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7073A -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47073A CN110147073A CN201910543486.6A CN201910543486A CN110147073A CN 110147073 A CN110147073 A CN 110147073A CN 201910543486 A CN201910543486 A CN 201910543486A CN 110147073 A CN110147073 A CN 1101470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relay
- contactor
- power supply
-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36—Removing material
- B23K26/38—Removing material by boring or cutting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4—Input/out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包括:主供电模块,电连接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W1轴伺服驱动器、W2轴伺服驱动器、Z轴伺服驱动器、电柜空调和照明灯、运动控制卡模块、按钮控制组件、调高器、电磁阀控制组件、限位开关组件、激光器调焦驱动器、前卡盘控制组件和后卡盘控制组件并供电;运动控制卡模块,包括电连接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W1轴伺服驱动器、W2轴伺服驱动器、调高器、激光器、激光器调焦驱动器、限位开关组件、前卡盘控制组件和后卡盘控制组件的BCL3764端子板,BCL3764端子板直连和/或通过BCL4516 I/0扩展板电连接电磁阀控制组件;调高器电连接Z轴伺服驱动器,激光器调焦驱动器与激光器电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切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对激光切割机床的需求迅速增加,光纤激光切割机床由于拥有便于维护,消耗成本低,切割断面优良等诸多优点所以需求的增长显得尤为突出。
激光切割机是将从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经光路系统,聚焦成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到工件表面,使工件达到熔点或沸点,同时与光束同轴的高压气体将熔化或气化金属吹走。随着光束与工件相对位置的移动,最终使材料形成切缝,从而达到切割的目的。激光切割加工是用不可见的光束代替了传统的机械刀,具有精度高,切割快速,不局限于切割图案限制,自动排版节省材料,切口平滑,加工成本低等特点,将逐渐改进或取代于传统的金属切割工艺设备。激光刀头的机械部分与工件无接触,在工作中不会对工件表面造成划伤;激光切割速度快,切口光滑平整,一般无需后续加工;切割热影响区小,板材变形小,切缝窄(0.1mm-0.3mm);切口没有机械应力,无剪切毛刺;加工精度高,重复性好,不损伤材料表面;数控编程,可加工任意的平面图,可以对幅面很大的整板切割,无需开模具,经济省时。
随着激光切割机的发展,人们对其加工速度和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激光切管机控制系统中的伺服系统、冷却系统、激光器系统、空调系统、控制软件系统一般是相互独立的,这种系统操作比较复杂,当需要启动某个功能时,需要手动按下该功能的启动按钮,当需要停止某个功能时,也需要手动按下该功能的停止按钮,这样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且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容易出错,同时,现有激光切管机控制系统存在集成度低、操作呆板,操作使用不便;再者,现有中的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存在控制过程慢,造成切割加工效果不佳。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成度高、操作顺畅、使用效果好的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包括:
主供电模块,包括串接在供电线路上的断路器QF1和负荷开关QS1,负荷开关QS1通过由供电线路、第一断路器QF3、滤波器LF1和伺服变压器T1组成的第一供电支路与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Z轴伺服驱动器、W1轴伺服驱动器和W2轴伺服驱动器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供电线路串接接触器KM1与激光器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串接熔断器FU1和第一熔断器FU3分别与电柜空调和照明灯LD1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供电线路串接第二熔断器FU2和第一继电器KM17与润滑油泵电连接;负荷开关QS1还通过由供电线路、第二滤波器LF3及第三断路器QF2与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还通过串接若干电流检测板和若干继电器与前卡盘电源PS2及后卡盘电源PS3电连接;DC24V电源电连接运动控制卡模块、按钮控制组件、调高器、电磁阀控制组件、限位开关组件及激光器调焦驱动器并供电,前卡盘电源PS2和后卡盘电源PS3分别电连接前卡盘控制组件和后卡盘控制组件并供电;运动控制卡模块,包括与控制卡或工控机电连接的BCL3764端子板和与BCL3764端子板电连接的BCL4516 I/O扩展板;BCL3764端子板通过DB15电缆线与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W1轴伺服驱动器、W2轴伺服驱动器和调高器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还电连接激光器、激光器调焦驱动器、限位开关组件、前卡盘控制组件和后卡盘控制组件,BCL3764端子板直连和/或通过BCL4516 I/0扩展板电连接电磁阀控制组件;调高器还通过DB15电缆线与Z轴伺服驱动器电连接,激光器调焦驱动器与激光器电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供电线路为三相五线制;所述断路器QF1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市电网电连接,其输出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负荷开关QS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的输入端与供电线路的零线和与负荷开关QS1输出端电连接的供电线路的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2电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QF2串接在第二滤波器LF3与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电连接的相线L2上,所述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输入端的另一端口通过供电线路的零线N与第三断路器QF2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的正输出端与若干所述电流检测板的公共端COM电连接,每一电流检测板的输出端CB均电连接一组并联的所述继电器,每一组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则与前卡盘电源PS2或后卡盘电源PS3的正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前卡盘电源PS2和后卡盘电源PS3的负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LF3的负输出端点连接;所述熔断器FU1串接在负荷开关QS1与电柜空调正输入端电连接的相线L1上,所述电柜空调的负输入端及接地端分别供电线路的零线N和地线PE电连接;所述第一熔断器FU3一端电连接供电线路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3,另一端与照明灯LD1电连接,所述照明灯LD1还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FU2串接在负荷开关QS1与第一继电器KM17正输入端电连接的相线L2上,所述第一继电器KM17的负输入端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所述润滑油泵的输入端对接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M17的输出端;所述接触器KM1串接在激光器与负荷开关QS1电连接的三相线上;所述第一断路器QF3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负荷开关QS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器LF1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第一断路器QF3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滤波器LF1的输出端还均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分别与伺服变压器T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伺服变压器T1的负输入端还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供电模块还包括串联的第一接触器KM2和第二继电器KA1,所述第一接触器KM2另一端与供电线路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1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A1的另一端则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第一接触器KM2与第二继电器KA1的电连接点电连接激光器调焦驱动器;所述断路器QF1和第一断路器QF3均为三相低压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QF2为单相断路器,所述负荷开关QS1为低压负荷开关,所述第一滤波器LF3为NF噪声滤波器,所述滤波器LF1为三相四线电源滤波器,所述DC24V电源和DC24V工控电源均为AC220V转直流DC24的开关电源,所述接触器KM1为三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KM2为单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为具有三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3AB2BD的3P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KA17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为KA1为具有四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4LB2BD的4P继电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钮控制组件包括复位按钮SB2、前急停按钮SB1、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和零尾料按钮SB4;其中,所述复位按钮SB2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KM3和第三接触器KM6的一端,所述第二接触器KM3串联第四接触器KM4和第五接触器KM5后与第三接触器KM6并联,所述第三接触器KM6和第五接触器KM5电连接的端与第三继电器KA2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KA2的另一端则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所述前急停按钮SB1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电连接并联的四个第六接触器,四个并联的第六接触器的另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四个并联的第六接触器的另一端还电连接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和指示灯HL1,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和指示灯HL1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四并联的第六接触器和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和指示灯HL1依次组成激光器急停控制支路、驱动使能控制支路、零尾料急停控制支路和复位指示支路;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串接第五继电器KA4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与第五继电器KA4的电连接点还电连接BCL4516 I/0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及通过第一指示灯HL2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零尾料按钮SB4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串接第六继电器KA5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 零尾料按钮SB4与第六继电器KA5的电连接点还电连接BCL4516 I/O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及通过第二指示灯HL3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还包括由串联的第七接触器KM4和第八接触器KM5组成的零尾料气缸急停控制支路,零尾料气缸急停控制支路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与BCL4516 I/O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且第七接触器KA4和第八接触器KA5的电连接点还与BCL4516 I/O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器KM3、第三接触器KM6、第四接触器KM4、第五接触器KM5、第六接触器、第七接触器KM4和第八接触器KM5均为单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三继电器KA2和第四继电器均为具有四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4LB2BD的4P继电器,第五继电器KA4和第六继电器KA5均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卡盘控制组件包括前卡盘手动开关K1,所述前卡盘手动开关K1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另一端电连接两第七继电器和与BCL3764端子板两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两第七继电器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还包括由第九接触器KM10串联第八继电器KA10组成的第一前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接触器KM11串联第九继电器KA11组成的第二前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一接触器KM12串联第十继电器KA12组成的第三前卡盘控制支路和由第十二接触器KM13串联第十一继电器KA13组成的第四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一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二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三前卡盘控制支路和第四前卡盘控制支路的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所述第八继电器KA10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和第一前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九继电器KA11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及第一前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前卡盘电机的两电极;所述第十继电器KA12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和第一前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一继电器KA13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及第一前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前卡盘电机的两电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卡盘控制组件包括后卡盘手动开关K2,所述后卡盘手动开关K2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另一端电连接两第十二继电器和与BCL3764端子板两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两第十二继电器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还包括由第十三接触器KM14串联第十三继电器KA14组成的第一后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四接触器KM15串联第十四继电器KA15组成的第二后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五接触器KM16串联第十五继电器KA16组成的第三后卡盘控制支路和由第十六接触器KM17串联第十六继电器KA18组成的第四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一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二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三后卡盘控制支路和第四后卡盘控制支路的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所述第十三继电器KA14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和第一后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四继电器KA15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及第一后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后卡盘电机的两电极,所述第十五继电器KA16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和第一后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六继电器KA18的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及第一后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后卡盘电机的两电极;其中,所述第七继电器和第十二继电器均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所述第八继电器KA10、第九继电器KA11、第十继电器KA12、第十一继电器KA13、第十三继电器KA14、第十四继电器KA15、第十五继电器KA16和第十六继电器KA18均为具有三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3AB2BD的3P继电器,所述第九接触器KM10、第十接触器KM11、第十一接触器KM12、第十二接触器KM13、第十三接触器KM14、第十四接触器KM15、第十五接触器KM16和第十六接触器KM17均为单相交流接触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磁阀控制组件包括氧气电磁阀YV1、模拟量比例阀和氮气电磁阀YV2、第一支撑控制电磁阀YV3、第二支撑控制电磁阀YV4、第四支撑控制电磁阀YV5和零尾料控制电磁阀YV6;其中,所述氧气电磁阀YV1和氮气电磁阀YV2一端分别与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电连接,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所述模拟量比例阀的正电源端和控制端口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其负电源端电连接DC24V电源的负输出端L-;所述第一支撑控制电磁阀YV3、第二支撑控制电磁阀YV4、第四支撑控制电磁阀YV5和零尾料控制电磁阀YV6的输入端均电连接BCL4516 I/O扩展板的一组输出端口,其输出端则与DC24V电源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开关组件包括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Z轴正限位开关SQ7、Z轴负限位开关SQ8、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其中,所述Z轴正限位开关SQ7和Z轴负限位开关SQ8的两端口均分别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和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Z轴正限位开关SQ7和Z轴负限位开关SQ8的公共端口则分别电连接调高器的上限位端口和下限位端口;
所述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的两端口均分别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和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的公共端口则分别与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激光器为YLR型号的IPG激光器或YLR-K型号的IPG激光器或YLS型号的IPG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调焦驱动器为谱雷调焦驱动器或安川自动调焦驱动器或诺克调焦驱动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BCL3766端子板配合BCL4516 I/O 扩展板对X轴、Y轴、W1轴、W2轴的伺服驱动器进行控制,还通过调高器对Z轴伺服驱动器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各轴伺服电机的速度,精度高,降低电能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主供电电路设DC24V工控电源为工控机及显示器供电,且设插座,能为外设供电;再者,可通过按钮手动进行控制,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主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按钮控制组件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前卡盘控制组件和后卡盘控制组件接线图;
图5为本发明BCL3764端子板的接线图;
图6为本发明BCL4516 I/O扩展板的接线图;
图7为本发明调高器的接线图;
图8为本发明电磁阀接线图;
图9为本发明限位开关接线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激光器的接线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种激光器的接线图;
图12为本发明X/Y/W1/W2伺服驱动器的接线图;
图13为本发明Z轴伺服驱动器的接线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激光器调焦驱动器的接线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种激光器调焦驱动器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附图1-15实例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具体为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它包括:
主供电模块001,包括串接在供电线路上的断路器QF1和负荷开关QS1,负荷开关QS1通过由供电线路、第一断路器QF3、滤波器LF1和伺服变压器T1组成的第一供电支路与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Z轴伺服驱动器、W1轴伺服驱动器和W2轴伺服驱动器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供电线路串接接触器KM1与激光器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串接熔断器FU1和第一熔断器FU3分别与电柜空调和照明灯LD1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供电线路串接第二熔断器FU2和第一继电器KM17与润滑油泵电连接;负荷开关QS1还通过由供电线路、第二滤波器LF3及第三断路器QF2与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还通过串接若干电流检测板和若干继电器与前卡盘电源PS2及后卡盘电源PS3电连接;DC24V电源电连接运动控制卡模块002、按钮控制组件003、调高器004、电磁阀控制组件005、限位开关组件006及激光器调焦驱动器007并供电,前卡盘电源PS2和后卡盘电源PS3分别电连接前卡盘控制组件008和后卡盘控制组件009并供电;
运动控制卡模块002,包括与控制卡或工控机(PLC控制器)电连接的BCL3764端子板和与BCL3764端子板电连接的BCL4516 I/O扩展板;BCL3764端子板通过DB15电缆线与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W1轴伺服驱动器、W2轴伺服驱动器和调高器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还电连接激光器、激光器调焦驱动器007、限位开关组件006、前卡盘控制组件008和后卡盘控制组件009,BCL3764端子板直连和/或通过BCL4516 I/0扩展板电连接电磁阀控制组件005;调高器004还通过DB15电缆线与Z轴伺服驱动器电连接,激光器调焦驱动器007与激光器电连接。
参考附图1-2,所述供电线路为三相五线制;所述断路器QF1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市电网电连接,其输出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负荷开关QS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的输入端与供电线路的零线和与负荷开关QS1输出端电连接的供电线路的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2电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QF2串接在第二滤波器LF3与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电连接的相线L2上,所述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输入端的另一端口通过供电线路的零线N与第三断路器QF2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的正输出端与若干所述电流检测板的公共端COM电连接,每一电流检测板的输出端CB均电连接一组并联的所述继电器,每一组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则与前卡盘电源PS2或后卡盘电源PS3的正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前卡盘电源PS2和后卡盘电源PS3的负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LF3的负输出端点连接;所述熔断器FU1串接在负荷开关QS1与电柜空调正输入端电连接的相线L1上,所述电柜空调的负输入端及接地端分别供电线路的零线N和地线PE电连接;所述第一熔断器FU3一端电连接供电线路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3,另一端与照明灯LD1电连接,所述照明灯LD1还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FU2串接在负荷开关QS1与第一继电器KM17正输入端电连接的相线L2上,所述第一继电器KM17的负输入端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所述润滑油泵的输入端对接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M17的输出端;所述接触器KM1串接在激光器与负荷开关QS1电连接的三相线上;所述第一断路器QF3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负荷开关QS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器LF1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第一断路器QF3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滤波器LF1的输出端还均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分别与伺服变压器T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伺服变压器T1的负输入端还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供电模块001还包括串联的第一接触器KM2和第二继电器KA1,所述第一接触器KM2另一端与供电线路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1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A1的另一端则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第一接触器KM2与第二继电器KA1的电连接点电连接激光器调焦驱动器007;所述断路器QF1和第一断路器QF3均为三相低压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QF2为单相断路器,所述负荷开关QS1为低压负荷开关,所述第一滤波器LF3为NF噪声滤波器,所述滤波器LF1为三相四线电源滤波器,所述DC24V电源和DC24V工控电源均为AC220V转直流DC24的开关电源,所述接触器KM1为三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KM2为单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为具有三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3AB2BD的3P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KA17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为KA1为具有四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4LB2BD的4P继电器。
参考附图1-15,所述按钮控制组件003包括复位按钮SB2、前急停按钮SB1、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和零尾料按钮SB4;其中,所述复位按钮SB2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KM3和第三接触器KM6的一端,所述第二接触器KM3串联第四接触器KM4和第五接触器KM5后与第三接触器KM6并联,所述第三接触器KM6和第五接触器KM5电连接的端与第三继电器KA2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KA2的另一端则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所述前急停按钮SB1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电连接并联的四个第六接触器(KM7-1、KM7-2、KM7-3、KM7-4),四个并联的第六接触器(KM7-1、KM7-2、KM7-3、KM7-4)的另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通过网络标号A0302连接,也就是BCL3764端子板的急停控制端口),四个并联的第六接触器(KM7-1、KM7-2、KM7-3、KM7-4)的另一端还电连接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KA3-1、KA3-2、KA3-3)和指示灯HL1,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KA3-1、KA3-2、KA3-3)和指示灯HL1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四并联的第六接触器(KM7-1、KM7-2、KM7-3、KM7-4)和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KA3-1、KA3-2、KA3-3)和指示灯HL1依次组成激光器急停控制支路(KM7-1与KA3-1)、驱动使能控制支路(KM7-2与KA3-2)、零尾料急停控制支路(KM7-3与KA3-3)和复位指示支路(KM7-4与HL1);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串接第五继电器KA4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与第五继电器KA4的电连接点还电连接BCL4516 I/0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用网络标号A0309,BCL4516I/0扩展板未界定匹配的输出端口(OUT))及通过第一指示灯HL2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零尾料按钮SB4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串接第六继电器KA5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 零尾料按钮SB4与第六继电器KA5的电连接点还电连接BCL4516 I/O扩展板(用网络标号A0310,BCL4516 I/0扩展板未界定匹配的输出端口(OUT))匹配的输出端口及通过第二指示灯HL3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还包括由串联的第七接触器KM4和第八接触器KM5组成的零尾料气缸急停控制支路,零尾料气缸急停控制支路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与BCL4516 I/O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A0307)电连接,且第七接触器KA4和第八接触器KA5的电连接点还与BCL4516I/O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A0308)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器KM3、第三接触器KM6、第四接触器KM4、第五接触器KM5、第六接触器、第七接触器KM4和第八接触器KM5均为单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三继电器KA2和第四继电器均为具有四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4LB2BD的4P继电器,第五继电器KA4和第六继电器KA5均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
参考附图1-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卡盘控制组件008包括前卡盘手动开关K1,所述前卡盘手动开关K1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A0302),另一端电连接两第七继电器(KA6、KA7)和与BCL3764端子板两匹配的输出端口(OUT16、OUT17)电连接,两第七继电器(KA6、KA7)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还包括由第九接触器KM10串联第八继电器KA10组成的第一前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接触器KM11串联第九继电器KA11组成的第二前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一接触器KM12串联第十继电器KA12组成的第三前卡盘控制支路和由第十二接触器KM13串联第十一继电器KA13组成的第四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一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二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三前卡盘控制支路和第四前卡盘控制支路的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A0302),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第九接触器KM10与第八继电器KA10、第十接触器KM11与第九继电器KA11、由第十一接触器KM12与第十继电器KA12和第十二接触器KM13与第十一继电器KA13的电连接点还分别与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A0091-A0094,BCL3764端子板侧未显示对应的网络标号)电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KA10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和第一前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九继电器KA11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及第一前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前卡盘电机的两电极;所述第十继电器KA12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和第一前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一继电器KA13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及第一前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前卡盘电机的两电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八继电器KA10、第九继电器KA11、第十继电器KA12、第十一继电器KA13均为具有三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3AB2BD的3P继电器,因此在实际中为复用的继电器,从而在原理图中对于同一继电器出现了三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卡盘控制组件009包括后卡盘手动开关K2,所述后卡盘手动开关K2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A0302),另一端电连接两第十二继电器(KA8、KA9)和与BCL3764端子板两匹配的输出端口(OUT18、OUT19)电连接,两第十二继电器(KA8、KA9)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还包括由第十三接触器KM14串联第十三继电器KA14组成的第一后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四接触器KM15串联第十四继电器KA15组成的第二后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五接触器KM16串联第十五继电器KA16组成的第三后卡盘控制支路和由第十六接触器KM17串联第十六继电器KA18组成的第四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一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二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三后卡盘控制支路和第四后卡盘控制支路的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A0302),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第十三接触器KM14与第十三继电器KA14、第十四接触器KM15与第十四继电器KA15、第十五接触器KM16与第十五继电器KA16和第十六接触器KM17与第十六继电器KA18的电连接点还分别与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A0095-A0097,BCL3764端子板侧未显示对应的网络标号)电连接,所述第十三继电器KA14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和第一后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四继电器KA15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及第一后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后卡盘电机的两电极,所述第十五继电器KA16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和第一后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六继电器KA18的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及第一后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后卡盘电机的两电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十三继电器KA14、第十四继电器KA15、第十五继电器KA16和第十六继电器KA18均为具有三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3AB2BD的3P继电器,因此在实际中为复用的继电器,从而在原理图中对于同一继电器出现了三次;其中,所述第七继电器(KA6、KA7)和第十二继电器(KA8、KA9)均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所述第八继电器KA10、第九继电器KA11、第十继电器KA12、第十一继电器KA13、第十三继电器KA14、第十四继电器KA15、第十五继电器KA16和第十六继电器KA18均为具有三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3AB2BD的3P继电器,所述第九接触器KM10、第十接触器KM11、第十一接触器KM12、第十二接触器KM13、第十三接触器KM14、第十四接触器KM15、第十五接触器KM16和第十六接触器KM17均为单相交流接触器。
参考附图1-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控制组件005包括氧气电磁阀YV1、模拟量比例阀和氮气电磁阀YV2、第一支撑控制电磁阀YV3、第二支撑控制电磁阀YV4、第四支撑控制电磁阀YV5和零尾料控制电磁阀YV6;其中,所述氧气电磁阀YV1和氮气电磁阀YV2一端分别与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O2和N2)电连接,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所述模拟量比例阀的正电源端和控制端口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A0601和D2+),其负电源端电连接DC24V电源的负输出端L-;所述第一支撑控制电磁阀YV3、第二支撑控制电磁阀YV4、第四支撑控制电磁阀YV5和零尾料控制电磁阀YV6的输入端均电连接BCL4516 I/O扩展板的一组输出端口(依次为A0701与A0702、A0703与A0704、A0705与A0706、A0720与A0721),其输出端则与DC24V电源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
参考附图1-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关组件006包括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Z轴正限位开关SQ7、Z轴负限位开关SQ8、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其中,所述Z轴正限位开关SQ7和Z轴负限位开关SQ8的两端口均分别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和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Z轴正限位开关SQ7和Z轴负限位开关SQ8的公共端口则分别电连接调高器的上限位端口(Z+)和下限位端口(Z-);所述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的两端口均分别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和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的公共端口则分别与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依次为X0、X-、X+、Y0、Y-、Y+、W10、W20)电连接。
参考附图1-15,所述激光器为YLR型号的IPG激光器或YLR-K型号的IPG激光器或YLS型号的IPG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调焦驱动器007为谱雷调焦驱动器或安川自动调焦驱动器或诺克调焦驱动器。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供电模块,包括串接在供电线路上的断路器QF1和负荷开关QS1,负荷开关QS1通过由供电线路、第一断路器QF3、滤波器LF1和伺服变压器T1组成的第一供电支路与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Z轴伺服驱动器、W1轴伺服驱动器和W2轴伺服驱动器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供电线路串接接触器KM1与激光器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串接熔断器FU1和第一熔断器FU3分别与电柜空调和照明灯LD1电连接;负荷开关QS1通过供电线路串接第二熔断器FU2和第一继电器KM17与润滑油泵电连接;负荷开关QS1还通过由供电线路、第二滤波器LF3及第三断路器QF2与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还通过串接若干电流检测板和若干继电器与前卡盘电源PS2及后卡盘电源PS3电连接;DC24V电源电连接运动控制卡模块、按钮控制组件、调高器、电磁阀控制组件、限位开关组件及激光器调焦驱动器并供电,前卡盘电源PS2和后卡盘电源PS3分别电连接前卡盘控制组件和后卡盘控制组件并供电;运动控制卡模块,包括与控制卡或工控机电连接的BCL3764端子板和与BCL3764端子板电连接的BCL4516 I/O扩展板;BCL3764端子板通过DB15电缆线与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W1轴伺服驱动器、W2轴伺服驱动器和调高器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还电连接激光器、激光器调焦驱动器、限位开关组件、前卡盘控制组件和后卡盘控制组件,BCL3764端子板直连和/或通过BCL4516 I/0扩展板电连接电磁阀控制组件;调高器还通过DB15电缆线与Z轴伺服驱动器电连接,激光器调焦驱动器与激光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线路为三相五线制;所述断路器QF1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市电网电连接,其输出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负荷开关QS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的输入端与供电线路的零线和与负荷开关QS1输出端电连接的供电线路的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2电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QF2串接在第二滤波器LF3与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电连接的相线L2上,所述DC24V电源PS1或DC24工控电源PS0输入端的另一端口通过供电线路的零线N与第三断路器QF2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二滤波器LF3的正输出端与若干所述电流检测板的公共端COM电连接,每一电流检测板的输出端CB均电连接一组并联的所述继电器,每一组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则与前卡盘电源PS2或后卡盘电源PS3的正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前卡盘电源PS2和后卡盘电源PS3的负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LF3的负输出端点连接;所述熔断器FU1串接在负荷开关QS1与电柜空调正输入端电连接的相线L1上,所述电柜空调的负输入端及接地端分别供电线路的零线N和地线PE电连接;所述第一熔断器FU3一端电连接供电线路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3,另一端与照明灯LD1电连接,所述照明灯LD1还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FU2串接在负荷开关QS1与第一继电器KM17正输入端电连接的相线L2上,所述第一继电器KM17的负输入端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所述润滑油泵的输入端对接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M17的输出端;所述接触器KM1串接在激光器与负荷开关QS1电连接的三相线上;所述第一断路器QF3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负荷开关QS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器LF1的输入端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与第一断路器QF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器LF1的输出端还均通过供电线路的三相线分别与伺服变压器T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伺服变压器T1的负输入端还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电模块还包括串联的第一接触器KM2和第二继电器KA1,所述第一接触器KM2另一端与供电线路三相线其中一相线L1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A1的另一端则与供电线路的零线N电连接,第一接触器KM2与第二继电器KA1的电连接点电连接激光器调焦驱动器;所述断路器QF1和第一断路器QF3均为三相低压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QF2为单相断路器,所述负荷开关QS1为低压负荷开关,所述第一滤波器LF3为NF噪声滤波器,所述滤波器LF1为三相四线电源滤波器,所述DC24V电源和DC24V工控电源均为AC220V转直流DC24的开关电源,所述接触器KM1为三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KM2为单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为具有三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3AB2BD的3P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KA17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为KA1为具有四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4LB2BD的4P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控制组件包括复位按钮SB2、前急停按钮SB1、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和零尾料按钮SB4;其中,所述复位按钮SB2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KM3和第三接触器KM6的一端,所述第二接触器KM3串联第四接触器KM4和第五接触器KM5后与第三接触器KM6并联,所述第三接触器KM6和第五接触器KM5电连接的端与第三继电器KA2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KA2的另一端则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所述前急停按钮SB1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电连接并联的四个第六接触器,四个并联的第六接触器的另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四个并联的第六接触器的另一端还电连接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和指示灯HL1,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和指示灯HL1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四并联的第六接触器和并联的三个第四继电器和指示灯HL1依次组成激光器急停控制支路、驱动使能控制支路、零尾料急停控制支路和复位指示支路;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串接第五继电器KA4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SB3与第五继电器KA4的电连接点还电连接BCL4516 I/0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及通过第一指示灯HL2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零尾料按钮SB4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串接第六继电器KA5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 零尾料按钮SB4与第六继电器KA5的电连接点还电连接BCL4516 I/O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及通过第二指示灯HL3与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还包括由串联的第七接触器KM4和第八接触器KM5组成的零尾料气缸急停控制支路,零尾料气缸急停控制支路一端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另一端与BCL4516 I/O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且第七接触器KA4和第八接触器KA5的电连接点还与BCL4516 I/O扩展板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器KM3、第三接触器KM6、第四接触器KM4、第五接触器KM5、第六接触器、第七接触器KM4和第八接触器KM5均为单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三继电器KA2和第四继电器均为具有四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4LB2BD的4P继电器,第五继电器KA4和第六继电器KA5均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卡盘控制组件包括前卡盘手动开关K1,所述前卡盘手动开关K1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另一端电连接两第七继电器和与BCL3764端子板两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两第七继电器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还包括由第九接触器KM10串联第八继电器KA10组成的第一前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接触器KM11串联第九继电器KA11组成的第二前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一接触器KM12串联第十继电器KA12组成的第三前卡盘控制支路和由第十二接触器KM13串联第十一继电器KA13组成的第四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一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二前卡盘控制支路、第三前卡盘控制支路和第四前卡盘控制支路的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所述第八继电器KA10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和第一前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九继电器KA11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及第一前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前卡盘电机的两电极;所述第十继电器KA12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和第一前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一继电器KA13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及第一前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前卡盘电机的两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卡盘控制组件包括后卡盘手动开关K2,所述后卡盘手动开关K2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另一端电连接两第十二继电器和与BCL3764端子板两匹配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两第十二继电器的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还包括由第十三接触器KM14串联第十三继电器KA14组成的第一后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四接触器KM15串联第十四继电器KA15组成的第二后卡盘控制支路、由第十五接触器KM16串联第十五继电器KA16组成的第三后卡盘控制支路和由第十六接触器KM17串联第十六继电器KA18组成的第四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一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二后卡盘控制支路、第三后卡盘控制支路和第四后卡盘控制支路的一端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端口,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所述第十三继电器KA14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和第一后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四继电器KA15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及第一后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后卡盘电机的两电极,所述第十五继电器KA16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负输出端L1-和第一后卡盘电机的正电极,所述第十六继电器KA18的还电连接前卡盘电源PS2的正输出端L1+及第一后卡盘电机的负电极,和电连接后卡盘电源PS3的两输出端和第二后卡盘电机的两电极;其中,所述第七继电器和第十二继电器均为具有两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2LB2BD的2P继电器,所述第八继电器KA10、第九继电器KA11、第十继电器KA12、第十一继电器KA13、第十三继电器KA14、第十四继电器KA15、第十五继电器KA16和第十六继电器KA18均为具有三组副触点且型号为RXM3AB2BD的3P继电器,所述第九接触器KM10、第十接触器KM11、第十一接触器KM12、第十二接触器KM13、第十三接触器KM14、第十四接触器KM15、第十五接触器KM16和第十六接触器KM17均为单相交流接触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控制组件包括氧气电磁阀YV1、模拟量比例阀和氮气电磁阀YV2、第一支撑控制电磁阀YV3、第二支撑控制电磁阀YV4、第四支撑控制电磁阀YV5和零尾料控制电磁阀YV6;其中,所述氧气电磁阀YV1和氮气电磁阀YV2一端分别与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电连接,另一端则电连接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所述模拟量比例阀的正电源端和控制端口电连接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其负电源端电连接DC24V电源的负输出端L-;所述第一支撑控制电磁阀YV3、第二支撑控制电磁阀YV4、第四支撑控制电磁阀YV5和零尾料控制电磁阀YV6的输入端均电连接BCL4516 I/O扩展板的一组输出端口,其输出端则与DC24V电源的负输出端L-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关组件包括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Z轴正限位开关SQ7、Z轴负限位开关SQ8、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其中,
所述Z轴正限位开关SQ7和Z轴负限位开关SQ8的两端口均分别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和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Z轴正限位开关SQ7和Z轴负限位开关SQ8的公共端口则分别电连接调高器的上限位端口和下限位端口;
所述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的两端口均分别连接DC24V电源PS1的正输出端L+和DC24V电源PS1的负输出端L-,X轴零点限位开关SQ1、X轴负限位开关SQ2、X轴正限位开关SQ3、Y轴零点限位开关SQ4、Y轴负限位开关SQ5、Y轴正限位开关SQ6、W1轴零点限位开关SQ9及W2轴零点限位开关SQ10的公共端口则分别与BCL3764端子板匹配的控制端口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为YLR型号的IPG激光器或YLR-K型号的IPG激光器或YLS型号的IPG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调焦驱动器为谱雷调焦驱动器或安川自动调焦驱动器或诺克调焦驱动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43486.6A CN110147073A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43486.6A CN110147073A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7073A true CN110147073A (zh) | 2019-08-20 |
Family
ID=6759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43486.6A Pending CN110147073A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4707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37637A (zh) * | 2019-12-27 | 2020-04-21 | 成都正大恒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切管加工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4814A (zh) * | 2013-08-01 | 2013-11-20 | 江苏大德重工有限公司 | 激光切割机z轴电容调高系统 |
CN204711405U (zh) * | 2015-06-25 | 2015-10-21 | 广州市海目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激光切割机背对双开门式电子激光器一体柜 |
US20150336209A1 (en) * | 2013-01-10 | 2015-11-26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Three-dimensional laser processing machine |
CN105149799A (zh) * | 2015-06-25 | 2015-12-16 | 济南金强激光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数控激光切管机自动输送料机构 |
CN209962127U (zh) * | 2019-06-21 | 2020-01-17 | 东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
2019
- 2019-06-21 CN CN201910543486.6A patent/CN11014707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336209A1 (en) * | 2013-01-10 | 2015-11-26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Three-dimensional laser processing machine |
CN103394814A (zh) * | 2013-08-01 | 2013-11-20 | 江苏大德重工有限公司 | 激光切割机z轴电容调高系统 |
CN204711405U (zh) * | 2015-06-25 | 2015-10-21 | 广州市海目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激光切割机背对双开门式电子激光器一体柜 |
CN105149799A (zh) * | 2015-06-25 | 2015-12-16 | 济南金强激光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数控激光切管机自动输送料机构 |
CN209962127U (zh) * | 2019-06-21 | 2020-01-17 | 东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柏楚电子: "FSCUT2000C 激光切割控制系统用户手册", pages 1 - 53,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max.book118.com/html/2019/0130/5023101233002004.shtm> * |
柏楚电子: "FSCUT3000激光切割控制系统用户手册", pages 1 - 61,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23/123776922.shtm>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37637A (zh) * | 2019-12-27 | 2020-04-21 | 成都正大恒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切管加工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32147A (zh) |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控制系统 | |
CN209657144U (zh) |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控制系统 | |
CN209962127U (zh) |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
CN110147073A (zh) |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
CN110244661A (zh) | 一种板管一体的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
CN101670496B (zh) | 共用一套升降机构的数控火焰、等离子切割机 | |
CN203712509U (zh) | 一种磨床的控制系统 | |
CN209803626U (zh) | 一种板管一体的激光切管机的控制系统 | |
CN211102239U (zh) | 一种大幅面带升降台的激光切割机控制系统 | |
CN206010074U (zh) | 一种微细电火花台阶孔加工机床 | |
CN210377139U (zh) | 一种大包围带升降台的激光切割机控制系统 | |
CN209805716U (zh) | 一种倒角机控制系统电路 | |
CN211102237U (zh) | 一种大包围带自动调高焦功能的激光切割机控制系统 | |
CN211102238U (zh) | 一种具有气动卡盘和自动上下料功能的激光切管机控制系统 | |
CN112185674B (zh) | 一种用于变压器铁芯自动插铁的机械手以及使用方法 | |
CN213560941U (zh) | 一种用于变压器铁芯自动插铁的机械手 | |
CN207088807U (zh) | 一种数控双位雕刻机 | |
CN208976985U (zh) | 一种盒型自动切割辅助装置 | |
CN208384413U (zh) | 一种兼容plc控制的车床电气系统 | |
CN201579543U (zh) | 共用一套升降机构的数控火焰、等离子切割机 | |
CN209016952U (zh) | 一种双同步工作电机的驱动电路 | |
CN210377138U (zh) | 一种具有升降工作台的激光切板机的控制系统 | |
CN202533782U (zh) | 基于plc的铣床控制系统 | |
CN207138954U (zh) | 一种建筑用管材切割开槽装置 | |
CN201543957U (zh) | 便携式数控切割机控制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