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9451A -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及作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及作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19451A CN110219451A CN201910618352.6A CN201910618352A CN110219451A CN 110219451 A CN110219451 A CN 110219451A CN 201910618352 A CN201910618352 A CN 201910618352A CN 110219451 A CN110219451 A CN 1102194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ontology
- construction
- wall
- body co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3/0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3/28—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3/0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3/28—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 E04G3/30—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suspended by flexible supporting elements, e.g. cables
- E04G3/32—Hoist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3/0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3/28—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 E04G3/30—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suspended by flexible supporting elements, e.g. cables
- E04G3/32—Hoist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 E04G3/325—Safety devices for stabilising the mobile platform, e.g. to avoid it swinging in the win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4—Means for fastening, supporting, or bracing scaffolds on or against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E04G5/046—Means for fastening, supporting, or bracing scaffolds on or against building constructions for fastening scaffoldings on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3/0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3/28—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 E04G2003/286—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mobile vert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升降防护平台安装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上,包括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②搭设主体施工本体;③对主体结构继续进行施工,并根据需求对主体施工本体陆续进行提升;④当主体施工本体的底部距地面高为16.5m~20m时,搭建装修作业本体;⑤对主体结构继续进行施工,并对主体结构进行装修作业,根据需求对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陆续进行提升;⑥当主体结构和装修作业施工完毕,按需对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进行拆除。本发明的作业方法,能够实现主体施工及装修的同步作业。本发明还提供了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还涉及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的建筑外墙装修作业会紧跟主体施工作业,而现有技术,具体施工方式为利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提升功能,先将主体施工至建筑物顶层,后通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降功能自顶向下进行外墙装修作业,该作业方法一方面会推迟装修作业的进度而延长总体施工工期,另一方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下降过程中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等危险,不利于施工安全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能够实现主体施工及装修的同步作业,以实现安全施工的前提下而不影响施工进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所述升降防护平台安装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上,且所述升降防护平台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高度方向布置的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使用所述作业方法可实现主体施工和装修的同步作业,所述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施工至3m;
②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搭设所述主体施工本体;
③对主体结构继续进行施工,并根据需求对所述主体施工本体陆续进行提升;
④当所述主体施工本体的底部距所述地面高为16.5m~20m时,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搭建所述装修作业本体;
⑤对所述主体结构继续进行施工,并对主体结构进行装修作业,根据需求对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所述装修作业本体陆续进行提升;
⑥当主体结构和装修作业施工完毕,按需对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所述装修作业本体进行拆除。
作为限定,所述主体施工本体的高度为10.5m~11m,所述装修作业本体的高度为6m~7m。
本发明的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能够实现主体施工及装修的同步作业,且施工安全可靠,还可提升整体施工进度。
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所述升降防护平台使用如上的作业方法进行作业,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间间距为6m~9m,所述升降防护平台还包括分别布设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两侧、以带动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所述装修作业本体升降的两组升降装置,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所述装修作业本体均分别包括长方体形的框架体,以及将所述框架体安装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上的附墙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附墙装置和所述框架体间的防护装置,所述装修作业本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框架体顶部的防护平台,所述防护平台包括沿所述框架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安装的多个悬挑横杆,以及安装于所述悬挑横杆上的防护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防护板的远离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一端的侧护板,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体和各所述悬挑横杆上的多个支撑杆。
作为限定,各所述框架体均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纵框架组件,以及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的高度方向分布的、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纵框架组件连接的多组横框架组件,各组所述纵框架组件均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各组所述横框架组件均包括操作层走道板,以及相邻于所述操作层走道板设置的横桁架。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各所述附墙装置均为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组,各组附墙装置均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附墙体,各所述附墙体分别包括经由螺栓安装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上的附墙支座。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各所述防护装置均包括:
防倾装置,所述防倾装置包括分别安装于靠近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两侧的所述纵梁上的两个安装架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附墙支座上的、使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在导向轨迹内升降的防倾导向架,各所述安装架体均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的长度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个C形梁,沿所述C形梁的高度方向、于两个C形梁间间隔设有多个柱体,所述防倾导向架包括间隔布设于所述附墙支座的两个支撑座,以及分别对应布设于两个支撑座上的支撑架,于各支撑架上分别设有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C形梁的C形槽内滑动的滑轮;
防坠装置,所述防坠装置包括L形的防坠块,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坠块和所述附墙支座间的复位弹簧,所述防坠块的顶部经由铰接轴铰接于所述防倾导向架上,所述防坠落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防坠块一端的防坠落挡板,于所述防坠块的远离靠近所述防坠落挡板一端的另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柱体适配的弧形卡槽;
顶撑装置,所述顶撑装置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座间的顶撑座,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撑座上的顶撑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撑杆上的顶撑头,所述顶撑头上设有与所述柱体卡接的卡槽。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各组所述升降装置均包括安装于所述主体施工本体的两组纵框架组件底部间的第一下挂架和安装于所述主体施工本体的两组纵框架组件顶部间的上挂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装修作业本体的两组纵框架组件底部间的第二下挂架;还包括经由第一挂钩钩连于所述上挂架的电动葫芦,于所述电动葫芦上安装有链条,于所述链条远离所述电动葫芦的连接端安装有第二挂钩,于所述第一下挂架间铰接有外周面设置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导向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上绕设有一端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挂钩钩连的第一升降绳索,于所述第二下挂架间铰接有外周面设置第二导向槽的第二导向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上绕设有一端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挂钩钩连的第二升降绳索。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于所述上挂架上安装有力学传感器,所述第一挂钩钩连于所述力学传感器上。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于所述装修作业本体的操作层走道板及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间安装有倒U形钢板。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于各所述框架体上分别安装有围护装置,所述围护装置由多组围护模块拼接而成,各组所述围护模块均包括沿所述纵梁的高度方向间隔安装的安装卡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卡座内的防护网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的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通过主体施工本体、装修作业本体和两组升降装置的设置,能够实现主体施工和装修的同步作业,以缩短施工周期,且能保障安全作业,且防护平台的设置,能够提升装修作业本体的防护能力;
(2)第一升降绳索和第二升降绳索的单独设置,可根据需求对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同步或单独进行提升,而提升使用便捷性;
(3)力学传感器的设置,可提示承载重量,而提升升降防护平台使用安全性;
(4)围护装置的设置,可提升升降防护平台的使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操作层走道板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附墙体与防护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附墙体与防护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坠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下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上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的C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施工本体,111-纵梁,112-操作层走道板,113-横桁架,114-围护装置,1141-安装卡座,1142-防护网片,121-附墙支座,13-防护装置,131-C形梁,132-柱体,133-C形槽,134-支撑座,135-支撑架,136-滑轮,137-防坠块,138-顶撑装置,2-装修作业本体,21-悬挑横杆,22-防护板,23-侧护板,24-支撑杆,25-倒U形钢板,3-升降装置,31-第一下挂架,32-上挂架,33-第二下挂架,34-电动葫芦,35-第一挂钩,36-链条,37-第二挂钩,38-第一升降绳索,39-第二升降绳索,40-力学传感器,4-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升降防护平台安装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上,且升降防护平台包括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高度方向布置的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使用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可实现主体施工和装修的同步作业,具体的由图1中所示,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施工至3m;
②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搭设所述主体施工本体1;
③对主体结构继续进行施工,并根据需求对主体施工本体1陆续进行提升;
④当主体施工本体1的底部距地面高为16.5m~20m时,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搭建装修作业本体2;
⑤对主体结构继续进行施工,并对主体结构进行装修作业,根据需求对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陆续进行提升;
⑥当主体结构和装修作业施工完毕,按需对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进行拆除。
通过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能够实现主体施工及装修的同步作业,且施工安全可靠,还可提升整体施工进度。
本实施例中,主体施工本体1的高度为10.5m~11m,装修作业本体2的高度为6m~7m。
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使用如上的作业方法进行作业,具体结构上,由图1至图12中所示,升降防护平台安装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上,且升降防护平台包括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高度方向布置的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以及分别布设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两侧、以带动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升降的两组升降装置3,本实施例中,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间间距为6m~9m。
本实施例中,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均分别包括长方体形的框架体,以及将框架体安装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上的附墙装置,还包括安装于附墙装置和框架体间的防护装置13,为使防护效果更佳,装修作业本体2还包括安装于框架体顶部的防护平台,具体的,防护平台包括沿框架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安装的多个悬挑横杆21,以及安装于悬挑横杆21上的防护板22,还包括安装于防护板22的远离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一端的侧护板23,以及分别安装于框架体和各悬挑横杆21上的多个支撑杆24,具体的,各支撑杆24分别安装于下述纵梁111和悬挑横杆21间,本实施例中,为提升防护效果,于装修作业本体2的操作层走道板112及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间安装有倒U形钢板25。
本实施例中,各框架体均包括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纵框架组件,以及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的高度方向分布的、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纵框架组件连接的多组横框架组件,各组纵框架组件均包括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111,各组横框架组件均包括操作层走道板112,以及相邻于操作层走道板112设置的横桁架113。
各附墙装置均为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组,本实施例中,主体施工本体1的附墙装置为三组,装修作业本体2的附墙装置为两组,各组附墙装置均包括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附墙体,具体的,各附墙体分别包括经由螺栓安装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上的附墙支座121。
本实施例中,各防护装置13对应于附墙支座121设置,各防护装置13均包括防倾装置、防坠装置和顶撑装置138,具体结构上,防倾装置包括分别安装于靠近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两侧的纵梁111上的两个安装架体,以及分别设置于附墙支座121上的、使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在导向轨迹内升降的防倾导向架,各安装架体均包括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的长度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个C形梁131,沿C形梁131的高度方向、于两个C形梁131间间隔设有多个柱体132,防倾导向架包括间隔布设于附墙支座121的两个支撑座134,以及分别对应布设于两个支撑座134上的支撑架135,于各支撑架135上分别设有于对应位置处的C形梁131的C形槽133内滑动的滑轮136。
本实施例中,防坠装置包括L形的防坠块137,以及连接于防坠块137和附墙支座121间的复位弹簧,防坠块137的顶部经由铰接轴铰接于防倾导向架上,防坠落装置还包括位于防坠块137一端的防坠落挡板,于防坠块137的远离靠近防坠落挡板一端的另一端上开设有与柱体132适配的弧形卡槽。本实施例中,顶撑装置138包括一端铰接于支撑座134间的顶撑座,以及连接于顶撑座上的顶撑杆,还包括连接于顶撑杆上的顶撑头,顶撑头上设有与柱体132卡接的卡槽。
本实施例中,各组升降装置3均包括安装于主体施工本体1的两组纵框架组件底部间的第一下挂架31和安装于主体施工本体1的两组纵框架组件顶部间的上挂架32,以及安装于装修作业本体2的两组纵框架组件底部间的第二下挂架33;还包括经由第一挂钩35钩连于上挂架32的电动葫芦34,于电动葫芦34上安装有链条36,于链条36远离电动葫芦34的连接端安装有第二挂钩37,于第一下挂架31间铰接有外周面设置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导向轮,于第一导向槽上绕设有一端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挂钩37钩连的第一升降绳索38,于第二下挂架33间铰接有外周面设置第二导向槽的第二导向轮,于第二导向槽上绕设有一端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挂钩37钩连的第二升降绳索39。通过第一升降绳索38和第二升降绳索39的设置,可分别或同时钩连于第二挂钩37上,以根据需要对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分别提升或同时提升。
为提升安全性,于上挂架32上安装有力学传感器40,第一挂钩35钩连于力学传感器40上,为提升防护性能,于主体施工本体1和装修作业本体2的各框架体上分别安装有围护装置114,围护装置114由多组围护模块拼接而成,各组围护模块均包括沿纵梁111的高度方向间隔安装的安装卡座1141,以及安装于安装卡座1141内的防护网片1142,本实施例中,安装卡座1141包括沿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H形成对卡块,以及分别安装于H形成对卡块间的U形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防护平台安装于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上,且所述升降防护平台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高度方向布置的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使用所述作业方法可实现主体施工和装修的同步作业,所述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施工至3m;
②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搭设所述主体施工本体;
③对主体结构继续进行施工,并根据需求对所述主体施工本体陆续进行提升;
④当所述主体施工本体的底部距地面高为16.5m~20m时,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搭建所述装修作业本体;
⑤对所述主体结构继续进行施工,并对主体结构进行装修作业,根据需求对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所述装修作业本体陆续进行提升;
⑥当主体结构和装修作业施工完毕,按需对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所述装修作业本体进行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施工本体的高度为10.5m~11m,所述装修作业本体的高度为6m~7m。
3.一种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防护平台使用所述权利要求1或所述权利要求2的作业方法进行作业,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间间距为6m~9m,所述升降防护平台还包括分别布设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两侧、以带动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所述装修作业本体升降的两组升降装置,所述主体施工本体和所述装修作业本体均分别包括长方体形的框架体,以及将所述框架体安装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上的附墙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附墙装置和所述框架体间的防护装置,所述装修作业本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框架体顶部的防护平台,所述防护平台包括沿所述框架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安装的多个悬挑横杆,以及安装于所述悬挑横杆上的防护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防护板的远离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一端的侧护板,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体和各所述悬挑横杆上的多个支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框架体均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纵框架组件,以及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的高度方向分布的、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纵框架组件连接的多组横框架组件,各组所述纵框架组件均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各组所述横框架组件均包括操作层走道板,以及相邻于所述操作层走道板设置的横桁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附墙装置均为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组,各组附墙装置均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附墙体,各所述附墙体分别包括经由螺栓安装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上的附墙支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防护装置均包括:
防倾装置,所述防倾装置包括分别安装于靠近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两侧的所述纵梁上的两个安装架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附墙支座上的、使主体施工本体和装修作业本体在导向轨迹内升降的防倾导向架,各所述安装架体均包括沿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的长度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个C形梁,沿所述C形梁的高度方向、于两个C形梁间间隔设有多个柱体,所述防倾导向架包括间隔布设于所述附墙支座的两个支撑座,以及分别对应布设于两个支撑座上的支撑架,于各支撑架上分别设有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C形梁的C形槽内滑动的滑轮;
防坠装置,所述防坠装置包括L形的防坠块,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坠块和所述附墙支座间的复位弹簧,所述防坠块的顶部经由铰接轴铰接于所述防倾导向架上,所述防坠落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防坠块一端的防坠落挡板,于所述防坠块的远离靠近所述防坠落挡板一端的另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柱体适配的弧形卡槽;
顶撑装置,所述顶撑装置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座间的顶撑座,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撑座上的顶撑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撑杆上的顶撑头,所述顶撑头上设有与所述柱体卡接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升降装置均包括安装于所述主体施工本体的两组纵框架组件底部间的第一下挂架和安装于所述主体施工本体的两组纵框架组件顶部间的上挂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装修作业本体的两组纵框架组件底部间的第二下挂架;还包括经由第一挂钩钩连于所述上挂架的电动葫芦,于所述电动葫芦上安装有链条,于所述链条远离所述电动葫芦的连接端安装有第二挂钩,于所述第一下挂架间铰接有外周面设置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导向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上绕设有一端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挂钩钩连的第一升降绳索,于所述第二下挂架间铰接有外周面设置第二导向槽的第二导向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上绕设有一端与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挂钩钩连的第二升降绳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挂架上安装有力学传感器,所述第一挂钩钩连于所述力学传感器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装修作业本体的操作层走道板及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建筑墙体间安装有倒U形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框架体上分别安装有围护装置,所述围护装置由多组围护模块拼接而成,各组所述围护模块均包括沿所述纵梁的高度方向间隔安装的安装卡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卡座内的防护网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18352.6A CN110219451B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及作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18352.6A CN110219451B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及作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19451A true CN110219451A (zh) | 2019-09-10 |
CN110219451B CN110219451B (zh) | 2024-02-27 |
Family
ID=6781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18352.6A Active CN110219451B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及作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1945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1729A (zh) * | 2022-03-10 | 2022-05-27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作业方法 |
CN115788001A (zh) * | 2023-02-08 | 2023-03-14 | 山西锦辉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提升型附着式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77937B1 (ko) * | 2006-06-19 | 2007-11-22 | 이명래 | 외벽마감공사용 가이드 브라켓 |
KR100874865B1 (ko) * | 2008-06-16 | 2008-12-19 | 이송복 | 건축용 갱폼 인양장치 |
CN202090591U (zh) * | 2010-07-27 | 2011-12-28 | 江苏和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式爬升模板 |
CN206467991U (zh) * | 2016-12-30 | 2017-09-05 | 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主体施工防护和外墙装修为一体的施工平台 |
CN109296192A (zh) * | 2018-12-05 | 2019-02-01 | 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装配式建筑用升降架 |
CN210369843U (zh) * | 2019-07-10 | 2020-04-21 | 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 |
-
2019
- 2019-07-10 CN CN201910618352.6A patent/CN1102194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77937B1 (ko) * | 2006-06-19 | 2007-11-22 | 이명래 | 외벽마감공사용 가이드 브라켓 |
KR100874865B1 (ko) * | 2008-06-16 | 2008-12-19 | 이송복 | 건축용 갱폼 인양장치 |
CN202090591U (zh) * | 2010-07-27 | 2011-12-28 | 江苏和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式爬升模板 |
CN206467991U (zh) * | 2016-12-30 | 2017-09-05 | 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主体施工防护和外墙装修为一体的施工平台 |
CN109296192A (zh) * | 2018-12-05 | 2019-02-01 | 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装配式建筑用升降架 |
CN210369843U (zh) * | 2019-07-10 | 2020-04-21 | 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1729A (zh) * | 2022-03-10 | 2022-05-27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作业方法 |
CN115788001A (zh) * | 2023-02-08 | 2023-03-14 | 山西锦辉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提升型附着式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19451B (zh) | 2024-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29602A (zh) | 长大竖向钢筋整体式起升吊具 | |
CN106894342B (zh) | 管道安装作业平台及施工方法 | |
CN110219451A (zh) |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及作业方法 | |
CN102518292B (zh) | 一种升降式物料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967263B (zh) | 液压自动爬升卸料平台 | |
CN103821084B (zh) | 梁底作业设备及梁底作业方法 | |
CN109296192A (zh) | 装配式建筑用升降架 | |
CN210369843U (zh) | 主体施工及装修同步作业用升降防护平台 | |
CN107487423B (zh) | 一种船用悬挂式脚手架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3743581A (zh) | 内爬塔式起重机试验平台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204728225U (zh) | 一种抱轨式轨道交通桥梁疏散检修平台 | |
CN209940330U (zh) | 一种塔吊外挂可拆卸式上人安全通道 | |
CN108680377B (zh) | 免安装电动葫芦能效试验台 | |
CN2741943Y (zh) | 安装电梯的专用设备 | |
CN102496890B (zh) | 滑靴导轨式电缆拖车 | |
CN205638500U (zh) | 变体式大型钢支撑安装移动台车 | |
CN219260998U (zh) | 一种锚索张拉器 | |
CN221255244U (zh) | 钢混组合梁主纵梁施工平台 | |
JP4978218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装置及び据付方法 | |
CN218540450U (zh) | 一种定型化盖梁钢绞线养护平台 | |
CN219569525U (zh) | 柱柱连接施工安全操作平台 | |
CN205529939U (zh) | 一种绳索型的桥梁检测维修平台 | |
CN214168783U (zh) | 一种可滑移式梁底挂篮 | |
CN217000787U (zh) | 一种电梯井免拆卸式提升平台装置 | |
CN211313138U (zh) | 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组合平台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