一方加热的加热区域R1。例如,加热区域R1是在输送正交方向Y上配置有中心灯54的加热部54a、54b和侧灯55的加热部55a、55b中任意一方的区域。加热区域R1的宽度比片材P的最大宽度L2窄。
例如,中心温度传感器57和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是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57、58与定影带56的内周面接触。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中央部的温度。中心温度传感器57不检测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端部的温度。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定影带56的输送正交方向Y上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优选的是,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比片材P的最大宽度L2靠外侧的温度。温度传感器57、58可以使用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57、58将检测温度的结果发送给定影控制电路59。
如图5所示,定影控制电路59具有运算电路59a和存储器59b。运算电路59a例如可以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
存储器59b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构成。在存储器59b中存储有用于驱动运算电路59a的控制程序。另外,在存储器59b中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准备控制温度(内部温度阈值)、通常控制温度(内部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第四温度阈值、第五温度阈值、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等的值。运算电路59a根据来自后述的系统控制部82的控制信号及温度传感器57、58的检测结果,分别控制定影部51的驱动电机及灯54、55。
在存储器59b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具有通常模式和准备模式。在通常模式时,通过灯54、55将定影带56加热至定影部51能够将被转印于片材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程度。在准备模式时使降低功耗,并且使用于加热定影带56的温度比通常模式低,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通常模式。
如图1所示,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的定影部51的下游侧(图示左上侧)配置有输送辊76。输送辊76将片材P排出到排纸部77。
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的定影部51的下游侧(图示右侧)配置有反转输送路径78。反转输送路径78使片材P反转并向二次转印辊41引导。反转输送路径78在进行双面印刷时使用。
下面,使用图5说明图像处理装置1的控制部81的结构。另外,在图5中,对于用字母Y、M、C、K区分的部件,用删除了这些字母的标号统一表示,以便容易观察。例如,感光鼓27表示感光鼓27Y、27M、27C、27K。对于带电器28、显影器29、一次转印辊30也一样。
在参照图5的说明中,存在根据图5的记述而使用省略了字母Y、M、C、K的标号的情况。
控制部81具有系统控制部82、只读存储器(ROM)83、随机存取存储器(RAM)84、接口(I/F)85、输入输出控制电路86、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和图像形成控制电路88。
系统控制部82对图像处理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系统控制部82通过执行在后述的ROM 83或者RAM 84存储的程序,实现图像形成用的处理功能。系统控制部82是与定影部51的运算电路59a一样构成的。
ROM83存储用于控制图像处理的基本动作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等。
RAM84是控制部81中的工作存储器。例如,ROM83的控制程序或者控制数据根据需要被安装在RAM84中。另外,RAM84临时存储从输入输出控制电路86发送的图像数据或者从系统控制部82发送的数据。
I/F 85进行和与主体11连接的连接设备的通信。例如,扫描部15可以进行通信地与I/F85连接。另外,I/F 85能够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例如是用户终端、传真装置等。
输入输出控制电路86控制操作面板14a和操作显示部14b。输入输出控制电路86将从操作面板14a和操作显示部14b接收到的操作输入发送给系统控制部82。
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控制主体11中包含的驱动系统。例如,驱动系统包含供纸机构19A、19B、供纸辊45A、45B、手动供纸机构19C、驱动定位辊46的驱动电机87a。优选设有多个驱动电机87a。
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与多个传感器87b电连接。例如,多个传感器87b包含多个纸检测传感器。多个纸检测传感器配置在主体11中的输送路径、供纸盒18A、18B及手动送纸单元18C的内部。各纸检测传感器检测在传感器的配置位置有无片材P。
各传感器87b的检测结果从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发送给系统控制部82。
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82的控制信号和各传感器87b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电机87a。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88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82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感光鼓27、带电器28、曝光器23、显影器29、一次转印辊30、二次转印辊41。
关于控制部81进行的控制的详细情况,与图像处理装置1的动作一起进行说明。
下面,对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印刷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像处理装置1按照图9~图14所示的流程执行图9~图14所示的动作1~动作95,由此在片材P上印刷图像。预先将供给定影部51的片材P的时间间隔设为第一时间间隔。
在动作1中,通过对图像处理装置1供给电力等,定影部51进入准备模式。
系统控制部82向定影部51的定影控制电路59发送用于开始定影部51的预热动作的控制信号。在动作1中,运算电路59a按照图10所示的流程执行图10所示的动作3~动作13。
在动作3中,运算电路59a从存储器59b读出准备控制温度。例如,准备控制温度约是130℃。运算电路59a判定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准备控制温度以下。若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在准备控制温度以下(动作3:是),则执行动作5。另一方面,若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超过准备控制温度(动作3:否),则执行动作7。
在动作5中,运算电路59a判定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准备控制温度-第一温度差阈值)以下。例如,第一温度差阈值约是5℃。若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在(准备控制温度-第一温度差阈值)以下(动作5:是),则执行动作9。另一方面,若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超过(准备控制温度-第一温度差阈值)(动作5:否),则执行动作11的区域外温度控制。
在动作9中,由于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相当低,因而运算电路59a分别驱动(点亮)中心灯54和侧灯55来加热定影带56。并且,结束动作1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33和动作35(参照图9)。关于动作11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动作7中,运算电路59a判定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准备控制温度+第二温度差阈值)以上。例如,第二温度差阈值约是5℃。若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是(准备控制温度+第二温度差阈值)以上则(动作7:是),执行动作13。另一方面,若中心温度传感器57检测出的温度小于(准备控制温度+第二温度差阈值)(动作7:否),结束动作1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33和动作35。
在动作13中,运算电路59a不驱动(灭灯)中心灯54和侧灯55。另外,在动作13中,也可以对中心灯54和侧灯55施加比额定低的电压进行驱动。
下面,关于动作11的区域外温度控制,使用图11进行说明。
在动作17中,运算电路59a判定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第一温度阈值以上。例如,第一温度阈值是与准备控制温度相同、或者比准备控制温度高约10~20℃的温度。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在第一温度阈值以上(动作17:是),则执行动作19。另一方面,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动作17:否),则执行动作21。
在动作19中,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比较高,因而不驱动侧灯55,而驱动中心灯54来加热定影带56。并且,结束动作11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33和动作35。
在动作21中,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比较低,因而不驱动中心灯54,而驱动侧灯55来加热定影带56。并且,结束动作11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33和动作35。
返回到图9继续进行说明。
在动作31中,操作者通过使图像处理装置1读入图像数据等,输入印刷开始的指示。
例如,图像数据的读入可以通过使扫描部15读取原稿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12或者ADF 13。然后,操作者通过操作部14进行扫描部15的扫描开始的操作输入。由扫描部15读取的图像数据通过I/F 85被存储在RAM 84中。
操作者通过操作操作部14等,选择使用在供纸盒18A、18B及手动送纸单元18C内收纳的片材P哪一方。在该例中,假设选择被收纳在供纸盒18A内的片材P进行说明。通过操作部14等输入用于印刷被收纳在供纸盒18A内的欧美的便签的尺寸的5张片材P的印刷指示(印刷任务)。
在选择片材P后,动作31结束。在动作31和动作1结束时,执行动作33和动作35。
在动作35中,通过输入印刷指示,使定影部51从准备模式进入通常模式。图12所示的动作35中进入通常模式,是指针对图10所示的动作1中进入准备模式,将准备控制温度变为通常控制温度的步骤。例如,通常控制温度比准备控制温度高约150℃。动作35中进入通常模式时的动作37、39、41、43、45、47分别对应于动作1中进入准备模式的动作3、5、7、9、11、13。另外,若在动作35中进入通常模式时预热动作结束,则定影控制电路59向系统控制部82发送片材P的输送许可信号。
在此,关于动作35中进入通常模式时的动作45的区域外温度控制,使用图13进行说明。动作45的区域外温度控制中的动作17~动作21,是与动作11的区域外温度控制中的动作17~动作21基本相同的步骤。但是,动作45的区域外温度控制中的动作17的第一温度阈值例如是与通常控制温度相同、或者比通常控制温度高约10~20℃的温度。
若动作19结束,则执行动作51的温度辅助控制。
下面,关于动作51的温度辅助控制,使用图14进行说明。
在动作53中,运算电路59a判定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是否是第二温度阈值以上。第二温度阈值比第一温度阈值高。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在第二温度阈值以上(动作53:是),则执行动作55。另一方面,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动作53:否),则结束动作51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71(参照图13)。
在动作55中,运算电路59a将供给定影部51的片材P的时间间隔设定为第二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比第一时间间隔长。片材P的时间间隔比较大,由此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变低。在将片材P的时间间隔设为第二时间间隔后,动作55结束,执行动作57。
在动作57中,运算电路59a判定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第三温度阈值以下。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在第三温度阈值以下(动作57:是),则执行动作59。另一方面,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动作57:否),则执行动作61。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在动作59中,运算电路59a将供给定影部51的片材P的时间间隔由第二时间间隔设定为第一时间间隔。并且,结束动作51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71。
在动作61中,运算电路59a在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的上升继续的情况下,判定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是否是第四温度阈值以上。第四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在第四温度阈值以上(动作61:是),执行动作63。另一方面,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动作61:否),结束动作51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71。
在动作63中,运算电路59a中断片材P的印刷(定影)。在中断片材P的印刷时,也可以在操作显示部14b进行提醒操作者注意的显示。在中断片材P的印刷后,动作63结束,执行动作65。
在动作65中,运算电路59a判定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第五温度阈值以下。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在第五温度阈值以下(动作65:是),则执行动作67。另一方面,若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大于第五温度阈值(动作65:否),则再次执行动作65。
在动作67中,运算电路59a恢复所中断的片材P的印刷。并且,结束动作51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71。
返回到图13继续进行说明。
在动作71中,运算电路59a判定执行印刷指示的状态是否持续了第二时间阈值以上。若执行印刷指示的状态持续了第二时间阈值以上(动作71:是),则执行动作73。另一方面,若执行印刷指示的状态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动作71:否),则执行动作87(参照图9)。
在动作73中,印刷继续进行,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比较高,因而运算电路59a不驱动侧灯55,而驱动中心灯54来加热定影带56。并且,结束动作45的所有步骤,执行动作87。
另外,在定影控制电路59的存储器59b中,也可以根据片材P的输送正交方向Y的长度存储多个第二时间阈值。并且,也可以随着片材P的输送正交方向Y的长度变短而逐渐减小第二时间阈值。由于认为随着片材P的输送正交方向Y的长度变短,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容易升高,因而这样进行控制。
返回到图9继续进行说明。
在动作33中,进行在动作31中选择的片材P的供纸。具体地,系统控制部82向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发送用于开始片材P的供纸的控制信号。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82的控制信号,进行从所选择的供纸盒18A供供片材P的控制。片材P在片材P的前端于定位位置a与定位辊46抵接的状态下停止。
以上,动作33结束,执行动作81。
在动作81中,开始在中间转印带24的调色剂像的形成。具体地,系统控制部82判定是否从定影控制电路59接收到输送许可信号。如果接收到输送许可信号,系统控制部82向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图像形成控制电路88及定影控制电路59发送用于开始调色剂像的形成的控制信号。
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图像形成控制电路88及定影控制电路59分别并行地开始控制动作。
以上,动作81结束,执行动作83。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88使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按照该顺序开始图像形成处理。在各图像形成部22Y、22M、22C、22K中,根据来自曝光器23的曝光光束LY、LM、LC、LK,在感光鼓27Y、27M、27C、27K的表面上被写入静电潜像。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29Y、29M、29C、29K被显影。
所显影的调色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30Y、30M、30C、30K被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4上。通过各一次转印进行处理使得各调色剂像形成区域彼此重叠。被层叠在中间转印带24上的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4被朝向二次转印位置b输送。
与这样的图像形成控制电路88的动作并行地进行动作83。在动作83中,在调色剂像到达预先决定的位置的定时,驱动定位辊46的驱动电机87a通过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被进行驱动。通过驱动电机87a开始定位辊46的旋转。开始定位辊46的旋转的定时是在调色剂像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b时,片材P上的调色剂像的转印区域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b的定时。
以上,动作83结束,执行动作85。
在动作85中,中间转印带24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在片材P上。具体地,供纸输送控制电路87使驱动辊39以规定的线速度旋转。图像形成控制电路88在片材P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b的时间的期间,对二次转印辊41施加二次转印电压。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在通过二次转印位置b的片材P上。通过二次转印位置b的片材P沿着输送路径被朝向定影部51输送。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88在片材P的后端通过二次转印位置b后,停止二次转印电压的施加。以上,动作85结束。
在通过二次转印位置b的片材P进入定影部51时,进行动作87。在动作87中,通过定影部51,调色剂像被定影在片材P上。定影带56通过灯54、55被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在加压辊52和定影带56之间通过的片材P借助灯54、55的热量,调色剂像被定影。
以上,动作87结束,执行动作89。
在动作89中,片材P被排出。从定影部51被排出的片材P到达输送辊76。输送辊76将片材P排出到排纸部77。
以上,一张的片材P上的图像形成结束。并且,动作89结束,执行动作93。
在动作93中,系统控制部82判定是否具有印刷指示。在该例中,仅印刷了一张片材P,还剩余4张的印刷指示。因此,判定为具有印刷指示(动作93:是),执行动作33和动作35。在反复进行4次的动作33及动作35~动作93时,不再具有印刷指示。在判定为无印刷指示(动作93:否),执行动作95。
在动作95中,运算电路59a判定无印刷指示的状态是否持续了第一时间阈值。在无印刷指示的状态持续了第一时间阈值时(动作95:是),执行动作1,还执行动作31。另一方面,在无印刷指示的状态未持续第一时间阈值时(动作95:否),执行动作93。
以往的定影部具有三个温度传感器,因而存在定影部的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定影部51,合计具有两个温度传感器57、58。不需要用于检测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端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因而能够降低定影部51的制造成本。
定影部51具有进行区域外温度控制的定影控制电路59。因此,能够根据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区分使用进行驱动的温度传感器57、58。
在无印刷指示的状态持续了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定影带56的温度升高。通过对该定影带56进行区域外温度控制,能够将定影带56加热至适当的温度。
定影控制电路59在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在第二温度阈值以上时,将片材P的时间间隔增大至第二时间间隔。因此,能够降低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
在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达到第三温度阈值以下时,将片材P的时间间隔恢复为第一时间间隔。由此,能够提高片材P的印刷效率。
定影控制电路59在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在第四温度阈值以上时,中断片材P的印刷。因此,能够可靠地降低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
当在中断片材P的印刷后区域外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温度达到第五温度阈值以下时,定影控制电路59恢复片材P的印刷。因此,即使是中断片材P的印刷后,也能够根据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对片材P进行印刷。
定影控制电路59在执行印刷指示的状态持续了第二时间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不驱动侧灯55,而驱动中心灯54来加热定影带56。若片材P的印刷继续进行,则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容易升高。通过仅驱动中心灯54,能够降低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
随着片材P的输送正交方向Y的长度变短而逐渐减小第二时间阈值。因此,即使是片材P的输送正交方向Y的长度变短、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容易升高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定影带56中的加热区域R1的外侧的温度。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能够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的定影部51构成图像处理装置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印刷时的动作例中,也可以不进行动作53、55、57、59、61、63、65、67、71、73、95。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部51也可以不具有定影控制电路59。虽然旋转体是定影带56,但旋转体也可以是加热辊53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的实施方式,通过具有一个中心灯54和一个侧灯55,能够降低定影部51的制造成本。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体,通过旋转向输送方向输送纸张;
中央加热部,通过发出热量加热所述旋转体,相比于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两端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更多;
端部加热部,通过发出热量加热所述旋转体,相比于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两端部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更多;
一个区域内检测部,检测所述旋转体中被所述中央加热部和所述端部加热部中的至少一方加热的加热区域的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温度;以及
一个区域外检测部,检测所述旋转体的在所述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加热区域的外侧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定影控制部,在所述区域内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在预先设定的内部温度阈值以下时,所述定影控制部进行以下区域外温度控制,
在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小于预先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定影控制部驱动所述端部加热部来加热所述旋转体,
在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在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定影控制部驱动所述中央加热部来加热所述旋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控制部在无印刷指示的状态持续第一时间阈值后进行所述区域外温度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在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以上时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达到比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更高的预先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
所述定影控制部将供给至所述定影装置的所述纸张的时间间隔由预先设定的第一时间间隔增大至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长的第二时间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纸张的时间间隔设为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后,在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
所述定影控制部将供给至所述定影装置的所述纸张的时间间隔由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设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纸张的时间间隔设为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后,在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的上升在持续的情况下,
在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第四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定影控制部中断所述纸张的印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中断所述纸张的印刷后,在所述区域外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第五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
所述定影控制部恢复所述纸张的印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印刷指示的状态持续预先设定的第二时间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定影控制部驱动所述中央加热部来加热所述旋转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控制部随着所述纸张的输送正交方向的长度变短而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10.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922,244 | 2018-03-15 | ||
US15/922,244 US10474072B2 (en) | 2018-03-15 | 2018-03-15 |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75413A true CN110275413A (zh) | 2019-09-24 |
Family
ID=6572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76040.4A Withdrawn CN110275413A (zh) | 2018-03-15 | 2019-03-08 | 定影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74072B2 (zh) |
EP (1) | EP3550375B1 (zh) |
CN (1) | CN11027541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26884B2 (ja) | 2018-07-06 | 2022-08-29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102268B2 (ja) * | 2018-07-10 | 2022-07-19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補正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77454A (ja) * | 2003-08-28 | 2005-03-2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90052927A1 (en) * | 2007-08-23 | 2009-02-26 | Takahiro Yoshikawa |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fixing device |
JP2009069858A (ja) * | 2003-03-06 | 2009-04-02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 |
JP2009223058A (ja) * | 2008-03-17 | 2009-10-0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91508A (ja) * | 2010-03-15 | 2011-09-29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218239A (ja) * | 2015-05-20 | 2016-12-2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31504B2 (ja) * | 2003-01-14 | 2009-03-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57902A (ja) | 2004-03-10 | 2005-09-22 | Fuji Xerox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26565A (ja) | 2004-10-29 | 2006-05-18 | Kyocera Mita Corp | 定着装置 |
US7392088B2 (en) * | 2005-04-28 | 2008-06-24 | Cardiac Pacemakers, Inc. | Capture detection for multi-chamber pacing |
US20070071475A1 (en) * | 2005-09-23 | 2007-03-29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roughput of media in a printer |
JP2007108372A (ja) | 2005-10-13 | 2007-04-26 | Fuji Xerox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334184A (ja) * | 2006-06-19 | 2007-12-27 | Toshiba Corp | 定着装置 |
JP2008275873A (ja) | 2007-04-27 | 2008-11-13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61221B2 (ja) * | 2012-08-22 | 2018-0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WO2015038064A2 (en) * | 2013-09-10 | 2015-03-19 | Heptagon Micro Optics Pte. Ltd. | Compact opto-electronic modul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such modules |
-
2018
- 2018-03-15 US US15/922,244 patent/US1047407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08 CN CN201910176040.4A patent/CN11027541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3-08 EP EP19161595.4A patent/EP3550375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69858A (ja) * | 2003-03-06 | 2009-04-02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 |
JP2005077454A (ja) * | 2003-08-28 | 2005-03-2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90052927A1 (en) * | 2007-08-23 | 2009-02-26 | Takahiro Yoshikawa |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fixing device |
JP2009223058A (ja) * | 2008-03-17 | 2009-10-0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91508A (ja) * | 2010-03-15 | 2011-09-29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218239A (ja) * | 2015-05-20 | 2016-12-2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474072B2 (en) | 2019-11-12 |
EP3550375A1 (en) | 2019-10-09 |
US20190286030A1 (en) | 2019-09-19 |
EP3550375B1 (en) | 2021-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59954B2 (en) | Heater and heating apparatus | |
JP600392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23403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检测装置及记录介质的检测方法 | |
CN110275413A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 |
US2023034179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2526853B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648499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68341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60182473A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673334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209660B2 (en) | Image formation device with toner increase mode | |
JP408204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873289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520574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28445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210639422U (zh) | 薄片输送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2212405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1308397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407880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取得方法 | |
JP200605858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3146005A (ja) |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90064A (ja) | 定着装置の制御 | |
CN11107774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200911610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09009A (ja)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