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142899B - 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2899B
CN110142899B CN201910499780.1A CN201910499780A CN110142899B CN 110142899 B CN110142899 B CN 110142899B CN 201910499780 A CN201910499780 A CN 201910499780A CN 110142899 B CN110142899 B CN 110142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iece
piece
die
mold
pol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97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2899A (zh
Inventor
储新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yang Zhengyang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yang Zhengyang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yang Zhengyang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yang Zhengyang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97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2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2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2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2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2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29C33/3842Manufacturing moulds, e.g. shaping the mould surface by mach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制造后模的步骤中包含:步骤S1:制作基弯一致、直径一致的第一模具片、第二模具片和第三模具片,第一模具片和第二模具片为普通球面面型,第三模具片为带棱镜的球面面型;步骤S2:划割第二模具片,得到上光模具片,沿第三模具片的最薄位置和最厚位置的连线方向划割第三模具片,得到下光模具片;步骤S3:打磨上光模具片及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使得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可拼接为圆形;步骤S4:将打磨后的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的非工作面粘贴在第一模具片的表面,成为预成型后模;步骤S5:固化。本发明可以制造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进而使得一线双光棱镜片实现量产,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普通镜片是将树脂单体充填进镜片模具中,聚合而成。但是一线双光棱镜缺乏生产模具,传统生产工艺是直接将镜片半成品进行车房加工,而不是像普通镜片一样一次性成型,车房加工需要高成本引进先进设备以及设备程序,且不能量产,导致一线双光棱镜的生产过程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它可以很方便地制造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进而使得一线双光棱镜片实现量产,降低了一线双光棱镜片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包含制造后模,制造后模的步骤中包含:
步骤S1:制作基弯一致、且直径一致的第一模具片、第二模具片和第三模具片,其中,第一模具片和第二模具片为普通球面面型,第三模具片为带棱镜的球面面型;
步骤S2:划割第二模具片,得到上光模具片,沿第三模具片的最薄位置和最厚位置的连线方向划割第三模具片,得到下光模具片;其中,
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大于第二模具片的半径;
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小于第三模具片的半径;
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与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之和大于第二模具片的直径;
步骤S3:打磨上光模具片的横截面及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使得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可拼接为圆形;
步骤S4:将打磨后的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的非工作面通过胶水粘贴在第一模具片的表面,成为预成型后模,其中,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拼接成圆形;
步骤S5:将预成型后模固化,则得到后模。
进一步,步骤S1中,第一模具片、第二模具片和第三模具片的直径均为75mm。
进一步,步骤S2中,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43.5mm;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33.5mm。
进一步,步骤S3中,打磨后的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42.5mm;打磨后的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32.5mm。
进一步,步骤S4中包含:
步骤S41:在第一模具片的表面涂光固化胶水;
步骤S42:将上光膜具片和下光模具片拼接成圆形,并分别贴合在第一模具片的涂有光固化胶水的表面,则得到预成型后模。
进一步,步骤S5中,将预成型后模放入光固化仪器中固化5min。
进一步为了使得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更为光滑、平整,并保证打磨精度,步骤S3中,在打磨上光模具片的横截面和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的过程中,先用粗砂轮打磨,再用细砂轮打磨。
进一步为了防止异物影响贴合效果,步骤S3和步骤S4之间还包括,清洁第一模具片及打磨好的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
进一步为了防止预成型后模中的上光模具片或下光模具片出现偏移或错位的情况,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用胶带固定预成型后模的边缘;
步骤S5之后还包括:撕开胶带,用刀片刮去胶带在后模边缘的胶水,并清洁后模。
进一步,第一模具片比第二模具片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按照本发明的制造工艺制造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后模,将后模参照普通球面配模表配普通球面前模即可得到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制作工艺简单高效,可以实现量产,按照普通树脂镜片的生产工艺就可以生产出一线双光棱镜片,从而实现一线双光棱镜片的量产,无需高成本车房设备及程序,无需车房设备技术工,只需普通的树脂镜片的生产工艺就能生产,无额外的的人工成本,更加省时省工,效率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包含制造后模,制造后模的步骤中包含:
步骤S1:制作基弯一致、且直径一致的第一模具片、第二模具片和第三模具片,其中,第一模具片和第二模具片为普通球面面型,且第一模具片比第二模具片薄,第三模具片为带棱镜的球面面型;
步骤S2:划割第二模具片,得到上光模具片,沿第三模具片的最薄位置和最厚位置的连线方向划割第三模具片,得到下光模具片;其中,
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大于第二模具片的半径;
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小于第三模具片的半径;
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与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之和大于第二模具片的直径;
步骤S3:打磨上光模具片的横截面及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使得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可拼接为圆形;
步骤S4:将打磨后的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的非工作面通过胶水粘贴在第一模具片的表面,成为预成型后模,其中,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拼接成圆形;
步骤S5:将预成型后模固化,则得到后模。
在本实施例中,后模中,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拼接成的圆形与第一模具片完全重合。其中,
步骤S1中,第一模具片、第二模具片和第三模具片的直径均为75mm。
步骤S2中,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43.5mm;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33.5mm。
步骤S3中,打磨后的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42.5mm;打磨后的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32.5mm。
具体地,步骤S4中包含:
步骤S41:在第一模具片的表面涂光固化胶水;
步骤S42:将上光膜具片和下光模具片拼接成圆形,并分别贴合在第一模具片的涂有光固化胶水的表面,则得到预成型后模。
步骤S5中,将预成型后模放入光固化仪器中固化5min。
为了使得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更为光滑、平整,并保证打磨精度,步骤S3中,在打磨上光模具片的横截面和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的过程中,先用粗砂轮打磨,再用细砂轮打磨。
为了防止异物影响贴合效果,步骤S3和步骤S4之间还包括,清洁第一模具片及打磨好的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
为了防止预成型后模中的上光模具片或下光模具片出现偏移或错位的情况,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用胶带固定预成型后模的边缘;
步骤S5之后还包括:撕开胶带,用刀片刮去胶带在后模边缘的胶水,并清洁后模。
将后模参照普通球面配模表配普通球面前模即可得到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然后按照普通树脂镜片的生产工艺就可以生产出一线双光棱镜片。普通球面前模的生产工艺及普通树脂镜片的生产工艺都属于现有技术,不做详细介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按照本发明的制造工艺制造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后模,将后模参照普通球面配模表配普通球面前模即可得到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制作工艺简单高效,可以实现量产,按照普通树脂镜片的生产工艺就可以生产出一线双光棱镜片,从而实现一线双光棱镜片的量产,无需高成本车房设备及程序,无需车房设备技术工,只需普通的树脂镜片的生产工艺就能生产,无额外的的人工成本,更加省时省工,效率更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制造后模,制造后模的步骤中包含:
步骤S1:制作基弯一致、且直径一致的第一模具片、第二模具片和第三模具片,其中,第一模具片和第二模具片为普通球面面型,第三模具片为带棱镜的球面面型;
步骤S2:划割第二模具片,得到上光模具片,沿第三模具片的最薄位置和最厚位置的连线方向划割第三模具片,得到下光模具片;其中,
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大于第二模具片的半径;
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小于第三模具片的半径;
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与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之和大于第二模具片的直径;
步骤S3:打磨上光模具片的横截面及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使得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可拼接为圆形;
步骤S4:将打磨后的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的非工作面通过胶水粘贴在第一模具片的表面,成为预成型后模,其中,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拼接成圆形;
步骤S5:将预成型后模固化,则得到后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第一模具片、第二模具片和第三模具片的直径均为7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43.5mm;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33.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打磨后的上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42.5mm;打磨后的下光模具片的划割线的中心点到其圆弧边的最长距离为3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步骤S4中包含:
步骤S41:在第一模具片的表面涂光固化胶水;
步骤S42:将上光膜具片和下光模具片拼接成圆形,并分别贴合在第一模具片的涂有光固化胶水的表面,则得到预成型后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将预成型后模放入光固化仪器中固化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打磨上光模具片的横截面和下光模具片的横截面的过程中,先用粗砂轮打磨,再用细砂轮打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和步骤S4之间还包括,清洁第一模具片及打磨好的上光模具片和下光模具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用胶带固定预成型后模的边缘;
步骤S5之后还包括:撕开胶带,用刀片刮去胶带在后模边缘的胶水,并清洁后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模
具片比第二模具片薄。
CN201910499780.1A 2019-06-11 2019-06-11 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Active CN110142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9780.1A CN110142899B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9780.1A CN110142899B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2899A CN110142899A (zh) 2019-08-20
CN110142899B true CN110142899B (zh) 2021-12-14

Family

ID=6759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9780.1A Active CN110142899B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289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43A (zh) * 1991-07-10 1993-04-07 庄臣及庄臣视力产品有限公司 分段式多焦接触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JPH1044158A (ja) * 1996-08-06 1998-02-17 Asahi Optical Co Ltd 眼鏡用ガラス型の製造方法
CN202472010U (zh) * 2012-03-09 2012-10-03 王中安 一种浇注成型的内非球自由面树脂镜片
CN206321895U (zh) * 2016-10-14 2017-07-11 唐永连 一体式双焦棱透镜
CN107621704A (zh) * 2017-11-09 2018-01-23 孙正国 矫治防为一体的智能近视降度镜
CN208547781U (zh) * 2018-08-29 2019-02-26 河南悦视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矫治防为一体的智能雾视眼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43A (zh) * 1991-07-10 1993-04-07 庄臣及庄臣视力产品有限公司 分段式多焦接触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JPH1044158A (ja) * 1996-08-06 1998-02-17 Asahi Optical Co Ltd 眼鏡用ガラス型の製造方法
CN202472010U (zh) * 2012-03-09 2012-10-03 王中安 一种浇注成型的内非球自由面树脂镜片
CN206321895U (zh) * 2016-10-14 2017-07-11 唐永连 一体式双焦棱透镜
CN107621704A (zh) * 2017-11-09 2018-01-23 孙正国 矫治防为一体的智能近视降度镜
CN208547781U (zh) * 2018-08-29 2019-02-26 河南悦视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矫治防为一体的智能雾视眼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2899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9230B2 (ja) 可視の精密研削加工線のない、被覆された光学物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US20200001556A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tereoscopic-image-forming device, and stereoscopic-image-forming device
KR100638826B1 (ko) 하이 새그 렌즈의 제작 방법
CN106239835A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光面镶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58232A (zh) 超薄型偏光光学树脂镜片的制造方法
CN110142899B (zh) 一线双光棱镜片模具的制造工艺
US7790071B2 (en) Ceramic hybrid le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895219B (zh) 用于制作菲涅尔透镜的锥形辊筒
AU648209B2 (en) Polymer bifocal lens production process
KR101121276B1 (ko) 편광 수지제 렌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802876B (zh) 一种聚光太阳能模组用曲面镜的镀膜方法
CN106564313A (zh) 一种3d玻璃视窗防护屏uv纹理转印制备工艺
CN114450611A (zh) 光学元件定位和封阻装置以及与这种装置相关的方法
CN212515256U (zh) 渐进多焦点镜片组
CN213986896U (zh) 一种草帽型石英透镜
CN114988681A (zh) 一种玻璃盖板的加工方法
CN114012944A (zh) 一种大型菲涅尔平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JP2003526810A (ja) 眼鏡レンズの仕上げ
KR20040094064A (ko) 비구면 하이브리드 렌즈 제조방법
US20090261487A1 (en) Method for making optical articles
US20230099636A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tereoscopic-image-forming device, and stereoscopic-image-forming device
JP2000241608A (ja) 樹脂接合型光学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8888402U (zh) 一种新型的多层复合材料反射镜
CN214881148U (zh) 一种高端单反镜头的新型胶合玻璃镜片
KR20200046961A (ko) 대면적 하이브리드 자유곡면 렌즈 제조 공정 방법 및 측벽 구조가 개선된 금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