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160092B - 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0092B
CN110160092B CN201910463188.6A CN201910463188A CN110160092B CN 110160092 B CN110160092 B CN 110160092B CN 201910463188 A CN201910463188 A CN 201910463188A CN 110160092 B CN110160092 B CN 110160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rth
smoke
guide pip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31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0092A (zh
Inventor
杨晓娟
朱海兵
马言军
安竹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osiw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osiw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osiw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osiw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31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00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0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0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0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00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3/00Stoves or ranges with additional provisions for heating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6Ornamental features, e.g. grate fronts or surr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此灶膛包括壳体结构,包括导热内胆、外壳体和燃烧器,导热内胆设置在外壳体的内腔中部,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隔层空间,外壳体的底部设有燃烧器;分火蓄热结构,包括隔热单元和分火单元,隔热单元设置于隔层空间内,分火单元设置在导热内胆的侧壁上;此节能灶采用了上述灶膛,还包括灶体,包括灶台、灶架和锅体;排烟管,包括导烟管和降温管;本发明中,灶膛内的壳体结构用于保护和保温,燃烧器用于提供火力来源,而分火蓄热结构则用于将火力分散,并将均匀传导至锅体中;灶体采用此灶膛,并加入了排烟管,用于排烟的同时,对烟气中的热量回收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工业和商用节能灶方面,节能技术主要采用水套(或夹层水)结构或在烟囱内增加纵横交错的水管吸热两种方式,让水套内的水吸收锅体周围的热量,或在烟囱内由纵横交错的水管吸收热气流的热量,从而达到尾气降温的目的,但该技术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传统节能灶对锅底结构没有任何处理,导致锅底温度过高;
2.目前通用灶膛为灶膛与锅体之间是通体空间结构,火焰在锅底燃烧时,向锅底四周散射,在散射到距离锅底三分之一的距离时,由于烟囱的热气流形成向上吸力,热气流散射方向会发生变化,向烟囱口方向聚集,导致远离烟囱的锅体温度达不到所需温度,而烟囱口周围的温度因热量聚集而急剧上升,导致极度偏火的情况出现,无法满足烹饪作业的需求;
3.由于锅底火焰或热气流沿锅体四周方向向上流动,热气流与锅体进行热交换的接触距离小,接触时间短,大量的热空气从烟囱入口排出灶膛,极大的降低了锅体的热交换效率;
4.采用水套(或夹层水)结构形式的,水套内水吸收的热量是为锅体加热所提供的热量,水套内水吸收的热量等同分流了灶膛内的热量,为锅体提供热交换的总热量减小。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加了锅体加热的总时间,另一方面该水套(或夹层水)内加热的热水没有可用之处,如继续加热产生蒸汽,为蒸汽需求设备提供蒸汽,此蒸汽的蒸汽量和蒸汽温度随时在受锅体燃烧器火力大小变化而变化,且受锅体烹饪作业时间的限制,无法持续满足蒸汽需求设备的要求;此外,当锅体不需要烹饪作业时,为了使用蒸汽还需向锅内加水,以防干烧,而锅内加热的水是没有需求或没有事先设定用途的,反而会浪费大量热量;
5.没有被锅体吸收的热量从排烟口处进入烟囱,此烟囱内纵横交错的水管吸收了进入烟囱内热空气的热量,但吸收热量的水同样存在跟水套(或夹层水)内的热水排出和使用的问题;
6.由于灶膛水套内的水被加热至产生蒸汽的温度,即水的温度需要达到100℃左右,即灶膛外壳的温度为100℃左右,会向灶台下的空气进行热辐射,导致灶台下或灶膛外围的温度很高,影响灶台下电子电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灶膛及燃烧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其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在更快速更均匀加热锅体的情况下,提高灶体烟气的处理,进而提高燃料的热能转化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灶膛,此灶膛,包括壳体结构和分火蓄热结构;所述分火蓄热结构,其包括导热内胆、导热板和分火器,所述导热板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导热内胆的内腔侧壁上,且沿着导热内胆的内侧壁螺旋环绕向上,相邻所述导热板之间形成导热槽,所述导热内胆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其顶部侧壁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分火器设置在导热内胆的内腔底部,且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灶膛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隔热外胆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隔热外胆设置在外壳体的内腔中,两者之间的隔层中设置有隔热棉,且两者之间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排烟口;所述壳体结构与分火蓄热结构之间设置有隔层空间,所述隔热外胆包括密封环和胆体,所述胆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密封环安装在第三通孔中;所述密封垫圈设置在外壳体的顶端,其内环直径小于所述导热内胆的顶部外环直径。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灶膛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火器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密封环内环的径向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本发明其中另一个目的是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此节能灶采用了上述新型灶膛,还包括灶体,包括灶台、灶架和锅体,所述灶台设置在灶架的顶部,所述灶膛设置在灶架中,且其顶部开口处位于所述灶台上,所述灶膛的内腔中放置有锅体;排烟管,包括导烟管和降温管,所述导烟管连接在所述降温管的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灶台包括灶台面板、水龙头和烟囱,所述灶台面板的板面上分别安装有水龙头和烟囱,所述烟囱设置在灶台面板的边缘拐角处,且其底部贯穿灶台面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灶台还包括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灶膛的底部,其输出端贯穿第二通孔和密封环的内环延伸至第一通孔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灶架包括框架、挡板和柜门,所述框架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挡板和柜门,且所述柜门位于前部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烟管的一端与排烟口相连接,且与所述隔层空间相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降温管的侧壁,与其内腔连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降温管包括导流管和热交换器,所述导流管横向设置在框架的内腔底部,所述导烟管的底部连接在导流管中,且其输出端管口的内腔中安装有热交换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分别设置有进入口和出水口,所述进入口和出水口分别开设在导流管的外侧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灶膛的分火蓄热结构简单实用,分火器用于将火力均匀分散,并结合螺旋环绕的导流板,使得锅体能够均匀受热;导流板增加了热气流的流动路径,从而延长热量与锅体的接触时间,提高了燃料的热交换效率;
灶体中的排烟管,用于对排出的烟气进行处理,一方面,从灶膛排出的废气经过套接有水箱的导流管,水箱对废气进行初次降温;另一方面,导流管出口处的热交换器会对废气进行二次降温,从而显著降低排出废气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新型灶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型灶膛的灶膛和锅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型灶膛的灶膛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型灶膛的中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型灶膛的隔热外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新型及其节能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新型及其节能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背部侧视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背部侧视二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的热交换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灶膛,此灶膛100,包括壳体结构101和分火蓄热结构102;分火蓄热结构102,其包括导热内胆102a、导热板102b和分火器102c,所述导热板102b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侧壁上,且沿着导热内胆102a的内侧壁螺旋环绕向上,相邻所述导热板102b之间形成导热槽A,所述导热内胆102a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02a-1,其顶部侧壁上开设有缺口102a-2,所述分火器102c设置在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底部,且位于第一通孔102a-1的上方。
其中,分火蓄热结构102用于对加热的火焰进行分散,并对锅体进行蓄热;其中导热内胆102a具有蓄热的作用,其纵向截面呈现开口向上的U型,底部开设第一通孔102a-1,分火器102c和导热板102b分别安装在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底部和侧壁,分火器102c呈顶部内凹的凸台状,其上端面内凹面中部开口,边缘均匀开设有条型槽,用于将集中的火束分散开,避免火焰集中加热锅底情况的发生;
导热板102b的底部位于分火器102c的边缘上方,而在本发明中,导热板102b呈螺旋片状,设置有四个,相邻导热板102b间隔90度,由于导热板102b呈片状具有一定的宽度,同时由于导热板102b螺旋环绕在导热内胆102a的内侧壁中,因此相邻的导热板102b与导热内胆102a之间形成螺旋形的导热槽A,从分火器102c边缘分散的火焰在进入导热槽A后,由于增加了火焰与放置锅体的接触时间,并减小了热量的散失,同时解决了火焰加热锅体时出现偏火的问题;
火焰燃烧会产生废气,火焰在穿过导热槽A后,经由导热内胆102a顶部侧壁的缺口102a-2溢出,避免烟气长时间在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停留。
使用过程中,将导热板102b安装在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侧壁上,安装时,选择4块导热板102b,相邻导热板102b等90度角度设置,且导热板102b的上端沿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侧壁螺旋环绕向上设置,导热板102b安装完成,将此分火蓄热结构102安装在灶膛100的壳体结构101的内腔中,放入锅体即可使用。
实施例2
参照图2~5,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壳体结构101,包括隔热外胆101a、外壳体101b、排烟口101c和密封垫圈101d,外壳体101b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01b-1,隔热外胆101a设置在外壳体101b的内腔中,两者之间的隔层中设置有隔热棉,且两者之间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排烟口101c。
壳体结构101与分火蓄热结构102之间设置有隔层空间M,所述隔热外胆101a包括密封环101a-1和胆体101a-2,所述胆体101a-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101a-21,密封环101a-1安装在第三通孔101a-21中。
密封垫圈101d设置在外壳体101b的顶端,其内环直径小于所述导热内胆102a的顶部外环直径。
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将壳体结构101不仅作为灶膛100的安装支撑体,同时也作为灶膛100保温隔热的防护体,其中隔热外胆101a及隔热棉用于隔热和保温,隔热在于减少灶膛100内的热量溢出,引起外壳体101b发烫,从而对灶体的使用人员造成烫伤;
其中隔热外胆101a分为密封环101a-1和胆体101a-2,密封环101a-1在胆体101a-2和外壳体101b之间起密封的作用,减少热量的外泄;而壳体结构101与分火蓄热结构102之间的隔层空间M则配合导热内胆102a顶部侧壁的缺口102a-2,实现隔层空间M内的气流循环。
密封垫圈101d安装在外壳体101b的顶端,其中隔热外胆101a和导热内胆102a的顶部齐平,因此,隔热外胆101a和导热内胆102a的顶部分别与密封垫圈101d接触,当放入锅体时,锅体的上端外圈套接在密封垫圈101d的内环中,锅身与灶膛100的内腔形成加热空间,同时由于密封垫圈101d的存在,避免了热量外泄。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导热板102b安装在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侧壁上,安装时,选择4块导热板102b,相邻导热板102b等90度角度设置,且导热板102b的上端沿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侧壁螺旋环绕向上设置,导热板102b安装完成,将此分火蓄热结构102安装在灶膛100的壳体结构101的内腔中,其中,密封环101a-1安装在胆体101a-2的底部第三通孔101a-21中,胆体101a-2和密封环101a-1贴合外壳体101a的内侧壁安装,将锅体从密封垫圈101c内环放入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即可使用。
实施例3
参照图3和4,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分火器102c与第一通孔102a-1、第二通孔101b-1、密封环101a-1内环的径向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第一通孔102a-1、第二通孔101b-1和密封环101a-1内环的孔径大小相近,三者的径向圆心与分火器102c的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在使用加热的过程中,火焰能够更好的与分火器102c接触。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分火器102c和导热板102b安装在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安装时,分火器102c位于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底部,选择4块导热板102b,设置在分火器102c的边缘上端,且相邻导热板102b等90度弧度设置,且导热板102b的上端沿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侧壁螺旋环绕向上设置,导热板102b安装完成,将此分火蓄热结构102安装在灶膛100的壳体结构101的内腔中,其中,密封环101a-1安装在胆体101a-2的底部第三通孔101a-21中,胆体101a-2和密封环101a-1贴合外壳体101a的内侧壁安装,将锅体从密封垫圈101c内环放入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即可使用。
实施例4
参照图6,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此节能灶采用了上述新型灶膛100,还包括:灶体200,包括灶台201、灶架202和锅体203,灶台201设置在灶架202的顶部,灶膛100设置在灶架202中,且其顶部开口处位于灶台201上,灶膛100的内腔中放置有锅体203;排烟管300,包括导烟管301和降温管302,导烟管301连接在所述降温箱302的侧壁上。
其中,灶体200中灶台201安装灶架202上,灶膛100设置在灶架202中,灶架202的高度能够以实际情况而定,灶台201上设置的灶膛100数量可自由选择,灶架202用于支撑起灶台201,并用于支撑和保护灶膛100,锅体203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筒锅或炒锅,其放置在灶膛100中,且位于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与导热板102b和分火器102c接触;排烟管300中导烟管301用于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引导和排放,而降温管302则用于引导烟气并处理降低其中含有的热量。
使用过程中,将灶膛100安装在灶台201的板面上,其下端位于灶架201的内部,将锅体203放置在灶膛100中的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排烟管300中导烟管301的一端直接与壳体结构101中的排烟口101c相连,另一端与降温管302相连。
实施例5
参照图7~9,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四个实施例的是:灶台201包括灶台面板201a、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灶台面板201a的板面上分别安装有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烟囱201c设置在灶台面板201a的边缘拐角处,且其底部贯穿灶台面板201a。
相较于实施例4,进一步的,灶台201上设置一些辅助部件,水龙头201b通过水管安装在灶台面板201a的板面上,其主要用于灶体200使用过程中的取水和用水,烟囱201c用于统一排放烟气,向上排放的目的在于,利用高度差增强压强差,提高排烟的效果,其次避免人们过近的吸入烟气,导致对人体产生伤害。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4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灶膛100安装在灶台201中的灶台面板201a上,其下端位于灶架201的内部,将锅体203放置在灶膛100中的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同时在灶台面板201a上安装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排烟管300中导烟管301的一端直接与壳体结构101中的排烟口101c相连,另一端与降温管302相连,并将降温管302的排烟口与烟囱201c的底部连通。
实施例6
参照图8和9,为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五个实施例的是:灶台201还包括燃烧器201d,燃烧器201d设置在灶膛100的底部,其输出端贯穿第二通孔101b-1和密封环101a-1的内环延伸至第一通孔102a-1内。
相较于实施例5,进一步的,燃烧器201d为智能转杯式设计,用于为灶体200提供火源,其通过两侧的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01b的底部,燃烧器201d的输出端位于分火器102c底部的正下方,目的在于减少火焰热量的散失。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5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灶膛100安装在灶台201中的灶台面板201a上,其下端位于灶架201的内部,将锅体203放置在灶膛100中的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在灶膛100的外壳体101b的底部安装燃烧器201d,同时在灶台面板201a上安装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排烟管300中导烟管301的一端直接与壳体结构101中的排烟口101c相连,另一端与降温管302相连,并将降温管302的排烟口与烟囱201c的底部连通。
实施例7
参照图6和7,为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六个实施例的是:灶架202包括框架202a、挡板202b和柜门202c,框架202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挡板202b和柜门202c,且柜门202c活动安装于框架202a的长边侧壁中。
相较于实施例6,进一步的,灶架202为分体式组合形成,框架202a为主要支架,侧壁上以挡板202b遮蔽,在框架202a的长边侧设置柜门202c,柜门202c活动连接,便于开启和关闭,不仅具有美观性,而且柜门202c的设置便于安装拆卸以及灶体200的后期维护。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6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灶膛100安装在灶台201中的灶台面板201a上,其下端位于灶架201中框架201a的内部,框架201a的侧壁分别用挡板202b和柜门202c遮蔽,将锅体203放置在灶膛100中的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同时在灶台面板201a上安装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排烟管300中导烟管301的一端直接与壳体结构101中的排烟口101c相连,另一端与降温管302相连,并将降温管302的排烟口与烟囱201c的底部连通。
实施例8
参照图7和8,为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七个实施例的是:导烟管301的一端与排烟口101c相连接,且与隔层空间M相连通,另一端贯穿降温管302的侧壁,与其内腔连通。
相较于实施例7,进一步的,导烟管301用于将灶膛100内腔中的烟气排出,因此导烟管301的一端需要分别贯穿壳体机构中外壳体101b和隔热内胆102a-2的侧壁,与隔层空间M连通,以便于隔层空间M内的废气快速排出。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7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灶膛100安装在灶台201中的灶台面板201a上,其下端位于灶架201中框架201a的内部,框架201a的侧壁分别用挡板202b和柜门202c遮蔽,将锅体203放置在灶膛100中的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同时在灶台面板201a上安装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排烟管300中导烟管301的一端直接与壳体结构101中的排烟口101c相连,且与隔层空间M相连通,导烟管301的另一端与降温管302相连,并将降温管302的排烟口与烟囱201c的底部连通。
实施例9
参照图8~10,为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八个实施例的是:降温管302包括导流管302a和热交换器302b,导流管302a横向设置在框架202a的内腔底部,导烟管301的底部连接在导流管302a中,且其输出端管口的内腔中安装有热交换器302b。
相较于实施例8,进一步的,导流管302a用于将导烟管301排出的热废气导出,导流管302a用于将各个灶膛100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汇聚,从而统一处理和排放,而在导流管302a出口端设置的热交换器302a,其用于对排放的烟气进行降温处理,以回收烟气中含有的热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对大气的危害。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8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灶膛100安装在灶台201中的灶台面板201a上,其下端位于灶架201中框架201a的内部,框架201a的侧壁分别用挡板202b和柜门202c遮蔽,将锅体203放置在灶膛100中的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同时在灶台面板201a上安装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排烟管300中导烟管301的一端直接与壳体结构101中的排烟口101c相连,且与隔层空间M相连通,导烟管301的另一端与降温箱302中的导流管302a相连,导流管302a的输出端与烟囱201c的底部相连,导流管302a与烟囱201c靠近的输出端内腔中安装热交换器302c。
实施例10
参照图10,为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九个实施例的是:热交换器302b分别设置有进入口302b-1和出水口302b-2,进入口302b-1和出水口302b-2分别开设在导流管302a的外侧壁上。
相较于实施例9,进一步的,热交换器302b安装在导流管302b的管道内,热交换器302b通过流动的水降温,因而需要设置进水口302b-1和出水口302b-2,两水口分别开设在导流管302a的侧壁上,与外部水管相连,通过不同的水流达到不同的降温效果。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9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灶膛100安装在灶台201中的灶台面板201a上,其下端位于灶架201中框架201a的内部,框架201a的侧壁分别用挡板202b和柜门202c遮蔽,将锅体203放置在灶膛100中的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中,同时在灶台面板201a上安装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排烟管300中导烟管301的一端直接壳体结构101中的排烟口101c相连,且与隔层空间M相连通,导烟管301的另一端与降温管302的侧壁相连,导流管302a的输出端与烟囱201c的底部相连,而导流管302a与烟囱201c靠近的输出端内腔中安装热交换器302c,将进水口302b-1与出水口302b-2分别与外部水管连接。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新型灶膛,灶膛(100)包括壳体结构(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火蓄热结构(102),其包括导热内胆(102a)、导热板(102b)和分火器(102c),所述导热板(102b)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侧壁上,且沿着导热内胆(102a)的内侧壁螺旋环绕向上,相邻所述导热板(102b)之间形成导热槽(A),所述导热内胆(102a)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02a-1),其顶部侧壁上开设有缺口(102a-2),所述分火器(102c)设置在导热内胆(102a)的内腔底部,且位于第一通孔(102a-1)的上方;
所述壳体结构(101),包括隔热外胆(101a)、外壳体(101b)、排烟口(101c)和密封垫圈(101d),所述外壳体(101b)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01b-1),所述隔热外胆(101a)设置在外壳体(101b)的内腔中,两者之间的隔层中设置有隔热棉,且两者之间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排烟口(101c);
所述壳体结构(101)与分火蓄热结构(102)之间设置有隔层空间(M),所述隔热外胆(101a)包括密封环(101a-1)和胆体(101a-2),所述胆体(101a-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101a-21),所述密封环(101a-1)安装在第三通孔(101a-21)中;
所述密封垫圈(101d)设置在外壳体(101b)的顶端,其内环直径小于所述导热内胆(102a)的顶部外环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灶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102c)与第一通孔(102a-1)、第二通孔(101b-1)、密封环(101a-1)内环的径向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3.一种新型节能灶,具有如权利要求1或2的所述灶膛(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灶体(200),包括灶台(201)、灶架(202)和锅体(203),所述灶台(201)设置在灶架(202)的顶部,所述灶膛(100)设置在灶架(202)中,且其顶部开口处位于所述灶台(201)上,所述灶膛(100)的内腔中放置有锅体(203);
排烟管(300),包括导烟管(301)和降温管(302),所述导烟管(301)连接在所述降温箱(302)的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201)包括灶台面板(201a)、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所述灶台面板(201a)的板面上分别安装有水龙头(201b)和烟囱(201c),所述烟囱(201c)设置在灶台面板(201a)的边缘拐角处,且其底部贯穿灶台面板(201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201)还包括燃烧器(201d),所述燃烧器(201d)设置在所述灶膛(100)的底部,其输出端贯穿第二通孔(101b-1)和密封环(101a-1)的内环延伸至第一通孔(102a-1)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架(202)包括框架(202a)、挡板(202b)和柜门(202c),所述框架(202)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挡板(202b)和柜门(202c),且所述柜门(202c)活动安装于框架(202a)的长边侧壁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管(301)的一端与排烟口(101c)相连接,且与所述隔层空间(M)相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降温管(302)的侧壁,与其内腔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管(302)包括导流管(302a)和热交换器(302b),所述导流管(302a)横向设置在框架(202a)的内腔底部,所述导烟管(301)的底部连接在导流管(302a)中,且其输出端管口的内腔中安装有热交换器(302b)。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02b)分别设置有进入口(302b-1)和出水口(302b-2),所述进入口(302b-1)和出水口(302b-2)分别开设在导流管(302a)的外侧壁上。
CN201910463188.6A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60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3188.6A CN110160092B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3188.6A CN110160092B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0092A CN110160092A (zh) 2019-08-23
CN110160092B true CN110160092B (zh) 2021-01-19

Family

ID=6763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31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60092B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009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47837U (zh) * 2013-03-27 2013-08-21 青岛埃维燃气平度有限公司 燃气导流加热装置
CN206320800U (zh) * 2016-12-13 2017-07-11 大连海洋大学 整体式低排节能燃气灶具
CN206593162U (zh) * 2017-03-28 2017-10-27 宁波市百年佳程厨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炊用燃气灶
CN208269203U (zh) * 2018-05-03 2018-12-21 成都新邑航科技有限公司 炊用燃气大锅灶
CN109595602B (zh) * 2018-12-18 2023-12-29 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方便清洗且燃烧效率高的触摸感应式灶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0092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3876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0160092B (zh) 一种新型灶膛及其节能灶
CN104728819B (zh) 一种燃气蒸箱用蒸汽发生器
CN103292358B (zh) 燃煤型多功能节能灶
CN204153968U (zh) 角管式燃油燃气热水锅炉
CN217423344U (zh) 用于集成灶的散热机构及集成灶
CN104930554A (zh) 一种嵌入式燃气灶
CN212673206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WO2019042266A1 (zh) 一种余热回收高效节能灶具系统
CN108253457A (zh) 一种余热回收的炉膛
CN210107490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1354979U (zh) 一种改进的节能蒸箱
CN218846456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CN217685151U (zh) 一种余热循环热水炉盆
CN217875985U (zh) 一种锅架及燃气灶
CN217441962U (zh) 一种低能耗壁挂炉
CN216614534U (zh) 一种气化炉
CN205351738U (zh) 一种高能效燃气热水器
CN221526688U (zh) 一种燃气灶余热回收及其换热装置
CN213551153U (zh) 一种燃气台式蒸炉
CN21066294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11156689A (zh) 一种高效能的壁挂炉
CN105433782A (zh) 节能蒸柜炉
CN113108326B (zh) 柴火集成灶
CN211854094U (zh) 一种节能炉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