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9002B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69002B CN110169002B CN201880006171.1A CN201880006171A CN110169002B CN 110169002 B CN110169002 B CN 110169002B CN 201880006171 A CN201880006171 A CN 201880006171A CN 110169002 B CN110169002 B CN 1101690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mrs
- resource
- element group
- resource element
- ofd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5—Maintenance of orthogonality, e.g. for signals exchanged between cells or users, or by using covering codes or sequ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特别地,该方法包括将DMRS信号映射到用于上行链路数据的资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并且发送DMRS信号,其中,在至少一个OFDM符号中,DMRS信号未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不能被用于上行链路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确定是否通过其中部署参考信号的符号发送数据并且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将给出作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系统的简要描述。
图1图示作为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网络的配置。E-UMTS系统是传统UMTS系统的演进,并且3GPP正在研究E-UMTS标准化的基础。E-UMTS也称为LTE系统。对于UMTS和E-UMTS技术规范的细节,请分别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的版本7和版本8。
参考图1,E-UMTS系统包括用户设备(UE)、演进节点B(e节点B或eNB)、以及位于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末端并连接到外部网络的接入网关(AG)。eNB可以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用于广播服务、多播服务和/或单播服务。
单个eNB管理一个或多个小区。小区被设置为在1.25、2.5、5、10、15和20Mhz的带宽之一中操作,并且在带宽中向多个UE提供下行链路(DL)或上行链路(UL)传输服务。可以配置不同的小区使得提供不同的带宽。eNB控制到多个UE的数据的传输和来自于多个UE的数据的接收。关于DL数据,eNB通过向UE发送DL调度信息通知特定UE其中应该要发送DL数据的时频区域、编码方案、数据大小、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等。关于UL数据,eNB通过向UE发送UL调度信息向特定UE通知其中UE能够发送数据的时频区域、编码方案、数据大小、HARQ信息等。可以在eNB之间定义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控制业务的接口。核心网络(CN)可以包括用于UE的用户注册的AG和网络节点。AG在跟踪区域(TA)的基础上管理UE的移动性。TA包括多个小区。
虽然基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已经达到LTE,但是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需求和期望正在增加。考虑到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正在开发中,需要新的技术演进来实现未来的竞争力。具体地,需要每比特的成本降低、增加的服务可用性、频带的灵活使用、简化的结构、开放接口、UE的适当功耗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可从本发明获得的技术任务不限于上述技术任务。并且,本发明所属的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能够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技术任务。
技术方案
通过提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发送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方法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方法包括:将DMRS信号映射到用于上行链路(UL)数据的资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发送DMRS信号,其中,在至少一个OFDM符号中DMRS信号未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不被用于UL数据。
可以使用DFT-S-OFDM方法或CP-OFDM方法来发送DMRS信号。
使用DFT-S-OFDM方法的DMRS映射模式(pattern)和使用CP-OFDM方法的DMRS映射模式可以是相同的。
可以以预定的子载波间隔将DMRS映射到至少一个OFDM符号。
可以基于不同类型的序列生成使用DFT-S-OFDM方法的DMRS和使用CP-OFDM方法的DMRS。
使用DFT-S-OFDM方法的DMRS的映射位置和使用CP-OFDM的DMRS的映射位置可以彼此不同。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关于用于发送UL数据的资源块的大小的信息;以及基于所接收的资源块的大小,发送通过DMRS未被映射到的OFDM符号发送的UL数据。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关于在至少一个OFDM符号中未用于发送UL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控制信息,其中,基于控制信息,UL数据不被映射到DMRS信号未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这里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用户设备(UE),包括:射频(RF)模块,该射频(RF)模块被配置成向基站(BS)发送无线信号并且从基站(BS)接收无线信号;和处理器,该处理器被连接到RF模块并且被配置成将DMRS信号映射到用于上行链路(UL)数据的资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发送DMRS信号,其中在至少一个OFDM符号中DMRS信号未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不被用于UL数据。
可以使用DFT-S-OFDM方法或CP-OFDM方法来发送DMRS信号。
使用DFT-S-OFDM方法的DMRS映射模式和使用CP-OFDM方法的DMRS映射模式可以是相同的。
可以以预定的子载波间隔将DMRS映射到至少一个OFDM符号。
可以基于不同类型的序列生成使用DFT-S-OFDM方法的DMRS和使用CP-OFDM方法的DMRS。
使用DFT-S-OFDM方法的DMRS和使用CP-OFDM的DMRS的映射位置可以彼此不同。
可以接收关于用于发送UL数据的资源块的大小的信息,并且可以基于所接收的资源块的大小来发送通过DMRS未被映射到的OFDM符号发送的UL数据。
处理器可以通过RF模块接收关于在至少一个OFDM符号中未被用于发送UL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控制信息,并且基于控制信息UL数据可以不被映射到DMRS信号没有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数据被不同地部署在符号中以有效地发送信号,在该符号中根据参考信号的开销和MIMO增益发送参考信号。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通过本发明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从结合附图的以下内容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的E-UMTS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基于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的用户设备和E-UTRA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解释被用于3GPP系统的物理信道和使用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传输方法的图;
图4用于LTE系统中的无线电帧的结构的图;
图5图示LTE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6图示LTE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7和8图示支持通过四个天线的下行链路传输(4-Tx下行链路传输)的LTE系统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配置;
图9图示在当前3GPP标准规范中定义的示例性下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DMRS)分配;
图10图示TXRU和天线单元之间的连接方案的示例;
图11图示自包含子帧结构的示例;
图12和13是图示在自包含子帧中发送基本DMRS和附加DMRS的示例;
图14和15是示出DL数据和UL数据的DMRS传输的示例的图;
图16图示用于测量信道状态变化的RS传输的示例;
图17是用于解释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的RS的共享的示例的图;
图18至19是用于解释用于复用具有不同长度的OFDM符号的实施例的图;
图20是用于解释根据子载波间隔在一个符号中配置RE的示例的图;
图2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经由CDM将DMRS扩展到N个RE并使用八个正交码发送DMRS的方法的图;
图2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FDM和CDM的组合的方法的图;
图23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FDM和OCC的组合的方法的图;
图24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FDM和CDM的组合的方法的图;
图25和2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FDM和OCC的组合的方法的图;
图2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FDM的每个AP的8个RE的间隔的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FDM和CDM的方法的图;以及
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来理解本公开的配置、操作和其他特征。如在此提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技术特征被应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的示例。
尽管在本说明书中基于LTE系统和LTE-A系统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LTE系统和LTE-A系统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应用于与上述定义对应的所有系统。
术语“基站(BS)”可以被用作覆盖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演进的节点B(eNB或者e节点B)、接收点(RP)、中继站等的术语的意义。
图2图示在用户设备(UE)和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之间的遵循3GPP无线接入网络标准的无线电接口协议架构中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和用户平面协议栈。控制平面是UE和E-UTRAN发送控制消息来管理呼叫的路径,并且用户平面是发送从应用层产生的数据,例如,语音数据或者互联网分组数据的路径。
在层1(L1)处的物理层对其更高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提供信息传送服务。物理层经由传输信道连接到MAC层。传输信道在MAC层和物理层之间传递数据。数据在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物理层之间的物理信道上被发送。该物理信道使用时间和频率作为无线电资源。具体地,物理信道对于下行链路以正交频分多址(OFDMA)调制,并且对于上行链路以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
在层2(L2)处的MAC层经由逻辑信道对其更高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在L2处的RLC层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RLC功能可以在MAC层的功能块中实现。在L2处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执行报头压缩,以减少不必要的控制信息量,并且因此,经由具有窄带宽的空中接口有效率地发送互联网协议(IP)分组,诸如IP版本4(IPv4)或者IP版本6(IPv6)分组。
在层3(或者L3)的最低部分处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仅在控制平面上定义。RRC层关于无线电承载(RB)的配置、重新配置和释放控制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无线电承载指的是在L2提供的、用于UE和E-UTRAN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服务。为此目的,UE和E-UTRAN的RRC层互相交换RRC消息。如果RRC连接已经在UE和E-UTRAN的RRC层之间建立,则UE处于RRC连接模式,并且否则,UE处于RRC空闲模式。在RRC层之上的非接入层(NAS)执行包括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功能。
用于从E-UTRAN到UE传递数据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携带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携带寻呼消息的寻呼信道(PCH)和携带用户业务或者控制消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SCH)。下行链路多播业务或控制消息或者下行链路广播业务或者控制消息可以在下行链路SCH或者单独定义的下行链路多播信道(MCH)上发送。用于从UE到E-UTRAN传递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携带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携带用户业务或者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SCH。在传输信道之上定义的、并且映射到传输信道的逻辑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等。
图3图示3GPP系统中的物理信道和在该物理信道上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
参考图3,当UE被通电或者进入新的小区时,UE执行初始小区搜索(S301)。初始小区搜索涉及获取对eNB的同步。具体地,UE通过从eNB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对eNB同步其定时并且获取小区标识符(ID)和其他信息。然后UE可以通过从eNB接收物理广播信道(PBCH)获取小区中的信息广播。在初始小区搜索期间,UE可以通过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监测DL信道状态。
在初始小区搜索之后,UE可以通过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基于在PDCCH中包括的信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获取详细的系统信息(S302)。
如果UE最初接入eNB或者不具有用于到eNB的信号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则UE可以执行与eNB的随机接入过程(S303至S306)。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可以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发送预先确定的序列作为前导(S303和S305),并且可以在PDCCH和与PDCCH相关联的PDSCH上接收对前导的响应消息(S304和S306)。在基于竞争的RACH的情况下,UE可以附加地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在上述过程之后,UE可以从eNB接收PDCCH和/或PDSCH(S307),并且将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到eNB(S308),这是一般的DL和UL信号传输过程。具体地,UE在PDCCH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在此,DCI包括控制信息,诸如用于UE的资源分配信息。根据DCI的不同使用来定义不同的DCI格式。
UE在UL上发送到eNB或者在DL上从eNB接收的控制信息包括:DL/UL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等等。在3GPP LTE系统中,UE可以在PUSCH和/或PUCCH上发送诸如CQI、PMI、RI等等的控制信息。
图4图示LTE系统中的无线电帧结构。
参考图4,无线电帧是10ms(327,200×TS)长并且被划分为10个等同大小的子帧。每个子帧是1ms长并且进一步被划分成两个时隙。每个时隙是0.5ms(15,360×Ts)长。在此,Ts表示采样时间并且Ts=1/(15kHz×2048)=3.2552×10-8(大约33ns)。时隙包括时域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频域中的多个资源块(RB)。在LTE系统中,一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7(或者6)个OFDM符号。在其间发送数据的单位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TI可以以一个或者多个子帧为单位定义。上述无线电帧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从而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数目、子帧中的时隙的数目、或者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变化。
图5图示被包括在DL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控制区域中的示例性的控制信道。
参考图5,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根据子帧的配置,子帧的前面的一个至三个OFDM符号被用于控制区域并且剩余的13至11个OFDM符号被用于数据区域。在图5中,参考字符R0至R4表示用于天线0至天线3的RS或者导频信号。在子帧内以预先确定的图案分配RS,不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如何。控制信道被分配给控制区域中的非RS资源,并且业务信道也被分配给数据区域的非RS资源。被分配给控制区域的控制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等等。
PCFICH是用于承载与在每个子帧中被用于PDCCH的OFDM符号的数目有关的信息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位于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中,并且被配置有在PHICH和PDCCH之上的优先级。PCFICH包括4个资源元素组(REG),每个REG基于小区标识(ID)被分布到控制区域。一个REG包括4个资源元素(RE)。RE是通过一个子载波×一个OFDM符号定义的最小物理资源。PCFICH根据带宽被设置为1至3或者2至4。以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PCFICH。
PHICH是承载用于UL传输的HARQ ACK/NACK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符信道。即,PHICH是递送用于UL HARQ的DL ACK/NACK信息的信道。PHICH包括一个REG并且被小区特定地加扰。ACK/NACK以一个比特指示,并且以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被调制的ACK/NACK以2或者4的扩展因子(SF)扩展。被映射到相同资源的多个PHICH形成PHICH组。根据扩展码的数目来确定被复用到PHICH组的PHICH的数目。PHICH(组)被重复三次以获得频域和/或时域中的分集增益。
PDCCH是被分配给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的物理DL控制信道。在此,n是通过PCFICH指示的1或者更大的整数。PDCCH占据一个或者多个CCE。PDCCH将关于传输信道、PCH和D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UL调度许可、以及HARQ信息运送到每个UE或者UE组。在PDSCH上发送PCH和DL-SCH。因此,除了特定控制信息或者特定服务数据之外,eNB和UE通常在PDSCH上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PDCCH上递送用于指示一个或者多个UE接收PDSCH数据的信息和用于指示UE应如何接收和解码PDSCH数据的信息。例如,假定特定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被通过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RNTI)“A”来掩蔽(mask),并且在特定子帧中发送与基于传输格式信息(例如,传输块大小、调制方案、编码信息等)“C”在无线电资源“B”中(例如,在频率位置处)所发送的数据有关的信息,则小区内的UE在搜索空间中使用其RNTI信息来监测,即,盲解码PDCCH。如果一个或者多个UE具有RNTI“A”,则这些UE接收PDCCH并且基于接收到的PDCCH的信息来接收通过“B”和“C”指示的PDSCH。
图6图示LTE系统中的UL子帧的结构。
参考图6,UL子帧可以被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给控制区域,并且包括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给数据区域。子帧的中间被分配给PUSCH,而在频域中数据区域的两侧被分配给PUCCH。在PUCCH上发送的控制信息可以包括HARQ ACK/NACK、表示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CQI、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RI、请求UL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SR)。用于一个UE的PUCCH在子帧的每个时隙中占据一个资源块(RB)。即,被分配给PUCCH的两个RB在子帧的时隙边界上跳频。具体地,具有m=0、m=1以及m=2的PUCCH被分配给图6中的子帧。
现在将给出RS的详细描述。
通常,发射器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已知的RS连同数据一起发送到接收器,使得接收器可以在RS中执行信道测量。RS指示用于解调的调制方案以及RS被用于信道测量。RS被分类成针对特定UE的专用RS(DRS)(即,UE特定RS)和针对小区内的所有UE的公共RS(CRS)(即,小区特定RS)。小区特定RS包括如下RS,在该RS中UE测量要报告给eNB的CQI/PMI/RI。此RS被称为信道状态信息-RS(CSI-RS)。
图7和8图示支持通过四个天线的DL传输(4-Tx DL传输)的LTE系统中的RS配置。具体而言,图7图示在正常CP的情况下的RS配置并且图8图示在扩展CP的情况下的RS配置。
参考图7和图8,网格中的附图标记0到3表示通过天线端口0到天线端口3发送的小区特定RS——CRS,用于信道测量和数据调制。可以跨控制信息区域以及数据信息区域将CRS发送到UE。
网格中的参考字符D表示UE特定的RS、解调RS(DMRS)。DMRS在数据区域中发送,即,在PDSCH上发送,支持单天线端口传输。通过更高层信令向UE指示UE特定RS、DMRS的存在或不存在。在图8和9中,通过天线端口5发送DMRS。3GPP TS 36.211定义总共八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7到天线端口14)的DMRS。
图9图示在当前3GPP标准规范中定义的示例性DL DMRS分配。
参考图9,使用第一DMRS组(DMRS组1)中的各个天线端口的序列来映射用于天线端口7、8、11和13的DMRS,而使用第二DMRS组(DMRS组2)中的各个天线端口的序列映射用于天线端口9、10、12和14的DMRS。与CRS相比,CSI-RS被提议用于PDSCH的信道测量,并且多达32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可用于CSI-RS以减少多蜂窝环境中的小区间干扰(ICI)。
下文中,下面将描述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在当前的LTE标准中,存在两种MIMO传输方案,不通过信道信息而操作的开环MIMO和通过信道信息而操作的闭环MIMO。特别是在闭环MIMO中,eNB和UE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基于CSI执行波束形成以获得MIMO天线的复用增益。为了从UE获取CSI,eNB可通过向UE分配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来命令UE在下行链路信号上反馈CSI。
CSI主要分为三种信息类型:RI(秩指示符),PMI(预编码矩阵索引)和CQI(信道质量指示)。首先,如上所述,RI指示信道的秩信息,并且表示UE可以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接收的流的数量。此外,由于RI是通过信道的长期衰落来确定的,因此可以在比PMI值和CQI值更长的时段中将RI反馈给eNB。
其次,PMI是通过反映信道的空间特征而获得的值,并且指示eNB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其为UE基于诸如信号干扰和噪声比(SINR)的度量而优选的。最后,CQI是指示信道强度的值,并且通常表示当使用PMI时eNB可获得的接收SINR。
在3GPP LTE-A系统中,eNB可为UE配置多个CSI进程,并且可以针对每个CSI进程报告CSI。在这种情况下,CSI进程包括用于指定信号质量的CSI-RS资源,和CSI-IM(干扰测量)资源,即,用于干扰测量的IMR(干扰测量资源)。
由于波长在毫米波(mmW)领域中变短,所以可在同一区域中安装多个天线单元。更详细地,在30GHz的频带中波长为1cm,并且2D阵列的总共64(8×8)个天线单元可以以0.5λ(波长)的间隔安装在4×4cm的面板中。因此,mmW领域的最新趋势试图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单元增强BF(波束形成)增益来提高覆盖或吞吐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供收发器单元(TXRU)来控制每个天线单元的发送功率和相位,则可对每个频率资源执行独立的波束形成。然而,当为所有100个天线单元提供TXRU时,考虑到成本,出现了有效性恶化的问题。因此,考虑一种方案,其中多个天线单元被映射到一个TXRU,并且波束方向由模拟移相器控制。由于这种模拟波束形成方案可在全频带中仅产生一个波束方向,因此出现了频率选择性波束形成不可用的问题。
作为数字BF和模拟BF的中间类型,可以考虑具有小于Q个天线单元的B个TXRU的混合BF。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根据B个TXRU和Q个天线单元的连接方案存在差异,但是能够同时发送的波束方向的数量被限制为B或更小。
图10图示TXRU和天线单元之间的连接方案的示例。
图10中的(a)图示TXRU连接到子阵列。在这种情况下,天线单元仅连接到一个TXRU。与图10的(a)不同,图10的(b)图示TXRU被连接到所有天线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天线单元连接到所有TXRU。在图10中,W表示由模拟移相器相乘的相位矢量。也就是说,模拟波束形成的方向由W确定。在这种情况下,CSI-RS天线端口和TXRU之间的映射可以是1对1或1对多。
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需要更大的通信容量,已经发布了比传统RAT(无线电接入技术)更先进的移动宽带通信需求。此外,通过连接多个设备和物体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提供各种服务的大规模MTC(机器类型通信)技术是将在下一代通信中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已经讨论了考虑易受可靠性和时延影响的服务/UE的通信系统设计。考虑到这种状态,已经讨论了下一代RAT的引入,并且在本发明中,下一代RAT将被称为NewRAT。
在第五代NewRAT中考虑图11中所示的自包含子帧结构,以最小化TDD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时延。图11示出了自包含子帧结构的示例。
在图11中,斜线区域表示下行链路控制区域,黑色区域表示上行链路控制区域。没有标记的区域可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或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在这种结构中,在一个子帧内以适当的顺序执行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由此可以在子帧内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并且可以在子帧内接收上行链路ACK/NACK。结果,当在数据传输中发生错误时,可以减少数据重传所需的时间,由此可以最小化最终数据传输的时延。
在这种自包含子帧结构中,eNB和UE需要用于从发送模式切换到接收模式的时间间隙,反之亦然。为此,当在自包含子帧结构中将下行链路切换到上行链路时,一些OFDM符号(OS)被设置为保护时段。
可以在基于NewRAT操作的系统中配置的自包含子帧类型的示例可以考虑如下四种子帧类型。
-下行链路控制时段+下行链路数据时段+GP+上行链路控制时段
-下行链路控制时段+下行链路数据时段
-下行链路控制时段+GP+上行链路数据时段+上行链路控制时段
-下行链路控制时段+GP+上行链路数据时段
根据NR系统的特性,第五代新无线电(NR)在DMRS传输中可能具有以下问题。首先,NR系统的设计要求需要以下面的方式来配置,其中频带范围为700MHz至70GHz,系统带宽范围为5MHz至1GHz,移动速度范围为0km/h至500km/h以实现通信,并且在室内/室外环境、大型小区等中能够进行通信,因此,NR系统的设计要求相当多样化。
因此,需要一种部署DMRS以满足这种不同设计要求的方法,并且就此而言,在极端环境的假设下使用单一模式设计NR DMRS在资源效率方面可能相当低效。另一方面,使用各种模式设计NR DMRS的问题在于实现复杂性增加。
第二,为了帮助早期解码数据并测量和消除小区间干扰,NR系统的DMRS可以位于数据信道的开始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例如高多普勒、低SNR等的信道情形中,当使用位于子帧的前部的DMRS时,可以获得低信道估计性能。
第三,在LTE-A中每个用户能够接收的层数是8,但是由于大规模MIMO,在NR中可以增加到16或更多。因此,需要正交性来区分DMRS天线端口。因为RS开销根据层数而增加,所以有必要有效地配置用于区分大量层的正交资源。
第四,因为在NR中使用高频带,所以路径损耗可能很严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NR中引入波束成形。也就是说,4GHz频带中的eNB在UL中引入模拟波束成形,即,模拟Rx波束成形的可能性可能很高,并且在6GHz或更高频带中的eNB和UE都引入模拟波束成形的可能性可能会增加。
当在传统全向中发送和接收信号时,在应用模拟波束成形时,可能不同地出现延迟扩展和多普勒扩展的特征。例如,当在全方向上接收信号时,多普勒扩展越来越多出现,并且当速度增加时,相干时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当引入模拟Rx波束成形时,仅出现在特定方向上接收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并且因此,多普勒扩展相对减小,并且因此相干时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即,另外应用于高速的DMRS会产生不必要的开销。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定义一种部署DMRS和除了传统DMRS之外的添加的RS的方法,并提出一种部署和发送所添加的RS的方法。
在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在本发明中,传统RS可以被称为基本DMRS、基本DM-RS等,并且所添加的RS可以被称为附加RS、高质量RS、高性能RS、补充DM-RS、辅助DM-RS、附加DMRS等。
<基本DMRS和附加DMRS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NR的DMRS包括位于子帧的数据区域的前部的基本RS(即,基本DMRS)和在子帧的数据区域中发送的附加RS(即,附加的DMRS)。
基本DMRS指的是如下RS,其始终被发送,而不管链路(即,DL、UL、特殊链路(SL)等)、诸如子载波间隔或OFDM符号持续时间的参数集、传输层、关于UE被定位在室内或室外等位置的部署场景、UE的速度、TBS大小等如何。
在NR中,基本DMRS位于子帧的数据区域的前部。在NR中,数据的早期解码是设计的重要要求。通过在数据信号之前发送DMRS,能够快速获得数据解码所必需的信道估计信息。
应与基本DMRS的位置相关联地考虑的因素是NR中的帧结构被设计为共同使用DL/UL/SL并且DL、UL和SL的DMRS位置在子帧中应相同以估计从邻近小区或邻近链路接收的干扰信号的信道。
在NR中考虑的子帧结构中,DL数据区域和UL数据区域的起始点可以根据DL控制区域的长度和保护时段的存在而不同。例如,如果在发送控制信道的第一OFDM符号之后发送DL数据,则可以从第二OFDM符号开始数据区域。如果在发送控制信道的第一OFDM符号之后发送UL数据,则第二OFDM符号可以用作保护时段,并且可以从第三OFDM符号开始发送数据。
这样,因为DL数据和UL数据的起始点可能不同,所以期望在DL数据区域和UL数据区域中通常用于数据传输的OFDM符号当中的第一符号上部署基本DMRS,如图12中所示。
控制区域的OFDM符号的长度和数据区域的OFDM符号的长度可以不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中所示,基本DMRS可以部署在通常用于DL控制区域和保护时间占用的OFDM符号之后的DL数据区域和UL数据区域中的数据传输的OFDM符号当中的第一OFDM符号上。
附加DMRS可以位于数据区域的特定位置处,并且可以划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类型1附加DMRS可以使用RE的一部分,并且类型2附加DMRS可以使用所有OFDM符号。
在类型1附加DMRS的情况下,可以如下部署附加DMRS。
1.实施例1-1
附加DMRS按照附加DMRS的RE数被划分成多个等级,并且附加DMRS的RE数,即,附加DMRS等级是根据传输环境来进行调整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附加DMRS等级中的一个附加DMRS等级与仅仅发送基础RS的情况相对应。通常,附加DMRS等级0可以与仅仅发送基础RS的情况相对应。
2.实施例1-2
以RE为单位的附加DMRS可以相等的间隔被部署在资源块中。一般而言,以RE为单位的附加DMRS可以定义数量与基础DMRS所限定的AP相同的AP。然而,在以RE为单位的附加DMRS被用来测量OFDM符号之间的相位变化以及为了特殊目的如使变化在所有AP中都是相似的情况下,仅仅可以定义AP数量小于基础DMRS中所定义的AP的附加DMRS。
在2型附加DMRS的情况下,可以如下部署附加DMRS。
1.实施例1-1
如果附加DMRS以OFDM符号为单位被使用,则附加DMRS可以被部署在位于用作基础DMRS的OFDM符号之后的OFDM符号的数量与位于用作附加DMRS的OFDM符号之后的OFDM符号的数量相似的位置处。例如,如果数据区中存在12个OFDM符号并且基础DRMS位于第二OFDM符号上,则附加DMRS被部署在第7个OFDM符号上。作为另一示例,如果数据区中存在12个OFDM符号并且基础DRMS和两个附加DRMS都存在,则当基础DMRS和两个附加DRMS分别被部署在第1个、第5个和第9个OFDM符号上时,在各个的DMRS之后的OFDM符号的数量相似。这有利于DMRS很好地反映信道估计变化。
2.实施例1-2
如果附加DMRS以OFDM符号为单位被使用,则附加DMRS的位置可以被部署在用作基础DMRS的OFDM符号之后的OFDM符号上。例如,如果基础DMRS位于第2个OFDM符号上,则附加DMRS被部署在第3个OFDM符号上。这样做的优点是扩展了多天线传输中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或者增加了DMRS资源以扩展执行同时传输的用户。
<改变DMRS的密度的方法>
作为改变DMRS的密度的第一种方法,在维护传统RS的同时可以根据需求添加附加RS。例如,这种附加RS可以在多普勒或者延迟扩展增加的情况下或者根据MCS等级以高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被添加。
作为改变DMRS的密度的第二种方法,可以根据需求将更多的或者更少的RS发送至用户,这允许根据接收器的能力进行密度变化。例如,如果接收器能够执行模拟波束形成,则要求根据需求发送比基于全向接收的假设而发送的RS更少的RS。
作为第三种方法,在发送寻呼信号、随机接入响应和系统信息的信道中,RS的密度可以是固定的,并且在将信息发送至特定UE的信道中,RS的密度可以是不同的。
作为第四种方法,可以通过用于信道解码的许可消息定义RS密度控制信息。另外,RS密度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关于要在当前发送信道或者待发送信道上使用的RS密度的信息(例如,关于是否使用默认密度的信息和关于密度相较于默认密度增加的程度的信息)
关于附加DMRS等级的信息
关于附加DMRS类型的信息
用于报告信道变化的触发消息
作为第五种方法,在使用CSI-RS执行短期测量之后,UE可以报告时间和频率的信道变化连同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信道变化的报告可以是确定是否改变RS密度的指标。另外,UE可以发送提出改变RS密度请求的消息。
作为第六种方法,在报告CSI时,UE可以报告关于优选的附加DMRS等级的信息。优选的附加DMRS等级与在UE接收与被包括在CSI报告中的报告CQI相对应的MCS的PDSCH时可以获得最佳吞吐量的附加DMRS等级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在计算CSI时,UE可以考虑根据附加DMRS等级的添加的DM-RS RE开销。
作为第七种方法,当传输层增加时,可以将附加RS添加到传统RS。
在公共控制信道或者公共控制消息所指示的数据区域中,可以将附加DMRS与基本DMRS基本上部署在一起。
当数据由UE特定的控制信道或者UE特定的控制消息指示时,子帧中的DMRS密度被可变地使用。为了这个目的,DMRS相关的指示符可以被配置在控制消息中。即,PDSCH或者PUSCH的DMRS密度可以通过控制消息来指示。由DMRS相关的指示符配置的控制消息可以在DCI中被发送至UE或者可以经由RRC信令被发送至UE。在这种情况下,按照DCI格式,控制消息是否被包括可能会改变或者控制消息被包括的形式可能会改变。另外,执行模拟接收波束成形的UE可以提出改变DMRS密度的请求并且因此可以在eNB端改变DMRS密度。
图14和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DMRS传输的示例的示意图。即,图14和图15图示了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2型附加DMRS根据开销被分类为等级0和等级1并且根据每个等级来发送DMRS。
参照图14和图15,根据2型附加DMRS的等级使UL和DL传输区中的DMRS位置彼此相同。等级1与增加开销的情况相对应并且可以用于改善较高秩传输或者较低秩传输期间的信道估计性能。等级0以具有低RS开销的较低秩传输为目标。
作为另一示例,在图14和图15中,“A.等级1(较高秩)”可以用于改善较低秩传输期间的信道估计性能并且“B.等级1(较低秩)”可以被用作较高秩的模式。
在图14和图15中示出的帧结构中,假设在DL控制区中使用了2个OFDM符号,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未用于DL控制的区域,DL传输可以是可能的。
<可以执行内插以改进信道估计的等级的指定>
在作为多个等级发送的DMRS中可以假设准共址(QCL)条件。
例如,如果在单个子帧中发送的多个DMRS之间假设QCL,则可以使用从每个DMRS估计的信道来进行内插。如果在多个子帧中假设QCL条件,则可以基于多个子帧等级来执行内插。
当在子帧中定义一个或者多个迷你子帧或者针对每个迷你子帧发送DMRS时,可以在假设迷你子帧等级的QCL时执行迷你子帧之间的内插。QCL条件可以表示作为子帧组或者多子帧组的能够执行内插的时域资源单元。
<用于测量信道状态变化的RS结构>
如果按照恒定的OFDM符号间隔周期性地发送的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RS)或者以子帧为单位周期性地发送的CSI-RS像在传统LTE中一样被使用,则可以测量时变信道特性。
然而,在NR中,以一个或者多个OFDM符号为单位发送的单波束成形的RS与CRS一样未被定义。此时,单波束成形指的是在时间或者频率方面没有波束变化的波束成形类型。
因为在NR中需要支持DL和/或UL的动态切换以及以OFDM符号和子帧为单位的传输波束的动态变化的帧结构,所以难以以子帧为单位周期性地发送CSI-RS并且因此难以使用周期性的CSI-RS。另外,一次性传输使得测量多普勒扩展变得困难。
即使引入了用于波束测量的周期性发送的RS,但是如果RS不以相当短的周期发送,则难以使用波束测量RS测量时变信道特性变化。
因此,NR的信道测量RS(诸如,CSI-RS、探测参考信号(SRS)等)需要被设计为适合于时变信道状态变化的测量。为了满足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以下结构的RS,用于测量信道状态变化。
(1)如图16所示,可以发送在波束成形方面没有变化的多重CSI-RS或者多重SRS。为了这个目的,可以使用多重方法在一个子帧中发送CSI-RS或者SRS或者可以连同相邻的子帧以多个子帧为单位发送多重CSI-RS或者多重SRS。另外,可以生成建立在波束成形系数没有变化的前提下的N子帧组的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多重方法发送的CSI-RS或者SRS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被用作测量信道状态变化的RS。
(2)用于信道状态变化的测量的RS可以在单个OFDM符号上被重复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信道状态变化的测量的RS可以是分配给单个OFDM符号的CSI-RS、SRS或者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中的全部或一些。
当通过DCI触发非周期性的CSI-RS传输、CSI测量和CSI报告时,eNB可以通知UE相应的CSI-RS是一次性的CSI-RS还是多重CSI-RS。如果eNB发送多重CSI-RS,则UE可以报告信道变化或者优选的附加DMRS等级。
同样,当通过DCI触发非周期性的SRS传输时,eNB可以通知UE相应的SRS作为一次性的SRS还是多重SRS被发送。可替代地,当eNB发送多重SRS时,eNB可以通知UE应该使用相同的预编码方案连续地发送SRS多少次。
另外,对于有效的干扰测量,作为指定干扰的资源的CSI干扰测量(IM)资源可以被配置为多重CSI-IM资源。多重CSI-IM资源可以被定义为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匹配多重CSI-RS资源。即,eNB可以通过DCI使发送CSI-RS和CSI-IM资源的次数相等。与这不同的是,eNB可以通过DCI单独指示发送CSI-RS和CSI-IM资源的次数。
<共享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RS的方法>
在NR系统中,DL控制信道以及DL和/或UL数据信道被认为是进行了时分多路复用(TDMed)。基本上来说,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的RS和用于数据信道的解调的DMRS可以分别在控制信道中被定义。
然而,当各个信道的RS被定义时,可能存在RS开销明显增加的问题。因此,作为减少RS开销的方法,讨论一种在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之间共享控制信道RS或者数据DMRS的方法。
然而,这种共享方法并不总是有利的。例如,针对有限数目的AP定义控制信道的RS,并且在这一点上,当RS应用于数据信道时,数据信道的最大传输秩可以被限制为充当限制性能的因素。
另外,控制信道的RS可以是UE特定的RS,而且可以是非UE特定的RS。
当以非UE特定的RS发送RS时,可能难以针对特定用户对数据信道进行波束成形,并且因此,可能难以期望BF增益。
另一方面,可以允许特定状态下的UE共享RS。例如,在如下情况下可以允许共享RS:1)当将数据信道发送至发送需要非高数据率的信息的用户时、2)当未获取到UE特定的空间信道信息或者获取到的空间信道无效时、3)当将数据信道发送至与在高速移动环境中一样在开环传输方面有优势的用户时等。
在下文中,参照图17描述了共享RS的方法。参照图17,在控制信道中定义的RS可以被数据信道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控制信道的RS假设为UE组特定的RS。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传输层的数量受限于控制信道的RS并且难以期望UE特定的波束成形。
可能不会使用DMRS区域的RS。在这种情况下,未使用的RS区域可以用于数据。
附加RS可以被部署在数据区域中,该数据区域共享控制信道RS的RS。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一个OFDM符号DMRS,RS开销可能不会大幅增加。当使用基础传输或者回退方法时,可以部署附加RS。
另外,关于RS共享方法,eNB可以将关于使用的RS的信息通知给UE。例如,eNB可以将是使用了在控制信道中定义的RS还是使用了在DMRS区域中定义的RS通知给UE。
可替选地,根据发送至UE的数据信道的属性,可以确定使用的RS。例如,结合用于发送系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等的DCI的RNTI,可以在从相应RNTI检测到的DCI所指示的数据信道中共享控制信道的RS。
在数据信道中共享和使用控制信道的RS的用户或者用户组的数据信道时段内,可以附加地发送或者可以一直发送与控制信道的RS相似或者相同的RS。这可以由高层等指示,并且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在控制信号的内容中定义特定指示符。
在这里,RS在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之间的共享可以指的是,控制信道的RS和数据信道的RS使用相同序列或者相同类型的序列。
<多个参数集的支持>
本发明提出了当具有不同参数集的OFDM符号被包括在第五代NR的频带内时DMRS在子帧的数据传输区域中的位置的实施例。
1.实施例1-1
当子帧是基于特定子载波间隔来配置的并且在相应子帧的数据区域中共同包括DMRS,但是存在具有不同长度的多个OFDM符号时,可以使OFDM符号的位置彼此相同。
例如,当一个子帧配置有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14个OFDM符号并且14个OFDM符号分别具有0至13的Symbol Index_1时,可以假设具有30kHz的子载波间隔的28个OFDM符号位于一个子帧中并且分别具有0至27的Symbol index_2。然后,当DMRS位于Symbol Index_1=2中时,DMRS可以位于Symbol Index_2=4或5中。
2.实施例1-2
当子帧是基于特定子载波间隔来配置的并且具有不同长度的OFDM符号被部署在相应子帧的数据区域中时,可以使具有特定子帧间隔的OFDM符号的第一DMRS的位置和长度小于特定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的第一DMRS的时间位置彼此相同。
3.实施例1-3
当包括具有特定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的基础DMRS的OFDM符号的数量是N时,长度小于特定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的基础DMRS的数量可以大于N。即,包括基础DMRS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与子载波间隔成比例。例如,当包括基础DMRS的OFDM符号的数量在具有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中是一个时,包括基础DMRS的OFDM符号的数量在具有30kHz的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中是两个。
4.实施例1-4
当在配置有具有特定子载波间隔的OFDM的子帧中发送短OFDM符号并且存在包括基本DMRS的多个短OFDM符号时,用作数据的短OFDM符号的数量除以包括基础DMRS的短OFDM符号的数量得到的商可以被用作基础DMRS OFDM符号之间的间隔。
例如,当使用20个OFDM符号作为数据并且基础DMRS OFDM符号的数量是2个时,20除以2得到的商,即,10是基础DMRS OFDM符号之间的间隔,并且第一基础DMRS位于SymbolIndex_2=4中,第二基础DMRS可以位于Symbol Index_2=14中。
5.实施例1-5
如从图18中看到的,当在配置有具有特定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的子帧中发送短OFDM符号时,可以定义配置有短OFDM符号的迷你子帧并且迷你子帧可以被包括在配置有具有特定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的子帧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至少一个基础DMRS OFDM符号包括在迷你子帧中,并且当具有不同的OFDM符号长度的多个迷你子帧存在时,可以将迷你子帧的开始部分定位为彼此匹配。
6.实施例1-6
参照图19,当具有不同长度的OFDM符号是TDM并且迷你子帧配置有多个短的连续OFDM符号时,DMRS可以位于迷你子帧的开始OFDM符号。
在下文中,将描述当在带内使用不同的参数集时在DMRS中可以使用的序列的实施例。
1.实施例2-1
参照图20,当特定小区想要多个参数集时,可以基于最小的子载波间隔生成映射到DMRS RE的序列,并且当改变参数集时,可以使用生成的序列的子序列。
例如,当特定小区所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的最小值是N并且子载波间隔增加了2M倍时,可以表示子载波间隔SC=Nx2M。在这里,N=15kHz,其中,M=0、1、2、3并且SC=15kHz、30kHz、60kHz和120kHz。详细地,当20MHz的带中所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是15kHz并且在带中存在1200个RE时,如果24个RE配置1个RB,则可以配置50个RB。同样,当子载波间隔是30kHz并且存在600个RE时,可以配置25个RB,当子载波间隔是60kHz并且存在300个RE时,可以配置12至13个RB,并且当子载波间隔是120KHz并且存在150个RE时,可以配置6至7个RB。
当将不同的序列映射到RS时,根据每个参数集在15kHz、30kHz、60kHz和120kHz可能分别需要1200、600、300和150个序列值。当序列具有基于作为最小的子载波间隔的15kHz的1200长度时,可以经由在带内使用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1200长度序列的亚采样生成序列,并且在这点上,可以经由每隔30kHz的两个间隔的亚采样来使用600个样本,可以经由每隔60kHz的四个间隔的亚采样来使用300个样本,并且可以经由每隔120kHz的八个间隔的亚采样来使用150个样本。
2.实施例2-2
当具有长子载波间隔的多个OFDM符号被用作具有短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段中的RS时,可以在多个OFDM符号中使用相同的基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基序列可以使用基于最小参数集生成的序列列当中的经过亚采样的序列列。
3.实施例2-3
与DMRS-ID相类似,应用于DMRS的新ID可以被定义并用作序列的种子值,并且DMRS-ID和Cell-ID可能不相同。
eNB可以将在DMRS中用于数据解码的DMRS-ID值通知给UE并且可以另外将干扰信道的DMRS-ID通知给UE以估计相邻链路、相邻小区或者TPR的信道。
<用于支持多个用户的DMRS部署>
在第五代NR中,可以使用7个OFDM符号或者14个OFDM符号来配置一个时隙。当使用比7个或者14个OFDM符号少的OFDM符号来配置时隙时,可以将时隙定义为迷你时隙。迷你时隙可以有利地在短时间段内高速发送数据。另一方面,当太小的时段被定义为迷你时隙时,相较于发送数据的时段,RS开销可能不利地增加。
为了克服这点,可以考虑多个迷你时隙之间的DMRS共享。这可能与将DMRS部署在LTE UL中的配置有7个OFDM符号的时隙中的第四个OFDM符号中并且基于DMRS在使用OFDM符号#1、#2和#3的用户与使用OFDM符号#5、#6和#7的用户之间共享DMRS的方法相似。然而,在NR中,映射有DMRS的迷你时隙的位置可能无法确定,并且具体地,当每个迷你时隙执行模拟波束成形时,因模拟波束成形而改变信道,并且因此可能难以与相邻的迷你时隙共享DMRS。因此,可以考虑确定要共享DMRS的迷你时隙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DMRS可以在特定迷你时隙中被发送,但是在另一迷你时隙中可能不能被发送。另外,DMRS可以在确定要共享DMRS的迷你时隙中通过位于发送数据的OFDM符号的后端的OFDM符号来发送,并且DMRS可以被在发送了确定要共享DMRS的迷你时隙之后发送的迷你时隙共享。然而,在发送了确定要共享DMRS的迷你时隙之后发送的迷你时隙中,可能无法发送DMRS。
当DMRS可以不在位于前部的迷你时隙中被发送并且可以在发送了位于前部的迷你时隙之后发送的迷你时隙中被发送时,DMRS可以通过在稍后发送的迷你时隙中发送数据的OFDM符号当中的位于前部的OFDM符号来发送。
最后,可以考虑在连续发送的迷你时隙之间不同地配置DMRS传输位置的方法。例如,在早期发送的迷你时隙的情况下,DMRS可以通过发送数据的OFDM符号当中的位于后部的OFDM符号来发送,并且在稍后发送的迷你时隙的情况下,DMRS可以通过发送数据的OFDM符号当中的位于前部的OFDM符号来发送。详细地,正交掩码(OCC)可以应用于被包括在连续发送的迷你时隙中的每个DMRS。
<端口分配和功率分配>
LTE UL DMRS可以被设计为将所有的DMRS端口发送至包括在1个RB中的12个RE并且用相同的传输功率来发送DMRS端口。另一方面,LTE-A DL DMRS可以使用高达秩2的12个特定RE来发送,并且12个RE可以被另外分配并且以秩3或者更高的秩被发送,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端口#1和#2可以在相同的组中被发送,并且端口#3可以在不同的组中被发送。在这里,端口#3可能具有比端口#1和#2更高的传输功率,但是尽管如此,LTE-A DL DMRS仍可以被设计为被配置为端口#1、#2和#3具有相同的DMRS传输功率。
同样,当在NR DMRS设计中所有多个DMRS端口在包括多个RE的组中都得到支持时,各个DMRS端口的传输功率值可以根据传输层的数目被均匀配置。例如,在秩2的情况下,可以将整个功率的1/2分配给每个端口,并且在秩3的情况下,可以将整个功率的1/3分配给每个端口。
当DMRS设计中存在包括多个RE的多个组时,如果组数随着传输秩增加而线性增加,则可以将传输功率值分配给各个组。另一方面,当在高达预定秩的特定组中发送DMRS端口时,如果组在当前范围超过预定秩时被另外分配,则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各个组中发送的DMRS端口的传输功率不是恒定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可以引入使各个传输DMRS端口的传输功率相等的方法。
<同时支持CP-OFDM和DFT-S-OFDM波形的DMRS设计和指示符>
在OFDM系统中,可以将时间和频率特定的子载波分配给DMRS。根据基于OFDM的波形的特性,RS和数据信道的复用方法可能不同,并且在基于CP-OFDM的系统中,数据信号、DMRS等可以被复用在一个OFDM符号中并被发送,并且另一方面,在使用具有传输信号的低PAPR/CM特性的DFT-S-OFDM的系统中,可以以OFDM符号为单位发送数据信号、DMRS等。
例如,LTE DL系统可以基于CP-OFDM来设计,并且在这点上,各种RS(诸如,CRS、CSI-RS和DMRS)可以在一个OFDM符号中以频率为单位与数据信号、控制信号等一起被复用并被发送。LTE UL系统可以基于DFT-S-OFDM来设计,并且在这点上,可以以OFDM符号为单位发送数据信号、控制信号或者DMRS以保持每个传输时间点的低PAPR/CM特性。
在第五代NR中,DL、UL和侧链路可以基于CP-OFDM波形来设计。然而,在UL中,DFT-S-OFDM波可以在秩1的单层的情况下被用来保证UE的覆盖。
与DL/UL/侧链路等类似,当所有链路以相同的方式使用CP-OFDM波形时,可以根据CP-OFDM波形的特性以时间/频率为单位来部署DMRS。然而,在UL中,可以同时使用CP-OFDM波形和DFT-S-OFDM波形并且可以接收具有不同波形的多个用户信号,并且在这点上,当信道估计装置在接收到的信号的解调期间需要根据各个波形被单独设计时,可能提高接收器的复杂度。因此,需要设计DMRS,该DMRS的信道可以由适合于CP-OFDM波形和DFT-S-OFDM波形的特性的公共接收器估计。
1.实施例1
用于CP-OFDM和DFT-S-OFDM的DMRS模式可以被设计为是相同的。信道估计装置可以根据DMRS模式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并且因此,当DMRS模式是相同的时,可以使用相同的信道估计装置。交错型RS模式可以被认为是用于CP-OFDM和DFT-S-OFDM的DMRS模式。例如,RS可以部署在OFDM符号中的子载波当中以相等间隔彼此间隔地的N个子载波中。详细地,当相等间隔是间隔2时,相应子载波可以与偶数或者奇数相对应,并且当12个RE被分组为配置1个RB时,RS可以以间隔2、3、4、6等被部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波形有利地保持在低PAPR。
在这里,在CP-OFDM波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位于部署有RS的子载波之间的子载波发送数据,并且另一方面,在DFT-S-OFDM波形的情况下,可以将信号仅仅发送至DMRS的子载波并且可以将其它子载波分配给发送DMRS的OFDM符号中的不通过其发送信号的空RE(即,保留RE)。
在CP-OFDM波形的情况下,当像秩1或秩2一样发送低秩时,指示是通过除了DMRS的RE之外的RE发送数据还是将除了DMRS的RE之外的RE保留为空RE的指示符可以被配置在包括DMRS的OFDM符号中。
在这里,指示除了DMRS的RE之外的RE是否被用作空RE的指示符可以指示没有数据的DMRS CDM组的数量。
另一方面,在DFT-S-OFDM波形的情况下,在包括DMRS的OFDM符号中,除了分配给DMRS的RE之外的RE可以被认为是空RE而且可能不能发送信号。
在CP-OFDM波形和DFT-S-OFDM波形两者中,可以配置指示将要被用作DMRS的RE的位置的指示符。例如,当以相等间隔彼此间隔开的N个子载波被分组为一个组时,可以形成N个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指示符可以指示N个组当中被用作RS的组。具体地,在UL中,eNB可以使用指示符指示RS的RE的位置,并且根据波形,可以在一个符号中指示除了RS的RE之外的RE是用来发送数据还是作为空RE来发送。接收指示符的UE可以基于该指示符执行RS传输和数据传输。
根据每个波形,用于RS的序列可以不同地被应用。例如,在CP-OFDM的情况下,可以使用PN序列,并且在DFT-S-OFDM的情况下,可以与Zadoff-Chu序列一样使用具有低PAPR的序列。
当使用不同序列的RS的频率位置相同时,改变RS的加扰序列,并且因此难以在接收端区分信号。因此,当使用不同类型的序列作为加扰序列时,可能需要将RS部署在不同的位置。当与PN序列和ZC序列一样在相同的位置使用不同的加扰序列时,可以通过时域上的多个OFDM符号来发送RS并且可以将正交掩码(OCC)应用于时域。
上述实施例已经被描述为受限于UL,但是可以应用于DL。可以在DL中使用CP-OFDM波形,并且因此,在使用不同的波形时可能不会出现问题。
然而,考虑到较低秩传输期间的DMRS开销,当使用OFDM符号中的一些RE作为RS时,可能需要指示剩余的RE是被用来发送数据还是被保留为空RE的指示符。
在动态TDD系统中,可以在相邻的传输点(TP)之间配置不同的链路方向,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去除相邻TP的干扰,特定Re可以是空的,即,可以将特定RE分配给空RE或者保留RE以估计相邻TP的信道。因此,当指示包括DMRS的OFDM符号中的除了DMRS之外的RE是被用来发送数据还是被保留为空RE的指示符也存在于DL中时,可以获得有效传输。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
高调制阶数(诸如,约30GHz的频带中的64QAM)对相位噪声敏感,并且因此需要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
可以使用PTRS来估计残留频偏以及通过相位噪声估计公共相位。
每个OFDM符号公共相位误差都会变化,并且因此,需要每个OFDM符号发送RS以估计公共相位误差。另一方面,根据特定趋势改变频偏,并且因此,可以以N个OFDM符号为单位发送RS以估计频偏,从而可以估计频偏。
公共相位误差的变化宽度并不高,并且因此,只有在公共相位误差具有复杂的星座(如64QAM)时,才可以识别到误差的敏感度,并且另一方面,频偏的变化超过2π,并且因此,即使在低调制阶数(如QPSK等)中也可以识别到误差的敏感度。
换言之,在高频段中的高调制阶数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用于估计公共相位误差的RS,并且不管频段和调制阶数如何,都可能需要用于估计频偏的RS。因此,可以每个时隙发送用于频偏估计的PTRS,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另外发送用于估计公共相位误差的PTRS。
根据本发明,为了便于描述,发送以用于频偏估计或者定时跟踪的RS可以被称为基础PTRS或者基础TRS。
频偏和信号到达的定时可以根据输送点或者模拟波束形成而改变。
在DL传输中,eNB可以确定用于估计频偏和到UE的定时的时间单元。例如,基本TRS可以被包括在发送同步信号的时隙中。在这种情况下,当指示配置有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预定数量的OFDM符号的同步信号块的索引存在时,可以使在相应同步信号(SS)块中估计的频偏和定时跟踪信息与SS块索引相关联。
当RS(测量RS、波束跟踪RS)或者用于PBCH的解调或者PBCH的其它信息项与波束扫描相关联时,频偏和定时跟踪信息可以与SS块索引相关联。在没有波束扫描的单波束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使用估计的频偏和定时跟踪信息的RS。
eNB可以确定估计的信息可用的时间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估计的信息或者关于估计的信息可用的时间单元的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估计的信息在用于接收特定数据的控制信息中是否可用的指示符。
例如,当SS块索引被包括在估计的信息或者关于估计的信息可用的时间单元的信息中时,可以假设可以应用在相应SS块中估计的频偏和定时信息或者可以通过估计的信息或者关于估计的信息可用的时间单元的信息来指示RS的资源信息等。另外,可以预先确定和指示RS资源的顺序。
用于频偏和/或定时跟踪的RS可以被定义为PTRS的子集。例如,PTRS的特定端口可以被定义为基础PTRS并且还可以使用PTRS的模式当中的具有低时间或者频率密度的模式作为基础PTRS。
<同时支持CP-OFDM和DFT-S-OFDM波形的PTRS>
30GHz或者更高的频段中的相位噪声可能严重地生成载波间干扰、公共相位误差等,从而降低64QAM或者更高的调制阶数的性能。作为克服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加宽子载波间隔以降低关于ICI的敏感度或者可以估计每个OFDM符号变化的相位以反向补偿相位。
在LTE中,可以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并且另一方面,可以考虑60kHz或者更大的子载波间隔以在约30GHz的频段中操作NR。另外,可以引入用于跟踪每个OFDM符号变化的相位的RS以估计相位,并且在信号的解调期间,可以通过估计的相位来校正相位。
根据本发明,用于相位跟踪的RS被称为PTRS。可以每个OFDM符号或者每N个OFDM符号发送PTRS。
即,在每个OFDM符号中的相同子载波位置中发送PTRS以测量每个子载波相位变化的程度。另外,M个特定的RE可以在RB或者用于PTRS传输的资源块组中使用,并且在这一点上,PTRS可以在特定的RB或者资源块组中按照簇类型被分组并且发送,可以以相等的间隔按照交错类型发送,或者可以在不考虑间隔的情况下发送。
在使用CP-OFDM波形的系统中,可以根据跟踪RS(TRS)的部署类型来确定估计性能,但是在使用DFT-S-OFDM波形的系统中,在TRS部署期间可能需要确定PAPR未被损坏的方向上的RS部署。
在使用DFT-S-OFDM波形的系统中,PTRS可以位于发送数据的OFDM符号中的特定RE中。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按照相等的间隔来部署PTRS。可能需要使用Zadoff-chu(ZC)序列作为PTRS的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用于一个OFDM符号的PTRS的数量来调整ZC序列的长度或者可以重用用于DMRS的ZC序列。
当重用ZC序列时,如果与PTRS的数量相对应的元素选自DMRS ZC序列列,则可能需要在第一个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之间的值当中选择元素,该元素的索引具有尽可能相等的间隔。例如,当在具有长度36的DMRS序列中选择了6个元素时,可以以间隔6选择6个元素。
例如,在选择序列(诸如,({1,7,13,19,25,31}+偏移(偏移={0,1,2,3,4,5})))并且发送PTRS时可以保持低PAPR。
另外,数据的DFT扩展单元可以是用于数据传输的RE的数量。例如,当分配了6个RB时,72可以是DFT扩展单元(在LTE中,N=2a3b5c)。
在这种情况下,在包括PTRS的OFDM符号中的DFT扩展单元可以被定义为除了PTRS的数量之外的剩余RE的数量。在这里,N=2a3b5c-M,其中,M是被包括在一个OFDM符号中的PTRS的数量。
与在传统LTE中一样,为了将DFT扩展单元保持为N=2a3b5c,可能需要定义2d3e5f内的N-M,其中,M是被包括在一个OFDM符号中的PTRS的数量。例如,当使用8个RB并且PTRS在数据传输中每1个RB使用2个RE时,可以根据8×(12–2)=8×10将DFT扩展保持为传统LTE的2、3、5的指数的乘积的关系。
<信道估计单元:PRB捆绑/RE捆绑/时隙捆绑/符号捆绑>
传输波束的加权可以在LTE-A的基于DL DMRS的传输中以RB为单位改变,并且当接收端从DL DMRS估计信道时,可以应用确定是以单个RB为单位还是以多个RB为单位来估计信道的PRB捆绑概念。
当LTE-A的DL DMRS引入基于2D-MMSE的信道估计方案时,可以设计用于获取最佳信道估计性能的RS模式,并且在这一点上,在基于2D-MMSE的信道估计方案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估计这方面的复杂度随着PRB捆绑大小的增加严重增加。
在LTE-A DL中,根据系统频段允许捆绑大小最多2个RB或者最多3个RB。另一方面,当假设频率均衡加权应用于LTE UL并且同时假设即使在用UL DMRS执行信道估计时与应用于DMRS的传输加权相同的值也应用于传输资源块时,可以估计信道。
LTE UL DMRS可以使用一个OFDM符号的所有RE并且可以实现在1D方面具有最佳性能的基于FFT的信道估计,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应用了具有大尺寸的RB捆绑,也可以有利地执行信道估计。
为了将频率选择性预编码应用于频率选择性信道以增强波束成形性能,可能需要使RB捆绑大小变窄。为了同时容纳多个用户,即使在MU-MIMO配对被用作RB单元时,也可能需要执行频率选择性预编码。
当模式被设计为与LTE UL DMRS一样在单个OFDM符号的所有OFDM符号中发送5GNR的DMRS、或者类似于LTE DL CRS使用RS发送在包括在单个OFDM符号中的RE当中的具有相等间隔的RE的位置时,接收端可以使用基于FFT的信道估计方案和2D MMSE。
小小区、室内等可以被认为是主部署场景5G NR。具体地,考虑到无线电信道的相干频段是在引入模拟波束成形时增加的,可能需要以预定等级在频段中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加权,而不是应用最终的频率选择性预编码。
即,在NR中,可能需要将比LTE-A DL中的2个RB或者3个RB大的值应用于RB捆绑大小。RB捆绑的单元可以是分配的频率资源的连续资源单元。
另一方面,可以假设LTE-A DL DMRS和UL DMRS将相同的加权应用于PRB以估计信道。另一方面,在NR DMRS中,可以考虑RE组或者OFDM符号组单元、或者频率轴和/或时间轴捆绑组合。RE组或者OFDM符号组单元可以利于波束循环或者波束扫描。
具体地,假设多个OFDM符号存在于发送数据的时隙中并且从包括在特定OFDM符号中的DMRS估计的信道可应用于相应OFDM符号、相邻的OFDM符号组、或者存在于时隙中的特定OFDM符号,当在时隙中以OFDM符号或者OFDM符号组为单位对模拟和/或数字波束进行扫描时,可以期望波束分集。
同样,假设将从位于RB中的特定RE的DMRS估计的信道应用于相应RE、相邻RE组、RB中的RE、或者RB组中的RE,则可以期望数字波束在RB或者RB组中改变的波束分集。
可以假设DL中的RB捆绑是UE的信道估计单元。另一方面,可以假设UL中的RB捆绑是应用了预编码器的单元。即,在UL传输中,UE可以从eNB接收关于应用了预编码器的RB大小的信息,并且因此可以应用预编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RB、RB组或者整个分配频段为单位确定RB大小。
<设计标准>
NR系统中需要的最大频谱效率是与3GPP LTE-A的频谱效率相同的30bps/Hz(DL)或者15bps/Hz(UL)。在LTE-A中,已经实现了64QAM调制、DL中的8个传输层和UL中的4个传输层、以及30bps/Hz(DL)和15bps/Hz(UL)的要求。
同样,在考虑NR系统中的频谱效率要求时,期望传输层的最大数量在DL中是8个并且在UL中是4个。当eNB天线的数量增加时,天线端口的数量可能增加,并且假设可以被eNB发送的层的最大值是16。另外,还假设可以被eNB接收到的层的最大值是16。
即,NR系统所需的用于发送和接收的层的数量如下。
对点对点传输层的数量的假设
SU传输:最大值8(DL)和最大值4(UL),
MU传输:最大值4(DL)和最大值4(UL)
对用于eNB发送/接收的层的最大数量的假设
最大值16(DL)和8(UL)
在这种设计中,根据下面的假设设计NR DMRS。
每个UE支持最多8个AP。
支持可以执行同时传输的最多16个AP。
资源被配置为在一个OFDM符号上区分最多8个AP。
2个RE或者3个RE的能量的最小值被包括在每个AP中。
这意味着,当16个RE用于8个AP时,每个AP使用2个RE,并且当24个RE用于8个AP时,每个AP使用3个RE。在这种设计中,假设资源块包括是8的倍数的16个RE或者24个RE。
<在单个OFDM符号上进行复用的方法>
在一个OFDM符号上对多个AP进行复用的方法包括每个AP使用不同频率资源的FDM方法以及在相同资源上使用分开的码资源的CDM方法。
图2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N个RE中使用CDM方法扩展DMRS并且使用8个正交码发送DMRS的方法的图。
即,图21图示了由所有AP共享在分配的频段中被使用的长度N的加扰序列(例如,PN序列、CAZAC等)并且将8个长度N的正交序列(例如,DFT或者Hadamard)分配给AP的方法,作为在N个RE上使用正交码的示例。
图2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FDM和CDM的组合的方法的图。
图22还图示了根据偶数和奇数将N个RE划分为N/2个RE并且使用正交码来区分每个组中的4个AP的方法,作为在N个RE上使用频率资源和正交码的示例。在用于分配的频段的长度N的加扰序列(例如,PN序列、CAZAC)中,可以根据偶数索引和奇数索引来使用两个子集序列并且每个子集序列可以被AP共享。将4个长度N/2的正交序列(例如,DFT或者哈德蒙(Hadamard))分配给AP。
用于分配的频段的长度N/2的加扰序列可以在两个频率资源上相等地使用并且可以将4个长度N/2的正交序列分配给AP。
图23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FDM和OCC的组合的方法的图。
作为在N个RE上使用频率资源和正交码的示例,形成4个连续的频率资源组并且将4个正交码资源分配给频率资源组中的4个AP。换言之,可以在4个连续的RE上形成另一频率资源组并且可以将4个正交码资源分配给4个不同的AP。
当每个RB使用N个RE时,总共可以形成具有4个连续频率的N/4资源组并且以4个RE的间隔分开的资源组可以被4个AP使用。在相应RB中定义的长度N/4加扰序列可以分别用于N/4频率组。
图24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FDM和CDM的组合的方法的图。
可以通过将具有4个RE的间隔的资源用作频率组来生成总共4个频率资源组并且4个频率资源组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通过正交资源区别2个AP。
可以将在相应RB中定义的长度N加扰序列映射到每个RE并且可以将不同的加扰序列映射到频率资源组。可以使用OCC-2([+1+1],[+1-1])作为两个正交资源。
将在相应RB中定义的长度N/4的加扰序列映射到属于频率资源组的RE并且频率资源组可以使用同一加扰序列作为基本序列。可以将特殊偏移序列引入到频率资源组。可以使用OCC-2([+1+1],[+1-1])作为两个正交资源。
图25和图2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FDM和OCC的组合的方法的图。
在图25中,可以使用具有4个RE的间隔的资源来生成总共4个频率资源组并且4个资源组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通过正交资源来区分2个AP。
在图26中,可以使用两个连续的RE作为应用于OCC的单元并且可以在8个RE上生成4个OCC组。可以将在相应RB中定义的长度N/2加扰序列映射到每个OCC组。
图2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使用每个AP 8个RE的间隔的FDM方法的图。
根据图27的实施例,每个端口的RE的数量可以是固定的,不管层的数量如何。例如,可以将每个端口的RE的数量固定为“N-RE/AP的最大数量”。RE的数量可以根据层的数量变化。例如,RE的数量可以根据以下项变化:1)单层:每个端口24个RE、2)2层:每个端口12个RE、3)3层:每个端口8个RE、4)4层:每个端口6个RE、5)6层:每个端口4个RE、6)8层:每个端口3个RE等等。
另外,在5层的情况下,5个端口可以用于6层的DMRS模式,并且在7层的情况下,7个端口可以用于8层的DMRS模式。
虽然上面的方法已经描述了用于最多8个AP的DMRS资源分配方法,但是上面的方法可以用作AP少于8个AP的资源分配方法。例如,假设存在最多4个AP,可以使用上述方法的子集。当AP扩展到最多8个AP时,可以进一步使用一个OFDM符号。例如,可以通过将OCC-2应用于两个OFDM符号来区分AP。下面的表格假设LTE-A的8个AP和24个RE。
[表1]
<CDM的序列>
在传统LTE UL DMRS的情况下,可以使用ZC序列作为基础序列。另外,为了应用时域循环移位,可以使用具有间隔12的DFT向量exp(j*2*pi*n*k/12)并且可以使用12个正交向量当中的8个向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12个RE为单位重复应用向量。
在新系统中,将CDM或者OCC应用于频率轴的方法可以被认为是在一个OFDM符号中对8个正交DMRS AP进行复用的方法。
1.实施例2-1
当应用时域循环移位时,可以使用具有间隔8的DFT向量exp(j*2*pi*n*k/8)。因此,关于8层的各个无线电信道的脉冲响应可以有利地将时域中的层彼此间隔开最大间隔。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经由CDM使用8个正交DMRS AP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哈德蒙(Hadamad)-8作为正交序列。
在这种情况下,当12个RE被定义为1个RB时,如果具有8的长度的向量被部署在RE中,则可以将一个循环的向量和向量的部分映射到彼此。例如,当具有8的长度的向量是[Sn(0) Sn(1) Sn(2) Sn(3) Sn(4) Sn(5) Sn(6) Sn(7)]时,可以在考虑了12个RE的映射的顺序的情况下如下执行映射。
12RE映射:[Sn(0) Sn(1) Sn(2) Sn(3) Sn(4) Sn(5) Sn(6) Sn(7) Sn(0) Sn(1) Sn(2) Sn(3)]
作为将映射到多个RB的序列配置为具有连续的相位的方法,可以根据下面的表2中示出的RB数量来配置映射关系。
[表2]
2.实施例2-2
当应用时域循环移位时,可以使用具有间隔4的DFT向量exp(j*2*pi*n*k/4)。因此,关于4层的各个无线电信道的脉冲响应可以有利地将时域中的层彼此间隔开最大间隔。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经由CDM使用4个正交DMRS AP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哈德蒙(Hadamad)-4作为正交序列。
当经由FDM和CDM定义正交DMRS天线端口时,如果将12个RE定义为1个RB,则可以以6个RE为单位应用CDM以在四个DMRS AP之间进行区分,并且可以经由CDM在其它的6个RE资源中定义四个其他DMRS AP。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具有长度为4的矢量被映射到6个RE,所以矢量的一个循环和半个循环可以被类似地映射到前述的映射。在这种情况下,类似地,作为配置被映射到多RB的序列以具有连续相位的方法,还可以根据RB编号配置映射关系,如表3中所示。
[表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偶数(/奇数)RB | [S<sub>n</sub>(0)-S<sub>n</sub>(1)-S<sub>n</sub>(2)-S<sub>n</sub>(3)-S<sub>n</sub>(0)-S<sub>n</sub>(1)-] |
奇数(/偶数)RB | [S<sub>n</sub>(2)-S<sub>n</sub>(3)-S<sub>n</sub>(0)-S<sub>n</sub>(1)-S<sub>n</sub>(2)-S<sub>n</sub>(3)-] |
<应用FDM和CDM的方法>
关于用于将12个RE配置1个RB的资源映射,可以在六个RE中区分四个AP,并且可以经由CDM在六个其他RE中区分四个其他AP。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FDM和CDM的方法的图。
详细地,图28的(a)图示对两个连续RE进行分组并以2个RE的间隔部署这些组的方法。图28的(b)图示以2个RE的间隔对RE进行分组的方法。
可以在两组G1和G2中的每一组中区分四种AP。在这种情况下,上述CDM码可以应用于每个组。
当在DL传输中执行多个用户传输时,eNB可以分配DMRS端口,用于FDM和CDM组中的多个用户的信道估计。eNB可以指示要由各个用户使用的DMRS端口,并且可以基本上确定由单独的用户使用的DMRS端口。当多个用户分配有DMRS AP时,如果UE获知其他用户使用的DMRS端口信息,则存在信道估计性能增强的可能性。
例如,当UE被分配有两个DMRS端口时,为此,如果在CDM期间选择两个序列,则UE可以以2个RE为单位对序列进行平均以在两个DMRS AP之间进行区分。存在剩余的两个序列被分配给另一个UE的可能性,并且因此,相应的UE可以以四个RE为单位对序列进行平均以区分两个DMRS AP。
考虑到无线电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以尽可能短的距离对RE进行平均是可取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当两个RE被平均时,与其中平均四个RE的情况相比,可以预期优异的信道估计性能。在多用户传输中,当向UE通知CDM的长度信息或多个用户复用相关信息时,UE可以在信道估计期间调整平均单元。例如,可以考虑向UE指示是否使用CDM-2(使用长度为2的正交资源)和CDM-4(使用长度为4的正交资源)的指示符。
参考图29,通信装置2900包括处理器2910、存储器2920、RF模块2930、显示模块2940以及用户接口(UI)模块2950。
为了方便描述,通信装置2900被示出为具有在图29中所图示的配置。通信装置2900可以被添加或者省略一些模块。另外,该通信装置2900的模块可以被划分为更多的模块。处理器2910被配置成根据前面参考附图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来执行操作。具体地,对于处理器2910的详细操作,可以参考图1至图28的描述。
存储器2920被连接到处理器2910,并且存储操作系统(OS)、应用、程序代码、数据等等。被连接到处理器2910的RF模块2930将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信号或者将RF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为此,RF模块2930执行数字-模拟转换、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或者反向地执行这些处理。显示模块2940被连接到处理器2910,并且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显示模块2940可以被配置成,但不限于,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的已知组件。UI模块2950被连接到处理器2910,并且可以被配置有诸如键区、触摸屏等等的公知用户接口的组合。
在上面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要素和特征的组合。可以选择性地考虑要素或者特征,除非另作说明。每个要素或者特征可以在无需与其他要素或者特征结合的情况下被实践。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组合要素和/或特征的一部分而构成。可以重新安排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顺序。任何一个实施例的一些结构可以被包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可以以另一个实施例的相应结构来替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未被明确地相互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地呈现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或者在提交本申请之后,通过后续的修改作为新的权利要求而被包括。
由BS执行的所描述的特定操作可以由BS的上节点执行。即,显然的是,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可以由BS或者由BS之外的网络节点来执行用于与UE通信而执行的各种操作。术语“BS”可以被替换成术语“固定站”、“节点B”、“演进的节点B(e节点B或者eNB)”、“接入点(AP)”等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所述各种手段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在硬件配置中,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D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
在固件或者软件配置中,可以以模块、过程、函数等的形式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位于该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并且可以经由各种已知的手段将数据发送到处理器以及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除了在本文中阐述的那些之外,本公开可以以其他特定方式来实现。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因此在所有方面被解释为说明性的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而不由以上描述来确定,并且旨在将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效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包含在其中。
工业实用性
尽管已经描述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RS)的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第五代NewRAT系统的示例,但是除了第五代NewRAT系统之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6)
1.一种在包括基站(BS)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UE从所述BS接收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有关的信息,
其中,所接收到的信息通知所述UE是否所述DMRS资源的第一资源元素组要被用于向所述BS发送数据;
由所述UE经由所述DMRS资源的第二资源元素组向所述BS发送DMRS,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包括与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中包括的资源元素不同的资源元素,
其中,基于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所述DMRS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中发送数据或在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中不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到的信息进一步通知所述UE要被用于向所述BS发送所述DMRS的所述DMRS资源的第二资源元素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与经由循环前缀-OFDM(CP-OFDM)的DMRS传输有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和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在所述DMRS资源内交错。
5.一种在包括基站(BS)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操作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
存储器;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由所述UE从所述BS接收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有关的信息,
其中,所接收到的信息通知所述UE是否所述DMRS资源的第一资源元素组要被用于向所述BS发送数据;
由所述UE经由所述DMRS资源的第二资源元素组向所述BS发送DMRS,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包括与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中包括的资源元素不同的资源元素,
其中,基于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所述DMRS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中发送数据或在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中不发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接收到的信息进一步通知所述UE要被用于向所述BS发送所述DMRS的所述DMRS资源的第二资源元素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与经由循环前缀-OFDM(CP-OFDM)的DMRS传输有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和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在所述DMRS资源内交错。
9.一种在包括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BS)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BS向所述UE发送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有关的信息,
其中,所发送的信息通知所述UE是否所述DMRS资源的第一资源元素组要被用于向所述BS发送数据;
由所述BS从所述UE经由所述DMRS资源的第二资源元素组接收DMRS,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包括与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中包括的资源元素不同的资源元素,并且
其中,基于所发送的信息,接收所述DMRS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中接收数据或者在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中不接收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发送的信息进一步通知所述UE要被用于向所述BS发送所述DMRS的所述DMRS资源的第二资源元素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的信息与经由循环前缀-OFDM(CP-OFDM)的DMRS传输有关。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和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在所述DMRS资源内交错。
13.一种在包括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操作的基站(BS),所述BS包括:
存储器;
收发器;和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由所述BS向所述UE发送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有关的信息,
其中,所发送的信息通知所述UE是否所述DMRS资源的第一资源元素组要被用于向所述BS发送数据;
由所述BS从所述UE经由所述DMRS资源的第二资源元素组接收DMRS,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包括与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中包括的资源元素不同的资源元素,并且
其中,基于所发送的信息,接收所述DMRS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中接收数据或者在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中不接收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BS,其中,所发送的信息进一步通知所述UE要被用于向所述BS发送所述DMRS的所述DMRS资源的第二资源元素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BS,其中,所发送的信息与经由循环前缀-OFDM(CP-OFDM)的DMRS传输有关。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BS,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元素组和所述第二资源元素组在所述DMRS资源内交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444306P | 2017-01-09 | 2017-01-09 | |
US62/444,306 | 2017-01-09 | ||
PCT/KR2018/000152 WO2018128399A1 (ko) | 2017-01-09 | 2018-01-04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9002A CN110169002A (zh) | 2019-08-23 |
CN110169002B true CN110169002B (zh) | 2021-11-30 |
Family
ID=6278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6171.1A Active CN110169002B (zh) | 2017-01-09 | 2018-01-04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201880003032.3A Active CN109565431B (zh) | 2017-01-09 | 2018-01-05 | 发送用于信道状态变化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3032.3A Active CN109565431B (zh) | 2017-01-09 | 2018-01-05 | 发送用于信道状态变化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10608800B2 (zh) |
EP (2) | EP3471317B1 (zh) |
JP (2) | JP7025423B2 (zh) |
KR (3) | KR101971972B1 (zh) |
CN (2) | CN110169002B (zh) |
WO (2) | WO201812839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78721B2 (ja) | 2017-11-17 | 2022-05-3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12534B2 (en) | 2016-11-04 | 2022-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15835395A (zh) | 2016-11-04 | 2023-03-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JP7025423B2 (ja) | 2017-01-09 | 2022-02-24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参照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CN110169132A (zh) * | 2017-01-12 | 2019-08-23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用于报告信号质量测量的方法 |
CN115622674B (zh) * | 2017-02-07 | 2024-12-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相位噪声导频的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1082913B (zh) * | 2017-03-15 | 2021-01-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KR102409785B1 (ko) * | 2017-03-23 | 2022-06-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접속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N108632005B (zh) | 2017-03-24 | 2023-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8195887A1 (en) * | 2017-04-28 | 2018-11-0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asurement method |
CN108512642B (zh) * | 2017-05-05 | 2021-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US10541851B2 (en) * | 2017-05-25 | 2020-0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shared spectrum |
JP6918939B2 (ja) * | 2017-06-15 | 2021-08-1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14285714B (zh) * | 2017-06-16 | 2024-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处理方法与装置 |
CN109151970B (zh) | 2017-06-16 | 2023-10-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处理芯片及通信设备 |
CN114915381B (zh) | 2017-07-24 | 2024-11-0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
CA3063502A1 (en) * | 2017-08-10 | 2019-12-0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US11212053B2 (en) * | 2017-08-11 | 2021-1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and related signaling |
CN115765944B (zh) | 2017-08-11 | 2025-04-01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的集成电路 |
CN109391456B (zh) * | 2017-08-11 | 2022-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mrs指示和接收方法,发射端和接收端 |
WO2019039917A1 (en) * | 2017-08-24 | 2019-02-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ING DMRS PORTS FOR USE IN A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7100969B2 (ja) * | 2017-09-26 | 2022-07-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US11115924B2 (en) | 2017-10-19 | 2021-09-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of multi-band wake-up |
EP3711211A4 (en) * | 2017-11-17 | 2021-07-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W DEFINITION OF A REFERENCE RESOURCE OF CSI FOR REPORT OF CSI IN NR |
CN117439723A (zh) | 2018-05-11 | 2024-0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11432369B2 (en) * | 2018-06-19 | 2022-08-30 | Apple Inc. | Reference signal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5G-NR wireless systems |
US11044062B2 (en) * | 2018-07-13 | 2021-06-22 | Apple Inc. | Methods to determine parameters related to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PT-RS) based on a type of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RNTI) |
CN109039981B (zh) * | 2018-07-19 | 2021-07-09 | 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综测仪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频偏估计方法及系统 |
CN112789816A (zh) * | 2018-08-03 | 2021-05-1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EP3831027A4 (en) * | 2018-08-03 | 2021-07-21 | NEC Corporation | MULTIPLE TRP COMMUNICATION |
CN115473617B (zh) * | 2018-09-14 | 2024-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0912666B (zh) | 2018-09-14 | 2023-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及序列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5397020A (zh) * | 2018-09-18 | 2022-11-2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130728B (zh) * | 2018-10-31 | 2023-08-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WO2020147033A1 (en) * | 2019-01-16 | 2020-07-23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estima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11349621B2 (en) * | 2019-05-20 | 2022-05-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MRS structure for MMW RAN |
WO2020237555A1 (en) | 2019-05-30 | 2020-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ase tracking for user equipment paging |
US11310022B2 (en) * | 2019-06-20 | 2022-04-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undling |
WO2021009874A1 (ja) * | 2019-07-17 | 2021-01-2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21024330A1 (ja) * | 2019-08-02 | 2021-02-1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4024993A4 (en) | 2019-09-20 | 2022-09-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CN112584323B (zh) * | 2019-09-29 | 2022-03-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控制节点及终端 |
CN112954700B (zh) * | 2019-12-11 | 2023-01-13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WO2021128299A1 (zh) * | 2019-12-27 | 2021-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US11637730B2 (en) * | 2020-01-17 | 2023-04-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ling a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 based on doppler parameters |
US20230107305A1 (en) * | 2020-05-13 | 2023-04-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ally adding additiona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dmrs) for pusch |
WO2021232405A1 (en) * | 2020-05-22 | 2021-11-25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of configured grant pusch repetition |
CN113765830B (zh) * | 2020-06-03 | 2022-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信道信息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3891332A (zh) | 2020-07-01 | 2022-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
JP7619655B2 (ja) | 2020-08-06 | 2025-01-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US20220104223A1 (en) * | 2020-09-25 | 2022-03-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
US11671217B2 (en) * | 2020-10-09 | 2023-06-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ference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12383495B (zh) * | 2020-11-03 | 2021-06-22 |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pt-rs的频偏估计方法及系统 |
US11923991B2 (en) * | 2020-11-24 | 2024-03-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DMRS |
WO2022192630A1 (en) * | 2021-03-11 | 2022-09-15 | Intel Corporation | Enhanced 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trs) configurations |
KR102480042B1 (ko) | 2021-03-31 | 2022-12-2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7882341A (zh) * | 2021-08-25 | 2024-04-1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和方法 |
CN113892297A (zh) * | 2021-09-01 | 2022-01-0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的生效指示方法及装置 |
EP4156588A3 (en) * | 2021-09-07 | 2023-07-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US20230299920A1 (en) * | 2022-03-16 | 2023-09-21 | Apple Inc. | Enhanced ul dmrs configurations |
WO2025041205A1 (ja) * | 2023-08-18 | 2025-02-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62669A1 (en) * | 2010-11-08 | 2012-05-1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
CN102638892A (zh) * | 2012-03-26 | 2012-08-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对e-pdcch进行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859900A (zh) * | 2010-04-22 | 2013-01-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703734A (zh) * | 2011-07-27 | 2014-04-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多节点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CN103733552A (zh) * | 2011-08-11 | 2014-04-16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回程中继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增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57302A1 (ja) * | 2007-10-30 | 2009-05-0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系列制御方法 |
KR100925439B1 (ko) * | 2008-02-19 | 2009-1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매핑 방법 |
KR20110037430A (ko) * | 2009-10-06 | 2011-04-13 | 주식회사 팬택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그 송신장치, 이에 대응하는 수신장치 |
US10193678B2 (en) * | 2009-10-08 | 2019-01-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ting schem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signaling thereof |
KR101651687B1 (ko) * | 2009-10-21 | 2016-08-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668601B1 (ko) * | 2009-11-02 | 2016-10-25 | 주식회사 팬택 | 복수의 셀 고유 dm―rs 생성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하는 통신단말장치와 기지국 장치 |
CN102714527B (zh) * | 2010-01-22 | 2015-04-0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KR101053635B1 (ko) * | 2010-01-28 | 2011-08-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릴레이 노드로 제어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8917614B2 (en) * | 2010-02-05 | 2014-1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ransmiss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
US9462560B2 (en) * | 2010-02-10 | 2016-10-0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KR101819502B1 (ko) * | 2010-02-23 | 2018-0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단말과, 간섭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
US9407409B2 (en) * | 2010-02-23 | 2016-08-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CN102696183B (zh) * | 2010-03-17 | 2016-01-1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JP5506913B2 (ja) | 2010-03-19 | 2014-05-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1253197B1 (ko) * | 2010-03-26 | 2013-04-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참조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
KR101792880B1 (ko) * | 2010-04-20 | 2017-1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727579B1 (ko) * | 2010-06-11 | 2017-04-1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Csi-rs의 부분적 뮤팅을 이용하는 csi-rs 및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347817B (zh) * | 2010-08-02 | 2014-0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知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KR101671287B1 (ko) * | 2010-08-13 | 2016-11-0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EP2603990B1 (en) * | 2010-08-13 | 2019-10-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and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
JP5876880B2 (ja) * | 2010-08-16 | 2016-03-02 |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ユーエスエ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Lte−advanceシステムにおけるcsi−rsリソース割り振り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CN102404055B (zh) * | 2010-09-10 | 2014-06-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测量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EP2633333B1 (en) * | 2010-11-15 | 2018-03-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2684857A (zh) * | 2011-01-20 | 2012-09-19 |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 用于在LTE-Advance系统中连同CSI-RS传输和相关静默一起传送SFBC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
EP3522579B1 (en) * | 2011-02-14 | 2021-02-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system |
JP5687524B2 (ja) | 2011-03-01 | 2015-03-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5437310B2 (ja) * | 2011-05-02 | 2014-03-1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780532B (zh) * | 2011-05-09 | 2016-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
KR101577518B1 (ko) | 2011-06-22 | 2015-1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포트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30201926A1 (en) * | 2011-08-11 | 2013-08-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and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s in lte-a systems |
CA2844932C (en) * | 2011-08-12 | 2021-06-0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peration |
EP3681050A1 (en) * | 2011-09-30 | 2020-07-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986444B2 (en) * | 2011-10-27 | 2018-05-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aggreg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008585B2 (en) | 2012-01-30 | 2015-04-1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asurements and CSI feedback |
CN103259583B (zh) * | 2012-02-20 | 2016-1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GB2500382B (en) | 2012-03-19 | 2014-11-26 | Broadcom Corp |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figuring user equipment |
US20130242896A1 (en) * | 2012-03-19 | 2013-09-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mimo scheme |
WO2013151392A1 (en) * | 2012-04-06 | 2013-10-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assive mimo |
WO2013155710A1 (zh) * | 2012-04-20 | 2013-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EP2667535A1 (en) * | 2012-05-21 | 2013-11-2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mon mapping of resource elements to enhanced resource element groups |
KR101647868B1 (ko) * | 2012-06-11 | 2016-08-11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상향링크 채널과, 상향링크 채널에 연계된 상향링크 사운딩 참조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그 단말 |
US9071315B2 (en) * | 2012-06-29 | 2015-06-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signal diversity combining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CN104620621B (zh) * | 2012-09-12 | 2019-02-05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WO2014046503A1 (ko) * | 2012-09-18 | 2014-03-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4051322A1 (ko) * | 2012-09-25 | 2014-04-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
US9681430B2 (en) | 2012-10-29 | 2017-06-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
WO2014070321A1 (en) | 2012-11-01 | 2014-05-08 | Maruti Gupta | Signaling qos requirements and ue power preference in lte-a networks |
CN104937874B (zh) | 2012-12-05 | 2018-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广播信息的方法和节点 |
GB2510367C (en) * | 2013-01-31 | 2021-08-11 | Sony Corp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KR101950776B1 (ko) * | 2013-01-31 | 2019-0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장치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링크 품질을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9936486B2 (en) | 2013-02-08 | 2018-04-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port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
US9425946B2 (en) | 2013-02-21 | 2016-08-23 | Blackberry Limited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advanced receiver in LTE/LTE-A |
JP5947240B2 (ja) | 2013-03-28 | 2016-07-0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CN104105120B (zh) * | 2013-04-08 | 2019-03-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
EP2984886B1 (en) * | 2013-04-12 | 2016-12-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format selection |
US9900872B2 (en) | 2013-04-17 | 2018-02-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network |
WO2014180506A1 (en) | 2013-05-08 | 2014-11-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s and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999282B1 (en) * | 2013-06-17 | 2017-10-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US20150003343A1 (en) * | 2013-06-28 | 2015-0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KR102155090B1 (ko) | 2013-08-09 | 2020-09-11 | 팬텍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559797B2 (en) * | 2013-09-27 | 2017-01-31 | Mediatek Inc. | Methods of discovery and measurements for small cells in OFDM/OFDMA systems |
KR102175545B1 (ko) * | 2014-03-21 | 2020-1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 신호 복호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199392A1 (ko) * | 2014-06-23 | 2015-12-30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포지셔닝(Positioning)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JP6389905B2 (ja) | 2014-07-07 | 2018-09-12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KR20170020927A (ko) | 2014-08-06 | 2017-02-24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이동국, 송신 방법 및 복조 방법 |
CN107438968B (zh) | 2015-04-03 | 2021-01-15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借助于未授权带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15297453B (zh) | 2015-09-24 | 2023-09-12 | 苹果公司 | 高速环境中的v2x性能增强方法及设备 |
US10158464B2 (en) | 2015-09-25 | 2018-12-1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mobile processing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processing signals |
US10476641B2 (en) * | 2015-11-17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ack-to-back reference signals |
JP2019016824A (ja) | 2015-11-27 | 2019-01-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10285174B2 (en) | 2016-01-11 | 2019-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data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band devices |
WO2017131457A1 (en) | 2016-01-27 | 2017-08-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nd correcting phase err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7138871A1 (en) | 2016-02-09 | 2017-08-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dmrs configuration to phase noise tracking pilot for improved receiver performance |
DK3414864T3 (da) | 2016-02-09 | 2021-10-1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Indretning og fremgangsmåder til referencesignalsekvensgenerering til fasestøjsporing med anvendelse af demoduleringsreferencesignaler |
EP4221414A1 (en) | 2016-03-23 | 2023-08-02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mmon phase error and/or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
AU2017244128A1 (en) * | 2016-03-30 | 2018-11-0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procedures for downlink physical channels to reduce latency in an LTE advanced system |
WO2017166108A1 (en) * | 2016-03-30 | 2017-10-05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
US10439663B2 (en) | 2016-04-06 | 2019-10-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hase noise estimation in data symbols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s |
US10116483B2 (en) | 2016-04-18 | 2018-10-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ally convey informa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phase noise 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 |
WO2017184865A1 (en) | 2016-04-20 | 2017-10-26 | Convida Wireless, Llc | Configurable reference signals |
KR102235180B1 (ko) | 2016-04-25 | 2021-04-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잡음 추정을 위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US10735169B2 (en) * | 2016-06-09 | 2020-08-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ase noise 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WO2017213334A1 (ko) | 2016-06-09 | 2017-1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잡음 추정을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
KR20180010949A (ko) * | 2016-07-21 | 2018-01-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dmrs 구조에 대한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10979191B2 (en) * | 2016-08-05 | 2021-04-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signaling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KR102380756B1 (ko) | 2016-08-05 | 2022-03-3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보상 기준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326566B2 (en) * | 2016-08-08 | 2019-06-18 | Lg Electronics Inc. |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 numerology |
US10601565B2 (en) * | 2016-09-22 | 2020-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data and/or reference signal scheduling in one or more uplink pilot time slo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EP3520304A1 (en) * | 2016-09-28 | 2019-08-07 | IDAC Holdings, Inc. |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10367672B2 (en) | 2016-09-28 | 2019-07-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ments to phase-noise 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and scrambling |
JP6640428B2 (ja) | 2016-09-30 | 2020-02-05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位相雑音推定に関連する参照信号のための制御情報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端末 |
CN109804578B (zh) * | 2016-10-14 | 2022-03-0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分配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097947A2 (en) | 2016-11-03 | 2018-05-31 | Convida Wireless, Llc | Reference signals and control channels in nr |
US10142074B2 (en) * | 2016-11-03 | 2018-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on uplink burst |
US10396867B2 (en) | 2016-11-03 | 2019-08-27 |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 Reduced-complexity downlink (DL) signal demodulation using reciprocity reference signals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180132223A1 (en) * | 2016-11-04 | 2018-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14710250A (zh) | 2016-11-04 | 2022-07-0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取决于调度参数的pt-rs配置 |
WO2018088816A1 (ko) * | 2016-11-09 | 2018-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잡음 제거를 위한 ptrs의 파워 부스팅 레벨 결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
US10404511B2 (en) | 2016-11-23 | 2019-09-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pace-time block coding schemes for DFT-s-OFDM |
US10411914B2 (en) | 2016-12-14 | 2019-09-1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ata detection in MIMO systems with demodulation and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
EP3913847A1 (en) | 2017-01-05 | 2021-11-24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
CN108737058B (zh) * | 2017-01-06 | 2019-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HUE056219T2 (hu) * | 2017-01-06 | 2022-02-2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Eljárás és eszköz jelzésre és referencia jel eltolás meghatározására |
US10090980B2 (en) | 2017-01-08 | 2018-10-02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Transmiss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for a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JP7025423B2 (ja) | 2017-01-09 | 2022-02-24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参照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US10560243B2 (en) * | 2017-01-13 | 2020-02-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elect or transmitting frequency domain patterns for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
ES2937390T3 (es) | 2017-02-07 | 2023-03-28 | Innovative Tech Lab Co Ltd | Método y aparato para la configuración de canales de difusión y para la transmisión y recepción de canales de difusión para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
GB2562117B (en) * | 2017-05-05 | 2021-07-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
CN109151970B (zh) * | 2017-06-16 | 2023-10-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处理芯片及通信设备 |
US10834665B2 (en) * | 2017-07-28 | 2020-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extended cell discovery |
US10708021B2 (en) | 2017-08-11 | 2020-07-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WO2019068196A1 (en) | 2017-10-06 | 2019-04-11 | Raven Telemetry Inc. | INCREASED INDUSTRIAL MANAGEMENT |
US11343804B2 (en) * | 2018-02-14 | 2022-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mapping |
US10484072B1 (en) * | 2018-09-28 | 2019-11-19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phase tracking |
-
2018
- 2018-01-04 JP JP2019525749A patent/JP70254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1-04 WO PCT/KR2018/000152 patent/WO2018128399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1-04 KR KR1020187022629A patent/KR101971972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1-04 EP EP18735833.8A patent/EP3471317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1-04 KR KR1020197009452A patent/KR102192824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1-04 CN CN201880006171.1A patent/CN110169002B/zh active Active
- 2018-01-04 US US16/065,108 patent/US1060880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1-05 US US16/065,125 patent/US1108880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1-05 KR KR1020187038241A patent/KR102565555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1-05 EP EP18735957.5A patent/EP3469760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01-05 WO PCT/KR2018/000238 patent/WO2018128453A1/en unknown
- 2018-01-05 CN CN201880003032.3A patent/CN109565431B/zh active Active
- 2018-01-05 JP JP2019536034A patent/JP6968888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20 US US16/359,932 patent/US1107573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4-04 US US16/375,645 patent/US1060880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10 US US16/739,909 patent/US1127170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9900A (zh) * | 2010-04-22 | 2013-01-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2062669A1 (en) * | 2010-11-08 | 2012-05-1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
CN103703734A (zh) * | 2011-07-27 | 2014-04-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多节点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CN103733552A (zh) * | 2011-08-11 | 2014-04-16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回程中继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增强 |
CN102638892A (zh) * | 2012-03-26 | 2012-08-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对e-pdcch进行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MRS Design Principle";LG Electronic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R1-1611812》;20161118;1-6 * |
"On reference symbol types in NR";Nokia;《3GPP TSG-RAN WG1#87 R1-1612854》;20161118;1-4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78721B2 (ja) | 2017-11-17 | 2022-05-3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271700B2 (en) | 2022-03-08 |
US20200153590A1 (en) | 2020-05-14 |
JP7025423B2 (ja) | 2022-02-24 |
WO2018128399A1 (ko) | 2018-07-12 |
KR20180098403A (ko) | 2018-09-03 |
WO2018128453A1 (en) | 2018-07-12 |
KR20190039339A (ko) | 2019-04-10 |
US10608801B2 (en) | 2020-03-31 |
CN109565431A (zh) | 2019-04-02 |
US20190238294A1 (en) | 2019-08-01 |
JP6968888B2 (ja) | 2021-11-17 |
US11088801B2 (en) | 2021-08-10 |
KR102192824B1 (ko) | 2020-12-18 |
CN109565431B (zh) | 2022-02-11 |
US10608800B2 (en) | 2020-03-31 |
JP2020504925A (ja) | 2020-02-13 |
EP3471317A4 (en) | 2020-02-19 |
KR20190096799A (ko) | 2019-08-20 |
CN110169002A (zh) | 2019-08-23 |
KR102565555B1 (ko) | 2023-08-10 |
EP3471317A1 (en) | 2019-04-17 |
KR101971972B1 (ko) | 2019-04-24 |
EP3469760A4 (en) | 2020-02-19 |
US20190222389A1 (en) | 2019-07-18 |
US20190140801A1 (en) | 2019-05-09 |
EP3469760A1 (en) | 2019-04-17 |
EP3471317B1 (en) | 2022-03-02 |
US20190199487A1 (en) | 2019-06-27 |
US11075734B2 (en) | 2021-07-27 |
JP2020506571A (ja) | 2020-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69002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071028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的方法及其装置 | |
US10097327B2 (en) |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channels in multi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
CN110546912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dm-rs的方法及其设备 | |
KR101939295B1 (ko) | 다중 셀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05103463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层三维波束成形的层对齐方法和设备 | |
CN105103466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大规模mimo执行部分波束成形的方法和设备 | |
KR101904945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셀 간 간섭을 감소시키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KR2020003227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사운딩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US10050758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ference signal antenna port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50304997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ultiple 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
KR102015442B1 (ko) | 차세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 데이터를 위한 dm-rs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US9755768B2 (en) | Method for measuring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140012699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csi-rs에 기반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WO2014088185A1 (en) | Method for changing pattern of reference signals according to coherence time vari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JP6082481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基地局が端末に制御チャネル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KR20150093162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랭크 변화에 따른 참조 신호의 패턴 변경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