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0803B - 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 Google Patents
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90803B CN110190803B CN201910511916.6A CN201910511916A CN110190803B CN 110190803 B CN110190803 B CN 110190803B CN 201910511916 A CN201910511916 A CN 201910511916A CN 110190803 B CN110190803 B CN 1101908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otovoltaic
- laminate
- photovoltaic tile
- connector
- t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H02S20/25—Roof tile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80—Encapsulations or containers for 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having photovoltaic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光伏瓦包括层压件;层压件包括位于层压件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位于层压件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层压件的背面靠近第一侧面的边缘固定有第一连接件,层压件的背面靠近第二侧面的边缘固定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不超出层压件的背面所在的平面;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槽,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相邻光伏瓦的卡槽匹配的卡块。光伏建筑面,由多块光伏瓦构成,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外观一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光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已越来越普及,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光伏发电应用的重要领域和光伏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屋顶是光伏组件应用的重要场景。
现有技术中,通过边框的结构造型,实现组件间的相互连接以及屋面防水,但边框与玻璃不是同一种材质,外观一致性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外观一致性效果好的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光伏瓦,包括层压件;所述层压件包括位于所述层压件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位于所述层压件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层压件的背面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层压件的背面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边缘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不超出所述层压件的背面所在的平面;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相邻所述光伏瓦的卡槽匹配的卡块。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光伏建筑面,由多块光伏瓦构成;
沿着所述光伏瓦的侧向,相邻的所述光伏瓦通过一所述光伏瓦的卡槽与另一所述光伏瓦的卡块卡接;沿着所述光伏瓦的端向,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相互搭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光伏瓦的背面分别设置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卡槽,第二连接件设置有卡块,将相邻的两块光伏瓦中的一块光伏瓦的卡块与另一块卡槽卡接来固定这两块光伏瓦,相邻的两块光伏瓦之间不需要通过边框的结构造型来连接,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外观一致性,可以将相邻的两块光伏瓦相互紧贴,减少了光伏瓦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效果,能够解决现有的光伏建筑面外观一致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伏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伏瓦的第二连接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伏瓦的第一连接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块光伏瓦全隐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块光伏瓦半隐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伏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隐框光伏建筑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隐框光伏建筑面的光伏瓦搭接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半隐框光伏建筑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半隐框光伏建筑面的光伏瓦搭接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伏建筑面与挂瓦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为,请参考图1-4、6-7,一种光伏瓦,包括层压件10;层压件10包括位于所述层压件两侧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以及位于层压件两端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
层压件10的背面靠近第一侧面11的边缘固定有第一连接件20,层压件10的背面靠近第二侧面12的边缘固定有第二连接件30;第一连接件20和第二连接件30均不超出层压件10的背面所在的平面;
第一连接件20上设置有卡槽21,第二连接件30上设置有与相邻光伏瓦的卡槽21匹配的卡块31。
需要说明的是,光伏瓦的层压件朝向太阳光的一面为正面,背向太阳光的一面为背面;层压件的侧向为光伏瓦左右拼接方向(图7中的61所指方向),即左右相邻的光伏瓦通过卡槽与卡块将相邻的层压件在同一平面内拼接在一起;层压件的端向为光伏瓦前后搭接方向(图7中的62所指方向),即前一光伏瓦的后端搭在后一光伏瓦的前端上;前后的光伏瓦并不在同一平面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层压件的背面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但不仅仅为第一连接件通过硅胶、结构胶等与层压件的背面粘接,第二连接件通过硅胶、结构胶等与层压件的背面粘接,能够避免雨水渗透第一连接件与层压件以及第二连接件与层压件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光伏瓦的防水效果。
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卡槽,第二连接件设置有卡块,在安装光伏瓦时,将一块光伏瓦的卡块与侧向相邻的另一块光伏瓦的卡槽进行卡接,可以但不仅仅为将卡块放入卡槽内,实现卡块与卡槽的卡接。当然,可以在卡槽设置第一卡勾以及卡块上设置第二卡勾,在将卡块与卡槽卡接时,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互卡,来固定卡块与卡槽,进一步提高光伏建筑面的强度,增加光伏建筑面的抗风等级。
第二连接件上对应于卡槽的位置设置有卡块是指通过卡槽以及卡块卡接来固定相邻的光伏瓦,固定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现场装配,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安装速度。同时,可以使得相邻光伏瓦的层压件相互紧挨,层压件能够遮挡住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提升了光伏建筑面的外观一致性。同时,避免通过边框的结构造型来连接光伏瓦,由于铝框的热膨胀系数比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大需要预留一定缝隙,能够减小光伏瓦之间的缝隙,减少从光伏瓦的缝隙渗透到光伏建筑面内部的雨水,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性能。
卡槽可以但不仅仅为“U”型槽,卡块可以但不仅仅为长方形卡块。
进一步的,卡槽21的槽口朝向层压件10的正面,便于将相邻的两块光伏瓦中的一块光伏瓦的卡块与另一块卡槽卡接来固定这两块光伏瓦,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20包括呈板状的第一固定部22,第一固定部22与层压件10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30包括呈板状的第二固定部32,第二固定部32与层压件10的背面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可以但不仅仅设置为长方体,第一固定部与层压件背面固定连接,可以但不仅仅为第一固定部通过硅胶、结构胶等与层压件的背面粘接,第一固定部与卡槽固定,能够增加第一连接件与层压件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一连接件与层压件的连接处应力过度集中,提高了光伏瓦的可靠性。
第二固定部可以但不仅仅设置为长方体,第二固定部与层压件背面固定连接,可以但不仅仅为第二固定部通过硅胶、结构胶等与层压件的背面粘接,第二固定部与卡块固定,能够增加第二连接件与层压件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二连接件与层压件的连接处应力过度集中,提高了光伏瓦的可靠性。
参考图1、2、4,进一步的,卡块31位于层压件10的正面的正投影范围内,卡槽21位于层压件10的正面的正投影范围外。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卡块位于层压件正面的正投影范围内,卡槽位于层压件正面的正投影范围外,并且卡槽面向第一侧面的一侧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卡块面向第二侧面的一侧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避免相邻两块光伏瓦的卡槽与卡块配合时,两块光伏瓦之间产生干涉,使得光伏建筑面能够更加平整。同时,一块光伏瓦的背面能够与另一光伏瓦的第一固定部接触,能够尽可能的缩小相邻光伏瓦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外观一致性。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部22露出层压件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水条23,第一挡水条23位于第一固定部22面向层压件10的一面。
第一挡水条23面向第一侧面11的一侧与卡槽21面向第一侧面11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卡块31面向第二侧面12的一侧与第二侧面12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固定孔,将第一挡水条的固定部卡在固定孔内,从而将第一挡水条与第一固定部固定。
在相邻两块光伏瓦中,其中一块光伏瓦的第一固定部与另一块光伏瓦的背面紧贴,第一挡水条位于第一固定部与光伏瓦背面之间,第一挡水条能够降低雨水通过光伏瓦之间的缝隙流入光伏建筑面内的可能,同时,卡槽也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在雨水越过第一挡水条流入卡槽内,卡槽能够容纳部分雨水,并且,通常光伏瓦为倾斜安装,雨水经过卡槽的导流能够排出光伏建筑面,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挡水条23沿着垂直于第一侧面11的方向设置有锯齿状第一挡水部23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若干第一挡水部构成锯齿状,能够提高第一挡水条的挡水效果,从而提高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性能。
参考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卡块31位于层压件10正面的正投影范围外,卡槽21位于层压件10正面的正投影范围外,
卡块31背向第二侧面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水条33,或者,
卡槽21背向第一侧面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水条3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卡块以及卡槽能够从相邻的两块光伏瓦之间的缝隙露出,便于安装的时候将卡块与卡槽卡接,能够提高光伏建筑面的安装速度。在卡块或者卡槽上设置第二挡水条,在两块相邻的层压件卡接配合时,第二挡水条位于卡块与卡槽之间,防止雨水从卡块和卡槽之间的缝隙进入光伏建筑面内部。以卡槽内设置第二挡水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卡槽与第二挡水条的连接方式同样适用于卡块与第二挡水条的连接方式,可以在卡槽内设置固定孔,将第二挡水条的固定部卡在固定孔内,从而将挡水条与卡槽固定。
卡块背向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水条,第二挡水条能够降低雨水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的缝隙渗透到光伏建筑面内部的可能性,同时,卡槽也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在雨水越过第一挡水条流入卡槽内,卡槽能够容纳部分雨水,并且,通常光伏瓦为倾斜安装,雨水经过卡槽的导流能够排出光伏建筑面,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卡槽21靠近第一侧面11的一侧与第一侧面11之间的距离以及卡块31背向第二侧面12的一侧与第二侧面12之间的距离之和大于第二连接件30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两块光伏瓦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卡接配合时,也就是一块光伏瓦的卡块与另一块光伏瓦的卡槽卡接时,此时,两块光伏瓦之间会有间隙,当多块光伏瓦进行搭接时,竖直位置较高的多片光伏瓦的第一连接件会卡进竖直位置较低的多片光伏瓦之间的间隙中,能够减少光伏建筑面在光伏瓦搭接部位的厚度,使得光伏建筑面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的,第二挡水条33沿着第一侧面11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锯齿状第二挡水部33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若干第二挡水部构成锯齿状,能够提高第二挡水条的挡水效果,从而提高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卡槽21沿着第一侧面11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槽21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侧面11的长度,卡块31沿着第二侧面12的长度方向设置,卡块31的长度小于等于卡槽21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卡槽沿着第一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卡块沿着第二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能够降低光伏瓦的加工难度,便于进行现场装配,提高了装配速度。
参考图7和8,进一步的,卡槽21与第一端面13之间存在间距,卡块31与第一端面13之间存在间距。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将光伏瓦安装成光伏建筑面时,通常上面的光伏瓦的第一端面会搭接在下面光伏瓦的搭接边的正面上,下面光伏瓦的第二端面位于光伏建筑面内,上面光伏瓦的第一端面位于光伏建筑面外,卡槽与第一端面之间存在间距,卡块与第一端面之间存在间距,避免在光伏瓦的搭接部位,两块光伏瓦的卡槽干涉,能够减少相邻光伏瓦搭接部位的厚度,从而降低光伏建筑面的安装难度,当然,两块光伏瓦的卡槽在光伏瓦的背面的投影存在重叠,这样使得卡槽内的雨水能够沿着卡槽排出光伏建筑面,避免雨水进入光伏建筑面内,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卡块31面向第一端面13一侧与第一端面13之间的距离等于卡槽21面向第一端面13一侧与第一端面13之间的距离,使得卡槽21与卡块31配合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层压件10的正面靠近第二端面14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挡水条40,或者,
层压件10的背面靠近第一端面13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挡水条4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挡水条用于防止雨水从相邻两块光伏瓦的搭接部位渗透到光伏建筑面内部,进一步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层压件10包括正面玻璃,正面玻璃设置有用于遮挡第一连接件20以及第二连接件30的镀釉层,镀釉层位于正面玻璃的非采光区域。
进一步的,层压件10包括背面玻璃,所述背面玻璃为彩色玻璃。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层压件包括正面玻璃和背面玻璃,能提高光伏建筑面的发电效率,同时,背面玻璃设置有镀釉层,镀釉层能够挡住层压件背面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得光伏建筑面更加美观,镀釉层位于正面玻璃的非采光区域,避免镀釉层影响层压件的发电效率以及发电量。背面玻璃为彩色玻璃,能够呈现多种颜色的光伏建筑面。当然,正面玻璃和背面玻璃也可以均为透明玻璃,或者正面玻璃设置镀釉层,背面玻璃为透明玻璃,或者正面玻璃为透明玻璃,背面玻璃为彩色玻璃。也可以将正面玻璃设置为彩色玻璃,不过此种情况会影响组件效率和发电量。
进一步的,卡槽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侧面11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便于相邻两块光伏瓦的卡槽与卡块相互卡接,提高了装配速度和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为,参考图1-11,一种光伏建筑面,由多块光伏瓦构成;
沿着光伏瓦的侧向61,相邻的光伏瓦通过一光伏瓦的卡槽21与另一光伏瓦的卡块31卡接;沿着光伏瓦的端向62,相邻的光伏瓦相互搭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侧向61上,相邻的两块光伏瓦中一块光伏瓦的卡块与另一光伏瓦的卡槽卡接配合,相邻的两块光伏瓦之间不需要通过边框的结构造型来连接,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外观一致性,可以将相邻的两块光伏瓦相互紧贴,减少了光伏瓦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防水效果。
在端向62上,竖直位置较高的光伏瓦的第一端面搭接在相邻竖直位置较低的光伏瓦上,可以将光伏瓦靠近第一端面的搭接边通过螺栓、螺钉或者挂钩固定在挂瓦条50上,从而固定光伏瓦,提高光伏建筑面的可靠性以及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光伏建筑面为光伏屋面或光伏幕墙。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压件;所述层压件包括位于所述层压件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位于所述层压件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层压件的背面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层压件的背面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边缘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离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不超出所述层压件的背面所在的平面;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相邻所述光伏瓦的卡槽匹配的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层压件的正面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层压件的正面的正投影范围外,以使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瓦在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连接时两个所述层压件之间相互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层压件的正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呈板状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层压件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呈板状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层压件的背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露出所述层压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水条,所述第一挡水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面向所述层压件的一面;
所述第一挡水条面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与卡槽面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卡块面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条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设置有锯齿状第一挡水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存在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的正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挡水条,或者,
所述层压件的背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挡水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包括正面玻璃,所述正面玻璃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镀釉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包括背面玻璃,所述背面玻璃为彩色玻璃。
10.一种光伏建筑面,其特征在于,由多块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构成;
沿着所述光伏瓦的侧向,相邻的所述光伏瓦通过一所述光伏瓦的卡槽与另一所述光伏瓦的卡块卡接;沿着所述光伏瓦的端向,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相互搭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建筑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建筑面为光伏屋面或光伏幕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11916.6A CN110190803B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11916.6A CN110190803B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90803A CN110190803A (zh) | 2019-08-30 |
CN110190803B true CN110190803B (zh) | 2021-04-09 |
Family
ID=67721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11916.6A Active CN110190803B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908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21863B (zh) * | 2021-12-24 | 2023-08-04 | 汉摩尼(江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61021B2 (ja) * | 2000-07-12 | 2011-03-30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及びその設置構造を有した発電機能付き屋根 |
CN201975400U (zh) * | 2010-12-13 | 2011-09-14 | 浙江万向太阳能有限公司 | 屋顶用太阳能光伏组件 |
CN104453113B (zh) * | 2014-11-26 | 2017-05-03 | 揭阳中诚集团有限公司 | 可防水导流的太阳能光伏屋顶 |
CN109391226A (zh) * | 2017-08-04 | 2019-02-26 |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 光伏瓦系统及光伏建筑屋顶 |
CN207538348U (zh) * | 2017-11-22 | 2018-06-26 | 杭州淘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工业厂房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型屋顶发电系统 |
-
2019
- 2019-06-13 CN CN201910511916.6A patent/CN11019080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90803A (zh) | 2019-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150384A1 (en) | System for joining building boards | |
CN211472904U (zh) | 卡合拼接式建筑施工用外墙保温板 | |
CN110190803B (zh) | 光伏瓦及光伏建筑面 | |
CN212562220U (zh) | 光伏屋面组件及系统 | |
CN217027846U (zh) | 一种装配式复合陶瓷装饰板 | |
WO2023221281A1 (zh) | 保温装饰一体板及其构成的保温墙面 | |
CN211690885U (zh) | 整体转角结构及墙体 | |
CN219611697U (zh) |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 |
CN217652191U (zh) | 光伏边框组件及光伏组件 | |
CN214461923U (zh) | 一种光伏组件背板、光伏屋面件和屋面结构 | |
CN219710665U (zh) | 一种复合板材和隔墙结构 | |
CN215563746U (zh) | 一种整体卫浴天花拼接结构 | |
CN217054099U (zh) | 一种适用于拐角的陶瓷装饰板连接结构 | |
CN217419933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 |
CN217680200U (zh) | 一种板材拼接结构 | |
CN110284681A (zh) | 一种夹芯板竖排板阳角节点系统 | |
CN218149072U (zh) |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 | |
CN214885051U (zh) | 一种复合板的防水封边件 | |
CN221900816U (zh) | 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及光伏组件 | |
CN217681365U (zh) | 一种防翘拼接式木质门板材 | |
CN215367902U (zh) | 一种拼接式带装饰盖片的锚固式金属罩面外墙外保温结构 | |
CN218668285U (zh) | 一种带装饰条板材拼接构造 | |
CN222531592U (zh) | 边框连接组件以及光伏组件 | |
CN215716617U (zh) | 一种屋面采光板固定结构 | |
CN114215298A (zh) | 一种装配式复合陶瓷装饰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