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4420B -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74420B CN110274420B CN201810209898.1A CN201810209898A CN110274420B CN 110274420 B CN110274420 B CN 110274420B CN 201810209898 A CN201810209898 A CN 201810209898A CN 110274420 B CN110274420 B CN 1102744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ting
- compressor
- condenser
- freezing device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5 discol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2—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4—Sensors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outside the refrigerator or freez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的后部下方的压缩机仓;压缩机仓内设置有与变频压缩机连通的底部冷凝器,箱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内部设有侧部冷凝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冷藏冷冻装置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上限阈值时,启动侧部冷凝器,以对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设定底部冷凝器的极限温差;获取底部冷凝器温度,并判断其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达极限温差;当底部冷凝器温度在一预设的极限时长内持续高于环境温度达极限温差时,启动侧部冷凝器,以对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控制侧部冷凝器在必要时受控启动,以进行辅助散热,提高制冷系统的散热效果及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冷藏冷冻装置一般具有一定的体积。当家用冷藏冷冻装置,例如冰箱,放置于餐厅、厨房等位置时会从墙壁向外突出,不利于节省空间、美化外观。目前,为了室内环境美观及节约空间,嵌入式冰箱作为厨房或餐厅的组成部分,通常安装在橱柜或墙体中,使用方便且优化室内空间,但橱柜或墙体内的气流容易受到阻挡,散热系统通风困难,降低了冰箱的通风散热的效果,满足不了嵌入式冰箱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效果的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冷藏冷冻装置的通风散热效果且降低其能耗。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后部下方的压缩机仓;其中所述压缩机仓内设置有变频压缩机和与所示变频压缩机连通的底部冷凝器,以对制冷系统进行散热,以及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内部设置有侧部冷凝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冷藏冷冻装置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
当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上限阈值时,启动侧部冷凝器,以对所述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和
设定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极限温差,获取所述底部冷凝器温度,并判断其是否高于所述环境温度达所述极限温差;以及
当所述底部冷凝器温度在一预设的极限时长内持续高于所述环境温度达所述极限温差时,启动所述侧部冷凝器,以对所述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设定所述变频压缩机的基准电流以及获取所述变频压缩机运行时的即时电流;
当所述即时电流超过所述基准电流达预设的电流预警阈值时,调低所述变频压缩机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具有自由散热模式和嵌入散热模式;
所属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所述自由散热模式时,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上限阈值时,启动所述侧部冷凝器;以及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所述嵌入散热模式时,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上限阈值时,启动所述侧部冷凝器;且
所述第一上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二上限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两侧和后侧的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根据所获取的结果确定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散热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两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且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后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时,使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运行嵌入散热模式;以及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两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或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后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时,使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运行自由散热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仓内还设置有冷却风机、变频压缩机和鼓风机;且
所述冷却风机配置成促使空气自所述底部冷凝器依次经由所述冷却风机和所述变频压缩机流向所述鼓风机;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底部冷凝器温度和环境温度;以及
当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达预设的第一差值时,启动所述鼓风机以对所述压缩机仓进行强制散热;以及
当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降至预设的小于所述第一差值的第二差值时,控制所述鼓风机停机。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仓的底部前侧具有横向开口,以允许空气流入或流出所述压缩机仓;且
所述鼓风机配置成使其送风口朝向至少部分所述横向开口设置以促使流向其的空气加速自所述横向开口流出所述压缩机仓,以及促使自所述压缩机仓流出的空气继续向前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时,启动所述变频压缩机;
当所述变频压缩机已运行第一启动时间后,启动所述冷却风机;以及
当所述冷却风机已运行第二启动时间后,启动所述鼓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停止制冷时,关闭所述变频压缩机;
当所述变频压缩机停止运行第一停止时间后,关闭所述鼓风机;以及
当所述鼓风机停止运行第二停止时间后,关闭所述冷却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通风管道,设置于位于所述鼓风机前侧的箱体底部空间内,且其后端向后延伸至与所述鼓风机的所述送风口对接;以及
挡风隔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横向中间位置,且沿前后方向自所箱体底壁的前部向后延伸至所述箱体底部的后端,以将所述箱体的底部区域分为左右两部分,并阻止所述两部分区域内的空气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其中
所述通风管道配置成具有自后向前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以使由所述压缩机仓流出的空气逐步向前扩散流动;且
所述鼓风机和所述通风管道在横向方向上均整体地位于所述挡风隔板的同一侧。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使侧部冷凝器可以在必要时为制冷系统提供额外的辅助散热途径,使冷藏冷冻装置实现侧部冷凝器和底部冷凝器同时进行散热,由此进一步提升冷藏冷冻装置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具有对底部冷凝器及整个制冷系统的保障机制,在底部冷凝器异常高温的情况下可及时启动侧部冷凝器,避免制冷系统过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可在冷藏冷冻装置的底部冷凝器得不到有效散热时,启动鼓风机进行主动强制散热,从而有效促使高温空气加速流出压缩机仓,避免变频压缩机或冷凝器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
进一步地,当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满足冷藏冷冻装置所需的制冷效果、压缩机仓内温度相对较低时,鼓风机可在本控制方法的控制下关闭,仅通过冷却风机对底部冷凝器进行散热,以节约能耗,降低噪音。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压缩机仓及箱底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多个箭头示出了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隐去了部分变频压缩机侧板和箱体侧板,以示出其内部结构;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判断冷藏冷冻装置安装状态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判断冷藏冷冻装置安装状态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的示意性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底部隐去部分箱体背板,以示出其内部结构。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和风道的示意性侧视透视图,其中隐去部分箱体侧板,以示出其内部结构。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适用于的冷藏冷冻装置1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和压缩机仓100。箱体10内限定有储物间室。储物间室可根据需求设置为多个。储物间室可具有前向开口,允许自储物间室或从储物间室取放物品。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具有多个门体,以自箱体10的横向一侧或两侧可转动地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的前向开口。压缩机仓100可设置于箱体10的后部下方,以安装容放变频压缩机110等制冷结构。冷藏冷冻装置1可以为嵌入式冰箱,箱体10内至少限定有冷藏室和冷冻室,且冷藏冷冻装置1配置成适于嵌入地设置到墙体和/或柜体中,且允许箱体10的两侧及后背靠近墙体和/或柜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理解,对于嵌入式冰箱而言,这里所谓的“靠近”是指可以不在冰箱箱体10的两侧及后背与周围的墙体和/或柜体之间专门保留通风空间,冰箱箱体10的两侧及后背与周围的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间距可在保证冰箱箱体10能够被放置到嵌入式空间中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小。当然,冷藏冷冻装置1也可以设置在周侧无遮挡的较为空旷的空间内。相应地,当冷藏冷冻装置1处于不同的状态(有遮挡的嵌入式或无遮挡的自由伫立式)时,冷藏冷冻装置1可分别运行不同的散热模式为其制冷系统散热。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原理图。
参见图2至图4,冷藏冷冻装置1具有压缩制冷系统,并包括变频压缩机101、冷却风机102、冷凝器和蒸发器500等制冷器件。具体地,变频压缩机101和冷却风机102可均设置于压缩机仓100内部,且变频压缩机101可配置成位于冷却风机102送风路径的下游。压缩机仓100的底部前侧具有横向开口106,以允许空气自压缩机仓100的前下方流入或流出压缩机仓100。特别地,冷凝器可包括:底部冷凝器103和侧部冷凝器105。底部冷凝器103可设置于压缩机仓100内,并与变频压缩机101连通。底部冷凝器103可配置成位于冷却风机102送风路径的上游,以为制冷系统进行散热。侧部冷凝器105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可设置于箱体10的至少一个侧壁内部,并配置成可选地受控运行以在必要时为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侧部冷凝器105可以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箱体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内,以提升散热效果。
参见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侧部冷凝器105配置成与底部冷凝器103通过控制阀并联设置,并通过控制阀的受控连通实现与底部冷凝器103同时运行,以共同对制冷系统进行散热。
也即是,侧部冷凝器105可以在必要时为制冷系统提供额外的辅助散热途径,使冷藏冷冻装置1实现侧部冷凝器105和底部冷凝器103同时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冷藏冷冻装置1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1通过在压缩机仓100沿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底部冷凝器103、冷却风机102和变频压缩机101,由此形成位于冷藏冷冻装置1底部的散热区域,以在冷藏冷冻装置1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周侧有墙壁或橱柜围绕的位置时,使制冷系统可通过底部散热区域进行散热,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在必要时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通过侧部冷凝器105进行辅助散热,进一步提高其制冷系统的散热效果及换热效率。
参见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包括鼓风机104。鼓风机104可设置于压缩机仓100内,且位于冷却风机102送风路径和变频压缩机101的下游。也即是,冷却风机102配置成将空气经由至少部分横向开口106吸入压缩机仓100,并促使其依次沿横向流动通过底部冷凝器103、冷却风机102和变频压缩机101后流向鼓风机104。鼓风机104则促使流向其的已经与制冷器件完成换热的空气加速自至少部分横向开口106流出压缩机仓100。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冷却风机102和鼓风机104分别设置在变频压缩机101的两侧,且底部冷凝器103和变频压缩机101分别设置在冷却风机102的两侧。由此,每个制冷器件均至少与一个风机相邻设置,且在散热气流的流动路径末端设置有专门向促使压缩机仓100内已经与制冷器件换热的温度较高的换热气流加速流出的鼓风机104,以保证每个制冷装置的周侧均持续具有流动散热空气,且鼓风机104可在散热空气完成换热后强制其流出压缩机仓100以实现主动强制散热,进而进一步地增强压缩机仓100内部整体的散热效率,尤其当冷藏冷冻装置1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周侧有遮挡的位置时可明显提升制冷系统的散热效果及换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仓100可配置成沿横向延伸且位于冷藏冷冻装置1的下后部。相应地,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10可在其后下部向内凹陷,以允许压缩机仓100设置于该凹陷部,且压缩机仓100的前表面与箱体10的后表面之间可留有间隙,以允许气流通过。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压缩机仓100的前表面也可直接与箱体10的后表面接触,或为同一表面以使冷藏冷冻装置1的结构更为紧凑。此时,压缩机仓100的底部支撑板107的前端可与压缩机仓100的前表面也即是箱体1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以允许气流通过。进一步地,鼓风机104的出风导流件也可直接自横向开口106伸出压缩机仓100,并向前延伸至箱体10底部,以引导并促使散热气流向前加速流出压缩机仓100。
也即是,横向开口106可由压缩机仓100的底部支撑板107和箱体10后壁板之间的间隙限定形成,并可配置成自压缩机仓100底部支撑板107前端的左端部沿横向一直延伸至右端部。由此,空气可沿压缩机仓100横向任意位置自压缩机仓100的底部前侧进出压缩机仓10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冷凝器103可配置成靠近横向开口106设置,且可以具有倾斜角度以遮盖冷却风机102的进风端前侧的大部分区域。
冷却风机102配置成促使压缩机仓100内的空气沿横向自底部冷凝器103所在一端朝向变频压缩机101所在一侧流动,由此使底部冷凝器103处具有较低的气流压力,更易于吸入外界空气。此外,由于冷却风机102在压缩机仓100内部沿横向吸入和吹出空气,可避免大量外界空气绕过底部冷凝器103自压缩机仓100的底部前侧的横向开口106直接进入冷却风机102。进一步地,少部分经由靠近冷却风机102的横向开口106进入压缩机仓100的空气还可对已经流经底部冷凝器103的散热气流进行补充,增强其随后对变频压缩机101的散热效果。换热后的散热气流也可沿横向开口106的任意位置流出压缩机仓100,相当于增大了压缩机仓10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促进散热气流流动,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鼓风机104配置成使其送风口朝向至少部分横向开口106设置以促使自压缩机仓100流出的空气继续向前流动。也即是,分别位于变频压缩机101两侧冷却风机102和鼓风机104由于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向,冷却风机102配置成沿压缩机仓100的横向方向促使空气流过冷凝器和变频压缩机101,而鼓风机104则配置成向压缩机仓100外部吹送其内的空气,由此在保证压缩机仓100内持续形成散热气流的同时,避免二者在吸风送风过程中相互干扰,使压缩机仓100内的散热气流更为稳定均匀,散热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1通过在压缩机仓100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底部冷凝器103、冷却风机102、变频压缩机101和鼓风机104,由此形成为加速底部冷凝器103和变频压缩机101散热的散热风路,并在风路末端设置向压缩机仓100外部送风的鼓风机104以对实现对压缩机仓100内变频压缩机101和底部冷凝器103进行主动式强制散热,以在冷藏冷冻装置1处于嵌入设置的状态时,使制冷系统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保证其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底部冷凝器103上,以检测其温度。温度传感器可位于底部冷凝器103的中部,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底部冷凝器103温度。进一步地,鼓风机104可配置成当底部冷凝器103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达预设的第一差值时,受控启动以对压缩机仓100进行强制散热。此时的底部冷凝器103仅在冷却风机102的作用下得不到有效散热,鼓风机104的开启可有效促使高温空气加速流出压缩机仓100,避免变频压缩机101或冷凝器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
也即是,当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满足冷藏冷冻装置1所需的制冷效果、压缩机仓100内温度相对较低时,鼓风机104可不开启,仅通过冷却风机102对底部冷凝器103进行散热,以节约能耗,降低噪音。
具体地,该第一差值ΔT1可以为7℃至13℃之间的任意温度值,例如可以为7℃、8℃、9℃、10℃、11℃、12℃或13℃等温度值。
进一步地,鼓风机104还可配置成当底部冷凝器103的温度降至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差值ΔT2时,停止运行,仅由冷却风机102对底部散热区域进行加速通风散热,以节约能耗且降低噪音。具体地,该第二差值ΔT2可比第一差值ΔT1略低2℃至4℃以避免鼓风机104反复开闭。第二差值ΔT2具体地可以为例如5℃至10℃之间的任意温度值,例如可以为5℃、6℃、7℃、8℃、9℃、10℃或11℃等温度值。需要注意的时,以上第二差值ΔT2的选取需要根据第一差值ΔT1的选取进行确定,若第一差值ΔT1为10℃,则第二差值ΔT2只可为低于10℃的其他数值。优选地,第二差值可以低于第一差值3℃,例如当第一差值ΔT1为10℃时,第二差值ΔT2可以为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鼓风机104也可提前启动。具体地,当冷藏冷冻装置1开始制冷时,冷却风机102配置成在变频压缩机101已运行第一启动时间后启动运行,鼓风机104配置成在冷却风机102已运行第二启动时间后启动运行。
具体地,第一启动时间和第二启动时间可以为1min至3min之间的任意值。例如,1min、2min或3min等。第一启动时间和第二启动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也即是,鼓风机104可随冷藏冷冻装置1的制冷系统一起启动,以及时为压缩机仓100进行强制的通风散热。在这种情况下,变频压缩机101、冷却风机102鼓风机104可配置成依次延时启动,以在保证通风散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无意义的运行,降低能耗和噪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冷藏冷冻装置1停止制冷时,鼓风机104也可随之停止,而不必等待底部冷凝器103降温。具体地,鼓风机104可配置成在变频压缩机101停止运行第一停止时间后停止运行,冷却风机102配置成在鼓风机104停止运行第二停止时间后停止运行。
具体地,第一停止时间和第二停止时间可以为0.2min至0.6min之间的任意值。例如,0.2min、0.3min、0.4min、0.5min或0.6min等。第一停止时间和第二停止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也即是,当变频压缩机101停止工作后,鼓风机104可在继续吹送一较短时间后先行停止。冷却风机102可在鼓风机104停止后再持续一较短时间后停止运行。由于设置有横向贯穿压缩机仓100的横向开口106,无论是变频压缩机101还是底部冷凝器103产生的热量(热空气)均较易流出压缩机仓100。进而当变频压缩机101停机后,压缩机仓100内产生的热量有限,仅通过横向吹风的冷却风机102促使压缩机仓100内空气流动即可满足散热要求,被吹动的空气可直接自横向出口散发流出。由此,无需持续运行大致垂直于横向出口向外送风的鼓风机104,即可满足此时压缩机仓100的散热需求。
当然,若鼓风机104停止后,压缩机仓100的温度并未明显下降。鼓风机104还可根据底部冷凝器103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再次启动,以加快散热。
参见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通风管道200。通风管道200设置于位于鼓风机104前侧的箱体10底部空间内,且其后端向后延伸至与鼓风机104的送风口对接。进一步地,通风管道200可配置成具有自后向前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以使由压缩机仓100流出的空气逐步向前扩散流动。
也即是,通风管道200可引导由鼓风机104吹出的散热气流加速流出压缩机仓100,但使散热气流在刚刚流出压缩机仓100进入通风管道200时的速度大于其将要流出通风管道200的速度。具体地,通风管道200设置成其靠近鼓风机104处横截面积小于其靠近冷藏冷冻装置1前端处的横截面积,由此可促进散热气流流出及扩散,避免站立在冷藏冷冻装置1前侧的用户明显感到底部有气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管道20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以避免与地面发生擦碰。
参见图1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包括挡风隔板300。挡风隔板300可设置于箱体10底部的横向中间位置,且沿前后方向自储物间室底壁前部的向后延伸至箱体10底部的后端,以将箱体10的底部区域分为左右两部分,并阻止两部分区域内的空气直接进行气体交换。鼓风机104和通风管道200在横向方向上均整体地位于挡风隔板300的同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0底部的横向中间位置包括但不限于箱体10的正中间位置。
冷却风机102可配置成大致位于挡风隔板300的正后方。底部冷凝器103可在横向方向上占据挡风隔板300的另一侧,由此通过挡风隔板300的引导,进一步降低空气绕过冷凝器进入冷却风机102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隔板300将冷藏冷冻装置1底部的位于压缩机仓100前侧的空间分隔为两个部分,该两部分分别为将空气引导至至少部分横向开口106的引导进风区域和将自压缩机仓100流出的空气引导至外界环境中的引导出风区域。进一步地,引导进风区域和引导出风区域仅通过挡风隔板300将二者在其交界处分隔开,避免已完成换热的散热气流回流至底部冷凝器103所在的一侧。由于压缩机仓100内部冷却风机102和鼓风机104的相应设置,引导进风区域和引导出风区域的周侧均无需设置遮挡或导流结构即可持续形成散热气流,简化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外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挡风隔板300可由隔热材料组成,以避免在其两侧流动的不同温度的散热气流通过挡风隔板300进行热交换,对散热效果产生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可具有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侧部冷凝器105可配置成,在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上限阈值时受控运行,以对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具体地,该上限阈值可以为30℃至40℃之间的任意温度值,以避免侧部冷凝器105长时间开启导致环境温度过高等问题。环境温度为冷藏冷冻装置1所处室内(一般为用户家中)的空气温度。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冷藏冷冻装置1的用于开闭箱体10的箱门的铰链盒内,以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尤其是距离冷藏冷冻装置1较近的区域的环境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具有自由散热模式和嵌入散热模式,且可根据其设置位置的不同在这两种散热模式之间切换。具体地,当冷藏冷冻装置1运行于自由散热模式时,侧部冷凝器105在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上限阈值T1时受控运行。当冷藏冷冻装置1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时,侧部冷凝器105在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上限阈值T2时受控运行。具体地,第一上限阈值T1小于第二上限阈值T2。也即是,第一上限阈值T1可以为30℃至35℃之间的任意值。第二上限阈值T2可以为36℃至40℃之间的任意值。
由于当冷藏冷冻装置1处于自由伫立式的安装状态时,其周侧的空间允许用户与箱体10的侧壁发生接触,因此通过将第一上限阈值T1设置于至少低于人体温度保证箱体10侧面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用户在处于冷藏冷冻装置1周围及与箱体10接触时不会因高温感受到不适,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此外,当冷藏冷冻装置1处于嵌入式的安装状态时,过热的侧部温度也会影响其嵌入的墙壁或壁橱的受热情况,导致墙壁或壁橱变色或变形。由此,也相应设置有安全温度,也即是第二上限阈值T2。嵌入式的安装位置使得冷藏冷冻装置1侧壁温度对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第二上限阈值T2可相应地高于第一上限温度阈值T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包括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400。具体地,参见图2和3,其中三个距离传感器400可分别设置于箱体10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以分别检测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两侧和后侧的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具体地,一个侧部距离传感器400可安装在靠近冷藏冷冻装置1的箱门的位置,例如门体的铰链盒附近。另一个侧部距离传感器400可设置在侧板的下部,例如压缩机仓100附近。后侧的距离传感器400则可安装于冷藏冷冻装置1箱体10的背板靠近中间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两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D1,且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后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D2时,则冷藏冷冻装置1运行嵌入散热模式。
当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两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D1,或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后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D2时,冷藏冷冻装置1运行自由散热模式。
也即是,只有当两侧和后部均存在遮挡时,冷藏冷冻装置1才被判定为位于嵌入的状态,并以嵌入散热模式进行散热。当冷藏冷冻装置1的某一侧或背部与墙体或橱柜的距离足够远,则可以被视为处于自由伫立模式,并以自由散热模式进行散热。由此,降低侧部冷凝器105长期运行对环境温度影响,且杜绝用户在取放物品或移动触碰冷藏冷冻装置1时,因箱体10温度过高而产生不适的可能。
具体地,第一距离D1可以为8mm至12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8mm、9mm、10mm、11mm或12mm等。第二距离D2可以为12mm至17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12mm、13mm、14mm、15mm、16mm或17mm等。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可设置为10mm,第二距离D2可相应地设为大于第一距离D1的15mm。也即是,优先考虑冷藏冷冻装置1侧部的空间大小,以保证侧部冷凝器105的温度不会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冷藏冷冻装置1完成安装放置后,由用户通过控制输入端选择冷藏冷冻装置1的散热模式。
本发明的针对上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适用于控制前述冷藏冷冻装置在不同运行状态下通过适当的通风散热方式进行通风散热,控制方法可包括对鼓风机104和侧部冷凝器105的启停控制,以及对变频压缩机101工作状态的调节。
具体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冷藏冷冻装置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上限阈值时,启动侧部冷凝器105,以对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也即是,底部冷凝器103在变频压缩机101启动工作时即可同步连通,以进行散热。侧部冷凝器则受控根据冷藏冷冻装置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启动,以仅在必要时进行辅助散热,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外,控制方法还包括设定底部冷凝器103的极限温差,以及获取底部冷凝器温度,并判断其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达极限温差。具体地,极限温差是指底部冷凝器103在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承受的高出环境温度的某一相对较高的温度差值。当底部冷凝器温度在一预设的极限时长内持续高于环境温度达极限温差时,说明此时底部冷凝器处于异常高温状态,其换热压力较大,此时可强制启动侧部冷凝器105,以对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保证底部冷凝器103的稳定运行。
也即是,侧部冷凝器105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控制下,可在两种情况下启动运行。其一为环境温度较低时,此时侧部冷凝器的105启动运行可有效降底部部冷凝器103的换热压力,且不会导致环境温度过高。其二为环境温度已经较高时,此时侧部冷凝器105一般不会启动运行,但当此时底部冷凝器103也较高时,侧部冷凝器105可受控启动运行,由此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使侧部冷凝器105可以在必要时为制冷系统提供额外的辅助散热途径,使冷藏冷冻装置1实现侧部冷凝器105和底部冷凝器103同时进行散热,由此进一步提升冷藏冷冻装置1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具有对底部冷凝器104及整个制冷系统的保障机制,在底部冷凝器103异常高温的情况下可及时启动侧部冷凝器105,避免制冷系统过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设定变频压缩机101的基准电流并获取变频压缩机101运行时的即时电流。进一步地,当即时电流超过基准电流达预设的电流预警阈值时,调低变频压缩机101的转速。
也即是,当冷凝器尤其是底部冷凝器103的换热压力过大时,变频压缩机101的工作电流受影响而相应增大,这会给整个制冷系统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电流预警阈值,确保变频压缩机的正常稳定运行,防止制冷系统过载。此外,由于调低变频压缩机101的转速有利于降低底部冷凝器的换热压力,进而可缩短侧部冷凝器105的工作时间,由此降低对环境温度的影响以及降低用户因与冷藏冷冻装置的侧壁接触而引起的不适感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判定侧部冷凝器启动运行条件的上限阈值可包括不相等的第一上限阈值、第二上限阈值等多个数值,且该多个数值可分别应用于冷藏冷冻装置处于不同散热模式时的控制方法,后文将对其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7,控制方法可包括对冷藏冷冻装置是否需要使用鼓风机的触发条件的判断。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并运行于任意散热模式。
步骤S202,控制压缩机和底部冷凝器启动运行,及控制冷却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0,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达第一差值ΔT1;若是,则执行步骤S21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12,控制鼓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4,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差小于第二差值ΔT2;若是,则执行步骤S21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其中,步骤S212中的启动运行也包括当鼓风机已处于运行状态下的保持运行。鼓风机可配置成仅当底部冷凝器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达预设的第一差值ΔT1时,受控启动以对压缩机仓进行强制散热。此时的底部冷凝器仅在冷却风机的作用下得不到有效散热,鼓风机的开启可有效促使高温空气加速流出压缩机仓,避免变频压缩机或冷凝器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
进一步地,当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满足冷藏冷冻装置所需的制冷效果、压缩机仓内温度相对较低时,鼓风机可不开启,仅通过冷却风机对底部冷凝器进行散热,以节约能耗,降低噪音。此外,用于判断鼓风机关闭条件的第二差值ΔT2可比判断其开启的第一差值ΔT1略低2℃至4℃以避免鼓风机反复开闭。
参见图8,控制方法还可控制鼓风机提前启动以加强对冷藏冷冻装置通风散热效果。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0,开启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且开启强制散热功能。
步骤S302,启动压缩机。
步骤S304,判断压缩机是否已运行第一启动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2。
步骤S306,启动冷却风机。
步骤S308,判断冷却风机是否已经运行第二启动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310;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10,启动鼓风机。
其中,若压缩机或冷却风机已处于启动运行状态,步骤S302和步骤S306也可相应地包含保持运行状态。进一步地,第一启动时间和第二启动时间可以为1min至3min之间的任意值。例如,1min、2min或3min等。第一启动时间和第二启动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由此,鼓风机可受控随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一起启动,以及时为压缩机仓进行强制的通风散热。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机、冷却风机鼓风机可配置成依次延时启动,以在保证通风散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无意义的运行,降低能耗和噪音。
此外,参见图9,当冷藏冷冻装置停止制冷时,鼓风机也可随之停止,以降低能耗。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0,关闭制冷系统。
步骤S402,控制压缩机停止运行。
步骤S404,判断压缩机是否已经停机第一停止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40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402。
步骤S406,控制鼓风机停止运行。
步骤S408,判断鼓风机是否已经停机第二停止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410;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10,控制冷却风机停止运行。
其中,若压缩机或鼓风机已处于停机状态,步骤S402和步骤S406也可相应地包含保持停机状态。进一步地,第一停止时间和第二停止时间可以为0.2min至0.6min之间的任意值。例如,0.2min、0.3min、0.4min、0.5min或0.6min等。第一停止时间和第二停止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由此,当压缩机停止工作后,鼓风机可在继续吹送一较短时间后先行停止。冷却风机可在鼓风机停止后再持续一较短时间后停止运行。由于设置有横向贯穿压缩机仓的横向开口,无论是变频压缩机还是底部冷凝器产生的热量(热空气)均较易流出压缩机仓。进而当变频压缩机停机后,压缩机仓内产生的热量有限,仅通过横向吹风的冷却风机促使压缩机仓内空气流动即可满足散热要求,被吹动的空气可直接自横向出口散发流出。由此,无需持续运行大致垂直于横向出口向外送风的鼓风机,即可满足此时压缩机仓的散热需求。
若鼓风机停止后,压缩机仓的温度并未明显下降。鼓风机还可根据步骤S210至步骤S214的控制方法再次启动,以增强压缩机仓的散热效果。
参见图10,控制方法可包括对冷藏冷冻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判断。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启动运行冷藏冷冻装置。
步骤S106,控制后部距离传感器检测冷藏冷冻装置与后部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二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108;若否,则执行步骤S112。
步骤S108,控制两侧的距离传感器检测冷藏冷冻装置与左右两侧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均小于第一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110;若否,则执行步骤S112。
步骤S110,控制冷藏冷冻装置进入嵌入散热模式。
步骤S112,控制冷藏冷冻装置进入自由散热模式。
具体地,第一距离D1可以为8mm至12mm之间的任意值,第二距离D2可以大于第一距离D1为12mm至17mm之间的任意值。
也即是,当冷藏冷冻装置首次启动或每次断电后重新启动时,均检测其后侧及两侧是否存在遮挡,以确认其所应运行的散热模式。
本控制方法可确保只有当冷藏冷冻装置的两侧和后部均存在遮挡时,冷藏冷冻装置才被判定为位于嵌入的状态,并以嵌入散热模式进行散热。当冷藏冷冻装置的某一侧或背部与墙体或橱柜的距离足够远,则可以被视为处于自由伫立模式,并以自由散热模式进行散热。由此,降低侧部冷凝器长期运行对环境温度影响,且杜绝用户在取放物品或移动触碰冷藏冷冻装置时,因箱体温度过高而产生不适的可能。
参见图11,控制方法步骤S106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保持冷藏冷冻装置持续运行当前散热模式;
步骤S104,判断距上一次距离检测是否已有24小时;若是,则执行步骤S106;若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102。
也即是,每隔24小时检测一次冷藏冷冻装置是否移动位置,以判断两侧及后部是否存在遮挡。由此,多个距离检测传感器无需持续工作,节约了能耗,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参见图12,当冷藏冷冻装置处于嵌入散热模式时,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S200,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并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
步骤S202,控制变频压缩机和底部冷凝器启动运行,以及控制冷却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04,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二上限阈值T2;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6,启动侧部冷凝器进行辅助散热。
步骤S208,停止侧部冷凝器。
步骤S210,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达第一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12,控制鼓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4,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差小于第二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16,控制鼓风机停止运行。
具体地,第二上限阈值T2可以为36℃至40℃之间的任意值。例如,36℃、37℃、38℃、39℃或40℃。由此,当冷藏冷冻装置处于嵌入式的安装状态时,过热的侧部温度会影响其嵌入的墙壁或壁橱的受热情况,导致墙壁或壁橱变色或变形。通过设置第二上限阈值作为安全温度,避免侧部与墙壁或壁橱接触的冷藏冷冻装置外表面温度过高。优选地,第二上限阈值T2可设置为40℃,以在获取最佳散热效果。
当冷藏冷冻装置处于自由散热模式时,图12所示的控制方法流程图中的步骤S200可替换为步骤S201,步骤S204可替换为步骤S205。具体分别为:步骤S201,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并运行于自由散热模式。步骤S205,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一上限阈值T1;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8。
自由散热模式下用于判断温度是否过高的第一上限阈值T1可以为30℃至35℃之间的任意值。优选地,第一上限阈值T1可设置为33℃,以保证用户在处于冷藏冷冻装置周围及与箱体接触时不会因高温感受到不适,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并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
步骤S202,控制变频压缩机和底部冷凝器启动运行,以及控制冷却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04,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二上限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6,启动侧部冷凝器进行辅助散热。
步骤S208,停止侧部冷凝器。
步骤S210,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达第一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12,控制鼓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3,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达第三差值ΔT3;若是,则执行步骤S214;若否,则执行步骤S2130。
步骤S2130,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在预设的极限时长tmax时间内是否持续高于环境温度达第三差值ΔT3;若是,则执行步骤S213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132,启动侧部冷凝器或保持侧部冷凝器运行,以进行辅助散热。
步骤S2134,判断即时电流是否超出基准电流达预设的电流预警阈值ΔI;若是,则执行步骤S213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136,调低变频压缩机转速。
步骤S214,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差小于第二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16,控制鼓风机停止运行。
其中,上述步骤S2134中的电流预警阈值ΔI可设置为基准电流的5%至15%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基准电流的10%。也即是,例如若电流预警阈值ΔI为基准电流的10%,则当即时电流达到基准电流的110%时,即调低变频压缩机的转速。此外,在步骤S216之后也可同时可执行步骤S2134,也即是鼓风机停止运行后,也可持续检测变频压缩机的即时电流并判断其与基准电流的差值,以避免出现底部冷凝器可正常换热但变频压缩机过载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当即时电流小于等于基准电流或超过基准电流不足电流预警阈值时,调节压缩机转速至默认转速,以增强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效果。默认转速可以是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自带的或由用户设置选取的、为了取得最佳制冷效果时变频压缩机的转速。
上述步骤S213中的极限时长tmax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等设置。具体地,极限时长可以为10分钟至30分钟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20分钟,以避免底部冷凝器仅短暂发生温度改变即对制冷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第三差值ΔT3为大于第一差值的极限温差。具体地,第三差值ΔT3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3℃的温度值。优选地,第三差值可以为15℃。也即是,为了避免冷藏冷冻装置在运行嵌入散热模式时,由于周围存在遮蔽导致散热效果不佳,进而引起底部冷凝器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极限温度差值,也即是第三差值,检测底部冷凝器是否温度过高。由此,在底部冷凝器温度过高时(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已高于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第三差值),无论环境温度为多少,均强制侧部冷凝器运行,以保证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自由散热模式,图13所示的控制方法流程图中的步骤S200可替换为步骤S201,步骤S204可替换为步骤S205。也即是,为了避免用户接触到冷藏冷冻装置侧壁感到不适,自由散热模式下侧部冷凝器启动的触发条件中的温度阈值为相比于第二上限阈值稍低的第一上限阈值,自由散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的其他步骤则与嵌入散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相同。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后部下方的压缩机仓;其中所述压缩机仓内设置有鼓风机、变频压缩机和与所述变频压缩机连通的底部冷凝器,以对制冷系统进行散热,以及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内部设置有侧部冷凝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温度和所述冷藏冷冻装置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上限阈值时,启动侧部冷凝器,以对所述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若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上限阈值时,则使所述侧部冷凝器不运行;和
当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达预设的第一差值时,启动所述鼓风机以对所述压缩机仓进行强制散热;
设定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极限温差,在所述鼓风机启动后,并判断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温度是否高于所述环境温度达所述极限温差;以及
当所述底部冷凝器温度在一预设的极限时长内持续高于所述环境温度达所述极限温差时,使所述侧部冷凝器启动或保持运行,以对所述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设定所述变频压缩机的基准电流以及获取所述变频压缩机运行时的即时电流;
当所述即时电流超过所述基准电流达预设的电流预警阈值时,调低所述变频压缩机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具有自由散热模式和嵌入散热模式;
所述 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所述自由散热模式时,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上限阈值时,启动所述侧部冷凝器;以及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所述嵌入散热模式时,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上限阈值时,启动所述侧部冷凝器;且
所述第一上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二上限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两侧和后侧的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根据所获取的结果确定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散热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两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且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后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时,使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运行嵌入散热模式;以及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两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或所述冷藏冷冻装置与位于其后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时,使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运行自由散热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压缩机仓内还设置有冷却风机;且
所述冷却风机配置成促使空气自所述底部冷凝器依次经由所述冷却风机和所述变频压缩机流向所述鼓风机;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降至预设的小于所述第一差值的第二差值时,控制所述鼓风机停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压缩机仓的底部前侧具有横向开口,以允许空气流入或流出所述压缩机仓;且
所述鼓风机配置成使其送风口朝向至少部分所述横向开口设置以促使流向其的空气加速自所述横向开口流出所述压缩机仓,以及促使自所述压缩机仓流出的空气继续向前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时,启动所述变频压缩机;
当所述变频压缩机已运行第一启动时间后,启动所述冷却风机;以及
当所述冷却风机已运行第二启动时间后,启动所述鼓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停止制冷时,关闭所述变频压缩机;
当所述变频压缩机停止运行第一停止时间后,关闭所述鼓风机;以及
当所述鼓风机停止运行第二停止时间后,关闭所述冷却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通风管道,设置于位于所述鼓风机前侧的箱体底部空间内,且其后端向后延伸至与所述鼓风机的所述送风口对接;以及
挡风隔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横向中间位置,且沿前后方向自所箱体底壁的前部向后延伸至所述箱体底部的后端,以将所述箱体的底部区域分为左右两部分,并阻止所述两部分区域内的空气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其中
所述通风管道配置成具有自后向前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以使由所述压缩机仓流出的空气逐步向前扩散流动;且
所述鼓风机和所述通风管道在横向方向上均整体地位于所述挡风隔板的同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09898.1A CN110274420B (zh) | 2018-03-14 | 2018-03-14 |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09898.1A CN110274420B (zh) | 2018-03-14 | 2018-03-14 |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74420A CN110274420A (zh) | 2019-09-24 |
CN110274420B true CN110274420B (zh) | 2020-08-28 |
Family
ID=6795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09898.1A Active CN110274420B (zh) | 2018-03-14 | 2018-03-14 |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744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05422B (zh) * | 2023-02-24 | 2024-09-10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16026080B (zh) * | 2023-02-24 | 2024-09-10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16026079B (zh) * | 2023-02-24 | 2024-09-10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16086089B (zh) * | 2023-02-24 | 2024-09-10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冰箱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66184A (ja) * | 1994-12-12 | 1996-06-25 | Sharp Corp | 冷凍機能付冷蔵装置 |
CN1467465A (zh) * | 2002-07-02 | 2004-01-14 | Lg������ʽ���� | 嵌入式冰箱 |
CN101069051A (zh) * | 2004-12-02 | 2007-11-07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 制冷装置 |
CN203231605U (zh) * | 2013-03-19 | 2013-10-09 |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组合式冷凝器的冰箱制冷系统 |
CN205536760U (zh) * | 2016-02-25 | 2016-08-31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嵌入式冰箱 |
JP6139760B1 (ja) * | 2016-07-13 | 2017-05-31 |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 冷却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2488B (zh) * | 2011-07-11 | 2013-03-20 |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 一种冰箱冷凝器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03-14 CN CN201810209898.1A patent/CN1102744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66184A (ja) * | 1994-12-12 | 1996-06-25 | Sharp Corp | 冷凍機能付冷蔵装置 |
CN1467465A (zh) * | 2002-07-02 | 2004-01-14 | Lg������ʽ���� | 嵌入式冰箱 |
CN101069051A (zh) * | 2004-12-02 | 2007-11-07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 制冷装置 |
CN203231605U (zh) * | 2013-03-19 | 2013-10-09 |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组合式冷凝器的冰箱制冷系统 |
CN205536760U (zh) * | 2016-02-25 | 2016-08-31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嵌入式冰箱 |
JP6139760B1 (ja) * | 2016-07-13 | 2017-05-31 |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 冷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74420A (zh) | 2019-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74420B (zh) |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207778908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WO2018059522A1 (zh) | 一种冰箱及该冰箱的控制方法 | |
WO2022252773A1 (zh) | 冰箱 | |
CN207778904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WO2021223779A1 (zh) |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435401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
CN108302891A (zh) | 冰箱的散热控制方法与冰箱 | |
CN110274433B (zh) |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9959199B (zh) |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 |
WO2019120173A1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435464A (zh) | 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制冷集成灶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959201B (zh) |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 |
WO2025026301A1 (zh) | 车载冰箱的温控装置、车载冰箱以及车辆 | |
CN211372860U (zh) | 风冷冰箱 | |
CN109959197B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4523893B (zh) |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 |
KR102614571B1 (ko) | 공기조화기 일체형 저장고 | |
CN21220478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3716897B2 (ja) | 冷蔵庫 | |
CN112824785B (zh) | 用于风冷冰箱的控制方法及风冷冰箱 | |
KR100487317B1 (ko) | 직냉식 냉장고 | |
CN116026079B (zh) | 冰箱 | |
CN116105422B (zh) | 冰箱 | |
JP2000205736A (ja) | 冷蔵庫上方の放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Applicant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Joint Stock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