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156530A -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6530A
CN110156530A CN201910306170.5A CN201910306170A CN110156530A CN 110156530 A CN110156530 A CN 110156530A CN 201910306170 A CN201910306170 A CN 201910306170A CN 110156530 A CN110156530 A CN 110156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ellow tang
slag
tang
yellow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61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岩
韩西红
秦益民
赵丽丽
张琳
冯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MINGYUE LAN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MINGYUE LAN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MINGYUE LAN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MINGYUE LAN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061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565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56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6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10Solid or semi-solid fertilisers, e.g. powders
    • C05G5/12Granules or flak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配比制成:泡叶藻渣200‑300份、牡蛎粉15‑30份、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5份、褐藻固氮菌菌粉1.5‑3份、磷酸二氢钾20‑40份、硫酸铵10‑30份。该方法利用海藻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渣为原料,使得资源循环利用,解决了泡叶藻渣的资源浪费及利用价值低等问题。本发明利用各组分之间的协调作用,制备获得的有机颗粒肥料营养释放周期长,对作物有缓释效果,并且能够疏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Description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药物资源和食物资源,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海藻资源,包括褐藻、红藻、绿藻等种类。迄今为止,海藻在食品、药品、饲料、化妆品、肥料、医用敷料及生物能源等领域和范围内显示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是,在海藻的综合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由于现有技术条件的局限性,海藻中很多的营养成分不能被完全提取出来,海藻渣中仍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甜菜碱、甘露醇、岩藻多糖、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海藻渣中的营养物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价值,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泡叶藻属大型褐藻,主要生长于大西洋一带,具有强大的富集和吸收能力,可以富集海水里的营养,并代谢合成海藻多糖、甘露醇、酚类、藻朊酸盐、褐藻多酚、海带多糖、岩藻多糖、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其富含丰富的矿质营养及有机营养,是加工海藻肥的经典原料。目前,国内海藻肥行业泡叶藻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其营养物质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造成了泡叶藻渣中大多数营养物质的浪费,如何将泡叶藻渣进一步加工利用,充分利用其营养成分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海藻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渣为原料,使得资源循环利用,解决了泡叶藻渣的资源浪费及利用价值低等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粉状泡叶藻渣
A将提取出海藻酸盐后的颗粒状泡叶藻渣滓,加水泡发,加水量为颗粒状泡叶藻渣滓重量的20-50倍,然后将泡发后的泡叶藻渣滓过滤,再进行机械破碎研磨,得到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
B将步骤A得到的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加水混合均匀,加水量为泡叶藻重量的10-15倍,得到泡叶藻渣混合浆液;
C向步骤B得到的泡叶藻渣混合浆液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搅拌均匀后在40-55℃下酶解处理8-10h,得到泡叶藻渣酶解液;
D将泡叶藻渣酶解液离心分离,得到下层不溶性泡叶藻残渣;
E向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加入生物发酵剂,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不溶性泡叶藻残渣重量的0.2%-0.5%,混匀;
先进行好氧发酵:堆温上升到30-50℃,及时翻堆,增加透气性,好氧发酵10-20天,至堆内温度不再上升为止;
再进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后,将物料堆积起来,厌氧发酵15-20天,腐熟;
F将步骤E腐熟后的物料粉碎后过筛,再经低温干燥处理,水分控制在14%以下,制成粉状泡叶藻渣;
(2)向粉状泡叶藻渣200-300份中加入牡蛎粉15-3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一级泡叶藻混料;
(3)向一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5份、褐藻固氮菌菌粉1.5-3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二级泡叶藻混料;
(4)向二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20-40份、硫酸铵10-3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三级泡叶藻混料;
(5)将三级泡叶藻混料造粒,再经过低温干燥,制成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
上述步骤中,酶解泡叶藻渣混合浆液可以破碎泡叶藻细胞壁并释放细胞质,使得泡叶藻细胞质中的内容物更易被消化分解,充分释放泡叶藻中的营养成分,并且可以将泡叶藻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成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更易于后续发酵,并缩短发酵时间。使用生物发酵剂附属发酵,可以使泡叶藻中的岩藻多糖、酚类多聚化合物、海藻纤维等大分子物质被分解为更利于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多糖、单糖、含氮化合物等,同时可以产生大量有益菌及有效代谢产物,如植物激素、抗生素等。
本发明将泡叶藻渣与牡蛎粉、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及褐藻固氮菌菌粉混合,得到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将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施入土壤中,能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保水性、保肥性和透气性,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抗寒、抗涝等抗逆能力,同时增加肥效,使作物前期不早衰后期不脱肥,有效地调节农作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更好地促进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从而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复合酶制剂为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海藻胶裂解酶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复合酶制剂的用量为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重量的3%-7%。复合酶制剂能够促使泡叶藻渣浆液得到充分地酶解。
优选的,步骤D中:所述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含有30%氨基酸、50%多糖、2.5%灰分、82ppm生长素、15ppm赤霉素、0.5-9%中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包括钙、镁、硫、铁、锌、硼、钼、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泡叶藻残渣中含有的以上成分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对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优选的,步骤E中:所述生物发酵剂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步骤F中:所述低温干燥为平铺日晒或使物料温度保持在20-45℃的常规干燥方式。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低温干燥为平铺日晒或使物料温度保持在20-45℃的常规干燥方式。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三级泡叶藻混料造粒方式采用圆盘造粒。
与已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得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特别添加有牡蛎粉、枯草芽孢杆菌及褐藻固氮菌,牡蛎粉具有丰富的天然多孔表面,是物质附着的理想载体,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肥料利用率;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及褐藻固氮菌相配合的有益菌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多种成分协调作用,更好地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并促使土壤具有保水性、保肥性和透气性,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从而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
2.本发明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廉,解决了海藻化工企业的环保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强化了海藻的综合利用价值,制备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除具有普通有机肥料的性质外,因含有多种海藻活性物质成分,弥补了传统有机肥料的不足。
3.本发明利用海藻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渣为原料,使得资源循环利用,解决了泡叶藻渣的资源浪费及利用价值低等问题。本发明采用提取出海藻酸盐后的泡叶藻渣为原料生产,泡叶藻为野生海藻种类,受技术限制暂未出现人工养殖泡叶藻,它较之用其他海藻原料,更安全更健康,实现了绿色无污染,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的效果更显著。
4.本发明避免了强酸强碱及高温的破坏作用,只通过研磨和高压使泡叶藻细胞壁破碎,充分保留了野生泡叶藻中丰富的中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及酚类化合物、甜菜碱、甘露醇、萜类化合物、维生素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配比组成:泡叶藻渣200-300份、牡蛎粉15-30份、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5份、褐藻固氮菌菌粉1.5-3份、磷酸二氢钾20-40份、硫酸铵10-30份。该方法利用海藻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渣为原料,使得资源循环利用,解决了泡叶藻渣的资源浪费及利用价值低等问题。本发明利用各组分之间的协调作用,制备获得的有机颗粒肥料营养释放周期长,对作物有缓释效果,并且能够疏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粉状泡叶藻渣
A将提取出海藻酸盐后的颗粒状泡叶藻渣滓,加水泡发,加水量为颗粒状泡叶藻渣滓重量的30倍,然后将泡发后的泡叶藻渣滓过滤,再进行机械破碎研磨,得到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
B将步骤A得到的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加水混合均匀,加水量为泡叶藻重量的12倍,得到泡叶藻渣混合浆液。
C向步骤B得到的泡叶藻渣混合浆液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搅拌均匀后在45℃下酶解处理8h,得到泡叶藻渣酶解液;所述复合酶制剂为果胶酶和蛋白酶的组合,果胶酶和蛋白酶的重量配比为1∶1,复合酶制剂的用量为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重量的5%。
D将泡叶藻渣酶解液离心分离,得到下层不溶性泡叶藻残渣。
E向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加入生物发酵剂,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不溶性泡叶藻残渣重量的0.5%,混匀。
先进行好氧发酵:堆温上升到40℃,及时翻堆,增加透气性,好氧发酵16天,至堆内温度不再上升为止。
再进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后,将物料堆积起来,厌氧发酵15天,腐熟。
F将步骤E腐熟后的物料粉碎后过筛,再经低温干燥处理,水分控制在14%以下,制成粉状泡叶藻渣。
(2)向粉状泡叶藻渣300份中加入牡蛎粉2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一级泡叶藻混料。
(3)向一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粉4份、褐藻固氮菌菌粉2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二级泡叶藻混料。
(4)向二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30份、硫酸铵2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三级泡叶藻混料。
(5)将三级泡叶藻混料造粒,再经过低温干燥,制成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
上述低温干燥为平铺日晒或使物料温度保持在20-45℃的常规干燥方式。
实施例2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粉状泡叶藻渣
A将提取出海藻酸盐后的颗粒状泡叶藻渣滓,加水泡发,加水量为颗粒状泡叶藻渣滓重量的20倍,然后将泡发后的泡叶藻渣滓过滤,再进行机械破碎研磨,得到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
B将步骤A得到的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加水混合均匀,加水量为泡叶藻重量的15倍,得到泡叶藻渣混合浆液。
C向步骤B得到的泡叶藻渣混合浆液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搅拌均匀后在55℃下酶解处理10h,得到泡叶藻渣酶解液;所述复合酶制剂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组合,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重量配比为1∶1,复合酶制剂的用量为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重量的7%。
D将泡叶藻渣酶解液离心分离,得到下层不溶性泡叶藻残渣。所述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含有30%氨基酸、50%多糖、2.5%灰分、82ppm生长素、15ppm赤霉素、9%中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包括钙、镁、硫、铁、锌、硼、钼、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E向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加入生物发酵剂,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不溶性泡叶藻残渣重量的0.3%,混匀。
先进行好氧发酵:堆温上升到30℃,及时翻堆,增加透气性,好氧发酵10天,至堆内温度不再上升为止。
再进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后,将物料堆积起来,厌氧发酵20天,腐熟。
F将步骤E腐熟后的物料粉碎后过筛,再经低温干燥处理,水分控制在14%以下,制成粉状泡叶藻渣。
(2)向粉状泡叶藻渣200份中加入牡蛎粉3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一级泡叶藻混料。
(3)向一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份、褐藻固氮菌菌粉3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二级泡叶藻混料。
(4)向二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20份、硫酸铵3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三级泡叶藻混料。
(5)将三级泡叶藻混料造粒,再经过低温干燥,制成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
上述低温干燥为平铺日晒或使物料温度保持在20-45℃的常规干燥方式。
实施例3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粉状泡叶藻渣
A将提取出海藻酸盐后的颗粒状泡叶藻渣滓,加水泡发,加水量为颗粒状泡叶藻渣滓重量的50倍,然后将泡发后的泡叶藻渣滓过滤,再进行机械破碎研磨,得到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
B将步骤A得到的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加水混合均匀,加水量为泡叶藻重量的10倍,得到泡叶藻渣混合浆液。
C向步骤B得到的泡叶藻渣混合浆液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搅拌均匀后在40℃下酶解处理8h,得到泡叶藻渣酶解液;所述复合酶制剂为果胶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组合,果胶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重量配比为1∶0.3∶0.6,复合酶制剂的用量为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重量的3%。
D将泡叶藻渣酶解液离心分离,得到下层不溶性泡叶藻残渣。所述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含有30%氨基酸、50%多糖、2.5%灰分、82ppm生长素、15ppm赤霉素、9%中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包括钙、镁、硫、铁、锌、硼、钼、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E向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加入生物发酵剂,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不溶性泡叶藻残渣重量的0.2%,混匀。
先进行好氧发酵:堆温上升到50℃,及时翻堆,增加透气性,好氧发酵20天,至堆内温度不再上升为止。
再进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后,将物料堆积起来,厌氧发酵15天,腐熟。
F将步骤E腐熟后的物料粉碎后过筛,再经低温干燥处理,水分控制在14%以下,制成粉状泡叶藻渣。
(2)向粉状泡叶藻渣300份中加入牡蛎粉2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一级泡叶藻混料。
(3)向一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粉5份、褐藻固氮菌菌粉1.5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二级泡叶藻混料。
(4)向二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40份、硫酸铵1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三级泡叶藻混料。
(5)将三级泡叶藻混料造粒,再经过低温干燥,制成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
上述低温干燥为平铺日晒或使物料温度保持在20-45℃的常规干燥方式。
试验验证
试验地点: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村镇苹果基地
存在问题:“重施用化肥,轻施有机肥”的传统施肥习惯造成土壤板结贫瘠,苹果苦痘病、水心病严重,果实口感差,叶片发黄,减产严重。
处理方案:试验地选在同一果园的4行果树,品种为“红富士”,8年树龄,一行8株,共32株,每一行标记为一个小区,按顺序将4个小区分别标记为K1、P2、K3、P4,试验果树为P2、P4,对照果树为K1、K3。11月份落叶后,试验果树施用实施例1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施用方式为开沟撒施,每株施用3kg;对照果树按常规施肥方式施入鸡粪,每株施用5kg。分别于第二年3月、6月、9月观察结果。
试验结果:3月份观察果树长势,发现施用实施例1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果树叶芽、花芽多且饱满,并未受倒春寒影响,长势旺盛,并且土壤疏松,随机选取一根木棍用最大的力往土里插,能插20cm,而对照果树叶芽多,花芽少且瘦弱,并受到倒春寒影响,部分花芽出现发褐情况,且有干枝情况发生,并且土壤相对板结,用同一木棍用最大的力往土里插,仅能插13cm。分别于试验及对照各随机选取2株果树,挖取树冠下施肥处根系观察,可发现施用实施例1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果树根系发达,且根系穿插在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中生长,根白、根密,而对照果树根系较弱,并且发黄,接触鸡粪处的根系有发黑情况。
6月份观察果树长势,发现施用实施例1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果树叶片平展、厚实、鲜绿,叶脉清晰,树皮光滑,座果多且果实花萼紧闭,有效预防霉心病的发生,果个相对较大,而对照果树叶片褶皱、发黄,叶脉不清晰,树皮粗糙,座果少且果实花萼张开,果个相对较小。
9月份观察果树长势,发现施用实施例1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果树果个大,表光亮,上色均匀,果型端正,无病果,而对照果树果个普遍较小,上色较差,且病果较多,有黑点病、苦痘病、轮纹病等。
综上可见,本发明制备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具有良好的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板结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保水性、保肥性和透气性,还对根系安全,并能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抗寒等抗逆能力,有效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保护土壤减少环境污染,使作物前期不早衰后期不脱肥,而且在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方面有显著功效。
根据《有机肥料NY252-2012》的规定及相关企业标准的检测方法,对实施例1制备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及含有的部分海藻活性物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由表1所示,说明实施例1制备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有机质含量高,养分高,没有病虫卵,且活性物质含量高。
对实施例1制备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含有的活性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所示,说明实施例1制备的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含有的活性物质含量丰富,能够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品质。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粉状泡叶藻渣
A将提取出海藻酸盐后的颗粒状泡叶藻渣滓,加水泡发,加水量为颗粒状泡叶藻渣滓重量的20-50倍,然后将泡发后的泡叶藻渣滓过滤,再进行机械破碎研磨,得到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
B将步骤A得到的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加水混合均匀,加水量为泡叶藻重量的10-15倍,得到泡叶藻渣混合浆液;
C向步骤B得到的泡叶藻渣混合浆液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搅拌均匀后在40-55℃下酶解处理8-10h,得到泡叶藻渣酶解液;
D将泡叶藻渣酶解液离心分离,得到下层不溶性泡叶藻残渣;
E向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加入生物发酵剂,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不溶性泡叶藻残渣重量的0.2%-0.5%,混匀;
先进行好氧发酵:堆温上升到30-50℃,及时翻堆,增加透气性,好氧发酵10-20天,至堆内温度不再上升为止;
再进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后,将物料堆积起来,厌氧发酵15-20天,腐熟;
F将步骤E腐熟后的物料粉碎后过筛,再经低温干燥处理,水分控制在14%以下,制成粉状泡叶藻渣;
(2)向粉状泡叶藻渣200-300份中加入牡蛎粉15-3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一级泡叶藻混料;
(3)向一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5份、褐藻固氮菌菌粉1.5-3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二级泡叶藻混料;
(4)向二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20-40份、硫酸铵10-3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三级泡叶藻混料;
(5)将三级泡叶藻混料造粒,再经过低温干燥,制成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复合酶制剂为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海藻胶裂解酶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复合酶制剂的用量为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重量的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含有30%氨基酸、50%多糖、2.5%灰分、82ppm生长素、15ppm赤霉素、0.5-9%中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包括钙、镁、硫、铁、锌、硼、钼、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生物发酵剂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所述低温干燥为平铺日晒或使物料温度保持在20-45℃的常规干燥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低温干燥为平铺日晒或使物料温度保持在20-45℃的常规干燥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三级泡叶藻混料造粒方式采用圆盘造粒。
CN201910306170.5A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1565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6170.5A CN110156530A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6170.5A CN110156530A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6530A true CN110156530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6170.5A Pending CN110156530A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5653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9469A (zh) * 2020-03-03 2020-08-07 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7921A (zh) * 2021-11-03 2021-11-30 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 泡叶藻酶解液培养的em菌及其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
CN114907168A (zh) * 2022-04-26 2022-08-16 湖南瑞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藻粉制备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工艺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0341A (zh) * 2017-12-29 2018-06-29 梁涵 一种生态海藻生物刺激素的制备方法
CN108440194A (zh) * 2018-04-27 2018-08-24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生物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0341A (zh) * 2017-12-29 2018-06-29 梁涵 一种生态海藻生物刺激素的制备方法
CN108440194A (zh) * 2018-04-27 2018-08-24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生物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新天主编: "《县域植保推广技术创新与实践》", 31 July 2014, 光明日报出版社 *
秦益民主编: "《功能性海藻肥》", 31 March 2019,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陈清,卢树昌著: "《果类蔬菜养分管理》", 31 May 2015,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9469A (zh) * 2020-03-03 2020-08-07 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7921A (zh) * 2021-11-03 2021-11-30 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 泡叶藻酶解液培养的em菌及其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
CN114907168A (zh) * 2022-04-26 2022-08-16 湖南瑞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藻粉制备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工艺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1851B (zh) 采用餐厨废弃物制备生化腐植酸的技术与工艺
CN104591927B (zh) 一种有机茶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4004B (zh) 一种海藻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48698A (zh) 一种利用沼渣好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3467A (zh) 一种柑橘皮渣有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03466A (zh) 一种茶树专用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30392A (zh) 一种浓香型酒糟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10215A (zh) 一种猕猴桃专用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98398A (zh) 一种水稻种植有机肥
CN107721755A (zh) 一种柑桔增甜提质专用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CN110256163A (zh) 一种改良酸化土壤的碱性土壤调节剂
CN104045401B (zh) 一种含桐油的茶树专用复混肥
CN110156530A (zh)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48972A (zh) 一种氨基酸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56103A (zh) 一种环保农作物肥料
CN107500825A (zh) 一种富硒生物肥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3787729A (zh) 一种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9627099A (zh) 一种球状颗粒盐碱调理剂及其制备
CN108264435A (zh) 一种生物菌发酵多酶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1016A (zh) 一种快速制备水稻育秧基板的方法
CN107500995A (zh) 有效预防大蒜坐蔸的生态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52065A (zh) 灵香草专用缓释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4557272B (zh) 利用紫茎泽兰制备袋装控释肥的方法
CN105542784A (zh) 一种适合矢车菊生长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2143A (zh) 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