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4544A -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24544A CN110124544A CN201910489599.2A CN201910489599A CN110124544A CN 110124544 A CN110124544 A CN 110124544A CN 201910489599 A CN201910489599 A CN 201910489599A CN 110124544 A CN110124544 A CN 1101245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body
- tube
- region
- gear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2—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using flow-mix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the gases, e.g. baff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30—Injector mixers
- B01F25/31—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泡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所述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包括:盖体、底座、导气管一、导气管二、导气管三、导气管四、导流管一、导流管二、导气装置一、导气装置二;所述盖体包括:板体一、通孔一、通孔二、板体二、通孔三、通孔四;所述板体一与板体二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板体一与板体二的内部均是中空的且板体一中空的区域与板体二中空的区域相互通连。本发明通过高速的水流带动齿轮旋转,相应的设置了与齿轮同步旋转的导风叶片,利用特殊的孔结构将空气引入进水管及出水管,同时利用异型管状体结构,使得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内部形成负压空腔,从而更有利于空气的导入,这些导入的空气与水充分混合与切割,形成微细气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泡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中形成的气泡根据其尺寸而分类成毫米气泡或微气泡(进一步而言,为微纳米气泡以及纳米气泡等)。毫米气泡是某种程度上的巨大的气泡,且在水中迅速地上升而最终在水面破裂消失。与此相对,直径为50μm以下的气泡具有如下特殊的性质,即由于微细所以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长,由于气体的溶解能力优异所以在水中进一步缩小,进而在水中消失(完全溶解),通常将上述直径在50μm以下的气泡称为微气泡,对直径更小的微纳米气泡(直径为10nm以上且小于1μm)以及纳米气泡(直径小于10nm)称为微细气泡。
由于含有微细气泡的(毫米、微米、纳米尺寸的气泡)的气液混合水具有清洁、净化、增氧等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现提出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以产生微细气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以产生微细气泡。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包括:盖体、底座、导气管一、导气管二、导气管三、导气管四、导流管一、导流管二、导气装置一、导气装置二;
所述盖体包括:板体一、通孔一、通孔二、板体二、通孔三、通孔四;
所述板体一与板体二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板体一与板体二的内部均是中空的且板体一中空的区域与板体二中空的区域相互通连;
所述板体一的左部与板体二的右部相连接;
所述板体一与板体二共同组成近似字型结构;
所述板体一的中心位置在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一,所述板体二的中心位置在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三;
所述板体一在通孔一处的壁面设有贯通连接其内部中空区域的通孔二;
所述板体二在通孔三处的壁面设有贯通连接其内部中空区域的通孔四;
所述底座包括:板体三、凹槽一、齿轮一、通孔五、板体四、凹槽二、齿轮二、通孔六、通孔七、通孔八;
所述板体三与板体四均为圆柱体结构;
所述板体三的侧壁面与板体四的侧壁面相连接;
所述板体三与板体四共同组成近似字型结构;
所述板体三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圆柱形凹槽一,所述板体四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圆柱形凹槽二;
所述板体三在凹槽一处的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五;
所述板体四在凹槽二处的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六;
所述板体三在凹槽一下部的区域为中空结构,所述板体三在其中空区域的内壁面设有通孔七;
所述板体四在凹槽二下部的区域为中空结构,所述板体四在其中空区域的内壁面设有通孔八;
所述板体三内部中空的区域与板体四内部中空的区域相互通连;
所述齿轮一设置在凹槽一内,所述齿轮二设置在凹槽二内;
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相互啮合;
所述板体一的下端面与板体三的上端面相连接;
所述板体二的下端面与板体四的上端面相连接;
所述导流管一的一端穿过板体一与板体三连接处的前部并与板体一与板体三之间的区域相通连;
所述导流管二的一端穿过板体一与板体三连接处的后部并与板体一与板体三之间的区域相通连;
所述导气管一包括:管体一、管体二、异型管一、导气孔一、导气孔二;
所述导气管二包括:管体三、管体四、异型管二、导气孔三、导气孔四;
所述导气管三包括:管体五、管体六、异型管三、导气孔五、导气孔六;
所述导气管四包括:管体七、管体八、异型管四、导气孔七、导气孔八;
所述导气管一与导气管三关于盖体对称设置;
所述导气管二与导气管四关于盖体对称设置;
所述异型管一、异型管二、异型管三、异型管四均为近似扭曲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
所述管体一、管体三、管体五、管体七的一端均与板体一、板体二内部的中空区域相通连,所述管体一、管体三、管体五、管体七的另一端分别与异型管一、异型管二、异型管三、异型管四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的一个顶部相互通连;
所述管体二、管体四、管体六、管体八的一端均与板体三、板体四内部的中空区域相通连,所述管体八、管体四、管体六、管体八的另一端分别与异型管一、异型管二、异型管三、异型管四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的一个顶部相互通连;
所述异型管一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二,且其右端面设有导气孔一;
所述异型管二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四,且其左端面设有导气孔三;
所述异型管三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六,且其右端面设有导气孔五;
所述异型管四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八,且其左端面设有导气孔七;
所述异型管一、异型管二设置在导流管一的内部,使得水经过导流管一的水呈儿字型的中间部流过;
所述异型管三、异型管四设置在导流管二的内部,使得水经过导流管二的水呈儿字型的中间部流过;
所述导气装置一包括:管体一、叶片一、气孔一、挡板一、叶片二、气孔二;
所述管体一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挡板一;
所述挡板一的上方设有叶片一,所述叶片一固定在管体一的内壁面;
所述挡板二的下方设有叶片二,所述叶片二固定在管体一的内壁面;
所述管体一在挡板一与叶片一之间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一;
所述管体一在挡板一与叶片二之间的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二;
所述管体一位于气孔一与气孔之间区域的外壁面固定在齿轮一的内壁面;
所述导气装置二包括:管体二、叶片三、气孔三、挡板二、叶片四、气孔四;
所述管体二为圆筒形结构,其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挡板二;
所述挡板二的上方设有叶片三,所述叶片三固定在管体二的内壁面;
所述挡板二的下方设有叶片四,所述叶片四固定在管体二的内壁面;
所述管体二在挡板二与叶片三之间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三;
所述管体二在挡板二与叶片四之间的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四;
所述管体二位于气孔三与气孔四之间区域的外壁面固定在齿轮二的内壁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一、齿轮二选用塑料齿轮或尼龙齿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一、叶片三均使用电机驱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一、齿轮二的齿面均设置凸起或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一、管体三、管体五、管体七、管体二、管体四、管体六、管体八均使用软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高速的水流带动齿轮旋转,相应的设置了与齿轮同步旋转的导风叶片,利用特殊的孔结构将空气引入进水管及出水管,同时利用异型管状体结构,使得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内部形成负压空腔,从而更有利于空气的导入,这些导入的空气与水充分混合与切割,形成微细气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三。
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四。
图7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五。
图8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六。
图9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七。
图10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八。
图11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九。
图1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发明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与本发明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包括:盖体1、底座2、导气管一3、导气管二4、导气管三5、导气管四6、导流管一7、导流管二8、导气装置一9、导气装置二10;
如图3所示,所述盖体1包括:板体一11、通孔一12、通孔二13、板体二14、通孔三15、通孔四16;
所述板体一11与板体二14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板体一11与板体二14的内部均是中空的且板体一11中空的区域与板体二14中空的区域相互通连;
所述板体一11的左部与板体二14的右部相连接;
所述板体一11与板体二14共同组成近似8字型结构;
所述板体一11的中心位置在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一12,所述板体二13的中心位置在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三15;
所述板体一11在通孔一12处的壁面设有贯通连接其内部中空区域的通孔二13;
所述板体二14在通孔三15处的壁面设有贯通连接其内部中空区域的通孔四16;
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2包括:板体三21、凹槽一22、齿轮一23、通孔五24、板体四25、凹槽二26、齿轮二27、通孔六28、通孔七29、通孔八210;
所述板体三21与板体四25均为圆柱体结构;
所述板体三21的侧壁面与板体四25的侧壁面相连接;
所述板体三21与板体四25共同组成近似8字型结构;
所述板体三21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圆柱形凹槽一22,所述板体四25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圆柱形凹槽二26;
所述板体三21在凹槽一22处的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五24;
所述板体四25在凹槽二26处的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六28;
所述板体三21在凹槽一22下部的区域为中空结构,所述板体三21在其中空区域的内壁面设有通孔七29;
所述板体四25在凹槽二26下部的区域为中空结构,所述板体四25在其中空区域的内壁面设有通孔八210;
所述板体三21内部中空的区域与板体四25内部中空的区域相互通连;
所述齿轮一23设置在凹槽一22内,所述齿轮二27设置在凹槽二26内;
所述齿轮一23与齿轮二27相互啮合;
所述板体一11的下端面与板体三21的上端面相连接;
所述板体二14的下端面与板体四25的上端面相连接;
所述导流管一7的一端穿过板体一11与板体三21连接处的前部并与板体一11与板体三21之间的区域相通连;
所述导流管二8的一端穿过板体一11与板体三21连接处的后部并与板体一11与板体三21之间的区域相通连;
如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所述导气管一3包括:管体一31、管体二32、异型管一33、导气孔一34、导气孔二35;
所述导气管二4包括:管体三41、管体四42、异型管二43、导气孔三44、导气孔四45;
所述导气管三5包括:管体五51、管体六52、异型管三53、导气孔五54、导气孔六55;
所述导气管四6包括:管体七61、管体八62、异型管四63、导气孔七64、导气孔八65;
所述导气管一3与导气管三5关于盖体1对称设置;
所述导气管二4与导气管四6关于盖体1对称设置;
所述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均为近似扭曲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
所述管体一31、管体三41、管体五51、管体七61的一端均与板体一11、板体二14内部的中空区域相通连,所述管体一31、管体三41、管体五51、管体七61的另一端分别与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的一个顶部相互通连;
所述管体二32、管体四42、管体六52、管体八62的一端均与板体三21、板体四25内部的中空区域相通连,所述管体八62、管体四42、管体六52、管体八62的另一端分别与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的一个顶部相互通连;
所述异型管一33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二35,且其右端面设有导气孔一34;
所述异型管二43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四45,且其左端面设有导气孔三44;
所述异型管三53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六55,且其右端面设有导气孔五54;
所述异型管四63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八65,且其左端面设有导气孔七64;
所述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设置在导流管一7的内部,使得水经过导流管一7的水呈儿字型的中间部流过;
所述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设置在导流管二8的内部,使得水经过导流管二8的水呈儿字型的中间部流过;
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导气装置一9包括:管体一91、叶片一92、气孔一93、挡板一94、叶片二95、气孔二96;
所述管体一91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挡板一94;
所述挡板一94的上方设有叶片一92,所述叶片一92固定在管体一91的内壁面;
所述挡板二94的下方设有叶片二95,所述叶片二95固定在管体一91的内壁面;
所述管体一91在挡板一94与叶片一92之间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一93;
所述管体一91在挡板一94与叶片二95之间的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二96;
所述管体一91位于气孔一93与气孔96之间区域的外壁面固定在齿轮一23的内壁面;
如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导气装置二10包括:管体二101、叶片三102、气孔三103、挡板二104、叶片四105、气孔四106;
所述管体二101为圆筒形结构,其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挡板二104;
所述挡板二104的上方设有叶片三102,所述叶片三102固定在管体二101的内壁面;
所述挡板二104的下方设有叶片四105,所述叶片四105固定在管体二101的内壁面;
所述管体二101在挡板二104与叶片三102之间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三103;
所述管体二101在挡板二104与叶片四105之间的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四106;
所述管体二101位于气孔三103与气孔四106之间区域的外壁面固定在齿轮二27的内壁面。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齿轮一23、齿轮二27选用塑料齿轮或尼龙齿轮,符合齿轮一23、齿轮二27与水接触的工作环境,延长了齿轮一23、齿轮二27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阻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叶片一92、叶片三102均使用电机驱动,此设置提高了导流管一7、导流管二8内部的进气量,使水经过导流管一7、导流管二8时产生更多的微细气泡。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齿轮一23、齿轮二27的齿面均设置凸起或凹槽,此设置使含有微细气泡的水流与齿轮一23、齿轮二27接触时产生紊流,从而使气泡与水进一步的相互混合及切割。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管体一31、管体三41、管体五51、管体七61、管体二32、管体四42、管体六52、管体八62均使用软管,此设置使气体经过管体二32、管体四42、管体六52、管体八62呈现自适应的形状,从而减少了其内部空气流动时的阻力。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方法,采用如图1-12的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①高压水通过导流管二8导入至盖体1与底座2之间的区域内,带动齿轮一23与齿轮二27相向旋转,一部分水通过齿轮一23与齿轮二27啮合区域流至导流管一7,另一部分水通过齿轮一23与板体三21之间的区域及齿轮二27与板体四25之间的区域流至导流管一7。
②齿轮一23转动带动导气装置一9转动,齿轮二27带动导气装置二10转动,叶片一92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压入至叶片一92与挡板一94之间,这些空气部分通过气孔一93、通孔二13导入至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内,同时叶片三102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压入至叶片三102与挡板二104之间,这些空气部分通过气孔三103、通孔四16导入至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内,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的空气通过管体一31、管体三41、管体五51、管体七61分别导入至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内。
③齿轮一23转动带动导气装置一9转动,齿轮二27带动导气装置二10转动,叶片二95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压入至叶片二95与挡板一94之间,这些空气部分通过气孔二96、通孔七29导入至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内,同时叶片四105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压入至叶片四105与挡板二104之间,这些空气部分通过气孔四106、通孔八210导入至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内,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的空气通过管体二32、管体四42、管体六52、管体八62分别导入至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内。
④空气通过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前端分别设置的导气孔六55、导气孔八65导入空气至导流管二8内,使这些空气与导流管二8内部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空气通过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的前端分别设置的导气孔二35、导气孔四45导入空气至导流管一7内,使这些空气与导流管一7内部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
⑤空气通过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侧端分别设置的导气孔五54、导气孔七64导入空气至导流管二8内,使这些空气与导流管二8内部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空气通过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的侧端分别设置的导气孔一34、导气孔三44导入空气至导流管一7内,使这些空气与导流管一7内部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
⑥水在导流管二8内经过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时,在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分别与导流管二8内壁面形成的区域内形成负压,负压通过导气孔五54、导气孔七64吸入空气,使得更多的空气与导流管二8内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
⑦水在导流管一7内经过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时,在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分别与导流管一7内壁面形成的区域内形成负压,负压通过导气孔一34、导气孔三44吸入空气,使得更多的空气与导流管二8内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
⑧水在通过导流管二8导入至盖体1与底座2之间的区域内时,由于流动截面减小,压力增大,使水产生紊流,且水通过齿轮一23、与齿轮二27时分流,并在导流管一的入口处汇流,更进一步促进了空气与水之间的混合。
Claims (6)
1.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包括:盖体(1)、底座(2)、导气管一(3)、导气管二(4)、导气管三(5)、导气管四(6)、导流管一(7)、导流管二(8)、导气装置一(9)、导气装置二(10);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包括:板体一(11)、通孔一(12)、通孔二(13)、板体二(14)、通孔三(15)、通孔四(16);
所述板体一(11)与板体二(14)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板体一(11)与板体二(14)的内部均是中空的且板体一(11)中空的区域与板体二(14)中空的区域相互通连;
所述板体一(11)的左部与板体二(14)的右部相连接;
所述板体一(11)与板体二(14)共同组成近似(8)字型结构;
所述板体一(11)的中心位置在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一(12),所述板体二(13)的中心位置在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三(15);
所述板体一(11)在通孔一(12)处的壁面设有贯通连接其内部中空区域的通孔二(13);
所述板体二(14)在通孔三(15)处的壁面设有贯通连接其内部中空区域的通孔四(16);
所述底座(2)包括:板体三(21)、凹槽一(22)、齿轮一(23)、通孔五(24)、板体四(25)、凹槽二(26)、齿轮二(27)、通孔六(28)、通孔七(29)、通孔八(210);
所述板体三(21)与板体四(25)均为圆柱体结构;
所述板体三(21)的侧壁面与板体四(25)的侧壁面相连接;
所述板体三(21)与板体四(25)共同组成近似(8)字型结构;
所述板体三(21)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圆柱形凹槽一(22),所述板体四(25)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圆柱形凹槽二(26);
所述板体三(21)在凹槽一(22)处的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五(24);
所述板体四(25)在凹槽二(26)处的垂直方向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六(28);
所述板体三(21)在凹槽一(22)下部的区域为中空结构,所述板体三(21)在其中空区域的内壁面设有通孔七(29);
所述板体四(25)在凹槽二(26)下部的区域为中空结构,所述板体四(25)在其中空区域的内壁面设有通孔八(210);
所述板体三(21)内部中空的区域与板体四(25)内部中空的区域相互通连;
所述齿轮一(23)设置在凹槽一(22)内,所述齿轮二(27)设置在凹槽二(26)内;
所述齿轮一(23)与齿轮二(27)相互啮合;
所述板体一(11)的下端面与板体三(21)的上端面相连接;
所述板体二(14)的下端面与板体四(25)的上端面相连接;
所述导流管一(7)的一端穿过板体一(11)与板体三(21)连接处的前部并与板体一(11)与板体三(21)之间的区域相通连;
所述导流管二(8)的一端穿过板体一(11)与板体三(21)连接处的后部并与板体一(11)与板体三(21)之间的区域相通连;
所述导气管一(3)包括:管体一(31)、管体二(32)、异型管一(33)、导气孔一(34)、导气孔二(35);
所述导气管二(4)包括:管体三(41)、管体四(42)、异型管二(43)、导气孔三(44)、导气孔四(45);
所述导气管三(5)包括:管体五(51)、管体六(52)、异型管三(53)、导气孔五(54)、导气孔六(55);
所述导气管四(6)包括:管体七(61)、管体八(62)、异型管四(63)、导气孔七(64)、导气孔八(65);
所述导气管一(3)与导气管三(5)关于盖体(1)对称设置;
所述导气管二(4)与导气管四(6)关于盖体(1)对称设置;
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均为近似扭曲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
管体五(51)、管体七(61)的一端均与板体一(11)、板体二(14)内部的中空区域相通连,所述管体一(31)、管体三(41)、管体五(51)、管体七(61)的另一端分别与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的一个顶部相互通连;
管体六(52)、管体八(62)的一端均与板体三(21)、板体四(25)内部的中空区域相通连,所述管体八(62)、管体四(42)、管体六(52)、管体八(62)的另一端分别与异型管一(33)、异型管二(43)、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的一个顶部相互通连;
所述异型管三(53)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六(55),且其右端面设有导气孔五(54);
所述异型管四(63)的前端面设有导气孔八(65),且其左端面设有导气孔七(64);
所述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设置在导流管二(8)的内部,使得水经过导流管二(8)的水呈儿字型的中间部流过;
所述导气装置一(9)包括:管体一(91)、叶片一(92)、气孔一(93)、挡板一(94)、叶片二(95)、气孔二(96);
所述管体一(91)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挡板一(94);
所述挡板一(94)的上方设有叶片一(92),所述叶片一(92)固定在管体一(91)的内壁面;
所述挡板二(94)的下方设有叶片二(95),所述叶片二(95)固定在管体一(91)的内壁面;
所述管体一(91)在挡板一(94)与叶片一(92)之间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一(93);
所述管体一(91)在挡板一(94)与叶片二(95)之间的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二(96);
所述管体一(91)位于气孔一(93)与气孔(96)之间区域的外壁面固定在齿轮一(23)的内壁面;
所述导气装置二(10)包括:管体二(101)、叶片三(102)、气孔三(103)、挡板二(104)、叶片四(105)、气孔四(106);
所述管体二(101)为圆筒形结构,其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挡板二(104);
所述挡板二(104)的上方设有叶片三(102),所述叶片三(102)固定在管体二(101)的内壁面;
所述挡板二(104)的下方设有叶片四(105),所述叶片四(105)固定在管体二(101)的内壁面;
所述管体二(101)在挡板二(104)与叶片三(102)之间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三(103);
所述管体二(101)在挡板二(104)与叶片四(105)之间的区域的侧壁面设有气孔四(106);
所述管体二(101)位于气孔三(103)与气孔四(106)之间区域的外壁面固定在齿轮二(27)的内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23)、齿轮二(27)选用塑料齿轮或尼龙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一(92)、叶片三(102)均使用电机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23)、齿轮二(27)的齿面均设置凸起或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管体五(51)、管体七(61)、管体六(52)、管体八(62)均使用软管。
6.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其产生方法如下:
①高压水通过导流管二(8)导入至盖体(1)与底座(2)之间的区域内,带动齿轮一(23)与齿轮二(27)相向旋转,一部分水通过齿轮一(23)与齿轮二(27)啮合区域流至导流管一(7),另一部分水通过齿轮一(23)与板体三(21)之间的区域及齿轮二(27)与板体四(25)之间的区域流至导流管一(7)。
②齿轮一(23)转动带动导气装置一(9)转动,齿轮二(27)带动导气装置二(10)转动,叶片一(92)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压入至叶片一(92)与挡板一(94)之间,这些空气部分通过气孔一(93)、通孔二(13)导入至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内,同时叶片三(102)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压入至叶片三(102)与挡板二(104)之间,这些空气部分通过气孔三(103)、通孔四(16)导入至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内,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的空气通过管体五(51)、管体七(61)分别导入至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内。
③齿轮一(23)转动带动导气装置一(9)转动,齿轮二(27)带动导气装置二(10)转动,叶片二(95)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压入至叶片二(95)与挡板一(94)之间,这些空气部分通过气孔二(96)、通孔七(29)导入至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内,同时叶片四(105)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压入至叶片四(105)与挡板二(104)之间,这些空气部分通过气孔四(106)、通孔八(210)导入至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内,板体一(11)及板体二(14)内部中空的区域的空气通过管体六(52)、管体八(62)分别导入至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三角体异形管状结构内。
④空气通过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前端分别设置的导气孔六(55)、导气孔八(65)导入空气至导流管二(8)内,使这些空气与导流管二(8)内部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
⑤空气通过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的侧端分别设置的导气孔五(54)、导气孔七(64)导入空气至导流管二(8)内,使这些空气与导流管二(8)内部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
⑥水在导流管二(8)内经过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时,在异型管三(53)、异型管四(63)分别与导流管二(8)内壁面形成的区域内形成负压,负压通过导气孔五(54)、导气孔七(64)吸入空气,使得更多的空气与导流管二(8)内的水相互切割并混合,形成微小气泡。
⑦水在通过导流管二(8)导入至盖体(1)与底座(2)之间的区域内时,由于流动截面减小,压力增大,使水产生紊流,且水通过齿轮一(23)、与齿轮二(27)时分流,并在导流管一的入口处汇流,更进一步促进了空气与水之间的混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89599.2A CN110124544B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89599.2A CN110124544B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24544A true CN110124544A (zh) | 2019-08-16 |
CN110124544B CN110124544B (zh) | 2021-08-10 |
Family
ID=6758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89599.2A Active CN110124544B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24544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1927A (zh) * | 2000-06-23 | 2003-07-23 | 池田好明 |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
CN201423258Y (zh) * | 2009-03-27 | 2010-03-17 | 山东欧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强制进气式机械搅拌器 |
CN202015603U (zh) * | 2011-04-11 | 2011-10-26 | 西安西科煤矿安全通风防灭火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泡沫发生器 |
KR101537568B1 (ko) * | 2014-11-04 | 2015-07-21 | 가람환경기술(주) | 기체용해 및 미세기포 발생장치 |
CN106731933A (zh) * | 2017-01-24 | 2017-05-31 |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
CN207126400U (zh) * | 2017-03-06 | 2018-03-23 |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气液混合部 |
-
2019
- 2019-06-06 CN CN201910489599.2A patent/CN1101245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1927A (zh) * | 2000-06-23 | 2003-07-23 | 池田好明 |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
CN201423258Y (zh) * | 2009-03-27 | 2010-03-17 | 山东欧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强制进气式机械搅拌器 |
CN202015603U (zh) * | 2011-04-11 | 2011-10-26 | 西安西科煤矿安全通风防灭火研究所有限公司 | 泡沫发生器 |
KR101537568B1 (ko) * | 2014-11-04 | 2015-07-21 | 가람환경기술(주) | 기체용해 및 미세기포 발생장치 |
CN106731933A (zh) * | 2017-01-24 | 2017-05-31 |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
CN207126400U (zh) * | 2017-03-06 | 2018-03-23 |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气液混合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24544B (zh) | 202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32522U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 |
CN101491749B (zh) |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 |
TWM487134U (zh) | 微氣泡產生裝置 | |
CN103920402B (zh) | 增益式缓释节流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CN2841136Y (zh) | 一种气水射混器 | |
TWI694860B (zh) | 微氣泡獲得裝置 | |
CN202891690U (zh) | 快速动力式醒酒器 | |
CN112439330A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清洗机 | |
TWI690364B (zh) | 遞進射孔式粉碎細化結構 | |
TWM581942U (zh) | Microbubble obtaining device | |
CN110124544A (zh) |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 |
CN108083461A (zh) | 一种微纳米增氧设备 | |
CN103055729A (zh) | 一种气液混合发生装置 | |
CN207899270U (zh) | 气泡制造机构 | |
CN206980502U (zh) | 一种纳米悬浮水气泡发生器 | |
CN206853485U (zh) | 微气泡装置 | |
CN113797782B (zh) | 一种气液混合滤芯及气液混合方法 | |
CN207745724U (zh) | 微小气泡制造机构 | |
CN207667466U (zh) | 微气泡发生装置 | |
CN207904001U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 |
CN201070576Y (zh) | 气液混合溶解改良装置 | |
CN106179014B (zh) | 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及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CN207493515U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 |
CN102210992B (zh) | 一种旋流混合器 | |
CN210113959U (zh) | 一种并联式水产运输纳米增氧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3 Address after: Factory 23, Huachen Industrial Park, Hongyan Village, Zhashan Street, Caidi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100 Patentee after: Wuhan Ruis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1100 room 610, 6 / F, No. 391, Tianyuan East Road,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Geshu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