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0370A - 在两个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设备、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两个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设备、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00370A CN110100370A CN201780080354.3A CN201780080354A CN110100370A CN 110100370 A CN110100370 A CN 110100370A CN 201780080354 A CN201780080354 A CN 201780080354A CN 110100370 A CN110100370 A CN 1101003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chanical switch
- switch
- semiconductor switch
- input terminal
- switc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CJJIQHVZCFSGZ-UHFFFAOYSA-N 2,8-bis(diphenylphosphoryl)dibenzothioph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P(C=1C=C2C3=CC(=CC=C3SC2=CC=1)P(=O)(C=1C=CC=CC=1)C=1C=CC=CC=1)(=O)C1=CC=CC=C1 ZCJJIQHVZCFSG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3—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when the main path fails, e.g. transformers, busba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8—Electronic means for switching from one power supply to another power supply, e.g. to avoid parallel 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此处公开了一种在两个输入端间进行切换的切换结构。所述切换结构包括第一半导体开关、第一机械开关、第二机械开关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机械开关可以连接到主输入端或备输入端,所述控制器耦合至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生成控制驱动信号,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在零电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断开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切换至所述备输入端或所述主输入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开关领域。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设备,以及控制所述切换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的发展,ICT设备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ICT设备所需的电功率日益增加。为了实现ICT设备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不仅使用了供电系统进行备份,而且ICT设备中的多个供电单元(power supply unit,简称PSU)也用于进行备份,例如,N+N备份配置,其中,N是用于备份的PSU数量。
随着ICT设备的电功率日益增加,可以通过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简称AC)供电系统或通过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简称HVDC)供电系统形式的DC供电系统或通过AC和HVDC混合供电系统进行供电,以实现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
然而,由于使用传统的电力开关来实现主输入端与备输入端间的切换,其中主输入端可以对应于主供电系统,备输入端可以对应于备供电系统,在ICT设备中,生成电弧的概率很高。这将严重影响ICT设备的可靠性,无法满足高可靠性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弥补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在ICT设备中使用的改进的切换结构,以便克服上述电弧问题并满足所述ICT设备的高可靠性要求。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结合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将使本发明更易于理解。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进行切换的切换结构,所述切换结构包括:
-第一半导体开关;
-第一机械开关;
-第二机械开关,其中,所述第二机械开关可以连接到所述主输入端或备输入端;
-耦合至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的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并联,两者的第一公共端子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两者的第二公共端子连接到耦合至多个供电单元PSU的输出端;
-所述控制器用于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生成控制驱动信号,其中,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并在零电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其中,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二机械开关被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所述主输入端。
通过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之间的并联连接并通过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连接到并联结构的一个公共端子,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在零电压时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控制在零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这样,可以克服所述电弧问题,从而可以实现在ICT设备中使用的切换结构的高可靠性。
在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所述切换结构的第一种实现形式中,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后,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这展示了一种用于生成控制驱动信号的尤其有效的方式,使得可以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并且可以在零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特别地,通过所要求保护的控制驱动信号,当存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或所述第一机械开关的低压降(接近于零电压)时,可以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类似地,当主供电回路未导通时,可以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其中所述主/备输入端、所述第二机械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输出端可以形成所述主供电回路。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形式,在所述切换结构的第二种实现形式中,所述控制驱动信号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这展示了一种用于生成控制驱动信号的尤其有效的方式,使得可以在零电压时闭合(ZVS)所述第一机械开关,使得所述主/备输入端、所述第二机械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为所述PSU提供主电源的主供电回路。因此,可以实现在ICT设备中使用的所述切换结构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或根据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现形式,在所述切换结构的第三种实现形式中,所述切换结构还包括节能电路以及与所述节能电路串联的第二半导体开关;其中
-所述节能电路、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以及所述第一机械开关有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的所述第一公共端子;
-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以及所述第一机械开关有第二公共端子,所以第二公共端子连接到用于耦合至多个供电单元PSU的所述输出端;
-所述节能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为所述PSU提供辅助电源,使得所述PSU能够在预定时间间隔(ΔTnew_holdup)将输出电压维持在指定电压范围内。特别地,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比在所述主输入端和所述备输入端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长。
因此,通过使用所述节能电路,即使所述主输入端和所述备输入端间的切换被触发,所述PSU也能够不间断地工作,例如,在检测到所述主输入端(或主输入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或检测到所述主输入端可用的情况下。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在ICT设备中使用的所述切换结构的可靠性。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形式,在所述切换结构的第四种实现形式中,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生成第一切换序列,为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生成第二切换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序列是所述第二切换序列的相反序列。
这展示了一种控制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互补的有效方式,从而允许从主供电回路平滑过渡到辅助供电回路,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所述主供电回路或所述辅助供电回路可为所述PSU供电,以确保所述PSU无间断地工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或第四种实现形式,在所述切换结构的第五种实现形式中,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后,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这展示了一种用于生成控制驱动信号的尤其有效的方式,使得可以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并且可以在零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使得所述主/备输入端、所述第二机械开关、所述节能电路、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和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辅助供电回路,为所述PSU提供辅助电源,以确保所述PSU无间断地工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形式,在所述切换结构的第六种实现形式中,所述控制驱动信号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同时断开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这展示了一种用于生成控制驱动信号的尤其有效的方式,使得可以在零电压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使得所述主/备输入端、所述第二机械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为所述PSU提供主电源的主供电回路,以确保所述PSU无间断地工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设备,包括:
-分别耦合至主电源或备电源的主输入端或备输入端;
-上文描述的耦合至所述主输入端或所述备输入端的切换结构;
-耦合至所述切换结构的输出端的多个供电单元PSU:
-耦合至所述PSU的业务板,用于基于所述PSU提供的输出电压进行业务处理。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上文描述的ICT设备的系统、一种用于为ICT设备提供主电源的主供电系统、以及一种为ICT设备提供备用电源的备供电系统。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对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进行控制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结构包括可以连接到所述主输入端或所述备输入端的第二机械开关,第一半导体开关,以及与第一半导体开关并联的第一机械开关,两者的第一公共端子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在零电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其中,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二机械开关被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所述主输入端。
该方法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在零电压时切换(ZVS)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在零电流时切换(ZCS)所述第二机械开关的有效方式,从而可以避免电弧问题,实现高可靠性。
根据所述第四方面,在所述方法的第一种实现形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后,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这展示了一种用于控制切换结构的尤其有效的方式,使得可以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可以在零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这样,可以避免电弧问题,从而可以实现高可靠性。
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形式以及所述第四方面,在所述方法的第二种实现形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这展示了一种用于控制切换结构的尤其有效的方式,使得可以在零电压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使得所述主/备输入端、所述第二机械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为所述PSU提供主电源的主供电回路,以确保所述PSU无间断地工作,从而可以实现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现形式,在所述方法的第三种实现形式中,所述切换结构还包括节能电路以及与所述节能电路串联的第二半导体开关,其中,所述节能电路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之间有所述第一公共端子,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有第二公共端子,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后,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这展示了一种用于控制切换结构的尤其有效的方式,使得可以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可以在零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使得所述主/备输入端、所述第二机械开关、所述节能电路、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和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辅助供电回路,为所述PSU提供辅助电源,保证所述PSU无间断工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现形式,在所述方法的第四种实现形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同时断开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
这展示了一种用于控制切换结构的尤其有效的方式,使得可以在零电压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使得所述主/备输入端、所述第二机械开关、所述第一机械开关和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为所述PSU提供主电源的主供电回路,以确保所述PSU无间断地工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所述ICT设备、系统和方法实现了与上述用于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相同的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所附附图,下面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将阐述上述本发明的各方面及其实现形式,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的示例性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的示例性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的示例性电路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的另一示例性电路示意图;
图5a描述了当从主输入端切换到备输入端时图1中的控制序列;
图5b描述了当从备输入端切换到主输入端时图1中的控制序列;
图6a描述了当从主输入端切换到备输入端时图2中的控制序列;
图6b描述了当从备输入端切换到主输入端时图2中的控制序列;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CT设备的示例性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
图11示出了图8中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的示例性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的另一示例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清楚完整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案。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主输入端A和备输入端B间切换的切换结构300的示例性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开关装置300包括第一半导体开关312、第一机械开关313、第二机械开关314和控制器315。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可以连接到主输入端A或备输入端B。所述主输入端A或所述备输入端B可以分别耦合至主电源或备用电源。所述控制器315耦合至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并联,两者的第一公共端子(T1)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两者的第二公共端子(T2)连接到所述切换结构300的输出端。特别地,所述输出端可以耦合至多个供电单元(PSU,也称为下行PSU,图1中未示出)。
当从所述主输入端到所述备输入端的切换操作被触发时,例如,在检测到所述主输入端(或主输入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315用于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生成多个控制驱动信号。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在零电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时,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切换至所述备输入端B。可以注意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零电压的表述是指最小电压(几乎为零或非常接近于零),零电流是指最小电流(几乎为零或非常接近于零)。相应地,在本发明上下文中,零电压切换是在最小电压或接近零电压时进行切换。类似地,零电流切换对应于在最小电流或接近零电流时进行的切换。
例如,如图5a所述,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即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的导通电阻较小(例如,20mΩ),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流过回路“主/备输入端-第二机械开关314-第一半导体开关312-输出端”的电流较小(例如,10A),所述第一公共端子(T1)和所述第二公共端子(T2)之间的压降较低(例如,0.2V,接近于零)。因此,可以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所引起的电弧问题。
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被断开,所以主供电回路“主/备输入端-第二机械开关314-第一机械开关313或第一半导体开关312-输出端”未导通,可以在零电流,即没有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因此也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引起的电弧问题。从而可以实现高可靠性。
如图5a所示,从所述主输入端A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B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即处于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如上所述,首先,可以在零电压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因此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所引起的电弧问题。其次,主供电回路“备输入端B-第二机械开关314-第一机械开关313-输出端”可以快速恢复为导通状态,并且可以为所述PSU提供主电源,以确保所述PSU在无间断地工作,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当从所述备输入端到所述主输入端的切换操作被触发时,例如,在检测到所述主输入端可用时,所述控制器315还用于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生成多个控制驱动信号。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在零电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时,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切换至所述主输入端A。
例如,如图5b所述,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即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备输入端B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A。
如上所述,在这种方式中,可以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可以在零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因此,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引起的电弧问题。
如图5b所示,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即处于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如上所述,首先,可以在零电压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因此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所引起的电弧问题。其次,主供电回路“主输入端A-第二机械开关314-第一机械开关313-输出端”可以快速恢复为导通状态,并且可以为所述PSU提供主电源,以确保所述PSU在无间断地工作,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以上描述展示了一种从主输入端切换到备输入端以及从备输入端切换到主输入端的示例性场景。然而,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场景。相反,可以在能够支持此处展示的切换结构的任何一种场景下实现本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输入端和所述备输入端可以为两个AC输入端、两个HVDC输入端、或者一个AC输入端和一个HVDC输入端。优选地,所述主输入端A可以为AC输入端,所述备输入端B可以为HVDC输入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结构可以包括检测装置(图1中未示出),用于检测主/备输入端故障和/或主/备输入端恢复。
由图1可以看出,通过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之间的并联连接并通过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连接到并联结构的一个公共端子,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在零电压时切换(ZVS)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控制在零电流时切换(ZCS)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这样,可以克服所述电弧问题,因此,可以实现在ICT设备中使用的切换结构的高可靠性。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结构300还可以包括节能电路310以及与所述节能电路310串联的第二半导体开关311。
所述节能电路310、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以及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有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的所述第一公共端(T1)。
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以及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有连接到用于耦合至多个供电单元PSU 325-331(图2中未示出)的输出端的第二公共端子(T2)。
所述节能电路310用于:当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处于导通状态时,为所述PSU325-331提供辅助电源,使得所述PSU 325-331能够在预定时间间隔(ΔTnew_holdup)将输出电压维持在指定电压范围内。特别地,所述指定电压范围指的是所述PSU规定的输出电压范围。例如,所述范围可以是所述PSU的额定输出电压值的±1%到±5%。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范围可以是12V±5%(11.4V~12.6V)。相应地,例如,所述PSU 325-331的输入电压可以为约380V DC、380Vac或230V AC。所述输出电压范围的具体值取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所述PSU的规定。所述预定时间间隔(ΔTnew_holdup)可以比在所述主输入端和所述备输入端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长。
例如,可以结合从所述主输入端到所述备输入端或所述备输入端到所述主输入端的切换被触发的场景,来定义所述预定时间间隔(ΔTnew_holdup)。在此场景下,可以根据以下关系定义所述预定时间间隔(ΔTnew_holdup):
0<ΔTswitching≤ΔTnew_holdup,其中:
-ΔTswitching是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所需的时间(简称,切换时间);
-ΔTnew_holdup是所述PSU能够在所述节能电路310供电时将输出电压维持在指定电压范围内的时间间隔。
或者,又如,可以结合所述主输入端发生故障时的不同场景,来定义所述预定时间间隔(ΔTnew_holdup)。在此场景下,可以根据以下关系定义所述预定时间间隔(ΔTnew_holdup):
0<ΔTfault_detection+ΔTswitching≤ΔTnew_holdup,其中:
-ΔTfault_detection是所述主输入端发生故障的时间与检测到所述主输入端(或主输入线路)故障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ΔTswitching是一旦检测到所述主输入端(或主输入线路)上的故障时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所需的时间;
-ΔTnew_holdup是所述PSU能够在所述节能电路310供电时将输出电压维持在指定电压范围内的时间间隔。
特别地,ΔTswitching可以为通过添加下述部分时间间隔得到的总时间间隔:
-用于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的时间间隔Δt1;
-用于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的时间间隔Δt2;
-用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的时间间隔Δt3;
-用于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的时间间隔Δt4;
-用于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的时间间隔Δt5。
换句话说ΔTswitching可以为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之间的总时间间隔。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换时间取决于所述切换结构300的特性以及使用所述切换结构300的不同场景。通常情况下,所述下行PSU具有10ms的贮存容量。在一些场景中,所述切换时间可以小于10ms或大于10ms。但是,即使所述切换时间可以大于10ms,当所述节能电路310供电时,仍然可以避免中断的风险(即,所述PSU能够无间断地工作)。
此外,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反向放电,所述切换结构300还可以包括二极管309。所述二极管309的阴极连接到所述节能电路310,所述二极管309的阳极连接到所述第一公共端子(T1)。
当触发从所述主输入端到所述备输入端的切换操作时,例如,当检测到所述主输入端(或主输入线路)故障时,如图2和图6a所示,所述控制器315用于为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生成控制驱动信号。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即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
如上所述,通过图6a所示的控制序列,可以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可以在零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因此,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引起的电弧问题。所述备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述节能电路310、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以及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为所述PSU提供辅助电源的辅助供电回路。
如图6a所示,从所述主输入端A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B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即处于非导通状态,同时断开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即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断开,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如上所述,首先,可以在零电压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因此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所引起的电弧问题。其次,供电回路“备输入端B-第二机械开关314-第一机械开关313-输出端”可以迅速恢复到导通状态,且可以为所述PSU提供主电源。
当触发从所述备输入端到所述主输入端的切换操作时,例如,检测到所述主输入端可用时,如图2和图6b所示,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即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备输入端B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A。
如上所述,在这种方式中,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在零电流时切换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因此,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引起的电弧问题。所述主/备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述节能电路310、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以及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为所述PSU提供辅助电源的辅助供电回路。
如图6b所示,从所述备输入端B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A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同时断开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即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断开,即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如上所述,首先,可以在零电压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因此可以克服由于切换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所引起的电弧问题。其次,主供电回路“主输入端A-第二机械开关314-第一机械开关313-输出端”可以迅速恢复到导通状态且可以为所述PSU提供主电源。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节能电路310的充电过程在两个输入端之间切换之前或之后进行。对应地,充电回路是指回路“主/备输入端-第二机械开关314-二极管309-节能电路310”。当所述节能电路310充满电时,其处于待机状态。所述节能电路310的放电过程在上述两个输入端之间切换的过程中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两个输入端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所述主/备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述节能电路310、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以及所述输出端可以形成一个为所述PSU提供辅助电源的辅助供电回路(也理解为放电回路),流经所述辅助供电回路的电流也较小,因此,在电流较小,即,零电流时,仍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实现所述节能电路310,但不限于此。
从图2、图6a和图6b可以看出,不仅可以避免电弧问题,还可以避免中断的风险(即,所述PSU可以无间断地工作),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在ICT设备中使用的所述切换结构的可靠性。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所述切换结构30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是机械开关,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远程控制。例如,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可以为中继器。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可以包括多个中继器。特别地,可以使用6个机械中继器进行所述主输入端A与所述备输入端B间的切换。中继器1到4是安全开关,当它们断开时,具有足够的接触间隙距离。通常情况下,当所述主输入端A正常工作时,中继器1和中继器2闭合,当所述备输入端B正常工作时,中继器3和中继器4闭合。中继器5和中继器6可以在主输入端A和备输入端B间切换。
下面提供了切换操作的解释性描述。
1.从主输入端A切换到备输入端B:
控制闭合或断开所述中继器和半导体Q1和Q2(例如,MOSFET Q1和Q2),所述序列描述如下:
-断开中继器7;然后
-同时断开半导体Q1、闭合半导体Q2,同时断开中继器1和中继器2;然后
-同时断开中继器5和中继器6、闭合中继器3和中继器4;然后
-闭合半导体Q1,闭合中继器7。
2.从备输入端B切换到主输入端A:
控制闭合或断开所述中继器和半导体Q1和Q2,所述序列描述如下:
-断开中继器7;然后
-同时断开半导体Q1、闭合半导体Q2,同时断开中继器3和中继器4;然后
-同时闭合中继器1和中继器2、闭合中继器5和中继器6;然后
-闭合半导体Q1,闭合中继器7。
在关闭所述半导体Q1之前断开中继器7,在打开所述半导体Q1之后闭合中继器7。因此,始终以低电压切换,即,零电压切换(ZVS)中继器7。
始终在中继器7和所述半导体Q1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切换中继器1至6,因此,可以在没有电流的情况下切换,即,零电流切换(ZCS)这些中继器。
以互补的方式切换所述半导体Q1和Q2:当所述半导体Q2打开时关闭所述半导体Q1,所述节能电路310放电至所述下行PSU(图3中未示出),以确保所述下行PSU无间断地工作。
如图4所示,描述了图2中的所述切换结构30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可以为双刀双掷(double-pole double throw,简称DPDT)机械开关。所述双刀双掷机械开关可以用于所述主输入端A和所述备输入端B之间的切换。通常情况下,该机械开关是有所有触点均需足够接触间隙距离和机械连锁的安全开关。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设备400的示例性框图。如图7所示,所述ICT设备400包括:
-分别耦合至主电源或备用电源的主输入端A或备输入端B;
-上文描述的耦合至所述主输入端A或所述备输入端B的切换结构300;
-耦合至所述切换结构300的输出端的多个供电单元(PSU)325-331;
-耦合至所述PSU 325-331的业务板340,用于基于所述PSU 325-331提供的输出电压进行业务处理。
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在ICT设备400中使用N+M个备用PSU,这可以少于N+N个PSU(1≤M≤N),其中M是用于备份的PSU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切换结构可以具体根据上述实施例实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从图7可以看出,当所述切换结构用于所述ICT设备时,可以避免电弧问题,因此,可以实现所述ICT设备的高可靠性。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如图8所示,所述系统包括上述ICT设备400、用于为所述ICT设备400提供主电源的主供电系统500以及用于,例如,当检测到主电源故障时,为所述ICT设备400提供备用电源的备用供电系统600。因此,可以实现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如图9所示,例如,所述主供电系统500可以是包括AC公用设施510、生成器512、AC配电框(power distribution frame,简称PDF)514以及PDF 518的AC供电系统,所述备用供电系统600可以是包括AC公用设施610、生成器612、AC PDF 614、HVDC电力系统616a、电池617以及PDF 618的HVDC供电系统。
如图10所示,又如,所述主供电系统500可以是包括AC公用设施510、生成器512、ACPDF 514以及PDF 518的AC供电系统,所述备用供电系统600也可以是包括AC公用设施610、生成器612、AC PDF 614、AC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简称UPS)616b、电池617以及PDF 618的AC供电系统。
如图11所示,又如,所述主供电系统500可以是包括AC公用设施510、生成器512、ACPDF 514、电力系统516(可以为HVDC电力系统)、电池517以及PDF 518的HVDC供电系统,所述备用供电系统600也可以为包括AC公用设施610、生成器612、AC PDF 614、电力系统616(可以为HVDC电力系统)、电池617以及PDF 618的HVDC供电系统。或者,所述电力系统516和所述电力系统616可以为AC UPS。
从上述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所以除了可以实现系统的高可靠性,还可以实现高灵活性。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300进行控制的方法700。所述切换结构300包括可以连接到所述主输入端或备输入端的第二机械开关314,以及并联的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和第一机械开关313,两者的第一公共端子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如图12所示,所述方法700可以包括:
步骤701: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步骤703:在零电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其中,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时,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被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所述主输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所述方法700可以包括:
步骤701′: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步骤702′: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步骤703′: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此外,当从所述主输入端A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B或从所述备输入端B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A后,所述方法700还可以包括: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结构还包括节能电路310以及与所述节能电路310串联的第二半导体开关311,所述节能电路310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以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有所述第一公共端,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有第二公共端。对应地,所述方法7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此外,当从所述主输入端A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B或从所述备输入端B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A后,所述方法700还可以包括: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同时断开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具体根据上述实施例实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从上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在零电压时切换(ZVS)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在零电流时切换(ZCS)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的有效方式,从而可以避免电弧问题,实现高可靠性。此外,本实施例的方法也提供了一种控制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互补的有效方式,即,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断开时,所述互补的第二半导体开关311闭合,所述节能电路310可以放电至下行PSU,以确保所述下行PSU无间断地工作,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以上通过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但应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应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300)包括:
-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第一机械开关(313);
-第二机械开关(314),其中,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可以连接到所述主输入端或所述备输入端;
-耦合至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的控制器(315);其中
-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并联,两者的第一公共端子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
-所述控制器(315)用于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生成控制驱动信号,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并在零电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其中,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时,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被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所述主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切换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300)还包括节能电路(310)以及与所述节能电路(310)串联的第二半导体开关(311);其中
-所述节能电路(310)、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以及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有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的所述第一公共端子;
-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以及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有连接到用于耦合至多个供电单元PSU(325-331)的输出端的第二公共端子;
-所述节能电路(310)用于:当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处于导通状态时,为所述PSU(325-331)提供辅助电源,使得所述PSU(325-331)能够在预定时间间隔(ΔTnew_holdup)将输出电压维持在指定电压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生成第一切换序列,为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生成第二切换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序列是所述第二切换序列的相反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切换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用于: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信号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同时断开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8.一种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设备(4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耦合至主电源或备用电源的主输入端或备输入端;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至所述主输入端或所述备输入端的切换结构(300);
-耦合至所述切换结构(300)的输出端的多个供电单元PSU(325-331);
-耦合至所述PSU(325-331)的业务板(340),用于基于所述PSU(325-331)提供的输出电压进行业务处理。
9.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种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设备(400),包括:
-分别耦合至主电源或备用电源的主输入端或备输入端;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至所述主输入端或所述备输入端的切换结构(300):
-耦合至所述切换结构(300)的输出端的多个供电单元PSU(325-331);
-耦合至所述PSU(325-331)的业务板(340),用于基于所述PSU(325-331)提供的输出电压进行业务处理;
用于为所述ICT设备(400)提供主电源的主供电系统(500);
用于为所述ICT设备(400)提供备用电源的备供电系统(600)。
10.一种用于对在主输入端和备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300)进行控制的方法(7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300)包括可以连接到所述主输入端或所述备输入端的第二机械开关(314),以及并联的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和第一机械开关(313),两者的第一公共端子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所述方法(700)包括以下步骤:
-在零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步骤701);
-在零电流时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其中,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断开时,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被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所述主输入端(步骤70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700),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步骤701′);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步骤702′);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步骤70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7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700),其中,所述切换结构(300)还包括节能电路(310)以及与所述节能电路(310)串联的第二半导体开关(311),所述节能电路(310)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以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之间有所述第一公共端子,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和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有第二公共端子,所述方法(700)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后,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闭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
-断开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后,将所述第二机械开关(314)从所述主输入端切换到所述备输入端或从所述备输入端切换到所述主输入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700),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同时断开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闭合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
-当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312)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311)处于非导通状态时,闭合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1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EP16206794.6 | 2016-12-23 | ||
EP16206794.6A EP3340429B1 (en) | 2016-12-23 | 2016-12-23 | A switching arrangement for switching between two inputs in order ensure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
PCT/CN2017/117537 WO2018113704A1 (en) | 2016-12-23 | 2017-12-20 | A switching arrangement for switching between two inputs, equipment, system and a method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00370A true CN110100370A (zh) | 2019-08-06 |
Family
ID=5774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0354.3A Pending CN110100370A (zh) | 2016-12-23 | 2017-12-20 | 在两个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设备、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340429B1 (zh) |
CN (1) | CN110100370A (zh) |
WO (1) | WO201811370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87020A (zh) * | 2021-02-24 | 2021-06-01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模块的环形通量测试设备、方法及存储介质 |
WO2024002228A1 (zh) * | 2022-06-30 | 2024-01-04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快速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90694B (zh) * | 2018-07-05 | 2023-05-09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输入电源选择电路 |
KR102126209B1 (ko) * | 2018-12-19 | 2020-06-24 | (주)신아이엔지 | 과전류 보호 전원 절체 스위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6975A (zh) * | 2012-09-11 | 2013-01-02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系统 |
US20130106190A1 (en) * | 2011-11-01 | 2013-05-02 | Hung-Chieh Lin |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automatic transfer func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204376525U (zh) * | 2015-02-11 | 2015-06-03 | 深圳市金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急供电电路 |
CN105024450A (zh) * | 2015-08-10 | 2015-11-04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控制方法、双电源供电系统 |
CN105978137A (zh) * | 2015-11-25 | 2016-09-28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 一种配电旁路应急供电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02631A (ja) * | 1995-01-30 | 1996-08-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携帯型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携帯型半導体記憶装置用電源制御ic |
US5982652A (en) * | 1998-07-14 | 1999-11-09 |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interruptible power using a power controller and a redundant power controller |
CN1592031A (zh) * | 2003-09-05 | 2005-03-09 | 飞瑞股份有限公司 | 不间断电源模块并联系统及其旁路切换方法 |
CN104037929B (zh) * | 2013-03-06 | 2017-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方法及装置 |
CN104600834A (zh) * | 2015-02-11 | 2015-05-06 | 深圳市金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急供电电路及供电线路转换方法 |
-
2016
- 2016-12-23 EP EP16206794.6A patent/EP3340429B1/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2-20 WO PCT/CN2017/117537 patent/WO201811370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2-20 CN CN201780080354.3A patent/CN11010037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106190A1 (en) * | 2011-11-01 | 2013-05-02 | Hung-Chieh Lin |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automatic transfer func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02856975A (zh) * | 2012-09-11 | 2013-01-02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系统 |
CN204376525U (zh) * | 2015-02-11 | 2015-06-03 | 深圳市金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急供电电路 |
CN105024450A (zh) * | 2015-08-10 | 2015-11-04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控制方法、双电源供电系统 |
CN105978137A (zh) * | 2015-11-25 | 2016-09-28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 一种配电旁路应急供电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87020A (zh) * | 2021-02-24 | 2021-06-01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模块的环形通量测试设备、方法及存储介质 |
WO2024002228A1 (zh) * | 2022-06-30 | 2024-01-04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快速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40429B1 (en) | 2021-02-10 |
WO2018113704A1 (en) | 2018-06-28 |
EP3340429A1 (en) | 2018-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79425B1 (en) | Smooth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ouble power supplies | |
CN105406580B (zh) | 一种供电系统和方法 | |
JP6470003B2 (ja) | 無停電電源装置及び無停電電源装置システム | |
CN110100370A (zh) | 在两个输入端间切换的切换结构、设备、系统和方法 | |
US20230163626A1 (en) | Battery assembly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 |
CN104037936A (zh) | 一种可实现备自投功能的配变经济运行控制方法 | |
CN102545375B (zh) | 一种发电厂保安电源的自动投切方法 | |
CN108512245A (zh) | 可自动实现组件级关断的光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24075630A (ja) | 無瞬断電源供給制御装置及びその電源供給制御装置が適用されたupsモジュール | |
CN211089218U (zh) | 大容量高可靠快速电源切换装置 | |
CN106602598B (zh) | 一种并网设备的辅助电源的智能供电系统 | |
CN103296692A (zh) |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投入的控制设备及方法 | |
CN102709116A (zh) | 低压交流控制回路中交流接触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8808834B (zh) |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0449926C (zh) | 一种通信电源系统 | |
JP2014050292A (ja) | 分散電源システム及び自立運転制御装置 | |
CN203225578U (zh) | 一种具有高冗余特性的输电线路感应取能电源装置 | |
CN102545170A (zh) | 一种微电网母线差动保护装置 | |
CN213185613U (zh) | 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配电系统 | |
JP2015164374A (ja) | 給電システム、給電制御装置、給電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給電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0870154B (zh) | 电力转换装置、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无效电力抑制方法 | |
CN205791789U (zh) | 水电站厂用电源切换装置 | |
CN215120269U (zh) | 一种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 | |
CN103904776A (zh) | 智能配电房电源系统 | |
CN108347056A (zh) |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