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9769A - 电极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极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69769A CN110169769A CN201910339791.3A CN201910339791A CN110169769A CN 110169769 A CN110169769 A CN 110169769A CN 201910339791 A CN201910339791 A CN 201910339791A CN 110169769 A CN110169769 A CN 1101697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body
- conduct piece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iece
- fixation k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WCUXLLCKKVVCTQ-UHFFFAOYSA-M Potass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K+] WCUXLLCKKVVCTQ-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103 potass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64 potassium chlor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4172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85 Sodium hyalur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at this po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660 chlor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4 irr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10747 sodium hyaluron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YWIVKILSMZOHHF-QJZPQSOGSA-N sodium;(2s,3s,4s,5r,6r)-6-[(2s,3r,4r,5s,6r)-3-acetamido-2-[(2s,3s,4r,5r,6r)-6-[(2r,3r,4r,5s,6r)-3-acetamido-2,5-di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4-yl]oxy-2-carboxy-4,5-dihydroxyoxan-3-yl]oxy-5-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4-yl]oxy-3,4,5-trihydroxyoxane-2- Chemical compound [Na+].CC(=O)N[C@H]1[C@H](O)O[C@H](CO)[C@@H](O)[C@@H]1O[C@H]1[C@H](O)[C@@H](O)[C@H](O[C@H]2[C@@H]([C@@H](O[C@H]3[C@@H]([C@@H](O)[C@H](O)[C@H](O3)C(O)=O)O)[C@H](O)[C@@H](CO)O2)NC(C)=O)[C@@H](C(O)=O)O1 YWIVKILSMZOHHF-QJZPQSOG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7—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adhesive pads or tapes
- A61B5/259—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adhesive pads or tapes using conductive adhesive means, e.g. g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极及电子设备,电极包括:导电件,用于与承载体电连接;柔性传输件,与导电件电连接;接口件,与柔性传输件电连接,能够与第一设备电连接;固定组件,与导电件固定连接,用于与承载体连接;固定组件与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导电件与承载体电连接;接口件与第一设备电连接的状态下,第一设备基于接口件、柔性传输件和导电件与承载体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当拉扯接口件时,柔性传输件能够缓冲拉力,接口件的拉扯力不会直接传递给导电件,能够保证导电件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并能够保证导电件与承载体之间的阻抗更稳定,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设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的高发病,成为患者家庭和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医疗负担。现有技术中,人们使用监测设备和电极来监测患者的心脏状态,电极一般设置有导电件和与导电件连接的接口件,通过将导电件与患者的身体电连接,并将接口件与监测设备连接,监测设备通过接口件和导电件就能够监测患者的心脏状态。然而,当电极的导电件与患者的身体连接,患者活动时,接口件会拉扯导电件,造成导电件与患者的身体之间的电连接不稳定,影响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极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所述电极包括:
导电件,用于与承载体电连接;
柔性传输件,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接口件,与所述柔性传输件电连接,能够与第一设备电连接;
固定组件,与所述导电件固定连接,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所述接口件与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接口件、所述柔性传输件和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
所述柔性传输件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所述柔性传输件与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电连接;其中,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和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相对;
所述接口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组件之外,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形成的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还包括:
压固件,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
所述柔性传输件的第一端和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被压设于所述压固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而电连接;所述柔性传输件的第二端引出至所述固定组件之外而与所述接口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压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接口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传输件具有弹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柔性连接件,与所述导电件固定连接,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连接;
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连接件将所述导电件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
容置凹槽,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用于与承载体电连接;
开口,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与所述容置凹槽连通;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柔性传输件电连接;其中,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相对;
所述柔性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为刚性件;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承载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还包括:
加湿件,与所述导电件贴合,具有加湿液体;所述加湿液体使所述导电件湿润;
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连接件将所述导电件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承载体贴合;
其中,所述导电件具有柔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还包括:
接触件,与所述导电件贴合,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贴合,具有导电液体;所述导电液体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接触件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所述导电件通过所述导电液体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
其中,所述接触件具有弹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的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接口件与导电件通过柔性传输件电连接,当拉扯接口件时,接口件会先拉扯柔性传输件,而柔性传输件具有柔性,能够缓冲接口件带来的拉力,接口件的拉扯力不会直接传递给导电件,能够保证导电件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并能够保证导电件与承载体之间的阻抗更稳定,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设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极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记:110、导电件;120、加湿件;130、接口件;140、柔性连接件;150、固定件;151、容置凹槽;152、开口;160、第一粘接层;170、第二粘接层;180、柔性传输件;190、压固件;210、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电极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电极包括:导电件110、柔性传输件180、接口件130和固定组件。导电件110用于与承载体电连接;柔性传输件180与所述导电件110电连接;接口件130与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电连接,接口件130能够与第一设备电连接;固定组件与所述导电件110固定连接,固定组件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导电件110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所述接口件130与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接口件130、所述柔性传输件180和所述导电件110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体的结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承载体具有导电性。例如,承载体可以为人体,也可以为动物的身体。当然,承载体可以为人体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动物的身体的一部分。作为一示例,承载体可以为人体的胸部。
这里,承载体的表面是指承载体的外表面。作为一示例,当承载体为人体时,承载体的表面为人体的皮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件110用于与承载体电连接,导电件110的结构和材料不作限定,只要导电件110能够导电即可。例如,导电件110为柔性结构;这里,导电件110可以为片状结构,也可以为网状结构。作为一示例,导电件110为导电布;这里的导电布可以为银纤维导电布。又例如,导电件110为刚性结构;这里,导电件110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块状结构。作为一示例,导电件110为导电板;这里的导电板可以为金属导电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导电件110可以直接与承载体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承载体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口件13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接口件130具有导电性,能够将柔性传输件180与第一设备电连接即可。例如,接口件130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作为一示例,接口件130的材料为金属。又例如,接口件130中可以设置有导电金属层,柔性传输件180和第一设备电通过导电金属层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传输件180用于将导电件110和接口件130电连接,柔性传输件180的结构和材料不作限定,只要柔性传输件180能够导电即可。例如,柔性传输件180可以为条状结构。又例如,柔性传输件180可以具有弹性,以便柔性传输件180可以变形,从而能够吸收接口件130带来的拉力,以及适应性地发生形变,接口件130的拉扯力不会传递给导电件110,能够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并能够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之间的阻抗更稳定,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设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里,为了防止柔性传输件180与承载体电连接,柔性传输件180包括绝缘结构。作为一示例,柔性传输件180包括:导电布条,以及包裹于导电布外的绝缘层。这里的导电布条可以为银纤维导电布条,导电布条还可以为具有弹性的导电布条。这里,绝缘层可以为橡胶层,绝缘层还可以具有弹性,以便柔性传输件180具有弹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用于将导电件110固定于承载体上。固定组件的结构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设备可以为监测设备,第一设备通过所述接口件130、柔性传输件180和导电件110能够监测承载体的状态。作为一示例,承载体为人体的胸部,第一设备为心脏监测设备,第一设备通过所述接口件130、柔性传输件180和所述导电件110能够监测人体的心脏,以便确定人体的心脏的功能是否正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导电件110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所述接口件130与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接口件130、所述柔性传输件180和所述导电件110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由于接口件130与导电件110通过柔性传输件180电连接,当拉扯接口件130时,接口件130会先拉扯柔性传输件180,而柔性传输件180具有柔性,能够缓冲接口件130带来的拉力,接口件130的拉扯力不会直接传递给导电件110,能够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并能够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之间的阻抗更稳定,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设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所述柔性传输件180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所述柔性传输件180与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电连接;所述接口件13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组件之外,这样能够减小电极的整体厚度,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极被外部物体挤压,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从而减少外部物体挤压在导电件110与承载体之间造成的杂波干扰。例如,当承载体为人体时,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极被衣物挤压,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从而减少衣物挤压在导电件110与承载体之间造成的杂波干扰。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和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可以相邻,也可以相对。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的具体方向不作限定,只要所述接口件130在所述固定组件之外即可。作为一示例,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和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相对,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形成的方向,以便在第一方向上减小电极的整体厚度。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还可以包括:压固件190,压固件190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一端和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被压设于所述压固件190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而电连接;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二端引出至所述固定组件之外而与所述接口件130电连接;以便通过压固件190实现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一端和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电连接,由于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一端和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被压设于所述压固件190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能够进一步减小电极的厚度,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极被外部物体挤压,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从而减少外部物体挤压在导电件110与承载体之间造成的杂波干扰。
这里,压固件190的结构和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压固件190可以为薄板状结构,以便在实现所述柔性传输件180和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电连接同时,使电极的厚度尽量的小。又例如,压固件190为塑料结构,以便压固件190在具有一定刚性的同时,重量尽量小。
这里,接口件130用于与第一设备电连接,为了保证接口件130与第一设备电连接的可靠性,接口件130应该具一定厚度,而压固件190的厚度应当尽量的小。作为一示例,所述压固件19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接口件1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以便保证电极通过接口件130与第一设备可靠电连接的同时,还能够使电极的整体厚度尽量小。
这里,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一端和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在所述压固件190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固定组件贴合,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固件190贴合。又例如,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压固件190贴合,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贴合。
当然,所述接口件130在第一方向上也可以不位于所述固定组件之外。例如,如图1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柔性连接件140;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导电件110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件140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连接件140将所述导电件110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导电件110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这里,由于柔性连接件140具有柔性能够变形,能够使柔性连接件140与承载体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提高柔性连接件140与承载体的连接强度,同时,由于柔性连接件140能够变形,不会影响导电件110与承载体贴合,从而变向地提高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的表面贴合面积。
在本实现方式中,柔性连接件14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柔性连接件140能够将所述导电件110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即可。例如,柔性连接件140可以为连接布带,通过柔性连接件140将导电件110捆绑于承载体上。又例如,柔性连接件140可以为无纺布,此时,无纺布可以通过布带捆绑于承载体上,也可以通过胶粘接于承载体上。
作为一示例,所述电极还可以包括:第一粘接层160;第一粘接层160设置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上;所述柔性连接件14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16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这里,柔性连接件140可以为无纺布,第一粘接层160为设置于柔性连接件140上的粘接胶。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固定组件的结构。
例如,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固定组件还可以包括:固定件150;所述固定件150包括:容置凹槽151和开口152。容置凹槽151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50的第一侧;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容置凹槽151内,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用于与承载体电连接。开口152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50的第二侧,开口152与所述容置凹槽151连通;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开口152与柔性传输件180电连接;其中,所述固定件150的第二侧和所述固定件150的第一侧相对;所述柔性连接件140固定于所述固定件150的第二侧;此时,柔性连接件140通过固定件150将所述导电件110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由于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在所述容置凹槽151内与承载体电连接,能够有效地避免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被外部物体挤压,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从而减少外部物体挤压在导电件110与承载体之间造成的杂波干扰。
在本示例中,固定件150的结构和材料不作限定,只要固定件150具有容置凹槽151和开口152即可。例如,固定件150可以为碗状结构,也可以为盘状结构。又例如,固定件150的材料可以为橡胶,也可以为塑料。
作为一示例,所述固定件150为刚性件;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固定件150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所述固定件150用于固定所述承载体,所述固定件150能够维持所述承载体与所述容置凹槽151对应部分的形状。由于固定件150为刚性件,固定件150不会变形,此时,当柔性连接件140通过固定件150将所述导电件110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时,所述固定件150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所述承载体与所述容置凹槽151对应部分的形状也不会变形,这样,承载体与导电件110贴合部分也不会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承载体变形导致承载体与导电件110之间的阻抗变化,进而能够提高第一设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这里,固定件150的材料可以为塑料。
这里,固定件150可以与承载体连接,也可以不与承载体连接。作为一示例,所述电极还可以包括:第二粘接层170;第二粘接层170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151的侧壁的端侧;所述固定件15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17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所述容置凹槽151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17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承载体封堵于所述容置凹槽151的槽口处,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凹槽151和所述承载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能够有效地避免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被外部物体挤压,保证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稳定地电连接,从而减少外部物体挤压在导电件110与承载体之间造成的杂波干扰。
这里,所述第二粘接层170为设置于柔性连接件140上的粘接胶,所述第二粘接层170的粘接性可以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160的粘接性,也可以小于所述第一粘接层160的粘接性。当然,所述第二粘接层170和所述第一粘接层160的材料可以相同。
这里,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承载体之间的粘接面积可以大于所述固定件150与所述承载体之间的粘接面积,也可以小于所述固定件150与所述承载体之间的粘接面积,还可以等于所述固定件150与所述承载体之间的粘接面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粘接层的粘接性越好,对承载体的影响越大。例如,粘接层的粘接性越好,对皮肤的刺激性越大。因此,为了保证承载体的安全,可以通过降低粘接层的粘接性,并增大粘接面积来保证粘接效果。
作为一示例,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承载体之间的粘接面积大于所述固定件150与所述承载体之间的粘接面积,所述第二粘接层170的粘接性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160的粘接性;以便主要通过柔性连接件140将导电件110固定于承载体上,而主要通过固定件150保护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
在本示例中,容置凹槽15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容置凹槽151为柱体状结构。又例如,如图4至图7所示,容置凹槽151为圆锥台状结构。
这里,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可以全部位于容置凹槽151内,也即,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未凸显出容置凹槽151,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的外侧面也可以与容置凹槽151的槽口对齐,如图3至图5的所示。当然,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的部分也可以凸显于容置凹槽151之外,如图6所示。
在本示例中,开口152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开口152可以为柱体状结构,也可以为圆锥台状结构,还可以为立方体状结构。
这里,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开口152与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电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柔性传输件180在所述开口152外电连接。这里,柔性传输件180可以固定于固定件150的第二侧面。作为一示例,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一端和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被压设于所述压固件190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而电连接。作为又一示例,所述柔性传输件180的第一端和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二部分在所述开口152外可以直接捆绑连接而实现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还可以包括:加湿件120,加湿件120与所述导电件110贴合,加湿件120具有加湿液体;所述加湿液体使所述导电件110湿润;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连接件140将所述导电件110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导电件110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此时,由于导电件110中不存在导电胶,导电件110能够长时间与承载体贴合,不存在导电件110刺激承载体的情况,这样电极与承载体能够长时间接触,电极的适应性更强;同时,由于加湿液体使所述导电件110湿润,能够降低导电件110与承载体之间的阻抗,从而能够提高第一设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现方式中,导电件110可以具有柔性,以便增大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的贴合面积;同时,具有柔性的导电件110不会损伤承载体。当然,导电件110也可以具有刚性。
在本实现方式中,加湿件12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加湿件120与所述导电件110贴合,且加湿件120具有加湿液体,所述加湿液体能够使所述导电件110湿润即可。
这里,加湿件120与导电件110贴合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件110可以包覆于所述加湿件120之外;此时,导电件110与加湿件120的接触面积较大,加湿件120内的加湿液体更容易转移至导电件110上,使所述导电件110湿润。又例如,如图7所示,导电件110的一侧面与加湿件120的一侧面贴合。
这里,加湿液体的类型不作限定,只要能够使导电件110湿润即可。例如,加湿液体可以为水,也可以为氯化钠液体,还可以为氯化钾液体。作为一示例,加湿液体为玻尿酸溶液,以便在使导电件110湿润的同时,还能够保护承载体的表面。
作为一示例,加湿件120可以包括:第一吸附体。第一吸附体与所述导电件110贴合,第一吸附体具有第一容置孔;所述加湿液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置孔内;所述加湿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吸附体使所述导电件110湿润,也即吸附于第一吸附体的第一容置孔内的加湿液体能够转移至导电件110,使导电件110湿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其他结构类型的加湿件120,只要能够通过加湿件120内的加湿液体使导电件110湿润即可。
这里,第一吸附体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吸附体可以具有刚性,第一吸附体由刚性材料制成,此时,第一吸附体的形状比较固定;作为一示例,第一吸附体的材料可以为塑料。又例如,第一吸附体具有弹性,第一吸附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此时,第一吸附体的形状可以调整,作为一示例,第一吸附体的材料为泡棉或海绵。当第一吸附体的材料具有弹性时,能够使第一吸附体与导电件110更好的贴合,第一吸附体内的加湿液体更容易转移至导电件110上。
在本实现方式中,当固定组件包括柔性连接件140和固定件150时,所述加湿件120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151内,加湿件120与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贴合;所述加湿液体使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湿润;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连接件140将所述导电件110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承载体贴合。这里,加湿件120与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贴合的方式与上述加湿件120与所述导电件110贴合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还可以包括:接触件210,接触件210与所述导电件110贴合,接触件210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接触件210具有导电液体。所述导电液体与所述导电件110电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接触件210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所述导电件110通过所述导电液体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此时,导电件110通过接触件210中的导电液体间隔与承载体电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导电件110可以具有刚性,以便支撑接触件210,使接触件210与承载体更稳定地贴合。当然,导电件110也可以具有柔性。
在本实现方式中,接触件21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接触件210与所述导电件110贴合,且接触件210具有导电液体,所述导电液体能够使所述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电连接即可。例如,接触件210可以具有弹性,以便接触件210能够更好地与承载体接触。当然,接触件210也可以不具有弹性。
这里,接触件210与导电件110贴合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件110的一侧面与接触件210的一侧面贴合。
这里,导电液体的类型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导电即可。例如,导电液体可以为氯化钠液体,也可以为氯化钾液体。
作为一示例,接触件210可以包括:第二吸附体。第二吸附体与所述导电件110贴合,第二吸附体具有第二容置孔;所述导电液体位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内;所述导电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吸附体与所述导电件110电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接触件210,只要能够通过接触件210内的导电液体使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电连接即可。
这里,第二吸附体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吸附体可以具有刚性,第二吸附体由刚性材料制成,此时,第二吸附体的形状比较固定;作为一示例,第二吸附体的材料可以为塑料。又例如,第二吸附体具有弹性,第二吸附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此时,第二吸附体的形状可以调整,作为一示例,第二吸附体的材料为泡棉或海绵。当第二吸附体的材料具有弹性时,能够使第二吸附体与导电件110更好的贴合,第二吸附体内的导电液体使导电件110与承载体电连接更可靠。
在本实现方式中,当固定组件包括柔性连接件140和固定件150时,所述接触件210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151内,接触件210与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贴合,接触件210位于所述容置凹槽151的槽口侧,所述导电件110位于所述容置凹槽151的槽底侧;所述导电液体与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电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140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接触件210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所述导电件110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导电液体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记载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的电极。
这里,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心脏检测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
导电件,用于与承载体电连接;
柔性传输件,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接口件,与所述柔性传输件电连接,能够与第一设备电连接;
固定组件,与所述导电件固定连接,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所述接口件与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接口件、所述柔性传输件和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
所述柔性传输件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所述柔性传输件与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电连接;其中,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和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相对;
所述接口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组件之外,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形成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
压固件,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侧;
所述柔性传输件的第一端和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被压设于所述压固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而电连接;所述柔性传输件的第二端引出至所述固定组件之外而与所述接口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压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接口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传输件具有弹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柔性连接件,与所述导电件固定连接,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连接;
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连接件将所述导电件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
容置凹槽,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部分用于与承载体电连接;
开口,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与所述容置凹槽连通;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柔性传输件电连接;其中,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相对;
所述柔性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刚性件;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承载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
加湿件,与所述导电件贴合,具有加湿液体;所述加湿液体使所述导电件湿润;
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连接件将所述导电件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承载体贴合;
其中,所述导电件具有柔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
接触件,与所述导电件贴合,用于与所述承载体贴合,具有导电液体;所述导电液体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接触件与所述承载体贴合,所述导电件通过所述导电液体与所述承载体电连接;
其中,所述接触件具有弹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电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39791.3A CN110169769A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电极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39791.3A CN110169769A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电极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9769A true CN110169769A (zh) | 2019-08-27 |
Family
ID=67690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39791.3A Pending CN110169769A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电极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69769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6903A (zh) * | 2009-04-10 | 2009-09-23 | 河南华南医电科技有限公司 | 穿戴式心电电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222865A (zh) * | 2013-04-12 | 2013-07-31 | 北京东方泰华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便捷式心电电极片 |
CN104027107A (zh) * | 2014-05-23 | 2014-09-10 | 浙江大学 | 一种穿戴式心电测量装置 |
CN106510689A (zh) * | 2016-12-30 | 2017-03-22 | 东南大学 | 一种穿戴式多生理参数采集装置 |
CN108523878A (zh) * | 2018-04-16 | 2018-09-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终端产品 |
CN208551797U (zh) * | 2017-12-29 | 2019-03-01 | 深圳市亮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心电监测设备 |
US10226187B2 (en) * | 2015-08-31 | 2019-03-12 | Masimo Corporation | Patient-worn wireless physiological sensor |
-
2019
- 2019-04-25 CN CN201910339791.3A patent/CN1101697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6903A (zh) * | 2009-04-10 | 2009-09-23 | 河南华南医电科技有限公司 | 穿戴式心电电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222865A (zh) * | 2013-04-12 | 2013-07-31 | 北京东方泰华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便捷式心电电极片 |
CN104027107A (zh) * | 2014-05-23 | 2014-09-10 | 浙江大学 | 一种穿戴式心电测量装置 |
US10226187B2 (en) * | 2015-08-31 | 2019-03-12 | Masimo Corporation | Patient-worn wireless physiological sensor |
CN106510689A (zh) * | 2016-12-30 | 2017-03-22 | 东南大学 | 一种穿戴式多生理参数采集装置 |
CN208551797U (zh) * | 2017-12-29 | 2019-03-01 | 深圳市亮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心电监测设备 |
CN108523878A (zh) * | 2018-04-16 | 2018-09-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终端产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45006B2 (en) | Wearable cardiac defibrillation system with electrode assemblies having pillow structure | |
US5626135A (en) | Medical electrode | |
CN110151170A (zh) | 电极及电子设备 | |
US4899753A (en) | Electrocardiographic electrode | |
CN104768450A (zh) | 监测装置 | |
CN108348185B (zh) | 生物信息测定装置 | |
KR101037405B1 (ko) | 스포이트가 체결된 생체 의료용 전극 | |
WO1985002500A1 (en) | Bioelectrode connector | |
KR910005882Y1 (ko) | 생체용 유도전극 | |
CN107456231A (zh) | 一种多导联可延展柔性心电贴 | |
CN113558627A (zh) |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极、可穿戴设备 | |
CN110169769A (zh) | 电极及电子设备 | |
CN108392197A (zh) | 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 | |
JP2013236922A (ja) | 生体電極 | |
CN215503050U (zh) | 一种健康参数监测连接带及监测设备 | |
CN211355424U (zh) | 睡眠带及睡眠监测装置 | |
JPS6349134A (ja) | 心拍数計 | |
CN205286346U (zh) | 体表生物电信号监测器 | |
JP5532569B2 (ja) | 心筋活動電位測定装置の装着方法および隔離シート | |
CN110522445A (zh) | 电极片和医疗设备 | |
JP5664879B2 (ja) | 生体電極 | |
CN220141925U (zh) | 止鼾器和充电装置 | |
JPH033286Y2 (zh) | ||
JPH033282Y2 (zh) | ||
JPH041924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