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4580A - 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94580A CN110194580A CN201910472349.8A CN201910472349A CN110194580A CN 110194580 A CN110194580 A CN 110194580A CN 201910472349 A CN201910472349 A CN 201910472349A CN 110194580 A CN110194580 A CN 1101945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easy filth
- shell
- water
- oil
- pyroly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3—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heat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8—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thermal condition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 C10G1/002—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in combination with oil conversion- or refining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4—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2F2103/12 - C02F2103/32
- C02F2103/36—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2F2103/12 - C02F2103/32 from the manufac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3/365—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2F2103/12 - C02F2103/32 from the manufac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from petrochemical industry (e.g. refiner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6—Reducing the size of particles, liquid droplets or bubbles,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spraying, creation of microbubbles or nanobubb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应用在油泥热解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的热解方法热解渣中含有重金属,易带来二次污染,存在系统复杂、设备投资大等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对油泥进行热解的热解系统、用于向所述热解系统供热的供热系统、用于避免原油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防爆系统和冷凝系统;具有的技术效果是供热系统与热解系统分离设置,避免明火与油泥接触,而且整个壳体均采用氮气进行保护,使得热解更加安全,而且避免了二噁英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采用高效的热交换器进行热传导,并采用物理冷凝的冷凝系统,使得热解和冷凝的效率更高,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泥热解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开采、运输、加工石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泥。根据资料显示,我国仅仅开采石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泥年产量已超过百万吨。这些油泥难以沉降,而且含有大量的金属污染物,若直接排放,则会污染土地和水资源。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整体提高以及我国的环保法规日益健全,对油泥的处理技术成为当今能源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现阶段,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3类:物理化学提取法、生物降解法和热处理法。热处理法在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较其他方法有很大优势,其主要手段是焚烧和热解,但焚烧存在耗能大、费用高、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而热解具有无二次污染、提高油品质、稳定重金属等优点,实现了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现有的热解设备多采用蒸汽或电炉加热,能耗较高。中国专利201110082159.9公开了一种油污泥热解再生燃料油的一体化方法和系统,使用循环流化床掺烧煤和热解渣为热解提供能量,热解渣中含有重金属,易带来二次污染,存在系统复杂、设备投资大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经济、高效、稳定的处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含油污泥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并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优点是供热系统与热解系统分离设置,避免明火与油泥接触,而且整个壳体均采用氮气进行保护,使得热解更加安全,而且避免了二噁英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采用高效的热交换器进行热传导,并采用物理冷凝的冷凝系统,使得热解和冷凝的效率更高,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用于对油泥进行热解的热解系统、用于向所述热解系统供热的供热系统、用于避免原油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防爆系统和冷凝系统;
所述热解系统包括用于对油泥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和用于将油泥破碎打散的破碎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外侧的夹层外壳,夹层外壳和壳体形成有加热腔,所述夹层外壳上设有热风入口和冷风出口,所述热风入口和冷风出口均与加热腔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供热系统包括用于提供热能的热源组件和热交换器,所述热源组件包括储气罐和与所述储气罐连通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热交换器上连通有热风管,所述热风管与热风入口连通;
所述冷凝系统包括冷凝室、冷凝洗涤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冷凝室下方的用于存储油水的存储箱,所述冷凝室上开设有冷凝入口,所述壳体上设有气相排放管,所述气相排放管通过管道与冷凝入口连通;
所述防爆系统包括用于冷却破碎组件的冷却组件和用于将氧气排除到壳体外部的氮气保护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上的进料口用于供油泥进入到壳体中,壳体上的出料口用于供被提取原油过后的污泥排出,壳体用于暂时容纳油泥,加热腔用于存储加热后的媒介,以便油泥能够快速的被加热,从而使得油泥中的原油和水分可以快速的蒸发成气态;热源组件用于为设备提供热能,燃烧器用于燃烧储气罐中的燃料,从而获得热能;热交换器用于将热源组件中产生的热能转移到热交换器中的媒介中,从而使得媒介可以将热能带入到加热腔中,使得燃料的燃烧与热解系统中的加热腔分隔开来,从而避免了壳体直接接触明火,避免了壳体中的原油发生燃烧的可能,从而能够尽可能多的获取原油,而且避免了原油燃烧产生二次污染;破碎组件用于将油泥进行破碎,使得油泥中的原油能够更加充分的被加热,从而更快的蒸发出来,进而更好的提取油泥中的原油。壳体上设置的气相排放管用于供气态的油和水排放到冷凝室中,冷凝室中的冷凝洗涤组件用于对气态的油和水进行冷凝洗涤,从而使得气态的油和水能够更快的转换成液态,以便于对油和水进行收集;存储箱用于存储油和水,以便液态的油和水静置沉降,从而更好的将油和水分离开来,进而更好的提取出原油。冷却组件用于对破碎组件进行冷却,从而避免破碎组件在工作中过热而过快的损坏,从而保证了破碎组件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使用寿命;氮气保护组件用于使壳体中充满氮气,从而将壳体中的氧气排除,从而避免了壳体中的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发生燃烧甚至爆炸,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油泥初步分离系统,所述油泥初步分离系统包括油泥洗涤组件和卧螺离心机,所述油泥洗涤组件包括油泥洗涤池、与所述油泥洗涤池转动连接的油泥搅拌叶片和高温蒸汽发生器,所述高温蒸汽发生器与油泥洗涤池连通,所述油泥洗涤池底部设有第一油泥出口,所述第一油泥出口与卧螺离心机连通;所述卧螺离心机上设有第一液相出口和第一固相出口,所述第一固相出口与进料口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泥洗涤池用于容纳油泥,油泥搅拌叶片用于对油泥洗涤池中的油泥进行搅拌,使得油泥与洗涤分散剂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油能够更好的从油泥中分离出来;高温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使得油液化,从而增强了油的流动性,同时也使得洗涤分散剂的活性更高,使得油能够更好的从油泥中分离出来;第一液相出口用于供液相的油和水排出,第一固相出口用于供污泥排出,卧螺离心机用于对油泥中的固相和液相进行分离,使得油泥中容易分离的部分液相能够快速的分离出来,从而较好的减少了热解系统的工作负荷,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将油从油泥中分离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破碎组件包括与壳体转动连接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设有桨叶;所述壳体上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主动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从动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主动轴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桨叶用于搅拌和推进油泥,使得油泥在桨叶的转动下被均匀的破碎,从而使得油泥受热更加均匀,使得油泥的油和水能够更快的蒸发成液态,进而更好的提取油泥中的原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配合,可以实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同步转动,从而能够更快的对油泥进行搅拌,从而更快的将油泥中的油和水蒸发出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桨叶间断设置,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桨叶旋向相反且交错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桨叶间断设置,而且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桨叶交错设置,使得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桨叶可以对油泥进行反复的切割、破碎,从而使得油泥受热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油和水更快的受热蒸发;桨叶的旋向相反,再由于从动轮和主动轮啮合传动,从而使得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桨叶将油泥朝同一个方向推进,使得油泥在热解的过程中能够稳定的向出料口处推进,以便持续性的对油泥进行热解加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大小相同的维修窗口,所述维修窗口与壳体内部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维修窗口上盖设有排放管安装板,所述气相排放管设置在排放管安装板上;除安装排放管安装板的维修窗口以外的其他维修窗口上盖设有维修盖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拆卸下维修盖板即可方便的对壳体中的桨叶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了桨叶的稳定运行;排放管安装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到需要的维修窗口上,使得设备的安装排布更加灵活,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准确的装配设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储水套筒、进水孔、出水孔和储水箱,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设置在储水套筒的两端,所述储水箱与进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均设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上设有冷却水泵,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套设储水套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储水套筒用于容纳冷却水,进水孔用于供储水箱中的冷却水进入到储水套筒中,出水孔用于供水排出,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以便快速的将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热量带走,从而避免主动轴和从动轴由于受热产生形变,从而使得主动轴和从动轴能够更加稳定的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氮气保护组件包括氮气存储罐、氮气轴封环和电磁阀,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管,所述氮气存储罐上设有输气管,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输气管上,所述进气管与输气管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氮气存储罐用于存储氮气,电磁阀用于控制输气管的启闭,使得在壳体中的氧气浓度较高时,可以通过开启电磁阀将氮气输送到氮气轴封环中,以便对主动轴和从动轴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确保壳体中的氧含量低于1%,避免原油发生燃烧,使得油泥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进行热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室从冷凝入口的一侧朝向远离冷凝入口的一侧依次设有洗涤腔和用于去除有害气体的吸附腔,所述冷凝室底部为孔板;所述冷凝洗涤组件包括喷淋头和鲍尔环,所述喷淋头设置在洗涤腔的中,所述鲍尔环填充在洗涤腔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洗涤腔中的喷淋头用于喷出冷却水,使得进入到冷凝室中的气相的油和水能够快速的降温冷凝,从而使得气态的油和水迅速转变成液态的油和水;鲍尔环是一种分离气体和液体的高通量填料,使得气流中的液态的水和油能够快速的沉降下来;吸附腔中可以填充吸附填料,以便对有害气体吸收,使得最终排出的废气无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沿竖直方向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壳体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沿中心对称设置在壳体的两端,三个所述进料口设置在上侧面,三个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并且位于上方的壳体的出料口与位于下方的壳体的进料口对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泥依次通过三个壳体,使得油泥进行反复的热解,从而更加彻底的将油泥中的原油提取出来,进一步的提高了原油的回收率。
本发明的另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工艺,其优点是采用预处理油泥和深度热解,从而更快、更彻底的将油泥中的油和水分离出来。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处理油泥,首先向油泥中添加洗涤分散剂,并向油泥中通入高温蒸汽,同时对油泥进行搅拌;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获得的油泥加入到卧螺离心机中进行固液分离,获得固相的油泥和液相的油水混合物;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获得的固相加入到热解系统的壳体中;
步骤四、深度热解,然后将壳体中固相的油泥加热到300-500℃,使油泥中的油和水变成气态的油和水;
步骤五、冷凝,将步骤四中的气态的油和水传输至冷凝室中,使得气态的油和水冷凝成液态的油水混合物;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获得的油水混合物放入到油水分离设备中,然后油水混合物分离成原油和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处理油泥和卧螺离心机可以将油泥中较易分离的油和水分离出来,从而较好的减轻了热解系统的工作负担,使得设备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提高了从油泥中提取原油的效率;深度热解使得油泥中的油和水气化的更加彻底,使得能够回收更多原油;冷凝用于将气态的油和水冷凝成液态的油和水,以便更方便的对油和水进行回收利用;采用油水分离设备87可以进一步的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原油的回收。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独立的供热系统和高效的热交换设备,可以避免油泥直接与热媒介和明火接触,从而较好的避免了油泥发生燃烧,从而提高了油泥热解的效率,也避免了原油燃烧产生二次污染物;
2.壳体沿竖直方向设有设有三个,油泥依次在三个壳体中进行热解反应,从而使得油泥中的原油更加彻底的气化,进而更充分的提取出原油;
3.采用相互交错设置的桨叶对油泥进行反复的切割,使油泥破碎成细小的颗粒,从而更加均匀快速的受热,从而更加彻底的将油泥中的原油提取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油泥初步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热源组件和热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热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氮气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热解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的传动组件和破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的气相排放管与壳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图5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1的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油泥初步分离系统;2、热解系统;3、供热系统;4、防爆系统;5、冷凝系统;7、油泥洗涤组件;8、卧螺离心机;9、油泥洗涤池;10、油泥搅拌叶片;11、高温蒸汽发生器;12、第一油泥出口;13、第一液相出口;14、第一固相出口;15、加热组件;16、破碎组件;17、传动组件;18、壳体;19、加热腔;20、热风入口;21、冷风出口;22、保温层;23、主动轴;24、从动轴;25、安装段;26、桨叶;27、夹层外壳;28、热源组件;29、热循环组件;30、储气罐;31、燃烧器;32、热风出口;33、热风循环风机;34、出风管;35、回风管;36、热交换器;37、热媒入口;38、冷媒入口;39、热媒出口;40、第一废气出口;41、进料口;42、出料口;43、热风管;44、热风支管;45、驱动电机;46、主动齿轮;47、从动齿轮;48、安装板;49、减速器;51、冷却组件;52、氮气保护组件;53、输入端轴承座;54、尾端轴承座;55、储水套筒;56、进水孔;57、出水孔;59、冷却水管;60、冷却水泵;61、氮气存储罐;62、氮气轴封环;64、电磁阀;65、氧浓度传感器;66、进气管;67、输气管;68、取样管;69、一体化温度变送器;70、蒸发腔;71、气相排放管;72、排放管安装板;73、冷凝入口;74、第二废气出口;75、高压风机;76、洗涤腔;77、干燥腔;78、吸附腔;79、喷淋头;80、鲍尔环;81、储水池;82、高压水泵;83、冷凝室;84、冷凝洗涤组件;85、存储箱;86、干燥填料;87、油水分离设备;88、液相入口;89、原油出口;90、废水出口;91、第二液相出口;92、搅拌电机;93、延长搅拌轴;94、导流片;95、热风通孔;96、维修盖板;97、维修窗口;98、安装翻边;99、密封槽;100、密封插板;101、保温盒;102、保温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油泥初步分离系统1、热解系统2、供热系统3、防爆系统4、冷凝系统5和油水分离设备87;油泥初步分离系统1用于对含液相较多的油泥进行初步处理,将油泥中的比较好分离的部分液相分离出来;热解系统2用于对油泥进行充分的热解,从而将油泥中的水、油和固相均分离开来,以达到油泥充分热解的目的;供热系统3用于向热解系统2供热,使热解系统2中的油泥能够保持在500℃左右的温度,以便使得油泥中的原油和水以气相的形式分解出来;防爆系统4用于向热解系统2中充入氮气,将热解系统2中的氧气含量将低到1%以下,使原油没有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条件,从而避免了原油发生燃烧或爆炸,确保的油泥热解的安全性;冷凝系统5用于使气相中的原油和水分冷凝、沉降出来,以便对油和水进行回收利用;油水分离设备87用于将液相的水和油分离开来,以便对水和油进行充分的回收。
参考图2,油泥初步分离系统1包括用于将油泥中的油和水乳化的油泥洗涤组件7和用于将固相和液相初步分离的卧螺离心机8;油泥洗涤组件7包括油泥洗涤池9、转动设置在油泥洗涤池9上的油泥搅拌叶片10和与油泥洗涤池9连通的高温蒸汽发生器11。油泥洗涤池9用于容纳油泥,油泥洗涤池9的底部设有第一油泥出口12;向油泥洗涤池9中添加油泥洗涤分散剂,油泥洗涤分散剂可以采用无机碱和无机盐组成的混合碱,油泥洗涤分散剂也可以采用公开号为106277710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布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环保型分散剂;高温蒸汽发生器11产生的高温蒸汽通过管道连通到油泥洗涤池9中,高温蒸汽对油泥洗涤池9中的油泥和油泥洗涤分散剂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以便油泥中的油和水能够更快的乳化;油泥洗涤池9上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92,搅拌电机92的主轴上固定连接有延长搅拌轴93,延长搅拌轴93与油泥搅拌叶片10固定连接,搅拌电机92可以驱动油泥搅拌叶片10对油泥洗涤池9中的油泥进行搅拌,使得油泥和油泥洗涤分散剂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油泥中的油和水能够乳化的更加彻底和高效。
参考图2,卧螺离心机8优选为上海瑞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W420X1800Y的油泥废水处理离心机,对油泥中固相和液相进行初步的离心分离,将油泥中的油和水初步的分离出来一部分;卧螺离心机8和油泥洗涤池9之间设有螺杆传输机,卧螺离心机8上开设有进料口41;油泥洗涤池9的第一油泥出口12与卧螺离心机8上的进料口41对应,乳化后的油泥被螺杆传输机从第一油泥出口12输送到卧螺离心机8中;卧螺离心机8上开设有第一液相出口13和第一固相出口14,第一液相出口13用于排出油和水,第一固相出口14用于供固相排出,此处排出的固相中还含有部分油和水。
参考图3,供热系统3包括用于提供热能的热源组件28和热循环组件29,热源组件28包括用于存储液化天然气的储气罐30和燃烧器31,储气罐30与燃烧器31之间设有管道,管道将储气罐30中的液化天然气输送给燃烧器31,燃烧器31上设有热风出口32,热风出口32供加热过的气体输出;热循环组件29包括用于输送热风的热风循环风机33、与热风循环风机33上连通的出风管34和与热风循环风机33连通的回风管35,出风管34上连通有热交换器36。热交换器36优选为组合式板式换热器,热交换器36靠近燃烧器31的一端设有热媒入口37和冷媒入口38,热交换器36远离冷媒入口38的一端设有热媒出口39,热交换器36远离热媒入口37的一端设有第一废气出口40。
参考图4和图6,热解系统2包括用于对油泥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15、用于将油泥破碎打散的破碎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加热组件15包括三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壳体18和固定设置在壳体18外侧的夹层外壳27,夹层外壳27和壳体18形成有加热腔19,壳体18的横截面近似呈“U”型,壳体18采用镍系耐热铸铁铸造而成,壳体18的上侧形成有蒸发腔70。
参考图5和图6,加热腔19设置在圆弧段的外侧,加热腔19中设有导流片94,导流片94沿壳体18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多个导流片94的两侧分别于壳体18和夹层外壳27贴合,导流片94的一端与壳体18之间设有热风通孔95,两个相邻导流片94上的热风通孔95交错设置在壳体18的两侧;夹层外壳27上设有均与加热腔19连通的热风入口20和冷风出口21,热风入口20和冷风出口21分别设置在夹层外壳27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夹层外壳27的外侧固定有保温层22,保温层22优选为:铝硅酸盐材料制成的多孔陶瓷。壳体18外侧固定有一体化温度变送器69,一体化温度变送器69优选为型号为SBWZ-2480/236的一体化温度变送器69。
参考图6和图7,三个壳体18上分别对应有一组破碎组件16,破碎组件16包括与壳体18转动连接的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上均设有安装段25,安装段25设置在壳体18中,安装段25的截面呈“十”型,安装段25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桨叶26,桨叶26绕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的轴线螺旋设置有多个,而且桨叶26绕主动轴23的螺旋旋向与绕从动轴24的螺旋旋向相反,桨叶26在一个螺距上均匀分布有四个;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上的桨叶26交错设置。
参考图3和图5,热风出口32与热媒入口37采用管道连通,出风管34与冷媒入口38连通;热媒出口39上连通有热风管43,热风管43上连通有三个热风支管44,三个热风支管44分别与三个加热腔19上的热风入口20连通;回风管35上连通有三个回风支管,三个回风支管分别与加热腔19上的冷风出口21连通。储气罐30向燃烧器31中通入液化天然气,燃烧器31将液化天然气燃烧,将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加热后的热气从热风出口32进入到热交换器36中,热交换器36将热能传递给热风管43中的空气。
参考图3和图6,热风循环风机33将热风抽入到加热腔19中,加热腔19中的热量对壳体18中的油泥进行加热,再配合桨叶26对油泥的破碎和搅拌,使得油泥能够被加热的更加充分,使油泥中的油和水更加充分快速的蒸发成气相;带着热量的空气从热风入口20的一端流动到冷风出口21的一端,热量被壳体18中的油泥吸收后变成热量相对较低的空气,热风循环风机33将热量较低的空气从冷风出口21抽排到热交换器36中;如此往复循环,使壳体18中的油泥始终保持恒定的高温;壳体18中的油泥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中,油泥中的水和油蒸发成气相,从而更加彻底的将油泥中的水和油分离出来。
参考图5和图7,三个壳体18上均设有进料口41和出料口42,进料口41设置在壳体18的上方,出料口42设置在壳体18的下方,进料口41与出料口42分别设置在壳体18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层壳体18的出料口42与中层壳体18的进料口41对应并且连通,中层壳体18的出料口42与下层壳体18的进料口41对应并且连通。桨叶26转动将油泥从进料口41推动到出料口42,在推动过程中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上桨叶26对油泥进行破碎和搅拌。
参考图7,三个壳体18上分别对应有一组传动组件17,传动组件17包括驱动电机45、主动齿轮46和从动齿轮47,主动齿轮46与主动轴23之间通过平键连接,从动齿轮47与从动轴24之间通过平键连接,从动齿轮47与主动齿轮46啮合,驱动电机45用于驱动主动轴23转动;壳体18靠近驱动电机45的一端固定有安装板48,驱动电机45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8上,安装板48上固定有减速器49,驱动电机45的主轴与减速器49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4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主轴连接。驱动电机45驱动主动轴23转动,由于从动齿轮47与主动齿轮46啮合,使得从动轴24与主动轴23的转动方向相反;再由于主动轴23与从动轴24上的桨叶26的旋向相反,使得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上的桨叶26可以推动油泥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因为桨叶26是间断的,所以油泥在向前运动时会时进时停,而停下来时,恰好另一根轴上的桨叶26转到,即桨叶26切进油泥团,又继续推着油泥向前。如此反复,油泥团被不断的切割,不断的推进。
参考图7和图8,壳体18上侧竖直段处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的维修窗口97,维修窗口97用于供工作人员对壳体18的内部进行观察,通过维修窗口97便于安装和拆卸桨叶26,壳体18位于维修窗口97处固定有安装翻边98,多个维修窗口97的内侧均环绕固定有截面为“匚”型的密封槽99,密封槽99中填充有密封填料;安装翻边98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维修盖板96,维修盖板96朝向壳体18的一侧固定有密封插板100,密封插板100插设在密封槽99中的密封填料中,从而较好的保证了壳体18的密封性,避免蒸发腔70中的气体泄漏出来;维修盖板96朝向壳体18的一侧固定有保温盒101,保温盒101与维修盖板96之间形成有保温空腔102,保温空腔102中填充有保温层22;维修盖板96沿壳体18的长度方向并排设有多个,在需要维修某一段桨叶26时,只需拆卸对应的维修盖板96,提高了维修效率。
参考图6和图9,多个维修窗口97中的一个维修窗口97处设有气相排放管71,气相排放管71上固定有排放管安装板72,排放管安装板72与安装翻边98通过螺栓连接;气相排放管71设置在排放管安装板72远离壳体18的一侧,气相排放管71朝向远离壳体18的方向口径逐渐减小;蒸发腔70中的气相的油和水通过气相排放管71排出到壳体18外部。
参考图5和图10,防爆系统4包括冷却组件51和氮气保护组件52,安装板48上固定有输入端轴承座53,输入端轴承座53与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一一对应,壳体18远离输入端轴承座53的一端固定有尾端轴承座54;输入端轴承座53和尾端轴承座54中均固定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主动轴23或从动轴24固定连接,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设有密封圈;冷却组件51包括储水套筒55、开设在储水套筒55上的进水孔56、开设在储水套筒55上的出水孔57和储水箱(图中未示出),储水套筒55与输入端轴承座53或尾端轴承座54固定连接;储水箱用于存储冷却水,储水箱与进水孔56和出水孔57之间均设有冷却水管59,冷却水管59上设有冷却水泵60,冷却水泵60可以对水进行抽排,从而使冷却水进行循环,较好的将主动轴23、从动轴24以及轴承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较好的避免轴承由于温度过高而损坏。
参考图5和图10,氮气保护组件52包括氮气存储罐61、氮气轴封环62、电磁阀64和设置在壳体18上的氧浓度传感器65,氮气存储罐61用于存储压缩氮气,壳体18位于输入端轴承座53和尾端轴承座54的两端均设有进气管66,进气管66与壳体18内连通,氮气存储罐61与进气管66之间设有输气管67,电磁阀64设置在输气管67上。壳体18靠近进气管66的位置固定有取样管68,取样管68与壳体18内部连通,氧浓度传感器65固定在取样管68上,氧浓度传感器65的探头插设在取样管68中;氮气轴封环62套设在的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的两端,氮气轴封环62设置在壳体18的外侧,氮气轴封环62一端与输入端轴承座53或尾端轴承座54固定连接,氮气轴封环62远离输入端轴承座53或尾端轴承座54的一端与储水套筒55通过螺栓连接,氮气轴封环62上固定有进气嘴,进气嘴与氮气轴封环62的内孔连通,氮气存储罐61与进气嘴通过输气管67连通。
参考图6和图11,冷凝系统5包括冷凝室83、冷凝洗涤组件84和设置在冷凝室83下方的存储箱85。冷凝室83上设有冷凝入口73,冷凝室83远离冷凝入口73的一侧设有第二废气出口74,冷凝室83的底部为孔板,冷凝室83内部分成有洗涤腔76、干燥腔77和吸附腔78,洗涤腔76、干燥腔77和吸附腔78从冷凝入口73到第二废气出口74依次设置;冷凝入口73与气相排放管71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设有高压风机75,高压风机75优选为全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RB-71D-2的高压离心风机,高压风机75将气相的油和水从蒸发腔70中抽排到冷凝室83中。
参考图11,冷凝洗涤组件84包括喷淋头79和鲍尔环80,喷淋头79固定设置在洗涤腔76的顶部,喷淋头79通过管道连通有储水池81,喷淋头79与储水池8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高压水泵82;高压水泵82将储水池81中的水从喷淋头79中喷出,水从喷淋头79中喷出时成喷射状,从而喷射状的水能够很快的与洗涤腔76中的气相的油和水接触,使得气相的油和水快速的冷却凝结成油滴和水滴。鲍尔环80是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填料,鲍尔环80填充在洗涤腔76中的中下部分;液化后的水滴和油滴与洗涤腔76里的鲍尔环80接触后,被粘附在鲍尔环80表面与空气分离,粘附在鲍尔环80上的油滴、水滴在不断有新的油滴、水滴的碰撞接触后,油滴、水滴被粗粒化,当重力大于吸附力时,油滴和水滴离开鲍尔环80掉入到存储箱85中。存储箱85中的油水静置一段时间,在重力的作用下油水初步的分离。
参考图11,气体经过洗涤腔76之后进入到干燥腔77中,干燥腔77的中下部均匀填充有干燥填料86,此处干燥填料86优选为鲍尔环80;干燥腔77中的气体与鲍尔环80发生接触,气体中的水滴和油滴进一步的被鲍尔环80吸附,气体的水分和油分被彻底的分离出来;吸附腔78中均匀填充有吸附填料,吸附填料优选为活性碳,活性碳可以吸附不凝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从而净化过后的气体从第二废气出口74排出。
参考图2和图11,油水分离设备87优选为型号为DHC470的碟片离心机,油水分离设备87上开设有液相入口88、原油出口89和废水出口90,存储箱85的上部设有第二液相出口91,卧螺离心机8上的第一液相出口13和第二液相出口91均通过管道与液相入口88连通;存储箱85中的油水混合物和卧螺离心机8中分离出来的油水混合物通过液相入口88进入到油水分离设备87中,然后油水分离设备87对油水混合物进行进一步分离,从而快速的将分离出来的原油从原油出口89排出并且将分离出来的废水从废水出口90排出。
实施例2:
参考图12,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处理油泥,首先将油泥放入到实施例1中的油泥洗涤池9中,并向油泥中添加洗涤分散剂,并向油泥中通入高温蒸汽,同时采用实施例1中的油泥搅拌叶片10对油泥进行搅拌;
步骤二、固液初步分离,将步骤一中获得的油泥加入到卧螺离心机8中进行固液分离,获得固相的油泥和液相的油水混合物;卧螺离心机8优选为上海瑞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W420X1800Y的油泥废水处理离心机,卧螺离心机8上设有第一液相出口13和第一固相出口14,固相的油泥从第一固相出口14排出,液相的油水混合物从第一液相出口13排出;
步骤三、输送油泥,将步骤二中获得的固相加入到实施例1中的热解系统2的壳体18中;
步骤四、深度热解,然后采用实施例1中的加热组件15对壳体18中固相的油泥加热到300-500℃,使油泥中的油和水变成气态的油和水;
步骤五、冷凝,将步骤四中的气态的油和水传输至实施例1中的冷凝室83中,使得气态的油和水冷凝成液态的油水混合物;
步骤六、油水分离,将步骤五中的获得的油水混合物放入到实施例1中的油水分离设备87中,然后油水混合物分离成原油和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油泥进行热解的热解系统(2)、用于向所述热解系统(2)供热的供热系统(3)、用于避免原油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防爆系统(4)和冷凝系统(5);
所述热解系统(2)包括用于对油泥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15)和用于将油泥破碎打散的破碎组件(16),所述加热组件(15)包括壳体(18)和设置在壳体(18)外侧的夹层外壳(27),夹层外壳(27)和壳体(18)形成有加热腔(19),所述夹层外壳(27)上设有热风入口(20)和冷风出口(21),所述热风入口(20)和冷风出口(21)均与加热腔(19)连通,所述壳体(18)上设有进料口(41)和出料口(42);
所述供热系统(3)包括用于提供热能的热源组件(28)和热交换器(36),所述热源组件(28)包括储气罐(30)和与所述储气罐(30)连通的燃烧器(31);所述燃烧器(31)与热交换器(36)连通,所述热交换器(36)上连通有热风管(43),所述热风管(43)与热风入口(20)连通;
所述冷凝系统(5)包括冷凝室(83)、冷凝洗涤组件(84)和设置在所述冷凝室(83)下方的用于存储油水的存储箱(85),所述冷凝室(83)上开设有冷凝入口(73),所述壳体(18)上设有气相排放管(71),所述气相排放管(71)通过管道与冷凝入口(73)连通;
所述防爆系统(4)包括用于冷却破碎组件(16)的冷却组件(51)和用于将氧气排除到壳体(18)外部的氮气保护组件(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泥初步分离系统(1),所述油泥初步分离系统(1)包括油泥洗涤组件(7)和卧螺离心机(8),所述油泥洗涤组件(7)包括油泥洗涤池(9)、与所述油泥洗涤池(9)转动连接的油泥搅拌叶片(10)和高温蒸汽发生器(11),所述高温蒸汽发生器(11)与油泥洗涤池(9)连通,所述油泥洗涤池(9)底部设有第一油泥出口(12),所述第一油泥出口(12)与卧螺离心机(8)连通;所述卧螺离心机(8)上设有第一液相出口(13)和第一固相出口(14),所述第一固相出口(14)与进料口(4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组件(16)包括与壳体(18)转动连接的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所述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上均设有桨叶(26);所述壳体(18)上设有传动组件(17),所述传动组件(17)包括驱动电机(45)、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6)和从动齿轮(47),所述主动齿轮(46)与主动轴(23)连接,所述从动齿轮(47)与从动轴(24)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5)的转轴与主动轴(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26)间断设置,所述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上的桨叶(26)旋向相反且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上设有至少两个大小相同的维修窗口(97),所述维修窗口(97)与壳体(18)内部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维修窗口(97)上盖设有排放管安装板(72),所述气相排放管(71)设置在排放管安装板(72)上;除安装排放管安装板(72)的维修窗口(97)以外的其他维修窗口(97)上盖设有维修盖板(9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51)包括储水套筒(55)、进水孔(56)、出水孔(57)和储水箱,所述进水孔(56)和出水孔(57)分别设置在储水套筒(55)的两端,所述储水箱与进水孔(56)和出水孔(57)之间均设有冷却水管(59),所述冷却水管(59)上设有冷却水泵(60),所述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上均套设储水套筒(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保护组件(52)包括氮气存储罐(61)、氮气轴封环(62)和电磁阀(64),所述壳体(18)上设有进气管(66),所述氮气存储罐(61)上设有输气管(67),所述电磁阀(64)设置在输气管(67)上,所述进气管(66)与输气管(67)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室(83)从冷凝入口(73)的一侧朝向远离冷凝入口(73)的一侧依次设有洗涤腔(76)和用于去除有害气体的吸附腔(78),所述冷凝室(83)底部为孔板;所述冷凝洗涤组件(84)包括喷淋头(79)和鲍尔环(80),所述喷淋头(79)设置在洗涤腔(76)的中,所述鲍尔环(80)填充在洗涤腔(76)中。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沿竖直方向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壳体(18)上的进料口(41)和出料口(42)均沿中心对称设置在壳体(18)的两端,三个所述进料口(41)设置在上侧面,三个所述出料口(42)设置在壳体(18)的下部,并且位于上方的壳体(18)的出料口(42)与位于下方的壳体(18)的进料口(41)对应。
10.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处理油泥,首先向油泥中添加洗涤分散剂,并向油泥中通入高温蒸汽,同时对油泥进行搅拌;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获得的油泥加入到卧螺离心机(8)中进行固液分离,获得固相的油泥和液相的油水混合物;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获得的固相加入到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解系统(2)的壳体(18)中;
步骤四、深度热解,然后将壳体(18)中固相的油泥加热到300-500℃,使油泥中的油和水变成气态的油和水;
步骤五、冷凝,将步骤四中的气态的油和水传输至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凝室(83)中,使得气态的油和水冷凝成液态的油水混合物;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获得的油水混合物放入到油水分离设备(87)87中,然后油水混合物分离成原油和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72349.8A CN110194580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72349.8A CN110194580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94580A true CN110194580A (zh) | 2019-09-03 |
Family
ID=67753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72349.8A Pending CN110194580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9458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3104A (zh) * | 2019-12-31 | 2020-04-17 |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解系统气氛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11117670A (zh) * | 2020-01-15 | 2020-05-08 | 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漆废渣热相分离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
CN111410971A (zh) * | 2020-04-27 | 2020-07-14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轧钢油泥高效环保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CN112662862A (zh) * | 2020-12-23 | 2021-04-16 | 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 | 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热处理装置及热处理工艺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155017U (zh) * | 2012-10-31 | 2013-08-28 | 周鼎力 |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
CN104496133A (zh) * | 2014-12-18 | 2015-04-08 | 大连容大资源循环利用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可移动式油泥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206014633U (zh) * | 2016-08-24 | 2017-03-15 | 苏州瑞威离心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排浆油泥热解装置 |
CN106556242A (zh) * | 2015-09-25 | 2017-04-05 | 常州高克锈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碳粉烘干机 |
CN107055989A (zh) * | 2017-01-25 | 2017-08-18 | 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工艺 |
CN107935336A (zh) * | 2017-12-20 | 2018-04-20 | 盘锦宁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脱附无害化处理污油泥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
CN207483591U (zh) * | 2017-06-19 | 2018-06-12 | 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油泥复合热解系统 |
CN108795464A (zh) * | 2018-06-19 | 2018-11-13 | 大庆高新区百世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烟气间接加热的脱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977218A (zh) * | 2018-09-20 | 2018-12-11 | 李东莱 | 一种油泥/废橡胶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其连续分离装置 |
-
2019
- 2019-05-31 CN CN201910472349.8A patent/CN1101945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155017U (zh) * | 2012-10-31 | 2013-08-28 | 周鼎力 |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
CN104496133A (zh) * | 2014-12-18 | 2015-04-08 | 大连容大资源循环利用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可移动式油泥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6556242A (zh) * | 2015-09-25 | 2017-04-05 | 常州高克锈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碳粉烘干机 |
CN206014633U (zh) * | 2016-08-24 | 2017-03-15 | 苏州瑞威离心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排浆油泥热解装置 |
CN107055989A (zh) * | 2017-01-25 | 2017-08-18 | 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工艺 |
CN207483591U (zh) * | 2017-06-19 | 2018-06-12 | 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油泥复合热解系统 |
CN107935336A (zh) * | 2017-12-20 | 2018-04-20 | 盘锦宁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脱附无害化处理污油泥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
CN108795464A (zh) * | 2018-06-19 | 2018-11-13 | 大庆高新区百世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烟气间接加热的脱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977218A (zh) * | 2018-09-20 | 2018-12-11 | 李东莱 | 一种油泥/废橡胶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其连续分离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3104A (zh) * | 2019-12-31 | 2020-04-17 |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解系统气氛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11117670A (zh) * | 2020-01-15 | 2020-05-08 | 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漆废渣热相分离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
CN111410971A (zh) * | 2020-04-27 | 2020-07-14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轧钢油泥高效环保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CN111410971B (zh) * | 2020-04-27 | 2024-06-07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轧钢油泥高效环保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CN112662862A (zh) * | 2020-12-23 | 2021-04-16 | 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 | 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热处理装置及热处理工艺方法 |
CN112662862B (zh) * | 2020-12-23 | 2024-05-28 | 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 | 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热处理装置及热处理工艺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94580A (zh) | 一种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 |
CN103666505B (zh) | 一种生活垃圾或有机废弃物减量化和能源化的设备 | |
CN109628150B (zh) | 一种油泥循环流化床环保节能型资源化处理系统 | |
CN104986934A (zh) | 一种连续式污泥热分解方法和装置 | |
CN108795464A (zh) | 一种利用烟气间接加热的脱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0551518B (zh) | 油基钻屑热解析处理撬装式设备 | |
CN108947157A (zh) | 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 | |
CN104017594A (zh) | 煤低温干馏方法 | |
CN106673388A (zh) | 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 | |
KR20210023678A (ko) | 새로운 유기고형폐기물 열분해 가스화로 | |
CN107513389A (zh) | 可腐垃圾处理的碳化装置 | |
CN109354375B (zh) | 一种高含水率的油泥两级热脱附系统及其集成撬装 | |
CN106391673A (zh) | 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和方法 | |
CN211419939U (zh) | 含油污泥处理装置 | |
CN210261526U (zh) | 一种节能型油泥热解设备 | |
CN110040922A (zh) | 处理罐底含油污泥的方法和处理系统 | |
CN214693828U (zh) |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 | |
CN110194581A (zh) | 一种安全型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 | |
CN108640457A (zh) | 一种油泥热解无害化处理方法 | |
CN210560269U (zh) | 油基钻屑热解析处理撬装式设备 | |
CN105481037B (zh) | 物质热分解分理装置 | |
CN110194579A (zh) | 一种节能型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 | |
CN110194578A (zh) | 一种高效的油泥资源化利用系统 | |
CN111978966A (zh) | 一种基于三段式回转窑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 | |
CN106635099A (zh) | 一种废旧轮胎真空裂解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