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7383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7383A CN110137383A CN201910551228.2A CN201910551228A CN110137383A CN 110137383 A CN110137383 A CN 110137383A CN 201910551228 A CN201910551228 A CN 201910551228A CN 110137383 A CN110137383 A CN 1101373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cattering
- display panel
- crystallit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150000003384 small molecul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27756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PAYRUJLWNCNPSJ-UHFFFAOYSA-N 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NC1=CC=CC=C1 PAYRUJLWNCNPS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25000001246 bromo group Chemical group Br*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25000000590 4-methylph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1=C([H])C(=C([H])C([H])=C1*)C([H])([H])[H]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466 i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ZrO2 Inorganic materials O=[Zr]=O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12 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429 atom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层叠设置于基板表面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发光功能层和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散射微晶由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其中,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小于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且小分子材料的摩尔质量小于或等于1000g/mol。发光功能层和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使得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经过散射微晶时发生散射,显示面板的射出的光线更为分散,从而增加大视角时的光量,降低大视角下的光线衰减,降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大视角时的亮度差异,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用户观看显示面板的视角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会产生色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改善显示面板大视角的色偏现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以及层叠设置于所述基板表面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
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所述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所述散射微晶由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其中,所述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小于所述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且所述小分子材料的摩尔质量小于或等于1000g/mol。
可选地,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邻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所述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
可选地,所述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
可选地,所述散射微晶的尺寸为30nm-300nm,优选地,所述散射微晶的尺寸为100nm。
可选地,所述光取出层中的小分子材料为4’-亚环己基双[N,N-二(对甲苯基)苯胺],所述光取出层中的聚合物为溴代聚甲基丙烯酸或聚亚胺。
可选地,所述光取出层的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或等于10nm。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
散射层;所述散射层设置于所述光取出层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光取出层和所述散射层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
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所述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所述散射微晶由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其中,所述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小于所述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且所述小分子材料的摩尔质量小于或等于1000g/mol。
可选地,在所述基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包括:
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形成固化层;其中,喷墨打印的墨水包括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
对所述固化层进行热退火处理,使小分子材料形成散射微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层叠设置于基板表面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发光功能层和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使得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经过散射微晶时发生散射,显示面板的射出的光线更为分散,从而增加大视角时的光量,减少由第二电极垂直出射的光量,降低大视角下的光线衰减,降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大视角时的亮度差异,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大多采用顶发光结构,这种发光结构具有色纯度高、效率高的优点。顶发光结构包括微腔,光线会在微腔中产生微腔效应,使特定波长的光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得到增强,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中OLED的发光强度。但是当观察视角增大时,光线在微腔的作用下发生衰减,且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在相应的微腔作用下发出的光线亮度衰减速度不同,从而在大视角下产生色偏。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10,以及层叠设置于基板110表面的第一电极120、发光功能层130、第二电极140和光取出层150。发光功能层130和光取出层150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光取出层150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散射微晶10由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其中,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小于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且小分子材料的摩尔质量小于或等于1000g/mol。
具体地,发光功能层130可以包括多层结构,例如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每层结构可以通过掺杂形成,发光功能层130中的任意一层、两层或多层可以采用聚合物中分布散射微晶10的形式。第一电极120、发光功能层130和第二电极140形成微腔。当显示面板为顶发射结构时,第一电极120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140可以为阴极。第二电极140远离第一电极120的一侧作为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通过选取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且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小于聚合物的结晶温度,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实现小分子材料先于聚合物结晶,从而保证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散射微晶10,而聚合物不会出现结晶,形成膜层中分布散射微晶10的结构。发光功能层130和光取出层150中的至少一层为聚合物中分布散射微晶10的结构,当显示面板的光线射至散射微晶10时,光线在散射微晶10上发生散射,使得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更为分散,从而增加了大视角时的光量,减少了垂直第二电极140出射的光量,因此降低了大视角下的光线衰减,降低了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大视角时的亮度差异,改善了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示例性地,当光取出层150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时,光线由第二电极140出射后,通过光取出层150的散射微晶10时发生散射,使得光取出层150射出的光线更为分散,从而增加了大视角时的光量,减少了垂直第二电极140出射的光量,降低大视角下的光线衰减,降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大视角时的亮度差异,改善了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发光功能层130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在微腔内,光线通过发光功能层130的散射微晶10时发生散射,使得微腔出射的光线的方向比较分散,同样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130和光取出层150可以均包括聚合物和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的散射微晶10,此时发光功能层130和光取出层150均对显示面板的出射光具有散射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层叠设置于基板表面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发光功能层和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使得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经过散射微晶时发生散射,显示面板的射出的光线更为分散,从而增加大视角时的光量,减少了垂直第二电极出射的光量,降低大视角下的光线衰减,降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大视角时的亮度差异,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131、发光层132和电子传输层133,空穴传输层131设置于发光层132邻近第一电极120的一侧,空穴传输层131、发光层132和电子传输层133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所述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空穴传输层131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
具体地,空穴传输层131、发光层132和电子传输层133均可以为掺杂形成的膜层,因此可以形成聚合物中分布散射微晶10的膜层结构。当空穴传输层131、发光层132和电子传输层133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时,显示面板的光线射至散射微晶10时,光线在散射微晶10上发生散射,使得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更为分散。因此随着视角的增加,光线的衰减减小,改善了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层132和电子传输层133中的任意一层也可以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同样可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另外,当空穴传输层131、发光层132和电子传输层133中的两层或三层均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10时,可以进一步地使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更为分散,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
具体地,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小分子材料的质量与其所在膜层的所有材料的质量和比值。例如,当光取出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时,散射微晶由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小分子材料的质量占光取出层总质量的百分比。
当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太小时,小分子材料形成的散射微晶过少,散射微晶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比较弱,此时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分散比较差。当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太大时,小分子材料形成的散射微晶过多,散射微晶形成晶区,晶区使得散射微晶进行散射的表面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散射微晶的散射作用。通过设置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既可以保证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的散射微晶不会过多而形成晶区,避免晶区降低光线的散射作用,还可以保证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的散射微晶不会过少,保证了散射微晶的散射强度,从而可以较好的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散射微晶的尺寸为30nm-300nm,优选地,所述散射微晶的尺寸为100nm。
具体地,散射微晶的尺寸用于表示散射微晶的大小,示例性地,散射微晶的尺寸可以为散射微晶的表面最远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在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时,即形成散射微晶的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确定。如果形成的散射微晶的尺寸过小,形成的每个散射微晶的散射作用比较差,散射微晶的整体散射作用也比较差。如果形成的散射微晶的尺寸过大,固定质量的小分子材料形成的散射微晶的数量太少,使得散射微晶整体散射作用也比较差。通过设置散射微晶的尺寸为30nm-300nm,既可以保证每个散射微晶具有很好的散射作用,同时可以避免散射微晶的尺寸过大,使得散射微晶的数量太少,保证了散射微晶整体的散射强度,从而使得散射微晶所在的膜层具有很好的散射作用,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热退火工艺使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散射微晶。热退火工艺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温度保持时间可以改变小分子材料结晶时形成的散射微晶的尺寸。退火温度低于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越多,退火温度保持时间越长,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的散射微晶越大。在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一定的情况下,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的散射微晶越大,散射微晶的数量越少。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退火温度和退火温度保持时间,使得散射微晶的尺寸为30nm-300nm。
优选地,散射微晶的尺寸可以为100nm,此时单个散射微晶具有很好的散射作用,同时形成的散射微晶的数量也不会太少,从而保证了散射微晶整体具有很好的散射强度,使得散射微晶所在的膜层具有很好的散射作用,改善了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示例性地,小分子材料结晶温度为80℃,在热退火工艺中,可以设置退火温度低于80℃,退火温度保持时间可以设置为1-60min。为了使散射微晶的尺寸在30nm-300nm内,可以设置退火温度为60℃-70℃,退火温度保持时间为1-10min,从而实现散射微晶的尺寸和数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了散射微晶整体的散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热退火工艺前,聚合物和小分子材料可以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膜层。可以根据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确定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的质量,并通过共混的形式制备共混墨水,然后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将共混墨水打印成膜层。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光取出层中的小分子材料为4’-亚环己基双[N,N-二(对甲苯基)苯胺],光取出层中的聚合物为溴代聚甲基丙烯酸或聚亚胺。
具体地,可以设置光取出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8-2.2,从而保证光取出层具有较好的光取出效果。溴代聚甲基丙烯酸的折射率大于1.62,聚亚胺的折射率大于1.83,因可以保证光取出层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使得光取出层具有较好的光取出效果。形成散射微晶的小分子材料可以为4’-亚环己基双[N,N-二(对甲苯基)苯胺],其结晶的过程可控性高,可以较好的控制形成的散射微晶的尺寸和数量,从而保证光取出层具有较好的散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形成散射微晶的小分子材料仅是一种示例,而不是限定。散射微晶可以为一种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也可以为多种小分子材料混合结晶形成,此时可以根据结晶需要确定各种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3,光取出层150的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或等于10nm。
具体地,光取出层150与基板110的表面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粗糙度越大,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越不平滑,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越强,从而使得光取出层150射出的光线越为分散,从而更好的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粗糙度可以通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获得,例如可以通过台阶仪或原子力显微镜等。当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的粗糙度大于或等于10nm时,光取出层150的散射作用比较强。一般情况下,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的粗糙度可以通过调节光取出层150的形成工艺参数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设置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中的一个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或等于10nm,以提高光取出层150射出的光线的分散度。另外,还可以设置两个表面的粗糙度均大于或等于10nm,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光取出层150射出的光线的分散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散射层160。散射层160设置于光取出层150远离第二电极140的一侧。
具体地,散射层160具有散射作用,使得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经过散射层160时发生散射,从而增加了显示面板射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光线更为分散,从而增加大视角时的光量,降低大视角下的光线衰减,降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大视角时的亮度差异,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可选的,散射层160的折射率大于1.5,以保证散射层160的散射作用。示例性地,散射层160可以为包括高折射率微粒球的聚合物,例如散射层160为硅树脂聚合物中含有ZrO2颗粒的膜层,ZrO2颗粒具有很好的散射作用,保证散射层160对光线具有较好的散射作用。
继续参考图4,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70。封装层170设置于光取出层150和散射层160之间。
具体地,可以通过调节散射层160和封装层170的折射率,使得散射层160的折射率小于封装层170的折射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出射光射至空气时折射率的差值,从而可以降低光线在射出显示面板时发生的全反射,从而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5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5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410、提供一基板;
S420、在基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
发光功能层和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散射微晶由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其中,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小于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且小分子材料的摩尔质量小于或等于1000g/mol。
具体地,发光功能层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设置于发光层邻近第一电极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发光功能层和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使得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经过散射微晶时发生散射,显示面板的射出的光线更为分散,从而增加大视角时的光量,减少由第二电极垂直出射的光量,降低大视角下的光线衰减,降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大视角时的亮度差异,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可选地,在基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具体包括:
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形成固化层;其中,喷墨打印的墨水包括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对固化层进行热退火处理,使小分子材料形成散射微晶。
具体地,当发光功能层和光取出层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时,则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的膜层可以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形成固化层。喷墨打印的墨水中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0.1%-10%,既可以保证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的散射微晶不会过多形成晶区,避免晶区降低光线的散射作用,还可以保证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的散射微晶不会过少,保证了散射微晶的散射强度。通过设置喷墨打印中的参数,可以调节形成的膜层的粗糙度。例如,可以设置光取出层与基板相对的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或等于10nm,使得光线在光取出层的表面散射作用比较大,从而使得光取出层射出的光线更为分散,进一步改善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另外,通过对热退火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温度保持时间的调节,使得散射微晶的尺寸为30nm-300nm,优选地,散射微晶的尺寸为100nm。在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一定的情况下,既可以保证散射微晶具有很好的散射作用,同时可以避免散射微晶的尺寸过大,使得散射微晶的数量太少,保证了散射微晶整体的散射强度,从而使得散射微晶所在的膜层具有很好的散射作用,改善了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示例性地,光取出层中的小分子材料为4’-亚环己基双[N,N-二(对甲苯基)苯胺],光取出层中的聚合物为溴代聚甲基丙烯酸或聚亚胺。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以及层叠设置于所述基板表面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
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所述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所述散射微晶由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其中,所述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小于所述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且所述小分子材料的摩尔质量小于或等于1000g/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邻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所述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微晶的尺寸为30nm-300nm,优选地,所述散射微晶的尺寸为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层中的小分子材料为4’-亚环己基双[N,N-二(对甲苯基)苯胺],所述光取出层中的聚合物为溴代聚甲基丙烯酸或聚亚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层的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或等于1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射层;所述散射层设置于所述光取出层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光取出层和所述散射层之间。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
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光取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聚合物以及分布于所述聚合物中的散射微晶,所述散射微晶由小分子材料结晶形成;其中,所述小分子材料的结晶温度小于所述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且所述小分子材料的摩尔质量小于或等于1000g/mo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和光取出层,包括:
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形成固化层;其中,喷墨打印的墨水包括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
对所述固化层进行热退火处理,使小分子材料形成散射微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51228.2A CN110137383A (zh) | 2019-06-24 | 2019-06-24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51228.2A CN110137383A (zh) | 2019-06-24 | 2019-06-24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7383A true CN110137383A (zh) | 2019-08-16 |
Family
ID=6757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51228.2A Pending CN110137383A (zh) | 2019-06-24 | 2019-06-24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37383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29407A (zh) * | 2019-10-23 | 2020-01-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540838A (zh) * | 2020-04-23 | 2020-08-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259693A (zh) * | 2020-10-14 | 2021-01-22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3097410A (zh) * | 2021-03-19 | 2021-07-09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9250A (zh) * | 2004-07-23 | 2007-08-15 | 诺瓦莱德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至少一个有机层的顶部发光电致发光元件 |
CN101083294A (zh) * | 2006-06-02 | 2007-12-05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发光元件及显示器件 |
CN101853877A (zh) * | 2009-02-09 | 2010-10-06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
CN103456895A (zh) * | 2012-05-30 | 2013-12-18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79526A (zh) * | 2012-07-27 | 2014-02-12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824952A (zh) * | 2012-11-19 | 2014-05-28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355802A (zh) * | 2015-11-26 | 2016-02-2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顶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US20160155994A1 (en) * | 2013-08-09 | 2016-06-0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206460978U (zh) * | 2017-03-03 | 2017-09-01 | 江苏集萃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光取出结构的oled和oled灯具 |
-
2019
- 2019-06-24 CN CN201910551228.2A patent/CN11013738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9250A (zh) * | 2004-07-23 | 2007-08-15 | 诺瓦莱德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至少一个有机层的顶部发光电致发光元件 |
CN101083294A (zh) * | 2006-06-02 | 2007-12-05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发光元件及显示器件 |
CN101853877A (zh) * | 2009-02-09 | 2010-10-06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
CN103456895A (zh) * | 2012-05-30 | 2013-12-18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79526A (zh) * | 2012-07-27 | 2014-02-12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824952A (zh) * | 2012-11-19 | 2014-05-28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US20160155994A1 (en) * | 2013-08-09 | 2016-06-0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05355802A (zh) * | 2015-11-26 | 2016-02-2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顶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6460978U (zh) * | 2017-03-03 | 2017-09-01 | 江苏集萃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光取出结构的oled和oled灯具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29407A (zh) * | 2019-10-23 | 2020-01-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US11239443B2 (en) | 2019-10-23 | 2022-02-01 |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0729407B (zh) * | 2019-10-23 | 2022-05-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US11737306B2 (en) | 2019-10-23 | 2023-08-22 |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1540838A (zh) * | 2020-04-23 | 2020-08-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259693A (zh) * | 2020-10-14 | 2021-01-22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WO2022077774A1 (zh) * | 2020-10-14 | 2022-04-21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3097410A (zh) * | 2021-03-19 | 2021-07-09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3738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
US10359555B2 (en) | Lighting systems and devices including same | |
Kim et al. | Enhancement of optical efficiency in white OLED display using the patterned photoresist film dispersed with quantum dot nanocrystals | |
KR101730164B1 (ko) | 고체 조명에 유용한 양자점-기반 광 시트 | |
KR101182462B1 (ko) | 고효율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102510603B1 (ko) | 전자 엘리먼트 및 디스플레이 | |
US8314540B2 (en) | Color converte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 |
KR101775260B1 (ko) | 색도 좌표와 색 영역 조절이 가능한 형광 필름 | |
US11320577B2 (en) | Radiation absorbing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lor gamut of quantum dot based display devices | |
US20090021148A1 (en) | Color convert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color converting medium including same | |
KR101745599B1 (ko) | 양자점 광학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DE102007055170A1 (de) | Optische Vorformen für Festkörper-Lichtemissionswürfel und Verfahren und Systeme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Zusammenbau | |
WO2009014707A2 (en) | Quantum dot light enhancement substrate and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 |
DE102018130987A1 (de) | Wellenlängenumwandlungsvorrichtung, lichtquellenvorrichtung,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projektionsbildanzeigevorrichtung | |
CN108058411A (zh) | 一种双向拉伸制备量子点复合膜的方法 | |
DE102018107999A1 (de) | Wellenlängenumwandlungsvorrichtung, lichtquellenvorrichtung,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projektionsbildanzeigevorrichtung | |
Plante et al. | 55‐2: Invited Paper: Quantum Dot Color Conversion for Displays | |
CN205746059U (zh) | 光源模组以及背光模组 | |
DE102017124432A1 (de) | Wellenlängenumwandlungsvorrichtung, Lichtquellenvorrichtung, Beleuchtungsapparat und Projektions-Bildanzeigeapparat | |
EP3088945B1 (en) | Fluorescent films having a particular color location and color gamut | |
KR101961031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고휘도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 |
Niehaus | 11‐5: Late-News Paper: Quantum Rods—Smart Choice for future Display Generations | |
KR20180056529A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고휘도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 |
Duan et al. | 27.4: Improving Color Conversion of Quantum Dot Films by Bank Engineering | |
CN110908182A (zh) | 一种广色域的量子点光学片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