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9290B - 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9290B CN110139290B CN201810134886.7A CN201810134886A CN110139290B CN 110139290 B CN110139290 B CN 110139290B CN 201810134886 A CN201810134886 A CN 201810134886A CN 110139290 B CN110139290 B CN 1101392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measurement signal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 interference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端基站干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远端基站干扰现象影响范围特别广(可达几百千米(km)),可能涉及多城市、多省份、乃至多国家之间的基站。不同城市、省份、乃至国家采用不同厂商的基站设备,如果没有标准化的远端干扰管理机制,各厂商协作将特别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移动通过企标,规范了一种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中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机制。移动企标中规范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1)定位造成远端干扰的施扰基站;2)通过人工方式调整施扰基站的帧结构。
然而,LTE现网中采用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不够灵活:一旦定位出远端干扰基站,只能通过人工方式调制帧结构进行干扰回退;2)性能损失大:干扰回退只能选择3:9:2的帧结构。与9:3:2相比,3:9:2损失了6个DL OS符号,下行传输性能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能够通过灵活的参数配置提高干扰测量信号资源复用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确定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干扰测量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收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收发器,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干扰测量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如此,能够通过灵活的参数配置提高干扰测量信号资源复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干扰回退技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SON管理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又一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表示时域资源位置的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在两个不同的时刻检测到干扰测量信号,并生成不同的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上述没有标准化的远端干扰管理机制的问题,中国移动通过企标,规范了一种LTE网络中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机制。
在介绍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机制之前,先介绍以下帧结构和干扰回退技术,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LTE网络将特殊子帧(S)默认配置成9:3:2的结构,即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的特殊子帧包括14个OS(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symbol,OFDM符号的缩写),其中,#0至#8号OS配置成DL(下行,DownLink),#9至#11号OS配置成GP(保护时隙,Guard Period),剩下的#12至#13号OS配置成UL(上行,UpLink)。
移动企标中规范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1)定位造成远端干扰的施扰基站;2)通过人工方式调整施扰基站的帧结构,其中:
步骤1)定位造成远端干扰的施扰基站
至少一个第一基站以1024个无线帧为第一周期(对应于10.24s(秒)),在第一周期内选择特定无线帧,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用于发现和定位远端基站干扰源。
特别地,所述特定无线帧在第一周期内的偏移由所述第一基站的标识(ID)确定。因此,当第二基站侦听到第一参考信号时,结合第一参考信号所在无线帧在第一周期内的偏移位置,就能反向推导出第一基站的ID的部分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选中的无线帧中,第一基站固定在子帧1的下行导频时隙(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中的最后2个OS(对应于#7-#8号OS)中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另一方面,第一基站需要在第一周期内的所有无线帧中尝试检测其他基站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以期发现并定位来自于其他基站的远端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每个无线帧内的UpPTS和子帧2中共16个OS(对应于特殊子帧的#12-#13号OS,加上子帧2的所有OS)上侦听第二参考信号。
步骤2)通过人工方式调整施扰基站的帧结构
第一基站一旦检测出某个第二参考信号,则将第二参考信号上报给网管单元。网管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在无线帧在第一周期内的偏移位置,反向推导出第三基站的ID,其中,第三基站发送了第二参考信号。后续通过人工方式将第三基站的特殊子帧改配成3:9:2的结构,即将LTE特殊子帧中#0至#2号OS配置成DL,#3至#11号OS配置成GP,剩下的#12至#13号OS配置成UL。与默认的9:3:2帧结构相比,3:9:2的帧结构使用了更少的DL符号,因此有理由期待采用了3:9:2帧结构的基站的DL传输可以降低对其他远端基站的UL干扰。
针对上述不够灵活问题,本实施例先提出一种基于SON(Self-OrganizedNetwork,自组织网络)管理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301,基站V检测到远端基站干扰现象(基于干扰信号统计规律);
步骤S302,基站V向SON的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潜在干扰;
步骤S303,SON的网络功能实体通知基站V发送第一参考信息(RS1,ReferenceSignal 1);
步骤S304,SON的网络功能实体通知基站A侦听RS1;
步骤S305,基站V重复发送RS1;
步骤S306,基站A重复检测RS1;
步骤S307,基站A向SON的网络功能实体上报干扰检测结果;
步骤S308,SON的网络功能实体向基站A配置干扰回退机制;
步骤S309,基站A执行干扰回退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将针对步骤S304和步骤S305,提出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站,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基站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基站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4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401,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步骤S402,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步骤S11,所述第一基站根据自身的基站标识确定参数标识;
步骤S12,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参数标识确定参数集合,所述参数集合中至少包括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干扰测量信号是指用于测量基站之间干扰程度的信号,其中基站之间的干扰程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另一基站的上行信号的干扰程度、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另一基站服务的UE的下行信号的干扰程度。其中,所述基站之间干扰程度可以通过所述另一基站或所述另一基站服务的终端测量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接收质量、接收强度、接收信噪比表示。干扰测量信号的作用在于,另一基站通过对第一基站发送的干扰测量信号的检测,可以识别干扰基站、确定干扰强度、确定被干扰的无线资源位置等。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预先存储、预先配置或随机选择确定至少一组参数集合,或者,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网络功能实体的配置确定参数集合;所述参数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序列标识、序列长度、时域资源位置、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发送功率。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所述参数集合。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系统带宽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带宽或最大子载波数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数确定所述序列长度。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最大子载波数确定所述序列长度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公式M=2^(floor(log2(N+1)))–1计算所述序列长度M,其中N为子载波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log2表示求以2为底的对数,^表示幂运算。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通过以下组合至少之一进行表示:
周期和周期内时隙偏移;
周期、周期内时隙偏移、周期内重复次数;
周期、周期内时隙偏移、周期内重复次数、时域资源粒度、时隙内的符号位置;
时域资源粒度、时隙内的符号位置;
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开始时间、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持续时间长度。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为时域资源位置的编号除以周期的余数等于周期内时隙偏移的时域资源;或者,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为时域资源位置的编号除以周期的余数等于周期内时隙偏移的的时域资源以及在此之后的Q个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可用时域资源或可用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其中,Q为大于0的整数,可用时域资源或可用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是指可用于传输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或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公式Mod(slot_index,Period)=offset,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slot_index的编号,其中mod()表示求余运算,Period表示周期,offset表示周期内时隙偏移。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还包括在发送时隙内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位置,对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干扰测量信号时隙内的符号偏移和/或重复次数确定OFDM符号的位置。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又一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4B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501,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步骤S502,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步骤S503,所述第二基站确定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步骤S504,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自身的基站标识确定参数标识;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参数标识确定参数集合,所述参数集合中至少包括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预先存储、预先配置或随机选择确定至少一组参数集合,或者,所述第二基站根据网络功能实体的配置确定参数集合;所述参数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序列标识、序列长度、时域资源位置、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发送功率。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参数集合检测干扰测量信号,获得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基站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测量结果;或者,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进行干扰管理。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向网络功能实体单元上报一个干扰测量信号对应的至少一组测量结果。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第一阈值,所述第二基站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测量结果或者所述第二基站进行干扰管理。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是所述网络功能实体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
本实施例涉及用于远端基站干扰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和测量结果上报。对于远端基站干扰管理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决流程包括:
步骤S11,第一基站检测到远端基站干扰现象后,向SON的网络功能实体上报存在远端干扰现象;
步骤S12,SON的网络功能实体通知第一基站发送用于远端基站干扰管理的参考信号,并通知第二基站侦听参考信号;
步骤S13,第二基站向SON的网络功能实体上报干扰检测结果;
步骤S14,SON的网络功能实体配置第二基站执行干扰回退操作;
步骤S15,第二基站执行干扰回退操作。
其中,如何配置上述参考信号,如何上报对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实施例提供如下的解决方案:
(1)第一基站确定用于远端基站干扰管理的干扰测量信号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参数标识、序列标识、序列长度、时域资源位置、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发送功率等;
(2)第二基站确定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配置信息接收干扰测量信号;
(3)第二基站上报对干扰测量信号的测量结果,其中,测量结果包括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接收功率、接收时延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定义了用于远端干扰管理的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以及测量结果的上报方法,解决了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问题以及测量结果上报问题。
实施例一
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干扰测量信号配置信息包含以下参数中至少一种:
(1)参数标识:第一基站可以预先存储或预先配置至少一组参数集合,其中每个参数集合都有一个唯一对应的参数标识,第一基站可以通过确定参数标识来确定参数集合。例如,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站标识确定参数标识。其中所述参数集合包含以下参数(2)~(7)中的至少一种:
(2)干扰测量信号的序列标识:其中所述序列标识用于产生干扰测量信号序列。
(3)干扰测量信号的序列长度:其中所述序列长度是指原始干扰测量信号包含的符号数。序列长度可以根据第一基站的系统带宽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带宽或最大子载波数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数进行确定。例如,可根据第一基站的系统带宽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带宽或最大子载波数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数所属于的取值范围以及所述取值范围与候选序列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序列长度。以根据第一基站的最大子载波数进行确定序列长度为例,可以根据以下映射关系确定序列长度,其中N、N1、N2、N3、N4、M、M1、M2和M3为正整数:
最大子载波数N | 序列长度M |
[N1,N2) | M1 |
[N2,N3) | M2 |
[N3,N4) | M3 |
具体的,可以如下:
最大子载波数N | 序列长度M |
[1023,2047) | 1023 |
[2047,4095) | 2047 |
[4095,8191) | 4095 |
或者,表示为序列长度M=2^(floor(log2(N+1)))–1,其中N为子载波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log2表示求以2为底的对数,^表示幂运算。
例如如果系统带宽20MHz,子载波间隔15kHz,子载波数1200个,那么序列长度可以为1023(假设序列为Gold序列);如果系统带宽100MHz,子载波间隔30kHz,子载波数3300个,那么序列长度可以为2047(假设序列为Gold序列)。
(4)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其中时域资源位置可以通过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合来表示:周期(Period)、周期内时隙偏移(offset)、周期内重复次数、时域资源粒度、时隙内的符号位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开始时间、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持续时间长度、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
其中,图5A示出了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持续时间长度611、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开始时间612、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613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开始时间612与结束时间613之间的时间长度即为持续时间长度611。图5A还示出了周期614与周期内偏移615和干扰测量信号时隙616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周期614由周期内偏移615和干扰测量信号的时隙616组成。另外,图5A还示出了干扰测量信号的时隙616与干扰测量信号的符号617(OFDM符号)之间的冠词,即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符号。需要说明的是,时域资源位置可以用时隙编号(slot_index)来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干扰测量信号的时隙编号(slot_index)满足以下条件:
Mod(slot_index,Period)=offset,其中mod()表示求余运算,offset表示周期内时隙偏移,周期、周期内偏移的时域资源粒度为slot。进一步的周期、周期内偏移的时域资源粒度也可以为多个slot或子帧或无线帧。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干扰测量信号可以在发送时隙内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上发送。例如每个时隙(slot)由多个OFDM符号组成(如由14个OFDM符号组成),第一基站还需要确定在发送时隙内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位置。该位置可以通过干扰测量信号时隙内的符号偏移和/或重复次数确定。
(5)干扰测量信号的带宽、频域位置:其中干扰测量信号的带宽和频域位置可以用BW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或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或子载波表示。例如,干扰测量信号的带宽、频域位置可以与第一基站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相同。
(6)干扰测量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例如干扰测量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以与第一基站的同步信号子载波间隔相同,或者为一个固定的数值,或者为一个与载频相关的数值。
(7)干扰测量信号的发送功率:其中干扰测量信号的发送功率不超过第一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
其中上述参数的确定方法除上述已经提及的方法以外,还可以是由第一基站根据网络单元(网络功能实体)的配置确定的,或者预先配置的,或者随机选择确定的。如果上述参数是通过基站标识确定的或者是预先配置的或是随机选择确定的,进一步的,第一基站还要向网络单元上报上述参数。
其中所述干扰测量信号是指用于测量基站之间干扰程度的信号,其中基站之间的干扰程度可以是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另一基站的上行信号的干扰程度,也可以是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另一基站服务的UE的下行信号的干扰程度,也可以是另一基站接收的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信号强度,也可以是另一基站服务的UE接收的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信号强度。
实施例二
第二基站确定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配置信息接收干扰测量信号,其中所述期望接收的干扰测量信号的发送配置信息包含以下参数中至少一种:
(1)参数标识:第二基站可以预先存储或预先配置至少一组参数集合,其中每个参数集合都有一个唯一对应的参数标识,第二基站可以通过确定参数标识来确定参数集合。其中所述参数集合包含以下参数(2)~(7)中的至少一种:
(2)干扰测量信号序列标识:其中所述序列标识是用于产生干扰测量信号序列。
(3)干扰测量信号序列长度:其中所述序列长度是指原始干扰测量信号包含的符号数。
(4)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与实施例一中表述相同。
(5)干扰测量信号的带宽、频域位置。其中干扰测量信号的带宽和频域位置可以用BWP(bandwidth part,部分带宽)或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或子载波表示。
(6)干扰测量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7)干扰测量信号的发送功率。其中干扰测量信号的发送功率不超过第一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
其中上述参数或参数集合可以是由第二基站根据网络单元的配置确定的,或者预先配置的。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根据上述接收参数(至少一种参数集合)检测干扰测量信号,并向网络单元上报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可以是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其中,所述接收时延是指第二基站检测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刻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根据上述接收参数检测干扰测量信号,如果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第一阈值,那么所述第二基站向网络单元上报该干扰测量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或者所述第二基站进行干扰管理;所述测量结果可以是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
其中,所述接收时延是指第二基站检测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刻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是所述网络单元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
需要说明的,一个或一组干扰测量信号可能对应多个测量结果。例如多个干扰源基站(第一基站)复用相同的干扰测量信号进行发送,不同第一基站发送的干扰测量信号到达第二基站(受干扰基站)的时间不同,因此第二基站有可能在两个不同的时刻检测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并生成不同的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基站gNB 1发送干扰测量信号1,基站gNB2也发送干扰测量信号1;在时序参见图5B所示,即在同一个时序上,gNB 1和gNB2同时发送了干扰测量信号1。对于另一个基站gNB 3接收到发送的干扰测量信号1,也接收到基站gNB2发送的干扰测量信号1;但是由于基站gNB 1和gNB2的位置不同,所以到达基站gNB 3的时间上有差异,假设,基站gNB 1发送干扰测量信号1的发送时刻1到gNB 3接收干扰测量信号1的接收时刻1之间的时长t1,基站gNB 2发送干扰测量信号1的发送时刻2到gNB 3接收干扰测量信号1的接收时刻2之间的时长t2,那么t1与t2是不同的,如果gNB3在两个时刻都检测到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那么gNB1,2都是施扰基站。如果gNB3在一个时刻都检测到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根据时延(t1与t2之间的时间差)确定施扰基站。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向网络单元上报一个干扰测量信号对应的至少一组测量结果,所述每组测量结果可以是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网络单元根据第二基站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对第二基站造成干扰的第一基站。如果网络单元确定有多个第一基站可能对第二基站造成干扰,那么网络单元可以为所述多个第一基站重新配置发送互相正交的干扰测量信号,并为所述第二基站重新接收干扰测量信号。
现有技术中,远端干扰现象影响范围特别广(几百km),可能涉及多城市、多省份、乃至多国家之间的基站。由于不同城市、省份、乃至国家采用不同厂商的基站设备,如果没有标准化的远端干扰管理机制,各厂商协作将特别困难。在基于SON的远端干扰管理流程中,当不同基站采用不同帧结构配置时,该远端干扰管理手段可能失效。
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灵活的参数配置提高干扰测量信号资源复用灵活性;通过发送/接收起始时间的配置降低检测复杂度,以及通过灵活的时间资源配置和第一基站之间的资源复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系统,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其中第一基站600包括第一处理器601和第一收发器602,其中第二基站610包括第二处理器611和第二收发器612,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601,用于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收发器602,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所述第二处理器611,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收发器612,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干扰测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根据自身的基站标识确定参数标识;根据所述参数标识确定参数集合,所述参数集合中至少包括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扰测量信号是指用于测量基站之间干扰程度的信号,其中基站之间的干扰程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另一基站的上行信号的干扰程度、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另一基站服务的UE的下行信号的干扰程度。其中,所述基站之间干扰程度可以通过所述另一基站或所述另一基站服务的终端测量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接收质量、接收强度、接收信噪比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预先存储、预先配置或随机选择确定至少一组参数集合,或者,根据网络功能实体的配置确定参数集合;所述参数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序列标识、序列长度、时域资源位置、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发送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器,还用于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所述参数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系统带宽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带宽或最大子载波数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数确定所述序列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最大子载波数确定所述序列长度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根据公式M=2^(floor(log2(N+1)))–1计算所述序列长度M,其中N为子载波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log2表示求以2为底的对数,^表示幂运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通过以下组合至少之一进行表示:
周期和周期内时隙偏移;
周期、周期内时隙偏移、周期内重复次数;
周期、周期内时隙偏移、周期内重复次数、时域资源粒度、时隙内的符号位置;
时域资源粒度、时隙内的符号位置;
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开始时间、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持续时间长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为时域资源位置的编号除以周期的余数等于周期内时隙偏移的时域资源;或者,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为时域资源位置的编号除以周期的余数等于周期内时隙偏移的的时域资源以及在此之后的Q个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可用时域资源或可用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其中,Q为大于0的整数,可用时域资源或可用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是指可用于传输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或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通过公式Mod(slot_index,Period)=offset,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的编号slot_index,其中,mod()表示求余运算,Period表示周期,offset表示周期内时隙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还包括在发送时隙内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位置,对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干扰测量信号时隙内的符号偏移和/或重复次数确定OFDM符号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参数集合检测干扰测量信号,获得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进行干扰管理。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器,用于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器,用于所述第二基站向网络功能实体单元上报一个干扰测量信号对应的至少一组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第一阈值,如果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第一阈值,触发所述第二收发器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测量结果。或者,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进行干扰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是所述网络功能实体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
以上系统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站可以为第一基站,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基站侧的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基站可以为第二基站,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二基站侧的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再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基站侧的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基站侧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设备(例如基站和网络功能实体)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计算设备70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存储器703,其中
处理器701通常控制计算设备700的总体操作。
通信接口702可以使计算设备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基站或网络贡呢实体通信。
存储器7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7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701以及计算设备7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实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其中,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用于: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并根据参数集合检测,获得测量结果;
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所述接收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基站检测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刻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所述参数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序列标识、序列长度、时域资源位置、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发送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自身的基站标识确定参数标识;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参数标识确定参数集合,所述参数集合中至少包括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测量信号是指用于测量基站之间干扰程度的信号,其中基站之间的干扰程度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另一基站的上行信号的干扰程度、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对另一基站服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干扰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预先存储、预先配置或随机选择确定至少一组所述参数集合,或者,所述第一基站根据网络功能实体的配置确定所述参数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所述参数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系统带宽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带宽或最大子载波数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数确定所述序列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最大子载波数确定所述序列长度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公式M=2^(floor(log2(N+1)))–1计算所述序列长度M,其中N为基站的最大子载波数或承载同步信号的带宽部分的子载波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log2表示求以2为底的对数,^表示幂运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通过以下组合至少之一进行表示:
周期和周期内时隙偏移;
周期、周期内时隙偏移和周期内重复次数;
周期、周期内时隙偏移、周期内重复次数、时域资源粒度和时隙内的符号位置;
时域资源粒度和时隙内的符号位置;
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开始时间、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的持续时间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为时域资源位置的编号除以周期的余数等于周期内时隙偏移的时域资源;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为时域资源位置的编号除以周期的余数等于周期内时隙偏移的时域资源以及在此之后的Q个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可用时域资源或可用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其中,Q为大于0的整数,可用时域资源或可用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是指可用于传输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域资源或时域资源的资源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还包括在发送时隙内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的位置,对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干扰测量信号时隙内的符号偏移和/或重复次数确定OFDM符号的位置。
11.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确定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干扰测量信号,并根据参数集合检测干扰测量信号,获得测量结果;
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所述接收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基站检测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刻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所述参数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序列标识、序列长度、时域资源位置、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发送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自身的基站标识确定参数标识;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参数标识确定参数集合,所述参数集合中至少包括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预先存储、预先配置或随机选择确定至少一组所述参数集合,或者,所述第二基站根据网络功能实体的配置确定所述参数集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参数标识、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测量结果,或者,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进行干扰管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基站向网络功能实体上报测量结果或者所述第二基站进行干扰管理,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所述网络功能实体配置的或预先配置的。
1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收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确定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其中,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用于: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并根据参数集合检测,获得测量结果;
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所述接收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基站检测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刻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所述参数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序列标识、序列长度、时域资源位置、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发送功率。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收发器,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另一基站发送的干扰测量信号,并根据参数集合检测干扰测量信号,获得测量结果;
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接收时延;所述接收时延是指所述另一基站检测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时刻到所述干扰测量信号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所述参数集合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的所述干扰测量信号的配置信息:序列标识、序列长度、时域资源位置、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发送功率。
19.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项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项所述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4886.7A CN110139290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
EP19750434.3A EP3742787B1 (en) | 2018-02-09 | 2019-01-10 |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mote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signal,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
PCT/CN2019/071220 WO2019154006A1 (zh) | 2018-02-09 | 2019-01-10 | 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
US16/967,986 US11576186B2 (en) | 2018-02-09 | 2019-01-10 |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mote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signal,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4886.7A CN110139290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9290A CN110139290A (zh) | 2019-08-16 |
CN110139290B true CN110139290B (zh) | 2022-03-08 |
Family
ID=6754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4886.7A Active CN110139290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76186B2 (zh) |
EP (1) | EP3742787B1 (zh) |
CN (1) | CN110139290B (zh) |
WO (1) | WO20191540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874629B1 (en) * | 2018-11-02 | 2024-11-27 | ZTE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
PT3909336T (pt) | 2019-01-11 | 2024-02-06 | Zte Corp | Configuração de recursos para mitigação de interferência remota |
EP3965351B1 (en) * | 2019-05-07 | 2024-02-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12543081B (zh) * | 2019-09-20 | 2022-04-22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654054B (zh) * | 2019-10-11 | 2023-04-18 |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干扰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787735B (zh) * | 2019-11-07 | 2024-11-22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CN113067686B (zh) * | 2020-01-02 | 2023-07-2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Rim-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WO2021212335A1 (zh) * | 2020-04-21 | 2021-10-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配置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0636A (zh) * | 2009-02-28 | 2010-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中干扰测量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CN104219724A (zh) * | 2013-05-31 | 2014-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间协作进行干扰测量的方法和节点 |
CN104956716A (zh) * | 2012-11-26 | 2015-09-30 |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测量干扰的方法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
CN105337688A (zh) * | 2014-08-07 | 2016-02-17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基站间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78037A1 (en) * | 2012-05-31 | 2013-1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symmetric lte deployment |
WO2014104854A1 (ko) * | 2012-12-30 | 2014-07-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정보 공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193727B1 (en) * | 2016-12-12 | 2019-01-29 | Sprint Spectrum L.P. | Selective muting of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to reduce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SG11202006437TA (en) * | 2018-01-11 | 2020-08-2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2018
- 2018-02-09 CN CN201810134886.7A patent/CN110139290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10 EP EP19750434.3A patent/EP3742787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1-10 WO PCT/CN2019/071220 patent/WO2019154006A1/zh unknown
- 2019-01-10 US US16/967,986 patent/US1157618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0636A (zh) * | 2009-02-28 | 2010-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中干扰测量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CN104956716A (zh) * | 2012-11-26 | 2015-09-30 |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测量干扰的方法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
CN104219724A (zh) * | 2013-05-31 | 2014-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间协作进行干扰测量的方法和节点 |
CN105337688A (zh) * | 2014-08-07 | 2016-02-17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基站间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Discussion on Measurements and RS Design for CLI Mitigation;ZTE等;《R1-1704434,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bis》;20170407;第2-4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68510A1 (en) | 2021-11-25 |
WO2019154006A1 (zh) | 2019-08-15 |
EP3742787A4 (en) | 2021-03-17 |
CN110139290A (zh) | 2019-08-16 |
US11576186B2 (en) | 2023-02-07 |
EP3742787A1 (en) | 2020-11-25 |
EP3742787B1 (en) | 2022-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39290B (zh) | 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 |
CN107534516B (zh) | 用于接收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 |
RU2713430C1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илот-сигнала,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JP5065389B2 (ja) | Ofdm通信環境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アクセス要求 | |
CN106063355B (zh) | 一种传输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
TWI772312B (zh) | 基於無線網絡的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 |
TWI764919B (zh) | 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裝置 | |
US20090268680A1 (en) | Signaling formats for indicating unused resource blocks in lte systems | |
EP3520509A1 (en) | Adapting between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operations based on numerology | |
JP2020504484A (ja) | 基準信号の伝送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
US1202179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3692000B (zh) | 接收公共控制消息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WO2018171586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WO2017128883A1 (zh) | 一种导频信号发送、信道估计方法及设备 | |
WO2018028689A1 (zh) | 一种系统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
WO2018064909A1 (zh) | 干扰源小区定位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的基站 | |
WO2018053720A1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EP3138349A1 (en) | Enhanced prach scheme for power savings, range improvement and improved detection | |
US1088787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 |
CN109586874B (zh) | 一种特殊子帧的配置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终端 | |
WO2013120408A1 (zh) | 传输和检测控制信令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用户设备 | |
CN107113275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4257484B (zh) | 一种符号应用方法及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