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100977A - 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0977A
CN110100977A CN201910428381.6A CN201910428381A CN110100977A CN 110100977 A CN110100977 A CN 110100977A CN 201910428381 A CN201910428381 A CN 201910428381A CN 110100977 A CN110100977 A CN 110100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hrimp
fertilizer
rice
m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8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丽
欧阳由男
秦叶波
叶淑珍
曾凡荣
张震
柴荣耀
孙国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4283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0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0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0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23K10/26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from waste material, e.g. feathers, bones or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23K10/37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from wast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05Aliphatic or alicycl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8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aquatic animals, e.g. fish, crustaceans or mollus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17/00Other phosphatic fertilisers, e.g. soft rock phosphates, bone me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Bird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属于稻田种养施肥和投饲一体化的技术领域。由农作物废弃物50‑500份、氮肥5‑30份、茶粕10‑100份、骨粉10‑100份、河塘泥5‑50份混合制成。上述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不但完全代替稻田养虾的水稻施肥和虾投喂饲料,同时促进了稻田土壤改良和水体养分丰富及环境消毒灭除杂鱼,实现了稻田养虾的种养模式的省工省料与增产增质增效。

Description

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稻田种养施肥和投饲一体化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稻田养虾模式在南方水稻种植区面积增长迅猛,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还给农民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一般可亩产稻谷600公斤以上、产出小龙虾100-150公斤、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是单纯种稻纯收入的3倍以上。研究表明龙虾在消灭野草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种植成本,龙虾的粪便能为水稻提供一部分营养,进而减少肥料的投入。稻田养虾有益于解决农民种植收益偏低且难有保障、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等问题。同时,稻田养虾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因小龙虾的残渣剩饵和代谢产物均可为水稻提供营养,还可减少水稻病虫害,而且小龙虾对杀虫药物比较敏感,大大减少了水稻农药用量。稻虾综合种养后,能够促进水稻增产,并且对稻谷安全更具保障,从而实现一田双收。
为此,稻区各级政府和企业推动推广虾稻共养模式,在小龙虾的高收益诱导下,这种种养模式普及速度迅速,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养虾能获得高效益,但因养虾对于技术、资本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稻田养虾50%亏、30%保本、20%获利的态势。因种植水稻收益低,近年来种植水稻的农户越来越少,而小龙虾收益相当可观,所以大部分农户倾向于虾稻共养模式,部分农户甚至把水稻田变成了龙虾坑,这对稻田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因养殖小龙虾比种植水稻的效益要高很多,所以养殖户逐步出现重养殖小龙虾而轻种稻的现象,甚至改变稻田结构,将稻田变成养虾坑,导致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另外,为了确保小龙虾产量和品质,养虾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降低。以上种种均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的技术方案,其根据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小龙虾投放及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机制,选用富含养分的农业废弃物、氮肥和骨粉,复配茶粕可为虾苗环境有机消毒,灭活野杂鱼等生物,并以河塘泥为天然富养粘合剂;选用饲料搅拌机搅碎匀混后模压造粒,并经抛圆,一次加工成型,所生产的颗粒富含有机质、蛋白质、氮磷钾营养、能量物质和微生物,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形成,同时有益于虾苗的成活、生长和发育,促进中期亲虾性腺发育和后期龙虾积累营养。各组成均为我国常用农业生产用品,加工工艺简单。生产的肥饲一体颗粒不但完全代替稻田养虾的水稻施肥和虾投喂饲料,同时促进了稻田土壤改良和水体养分丰富及环境消毒灭除杂鱼,实现了稻田养虾的种养模式的省工省料与增产增质增效。该颗粒经生产应用试验和示范推广,完全可以替代当前稻田养虾的水稻施肥需求和养虾的饲料需求。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由农作物废弃物50-500份、氮肥5-30份、茶粕10-100份、骨粉10-100份、河塘泥5-50份混合制成。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农作物废弃物100-400份、氮肥10-25份、茶粕20-80份、骨粉20-80份、河塘泥10-40份;优选农作物废弃物200-300份、氮肥15-20份、茶粕30-70份、骨粉30-70份、河塘泥20-30份;更优选农作物废弃物230-260份、氮肥16-18份、茶粕40-50份、骨粉45-60份、河塘泥25-28份。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业废弃物为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肥为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钙、硫酸铵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粕为野生油茶籽粕、人工油茶籽粕、茶叶茶籽粕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粉为畜骨、禽骨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化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塘泥为河泥、塘泥、沟泥、田泥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饲料粉碎机将各配比物料搅碎混匀,具体规格为1-10厘米,优选2-8厘米,更优选3-6厘米;
2)采用平模或环模有机肥挤压造粒机将上述搅碎混匀物料挤压造粒,具体规格为模孔直径为0.5-1.0厘米,优选0.6-0.9厘米,更优选0.7-0.8厘米;
3)采用旋转整形机将上述颗粒抛圆,即为成品。
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稻田养虾整个时期施用1次,具体包括:作为基肥施用1次,在最后一次耕整平稻田前15-30天施入,施用量为200-500公斤/亩,优选300-400公斤/亩,更优选350-380公斤/亩;施入后,稻田翻旋耕,按照正常管理要求移栽水稻和放养虾苗;整个稻田养虾期间不施用水稻肥料和虾饲料。
所述的稻田养虾(虾稻共生),虾稻共生模式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是国内最优综合种养模式之一。龙虾与水稻一同生长,一水两用,一田两种,虾稻共生,效益同增。由于龙虾无法接受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虾稻共生综合种养田块产出的大米天然具有绿色有机品质。具体说来,水稻为龙虾净化水质、提供虫饵、草饲;龙虾为水稻松土、除虫、供肥。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激素,虾稻互利互助,和谐共生。稻虾共生即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于四、五月份稻田中为投放的幼虾或留存虾准备一个宽敞、充足的藏生水域。等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放水,把沟里的幼虾引放到稻田里让其继续生长。待到八、九月份的时候,这些幼虾便长成了大虾,不仅增加了产量,还解决了秋季没虾吃的问题。在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一般距田埂1.5~2米处开挖,沟宽2~3米、沟深1~1.5米,坡比1∶2.5。稻田面积较大时,田间可挖“田”字、“目”字或“井”字型田间沟,沟宽1米、沟深0.5~0.8米。然后放入虾苗进行养殖。用稻虾共生技术,使稻田产值大幅提高。为了养虾,在稻田中挖了许多沟渠,虽然减少了稻田的总面积,但是从稻田的亩产值来看,运用稻虾共生技术的稻田,其产值从2000元,提高到了45000元。稻虾共生生态模式下的一亩水田的综合亩产值相当于过去20亩水田的亩产值。稻虾共生涵养水土,保质又保量。稻田养小龙虾需要开挖总面积17%的养殖沟,但是一年只种一季作物,冬季涵养水土保持了地力,再通过选用优良水稻品种、合理密植等方法,保证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穗数和正常穴数,83%的水稻产量远比同等面积水稻增产许多。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另外,由于青虾对农药十分敏感,稻田不能使用农药治虫,否则青虾会全军覆没;使水稻增产的过量化肥也会破坏龙虾的生存条件。因此,农民为了龙虾带来的高收入,克制使用农药化肥。这样一来,采用稻虾共生的立体生态技术,稻田从不施农药,种出来的生态稻米完全达到天然无公害标准。
所述的农业废弃物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农业秸杆可制取沼气和成为农用有机肥料,也是饲养牲畜的粗饲料和栏圈铺垫料。将禽畜粪便和栏圈铺垫物,或将切碎的秸秆混掺以适量的人畜粪尿作高温堆肥,经过短期发酵,可大量杀灭人畜粪便中的致病菌、寄生虫卵,各种秸杆中隐藏的植物害虫以及各种杂草种籽等,然后再投入沼气池,进行发酵,产生沼气。这种处理方法既能提供沼气燃料,又可获得优质有机肥料;粪肥经过密封处理,还可以防止苍蝇孳生。这种处理方法,在中国农村已经广泛应用,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蚯蚓含蛋白质丰富,是家禽、鱼类的优质饲料,蚯蚓粪是综合性的有机肥料。可以把农业秸秆、禽畜粪便及其铺垫物作为蚯蚓食料,推广蚯蚓人工养殖业。农业废弃物也称农业垃圾,按其成分,主要包括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两大类,是农业生产和再生产链环中资源投入与产出物质和能量的差额,是资源利用中产出的物质能量流失份额。可分为:①农田和果园残留物,如秸秆、残株、杂草、落叶、果实外壳、藤蔓、树枝和其他废物;②牲畜和家禽粪便以及栏圈铺垫物等;③农产品加工废弃物;④人粪尿以及生活废弃物。大型畜牧场和以舍饲方式大规模饲养家禽家畜的场所都排放大量的粪便以及畜栏、禽舍的铺垫物,如果注意农牧业结合,就可成为一项重要的有机肥源;如果不加处理排入环境,就会污染环境。例如未经处理的粪便排入江河湖泊,会使水质污浊,生化需氧量(BOD)负荷增加,形成厌氧腐化或富营养化现象,威胁鱼类、贝类和藻类的生存;也会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如果灌溉用水受到农业废弃物的严重污染,会使水中的氨氮和蛋白氮含量过高,从而造成水稻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此外,还可能使地下蓄水层中有过量的硝酸盐,或者使周围环境孳生大量苍蝇和其他害虫。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大多也可以综合利用,如肉食加工工业的废弃物可用以生产皮革制品、肥皂、动物胶、生物药剂、羽绒、骨粉等。农田和果园有些残留物是生产皱褶纸板、软质纤维板和纸张的原材料,可用以制造纤维板、造纸以及进一步利用木质素、纤维素等制造化工产品。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大有可为。
所述的氮肥是指以氮(N)为主要成分,具有N标明量,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氮肥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适宜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氮肥按含氮基团可分为氨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化学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氨(生成合成氨的哈伯法装置于1909年建成,并在德国首先实现工业化,成为氮肥工业的基础),20世纪四五十年代,硫酸铵是最主要的氮肥品种;60年代,增加了硝酸铵;70年代以来,尿素成为主导的氮肥品种。碳酸氢铵是中国80年代主要生产的氮肥品种之一。铵态氮肥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硝态氮肥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NaNO3)、硝酸钙{Ca(NO3)2}、硝酸铵(NH4NO3)等。硝态氮的共同特性: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铵态硝态氮肥铵态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酰胺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含N46%,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肥料。尿素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新鲜人粪中含尿素0.4%。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分子式:CO(NH2)2,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长效氮肥适宜于各类农作物和各类土壤条件。我国推广使用的长效氮肥主要有两个品种:长效尿素和长效碳酸氢铵,其施用方法与尿素、碳酸氢铵基本相同。具体施用要点如下:(1)长效氮肥的氮素释放相对缓慢,释放高峰期比尿素约迟5天,故应比尿素的常规施用期提前。一般早春提前5-6天,夏季提前3-4天为宜。(2)长效氮肥在土壤中的保氮能力比较强,利用率也较高。因此,它的用量比一般氮肥要略少些,通常比常量减少10%-15%为宜。(3)由于土质不同,长效氮肥在土壤中吸收保存能力也有明显差异。粘土的吸收保存能力较强,一次用量可多些;而沙质土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为宜。(4)要根据作物不同的吸氮特性,科学施用长效氮肥。
所述的茶粕,也叫茶麸、茶籽饼,颗粒呈紫褐色,是油茶籽经榨油后的渣饼,有效成分是皂角甙素,也是一种植物源农药,用于洗涤化工,机器除锈等。茶粕中含有12-18%的茶皂素。茶皂素是一种溶血性毒素,能使鱼的红细胞溶化,故能杀死野杂鱼类、泥鳅、螺蛳、河蚌、蛙卵、蝌蚪和一部分水生昆虫。茶皂素易溶于碱性水中,使用时加入少量石灰水,药效更佳。由于茶粕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这还是一种高效有机肥,广泛应用在农作物及果树栽种中,效果极佳。对淤泥少、底质贫瘠的池塘可起到增肥作用。使用茶粕作为清塘药物,比其它药物具有更独特的功效。茶粕广泛应用于鱼塘清塘和稻田及高档草坪杀虫,蚯蚓、地老虎、和其它害虫。茶粕作为一种绿色药物,它能自行分解,无毒性残存,对人体无影响,使用安全。二是不杀死水草,对水草还有促长效果。三是对虾、蟹幼体无副作用,在繁育虾苗和培育幼蟹的出塘率。茶粕的质量标准如下:茶皂素含12-18%,残油<2%,蛋白质12-16%,淀粉和糖类30-50%,纤维10-12%,水分<12%,杂质<2%。
所述的骨粉是指以畜骨为原料制成的粉状肥料。畜骨的主要成分为磷酸三钙、骨胶和脂肪。一般按制作方法可将骨粉分为熬制骨粉、粗制骨粉(生骨粉)和蒸制骨粉(脱胶、脱脂骨粉)。熬制法即将碎骨放入锅内加水熬煮,熬制中可加适量生石灰、草木灰等,边熬边捞去脂肪和胶质,直到骨中基本不含油脂为止,再晒干粉碎即可;粗制骨粉是将畜骨压碎、煮沸,除去部分油脂和骨胶后烘干、粉碎而成;脱胶或脱脂骨粉是将畜骨置于高压罐中,经高温、高压和蒸汽除去绝大部分油脂和骨胶后制成。粗制骨粉和蒸骨粉分别约含钙23%和30%,磷10%和14.5%。骨粉一般是灰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植物利用很慢,特别在石灰性土壤中,但在酸性土壤中则较快。可作基肥,混入堆肥或厩肥中发酵后施用,可提高肥效。畜骨占胴体的比重很大,猪约为13%,牛约为20.5%,瘦羊甚至可达40%。因此,畜骨利用也是畜牧业副产品加工的重要项目。禽骨骨粉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煮骨法和蒸骨法。煮骨法:平时将畜禽骨骼收集起来晒干贮存,制作时先敲成小块,再放在锅内加水煮沸,杀死病菌,隔一夜后捞去浮在水面的油脂,然后取出骨头晒干后磨成骨粉。这种骨粉,经过煮沸后,一般病菌都可杀死。蒸骨法:将干燥骨骼敲成块,再放入高压锅内加水使之淹没,然后盖紧加热。当温度达到120℃时,蒸煮24小时即可熄火,次日开锅后除去上层脂肪,捞出骨头后晒干、粉碎。骨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最主要的是羟磷灰石晶体和无定型磷酸氢钙,在其表面还吸附了Ca2+、Mg2+、Na+、Cl-、HCO-、F-及柠檬酸根等离子。更为重要的是,骨粉中丰富的Ca和P是人体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而且它们的比例(Ca:P=2:1)是体内吸收钙磷的最佳比例。骨粉中含有12.0%-35.0%的蛋白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组成胶原纤维的胶原蛋白。骨粉中含有合理的脂肪酸比例,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和亚油酸。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与营养协会推荐人体摄入脂肪酸的组成比例相符。另外,骨粉中还含有微量的豆蔻酸(14:10)、豆蔻油酸(14:1)、棕榈油酸(16:1)、亚麻酸(18:3)等脂肪酸。骨粉中还含有脑组织发育不可缺少的磷脂质、磷蛋白以及被认为有加强皮下细胞代谢、防止衰老的软骨素,骨胶原。此外,还有多种维生素,如:VA、VD、VB1、VB2、VB12等。
所述的河塘泥主要有河泥和草塘泥。河塘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例如磷氮等,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塘泥中有大量的细菌、酶,可以分解干物质变成植物能够吸收的养分。江、河、湖泊由于流水速度不同,使夹带的泥沙规律性地分级沉降的产物,其成分取决于流域内地表流失土和河岸崩塌物的成分,最细的一部分颗粒,不断淤积成泥。河泥储量丰富,化学成分稳定,颗粒级比较均匀,生产成本低。养鱼塘泥是很好的有机肥料,里面含有大量的鱼粪。据分析,鱼粪中含有较高的氮、磷肥。譬如:在草、鲤、鲢、鲫四种鱼的鱼粪中,氮、磷的含量高于猪粪、牛粪,与大粪、羊粪差不多,仅次于鸡粪、兔粪。另外据研究,养鱼塘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效磷和有效钾。生产实践证明,养鱼塘泥对桔地、蔬菜地、水稻地均有很好的肥效。草塘泥一种农业生产有机肥料,通过对植物性有机物的组合配置提高农作物养分,来作为基肥使用。用河泥(或塘泥)、稻草、动物粪尿、青草、绿肥等植物性有机物为原料,经混合后在淹水条件下被厌氧微生物分解沤制而成的一种有机肥料。它是氮、磷、钾三要素齐全,速效养分和迟效养分兼有的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一般为:含氮(N)0.2%-0.4%,含磷(P2O5)0.2%-0.3%,含钾(K2O)0.3%-0.5%。主要用于中国江南河网化地区水稻的基肥。施用草塘泥可提高配合施用氮素化肥的肥效。
所述的饲料搅拌机可以采用TMR饲料搅拌机,可以由市场上直接购得,是把切断的粗饲料和精饲料以及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充分混合的新型设备,从而达到科学喂养的目的。TMR是英文Total mixed rations(全混合日粮)的简称。TMR制备机是奶牛的厨师,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口粮的好坏。根据TMR制备机搅龙的排布方式以及产品外观形状,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TMR制备机。TMR饲料搅拌机带有高精度的电子称重系统,可以准确的计算饲料,并有效的管理饲料库。不仅要显示饲料搅拌机中的总重,还要计量每头动物的采食量,尤其是对一些微量成分的准确称量(如氮元素添加剂、人造添加剂和糖浆等),从而生产出高品质饲料,保证奶牛每采食一口日粮都是精粗比例稳定、营养浓度一致的全价日粮。采用可变排量液压马达驱动的高性能绞龙,允许同步横切且速度可通过设备的装载自动进行调节,结合程控液压顶刀系统,确保统一的高质量混合,防止设备过热。
所述的模孔有机肥挤压造粒机是造粒机的一种,可以由市场上直接购得。用于对发酵后的各种有机物进行造粒,突破常规的有机物造粒工艺,造粒前不用对原料进行干燥、粉碎,直接配料就可以加工出球状颗粒,可节省大量能源。适用于对与有机肥原料畜禽粪便粪尿类,堆沤肥料类,绿肥类,海肥类,饼肥类,草炭类,土杂肥,三废物,微生物类等城市生活垃圾有机发酵肥料造粒的专用性,粒子为不规则球粒。该机合格成粒率高达80-90%以上,适应多种不同配方,有机肥的抗压强度高于圆盘和转鼓,大球率低于15%,颗粒大小均匀度可根据用户要求通过本机无级调速功能调整。该机最适合有机肥发酵后直接造粒,节约干燥工序,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有机物含量可高达100%,实现纯有机物造粒。利用有机物微粒在一定作用力下,能互相镶嵌长大的特点,造粒时不需要加粘结剂。颗粒坚实,造粒后即可筛分,降低干燥能耗。发酵后的有机物无需干燥,原料含水分可在20-40%。
所述的旋转整形机,是在平膜挤压造粒机基础上配置的抛圆装置,使圆柱状颗粒一次滚至成球、无返料、成球率高、强度好、美观实用,是当今有机肥(生物)制球状颗粒的理想设备。1.产量高,在工艺中安排灵活,可与一台或几台造粒机同时使用,解决了过去一台造粒机必须配备一台抛圆机所带来的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多台设备所产成品质量不一致等弊端。2.该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抛圆筒顺次排列组成,物料经多次抛圆后由排料口排出,成品颗粒粒度一致、密度大、圆整光滑、成品率高。3.外形美观、结构简单、安全可靠。4.操作维修方便,根据说明书即可操作使用。5.防超载能力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工作。6.动力消耗小、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上述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所生产的颗粒富含有机质、蛋白质、氮磷钾营养、能量物质和微生物,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形成,同时有益于虾苗的成活、生长和发育,促进中期亲虾性腺发育和后期龙虾积累营养;在水稻移栽前施用,通过稻田耕整将颗粒与土壤混匀,利用颗粒富含微生物和稻田泥的共同作用向水体缓慢的释放出虾需养分;颗粒复配的茶粕在消毒灭活除杂鱼等清洁泥土和水体后逐渐分解为有机质和养分;复配河塘泥,不但是良好的颗粒粘合剂,同时富含水体有益微生物、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在提高制备颗粒成粒率同时促进了颗粒分解和养分释放。各组成均为我国常用农业生产用品,加工工艺简单。生产的肥饲一体颗粒不但完全代替稻田养虾的水稻施肥和虾投喂饲料,同时促进了稻田土壤改良和水体养分丰富及环境消毒灭除杂鱼,实现了稻田养虾的种养模式的省工省料与增产增质增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配方1: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100公斤、氮肥(尿素)20公斤、茶粕(野生油茶籽粕)25公斤、动物骨粉(猪骨)50公斤、河塘泥(河泥)5公斤。
配方2:农业废弃物(芦笋秸秆)150公斤、氮肥(尿素)25公斤、茶粕(野生油茶籽粕)25公斤、动物骨粉(猪骨)50公斤、河塘泥(河泥)5公斤。
配方3: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200公斤、氮肥(尿素)18公斤、茶粕(野生油茶籽粕)25公斤、动物骨粉(猪骨)45公斤、河塘泥(塘泥泥)8公斤。
配方4: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300公斤、氮肥(尿素)18公斤、茶粕(野生油茶籽粕)25公斤、动物骨粉(鸡骨)55公斤、河塘泥(塘泥)11公斤。
配方5:农业废弃物(油菜秸秆)270公斤、氮肥(尿素)15公斤、茶粕(野生油茶籽粕)25公斤、动物骨粉60公斤(猪骨和鸡骨各半)、河塘泥(河泥和塘泥各半)15公斤。
上述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饲料粉碎机将各配比物料搅碎混匀,具体规格为1-10厘米,优选2-8厘米,更优选3-6厘米;
2)采用平模或环模有机肥挤压造粒机将上述搅碎混匀物料挤压造粒,具体规格为模孔直径为0.5-1.0厘米,优选0.6-0.9厘米,更优选0.7-0.8厘米;
3)采用旋转整形机将上述颗粒抛圆,即为成品。
采用上述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的施用方法,稻田养虾整个时期施用1次,具体包括:作为基肥施用1次,在最后一次耕整平稻田前15-30天施入,施用量为200-500公斤/亩,优选300-400公斤/亩,更优选350-380公斤/亩;施入后,稻田翻旋耕,按照正常管理要求移栽水稻和放养虾苗;整个稻田养虾期间不施用水稻肥料和虾饲料。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下面通过相应的试验进行说明。
田间试验处理方法:在水稻最后一次耕整平前撒施,施用量为300公斤/亩,然后用旋耕机旋耕和平整,移栽水稻和放养小龙虾,整个稻田养虾期间不追肥、不投喂饲料和不进行病虫害处理外,其他灌溉等同当地稻田养虾田。应用结果表明本专用颗粒相对当地稻田养虾,增产稻谷产量1.5-6.8%、增产小龙虾3.1-14.1%、节省劳动力成本19.0-31.8%,增产节本效果明显。
表1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对水稻的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表1是专用颗粒基施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由表1可知专用颗粒撒施生产的水稻实际产量比对照增加明显。分析产量要素中,专用肥撒施处理主要显著增加了田间有效穗数,对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以实施例1、实施例4和实施例5进行相同的试验,也能达到所述的有益效果。

Claims (9)

1.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由农作物废弃物50-500份、氮肥5-30份、茶粕10-100份、骨粉10-100份、河塘泥5-50份混合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农作物废弃物100-400份、氮肥10-25份、茶粕20-80份、骨粉20-80份、河塘泥10-40份;优选农作物废弃物200-300份、氮肥15-20份、茶粕30-70份、骨粉30-70份、河塘泥20-30份;更优选农作物废弃物230-260份、氮肥16-18份、茶粕40-50份、骨粉45-60份、河塘泥25-28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业废弃物为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肥为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钙、硫酸铵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粕为野生油茶籽粕、人工油茶籽粕、茶叶茶籽粕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粉为畜骨、禽骨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化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塘泥为河泥、塘泥、沟泥、田泥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饲料粉碎机将各配比物料搅碎混匀,具体规格为1-10厘米,优选2-8厘米,更优选3-6厘米;
2)采用平模或环模有机肥挤压造粒机将上述搅碎混匀物料挤压造粒,具体规格为模孔直径为0.5-1.0厘米,优选0.6-0.9厘米,更优选0.7-0.8厘米;
3)采用旋转整形机将上述颗粒抛圆,即为成品。
9.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稻田养虾整个时期施用1次,具体包括:作为基肥施用,在最后一次耕整平稻田前15-30天施入,施用量为200-500公斤/亩,优选300-400公斤/亩,更优选350-380公斤/亩;施入后,稻田翻旋耕,按照正常管理要求移栽水稻和放养虾苗;整个稻田养虾期间不施用水稻肥料和虾饲料。
CN201910428381.6A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Pending CN110100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8381.6A CN110100977A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8381.6A CN110100977A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0977A true CN110100977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1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8381.6A Pending CN110100977A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肥饲一体稻田养虾专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097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3427A (zh) * 2016-01-27 2016-06-22 滁州市金成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套养虾的水稻田无污染专用肥
CN105875261A (zh) * 2016-04-06 2016-08-24 郎溪县宏业粮油种植家庭农场 一种乌发美颜水稻的育苗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4027A (zh) * 2016-05-13 2016-10-1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提高池塘克氏原螯虾商品规格及产量的养殖方法及池塘
CN106306597A (zh) * 2016-08-26 2017-01-11 湖南金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鱼保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7286A (zh) * 2018-09-11 2018-12-11 安徽涂远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期混养龙虾的方法
CN108976091A (zh) * 2018-09-12 2018-12-11 蚌埠市瑞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小龙虾水稻混养种植用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CN109180309A (zh) * 2018-09-12 2019-01-11 蚌埠市瑞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节约生态小龙虾水稻混养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CN109400376A (zh) * 2018-12-07 2019-03-01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养虾稻田的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3427A (zh) * 2016-01-27 2016-06-22 滁州市金成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套养虾的水稻田无污染专用肥
CN105875261A (zh) * 2016-04-06 2016-08-24 郎溪县宏业粮油种植家庭农场 一种乌发美颜水稻的育苗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4027A (zh) * 2016-05-13 2016-10-1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提高池塘克氏原螯虾商品规格及产量的养殖方法及池塘
CN106306597A (zh) * 2016-08-26 2017-01-11 湖南金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鱼保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7286A (zh) * 2018-09-11 2018-12-11 安徽涂远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期混养龙虾的方法
CN108976091A (zh) * 2018-09-12 2018-12-11 蚌埠市瑞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小龙虾水稻混养种植用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CN109180309A (zh) * 2018-09-12 2019-01-11 蚌埠市瑞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节约生态小龙虾水稻混养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CN109400376A (zh) * 2018-12-07 2019-03-01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养虾稻田的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羊茜等: "《罗氏沼虾这样养殖就赚钱》", 31 July 2016,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902B (zh) 一种河蟹无公害池塘养殖方法
CN103718991B (zh) 一种麦穗鱼与克氏原螯虾稻田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3355235A (zh) 一种小龙虾高效饲料养殖方法
CN106797900A (zh) 一种小龙虾虾稻共作生态养殖、繁育的方法
CN106900437B (zh) 一种利用稻蟹共作防控农田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5104044A (zh) 山区有机稻米的种植方法
CN103613459A (zh) 大棚种植用育苗基质
CN105794530A (zh) 用牛粪生产植物栽培和育苗基质的方法及基质使用方法
CN109729945A (zh) 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
CN106105526A (zh) 一种富硒鸡头米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3478049A (zh) 一种采用纳米饲料喂养小龙虾的方法
CN106673878A (zh) 育苗营养钵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7463A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高效生态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8735A (zh) 一种田螺和鱼立体混养的方法
CN103120137A (zh) 一种以有机肥配合生物鱼肥养殖鲢鳙鱼的方法
CN103265356A (zh) 一种促进植物根瘤菌结瘤的人工土壤和肥料
CN107473859A (zh) 一种基于养殖蚯蚓的发酵床垫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CN107298593A (zh) 一种牛粪尿生物处理工艺及其制备的混合栽培基质
CN1857069A (zh) 苏打盐碱湿地鱼-苇-稻综合开发利用的方法
CN104446703B (zh) 有机质复合颗粒肥
CN110073924A (zh) 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的方法
CN109673401A (zh) 生态立体农庄
CN106258687A (zh) 基于稻、鱼、鸭富硒循环农业的生产方法
CN110150094A (zh) 一种抗病虫害当归育苗基质
CN106007880A (zh) 万寿菊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