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62C - 卷曲变形机和长丝在卷曲变形机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卷曲变形机和长丝在卷曲变形机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862C CN1101862C CN99801810A CN99801810A CN1101862C CN 1101862 C CN1101862 C CN 1101862C CN 99801810 A CN99801810 A CN 99801810A CN 99801810 A CN99801810 A CN 99801810A CN 1101862 C CN1101862 C CN 110186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g filament
- conveying roller
- slide plate
- deformation devices
- sliding memb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02—Rotary devices, e.g. with helical forwarding surfaces
- B65H51/04—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 B65H51/06—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arranged to operate singly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2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above-mentioned operations or devices; After-treatments for fixing crimp or curl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使许多热塑性长丝分别在一个工位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为此长丝在工位内通过许多输送装置引导和输送。输送装置之一安装在一可动滑板上。为此滑板在一导轨上移动并借助于直线驱动装置在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滑板用一滑动元件在导轨上移动。为了力的传递滑动元件通过沿导轨分布的滑轮组与一驱动装置连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许多热塑性长丝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以及长丝在卷曲变形机的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
由WO98/33963已知一种卷曲变形机,将许多热塑性长丝分别在一个工作部位中卷曲变形,在工作部位中长丝通过许多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输送,其中至少一个输送装置安装在可运动的滑板上,此滑板可以借助于驱动装置沿导轨在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在已知卷曲变形机中许多喂给筒子上下重叠地装在筒子架机座内,它们各自提供一股用于机器中工作部位的长丝。机器内前后顺序设置许多输送装置以抽出和输送长丝或者还有拉伸长丝。其中第一个输送装置设置在筒子架机座上方,以便以喂给筒子中抽出长丝并将它输送到假捻卷曲变形区,因此通过这种结构长丝可以不转向地直接输送给假捻卷曲变形区内的加热装置。但是在过程开始时要求,为了长丝生头输送装置从工作位置开到操作位置。为此输送装置装在一个滑板上,滑板可以借助于直线驱动装置沿一条导轨运动。这时必须克服下面的操作位置和上面的工作位置之间可观的高度差。这里需要传递大的力以使滑板连同输送装置运动。其次输送装置必须在工作位置精确定位,以便可以使长丝流程在随后的加热装置中占有对于长丝处理所希望的路线。
其次两个输送装置以不同的速度驱动,其中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相比以较小的速度运行。在已知卷曲变形机中,卷曲变形区前的输送装置设计和制造成一个输送辊,它在输送辊圆周上延伸的轨道中借助于摩擦力可以基本上没有一点打滑地输送长丝。为了在长丝上施加对于输送长丝所必需的摩擦力,必须在输送辊圆周上有一个最小包角以及在缠绕区域内的用于长丝横向偏移的长丝轨道。然而这样地设计和制造的输送装置需要在长丝初次生头时有一个最小的长丝拉力,以便把长丝引入输送辊的轨道中。其次相邻输送装置之间的速度差以及在生头时输送装置在长丝上所作用的摩擦力导致长丝张力的过大差异。但是当输送装置的驱动装置与相邻工作部位相连接时输送装置速度改变的长丝生头只能是受限制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许多热塑性长丝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以及长丝在卷曲变形机的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使输送装置的高度调整和长丝生头可以方便地不费很大力气地由操作者完成。其次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卷曲变形机,其中长丝在到达输送装置的工作位置时尽管有速度差也能柔和地放入输送装置内而在卷曲变形机的工作部位内不产生明显的长丝张力变化,并可柔和地引入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本发明首先提供了这样一种将许多热塑性长丝分别在一个工作部位中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在工作部位中长丝通过许多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输送,其中至少一个输送装置安装在可运动的滑板上,此滑板可以借助于驱动装置沿导轨在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滑板通过一滑动元件在导轨上运动,滑动元件用一个可平行于导轨运动的连接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
按本发明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可以与其位置无关地以均匀的稳定性沿导轨开动。长丝在操作位置便已经可以在输送装置内移动,因为从长丝上传到输送装置上的横向力在输送装置运动时可以通过移动的滑板可靠地承受。为此滑板至少具有一个滑动元件,它在导轨内移动并通过连接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这里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做成这样,使滑动元件在导轨内可靠地导向直至到达工作位置,并保证对于均匀运动的力的传递。
在本发明一种特别优良的改进中连接装置由磁力活塞构成,它借助于压缩空气在气缸中运动,并通过磁力与滑动元件连接,通过滑动元件和由驱动装置控制的活塞之间的这种直接连接滑板还有输送辊可以可重复地精确定位,这使长丝在工作位置稳定地运行。
通过滑轮组和驱动装置之间的组合可以优良地跨接大的重量和长的路程,此外滑板连同输送装置通过滑动元件在导轨上移动。滑动元件通过滑轮组与驱动装置连接。滑轮组沿导轨分布,因此在操作驱动装置时只有一个沿移动方向的力作用在滑动元件上。力通过滑轮组传递。由此排除了由横向力造成的干扰量。这里驱动装置最好由活塞气缸单元构成,其中活塞在气缸内通过压缩空气控制。因此输送装置可以迅速和精确地在下面的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但是输送装置也可以停留在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这种停留可以通过在气缸内的活塞两侧通上压缩空气达到。
为了使得能够尽可能灵敏地控制滑板的运动,特别优选的是:滑轮组由两根绳子组成,它们设置在滑动元件两侧并各自通过一个上滑轮和一个下滑轮引到气缸上,气缸平行于导轨安装,使得绳子分别在气缸的末端穿过一入口引入气缸并与活塞连接。
为了避免在操纵活塞时气缸内较大的压力损失,建议在气缸的入口处设置一个密封件,绳子穿过这个密封件。
按照另一个实施例采用一个控制阀以控制活塞气缸单元。这个控制阀做成这样,使活塞不仅在其方向还是在其速度方面都可以控制,从而在其移动方向和其移动速度方面可以改变滑动元件的运动。为了使输送装置进入工作位置,这种结构特别有好处。这里在即将到达工作位置之前可以降低移动速度,使得可以缓慢地从而更可靠地进入工作位置。这特别是对于将长丝放入加热装置有好处。在这种类型的卷曲变形机中优选采用其加热表面具有高于长丝原料熔化温度的温度的加热装置。由此可以通过缓慢地进入工作位置防止长丝与加热表面非许可的接触并由此而熔化或烧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一种用来分别在一个工作部位使许多热塑性长丝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其中长丝通过许多顺次设置的输送装置输送,其中至少一个输送装置安装在可运动的滑板上,此滑板可以借助于驱动装置沿导轨在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回转装置以实现滑板和滑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滑板通过滑动元件在导轨上移动,滑板在工作位置可以通过回转装置从滑动位置转入偏转位置或倒过来。这个发明特别的优点是,在滑板的偏转位置输送装置到达其最终的工作位置。由此可以例如仅仅通过滑板在滑动位置和偏转位置之间的调整将长丝放入加热装置内。这里回转传动装置的运动可以通过靠上一个止挡或通过单独的驱动装置控制。其次由此可以影响长丝的包角,使得例如只有在偏转位置时才能达到对于长丝的输送所需要的在输送辊上的缠绕摩擦力。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良的改进中除滑动元件外在导轨上可滑动地装有一个推动元件。滑动元件和推动元件通过回转装置与滑板连接,其中通过滑动元件和推动元件在导轨上的相对运动促使回转传动装置运动。由此回转传动装置在其运动方面可以通过直线驱动装置控制,使得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既进行高度调整又进行输送装置的回转运动。
为了实现尽可能紧凑的结构单元,建议将回转传动装置做成简单的曲柄。此外滑板通过一个回转轴与推动元件连接。滑动元件和滑板之间装有一个带有旋转铰链的回转臂。由此可以通过滑动元件和推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滑板在回转轴上回转。
推动元件和滑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通过未受驱动的元件相对于受驱动的元件简单的锁定用简单的方法达到。在所述情况下滑动元件与直线驱动装置连接,使得为了脱开相对运动推动元件必须锁定在导轨上。
为此按本发明的进一步发展在导轨末端设有一个止挡,在工作位置时推动元件靠上这个挡块。现在在推动元件靠上止挡后滑动元件的另一个驱动装置通过直线驱动装置导致,滑板在回转臂的带动下偏转。这里如果沿朝向工作位置的移动方向推动元件设置在导轨上滑动元件之前则特别有好处。由此偏转位置可以通过滑动元件靠上推动元件固定下来。
特别有利的改进是:回转传动装置在滑板的偏转位置相对于滑动元件和推动元件占有这样的位置,所传递的力导致滑动元件和推动元件在导轨上的自锁。由此输送装置牢固地锁定在其工作位置上。只有在滑动元件通过直线驱动装置启动向操作位置的运动,自锁才消除。
在按本发明的卷曲变形机中输送装置的高度调整可以连带或不带输送装置的驱动装置进行。对于驱动装置连同输送装置一起固定在滑板上并可以从工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的情况,使驱动装置在工作位置可以与电源接头连接。因此根据驱动装置结构的不同能量可以借助于机械连接或电气插接触头建立能源与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
在按本发明的卷曲变形机的一种特别优良的改进中输送装置做成输送辊,它在圆周上具有之字形长丝运行轨道。例如由DE196 52 620(Bag2359)已知这种类型的输送辊。为了达到输送速度要求长丝按一定程度缠绕输送辊。因此可以通过滑板在滑动位置和偏转位置之间的调整有利地影响在输送辊上的缠绕程度。因此在偏转位置必须有大的包角。相反在滑动位置只需要小的包角,它只须使长丝可以在操作位置生头即可。
在应用输送辊时已知,只有作用在长丝上的摩擦力足够大,那么长丝才用输送辊无打滑地输送。这里摩擦力由长丝在输送辊上的包角和输送辊的导向元素产生。在摩擦力太小时长丝和输送辊之间出现打滑,也就是说长丝相对于输送辊的接触面滑动。现在特别地将这种效应用于长丝的生头,并导致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的另一种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用来分别在一个工作部位使许多热塑性长丝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具有许多顺次设置的、用来在工作部位输送和拉伸长丝的输送装置,其中至少一个输送装置是受到驱动的输送辊,它在圆周上被长丝部分缠绕,它在位于圆周上的、由许多导向元素组成的长丝运行轨道内通过摩擦输送长丝;还具有一个用来在输送辊附近引导长丝的导向工具,其中导向工具可以在生头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以改变长丝在输送辊上的缠绕,其特征在于:导向工具可这样地相对于输送辊运动,使长丝在生头位置不与输送辊圆周上的长丝运行轨道接触地输送,而在工作位置与输送辊圆周上的长丝运行轨道相接触地输送。
这样长丝以由相邻输送装置确定的速度移动。输送装置的速度各不相同以使长丝得到拉伸,使得在长丝内可以建立长丝张力。现在通过导向工具的运动缓慢地建立速度差或者说拉伸应力直至导向工具到达工作位置为止。由此避免相邻输送装置冲击式地制动或加速到相差的速度。此外这种方案有这样的优点,由此可以在一个位置固定的输送装置上生头。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良的改进中长丝仅仅在导向工具的生头位置通过导向工具引导。在导向工具的运行位置长丝仅仅通过输送辊输送。导向工具与长丝没有接触。这种结构有这样的优点,在长丝处理期间不会由于导向工具出现附加的长丝偏转以及由此引起的缠绕摩擦。这里长丝通过导向工具的运动转交给输送辊。
为了实现在生头位置长丝尽可能小的偏转,特别有利的改进是,在离输送辊一定距离处这样地设置一块生头板,使得输送辊的长丝运行轨道还有导向元素被盖住。因此在生头位置长丝在生头板的表面上移动。
用本发明的特别优良的改进可以实现特别紧凑的结构以及特别柔和的导丝。因此生头板具有一个与输送辊相比相同的曲率,使得长丝在生头位置在整个缠绕区域内的偏转可以做得均匀而且特别小。此外通过生头板沿输送辊圆周方向的运动促使长丝柔和地进入输送辊的长丝运行轨道。
为了能够影响长丝在生头位置在生头板上的缠绕程度或者在运行位置在输送辊上的缠绕程度,建议在生头板上安装一个入口导丝器和一个出口导丝器,它们相隔一定间距面对面地位于输送辊的圆周方向上。
导向装置的运动可以方便地通过一个回转臂实现,其中回转臂以其一端安装在一个回转轴承上。
在按本发明的卷曲变形机的一种特别优良的结构中设有一个导向装置,它具有一个同心地做在输送辊圆周上的导向槽。导向工具在这个导向槽内在生头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这里导向工具的运动既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驱动装置也可以通过一个用于长丝生头的辅助装置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方法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长丝在卷曲变形机的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其中为了拉伸长丝至少通过两个以不同速度驱动的输送装置引导,其中较慢的输送装置是一受驱动的输送辊,它在圆周上被长丝部分缠绕,它在一在圆周上由许多导向元素构成的长丝运行轨道内通过摩擦力输送长丝,其特征在于:长丝不与输送辊的导向元素显著接触地通过较快的输送装置输送,并且为了使输送辊介入导向工具这样地运动,使长丝进入长丝运行轨道,从而通过输送辊作用在长丝上的摩擦力随着导向工具的向前运动不断增大直至无滑动地输送。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一些实施例作较详细的说明。
其中表示:
图1按本发明的卷曲变形机的示意视图;
图2和3高度可调的输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表示;
图4.1和4.2高度可调的输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表示;
图5按图4的高度可调的输送装置的示意顶视图;
图6按本发明的卷曲变形机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7带有导向工具的输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8带有生头板的输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中示意表示按本发明的卷曲变形机的一个实施例。这里表示一台半自动假捻卷曲变形机的半台机器。因为两个半台机器相互镜像对称地安装,在图1中仅仅画出和说明了双机的一半。
机器具有一个筒子架机座2和一个卷绕机座1。在筒子架机座2内分层和上下重叠地设置许多喂给筒子7。在筒子架机座2和卷绕机座1之间形成一个操作/落纱通道5。机座方向同一个平面内设有第一输送装置13、加热装置18和冷却装置19。假捻器20和第二输送装置21支承在一个处理机座3上。处理机座3安装在卷绕机座1与筒子架机座2相对的一侧。卷绕机座1和处理机座3相互直接并在一起。在处理机座3内第二输送装置21之下设有一第二加热器22。卷绕机座1用来安装卷绕装置9。这里同样分层和上下重叠地安装许多卷绕装置。在每个卷绕装置内长丝卷绕成长丝卷筒25。长丝卷筒25安装在锭子上,锭子通过摩擦辊24驱动。在长丝流程内长丝卷筒之前插入一往复运动机构26。卷绕装置9之前连接一个第三输送装置23。
在这种布局时长丝4通过第一输送装置13经过顶导丝器12从喂给筒子7中抽出,并送入假捻卷曲变形区。假捻卷曲变形区以假捻器20和输送装置13为界。在假捻区之内在同一个平面内设有加热装置18和冷却装置19。在假捻卷曲变形区的出口处设有第二输送装置21,以便将长丝从假捻卷曲变形区中抽出,并送入第二加热器22,第一输送装置13和第二输送装置21以不同的速度驱动,使长丝在假捻卷曲变形区内同时受到拉伸。长丝4通过第三输送装置23从第二加热器22中抽出,并送给卷绕装置。然后长丝在卷绕装置9内卷绕成长丝卷筒25。在卷筒25卷满后借助于落纱机在假捻卷曲变形机上进行卷筒更换。为此满卷筒从卷绕装置9中取出,并放上新的空筒管。在这一段时间之内长丝借助于抽吸装置接收并引入废料箱。
为了长丝在第二加热器22内的后处理也可以有利地在第二输送装置21和加热器入口22之间设置另一个输送装置。从而可以调整第二加热器22之前的输送装置和第三输送装置23之间的速度差。
在图1中所示的例子中输送装置21和23位置固定地安装在机器上。输送装置21和23例如可以做成具有一个轴和一个靠在它上面的压紧辊或压紧皮带的夹紧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13由一个输送辊30构成,如由DE196 52 620(Bag 2359)所知。在这方面在这里参照这份资料。输送辊30连同一个电机(这里未画出)安装在一个高度可调的滑板32上。因为输送装置13安装在筒子架机座2上方操作者达不到的地方,输送辊30连同滑板32可以在导轨33上在所示的工作位置34和一个置在工作位置34下方的操作位置(用虚线表示)之间运动。为此滑板32与一滑动元件36连接。滑动元件36在导轨33上移动。在滑动元件36的运动平面内设有一滑轮组37。滑动元件36通过滑轮组37与一驱动装置38相连。驱动装置38可以通过控制单元41这样地手工控制,使滑动元件36从而还有滑板32连同输送装置13沿导轨33运动。这里滑轮组37例如可以由一根绳子42组成,它以其末端固定在滑动元件36上。在导轨33的末端绳子42经过滑轮39和40反向并与驱动装置38相连。绳子通过驱动装置38沿平行于导轨的方向运动,使滑动元件36连同滑板32和输送装置13移动。驱动装置38可以通过一控制单元41手动控制。这里可以采用电气的、机电的、电气气动的或气动的驱动装置来操纵滑轮组。
为了长丝4在工作部位的生头长丝4通过一个手操作的抽吸枪接收。操作者引导长丝到各个工位。为此第一输送装置13开到下面的操作位置35。在操作位置输送装置13未受到驱动。因此长丝4以抽吸速度在输送辊30的输送表面上滑动。在采用长丝之字形地在圆周面上移动的输送辊30时长丝在输送辊30圆周上的导向元素上滑动。在长丝生头以后输送装置13通过启动驱动装置38从操作位置35向工作位置34运动。在工作位置34上输送辊30的驱动装置起动,使长丝4通过输送装置13输送。
在图1中所示的卷曲变形机在其机座结构方面只是给出一个例子。筒子架机座2、卷绕机座1和处理机座3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组合。在处理机座和卷绕机座1之间可以形成另一条操作通道。同样机器可以做得完全自动化使得可以在机器内自动进行卷筒更换。同样也有可能,第二输送装置21和/或第三输送装置23也可以做成可移动的。因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必须克服工作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的高度差,而宁愿通过本发明使每个输送装置做成可移动的,以便为了使长丝可以从可接近用于生头的区域移动到操作者可以方便地到达的区域。这时如果第二和/或第三输送装置也做成输送辊有好处。
在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看得清楚起见具有同样功能的构件以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
在图2中表示可移动输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它可以用在图1的卷曲变形机中。输送装置由一个输送辊30构成。输送辊30可旋转地安装在滑板32上。输送辊30通过一个—这里未画出—的电机驱动。电机同样固定在滑板32上,并且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电源回路供电。但是电机在工作位置也可以通过一插接触头与一电源接头连接。
滑板32与滑动元件36相连。滑动元件36在带一定形状的导轨33上移动。导轨33在其末端分别具有一个止挡49和50。止挡49和止挡50安装在滑动元件36的运动轨道上,并当滑动元件36与之靠上时确定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滑动元件36通过滑轮组37与驱动装置38连接。驱动装置38做成活塞气缸单元,其中气缸44基本上平行于导轨33的纵长延伸。活塞45在气缸44内移动。活塞45在其端面上分别与滑轮组37的一根绳子42.1和42.2固定连接。绳子42.1通过做在气缸44末端的入口46.1从气缸44中引出,并通过滑轮40反向。滑轮40装在导轨33的一个末端上,绳子42.1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元件36上。
固定在活塞45另一个端面上的绳子42.2通过做在气缸44另一侧上的入口46.2向外引出,并通过装在端部区域内的滑轮39反向。绳子42.2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元件36上。由此滑动元件36和活塞45通过张紧的绳子42.1和42.2连接。
气缸44在其端部区域各自具有一个压缩空气接头48.1和48.2。压缩空气接头48.1和48.2通过管道与控制阀43连接。控制阀43连接在压缩空气源51上,通过操作控制阀43活塞45可以交替地在一端进气或同时在两端通入压缩空气。例如如果在气缸44的上腔通入压缩空气,那末控制阀43必须移到左面的开关位置。在这个位置由于气缸44内的压差活塞45向入口46.2运动。因此通过向滑轮组37的传递滑动元件36向止挡49方向运动。为了避免较大的压力损失在入口46.1处设有密封件47.1,绳子42.1穿过这个密封件移动。相应地在入口46.2处装入密封件47.2,绳子42.2穿过此密封件移动。
但是活塞也可以由磁体构成,它在气缸的圆周上通过磁力连接控制一个环形块。在这种情况下绳子42.1和42.2可以固定在环形块上。这种结构具有这样的优点:不形成压力损失。
在图2中所示的滑轮组37也可以有利地补充几个反向滑轮。同样绳子42.1和42.2可以做成一根连续绳索的绳段。
在图3中表示可移动输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所示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输送装置的区别在于:滑动元件36和驱动装置38之间连接装置的结构。滑板32通过滑动元件36在型材导轨33中移动。气动驱动装置38平行于导轨33安装。驱动装置38做成活塞气缸单元。其中气缸44基本上平行于导轨33的纵长延伸。磁性活塞66在气缸44内移动。在气缸44外侧上滑动元件36具有一个可磁化的滑动座83。滑动座83通过磁力与气缸44内腔内的磁性活塞66连接,使得在磁性活塞66运动时带动滑动座83在气缸壁上移动,从而带动滑动元件36沿导轨33移动。
磁性活塞66的运动通过控制阀43控制。控制阀一端与压缩空气源5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气缸44的一个末端连接。通过操作控制阀43磁性活塞66可以交替地在一端通入压缩空气或者同时在两端通入压缩空气。
在图4和5中表示可移动输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例如它可以用在按图1的卷曲变形机中。图4.1中表示输送装置处于滑板回转到偏转位置时的工作位置。图4.2中表示输送装置处于滑板未转出时的滑动位置。图5中表示输送装置在滑动位置上即将到达工作位置之前的顶视图。只要不作另外的说明,以下说明适用于图4.1、4.2和5。
输送辊30可旋转地支承在滑板52上。滑板52通过回转传动装置55与滑动元件36和推动元件56连接。这里回转传动装置55由一个回转轴57组成,滑板52通过它与推动元件56可回转地连接。在滑板52和滑动元件36之间设有一回转臂58,它在其端部区域通过一个回转铰链61与滑板52连接,并通过回转铰链62与滑动元件36连接。滑动元件36和推动元件56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其中回转铰链61位于滑板52上滑动元件36和推动元件56之间。滑动元件36和推动元件56顺次地在导轨33内移动。这里滑动元件36通过滑轮组37与驱动装置38连接。这里滑轮组37和驱动装置38可以按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制作。在这方面这里参照对于图2的说明。
在图5中所示的位置时滑板52在导轨33上移动。在这个滑动位置推动元件56和滑动元件36相互间隔这么远,使滑板52上的回转铰链61处于滑动元件36和推动元件56之间导轨33的一个垂直平面内。在这个位置滑动元件36通过滑轮组37带动。由于输送辊30和滑板52的重力通过传动元件在推动元件56上施加一个推力,使推动元件56与滑动元件36同方向地在导轨33上运动。止挡49做在导轨33的末端,它固定工作位置。在向前滑动时推动元件首先撞上止挡49。因此中止推动元件56的继续运动。但是滑动元件36仍然通过直线驱动装置和滑轮组37朝止挡49方向运动。从而在推动元件56和滑动元件36之间在导轨33上形成一个相对运动。此相对运动导致,滑板52通过回转臂58从它的滑动位置60转出。这里回转臂58的长度这样来选择,使得在向前运动时滑动元件36撞上推动元件56。由此达到输送装置或滑板52的偏转位置59。在这种情况下回转铰链61位于回转臂58和滑板52之间一个垂直于导轨的平面内,此平面位于滑动元件和推动元件的下方。通过这种结构的回转传动装置达到,作用在滑动元件上的重力产生一个作用在朝止挡49方向的固定力。从而对导轨产生一个滑动元件和推动元件的自锁作用。
图4.1中一起画出了加热装置18的入口以及长丝4在卷曲变形机中的长丝流程。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在输送装置的偏转位置59长丝4才放入加热器18内。在滑动位置60长丝4尽管到达了工作位置仍然在加热器之外移动。由此可以促使长丝4柔和地放入和从加热装置18中迅速地引出。
图5中输送辊做成圆盘27。圆盘27在圆周上具有U形槽28。在U形槽28内两侧交替地在槽底上这样地设置许多导向元素80,使得在圆盘27圆周上槽底内出现一个之字形长丝运行轨道31,输送辊与驱动轴53固定连接,它通过电机54驱动。电机54具有一根刚硬的导线63。在其末端设有一插头64。插头64在工作位置可以与电源接头65连接。通过这种接插连接电机54与电源相连。驱动轴38受到驱动而旋转,使输送辊30输送放在长丝运行轨道31内的长丝4。输送辊30的导向元素29的搭接程度做成这样,使得由长丝4产生的摩擦力防止长丝在圆盘27圆周面上滑动。由此长丝4得到由输送辊30的转速确定的长丝速度。
图4和5中所示的用来使输送装置转到工作位置的回转装置只是一个例子。原则上可以是在滑板和滑动元件之间传递回转运动的任何一种回转传动装置。例如通过以回转铰链与滑板和滑动元件连接的一个回转臂便已经可以达到滑板的回转运动。为此回转臂与一超过回转铰链的凸台连接,凸台朝一个止挡移动,使回转臂起改变滑板位置的作用。但是也可以设置一个具有驱动装置的回转传动装置,以便将滑板或者说输送装置带动到偏转位置。
图6中表示卷曲变形机另一个实施例的工作部位。这里图6.1中表示在长丝生头时的工作部位,图6.2中表示在运行时的工作部位。在这方面如果不作别的说明,以下叙述适用于图6.1和6.2。
在卷曲变形机的工作部位中芯轴71上插上一喂给筒子7。长丝4由第一输送装置13从喂给筒子7中抽出。为此长丝4从喂给筒子7出来在头顶上通过导丝器12引导。输送辊13处于工作位置。这里未画出用来调整输送装置13高度的装置,因为按照该实施例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高度调整进行长丝4的生头。输送装置13将长丝送入假捻卷曲变形区。假捻卷曲变形区具有一个加热装置18。一个在长丝流程中紧跟在后面的冷却装置19以及一个假捻器20。在假捻卷曲变形区末端设有第二输送装置21。输送装置21与第一输送装置13相比以更高的圆周速度驱动,使长丝4在假捻卷曲变形区内受到拉伸。第二输送装置21做成一个带有靠在输送轴68圆周上的压紧辊69的输送轴68。这里长丝4在受驱动的输送轴68和跟随运动的压紧辊69之间夹紧和输送。
长丝被第二输送装置21引导到卷绕装置。卷绕装置包含一可旋转的卷筒锭子72,在它上面形成卷筒25。卷筒25通过靠在卷筒25圆周上的驱动辊24驱动。在长丝流程内卷筒25之前设有往复运动机构26。往复运动机构26具有一往复导丝器,它带动长丝垂直于行进方向来回运动,使得卷绕成一个交叉卷筒。
第一输送装置13做成输送辊30。由DE196 52 620(Bag 2359)已知输送辊30,在这方面参照这份资料。输送辊30在圆周上具有许多导向元素79和80(参见图8.1),它们形成一个基本上之字形的长丝运行轨道31。长丝4在输送辊30圆周上的这个长丝运行轨道中移动。输送辊30受到驱动,其中通过在输送辊30圆周上和在输送辊的导向元素79和80上的长丝缠绕在长丝上作用一个摩擦力,它导致长丝在输送辊表面上的无滑动输送。在输送辊30圆周上离导向元素一定距离处设有一可回转的生头板70。生头板70可以在长丝运行平面内离长丝运行轨道一定距离处在生头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
图6.1中表示在卷曲变形机的工作部位中长丝4的生头。这时长丝4被一抽吸枪67接收。长丝4通过气动输送到达一个废料箱(这里未画出)。抽吸枪67由操作者操作。这时长丝4一个接一个地放入工作部位的各个装置。图6.1中表示这样的状态,这时长丝铺放到包括第二输送装置21为止。在这个阶段输送辊30通过生头板70这样地遮盖,使长丝4不进入输送辊30上的长丝运行轨道。生头板70处于生头位置。因此长丝4通过输送装置21从喂给筒子7中抽出。长丝4沿着生头板70的表面移动。
为了将长丝4放入输送辊30的长丝运行轨道内,生头板逆长丝运行方向沿箭头方向回转。这时随着生头板70的前进运动输送辊30圆周上的缠绕区打开,输送辊30进入工作状态。这时长丝4只有在达到完全缠绕时才减速到输送装置13的较低速度。在长丝4未在输送辊30上充分缠绕时长丝在输送辊30接触面上滑动。因此逐渐减速并由此在长丝内建立拉伸应力。
在图6.2中所示的状态时工作部位处于运行之中。在工作位置生头板70处于长丝流程之外,现在长丝4通过输送辊30从喂给筒子7中抽出并送入假捻卷曲变形区。在假捻卷曲变形区内长丝通过假捻器20得到假捻,假捻回溯到输送装置13。因此长丝的假捻在加热装置18和相连接的冷却装置19中定型。长丝4基本上无捻转地离开假捻器20,然后通过以较高速度驱动的输送辊21引导到卷绕装置。在卷绕装置内长丝4卷绕成卷筒25。
图7中表示带有导向工具的输送辊的另一个实施例,例如它可以用于按图1或图6的卷曲变形机中,侧向在输送辊30的旁边输送辊30的延长轴上装一个回转轴承75。在回转轴承75上固定一个回转臂74。回转臂74具有一大于输送辊30半径的长度。在回转臂74的末端这样地悬臂安装一个导向工具73,使导向工具73伸入长丝运行平面。这里导向工具73可以做成杆或滚轮。
图7.1中表示导向工具处于生头位置。这时导向工具73转到输送辊30的圆周区域,在运行时长丝缠绕此输送辊。因此在生头时长丝4通过导向工具73引导,而不与输送辊30相接触。
图7.2中表示导向工具73通过回转臂74运动到工作位置的情况。在这个位置导向工具73从长丝流程中退回,使长丝4进入输送辊30的长丝运行轨道31。在这个位置长丝4通过受驱动的输送辊30输送。
这里回转臂74可以逆长丝运行方向或沿长丝运行方向回转,以便从生头位置到达工作位置。这里回转臂通过一个这里未画出的驱动装置控制。
图8中表示带有生头板的输送辊的另一个实施例,它例如可以用于按图1或图6的卷曲变形机中。为此图8.1中表示输送辊的顶视图,图8.2和8.3中分别表示输送辊的一个侧视图。在这方面没有其它说明的话,下面叙述适用于图8.1至8.3。
这里输送辊30例如做成圆盘27,它装在驱动轴78的一端上。驱动轴78通过驱动装置(这里未画出)驱动。在圆盘27的圆周上加工出U形槽28。在U形槽28内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地这样地交替设置相互面对面的导向元素79和80,使得在槽底内形成一个之字形长丝运行轨道31,长丝4在通过输送辊30输送时在槽底内移动。这时除了与槽底的缠绕摩擦以外还出现长丝与缠绕区内的导向元素79和80之间的摩擦。
在输送辊30旁边侧向设有一导向装置76。导向装置具有一个与输送辊30的圆周同心分布的导向槽77。导向槽77在直径方面做得大于输送辊30。生头板70在导向槽77内移动。生头板70可以通过导向装置在导丝槽内生头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来回移动。生头板70做得悬伸于导向装置76,并遮盖输送辊30的槽28。在输送辊30的圆周方向生头板70分别在其末端具有一个入口导丝器82和出口导丝器81。这里导丝器81和82做成简单的杆或滚轮。
在图8.1和8.2中表示生头板70在生头位置。这时生头板70沿输送辊30圆周上的整个长丝缠绕区延伸。这时输入长丝4通过入口导丝器82离生头板70一定距离地移动。在输送辊30的出口侧长丝在生头板70的表面和出口导丝器81之间移动,在生头板70的这个位置输送辊对长丝没有影响。长丝4在生头板70的表面上移动。为了用输送辊30输送长丝,生头板70通过导向装置76逆长丝运行方向回转到工作位置(图8.3)。这时长丝4首先在输送辊30的出口侧进入槽28或长丝运行轨道31。入口导丝器82脱离与长丝4的接触,并与生头板70一起平行于输送辊的圆周转动。在生头板70从输送辊的长丝缠绕区中转出以后,长丝4完全沉入长丝运行轨道31内。现在长丝4通过输送辊30输送。为了保持长丝在输送辊30上的确定的包角,通过生头板70的回转长丝4在入口区域内通过出口导丝器81向更大包角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有利地提高长丝在输送辊30上的包角。
在所述的按图6至8的例子中导向工具或生头板的运动可以通过本身的驱动装置或者通过一个辅助装置例如与输送装置的高度调整装置的组合实现。即使在手动操作时用按本发明的装置在卷曲变形机的工作部位可以进行柔和的生头过程。为了在生头时不产生明显的长丝拉力尖峰,导向工具从生头位置转出便已经足够了。
在这里应该强调指出,本发明也包括那样的导向工具,它既在生头位置也在工作位置与长丝相接触。
参考符号1卷绕机座2筒子架机座3操作机座4长丝5操作通道7喂给筒子9卷绕装置11反向滚轮12顶导丝器13第一输送装置18第一加热装置19冷却装置20假捻器21第二输送装置22第二加热器、
附加加热器23第三输送装置24摩擦辊25卷筒26往复运动机构27圆盘28槽29导向元素30输送辊31长丝运行槽、
长丝运行轨道32滑板33导轨34工作位置35操作位置36滑动元件37滑轮组38驱动装置39滑轮40滑轮41控制单元42绳索43控制阀44气缸45活塞46入口47密封件48压缩空气接头49止挡50止挡51压缩空气源52滑板53驱动轴54电机55回转传动装置56推动元件57回转轴58回转臂59偏转位置60滑动位置61回转铰链62回转铰链63导线64插头65电源接头66磁性活塞67抽吸枪68输送轴69压紧辊70生头板71芯轴72卷筒锭子73导向工具74回转臂75回转轴承76导向装置77导向槽78驱动轴79导向元素80导向元素81导丝器82导丝器83滑动座
Claims (26)
1.将许多热塑性长丝分别在一个工作部位中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在工作部位中长丝通过许多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13,21,23)输送,其中至少一个输送装置(13)安装在可运动的滑板(32、52)上,此滑板(32、52)可以借助于驱动装置(38)沿导轨(33)在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滑板(32、52)通过一滑动元件(36)在导轨(33)上运动,滑动元件(36)用一个可平行于导轨(33)运动的连接装置(37、66)与驱动装置(38)连接。
2.按权利要求1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是一个磁性活塞(66),它可以借助于压缩空气在气缸(44)内移动,并通过磁力与滑动元件(36)连接。
3.按权利要求1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是一滑轮组(37),驱动装置(38)具有一个气缸(44)和在气缸(44)内移动的活塞(45),活塞(45)与滑轮组(37)连接,为了带动滑板(32)活塞(45)在气缸(44)内用压缩空气加载。
4.按权利要求3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滑轮组(37)由两根绳子(42.1,42.2)组成,它们分别通过一上滑轮(40)和一下滑轮(39)引导,并分别以一端固定在活塞(45)上,以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元件(36)上,并且气缸(44)在其末端上各自具有一个入口(46),绳子(42)之一穿过此入口。
5.按权利要求4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的入口(46)内设有一密封件(47),绳子(42)穿过此密封件。
6.按权利要求2至5之任一项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滑动元件(36)运动活塞(45、66)在其移动方向和其移动速度方面可以通过控制阀(43)控制。
7.按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回转装置(55)以实现滑板(52)和滑动元件(36)之间的相对运动,滑板(52)在工作位置可以通过回转装置(55)从滑动位置(60)转到偏转位置(59),或反向回转。
8.用来分别在一个工作部位使许多热塑性长丝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其中长丝(4)通过许多顺次设置的输送装置(13,21,23)输送,其中至少一个输送装置(13)安装在可运动的滑板(52)上,此滑板(52)可以借助于驱动装置(38)沿导轨(33)在操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回转装置(55)以实现滑板(52)和滑动元件(36)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滑板(52)通过滑动元件(36)在导轨(33)上移动,滑板(52)在工作位置可以通过回转装置(55)从滑动位置(60)转入偏转位置(59)或倒过来。
9.按权利要求8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回转装置做成回转传动装置,滑动元件(36)和推动元件(56)可滑动地顺次安装在导轨(33)上,推动元件(56)和滑动元件(36)通过回转传动装置(55)与滑板(52)连接,回转传动装置(55)通过滑动元件(36)和推动元件(56)之间的相对运动可这样地运动,使滑板(52)可从滑动位置(60)转入偏转位置(59)或倒过来。
10.按权利要求9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回转传动装置(55)具有一个回转轴(57)和一个回转臂(58),其中滑板(52)通过回转轴(57)与推动元件(56)连接,并通过回转臂(58)与滑动元件(36)连接,回转臂(58)在其末端区域具有回转铰链(61,62)。
11.按权利要求9或10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为了脱开相对运动推动元件(56)在工作位置时在导轨(33)末端可以移向一个止挡(49),当可驱动的滑动元件(36)靠上推动元件(56)时到达滑板(52)的偏转位置(59)。
12.按权利要求9或10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回转传动装置(55)做成这样,使滑板(52)在偏转位置(59)通过滑动元件(36)和推动元件(56)在导轨(33)上的自锁固定。
13.按权利要求9或10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输送辊(30)连同驱动装置(54)安装在滑板(52)上,其中驱动装置(54)在工作位置与电源接头(65)连接。
14.按权利要求9或10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是一个带有做在圆周上的之字形长丝运行轨道(31)的输送辊(30),并且输送辊(30)在工作位置时设置在紧靠加热装置(18)入口之前。
15.按权利要求14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滑板(52)上的输送辊(30)相对于长丝流程这样地设置,使输送辊在偏转位置具有比在滑动位置大的长丝包角。
16.按权利要求14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输送辊(30)配设一个导向工具(70,73),以改变长丝缠绕,导向工具(70,73)可这样地相对于输送辊运动,使长丝在生头位置不与输送辊(30)圆周上的长丝运行轨道(31)接触地输送,而在工作位置与输送辊(30)圆周上的长丝运行轨道(31)相接触地输送。
17.用来分别在一个工作部位使许多热塑性长丝卷曲变形的卷曲变形机,具有许多顺次设置的、用来在工作部位输送和拉伸长丝(4)的输送装置(13,21),其中至少一个输送装置(13)是受到驱动的输送辊(30),它在圆周上被长丝(4)部分缠绕,它在位于圆周上的、由许多导向元素(79,80)组成的长丝运行轨道(31)内通过摩擦输送长丝;还具有一个用来在输送辊(30)附近引导长丝的导向工具(70,73),其中导向工具(70,73)可以在生头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以改变长丝在输送辊(30)上的缠绕,其特征在于:导向工具(70,73)可这样地相对于输送辊(30)运动,使长丝在生头位置不与输送辊(30)圆周上的长丝运行轨道(31)接触地输送,而在工作位置与输送辊(30)圆周上的长丝运行轨道相接触地输送。
18.按权利要求17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生头位置导向工具(70,73)设置在长丝和输送辊(30)的圆周之间,使长丝不与导向元素(79,80)接触地移动,通过导向工具(70,73)从生头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长丝从导向工具(70,73)转移到输送辊(30)上。
19.按权利要求18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导向工具是一个遮盖具有在输送辊(30)圆周上的长丝运行轨道(31)的导向元素(79,80)的生头板(70),在生头位置它基本上沿被长丝(4)缠绕的输送辊(30)的圆周区域延伸。
20.按权利要求19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生头板(70)对称于输送辊(30)的圆周成形,并且生头板(70)可在输送辊(30)的圆周方向运动。
21.按权利要求19或20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生头板(70)具有一入口导丝器(82)和一出口导丝器(81),它们在输送辊(30)的圆周方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
22.按权利要求21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入口导丝器(82)和/或出口导丝器(81)做成这样,使得在生头板(70)的生头位置长丝(4)在缠绕区域之内至少部分在生头板表面上移动。
23.按权利要求21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入口导丝器(82)和/或出口导丝器(81)做成这样,使得在生头板(70)的工作位置长丝(4)在缠绕区域之内在输送辊(30)圆周上长丝运行轨道(31)内移动。
24.按权利要求18至20之任一项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导向工具(73)与一回转臂(74)相连,此回转臂(74)安装在装在输送辊(30)的延长轴上的回转轴承(75)上。
25.按权利要求18至20之任一项的卷曲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导向工具(73)可以在一做得与输送辊(30)的圆周同心的、侧向安装在输送辊旁边的导向装置(76)的导向槽(77)内移动。
26.长丝在卷曲变形机的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其中为了拉伸长丝至少通过两个以不同速度驱动的输送装置引导,其中较慢的输送装置是一受驱动的输送辊,它在圆周上被长丝部分缠绕,它在一在圆周上由许多导向元素构成的长丝运行轨道内通过摩擦力输送长丝,其特征在于:长丝不与输送辊的导向元素显著接触地通过较快的输送装置输送,并且为了使输送辊介入导向工具这样地运动,使长丝进入长丝运行轨道,从而通过输送辊作用在长丝上的摩擦力随着导向工具的向前运动不断增大直至无滑动地输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9846948.9 | 1998-10-12 | ||
DE19846948 | 1998-10-12 | ||
DE19849392.4 | 1998-10-27 | ||
DE19849392 | 1998-10-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87581A CN1287581A (zh) | 2001-03-14 |
CN1101862C true CN1101862C (zh) | 2003-02-19 |
Family
ID=26049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98018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862C (zh) | 1998-10-12 | 1999-10-01 | 卷曲变形机和长丝在卷曲变形机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430911B1 (zh) |
EP (1) | EP1038058B1 (zh) |
JP (1) | JP2002527635A (zh) |
KR (1) | KR20010032886A (zh) |
CN (1) | CN1101862C (zh) |
DE (1) | DE59913648D1 (zh) |
TR (1) | TR200001590T1 (zh) |
WO (1) | WO20000222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50106701D1 (de) * | 2000-10-28 | 2005-08-11 | Saurer Gmbh & Co Kg | Falschdralltexturiermaschine |
DE10130389A1 (de) * | 2001-06-23 | 2003-01-02 | Barmag Barmer Maschf | Falschdralltexturiermaschine |
EP1446521B1 (de) | 2001-10-10 | 2007-05-23 | Saurer GmbH & Co. KG | Texturiermaschine |
DE10234554A1 (de) * | 2002-07-30 | 2004-02-12 | Barmag Ag | Texturiermaschine |
CN103014965B (zh) * | 2012-12-28 | 2015-10-28 |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移丝装置 |
JP6457342B2 (ja) * | 2014-07-03 | 2019-01-23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及び、仮撚加工機の糸掛け方法 |
CN104372475A (zh) * | 2014-11-24 | 2015-02-25 | 江苏海源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新结构气动生丝装置 |
CN104878496B (zh) * | 2015-05-22 | 2017-02-01 | 桐乡市新丝利纺织有限公司 | 低温双色处理装置 |
ITUA20163482A1 (it) * | 2016-05-16 | 2017-11-16 | Ssm Giudici S R L | Dispositivo per la produzione di fili o filati fiammati |
DE102018115601A1 (de) * | 2018-06-28 | 2020-01-02 |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 Fadenumlenkeinheit |
EP4041536A4 (en) * | 2019-10-07 | 2024-02-14 | Fives Machining Systems, Inc. | W-AXIS FIBER PLACEMENT HEAD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8560A (en) * | 1984-03-06 | 1986-07-08 |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 Positive type yarn feeding device for knitting machine |
EP0761854A1 (de) * | 1995-08-16 | 1997-03-12 | B a r m a g AG | Texturiermaschine mit pneumatischem Fadenanleg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47994C (fi) * | 1969-10-31 | 1974-05-10 | Kemira Oy | Kierteenpysäyttäjä |
DE2009149A1 (de) * | 1970-02-27 | 1971-09-09 | Zm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7333 Ebersbach | Falschzwirnvornchtung |
US4058245A (en) * | 1974-02-26 | 1977-11-15 | N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Yarn control mechanisms and the like |
FR2316383A1 (fr) * | 1975-07-03 | 1977-01-28 | Soletanch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a realisation d'ecrans d'etancheite dans le sol par lancage |
CH606536A5 (zh) | 1975-07-05 | 1978-11-15 | Barmag Barmer Maschf | |
US4058691A (en) | 1976-08-04 | 1977-11-15 | Vonsimi Sales Corporation | Adaptor mounting for adjustable distributor contact breaker assembly module |
US4246750A (en) * | 1979-07-24 | 1981-01-27 | Wwg Industries, Inc. | Self-twist yar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JPS61215729A (ja) * | 1985-03-19 | 1986-09-25 | 株式会社 石川製作所 | 仮撚機のヒ−タへの糸案内装置 |
GB9011879D0 (en) * | 1990-05-26 | 1990-07-18 | Rieter Scragg Ltd | False twist apparatus |
DE19652620A1 (de) | 1995-12-20 | 1997-06-26 | Barmag Barmer Maschf | Falschdralltexturiermaschine, insbesondere Strecktexturiermaschine für sythetische Fäden |
EP0906187A4 (en) * | 1996-06-18 | 1999-09-01 | Bartell Machinery Systems Corp | FESTON-TY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RE ROD SUPPLY |
EP0829562B1 (de) * | 1996-09-12 | 2004-10-20 | Saurer GmbH & Co. KG | Texturiermaschine mit höhenverstellbarem Anlegefadenführer |
JPH10221256A (ja) * | 1997-02-03 | 1998-08-21 | Toshiba Corp | プラント点検装置および方法 |
ID21022A (id) * | 1997-02-04 | 1999-04-08 | Barmag Barmer Maschf | Mesin pentekstur gintiran palsu |
-
1999
- 1999-10-01 JP JP2000576095A patent/JP2002527635A/ja active Pending
- 1999-10-01 EP EP99950592A patent/EP1038058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10-01 CN CN99801810A patent/CN110186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10-01 TR TR2000/01590T patent/TR200001590T1/xx unknown
- 1999-10-01 WO PCT/EP1999/007289 patent/WO2000022211A1/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9-10-01 DE DE59913648T patent/DE59913648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10-01 KR KR1020007006216A patent/KR2001003288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
- 2000-06-08 US US09/590,237 patent/US643091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1-17 US US10/052,044 patent/US649402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8560A (en) * | 1984-03-06 | 1986-07-08 |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 Positive type yarn feeding device for knitting machine |
EP0761854A1 (de) * | 1995-08-16 | 1997-03-12 | B a r m a g AG | Texturiermaschine mit pneumatischem Fadenanleg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R200001590T1 (tr) | 2000-11-21 |
EP1038058B1 (de) | 2006-07-05 |
DE59913648D1 (de) | 2006-08-17 |
JP2002527635A (ja) | 2002-08-27 |
KR20010032886A (ko) | 2001-04-25 |
US20020056266A1 (en) | 2002-05-16 |
WO2000022211A1 (de) | 2000-04-20 |
CN1287581A (zh) | 2001-03-14 |
US6494029B2 (en) | 2002-12-17 |
EP1038058A1 (de) | 2000-09-27 |
US6430911B1 (en) | 2002-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862C (zh) | 卷曲变形机和长丝在卷曲变形机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 | |
CN1162315C (zh) | 在卷筒更换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的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99387C (zh) | 自动穿线和卷绕的光纤双主轴卷绕器 | |
CN1079853C (zh) | 假捻变形机及变形方法 | |
RU2439217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ования синтетических нитей из расплава, их обработки и наматывания | |
CN1405377A (zh) | 气流纺纱机重新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407156A (zh) | 纺丝-拉伸-卷曲变形机 | |
CN1166188A (zh) | 卷绕装置 | |
CN1096507C (zh) | 纺丝设备 | |
CN1068296C (zh) | 转台式纱线绕线机 | |
CN1273559A (zh) | 合成纤维卷绕器 | |
CN1313343C (zh) | 卷曲变形机和用于行进中的长丝生头的方法 | |
CN1108403C (zh) | 卷曲变形机 | |
CN1650055A (zh) | 卷曲变形机 | |
CN1467146A (zh) | 用来堆放丝束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9119A (zh) | 自动拉制装置 | |
CN1550588A (zh) | 用于长丝生头的方法和假捻变形机 | |
CN1263667C (zh) | 卷曲变形机和用于使长丝初次生头的方法 | |
CN1568382A (zh) | 卷曲变形机 | |
CN1048767C (zh) | 带有粗纱筒管传送装置的精纺机 | |
CN1639396A (zh) | 变形机 | |
CN1232432C (zh) | 在更换卷筒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长丝的装置和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假捻卷曲变形机 | |
CN1065931C (zh) | 假捻卷曲变形机和生产卷曲变形长丝的方法 | |
US3552667A (en) | Apparatus for packaging linear material | |
CN1230578C (zh) | 纺丝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SAURER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BARMAG AG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Patentee after: Sula GmbH & Co Patentee before: Barmag Aktiengesellschaf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219 Termination date: 2014100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